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方法 > 地理学习方法 > 正文
 

对农村高中学生地理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课题

发布时间:2024-03-19 13:15:38 影响了:

对农村高中学生地理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课题篇一:培养农村高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研究

培养农村高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研究

[摘要]本文结合农村高中教育和地理学科的特点,对农村高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提出了培养农村高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必须以传统直观教学手段为主,以 “教科书、电化视听教具和地图”三结合的教学手段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学习兴趣;地理;农村高中

教育教学改革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许多生机,广大农村地区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并最终提高农村高中地理教学成绩,已经成为广大农村高中地理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兴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也倍受关注。下面我就结合本地情况与及地理学科的具体特点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以传统的直观教学手段为主要途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农村地区高中的主要任务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和为广大农村地区服务。农村高中有着她的特殊性、阶段性、差异性和不平衡性。而这些特点最终决定了现阶段要充分调动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以传统的直观的教学手段为主,以 “教科书、电化视听教具和地图”三结合的教学手段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地理学是一门直观内容比较多的综合性学科。农村高中地理教学特点及设备的状况等决定了,现阶段要调动农村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要以传统直观教学手段为主。现代电化教学设备的应用只能各校根椐具体情况而定了。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一)、课本插图、地理地图册、地理教学挂图、地球仪和地

理标本等直观教具的综合利用。

课本插图、地理地图册、地理教学挂图、地球仪和地理标本等都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非常直观的地理教学用具,也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最好工具。而这些直观性的教具相对来说在农村高中还是比较齐全的。作为农村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充分地发挥这些直观教具的作用,培养和巩固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课本中的插图是课本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好课本图片就可以简化课本的文字叙述,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紧密结合的效果。通过插图创设地理情境,使地理教学更为直观。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而且还能扩大了学生的地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如在学习“地形与城市区位”这个知识点时,可以先让学生仔细阅读“图6.6中国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的分布(2004年)”和中国地形图,找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引导学生进一步去观察分析每一级阶梯的主要地形以及大城市的数目。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最后引导学生将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解决,并归纲出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手中的地图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取地理知识。

地理地图册、地理教学挂图、地球仪和地理标本模型等直观性教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二)、“三板”艺术的独特教学魅力。

“三板”艺术就是指:板书、板图和板画。板书具有概括性、启发性、系统性的特点,是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板图是一种重要的地理语言,是在对详图取舍简化的基础上,以明快简略的线条,迅速无误地绘在黑板上的图形;板画可将复杂的地理事物进行简化,成为学生容易理解记忆的形象、直观的图形[1]。“三板”作有传统的教学手段,在今天的地理课堂教学中仍具有独特的魅力。

1、促使知识系统化;并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三板”艺术通过示意图的方式,非常形象直观地揭示了地理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边讲边画,讲画结合,不仅密切配合教材内容,而且又补充地图册、挂图、课本插图等的不足。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理清了课本的知识体系,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记忆。如在学习表层洋流分布时,结合风带、气压带及地转偏向力的知识点,边讲解边画“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示意图”。使学生加深了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强化了记忆。

2、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用到很多图,如课本上的插图、教学挂图、地图册等。但这些图总给学生静态的感觉,不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老师边画边讲,就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不仅表达了地理知识的相互联系、时空变化和分布规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展观和形象直观思维。如在学习热力环流形成时,可以边画图边讲解。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垂直运动又造成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气压差再促使空气水平动动,最终形成热力环流。整个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就可以讲清讲明讲透了。

(三)、生动教学语言和体态语言的运用。

对于教学中较为抽象而又没有合适的教学挂图和插图的内容,就要充分利用生动的教学语言、适当的体态语言和板图相结合。这样子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加深印象,强化记忆的作用。如“手势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来判断)运用:判断“大气的水平运动”时,手心向上,大拇指与四指垂直,四指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拇指代表实际风向;判断“气旋与反气旋”时,稍握拳状,拇指与四指垂直,四指围绕拇指代表气流的旋转方向,拇指向上代表中心气流上升,向下代表中心气流下沉。使用这个“手势法”来判断南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方向问题,显得简单多了。适当的体态语言很好的弥补了“三板”和讲授的不足,融知识性、

