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方法 > 地理学习方法 > 正文
 

地理学习方法总结

发布时间:2024-03-19 15:51:42 影响了:

地理学习方法总结篇一: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好)

一、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要求

1.初、高中阶段区域地理学习要求的差异

初中阶段对区域地理的学习,主要定位于“认识区域”——认识大洲、认识地区、认识国家,即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区域进行科学的认识:

(1)地理位置,包括数理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

(2)自然条件,包括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生态环境状况等;

(3)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分布状况; (4)历史文化,主要指区域的历史文化传承、文化景观、地方风情等; (5)产业分布,主要是农业、工业及商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分布状况; (6)城市交通,主要是城市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状况,以及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等。

高中阶段的区域地理学习,在层次上有了提高和深化,在“认识区域”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典型区域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重点应侧重于三个方面:

(1)区域现状分析,区域的空间结构、性质和地位;如区域人口、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对外贸易和环境生态状况等。

(2)典型区域剖析;自然地理区域,如地形区、流域和生态区等,人文地理区域,如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交通运输枢纽区域和旅游区域等。

(3)不同区域比较,从地理位置条件、自然资源、产业结构、主导产业、空间布局以及对外联系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2.高考考查目标要求

《高考考试说明(大纲)〃地理》中,均规定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具体考核范围,虽然内容详略要求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有“了解区域特征是复习、探究地理问题的基础”这一共识。

3. 高考试题中区域类试题的考查方向

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考查是高考地理能力要求的主导方向。

高考区域地理试题一般多运用有注记的经纬网地图、局部政区图、含有特殊地理事物及注记(如湖泊、河流等)的地图、地理图表、资料、文字说明等为“背景”。此基础上进行设问,提出选择和问答的相应要求。一般来说,试题大多遵循以下设计思路:

展示区域经纬网地图→进行区位空间定位→判断重要地理事物名称;

提供区域地图或统计资料→分析区域地理特征→阐述地理规律→剖析地理成因; 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分析评价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二、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学习区域地理,需要建立起准确的空间概念,形成科学的地图映象,从而能够正确描述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并以此为基础深入探究地理问题。根据区域地理的学习目标和考核要求,从总体上看,区域地理的学习应力求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1.运用地图,建立空间概念,学会空间定位

区域空间定位的一般方法如下:①从形状轮廓特点进行直觉推测;②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加以准确定位;③利用地理事物(地形、河流、地名及资源分布等)加以辅助判断和验证。

例如,图1是亚洲两个国家略图,如何进行正确的空间判断 呢?首先要看轮廓特征,但由于这两个国家面积较小,在平时 的学习中很少会关注它们的轮廓特征,其第一印象几乎是一 片空白。因此,对其空间识别只能靠经纬度和海陆位置这 一重要信息加以确认:甲位于北纬34°,东经36°,西 面临海,可确认是亚洲最西面,濒临地中海的一个国家 (黎巴嫩);乙位于北纬29°,东经48°,东面临海,可 确认是位于波斯湾的一个国家(科威特)。然后根据图中 等高线信息进行辅助验证;甲国地势在200米以上,有 1000米~2000米的山地分布,应位于地中海沿岸;乙国 地形以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为主。

为了熟练地进行空间定位,在平时的学习中需要关注 以下两个方面:

⑴构建世界和中国的“心理地图”。对于世界心理地图的构建,首先应选取10条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以及120°E)进行宏观空间分割,并识记这些经纬线穿越的主要大洲、国家、地形区、河流及气候类型区等。

对于中国心理地图的构建,首先应以四至点和4条经纬线(23°26’N、40°N、120°E、90°E)进行宏观空间定位,然后再进一步以7线和1l点进行小区域空间识记。(见图2)。

(2)加强对重要国家、特征区域和重要地理事物的心理记忆。如世界重要国家、重要海峡、重要河流的河口位置及轮廓特征等。(见图三)

2.运用综合的方法,归纳区域特征

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可以从地形特 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植被特征等方面 认识;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可以从人口特 征、文化特征、经济特征、城市特征等方面 认识;也可以将上述几方面综合起来认识, 或是在综合的基础上认识区域最突出的特征。

区域特征是通过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故需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从 整体方面来认识。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主导因素。 如对日本主要地理特征的归纳,可抓住“岛国”这 一主要地理特征,由此进行相关地理特征的综合归纳,见

