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方法 > 正文
 

学习方法的调试方法

发布时间:2024-03-29 17:28:13 影响了:

以下是博文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习方法的调试方法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习方法的调试方法篇一:“讨论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

“讨论学习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

【摘要】:新课程倡导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讨论的学习方法正体现了这一特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是教师普遍采用的体现合作教学思想的教学策略,也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有效地组织、指导学生围绕学习课题进行讨论,能够使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共同发展,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情绪,培养学生钻研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课堂讨论 教学方式 课堂气氛教学环节

【正文】

新课程倡导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讨论的方法正体现了这一特征,所以倍受青睐,被很多教师采纳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是教师普遍采用的体现合作教学思想的教学策略,也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但就我所听所见与所授的一些“课”而言,我们对“讨论学习法”的认识与理解有待提高和再认识,“讨论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中如何使用呢?

第一、明确讨论的主体

讨论的主体是“谁”?从新课程的理论来讲,这是个简单的问题,大家都会说是“学生”。是的,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理所当然是讨论的主体,这不用质疑。可是在具体的实践中,经常的,我们是这样做的:老师提出问题,接着是学生回答,然后又回到老师,再指向学生,直到有某个学生的回答和老师“口袋里的答案”相符合为止,这一环节的师生讨论才算结束。然而,那些与“答案”不相符合的回答往往会被忽略甚至被漠视。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常见,这样的课很容易进行得热热闹闹,如果发言的学生再多几个,大家便很容易理解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其实,并非如此。在整个教学中,教师都是在学生中找自己的答案,找自己设计的环节的“跳板”;在努力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左右”学生思维,牵引学生思想。此课堂归根到底还是以教师的设计为主体,以教师的思想思路为中心。

假设我们没有忽略那些与“口袋里的答案”不相符合的回答,而是把这些“言论”都拿出来,让学生们自己去对比、发现、判断、讨论,也许这个过程会使你的问题自然而然地解决,甚至会有出乎意料的收获。让讨论真正的在学生之间进行,让学生相互交流个人看法,相互探讨,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这才是“讨论”的意义所在,让学生的思想成为主体,这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

第二、慎于选择讨论的内容

当然,一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都可以是课堂讨论的内容,但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讨论解决呢?在听课时我们也发现,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讨论的形式,几乎什么问题都让学生讨论。比如:一节课上,一位教师在教学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然后发动学生讨论:如果已知S和a,如何求b;如果已知S和b,如何求a?我想,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独立解决,所以也就没有必要让大家再“热闹热闹”了。事实也是这样,因为问题太过于简单,一些调皮的学生就借此机会在那里做鬼脸,故意捣蛋。

其实,也不是什么问题都要讨论,而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当学生产生疑虑的心理状态时或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要及时讨论。具体说来: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发生分歧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时、知识需要拓宽时,最好都能安排讨论。

如果我们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一味地追求、模仿讨论的话,也就有悖新课改的初衷。更何况,什么问题都要大家一起解决,会给一些不爱思考的同学造成依赖甚至养成惰性,这就有点得不偿失了。所以,我们要慎于选择讨论的内容,设计一些真正值得讨论的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来讨论。反之,讨论就失去了价值。

第三、选择恰当的讨论形式

在发动讨论时,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讨论的内容,选择恰当的讨论形式,如:小组讨论、同桌讨论、轮流讨论等。小组讨论是在课堂中采用较多的形式,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小组讨论不是小组闲聊,也不是听到讨论的“指令”就大伙把头凑到一起嘻嘻哈哈,更不是由几个少数人主宰的意见发表会,真正的小组讨论应该是一种实质性的交流,小组讨论不是停留在形式上的一种“假讨论”,而是确实起到交流思想、丰富见解的作用,学生通过讨论的确实解决了问题或者产生了新的认识。教学中应杜绝“假讨论”形式,“假讨论”不可取。

不一样的教学目标,不一样的讨论内容,甚至不一样的授课,都有着不一样的讨论形式,选择恰当的形式,选择有价值的问题,真正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这才是讨论教学法的真正目的。它可以培养合作精神、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情绪,培养学生钻研问题的能力。讨论虽然可以促

学习方法的调试方法

使学生在相互发言中获得一些新知识,但这些知识往往是零碎的,有些缺乏系统性,因此,在讨论结束时,教师应该给予总结与评价。

教学环节不在于数量上的丰富多彩,也不在于形式上的五花八门,更不在于气氛上的热热闹闹,而在于实实在在地让全体学生在讨论中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使学生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杂志:长春出版社出版《实践新课程》。

[2]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9月第1版,陈旭远 主编《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3] 2005年11月第1版,刘娟娟著《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4] 杂志:《小学数学教师》2010年第6期。

学习方法的调试方法篇二:初三该如何调整学习方法

初三该如何调整学习方法?