趣味性、实用性和直观性为一体。达到了将抽象的地理规律形象化,将难以见到的地理事物直观化,将平面图立体化,将静态图动感化等效果。从而使学生易学易记,提高学习兴趣。

二、借用传统文化,引起学生关注,增强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一)、巧借文学作品的艺术效果。

中国具有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这为地理学的教育教学提供了许多可供借用的文学作品。

如描述地球运动时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又如学到“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时,选用下列诗句让学生进行分析、对比、判断,这时,学生的兴致很高。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

能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的诗句还有: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反映出春天的气候特点)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出夏天的气候特点)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反映出秋天的气候特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反映出冬天的气候特点)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反映出长江三峡的地理特点)

??

这些诗句把学生带入奇妙的意境,情景交交融,诗情画意油然而生。使课堂气氛轻松,同时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借谜语、谚语、顺口溜和童谣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谜语、谚语、顺口溜和童谣等具有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历史。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可启发学生思维,拓宽知识面。如在学习河流与城市区位时,引进谜语“双喜临门”(重庆),这个 “双喜”是哪双喜呢?就是长江和嘉陵江了。喻地理知识于谜语,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常用于地理课堂教学的谜语还有“船出长江口”——上海;“银河渡口”——天津;“大言不惭”——海口;“空中码头”——连云港等等。又如在学习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时,可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加以说明。再如在学习月相规律时,我用合浦县公馆镇本地的童谣“月光光,照地方,马来等,轿来扛,??”引出月相的变化规律。将本地客家文化与地理知识相结合,亲切而易于接受。

三、、不失时机地开展第二课堂,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当地的乡土地理和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开展第二课堂,通过实践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在学习陆地资源特点时,为了讲清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我就结合了合浦县公馆镇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以及公馆镇供水工程情况加以说明。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自然资源与工业关系的理解,加深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还适时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如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以下的专题研究。你的家乡有哪些资源优(出自:WwW.HNNscy.Com 博 文学习 网:对农村高中学生地理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课题)势?目前对这些资源利用的现状如何?要促进家乡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人地关系协调发展,需要采取哪些措施?你能为此做哪些工作?[3]又如为了让学生对现代生态农业有更为全面的认识,让学生利用周末调查公馆镇良屋村沼气综合利用情况,并撰写了调查报告。通实践,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来分析本乡本土问题,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充分利用农村高中有限的现代化教学设备。

尽管传统直观教学手段乃是现阶段培养农村高中学生地理学

对农村高中学生地理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课题篇二:高中学生地理学习方法

地理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与实践

对于中学地理教育而言,有很多教学内容都适合进行合作学习,但合作学习的深度、广度及形式则会因学生认知特点不同而各具特色。所以选择作为学生合作学习的地理课题,或是有一定深度、难度与灵活度,或是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或具有一定开放性、创造性,仅靠个人难以解决,只有利用集体智慧才可解决的问题。

关键字地理教学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策略研究

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我采用了地理课程和信息技术整合的方式,试图通过提供一个学习信息平台,让学生基于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学习。例如:教学内容涉及到我国民族的各个方面,内容全面广泛,但是不要求讲得太深。同时,这部分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中国民族众多,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各民族在衣、食、住、行、节日风俗等生产和生活方面独具特色,使中华民族的文化绚丽多彩。因此是进行国情教育和合作实践活动课的最佳内容。这样就将课内教学和课外地理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又激发了兴趣、培养了情感。