图4(下图)。

又如,对于新疆地区而言,“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征和内陆“干旱”的气候特征,决定了区域内风化、风蚀作用强烈,荒漠地貌广布;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河流少且径流量小,多为内流河;湖泊多为咸水湖;生物量少,土壤发育不良,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等。独特的自然环境又造就了特定的区域社会、经济和文化特征:“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山地牧场、畜产品加工工业、“坎儿井”及聚落点线状分布等。

3.运用分析的方法,理解特征的成因

区域地理的学习还应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入手,理解区域特征的形成原因。由于组成某区域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及生物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发生着密切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图5)。因此,在综合分析区域特征时,不能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要素进行简单的罗列,而是要运用系统地理的基本原理来重新梳理知识内容,解释各种地理现象的成因,理解自然环境要素的时空演变规律。如气候特点成因、地貌特点成因、水文特征成因、土壤及生物与自然带分布原因、主要自然灾害的时空变化及成因等。例如,对西欧区域特征的分析为:特殊的地理(纬度、海陆)位置→温带海洋性气候典型(终年温和多雨)→降水有余而热量不足,不利于农作物成熟,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乳肉畜牧业发达。

又如,对我国的西南地区地理特征的分析,见图6。

4.运用比较的方法,把握区域差异

在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时,必须运用比较的方法。因为只有在比较中,才能从一般特征中抽象出特殊的、本质的特征。同样,也只有在比较中才能揭示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比较相同点或类似的地方,可以加深对地理规律性的认识;比较不同点,可以认识区域的独特性,加深对“因地制宜”观念的理解。比较的方法是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对照、比较和分析,找出他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区域地理特征。一般多采取列表法,如表1所示。

素。其次,选择比较的方法----“横比”或“纵比”,横向比较大多适用于比较区域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点;纵向比较多用于同一地理区域不同阶段的变化分析。

如对我国四大经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比较分析,可选择人口、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和工业增加值(亿元)等标准进行横向比较(见表2),表中数据说明了现阶段我国各地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发展差异。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率先取得了突破性的大发展,并加大了沿海与内地之间的经济梯度。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六省崛起等一系列战略的相继实施,全国生产力布局逐渐趋向于相对均衡,但国内的经济差异还是相当大的。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来看,倘若以东部地区为100%的话,西部地区为37.9%,东北地区为71.5%,中部地区为44.8%。

5.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区域人类活动

区域地理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区域特征,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因此,在特定的区域环境中分析评价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或反思人类的行为,有利于人类寻找到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

实施区域评价,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尤其需要客观、科学地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从更高的视角、更加合理和更加全面的角度,科学审视和综合评价一个区域的条件、现状和发展。

实施区域人类活动的评价需要考虑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特征两个方面,从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入手,分析得出区域发展优势条件(优势资源)和限制性因素;从区域人类活动特征入手,分析得出区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反思人类活动是否合理),从中寻找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图7)。

区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往往具有“二重性”----利弊共存,对区域人类活动的认识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人深、逐步提高的过程,对区域的综合评价也影响到人们的决策过程。比如,在洞庭湖区,过去是围湖造田,如今是退田还湖。过去是把“北大荒”开垦为“北大仓”,如今是把一部分地势低洼的农田转变为生态湿地。

地理学习方法总结篇二: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和技巧总结

高中地理这样学

一、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册和选修教材一)和区域地理(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

三、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

2.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我们面临的高考大综合考试意义尤其重大。

四、小结: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律介绍

1.哪些内容应成为学习的重点内容

⑴地理基本概念。

①能说明某种特点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

②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对这类概念特别要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

⑵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

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⑶地理基本技能

如等值线的分析应用、各类经济图表的绘制与判读、各种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与判读、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能力等等。

⑷地理内容的文字逻辑表达能力

⑸收集、整理地理资料的能力

2.怎样高效地掌握上述学习重点内容

⑴用理科思维的方法学习自然地理

①充分运用图解法,从三维空间的角度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②用跨学科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⑵注重各类地理图表的表达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

⑶用文科思维方法学习人文地理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与自然地理的学习有较大的差异,它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社会生产活动,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为什么会沿着这样的轨迹发展,人类目前面临的怎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经济的角度多因素的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布局的合理性、科学性,这部分可能与政治课的内容有较多的联系,同学们应该把政治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地理学习上来。文综本来就该如此,希望大家能融会贯通,更好的把握这个学科。

