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方法 > 正文
 

翻译学习方法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6:23 影响了:

博文学习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翻译学习方法,提供全面的翻译学习方法信息,希望对您有用!

翻译学习方法篇一:专业翻译学习方法

英语翻译课程学习方法

一、传统教材与新教材的关系从今年始,英汉互译的自学考试将由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统一组织实施和

管理。这对统一全国考生的要求,提高翻译实践能力和水平都是件好事。目前,相关的统编

教材,由庄绎传所编写的《英汉翻译教程》已出版发行。这本教材采用了与传统教材不一样

的编写思路。不再是以词、句为单位进行翻译方法,如直译、意译等方法及词类转换,增词、

减词之类的技巧进行学习,而是直接进入篇章,以各种文体的篇章为单位进行练习。这是一

种创新,是有助于提高考生实际翻译能力的。因为我们在翻译实践中很少情况只是译词或译

句,而是篇章的翻译。所以,这将更接近于我们的工作实际了。但这也会为初学翻译的学生

带来一些不利条件,那就是对翻译的基本方法与技巧缺乏认识。所以在新教材的第404页“有

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中提到参考书,明确指出由张培基等人编写的《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

语教育出版社)一书,以及吕瑞昌等人编写的《汉英翻译教程》(陕西人民出版社)一书仍是重

要的参考书,我认为作为初学翻译的同志这两本书是一定要看一看的。当然这两本教材也有

其明显的不足,即仅以词、句为单位探讨翻译,而没有进入篇章的层次。我们如果把两种教

材结合起来,以老教材为辅,以新教材为主,会有较好的成效。

二、篇章翻译的几个问题首先,凡是一个篇章,就会遇到文体的问题,就是我们必须明确我们所要译的文章是文

学作品还是科学、法律方面的文章,是一篇简介性的文字还是一篇讲演词。因为不同文体的

文章在表现形式上是很不一样的,如法律文体有一些法律常用词语,科技也会各自有一些专

门术语,应用文有时有严格的格式要求,文学则更为复杂,因为其中对话,描述,心理描写,

景物或人物描写又各有不同。议论文句式严谨,语言正式,长句较多,等等,这在遣词用句

上都有差异。这本教材在p395页“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都有粗略的说明。请学员认真看一

下,并可结合其他有关参考书丰富其内容,以便有更好的掌握。其次是语域问题。

所谓“语域”(register)是指具有某种具体用途的语言变体,我们可以从交际领域、交

际方式和交际关系把语言分成不同的语域,如从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来说,英语

可以分为冷漠体,正式体,商量体,随便体,亲密体等五种,如果从交际领域来分又可以分

成正式体,半正式体,公共核心体,半非正式体,非正式体等。不同的语域语言变体彼此是

有区别的,如果用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下就会看得很清楚。如“汤姆病了,今天没去上

学”,如果说tom didnt go to school,because he was ill.这就是一句公共核心语,而如

果说tom was ill ,so he didnt go to school.这就是口语体,即非正式语体,如果说:being

ill ,tom didnt go to school或tom didnt go to school because of illness.都是正式

语体(当然这句话的内容用这种句式表达并不合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用原因从句的表达方

式是比较正常的,用so连接的句子显得不怎么正式,用抽象名词和分词短语的形式都显得十

分正式。另外有些表示相同意思的不同表示形式也有语域方面的区别。如according to和

in accord ance with,前者为公共核心语,而后者为正式用语,it is important 和it is of

importance相比,也是前者为公共核心语,而后者为正式体。甚至连冠词的用法都可以表示

这种区别,the horse is a useful animal;a horse is a useful aninal;horses are useful

animals。第一种用定冠词加单数名词表示类属的是正式用法,而用不定冠词加单数名词表示

类属的则为公共核心语, 最后一种,复数泛指的类属表示法则为非正式语体。所以,我们在接触一个篇章时,弄

清它的语域情况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将决定我们在翻译时如何选词组句,例如,我们看到

下面一个句子:after an hour of climbing,we finally found ourselues at zhurong peak,the

very apex of mt,hengshan,towering 1,296m above the sea level.我们可以从

after??climbing这种动名词用法看出比较正式,它不是用短句表示(after we had climbed

for an hour),如用短句则显得更为常见的公共核心语体,另外,apex,顶峰,巅峰,与之

同义的词还有summit,top等词,但apex更为典雅,正式程度高于summit,更高于top.再有

towering这一分词的使用,也说明其正式性,不是用短句(it towers 1,296m above sea level)。

那么,我们在翻译这句时则用比较正式的语言,如可译为:“一小时后,我们终于登上高达海

拔1296公尺的衡山之巅 祝融峰。”而不译作:“我们爬了一个钟头,终于到了祝融峰的山顶,

它是衡山的最高峰,有1296公尺”。一般情况,法律、科技、报道,讲演词,政论文等都比较正式,而小说中文体,语域最

复杂,要视情况而定,不可一概而论。关于这方面的更多内容可以参阅一些关于文体学,语

义学等方面的书。

最后,谈一下语篇的衔接和连贯问题。信息的传递一般都遵循由已知信息引导出未知信

息的,表示已知信息(旧信息)的部分叫主位,(theme)表示未知信息的部分叫述位,(rheme)

而主述位的不断推进是有一定规律的,如果破坏了这种规律,语言就不那么顺,也就是破坏

了衔接与连贯。例如:

at noon,we picnicked in a dense forest,through which ran a murmuring creek.the

water was so clear that we could see reflections of bamboos and trees and soft lazy

clouds drifting across the sky.我们可以看出原文从时间(中午)引导出一系列新的信息,其中上文提到的那一天,在此

说“中午”这一时间时可视为已知信息。在新信息中提到了密林中的野炊,林中有小溪,而

第二句话用“溪水”来引导,因第一句中提到小溪,故在第二句中“溪水”当然已成已知信

息了,它又引出一系列新的信息。所以,我们在翻译时也应如此。可译为:“正午时分,我们

野宴于密林深处,林中小溪潺潺流过,溪水清冽,岸边竹树,天上闲云,尽映水底。”这种译

文就意思上连贯,读起来顺畅。如果破坏了这种规律,情况就不同了。例如:我们在这场战争中的一个伟大战场上集会。烈士们为使这个国家能够生存下去而献出了

自己的生命,我们在此集会是为了把这个战争的一部分奉献给他们作为 最后安息之所。我们

这样做是完全应该而且非常恰当的。这样读起来就不顺,因为这段都是在讲“我们”应如何,如何,中间突然插进一个“烈

士们”,有些突兀,故应改为:我们在这场战争的一个伟大战场上集会,是为了把战场的一角奉献给那些为捍卫国家生

存而在这里英勇献身的烈士,作为他们的永久安息之地。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当的,是义不