一、建立合理的小组组成

依据兴趣构建小组。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民族,在课件网络中找出有关这个民族的资料。学生们加入合作学习小组研究他们所选择的学习内容。例如,班上有些学生对新疆舞蹈感兴趣,这些同学就可以组成一个小组,他们在研究学习维吾尔族时便对维吾尔族舞蹈内容和相关资料的收集有所侧重。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个计算机平台,不但可以展示教师整理制作的课件,而且要求每个小组利用老师收集了各民族灿烂多姿的风土民情和网络资源,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小组的电子作品,看看哪个组的作品最好。电脑水平很高的同学还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网址,找到更丰富的民族风情。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工合作,教师在教室巡查,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指导学生完成电子作品,控制好课堂学习时间。每个小组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任选一题,可合作完成:如,摄影爱好者——拍摄制作民族采风记录片或图片展;简电脑爱好者——制作中国民族的网页或课件;广告爱好者——考察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推出一项旅游项目并设计出宣传单;文学爱好者——撰写小论文:“我的民族观”等。

二、查找地理学习资料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通过各种媒体(报纸、电视、网络、书籍)收集一些有关各民

族生产和生活的景观图片、文字资料、录像带、生产生活实物等每个小组根据本组所选的民族,将收集的信息资料,组内选择整理形成交流成果。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对小组做出贡献。然后再组内交换意见,并进行修改。由于本课合作学习的电子作品包括的内容很多,有民族人口数量、分布、语言、宗教、历史等,在组员分别收集的资料中,需要有所选择,这就要求小组成员一起整合学习资料。课上各个小组之间可以进行课堂交流,包括:学生小组内或小组间交流课前准备的图片;学生课前准备的民族服装或民族舞蹈表演等。.期间教师在教室内巡查,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指导学生完成电子作品,控制好课堂学习时间。

四、完善、总结

概括起来,这节课的教与学的方式有四个方面的特点:教学组织形式——彻底改变了“教师中心”和“课本中心”,而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开展合作学习;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模式——以计算机作为探究学习的工具;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目标;教师指导方式——采用指导卡、任务卡、计算机提示、电子作业单、参与讨论研究、集体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有效指导。通过教师示范,指导,使学生初步掌握合作学习的一般方法。①轮流发言。小组成员围绕一个学习内容,挨个儿发言,一个不漏,讨论后由一名学生代表小组在全班发言。②接力发言。小组成员就某一个问题分别准备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然后以后话接续前言的方式发言,构成一个整体。③组际考查及成果展示。教师给出学习参考提纲,组内组织学习,之后通过出试卷竞赛和小组交流成果的方式,开展组际间的相互评价。教师指导小组通过,提出问题——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资料——解决地理问题,初步学会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初步养成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习惯。同时,通过组内交流,组际互评,培养和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动手能力、介入和倾听能力,使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都有序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综上所述,课题的研究是通过学生亲自观察记录、亲自参与得出的结论和探究过程可以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学习情感,激发了他们探索求知的欲望。通过小组的共同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他们的共同成果,发展了他们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合作学习的开展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积极的作用。

浅析高中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高中学生学习地理有一定的困难,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现象,笔者就近年来的教学经验得出一些体会,与广大同仁共享。

一、高中生学习地理困难原因的分析

1、学科重视程度不够

高中地理学科的部分基础知识在初中阶段的《历史与社会》、《科学》等学科中已经有所涉及。但在初中阶段不少学生认为地理知识只要记记背背就行了,上课听不听关系不大,只要考试前突击背一背即可得高分。这种学习态度和方法可能在初中阶段“适用”,但在高中,尤其是高考中肯定是行不通的。这点已在学生进入高中的学习中得以证实,这部分同学在难度有所提高的高中地理学习中,就感受到初中的那套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学习,而且由于初中地理知识不扎实,知识没有理解而感到学习吃力。还有一种类似于上述情况,就是学生们习惯将地理划归文科类学科。作为文科类学科的知识,大家都认为多背、多记就能学好,所以往往是一开始不重视,等到想学时又因知识断层而跟不上,感到地理难学。2、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

很多学生学不好地理的原因在于对地理学科的特点不了解,缺乏良好的地理学习方法。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智慧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复杂的系统,因此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学科。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所以在学习时侧重点应该放在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背、记、搞突击,而应该注重平时的积累和理解,注重联系相关学科知识和生活实际,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最终达到学以致用。。