地理学习方法总结篇三:地理学习方法PPT

地理学习方法

地理作为一门学科 ,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如: 科.学的学习态度; 勤动脑、

勤动口; 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 同时还有它独特的学法。

一、地理方法的灵魂──地理的利用 ⒈学会分类

地图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形景观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

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⒉学会读图

①先读图的主题

②看清图例

③注意细节

④联系实际

⒊学会变图

①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 ②图文转换

⒋学会用图

①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②用图记忆

二、地理学习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⒈依纲据本, 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①先将书读厚: 在书上作读书笔记, 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再将书读薄: 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 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图示

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 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 便于思

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 其中节点表示概念, 连线表示概念

之间的联系, 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⒉利用课本,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复习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 适当拓宽知识面,

在思考问题时, 有一定的铺垫, 能触类旁通, 思路灵活。⒊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 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如: 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

城市。 ⒋巧妙记忆地理知识

①谐音记忆法。

例: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养闺女, 贴给哪家美?)②口诀记忆法。

例: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两湖两广两河山, 五江云贵福吉安; 川西二宁青甘峡, 内

重台海北上天, 港澳特别行政区, 一国两制已实现。篇二: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总结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总结

一、地理的特征

1、地理学习有三个层次:是什么、在哪里(初中学)、为什么(高中学)。

2、(1)自然地理,理科学习方法,强调理解,以用为目的, 重理解,重运用,联实际,解问题。多练习,重思路,多画图,熟知识。

(2)人文地理,文科学习方法,理解后记忆。

多看书,熟要点;会看书,握主干,善总结,形己见。重于方法,结实际。

3、学习四部曲

预习 知内容,晓不懂,重难点上注意集 上课 老师的引导,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练习 即使巩固,知识过关复习 点点过关,基础牢固

二、学习技巧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①读厚书:书中做笔记,加理解、找疑点 ②读薄书: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

2、巧妙记忆地理知识①谐音记忆法。

例: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养闺女,贴给哪家美?)②

口诀记忆法。

例: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川西二宁青甘陕,内

重台海北上天,港澳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已实现。

3、学习世界地理:

(1)要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条经线、五条纬线)。

(2)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3)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

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这样你会发现你开始“脑”中有“图”,“心”中有“理”

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

三、要掌握的技能

一、利用地图

1、分类地图(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景观图、原理示意图、 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

2、读图 ①先读图的主题②看清图例③注意细节④联系实际

3、变图 ①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②图文转换

4、用图 ①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②用图记忆

5、做到脑中有图,手会画图

二、利用课本

1、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

有一定的铺垫,能触类旁通,思路灵活。

2、总结和归纳: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

3、抓重点,中消化

四、高三复习小技巧

1、熟练自然地理

原因:(1)自然地理是人文地理的载体,是解答人文地理、时政推理的知识工具。

(2)高考试题多为从自然地理生发出来的人文地理、时政地理

2、心中有图

(2)地理高考卷面上题题有图。

3、文图结合(文字、数据地理知识、地理原理、规律等转嫁入各类地图中记忆理解。)

原因:地理图象是地理信息最密集的知识载体,

4、先图后文(先熟记地图,再记忆具体文字知识。) 收集典型图文结合题目,编成一本地理图文妙题集,对提高地理图←→文双向信息转换

能力、地理图象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5、贵在坚持练习

量化知识积累是复习好地理的基础特征。每天记一幅地图、做十道地理填空题、阅读10

页教材、整理5个地理知识点、

6、讲究技巧

(1)小技巧:浓缩法、比较法、框架法、图表法、网络法、整体法,

(2)课后趁热动手整理出合理的小型知识网络结构,

(3)题后,总结规律、题型特点、语言书写、图文分析技巧。

(4)有问题及时问。篇三:地理学习方法 学习高中地理的八种方法

一、字头记忆法

即从同类地理知识中分别提取字头,编成简短语句进行记忆,这种字头法,能有效简化

知识,利于记忆,特别适用于性质、特点等字数少但并列项多的知识。如记忆地球外部三个

圈层,可简记为“外圈气水生”

二、谐音记忆法

即把枯燥的知识换成有趣的文字加以记忆。如地壳的物质组成按从多到少顺序排列为: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元素,可巧记为“养闺女贴给哪家美”

