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方法 > 正文
 

简述哲学的学习方法

发布时间:2024-04-20 17:58:05 影响了:

小编语:为你精心整理的简述哲学的学习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博文学习网(www.hnnscy.com)的后续更新吧!

简述哲学的学习方法篇一:掌握正确学习方法

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应该做到的几个方面

(一)主动学习、专心学习

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在学校要配合老师进行课堂常规的训练,培养自己认真听课的习惯。

2、排除干扰,静心学习。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养成专心学习的习惯。

3、别人不督促也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

(二)课前做好预习

课前预习对于学习新的知识十分重要,如果上课前对即将要学的内容进行预习,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它是学习中重要的一环。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具体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提前预习课程。每天都要对将要学习的课程作简要的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预习时,采用边阅读边思考的方法,把内容的要点,层次,联系划出来或标上记号,写下自己不懂的地方与问题,最后确定听课时要解决的问题, 以便上课时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这样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

3、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字典、查资料寻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学询问,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的学习。

4、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在书上作不同的标记,如:重点内容在文字下面标“△”,有疑问的地方在文字下面画“∽∽∽”,并在旁边写上“?”等,以便在课堂学习时多留心。

5、预习时要集中精力,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三)课堂上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1、课前做好准备,自觉检查课本、课堂练习本、作业本及必需的文具是否都准备齐全。

2、课堂上认真接受老师指导,专心致志地参与探索,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3、勤于发言,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争论,并不断修正、弥补自己的不足。发言时说话完整,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4、上课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多思、善问、大胆质疑。

(四)上课认真听讲

上课时,要集中注意力,使自己的思维紧紧跟上老师的讲课节奏。

1、要理解老师讲的内容,积极思考或回答老师的问题。

2、要独立思考,辨别哪些自己听不懂,并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3、要把老师讲课的要点和补充的内容与方法记下,以备复习用。

4、老师讲到哪里,就听到哪里、记到哪里、想到哪里,思维一定要活跃,要考虑为什么是这样,老师的思路是什么。

5、不懂的或不清楚的,下课一定要问老师,为什么?

6、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

(五)书写应养成的良好习惯

1、做作业时要专心,不边玩边写,不边吃边写,书写时先想好再下笔。

2、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足平、臂开”,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3、书写时要注意保护好视力,要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头”。

(六)认真做作业,及时改正作业错误

1养成自己做完作业、自己检查的习惯。

我们做完作业后,必须认真仔细地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数学要看一看计算是否准确,单位换算是否搞错,应用题的算式列得可对,训练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立即改正

过来;语文要看看字是否写错,作文写好后自己读一读,看语句是否通顺。

2、对当天学习的内容及时复习巩固,需要记忆的字词句段篇、概念、公式以及单词、语句、名人名言等理解深刻,记忆准确,养成记忆的习惯。

3、独立、认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类作业,完成作业时要做到精练反思,不抄袭别人的作业。未完成作业的,应主动向老师说明理由,并及时补上。

4、作业本、练习册、试卷下发后,先查看老师的批改,对老师指出的错误必须及时纠正。不放过一个错字或错题。要建立错题集,做好错题记录,找出错因,及时订正。

(七)养成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

每天睡觉前都要反思:“今天,我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怎样学的?还有什么问题?”。把当天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在头脑中简单地回顾一遍。回想今天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简述哲学的学习方法篇二:简答、论述

1、 新课程改革的北京P3

2、 时代发展特征的新要求(时代背景)P3

3、 影响课程变革的主要因素P4

4、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原因

在于)P4

5、 课程现代化体现在哪些方面P5

6、 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P5

7、 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P7

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P8

9、 “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基本涵义”(“一切为了所有学生发展”的核心内容)P9