由于在中学使用了多年的老教材,部分教师形成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风格,对于新教材的使用,不能立即更新教学观念,也不能立即摈弃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教法,往往形成新教材,老套套的不协调局面,或者课本知识脱离实际等现象。学生自然就感到教学很空洞、很乏味,地理学习的实际价值不大,久而久之对地理学习产生抵制情绪,

影响地理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4、学生缺少学习地理的动机、兴趣与需要

学生感觉地理难学,成绩无法提高,与学习地理所必要的学习动机、兴趣和内在需要是分不开的。

动机是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地理学习动机是推动地理学习的直接动力。

高中学生学习动机十分明确,大部分是为了考上大学,但也有一些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对学习采取“应付”态度,甚至为学所困,有厌学情绪。又有部分同学给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爱好志趣”定位在理科上,从而潜意识地产生了我是学理科的,地理是“副科”,不需多“浪费”时间,充其量只要应付会考即行。因此,对这部分学生来说谈不上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从而也无法产生学习地理的积极动机,自然影响其思维与主观能动性,最终也就产生了地理不好学的错误认识。

1、 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认识

端正学习态度,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地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通过对地理的学习,还可以从中汲取多方面的营养,潜移默化之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环境观。因此,学好地理是现代青年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重视地理,不要只顾眼前,应当为自己的长远发展和全面发展着想。其次,教师还要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所以要想学好它,并不是学生所说的简单背背、搞突击就行,主要在于理解和运用,在于平时的积累。只有让学生端正了思想认识,才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自然学习也就轻松。

2、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当学生真正掌握了方法和技能,才能学以致用,终身受益。而且高中生也迫切希望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毕竟高中学习与初中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初中的学习方法很难适应高中学习。

第一,指导学生掌握识记方法,积累地理知识。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把地理事物放在地

图中去记忆和构建知识结构体系。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非常直观明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把同类或相关知识归纳整理成为系统化、条理化、综合化的知识结构,可帮助学生实现整体记忆而提高记忆效果。

第二,指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理解地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地理环境是由多种要素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个整体。只要找到它们内在的连结点,学会横向、纵向衍生知识,就能更全面、更轻松地学好地理。

第四,指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知识。每学过一章一节,要及时总结,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体系建立起来了,就很容易找到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就能更全面、更细致、更深刻、更持久地掌握地理知识。

对农村高中学生地理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课题篇三:浅谈农村高中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课题选择

浅谈农村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题选择

重庆新立中学 洪明

随着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全国各地正蓬勃的发展。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是研究性学习,这也是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亮点、重点和难点。它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要研究的问题并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研究性学习这一教育模式把人们的教育思想意识和理念从原有的传统教育理念框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但是,研究性学习的很多问题在新的“土壤”中健康的生存和发展还需要精心地加以培植。特别是在我们农村高中,要开展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模式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也发现,农村高中也有农村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点的优势。因此农村高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时,特别要注意发挥农村高中生的优点和农村地理环境的优势,从而避免农村高中生、教师及教学条件及诸多方面的劣势。

一、充分发挥农村地理环境实践性强的优势,避免客观条件对课题选择的限制。

客观条件的限制是农村高中开展研究性课题及课题选择时的一大瓶颈。比如农村没有图书馆,根本无什么资料可查,也很少有某一方面的专家可以指导,更不可能要求某一单位为这一研究性课题出资进行研究。所以我们所选择的研究性课题,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学生从农村社会中、从农村的自然中以及身边的许

多小事入手,选择一些感兴趣的研究专题。例如《三峡柑橘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农药对农村水资源的影响》、《青龙水库水质调查》、《新立中学校门口交通隐患调查及建议》、《农村秸焚烧问题调查及对策》等题目。其次,在研究课题的选择时,一定要考虑课题的研究过程必须与学科知识联系起来,但更具有实践性,学生所获得的观察事物、收集信息资料、实践操作能力是传统教学的课堂中很难得到的,必须从实践中来。实践表明,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和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农村的研究性学习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课题的实施大量地依赖教材、教师和校园以外的资源。这种学习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它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他们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在实践中)。第三,研究性学习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权,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在课题研究中涌现出不少奇思妙想,用科学、创新的精神去学习、探索成了学生最大的乐趣。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仅仅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是通过改变学习方式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空间。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农村这一研究性学习的大好资源,不断挖掘其的实践性在研究性课题中的作用。