三、比较法

学习零散且相似的地理知识时,往往因为知识点多而导致混淆。如果我们把这一类知识

理顺和归类,记忆起来就比较方便。最常用的比较形式是列表。比较法对理清知识很有帮助,

如学习七大洲的地形特点之后,可按海拔、地形起伏、地形种类和分布作比较,方便记忆

四、归类记忆法 杂乱且无条理的地理知识是不容易记忆的。如果把这些知识理顺和归类,

记忆起来就比较方便。以我国半岛为例,可记忆为从北往南依次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

州半岛等

五、用地图学地理 地理事物及现象的许多属性、特征及变化规律都可以在各类地图上直

观的表现出来。熟悉地图即可按图索骥,对号入座,快速解题。如我们知道了某城市的位置

是在北纬35°某大陆西岸,问该地气候状况。如果熟悉地图,就可快速推出此地为地中海式

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少雨。

六、识图记忆法 即通过看图、填图、用图来记忆地理知识。首先要掌握地图知识技巧,

如辨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地势高低、熟悉主要图例、了解经纬网等,练好看图的基本功。

如我国地形特征之一是:地势西高东低,有明显的三级阶梯。这一特征在地图上表现为三种

不同的颜色: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呈土黄色:由此往北、往东就变成

浅黄色,是海拔1000—2000米的高原或山地,属第二级阶梯;越过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

雪峰山一线往东直到海滨广阔的绿色或绿黄相间的地区,便是第一级阶梯的平原和丘陵了。

通过识图,这些看似复杂的知识也能记得一清二楚。

地理学习方法总结

七、简化地图法

简化地图法是根据学习的需要,把地图作简化处理,删去大量繁杂的图例,只保留有关

知识的信息的方法。通过简化图的构思设计,达到突出重点、有利记忆和反映动态、易于理

解的目的,并更深刻地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如我国长江水系,干流部分极像

由“l”和“w”两个英文字母连接而成。从源头 各拉丹冬雪山到宜昌的“l”形河道为上游,谷深水急,有大量水利工程。“w”河道则为

中下游。“w”两端分别是宜昌和南水北调东线的江都水利枢纽,“w”中点武汉市有支流汉江

汇入。“w”下方两处转折点是我国两大淡水湖洞庭湖和鄱阳湖。

八、综合法

在中学地理的学习过程中,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在分析要素特征和各部分联系的基础上

加以综合。以北美大陆为例,问北美大陆的主要气候类型及成因,首先应指出北美的位置及

范围,其次应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洋流、气压带及风带等方面去分析气候成因。

然后再分析各影响因素的特点,看它们在北美大陆气候形成中起了什么作用。最后分析各部

分之间的联系。这样学习和作答不仅能举一反三,更能涵盖全面,做到不遗漏。篇四:地理

学习方法

【地理】你做的笔记为啥提不了分? 课堂上你不敢忽略老师吐出的每一句话,不敢漏掉每一个粉笔字,密密麻麻的笔记记得

你手都疼了,可是考试还是不见有长进。是不是很冤?那你想过该怎样真正利用好这个工具

吗?

课堂笔记只是笔记这个工具的一小块而已。而真正有统治力的是“纠错笔记”。一些状元

的手写稿能卖出不可思议的价格,这才是笔记的灵魂!所以你是不是该考虑做下真正的笔记

了?

1.纠错笔记建立的原则

(1)每错必纠,以使错不过二。

(2)随错随纠。错题进本是每天最重要且最紧急的事,千万别耽搁,一耽搁十有八九就

会忘,好不容易找到的知识漏点就又消失在汪洋题海之中。

(3)纠错要有恒心。建立纠错笔记的确需要花一些精力,尤其在刚开始阶段,但它是提

高学习成绩的法宝,绝对是一本万利,当离高考越来越近时,别人都在汪洋题海中苦苦挣扎、

看不到天日,而你却能一本在手,悠然自得。

2.纠错笔记的建立步骤我们在学习中遇到错题时,可按照解题出错的原因分析,但是一定要具体到主干知识和

核心技能。纠错笔记的建立步骤如下:

(1)确定错题的主要易错点 根据题目所涉及的主干知识,确定本题的易错点。如地球公转运动规律、昼夜长短变化

规律等的常见误区。

(2)摘录原题

把做错的原题在纠错笔记上原原本本地抄一遍或剪下来贴在纠错笔记上,把原来错误的

解法清晰地记录在纠错笔记上,并在下面(或一旁)留一些空白,这些空白的地方可用来记

录相关的分析和自己的理解。

(3)分析错因,书写正确答案 按照上面叙述来剖析错误原因,然后将本题的正确答案书写下来,以作矫正之用。

(4)总结纠错心得分析了错误的原因以后,要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该试题涉及的知识、规律、原理

以及以后做题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如何去思考分析、如何杜绝再犯同样的错误等,做到举一

反三、触类旁通。这一部分应该是纠错笔记的重要内容。 在总结纠错心得时,可以按照如下类型进行整理。①自然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类问题,以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式进行归纳。 ②地理答题模式的整理:如水文特征分析,将错题整理好,后附答题通用模板。 ③用思维导图整理答题过程,有利于强化思维,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 ④

非规律性的知识:该类问题应结合区域将答案要点组织起来,作为今后考试的知识储备或者

知识迁移的素材。

3.纠错笔记的使用

(1)经常翻阅,“温故知错”。考试前更应重做纠错笔记中的错题。

(2)定期归类、整理。在一段时间的复习结束之后(或是一个章节复习完成之后),应

该把这一段时间(某一章节)内所犯的错误按照上面提到的类型进行归类整理。同时要注意

将自己的一些再认识记录在上面,这个过程也是学习、总结、提高的过程,使自己对知识的

理解更加深刻。

在学习中,会有成功,也会有失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每位同学都会不断地突破自我,

成为自己心中的状元,乃至高考考场上的状元。篇五:地理学习方法 加强对地理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地理知识分为三大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

其中自然地理是基础,而自然地理的各要素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整体,它们共同

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在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不同的人类活动,某

一区域的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活动总是想协调一致的,总是存在着相互的影响关系,因

此找出地理事物的关联性是地理学习过程中的“捷径”,如气候总是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形势(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或者季风位置等),地面状况(下垫

面:地形的高低起伏、轮廓的完整和破碎、洋流的性质等);而气候又会影响当地的降水和温

度状况,从而决定当地的农业类型,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会影响当地的发展历

史和经济发展水平,从而对人口和城市已经工业、商贸产生影响,反过来人类活动的有序和

无序又会对环境施加影响。总之在学习时应该充分挖掘地理事物之间的关联性,这样既有助

于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能大大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

四、解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地理试题一般由客观题(选择题)和主观题(综合题)构

成,选择题一般为四个或者多个选择项,需要大家选择其中一个(单项)、两个(双项)、或

者多个(常见于综合题中的小问题),其答案是显性的;而综合题答案则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

确定性,因而难度一般较大。不管是哪种题型,试题总是依托文字、图象或者图表来承载 信息,寻找命题的切入点。审题能力即地理试题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实际上是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过程,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要提高审题能力可以从以下

几个方面入手:

一、选择题的审题步骤排错法:(1)题支本身错;(2)与事实不符;(3)与题干无关 排异法:(1)张冠李戴;

(2)因果倒置;(3)二次推理 怎样“排错”“排异”:(1)审题干;(2)审要求;(3)审题

支 二、综合题的审题步骤

(一)浏览文字、图表、图象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题目文字信息是一般短小精悍,但非常有用,对题目文字信息稍加解读并表述出来,可

能便是答案构成中的得分点。因此要特别关注题目文字信息,它就相当于“题眼”,揭示考查

的中心内容或成为解题的条件。地理图像图表是地理信息承载的主要方式,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

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近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呈现出无题

不图的现象,几乎每道题都显形或隐性的运用地图。图量大概在17-20幅,仍有增加的趋势,

因此地理图表的判读对答题的正确性影响很大。 (1)地理的图象特点地理形象材料表达方式有:点、线、面、箭头、数、形象符号等,应认真阅读图例的文

字说明。

1、“点”——常表示城市、港口、矿区、工厂、旅游点 等的确切地理位置;或起点终点

等。

2、“线”——有经纬线、等值线(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

交通线、生产网络线、要素相关线条等。

3、“面”——工业、农业区;气候、地形、大洋等。

4、“箭头”——①自然要素运动方向。(河流流向、地球运动;洋流、大气、生态物能、

地壳物质等的循环)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