10、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P9

11、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P10

12、教学反思P10

13、新的教学观P11

14、教学关注学科更关注人,意味着什么P11

15、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P12

16、探究学习的过程P13

17、合作学习的特点P13

18、合作学习的意义P13

19、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点P13

20.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P16

21、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P16

1、 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哪些方面P25

2、 教育的社会属性P25

3、 原始社会教育的三个特征P29

4、 古代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P29

5、 近代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P33

6、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P34

7、 教育民主会向纵深发展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P34

8、 教育民主会的内涵P35

9、 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P35

10、学习教育学的意义P37

1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P57

12、教育与生产力P58

13、教育与科学技术P60

14、教育与文化P61

15、教育的人口功能的体现P60

16、校园文化的心里功能P61

17、校园文化的特征P62

18、教育的相对独立性P63

19、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P67

20、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学校教育在影响个体发展上的特殊功能)P67

21、学校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P67

22、常见的心理内化形式包括什么P68

23、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内容P68

24、简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活动及其作用P68

25、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P65

26、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P69

27、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P79

28、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P80

29、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P84

30、素质教育的内容P86

31、当前我国教育目的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措施P86

32、素质教育的特点P87

33、素质教育的内涵P87

34、素质教育的内涵P87

35、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P89

36、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P89

37、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P89

38、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外作业P90

39、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P90

40、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P90

4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P90

42、素质教育就会影响升学率P90

43、教育创新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P91

44、学校教育制度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P92

45、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现代教育特别是二战以后的教育制度呈现出如下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P94

46、我国古代的学校及学校教育制度P96

47、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P99

48、教师的作用P107

49、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角色)P108

50、教师的职业形象P110

51、教师劳动的特点P110

5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体现在哪些方面P110

53、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P110

54、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教师应该怎么做P111

55、教师劳动的价值P112

56、教师的职业素养P113

57、为什么要热爱学生(为什么热爱学生在教育中占据着主导地位)P113

58、热爱学生的要求(教师如何热爱学生)P114

59、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意义P114

60、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要求P114

61、教师的基本素质结构P116

6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P118

6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P119

64、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P119

65、教师专业化的实现P119

66、从学生自身特点来看学生具有哪些性质?P120

67、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在哪些方面P121

68、学生是发展中的人P121

69、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P121

70、现代学生观P122

71、师生关系的内容P125

72、师生关系的作用P125

73、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和方法P127

74、理想师生关系的特点(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P129

75、课程的意义P136

76、制约课程的因素P139

77、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P141

78、课程目标的特点P143

79、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P144

80、三维课程目标P144

81、课程的构成P145

82、课程计划对教师的指导意义和要求P145

83、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计划的特征P146

84、小学阶段课程应体现哪些特征P146

85、初中阶段课程应符合哪些特征P146

86、初中教育的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P146

87、完整的课程标准由哪几部分构成P147

88、新课程结构的内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构想)P149

89、校本课程的开发程序P153

90、校本课程的开发途径P153

91、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P153

92、泰勒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P154

93、有效实施课程的条件P156

94、CIPP评价模式的步骤P158

95、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P159

96、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特别应关注的课程资源P160

97、为使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更好的发挥作用,必须注意两个重要的原则P160

98、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和方法P160

99、教学工作的意义P169

100、教学的一般任务P170

101、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P171

10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P172

10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P173

104、教学过程中应该处理好哪些关系P173

105、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P176

106、教学过程的结构P177

107、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P178

108、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P

109、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P179

110、贯彻启发性原则的要求P180

111、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要求P181

112、循序渐进的序包括的内容P180

113、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P181

115、贯彻量力性原则的要求P182

116、启发式和注入式教学的根本区别P182

117、常用的教学方法P182

118、讲授法的四种形式(劳凯声将讲授法分为三种形式)P183

119、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P183

120、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P183

121、运用读书指导法的基本要求P184

122、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P184

123、参观教学法的分类P184

124、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P185

125、国内的一些改革的教学方法P

126、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P186187

127、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P188

128、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和不足P188

129、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P190

130、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P191

131、教师应如何备课(备课的要求)P191

132、上课的意义P192

133、上好一节课的标准P192

134、课的结构P193

135、上好课的基本要求P193

136、作业的形式P193

137、布置作业的要求P194

138、学业成绩检查的方式P194

139、教学评价的功能P195

140、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P195

141、教学评价的原则P197

141、现代教学评价的理念P198

143、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程序P200

144、抛锚式教学的基本程序P200

145、范例教学模式的特点P200

146、范例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P200

147、非指导性教学模式P201

148、示范一模仿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P202

149、德育的意义P209

150、德育的功能P209

151、德育内容的选择依据P211

152、我国学校德育内容P211

153、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P211

154、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重点P212

155、德育过程的结构P213

156、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P213

157、试述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规律P213

158、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P215

159、贯彻疏导原则的要求P216

160、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P216

161、贯彻知行统一原则的要求P216

162、贯彻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的要求P217

163、贯彻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要求P217 164、贯彻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的要求P217 165、德育的途径P220

166、常用的德育方法P221

167、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趋势P223 168、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P223

169、德育工作新形势P224

简述哲学的学习方法篇三:管理哲学简答题答案

自然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有哪些?