容辞的。

这样才合乎信息传递的习惯。由于这方面的问题还有很多,所采取的模式也有好几种,

不能一一列举,如果有的人感兴趣,可以看一看有关篇章语言学和有关语篇衔接与连贯方面

的语言学书籍。

鉴于《英汉翻译教程》一书有关这方面的内容没有提及,而我又认为以上几点很重要,

故此多说了几句。当然,有关篇章的翻译问题还有一些,如作品或作者的风格问题,但这

些问题较为复杂,也不对本科自考生做过高要求,就不赘述了。

三、关于汉译英中的对原文理解问题 新教材的特点是把英译汉与汉译英综合在一张试卷上考,但对英泽汉要求比汉译英要求

高一些。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汉译英问题,《教程》指出“汉译英时,原文是汉语,理解

一般不构成很大问题。”这是很容易产生误导的。其实,我们说汉语容易理解是指交际中的理

解,它与翻译中的理解很不相同,翻译中的理解要深得多,透得多才行,否则极易译错。所

以,我想提醒考生在汉译英时,对汉语原文一定要仔细思考才行,不可以以为一望便知,动

手便译。如我们举一个小例子,来看一看汉译英时理解的困难。再如在全国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有一处写徐霞客的文章,说:“他常选择不同的时间和

季节多次重游各地名山,反复观察变换的奇景”。初学者往往字对字的翻译。如“挑选”译为

choose,或select,“时间”译为time。实际上,这种情况,“挑选”可不译为动词,而“时

间”根据上下文则为“一日中的不同时刻”。所以这句话应译为he visited and revisited the

famous mountains all over the country in different hours of a day and different seasons

of a year to observe the ever-changing scenes.另外,选择译词时一定要吃透原文的上下文,不急于立即确定译词。例如,下面一句:

三年前,他因参与了盗窃团伙而被判刑三年,在劳改农场,因表现突出被提前一年释放。

我们的学生一看到“被判刑三年”马上就选择了be sentenced to 3 years imprisonment.

这类短语,而不注意下文的“在劳改农场”。实际上这句话已告诉你他判的“刑”不是“坐牢”

(imprisonment)而是“劳改”,(reform through labour)。另外,句中“在劳改农场”一语

也会被初学者直接译为on the reform farm,而实际上,根据上下文来看,这一段(包括这

句话的更大的上下文)都是以“时间”为主线的,所以这个短语也应从时间着眼来考虑,应译

为when the worked on the reform farm.这样体现的是他在农场的那段时间,而非地点。

故此这句话应译为:

three years ago,he was arrested and sentenced to three years reform through

labour.when he worked on the reform farm,he be haved himself so well that he got

released one year earlier.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be sentenced to 前又加了一个动词,be arrested,这是因为在

英语中直接说be sentenced to 令人感到太突兀。在英语中这个词前常加上一个词,如be

tried and sentenced to??等。当然,这方面对初学者来说就较难一些了,暂不作要求。但

却可以让同学们留心观察一些英语词汇的用法特点。 实际上,中国学生在进行翻译实践时,理解问题出得多的并不是英译汉,而恰恰是汉译

英。当然,汉译英的表达就更有难度了。因篇幅所限不再多说。

四、如何使用新教程,并抓住难点和重点 看惯传统翻译教材的学生看不惯这本教程,就是没接触过翻译教材的学生也不知该怎样

使用新教材,更谈不上该怎样把握其难点和重点了。 下面根据我个人的看法,谈一谈该如何使用新教材和如何把握难点以及重点。

1、翻译课不同于其他一些课程,它不仅是一些知识,更在于能力的培养上。这就是翻译

的实践性。这就要求学习者一定亲自动手。这本书共分十个单元,有三十个课文,其中英译

汉占三分之二(计20篇),汉译英占三分之一(计10篇),此外还有一些供练习的原文,没有

附参考译文、而前面的三十篇双语阅读则附有参考译文。学习者可以根据文后提示,即介绍

某文体特点的内容进行翻译练习,但先不去参考所提供的译文,待自己译好后再去对照,这

样极易找出自己译文的差距与不足。然后思考一下为什么自己的译文不好,问题存在在哪儿?

这样经过一段学习、实践能会有较大提高,对自己存在的问题会更清楚。对没有附译文的短

文翻译练习也要做,如不知自己做得如何,可以通过社会助学,请教老师,或与别人共同商

讨等方法来解决。因为考试的短文很可能从书外或这部分中选题。

2、认真研究“提示”和“解说”及“小结”的内容。应一句一句地仔细琢摸,一个词一

个词地思考,我们细心的学生会注意到,考试题是以句子为主的,而大部分要从书上选择句

子,而这部分又恰是翻译的难点,是极易成为考试的具体内容的。当然,我们并不是为了应

付考试才关注这些内容的,主要是因为它们也是翻译实践中常会出现问题的地方。

3、关于翻译理论和语言对比。

该书“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中说得十分清楚。即“关于英汉语对比和翻译理论的

考题不超出《英汉翻译教程》的范围。”也就说,只要认真把书中这部分的内容好好地看一看,

这项分数就是十拿九稳的。但这部分内容也较杂乱,看书应细,可以按教材p401页的顺序去

复习。如果介绍的内容是英语原文的节选,则一定首先把其意义理解。

4、认真研究每单元的考核要求在教材的p395页的“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作者已将每单元的考核要求明确列出,

所以,我们在做翻译实践练习时,先应看一看这里的内容,弄清重点和要点。做到练习时更

具针对性。也对应试有好处。但这里所提示的一些要求有时失之过简,学员可以再找一些其他相关参考书,补充和系

统某项知识。例如,第四单元中考核要求中提到“数字的译法”一项,可教程中所提供的内

容并不全面,也不够系统,这时,你可以找一些相关的书来补充它,完善它,使自己在这一

方面会有更大的收获。

如,数字大小的表示法,数的增减以及倍数表示法,分数的表示法等,都应一并掌握,

最好作出笔记,以备复习。尤其应注意一些特殊的表示法,例如英语中常用“减少(缩小)??