[当前125801位家长在线讨论]2014-09-22 09:39 来源:高分网 责任编辑:linyewei 进入初三,学习任务、心理状态都与以往有很大不同,这个时候我们应如何调整学习方法和心态呢?

调整心态,重视基础

初三的课堂,很多时候是以复习为主。同学们最容易出现的状态是什么都会,但一做就容易出错的现象。这个时候,不同成绩的人需要不同调整心态的方法,时刻保持虚空的心态,才能更有动力向前冲。 此外,合理的时间规划比盲目的学习更重要,高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基础对于整个学习来说是简单的,可也是最深奥最不可缺失的。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重点难点的来源都是基础。所以在有规划的学习过程中,巩固基础,归类总结,才能稳步提高。 查缺补漏,培养习惯

首先,回顾梳理上学期内容,在平常的测试中,同学们可以迅速的找到自己的弱项,进行充电补充,全面分析每一道试题,找到知识对应点,记录下来,形成自己一整套复习要点。

其次,着重研究错题要点,形成“错题集锦”。做错的题目,一般是自己这个阶段学习的漏洞点,仔细分析以后,一定要将这部分知识点及时回顾记忆,并反复多次联系,直到完全掌握为止,不会的知识点越来越少,成绩自然会逐渐提高。

注意效率,快乐为主

走进初三,中考就迫在眉睫。很多同学平常大小考试成绩不理想,有的学生觉得离中考还远,对平时的考试成绩不放在心上。有的同学则刚好相反,由于刚进入初三太紧张,成绩的一点波动都会影响心情。这两种心理都是错误的,都要避免。首先,大家要重视初三的每一次练习考试,把考试当作查漏补缺的工具;其次,对于偶尔的发挥不好不应该太放在心上,在总结完失利的教训后,应该重整旗鼓再次奋起,要始终保持快乐的心情。

当然,对于初三,还是要时刻有紧迫感的,寒假过后,初三的学习生活必须做到争分夺秒,同时时间合理分配也尤为重要,在做题的同时做到做精题。

重视休息,劳逸结合

有了保证且合理的睡眠时间,整个高效率学习环节才能有保证。早上尽量不要过早起床,养成规律作息十分重要,起床后最好能低强度锻炼十几分钟,保证一天精神充足。

中午要尽量午睡40到50分钟左右,但不要睡眠过长时间,这是整个学习过程最重要但最易被学生忽视的环节。中午休息不好,整个下午都会昏昏沉沉,会严重影响学习的效率。

每天晚上学完二科,尤其是动脑量大的学科后,应安排十分钟左右的休息时间,这个时间不要呆在教室或房间里,最好到静静的校园

里或房子外大路上散散步,这样不仅有助于大脑的放松,还可以总结一下一天的收获,许多新奇的思路、方法往往也在这时候萌生出来。

晚上尽量不要超过十二点睡觉,有些同学有睡觉前看书的习惯,但最好不要看一些动脑量大的内容,只适于阅读一些课外内容,否则头脑会越来越兴奋,以后非常难入睡,这容易影响第二天的学习。而有些体力和精力不济的人学习到很晚早已经身体困乏,事倍功半。

善于归纳,将书读薄

进入初三,学习任务加重,有很多知识点需要牢记,此时就需要归纳的能力,特别是对于记忆性质的学科。所谓,将书读薄,就是要归纳出精华知识点,并能活学活用。为达这一目的,学完一章后,尽量通过练习题尤其是参考书归纳一下该章典型题型有哪一些,中考热点问题是什么,解典型题时有哪些思路、方法和技巧,运用这些思路、方法和技巧解题时容易错在哪里。通过归纳可以提高复习效率,真正把握各种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误。

超前学习,常记笔记

超前学习,提前预习是提升自己的一个好方法。暑假、寒假往往有较长自由时间,这个时间是超前学习的黄金时间,是提升自己学习能力的最佳时间,大多数人都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弥补自己缺漏,主攻几个学科,大致学完一些学科,为自己以后自由调节学习时间打下铺垫,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最不可轻易浪费掉的时间便是这一时

间。每个人都可以借助参考书自学,或向他人学习,提前学完一章或几章内容,遇到不懂的地方可暂时先记下来,以后问老师。等老师教到相关内容时,你自然就比别人学得深、懂得也透彻一些,同时可通过对比学习弥补超前学习时出现缺漏之处。