答一、科学实验法科学实验、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并称为人类的三大实践活动。实践不仅是理论的源泉而且也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科学实验就是自然科学理论的源泉和检验标准。特别是现代自然科学研究中任何新的发现、新的发明、新的理论的提出都必须以能够重现的实验结果为依据否则就不能被他人所接受甚至连发表学术论文的可能性都会被取缔。

数学方法数学方法有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方法论全书中的数学方法指研究和发展数学时的思想方法而这里所要阐述的数学方法则是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思想方法其内涵是它是科学抽象的一种思维方法其根本特点在于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只抽取出各种量、量的变化及各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在符合客观的前提下使科学概念或原理符号化、公式化利用数学语言即数学工具对符合进行逻辑推导、运算、演算和量的分析以形成对研究对象的数学解释和预测从而从量的方面揭示研究对象的规律性。这种特殊的抽象方法称为数学方法。

系统科学方法系统科学是关于系统及其演化规律的科学。尽管这门学科自20世纪上半叶才产生但由于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发展十分迅速现已成为一个包括众多分支的科学领域。

它包括有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工程、大系统理论、系统动力学、运筹学、博弈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一般生命系统论、社会系统论、泛系分析、灰色系统理论等分支。这些分支各自研究不同的系统。

用现代管理中的例子说明分析法离不开综合法的指导?

答 分析法是公共政策分析的基该方法一、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是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去解决决策的选择和实施问题的过程,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公共政策分析方法是影响整个决策过程的成败与否的关键,在当代社会问题错综复杂,运用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可以减少公共政策的失误,提高决策的效率。目前关于公共政策分析方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已成为政府进行科学决策,有效实施公共管理的主要工具之一。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新的政策问题不断出现,以往过于重视经济与技术为主的定量政策研究方法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公共政策分析方法的研究不仅为了完善公共政策分析理论与方法体系,而是为了给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提供可行的操作与技巧,从而更有效、更快捷地发现政策问题,确定政策目标,提出政策方案并成功解决政策问题,以达到公众的利益要求。公共政策分析不仅要求有操作性强的实用技巧,而且更离不开唯物辩证法方法。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该方法,是我们分析事物最根本的方法,也是公共政策分析的基该方法。公共政策分析所直面的是社会问题与矛盾,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公共政策问题出现,也有不同的解决公共政策的方法与手段,尤其是在当代这样一个日益多元化的时代,社会问题更是趋于具体化、专业化,对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和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不论问题多复杂、多具体,最根本的一点是政策问题的产生根源于矛盾,所以我们从矛盾入手,运用矛盾分析法是最基本的要求

现代管理决策的一般程序是

答:1、调查研究,分析形势,发现和提出问题;2、系统分析,确定决策目标;3、拟制决策方案;4、分析和评价方案;5、总体权衡,方案择优;6、组织决策执行。

决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1.决策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标,没有目标无法进行系统决策 2.决策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追求目标的优化 3决策的过程是从若干个有价值的方案中选择最优,选择过程就是一个优化过程 4.决策具有可行性

管理控制的手段包括哪些?

答:一般包括人员配备控制,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控制,正式组织结构控制,政策和规则控制,财务控制,自适应控制等。

管理客体的性质是什么?

答:1、管理客体系统具有目的性和稳定性;2、管理客体系统具有协同性;3、管理客体具有不协调性;4、管理客体系统具有变动性。

管理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答:1.良好的政治素质 2.具有专和博的只是素质 3.掌握正确的哲学理论 4.具备良好的能力素质 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1、经验管理,即管理理论的萌芽时期;2、古典管理理论;3、“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理论;4、现代管理理论;5、马克思主义的管理理论。

管理协调的原则有哪些?答:1、及时性原则;2、关键性原则;3、激励性原则;4、沟通情况和信息传递原则;5、全局性原则;6、长远性原则;7、原则的决策和策略的灵活性。

管理价值特点有哪些?答:1、管理价值受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约束。2、管理价值具有反馈性和两重性。3、管理