倍”的用法,而汉语却没有,这时应用汉语的习惯表示法表示。如: switching time of the new type transistor is shortened 3 times. 如果译为:“新型晶体管的开关时间缩短了三倍。”这是不合汉语习惯的,因为汉语的“倍”

只用于“增加”“增长”之类,这时应改为: 新型晶体管的开关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二, 或“??缩短到三分之一。”

类似这些英汉语差异性较大的地方也往往是重点内容。 总之,英汉与汉英翻译是一种综合能力的检验,绝不是读一本翻译教程书就可以有多大

提高的,每个人都应从其他各门学科,包括英语的各门课程中去吸取知识,提高能力,提高

各方面的文化素质,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立于不败之地。(作者:吕俊)篇二:厦门大学翻译硕士专业课学习方法指南 厦门大学翻译硕士专业课学习方法指南英语翻译基础

因此凯程老师会在复习阶段让考生多做真题,认真做好笔记。真题可以解决考研翻译中

的单词问题、句子结构问题、翻译考点问题;笔记可以将参考书由厚变薄,加快复习进度。 下面强调一下翻译真题的使用方法:

(1)模拟考试,写出译文在这方面,凯程老师会让学生多多练习翻译实践。之所以要“写出译文”,是因为我们是

在“做”翻译,不是“看”翻译。很多学习英语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明明自己把句子看懂

了,也大概理解英语原文,可是就是表达不出来,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问题就在

于翻译实践的练习不够,“做”得不够。

(2)精雕细琢,自我提高凯程老师会对学生翻译过来的译文进行指导,学生也可以从中学习到如何把文章翻译的

更通顺。首先,要完全理解原文,对原文中不懂的单词,需要翻翻词典,如果这个单词是大

纲单词,但是你没有掌握的话,就需要把这个单词记录下来,以备后面自己作为基础来掌握。

第二要对原文句子逻辑和语法结构,需要完全把握。要记住翻译的原则:让句子更通顺,切

不要改变原文的意义。

(3)比对答案,查找问题

凯程老师总结了一下翻译中的关键问题,基本上就是以下三个:

1、单词的意思没有掌握,英语原文的词组没有掌握;

2、对原文的逻辑结构和语法结构把握错了,弄错了修饰关系;

3、汉语意思表达的时候不太符合汉语语言习惯。翻译硕士英语

这个科目的两大学习任务是在广度和深度上提高英语词汇的学习;加大对文章主旨和背

景知识的了解和文章写作意图的理解力;加强对近义词和反义词的区分和学习。高级英语要

十分重视写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在这两个方面,凯程老师会对同学们进行系统完

善的训练。

(1)单词记忆。完成易混超难词汇、词汇前后缀、熟词生义、同义词近义词辨析、短语

等的记忆,在比较中进行记忆,对单词深化记忆。

(2)阅读理解。阅读专项训练一定要按时按质完成,凯程老师也会对此进行监督。经过

前期的阅读训练,各位同学的阅读水平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的阅读复习就要以真

题为主,掌握阅读技巧,使阅读理解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同时,凯程老师也会让考生通过

大量的真题练习和模拟练习来发现问题,学习的落脚点落在答题拿分上。要研究真题和练习,

确定出题者的意图,梳理出清晰的答题思路。 汉语百科知识与写作

(1)名词解释

这部分重点测验的就是考生平时所积累的常识,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宗教文化等各个方面。

凯程老师会让考生在这一阶段重点查看历年真题,梳理出考试的常考点,将知识点精简化、

成串化,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用较为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2)应用文

应用文写作考的是你写作应用文的能力,本阶段备考的重点仍应该放在写作能力的培养

上。凯程老师通过研究历年真题,发现了几种主流的应用文写作,这些都会通过基础的系统的训练,让考生掌握。对于非主流的,考生也应当至少知道格式和大概内容,真的遇到

了也知道该怎么写。

(3)大作文

大作文测验的是汉语文学功底和写作能力,凯程老师会帮助同学们在强化阶段分话题准

备,理清各类话题的基本写作思路。考研复习一定要有吃苦的勇气和准备。要几个月如一日地看书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很

容易迷茫、懈怠和没有信心,这时候一定要坚持,要和别人做做交流。同时,凯程老师提醒

考生们在注意心理调整的同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只有合理的高效率的学习才能达到理想的

记忆效果。 下面凯程老师给大家详细介绍下厦门大学翻译硕士专业:

一、厦门大学翻译硕士研究方向翻译说以的细分研究方向大体分为笔译和口译。笔译要求在英语和汉语方面同时提高,

加强两种语言的运用能力和互译能力。会开设英汉、汉英的翻译课程,同时英文写作和关于

中文素养的课程也会同时开设。目的是可以在翻译各种文体的文本时,采用恰当的方法以及

准确的用语进行翻译工作。口译在交传和同传方面都会有相应的课程开设,同时进行培训,

其中包括视译、带稿同传等各种方式。口译更为注重实战经验,培养过程中,模拟回忆或实

际回忆的次数非常多。

二、厦门大学翻译硕士考研难不难 2015年厦门大学翻译硕士各个方向招生人数总数为19人,相对来说,厦门大学翻译硕

士招生量较大,复试分数线和武汉大学等学校相比,复试线较低,因此考试难度不高。每年

都有大量二本三本学生考取的,根据凯程从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内部的统计数据得知,厦门大

学翻译硕士的考生中90%以上都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翻译学习方法篇二:翻译学习方法

同声传译学习方法

1.同声传译概述

同声传译是一种受时间严格限制难度极高的语际转换活动,它要求译员在听辨源语讲话

的同时,借助已有的主题知识迅速完成对源语信息的预测、理解、记忆、转换和目的语的计

划、组织、表达、监听与修正,同步说出目的语译文,因此同声传译又叫同步口译。在各种

国际会议上,同传译员以“闪电般的思维”和令人叹服的口译技巧,成功克服上述多重任务

(multi-tasking)间的交织、重叠和干扰给大脑造成的能量短缺和注意力分配困难,使听和

说并行不悖,成为与源语发言人一样令人瞩目的明星。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

我国北京、厦门、广州等地的几所高校在国内率先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了口译课程,进行了

同声传译教学的有益尝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外交往日趋频繁,在我国举

行的国际会议也越来越多。大量的国际会议引发了市场对同声传译的旺盛需求。 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满足社会需要,教育部于2000年制定了新的英语专业教学大纲,首

次将口译课列为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随后国内各高校外语院系纷纷开设了本科和研究生阶

段的口译课程,一些院校甚至还专门设置了翻译专业或翻译系,专门培养口译人才。但是令

人担忧的是:目前在我国高校任教的口译教师绝大多数都属于“半路出家”,他们既非专业译

员出身,又非口译专业毕业。尽管他们目前承担着口译教学工作,但却从未接受过任何形式

的同传训练,也不曾有过任何同传实践,所以对同声传译非常陌生急需“脱盲”,否则将难以

胜任同传教学。除了师资原因之外,还由于课时、设备、学生素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

培养规模等条件的限制,各院校基本上只教交替传译,同声传译则教得很少或者不教,有的

即使教了,也只用几周时间一带而过。鉴于以上原因,我国每年从院校毕业的同传译员数量

十分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由于同声传译的高难度和高回报,为数众

多的英语专业学生、口译从业人员和口译爱好者们都迫切地希望了解和学习同声传译。但是

由于社会上具有资质的同传教学机构严重不足,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注定无法通过系统的院校

进修来学习同传。由于同声传译对从业者的双语能力和个人素质要求很高,长期以来人们一

直对它抱有某种神秘感,因而对学习同传敬畏有余信心不足。但是从笔者自学和教授同声传

译的经历来看,具有良好双语基础和灵活反应能力的同传爱好者,只要有科学的方法和顽强

的毅力,是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掌握同声传译技术的。当然,自学同传必须按一定的步骤进行,