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课后适当花费一些时间整理一下笔记,老师当天上课的情境就会重新浮现出来,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便会更加深入,不懂在哪里也容易发现,否则容易让许多不懂的问题遗漏掉。另外,每天做作业之前,先将笔记翻看一下,哪里卡住不懂,立即问同学或老师。基础好的同学,遇到一些新问题、新难题也需适当进行记录,尽量记在随身携带的疑问记录本上,有空就拿出来看一看,实在无法解决时尽量在两天内向同学和老师求教,切不可自以为是,否则点滴问题长期积累下去,会限制自己知识理解和巩固,甚至会制约自身能力的发展。基础差的学生,更有必要做详细的笔记,力争将其作为复习和参考资料,便于随时查看。

宽容理解,全力支持

对于刚升入才初三的学生来说,心理压力突然增大,这时候家长应该及时关注孩子的心态变化,对孩子多加指导,给予理解和支持,并适当帮助孩子舒缓压力,如果您的孩子对考试抱有很强的期待心理,您应当及时进行鼓励。但是,家长应当注意引导孩子认识到任何成功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不论现在的成绩如

何,并不代表今后一贯的发展趋势。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加理智地对待考试,避免遭受过大的打击或者因为一次成功而放松努力。

家长应当提示孩子考试成绩只是个人能力的一部分,并不是综合能力的标志。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放下不必要的心理包袱,以平稳的心态面对考试,更加集中精力投入复习中去。对于学习中存在困难的学生,家长可以适当鼓励他们在第一次考试中有所突破。但是,最好制定出符合孩子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标准,只要与以往相比有提高就可以,不必强求,要引导孩子从新的角度审视考试的意义,理解考试是对自己学习情况的一个检测,找出弱点才能够有针对性的提高,不要对考试存在惧怕心理,只要能够战胜自己就是胜利。

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家长们的关爱和理解才是他们不断进步的动力和支撑,希望越来越多的父母可以找到和孩子融洽相处的模式,给他们营造温暖的港湾,见证孩子们一步一步美好的成长。

学习方法的调试方法篇三:学习方法——“错题本”及其使用

学习方法——“错题本”及其使用

所谓错题本学习法,就是记下错题,重新改错的学习方法。

改错是任何作业、测验的必然过程,所有的错误在老师讲解后,学生基本上都会重新按照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过上一遍,到考试前再把测试过的卷子拿出来看看错题,很多人都认为这就算错题本学习法了。其实这种想法是有失偏颇的。

错题本学习法是一个不断将错题回炉淬炼的过程,它贯穿于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的始终,其根基在于以小见大,从错题找出知识点漏洞、找出应试中个人存在的习惯、思维等弱点,加以修正完善,这才是错题本学习法的精髓。

错题本学习法包含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针对学生的某种学习能力,善用此学习方法,不仅能够快速稳定地提高学习成绩,学生的自身素质、综合能力也会得到相应提高,且听状元君一一道来。

环节一:记错,提高总结归纳能力的过程

记错就是把错题摘录出来,分门别类集中存放。

这个环节的难点在于持之以恒地“摘录(抄题)”,精髓在于两个方面: 其一、查找错题产生的根源,要将其落脚在:

概念不清、不会查找题目关键字、注意力不集中、不会使用公式、无解题思路,千万别再帮着孩子找“马虎粗心”之类的借口,从理论上来说,错题之所以会错,必然对应着孩子某一项知识或能力或情绪的缺失,这不是借口可以掩盖的;

其二、将错题落实在某个或多个知识点漏洞。

这也是错题一定要进行分门别类的主要原因。很多人整理错题仅仅简单地以日期和学科进行区分,这种摘录至少丧失了自学、补课和校外培训的基本依据,是对记错的一种误读。

具体做法:

1、关于分门别类

数理化中最省事的办法是按照教科书中的目录结构来制定,科学性和针对性都有了,但其中难度也大了不少。

(1)很多记错工作是由家长来承担的,这就意味着家长在把握错题所属类别时易出现偏差。尤其孩子住校的情况下,错题分类会让大部分家长力不从心。

解决方法:要求孩子在标记错题时,标记相关知识点。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要标记知识点,就必须重新阅题。

这个过程就是联系老师在课堂上所强调知识点的过程,不仅回顾了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知识点,还更进一步,把知识点与题目的联系建立起来。