价值具有社会性。4、管理价值具有长期性。5、管理价值具有创造性。6、管理价值具有相对性。

在优化组合的协调中,要注意哪些决策原则?答:1、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结合;2、可能性与现实性相结合;3、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4、领导者和专家相结合;5、局部和全局相结合;6、近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相结合;7、决策的规范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从城市土地管理的整体来说,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答:(1)对城市资源进行调查、评价和统计。(2)城市土地所有权的管理。(3)城市土地的规划管理。(4)城市土地的开发、利用管理。(5)根据国家土地法,建立和健全城市土地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6)城市土地的经营管理。

城市土地的特点有哪些?答:1、价值的密集性。2、经济地理位置的差异性。3、城市土地利用具有固定性。4、城市土地在自然特性方面具有差异性。

阐述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答:1980年国务院在总结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我国城市发展的方针是“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1989年又把城市发展方针改为“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并在《城市规划法》中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主要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和气候恶化、绿地面积少等。

2. 孔德的社会变迁理论主要观点是?

组织中的矛盾关系有哪些?答:1.个人和组织的矛盾关系 2.平衡和不平衡的矛盾关系 3.集权和分权的矛盾关系

4.稳定和变革的矛盾关系

管理伦理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答:1.管理伦理能弥补规章制度的局限性;2.管理伦理能激励人的主观能动性;3.管理伦理能够推动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发展;4.管理伦理对组织的改革发展有重要作用;5.管理伦理能够协调组织与社会、组织与员工的关系,有利于社会的发展;6管理伦理对对伦理学的发展有重大帮助。

管理价值特点有哪些?

答:1.管理价值受特定的社会文化约束;2.管理价值具有反馈性和两重性;3.管理价值具有社会性;4.管理价值具有长期性;5.管理价值具有创造性;6.管理价值具有相对性

简要说明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之间的关系?

答:1.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相互区别与对立。在一定条件下,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在实际管理活动中,管理主体处于指挥地位,管理客体处于服从地位。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对立还表现在二者存在这自控和受控的矛盾。

2.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相互依赖、相互统一。在管理实践中双方互为前提,离开一方,另一方也不存在。管理主体以管理客体为前提,若没有管理客体,管理主体也就失去了意义。管理主体为了进行管理,而认识和管理客体,才作为管理主体而存在。同样,管理客体也是相对于管理主体而言的。

3.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处于交互作用中,具体表现在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特别是如何看待被管理者,决定管理活动的价值取向。管理主体的意图和目标的实现,需要管理客体的理解和配合,管理活动中人在任何时候都不是消极地接受指令,而是常将自己的需要化作行为的动机和目的。可见,管理主体与客体除一般的物质性作用外,还体现着目的与手段、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超越与限定的关系。

管理控制过程的辩证关系有哪些?

答:1、控制过程的几个步骤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控制过程的几个步骤,各自功能不同;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稳定与不稳定的关系。系统状态不随时间变化发生显著变化时是稳定的,反之是不稳定的。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3、目标与手段的关系。目标离不开手段,手段服务于目标;目标制约手段,目标性质决定了手段的性质。 4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管理伦理为什么能够推动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发展

答:首先,进步的伦理道德能够为管理的变革作舆论准备,论证管理改革的合理性、科学性,批判腐朽落后的伦理道德观念,从思想理论上阐明改革的重要意义,不断完善自己理论体系,提高管理实践水平。其次,伦理道德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作为制定政策法规的指导思想,影响着管理法规的制定,由于不同的道德观念,会制定出完全不同的管理法规。使管理法规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以利于管理法规的顺利执行

组织中的矛盾关系有哪些?

答:1个人和组织的矛盾关系2平衡和不平衡的矛盾关系3集权和分权的矛盾关系4稳定和变革的矛盾关系5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等要素的重要作用6组织管理中“宽”与“严”的辩证关系

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管理理论的发展大体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1.经验管理,即管理理论的萌芽时期;2.古典管理理论;3.“人际关系——形为科学”理论;4.现代管理理论;5.马克思主义的管理理论。

2. 研究管理哲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答:首先,管理哲学能够把一般哲学具体化,成为联系联系一般哲学和管理科学,管理实践的桥梁和纽带,有利于发挥一般哲学的指导作用。

其次,管理哲学能促进管理理论的发展,也有利于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

管理客体具有的性质有:(一)管理客体具有客观性;(二)管理客体的可管理性;(三)管理客体具有复杂性;(四)管理客体具有能动性。

管理哲学和一般哲学的关系?