学员若没有经过循序渐进成效可见的前期训练便直接尝试同传,是难以取得成功的。同传的自我训练方式按操作的难易可以分为影子练习、倒数练习、视译、广播电视同传

和网上同传等几种。下面笔者将根据自己自学同传时的经验和体会,对上述五种训练方法逐

一加以介绍,以期对同传爱好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2.同声传译的自我训练途径

2.1影子练习(shadowing)影子练习要求学员在倾听源语讲话的同时,以落后于讲话人2至3秒的时差,如影随行

般地用同一种语言将讲话内容完整准确地复述出来。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学员可以将时差

逐渐拉大到落后于讲话人半句到一句话,复述的材料也宜从母语发言转为外语讲话,方式则

应从对源语讲话所有字词的忠实复述,改为对讲话内容的概括和综述。影子练习的目的是要使学员适应“一心多用”的同传工作方式,初步具备能同时处理听

辩、理解、记忆、复述、监听等多重任务的能力。影子练习虽然不要求学员进行实质性口译,

但它作为一种同声传译的入门练习手段,却一直受到中外口译培训机构的青睐。

2.2倒数练习(backwards counting)倒数练习的做法如下:

1)学员听一段讲话录音或合作伙伴的现场发言,同时从一个百位或十位数(如200或

90)由大到小匀速地倒数下去。训练过程中若源语讲话还未结束但数已数完,学员应接着从

某个数开始继续倒数,直至讲话完毕。

2)待一段讲话结束后,学员随即复述刚刚听到的讲话内容。复述应力求准确详实,为了

便于核实倒数是否有误以及复述是否完整准确,学员可将上述过程录音或请他人见证。 倒数练习也是口译培训机构惯常采用的一种入门阶段的同传训练方法。倒数练习与影子

练习相比难度明显加大,它强制性地在译员听辨源语的过程中设置了注意力干扰,以进一步

促使学员养成边听边说的工作习惯。倒数练习较为真实地模拟了同传译员在处理源语听辨、

理解、记忆和译语发布、监听等多重任务时可能面临的注意力分配危机;此外,倒数后的复

述练习也迫使学员因为短时记忆力的不足而抛开源语词语外壳记忆语篇意义,随后“以独立

于语言等值的方式自由地表达思想”。所以在复述源语信息的方式上,倒数练习与同声传译也

非常相似。由此可见,倒数练习使学员向认识和体验同传又迈进了一步。

2.3视译练习(sight interpreting)视译练习有以下三种不同方式:

1)学员手持讲稿,边默读边连贯地大声说出译文,做到看到哪儿说到哪儿,中间不得有

过多的犹豫和停顿。

2)合作者和学员各执一份讲稿,前者朗读文稿,后者根据前者的朗读速度和节奏,对照

着文稿轻声译出讲话人已说出的内容。

3)待上述练习做得比较熟练后,合作者在朗读过程中故意偏离讲稿适度临场发挥,为学

员的听辨和阅读过程设置障碍,学员则随机应变悉数译出。 在视译练习的起始阶段,学员应先认真阅读讲稿,待扫清了理解和语言障碍后再进行看

稿口译。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学员应逐渐压缩译前准备的时间,最终做到拿起讲稿便能

口译。做视译练习时学员的声音不能盖过合作者的声音,否则便听不清源语讲话,无法跟上

讲话人的节奏。与影子练习和倒数练习不同的是:视译练习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同传训练手段,

也是一种真实的口译工作方式,因为“在我国各地举行的国际会议上,90%左右的发言者都有

发言稿,至少也有发言提纲。”尽管视译练习是一种真实的口译形式,但它与同声传译仍有诸

多不同。

1)同声传译要求译员在同传箱里戴着耳机接听会议发言,并通过话筒将口译文同步传达

给听众;而学员在做视译练习时由于设备条件的限制往往无法这样做。

2)视译训练通过文字和图像刺激使译员获得源语信息,同声传译则通过语音刺激使译员

辨识和理解源语讲话的意义和情感,因此视译训练从工作方式上看仍有别于同声传译。

3)听、看、译同时进行的视译练习,迎合了中国人学外语时先将声音符号转换成文字后

再领悟其意义的习惯;同时由于文字和图像对人脑刺激后产生的激荡和停留期要比语音刺激

长,所以做视译练习时译员易受源语文稿的词序和句子结构的干扰,难于迅速脱离源语词语

外壳的束缚,进行法国释意学派所倡导的“解释性翻译”。 尽管如此,视译练习与同声传译仍有许多相似之处:

1)视译要求译语产出与源语发布同步进行,因此译员在听完一段讲话后,无法按目的语

表达习惯对源语词序先作出较大调整,然后再给出译文,他只能按源语讲话的句子顺序将先

听到的和看到的先译;此外由于时间的限制,译员也无法对刚刚发布的译语进行过多的修正

和补充,他必须尽量让译语的产出一次成型。这一点与同声传译非常相似。

2)由于时间限制,视译与同传译员都必须做到眼、耳、口并用,以便在同一时间处理好

双耳分听、信息预测、断句、试译以及译语的重组、发布、修正与监听等多重任务;同时译

员还需灵活运用推理、概括、解释、挪位、添加、删简、重复等技巧,保证译语的顺利产出。

3)通过视译练习,学员学会在领受口译任务之后认真分析讲稿,并通过有针对性的阅读

积累主题知识,扫除口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理解和术语障碍,并尽可能地事先准备好发言稿

的译文(至少也应打好译文腹稿),以取得更好的传译效果。这一过程与同传译员的译前准备

工作非常相似。 以上各点正是视译练习对于同传学习的价值所在。

2.4广播电视同传(radio and tv interpreting) 即学员对正在播报或事先录制的广播电视节目进行同声传译。具体操作如下:

(1)广播同传。学员收听bbc、voa或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等电台的广播节目,

边听边进行同声传译。

(2)电视同传。学员对正在收看或事先录制的电视节目进行同声传译。目前大陆地区的

学员可以利用的英语电视节目有中央电视台第九频道(cctv-9)以及部分省市电视台的英语

节目。在有条件的地区,如广东省,学员还可以通过收看cnn、bbc、abc、cbs或香港的pearl、

world等电视台的英文节目进行英汉同声传译训练。 广播电视同传,尤其是电视同传,也是一种真实的口译工作方式,在2003年第二次海湾

战争期间,曾被中央电视台频频用于对战事的直播。广播电视节目的新闻性和时效性很强,

而且含有极为丰富鲜活的语言素材,节目本身涉及的也是一些能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重大社

会现实问题,因而易于激发学员的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但是:

1)广播电视节目虽然异常丰富,并非所有的节目都适用于同传练习。初学者宜从访谈类

节目(如cctv-9的“dialogue”)开始练起,再逐渐过渡到对整点新闻类节目进行同声传译。

因为新闻节目的稿件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其语体正式、结构复杂、信息频密,初学者若试图