二、充分发挥农村学习操作性强的优势,避免农村学生本身的素质水平对课题选择的限制。

农村学生由于其的生活条件和客观的环境所限制,他们的生活水

平受教育水平以及总体上的知识结构水平等比同等程度的城市学生有一定的差距。比如操作电脑不熟练,从网络上获取知识能力较差等。但是农村学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们的动手能力很强,可操作性的东西在他们的手中是如虎添翼。所以在课题选择时,农村教师要有意地指导学生选择一些可操作性强的课题。比如《人工合成化肥对土壤结构的影响》等之类的需要通过实验才能研究的课题,学生完成的比较好,而象《城市学生生活环境对学生人格的影响》《探索新能源》之类的需要从总体上把握的,有一定思想内涵的课题,农村学生就不宜涉及。

三、充分发挥农村高中周边环境的优势,避免农村交通不便对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的限制。

农村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尤为薄弱,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出于出行安全的考虑,教师在指导学生选题时总是在回避社会实践这一大课题。 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这是最起码的前提条件。研究性学习的最根本的一点是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在身边的自然环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针对农村的交通不便和交通安全这一现实,我们在指导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时,特别注意指导学生选择在自己的身边和校园的周边环境中就可以进行研究的课题。比如针对我们新立镇作为三峡柑橘城核心景区,部分农民对种植柑橘的消极思想,我们指导学生就这方面开展讨论思考,最终确定了《三峡柑橘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研究课题。

总之,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就按照就近性原则,使农村学生一

出校园或家门就可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四、充分发挥农村课题与课程的相联性优势,避免农村传统教育教学人才观念对研究性学习课题选择的限制。

农村的绝大部分的家长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在学校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大学而有一份不用与泥土打交道的工作。农村的教师在家长的这一人才观的“利益”驱使之下也是以学生能否考上大学作为衡量教育教学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因此学生在学校的所有学习是围绕书本在进行的、是围绕《考试说明》在进行的。而那些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和发展学生科学道德素养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实践活动就成为校园中的一种不务正业的体现。一些课题的选择,当学生认为这些课题与高考、会考无多大直接关系时,学生的反映是强烈的排斥,这给我们在农村开展研究性学习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但是农村的学生一般都是非常勤奋好学的,而且人又非常的朴实,这对于教育教学来说可塑性很强。在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既强化学生在意识上对研究性学习重要性的重视,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思考选择与自然学科有关的研究课题,真正做到研究性学习对学科教学的促进。

五、充分发挥农村教师乐学、苦学的优势,避免农村教师的角色功能转变不当对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的限制。

我们今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健全发展。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展开创造空间。因

此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工作和教师的角色是一个全新的、从来没有的工作和角色。农村教师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及本身的特点,这一角色的转变一时很难完全做到。更有甚者,教师往往在学生的研究性过程中为了急功近利而越疽代胞,从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人浮于事。因此,教师在指导学习对研究性课题的选题时,处处受到这一方面的限制,往往考虑最多的不是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和这一课题对学生的学习的价值,而是教师本身的对这一课题的参与程度和在课题中的地位问题。

研究性学习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每一位农村教师都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知识,发挥自己勤劳努力的本色,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模式的理论和实践学习中去,使自己具有一专多能、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具有指导学生进行研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农村教师自己要具有教育科研的意识,并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结合起,以便于相互指导,共同前进。

鉴于此,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别是研究性学习在农村中学的全面推行,依然任重道远,还需要广大教师以满腔热情投入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实践中,在农村高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只要我们根据当地农村的特点,立足于当地农村的实际,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改革的奇葩,肯定也会在农村这片教育热土上开花结果的,也才会有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