(2)许多题目都是综合了几个知识点形成的,其分门别类以产生错误的知识点为依据,当然学生在标记知识点时也要遵循这个原则。

2、关于抄题内容

除了原题和正确答案以外,最重要最醒目的应该是错误根源。在进行某项学习习惯养成(如获取题目关键字词)时,错题根源也可以作为错题分类的依据,当然这对家长的要求较高。

在孩子进行课外辅导或家教补课时,错题本作为针对性教学的首要依据要在第一时间提供给授课者。这有助于老师有的放矢地讲授知识和学习方法,真正达到一对一的效果。

同分门别类一样:错误根源也是在孩子标记错题时注明。

3、关于记错时机

记错理论上当然是越早越好,在孩子记忆最清晰的时候完成记错,内容会更加完整精确。在实际操作中,高年级的孩子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记错,作为援兵的家长,记错时机就显得不是十分突出。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提醒孩子尽快完成对错题的标注,最好是当天完成前一天的标注,以一周做为记错周期也可以,效果稍差一些,当然前面说到的知识点、错误根源是必须滴。

4、关于记错手段

(1)手工记错。

有相当多的学校都要求孩子建立了记(纠)错本,用来整理错题。就调查来看,这种理想状态的记错方式,大多孩子无法坚持下来,即使记错,也往往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主要原因在于记错时间成本过高,尤其是在高年级,图形图画题目增多,几乎95%的孩子和家长难以坚持下去。

(2)软件记错。

目前专门针对记错的软件有几个,但质量参差不齐,广大家长可以百度/谷歌"错题本软件"来查找相关资料,综合评估自己的具体需求。

软件要求必须实现非常高的记错效率,能够重新生成纸质试卷、输出资料,甚至能够评估不同题型、出错原因等内容,这样可以更真实地检验学生对错题涉及知识的理解程度。

环节二:改错,锤炼学生稳定发挥能力的过程

改错是错题本学习法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其核心是“改会”,仅仅把错题做上一遍两遍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基础知识、解题思路方面入手,切实达到“会的在考试中不失分”的目的。

1、改错时机

记错完成后,就进入到改错的阶段。实践证明,当日改错的效果相对要差上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老师讲述的正确答案孩子一般还会有印象,比着印象中的正确答案来做错题,往往很难界定孩子到底是真会还是假会。

正确的做法,是在记错完成的周末进行改错。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对错题答案虽然还会有印象,但不会很清晰了,重新做错题,更易唤回老师当初的讲解,加深印象。另一方面,不占用孩子作业时间,不容易导致孩子厌倦情绪。

2、如何解决“会”的问题

会的落脚点应该落实在出错根源上,牵涉到相关知识点不够清晰的,需要首先温习课堂笔记或课本,搞清楚相关内容,而后再进行改错。

牵涉到关键字不够明确的(包括阅题时,不够扎实的),要着力在阅题习惯养成的培养上,具体问题当然要具体分析,不可千篇一律。会的关键在于题目的要点能否与老师课堂讲授的知识点、方法等建立起联系。

(1)学生要善于比照成绩好的同学的课堂笔记,解决听课中的听课缺失、记忆缺失和记录缺失,把缺失部分补充到自己的笔记中。

(2)学生要善于针对错题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尤其注意“这题在课堂上讲过”、“这类题目以前做过”的错题,深究出错原因。

(3)改错前,学生要翻阅本阶段(错题涵盖的时间段)的笔记,重温课堂讲授和作业测验讲评时老师强调的重点,这是绝对重要的学习习惯。

验证错题真会假会的方法比较简单,就是一个月后,把改过的错题重新过上一遍。通常是通过错题本软件生成卷子,孩子重新就错题考试。时间不够也让孩子列列算式,理理思路。这样会进一步巩固改错经验,发现孩子改错后仍存在的漏洞,便于进行下一步工作。

会的境界分两个层次:1.见到会做的题不出错 2.见到做过的题型不出错。前者最为直观,后者则需要配合一定数量的扩展练习才能够达到。这也是在环节三里要重点阐述的问题。

3、二次以上错题处理

如果改过的错题仍然出错的话,就需要将错题升级,大考前这些题属于必看必做题目。通常这种情况的题目已经基本可以略除注意力不集中、阅题方面的问题,学生必须把注意力放到相关的基础知识、公式使用上,真正找到知识漏洞。

环节三:扩展,训练学生触类旁通能力的过程

对于那些知识漏洞导致的错题,有条件的家长,可以从网上、习题集中采集类似内容的习题,来扩展学生的练习范围,这种扩展练习最好由老师指导,家长完成。网上这方面资源很多,在此不加赘述。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类似内容的习题如果错误率较高,一定要停止扩展,转而研究原始错题的根源和知识点,把重点进一步向解题思路、数学思维方面倾斜,只有建立了这种知识点与题目的正确联系,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触类旁通能力。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