对其实施同传,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对初学者而言,若其传译努力频频受挫,会使他们对

同声传译“望而生畏”,丧失信心。而访谈类节目轻松活泼口语色彩浓厚,加之其语法结构简

单语意明确,信息的密集度也远不像整点新闻那么高,所以学员的传译更易于取得成功。

2)由于大多数同传学员的母语水平要明显高于其英语水平,因此广播电视同传宜从英译

汉开始再慢慢过渡到汉译英,以降低训练难度,培养和保护译员的自信心,同时这也符合包

括联合国在内的众多国际机构使用译员时坚持的一条原则,即:同声传译应该是从外语到母

语的单向口译。

3)为了确保节目收听与译语发布互不干扰,改善学员源语听辨和译语监听的训练效果,

受训者应戴上耳机工作,从而使训练的技术手段更接近同声传译。

4)与视译和电视口译相比,广播口译更具有挑战性。因为做视译和电视口译时,译员听

力的不足可以通过阅读文稿或辨认字幕来弥补,同时电视画面还可以提供包括讲话人的表情、

手势、语音、语调和现场气氛等在内的丰富的副语言信息,使学员置身于动态的交际环境中,

这必然有助于学员对源语信息的理解,使其译语的产出更加简练准确。但是广播口译却缺乏

上述有利条件,因为“译员看不到讲话人,只能凭借耳机内传来的声音进行口译,这是对译

员听力的考验,也是对他的挑战。”

2.5网上同传(internet interpreting)网上同传是笔者在自学同声传译的过程中摸索出的一条全新高效的训练途径。其具体做

法如下:在国际互联网上登陆某些特定网站,借助media player、real player(或real one

player)等播放器,对其提供的视频节目进行同传。网上同传方便快捷、节目内容生动丰富、

操作不受时间限制,因而具有另外四种训练方式难以比拟的优势。下面笔者将重点介绍以下几个英语网

站,供同传爱好者参考。

英语翻译课程学习方法

一、传统教材与新教材的关系从今年始,英汉互译的自学考试将由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统一组织实施和

管理。这对统一全国考生的要求,提高翻译实践能力和水平都是件好事。目前,相关的统编

教材,由庄绎传所编写的《英汉翻译教程》已出版发行。这本教材采用了与传统教材不一样

的编写思路。不再是以词、句为单位进行翻译方法,如直译、意译等方法及词类转换,增词、

减词之类的技巧进行学习,而是直接进入篇章,以各种文体的篇章为单位进行练习。这是一

种创新,是有助于提高考生实际翻译能力的。因为我们在翻译实践中很少情况只是译词或译

句,而是篇章的翻译。所以,这将更接近于我们的工作实际了。但这也会为初学翻译的学生

带来一些不利条件,那就是对翻译的基本方法与技巧缺乏认识。所以在新教材的第404页“有

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中提到参考书,明确指出由张培基等人编写的《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

语教育出版社)一书,以及吕瑞昌等人编写的《汉英翻译教程》(陕西人民出版社)一书仍是重

要的参考书,我认为作为初学翻译的同志这两本书是一定要看一看的。当然这两本教材也有

其明显的不足,即仅以词、句为单位探讨翻译,而没有进入篇章的层次。我们如果把两种教

材结合起来,以老教材为辅,以新教材为主,会有较好的成效。

二、篇章翻译的几个问题首先,凡是一个篇章,就会遇到文体的问题,就是我们必须明确我们所要译的文章是文

学作品还是科学、法律方面的文章,是一篇简介性的文字还是一篇讲演词。因为不同文体的

文章在表现形式上是很不一样的,如法律文体有一些法律常用词语,科技也会各自有一些专

门术语,应用文有时有严格的格式要求,文学则更为复杂,因为其中对话,描述,心理描写,

景物或人物描写又各有不同。议论文句式严谨,语言正式,长句较多,等等,这在遣词用句

上都有差异。这本教材在p395页“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都有粗略的说明。请学员认真看一

下,并可结合其他有关参考书丰富其内容,以便有更好的掌握。其次是语域问题。

所谓“语域”(register)是指具有某种具体用途的语言变体,我们可以从交际领域、交

际方式和交际关系把语言分成不同的语域,如从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来说,英语

可以分为冷漠体,正式体,商量体,随便体,亲密体等五种,如果从交际领域来分又可以分

成正式体,半正式体,公共核心体,半非正式体,非正式体等。不同的语域语言变体彼此是

有区别的,如果用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下就会看得很清楚。如“汤姆病了,今天没去上

学”,如果说tom didnt go to school,because he was ill.这就是一句公共核心语,而如

果说tom was ill ,so he didnt go to school.这就是口语体,即非正式语体,如果说:being

ill ,tom didnt go to school或tom didnt go to school because of illness.都是正式

语体(当然这句话的内容用这种句式表达并不合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用原因从句的表达方

式是比较正常的,用so连接的句子显得不怎么正式,用抽象名词和分词短语的形式都显得十

分正式。另外有些表示相同意思的不同表示形式也有语域方面的区别。如according to和

in accord ance with,前者为公共核心语,而后者为正式用语,it is important 和it is of

importance相比,也是前者为公共核心语,而后者为正式体。甚至连冠词的用法都可以表示

这种区别,the horse is a useful animal;a horse is a useful aninal;horses are useful

animals。第一种用定冠词加单数名词表示类属的是正式用法,而用不定冠词加单数名词表示

类属的则为公共核心语, 最后一种,复数泛指的类属表示法则为非正式语体。所以,我们在接触一个篇章时,弄

清它的语域情况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将决定我们在翻译时如何选词组句,例如,我们看到

下面一个句子:after an hour of climbing,we finally found ourselues at zhurong peak,the

very apex of mt,hengshan,towering 1,296m above the sea level.我们可以从

after??climbing这种动名词用法看出比较正式,它不是用短句表示(after we had climbed

for an hour),如用短句则显得更为常见的公共核心语体,另外,apex,顶峰,巅峰,与之

同义的词还有summit,top等词,但apex更为典雅,正式程度高于summit,更高于top.再有

towering这一分词的使用,也说明其正式性,不是用短句(it towers 1,296m above sea level)。

那么,我们在翻译这句时则用比较正式的语言,如可译为:“一小时后,我们终于登上高达海

拔1296公尺的衡山之巅 祝融峰。”而不译作:“我们爬了一个钟头,终于到了祝融峰的山顶,

它是衡山的最高峰,有1296公尺”。一般情况,法律、科技、报道,讲演词,政论文等都比较正式,而小说中文体,语域最

复杂,要视情况而定,不可一概而论。关于这方面的更多内容可以参阅一些关于文体学,语

义学等方面的书。

最后,谈一下语篇的衔接和连贯问题。信息的传递一般都遵循由已知信息引导出未知信

息的,表示已知信息(旧信息)的部分叫主位,(theme)表示未知信息的部分叫述位,(rheme)

而主述位的不断推进是有一定规律的,如果破坏了这种规律,语言就不那么顺,也就是破坏

了衔接与连贯。例如:

at noon,we picnicked in a dense forest,through which ran a murmuring creek.the

water was so clear that we could see reflections of bamboos and trees and soft lazy

clouds drifting across the sky.我们可以看出原文从时间(中午)引导出一系列新的信息,其中上文提到的那一天,在此

说“中午”这一时间时可视为已知信息。在新信息中提到了密林中的野炊,林中有小溪,而

第二句话用“溪水”来引导,因第一句中提到小溪,故在第二句中“溪水”当然已成已知信

息了,它又引出一系列新的信息。所以,我们在翻译时也应如此。可译为:“正午时分,我们

野宴于密林深处,林中小溪潺潺流过,溪水清冽,岸边竹树,天上闲云,尽映水底。”这种译

文就意思上连贯,读起来顺畅。如果破坏了这种规律,情况就不同了。例如:我们在这场战争中的一个伟大战场上集会。烈士们为使这个国家能够生存下去而献出了

自己的生命,我们在此集会是为了把这个战争的一部分奉献给他们作为 最后安息之所。我们

这样做是完全应该而且非常恰当的。这样读起来就不顺,因为这段都是在讲“我们”应如何,如何,中间突然插进一个“烈

士们”,有些突兀,故应改为:我们在这场战争的一个伟大战场上集会,是为了把战场的一角奉献给那些为捍卫国家生

存而在这里英勇献身的烈士,作为他们的永久安息之地。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当的,是义不

容辞的。

这样才合乎信息传递的习惯。由于这方面的问题还有很多,所采取的模式也有好几种,

不能一一列举,如果有的人感兴趣,可以看一看有关篇章语言学和有关语篇衔接与连贯方面

的语言学书籍。

鉴于《英汉翻译教程》一书有关这方面的内容没有提及,而我又认为以上几点很重要,

故此多说了几句。当然,有关篇章的翻译问题还有一些,如作品或作者的风格问题,但这

些问题较为复杂,也不对本科自考生做过高要求,就不赘述了。

三、关于汉译英中的对原文理解问题 新教材的特点是把英译汉与汉译英综合在一张试卷上考,但对英泽汉要求比汉译英要求

高一些。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汉译英问题,《教程》指出“汉译英时,原文是汉语,理解

一般不构成很大问题。”这是很容易产生误导的。其实,我们说汉语容易理解是指交际中的理

解,它与翻译中的理解很不相同,翻译中的理解要深得多,透得多才行,否则极易译错。所

以,我想提醒考生在汉译英时,对汉语原文一定要仔细思考才行,不可以以为一望便知,动

手便译。如我们举一个小例子,来看一看汉译英时理解的困难。再如在全国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有一处写徐霞客的文章,说:“他常选择不同的时间和

季节多次重游各地名山,反复观察变换的奇景”。初学者往往字对字的翻译。如“挑选”译为

choose,或select,“时间”译为time。实际上,这种情况,“挑选”可不译为动词,而“时

间”根据上下文则为“一日中的不同时刻”。所以这句话应译为he visited and revisited the

famous mountains all over the country in different hours of a day and different seasons

翻译学习方法篇三:英语翻译学习方法

英语翻译课程学习方法

一、传统教材与新教材的关系从今年始,英汉互译的自学考试将由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统一组织实施和

管理。这对统一全国考生的要求,提高翻译实践能力和水平都是件好事。目前,相关的统编

教材,由庄绎传所编写的《英汉翻译教程》已出版发行。这本教材采用了与传统教材不一样

的编写思路。不再是以词、句为单位进行翻译方法,如直译、意译等方法及词类转换,增词、

减词之类的技巧进行学习,而是直接进入篇章,以各种文体的篇章为单位进行练习。这是一

种创新,是有助于提高考生实际翻译能力的。因为我们在翻译实践中很少情况只是译词或译

句,而是篇章的翻译。所以,这将更接近于我们的工作实际了。但这也会为初学翻译的学生

带来一些不利条件,那就是对翻译的基本方法与技巧缺乏认识。所以在新教材的第404页“有

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中提到参考书,明确指出由张培基等人编写的《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

语教育出版社)一书,以及吕瑞昌等人编写的《汉英翻译教程》(陕西人民出版社)一书仍是重

要的参考书,我认为作为初学翻译的同志这两本书是一定要看一看的。当然这两本教材也有

其明显的不足,即仅以词、句为单位探讨翻译,而没有进入篇章的层次。我们如果把两种教

材结合起来,以老教材为辅,以新教材为主,会有较好的成效。

二、篇章翻译的几个问题首先,凡是一个篇章,就会遇到文体的问题,就是我们必须明确我们所要译的文章是文

学作品还是科学、法律方面的文章,是一篇简介性的文字还是一篇讲演词。因为不同文体的

文章在表现形式上是很不一样的,如法律文体有一些法律常用词语,科技也会各自有一些专

门术语,应用文有时有严格的格式要求,文学则更为复杂,因为其中对话,描述,心理描写,

景物或人物描写又各有不同。议论文句式严谨,语言正式,长句较多,等等,这在遣词用句

上都有差异。这本教材在p395页“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都有粗略的说明。请学员认真看一

下,并可结合其他有关参考书丰富其内容,以便有更好的掌握。其次是语域问题。

所谓“语域”(register)是指具有某种具体用途的语言变体,我们可以从交际领域、交

际方式和交际关系把语言分成不同的语域,如从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来说,英语

可以分为冷漠体,正式体,商量体,随便体,亲密体等五种,如果从交际领域来分又可以分

成正式体,半正式体,公共核心体,半非正式体,非正式体等。不同的语域语言变体彼此是

有区别的,如果用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下就会看得很清楚。如“汤姆病了,今天没去上

学”,如果说tom didnt go to school,because he was ill.这就是一句公共核心语,而如

果说tom was ill ,so he didnt go to school.这就是口语体,即非正式语体,如果说:being

ill ,tom didnt go to school或tom didnt go to school because of illness.都是正式

语体(当然这句话的内容用这种句式表达并不合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用原因从句的表达方

式是比较正常的,用so连接的句子显得不怎么正式,用抽象名词和分词短语的形式都显得十

分正式。另外有些表示相同意思的不同表示形式也有语域方面的区别。如according to和

in accord ance with,前者为公共核心语,而后者为正式用语,it is important 和it is of

importance相比,也是前者为公共核心语,而后者为正式体。甚至连冠词的用法都可以表示

这种区别,the horse is a useful animal;a horse is a useful aninal;horses are useful

animals。第一种用定冠词加单数名词表示类属的是正式用法,而用不定冠词加单数名词表示

类属的则为公共核心语, 最后一种,复数泛指的类属表示法则为非正式语体。所以,我们在接触一个篇章时,弄

清它的语域情况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将决定我们在翻译时如何选词组句,例如,我们看到

下面一个句子:after an hour of climbing,we finally found ourselues at zhurong peak,the

very apex of mt,hengshan,towering 1,296m above the sea level.我们可以从

after??climbing这种动名词用法看出比较正式,它不是用短句表示(after we had climbed

for an hour),如用短句则显得更为常见的公共核心语体,另外,apex,顶峰,巅峰,与之

同义的词还有summit,top等词,但apex更为典雅,正式程度高于summit,更高于top.再有

towering这一分词的使用,也说明其正式性,不是用短句(it towers 1,296m above sea level)。

那么,我们在翻译这句时则用比较正式的语言,如可译为:“一小时后,我们终于登上高达海

拔1296公尺的衡山之巅 祝融峰。”而不译作:“我们爬了一个钟头,终于到了祝融峰的山顶,

它是衡山的最高峰,有1296公尺”。一般情况,法律、科技、报道,讲演词,政论文等都比较正式,而小说中文体,语域最

复杂,要视情况而定,不可一概而论。关于这方面的更多内容可以参阅一些关于文体学,语

义学等方面的书。

最后,谈一下语篇的衔接和连贯问题。信息的传递一般都遵循由已知信息引导出未知信

息的,表示已知信息(旧信息)的部分叫主位,(theme)表示未知信息的部分叫述位,(rheme)

而主述位的不断推进是有一定规律的,如果破坏了这种规律,语言就不那么顺,也就是破坏

了衔接与连贯。例如:

at noon,we picnicked in a dense forest,through which ran a murmuring creek.the

water was so clear that we could see reflections of bamboos and trees and soft lazy

clouds drifting across the sky.我们可以看出原文从时间(中午)引导出一系列新的信息,其中上文提到的那一天,在此

说“中午”这一时间时可视为已知信息。在新信息中提到了密林中的野炊,林中有小溪,而

第二句话用“溪水”来引导,因第一句中提到小溪,故在第二句中“溪水”当然已成已知信

息了,它又引出一系列新的信息。所以,我们在翻译时也应如此。可译为:“正午时分,我们

野宴于密林深处,林中小溪潺潺流过,溪水清冽,岸边竹树,天上闲云,尽映水底。”这种译

文就意思上连贯,读起来顺畅。如果破坏了这种规律,情况就不同了。例如:我们在这场战争中的一个伟大战场上集会。烈士们为使这个国家能够生存下去而献出了

自己的生命,我们在此集会是为了把这个战争的一部分奉献给他们作为 最后安息之所。我们

这样做是完全应该而且非常恰当的。这样读起来就不顺,因为这段都是在讲“我们”应如何,如何,中间突然插进一个“烈

士们”,有些突兀,故应改为:我们在这场战争的一个伟大战场上集会,是为了把战场的一角奉献给那些为捍卫国家生

存而在这里英勇献身的烈士,作为他们的永久安息之地。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当的,是义不

容辞的。

这样才合乎信息传递的习惯。由于这方面的问题还有很多,所采取的模式也有好几种,

不能一一列举,如果有的人感兴趣,可以看一看有关篇章语言学和有关语篇衔接与连贯方面

的语言学书籍。

鉴于《英汉翻译教程》一书有关这方面的内容没有提及,而我又认为以上几点很重要,

故此多说了几句。当然,有关篇章的翻译问题还有一些,如作品或作者的风格问题,但这

些问题较为复杂,也不对本科自考生做过高要求,就不赘述了。

三、关于汉译英中的对原文理解问题 新教材的特点是把英译汉与汉译英综合在一张试卷上考,但对英泽汉要求比汉译英要求

高一些。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汉译英问题,《教程》指出“汉译英时,原文是汉语,理解

一般不构成很大问题。”这是很容易产生误导的。其实,我们说汉语容易理解是指交际中的理

解,它与翻译中的理解很不相同,翻译中的理解要深得多,透得多才行,否则极易译错。所

以,我想提醒考生在汉译英时,对汉语原文一定要仔细思考才行,不可以以为一望便知,动

手便译。如我们举一个小例子,来看一看汉译英时理解的困难。再如在全国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有一处写徐霞客的文章,说:“他常选择不同的时间和

季节多次重游各地名山,反复观察变换的奇景”。初学者往往字对字的翻译。如“挑选”译为

choose,或select,“时间”译为time。实际上,这种情况,“挑选”可不译为动词,而“时

间”根据上下文则为“一日中的不同时刻”。所以这句话应译为he visited and revisited the

famous mountains all over the country in different hours of a day and different seasons

of a year to observe the ever-changing scenes.另外,选择译词时一定要吃透原文的上下文,不急于立即确定译词。例如,下面一句:

三年前,他因参与了盗窃团伙而被判刑三年,在劳改农场,因表现突出被提前一年释放。

我们的学生一看到“被判刑三年”马上就选择了be sentenced to 3 years imprisonment.

这类短语,而不注意下文的“在劳改农场”。实际上这句话已告诉你他判的“刑”不是“坐牢”

(imprisonment)而是“劳改”,(reform through labour)。另外,句中“在劳改农场”一语

也会被初学者直接译为on the reform farm,而实际上,根据上下文来看,这一段(包括这

句话的更大的上下文)都是以“时间”为主线的,所以这个短语也应从时间着眼来考虑,应译

为when the worked on the reform farm.这样体现的是他在农场的那段时间,而非地点。

故此这句话应译为:

three years ago,he was arrested and sentenced to three years reform through

labour.when he worked on the reform farm,he be haved himself so well that he got

released one year earlier.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be sentenced to 前又加了一个动词,be arrested,这是因为在

英语中直接说be sentenced to 令人感到太突兀。在英语中这个词前常加上一个词,如be

tried and sentenced to??等。当然,这方面对初学者来说就较难一些了,暂不作要求。但

却可以让同学们留心观察一些英语词汇的用法特点。 实际上,中国学生在进行翻译实践时,理解问题出得多的并不是英译汉,而恰恰是汉译

英。当然,汉译英的表达就更有难度了。因篇幅所限不再多说。

四、如何使用新教程,并抓住难点和重点 看惯传统翻译教材的学生看不惯这本教程,就是没接触过翻译教材的学生也不知该怎样

使用新教材,更谈不上该怎样把握其难点和重点了。 下面根据我个人的看法,谈一谈该如何使用新教材和如何把握难点以及重点。

1、翻译课不同于其他一些课程,它不仅是一些知识,更在于能力的培养上。这就是翻译

的实践性。这就要求学习者一定亲自动手。这本书共分十个单元,有三十个课文,其中英译

汉占三分之二(计20篇),汉译英占三分之一(计10篇),此外还有一些供练习的原文,没有

附参考译文、而前面的三十篇双语阅读则附有参考译文。学习者可以根据文后提示,即介绍

某文体特点的内容进行翻译练习,但先不去参考所提供的译文,待自己译好后再去对照,这

样极易找出自己译文的差距与不足。然后思考一下为什么自己的译文不好,问题存在在哪儿?

这样经过一段学习、实践能会有较大提高,对自己存在的问题会更清楚。对没有附译文的短

文翻译练习也要做,如不知自己做得如何,可以通过社会助学,请教老师,或与别人共同商

讨等方法来解决。因为考试的短文很可能从书外或这部分中选题。

2、认真研究“提示”和“解说”及“小结”的内容。应一句一句地仔细琢摸,一个词一

个词地思考,我们细心的学生会注意到,考试题是以句子为主的,而大部分要从书上选择句

子,而这部分又恰是翻译的难点,是极易成为考试的具体内容的。当然,我们并不是为了应

付考试才关注这些内容的,主要是因为它们也是翻译实践中常会出现问题的地方。

3、关于翻译理论和语言对比。

该书“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中说得十分清楚。即“关于英汉语对比和翻译理论的

考题不超出《英汉翻译教程》的范围。”也就说,只要认真把书中这部分的内容好好地看一看,

这项分数就是十拿九稳的。但这部分内容也较杂乱,看书应细,可以按教材p401页的顺序去

复习。如果介绍的内容是英语原文的节选,则一定首先把其意义理解。

4、认真研究每单元的考核要求在教材的p395页的“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作者已将每单元的考核要求明确列出,

所以,我们在做翻译实践练习时,先应看一看这里的内容,弄清重点和要点。做到练习时更

具针对性。也对应试有好处。但这里所提示的一些要求有时失之过简,学员可以再找一些其他相关参考书,补充和系

统某项知识。例如,第四单元中考核要求中提到“数字的译法”一项,可教程中所提供的内

容并不全面,也不够系统,这时,你可以找一些相关的书来补充它,完善它,使自己在这一

方面会有更大的收获。

如,数字大小的表示法,数的增减以及倍数表示法,分数的表示法等,都应一并掌握,

最好作出笔记,以备复习。尤其应注意一些特殊的表示法,例如英语中常用“减少(缩小)??

倍”的用法,而汉语却没有,这时应用汉语的习惯表示法表示。如: switching time of the new type transistor is shortened 3 times. 如果译为:“新型晶体管的开关时间缩短了三倍。”这是不合汉语习惯的,因为汉语的“倍”

只用于“增加”“增长”之类,这时应改为: 新型晶体管的开关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二, 或“??缩短到三分之一。”

类似这些英汉语差异性较大的地方也往往是重点内容。 总之,英汉与汉英翻译是一种综合能力的检验,绝不是读一本翻译教程书就可以有多大

提高的,每个人都应从其他各门学科,包括英语的各门课程中去吸取知识,提高能力,提高

各方面的文化素质,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立于不败之地。(作者:吕俊)篇二:英语翻译正确学习方法口译笔译考试之英语翻译学习的正确方法 口译笔译之翻译的正确学习方法,大多的英语学习者会觉得语法、词汇和听说的学习是

他们的软肋。同样,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不再是难事了。

一、语法 一提到语法,很多的英语初学者就一个头八个大。究其原因,本身汉语的思维和英语的

思维有很大的差异,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东方人思维方式亦不同,我们中国人比较侧重综合

思维、形象思维,其思维方式属螺旋形,比较注重事物发展的过程和方式,而西方人偏重分

析思维和逻辑思维,他们的思维方式属线性思维,注重因果效应,多考虑事物发展的结局和

后果,其语言模式偏重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并依此组织设计段落情节,文章篇章结构层次

感、独立性强。例如,英语文章中大量使用诸如and, but, or, so, if, when, while

等连接词语使文路清晰明了;而中文句子之间不象英文篇章有那么多连词,是靠语义的自然

衔接、前后连贯、上下呼应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有时中国人做文章还常讲究“不言而喻”,

叫西方人摸不着头脑。如果我们按照中文思维组织句子,又不会熟练地使用这些连接词,让

英美人读起来势必会有信息梗塞感,觉得生搬硬套、模糊不清。其实我们学英语文法感到吃

力,老外学我们的中文文法更难,不是说中文是世界上最难的语言吗?所以我们要相信我们

中文那么难的文法都能运用自如,更何况英文呢,只需要掌握英文文法规则,并加强理解,

灵活运用,一定能熟能生巧。

二、单词 对于单词的学习,许多人都一直处于“背了忘,忘了背,背了继续忘”这样的循环中。

有些人放弃,有些人坚持。坚持下来的人无疑是最后成功的。按照记忆专家艾宾浩斯(下图

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说法“多记多忘多留下,少记少忘少留下”,只要是背了就一

定能记得一些,这样日积月累,一定能背完计划的单词,而且给自己定的每天计划单词量不

能太少,如果每天记10个对你自己小菜一碟,那完全可以再加10个,如果还觉得有余力,

还可以把计划定更高一些,虽然说要量力而行,但按艾宾浩斯的理论,如果是对于初高考学

子来说,每天背诵100个单词是必须的,就算有难度也要尽力而为,坚持不懈。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1909),他在1885

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首先,实验者记忆100个生单词。 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

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

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 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1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

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按记忆周期复习单词:

1.第一个记忆周期:5分钟

2.第二个记忆周期:30分钟

3.第三个记忆周期:12小时

4.第四个记忆周期:1天

5.第五个记忆周期:2天

6.第六个记忆周期:4天

7.第七个记忆周期:7天

8.第八个记忆周期:15天 如果高中生每天给自己定的计划是每天150词,每天3个小时背1个新的list。每天按

照计划走。 day 1:第一步:每一页单词10个左右需5分钟,在背下页前先返回到第一个单词快速复习一遍

刚才背过的10个单词,复习的标准是试着回忆该单词的意思,此时对单词的记忆程度在90%

以上,所以第二遍的复习仅需几十秒。第二页同上。用此法背完六页单词后,大概过了30

分钟,到达了第二个记忆周期,此时立即再从第一页开始复习。由于之前已经背过两遍,因

此仅需3分钟复习。仿效此法继续背7—12页,背完整个list大概需要1小时左右。 第二步:中午饭前花30分钟再次复习,强求全部记住是不可行的,此时只是为了晚上的

最终复习打基础。 第三步:晚饭前再复习。第四步:睡前再复习。此时是第三个记忆周期,要充分利用复习今天背诵的单词。 尽量在饭前喝睡前复习,因为此时人的大脑在记忆力最

翻译学习方法

好的状态,据科学研究表明,人

脑在半饥饿和半清醒状态的记忆力是最棒的,所以要充分应用这一天中宝贵的记忆最佳黄金

时期来背单词。day 2:第二天早上起床先回忆复习第一天的单词。而后再如上法炮制。 这样复习加背诵新单词直到第五天。 day 5:第五天早上先把前四天的单词全部复习一遍。而后每隔四天复习前四天所背单词。 在背单词的过程中有些人会发现有些单词的意思,用法甚至读音都有很多。如果是第一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