——管理哲学不同于一般哲学。一般哲学要概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虽然也存在于管理领域中,但没有反映管理活动的特点。管理哲学是从世界观的高度,对管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所作的哲学概括,带有管理领域的特点。它们之间又有联系,管理哲学受一般哲学观点的指导和影响。管理哲学在建立自己的概念、范畴、基本理论时,要在一般哲学观点指导下进行,要吸收一般哲学的合理性成分和有益的因素。

管理哲学的特点?

——一方面,它属于哲学范畴,具有较高层次的概括性,不同于一般的科学理论;另一方面,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哲学,它是从管理活动和管理科学中概括出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对于管理领域来说,具有普遍意义。

3、管理哲学和管理学的关系?

——管理哲学研究的是管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是关于管理的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属于哲学范畴。而管理学属于具体科学范畴,它研究的是管理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具体理论、具体问题。管理哲学研究管理领域中更高层次、更一般的共性,它注重从管理的整体性上揭示各种管理活动中深层次的本质和规律,这些本质和规律适用于管理科学和各种管理活动。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4、管理哲学的的作用?

——(1)能够把一般哲学具体化,成为联系一般哲学和管理科学、管理实践的桥梁和纽带,有利于发挥一般哲学的指导作用;(2)能促进管理理论的发展,也有利于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

5、人为什么是管理客体系统的中心?

——(1)客观存在的事物能够成为管理客体,是由于具有能动性,人们通过实践活动,能把原来不是管理客观的事物变成管理客体。(2)在管理过程中,只有管好了人,对人进行正确有效地指挥、调节和控制,才能通过人实现对物力和财力的管理。(3)在管理客体系统中,人的要素不是被动地适应管理主体的管理,而是对管理主体有能动性,能够反作用于管理客体。

6、什么样的决策才称得上科学决策呢?

——(1)决策所确立的目标是正确的;(2)决策确定的措施方案也应该是正确的;(3)保证在实施方案、实现正确目标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少,时间最短;(4)由于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执行决策方案的过程中往往会对相关的事物产生影响,有些影响对社会发展不利,是我们不希望出现的。

7、计划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只有科学地制定计划,才能协调与平衡多方面的活动;(2)计划可以帮助管理者建立管理目标,是管理者指挥的依据;(3)计划是管理者进行控制的基础。

8、管理控制过程的辩证关系。

——(1)控制过程的几个步骤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2)稳定与不稳定的关系;(3)目标与手段的关系。

9、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决策者本人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1)决策者应充分认识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意义;要能抛弃旧观念,树立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新观念,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2)要具有民主作风,能密切联系群众,善于运用各种智囊团、信息库、咨询公司等条件,弥补决策者个人知识、经验、才智、精力等方面的不足。(3)能注重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收集、掌握大量的国内外有关信息,能够不断总结和研究别人的和自己的经验教训,并应用于决策。(4)要能深刻认识和掌握决策对象的客观规律,懂得相应的科学知识,使自己成为业务内行,会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进行决策活动。(5)应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遵照决策科学的要求,按照决策的程序进行决策。

10、管理价值的特点。

——(1)管理价值受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的约束;(2)管理价值具有反馈性和两重性;(3)具有社会性;(4)具

有长期性;(5)具有创造性;(6)具有相对性。

11、为什么说经济管理者应该具有哲学素养。

——作为经济管理主体,经济管理者在经济管理中起主导作用,是“全部经济管理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指挥者、参谋者和监督者”,在经济管理中发挥着统筹性、权威性、创造性的能动作用。经济管理者的统筹性作用要求其对经济管理在空间上考虑全局,在时间上着眼长远,也就是坚持系统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权威性作用要求其对权威有辩证的认识,善于处理权威与服从的矛盾关系。创造性作用要求其善于创新,重视学习,并且善于启发创造。经济管理者既要掌握哲学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又要具备哲学的科学精神和理性态度,成为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和内涵并能在实践中自觉运用的人才。

12、“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辩证关系。

——所谓“看得见的手”是指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干预资源配置。而“看不见的手”是指经济生活由市场来调节,资源配置在市场中自发进行。

无论东方西方,无论是主张完全依靠“看不见的手”还是完全依靠“看得见的手”都是违反辩证法的,因而是片面的。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是经济生活中进行资源配置的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方式。市场调节,自由竞争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率,但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国家干预会使经济缺乏活力,牺牲部分效率,但是有利于在短期内集中力量办大事。两者的统一表现在自发性和自觉性的互补,事后调节和事前调节的互补等等。

14、如何正确把握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公平与效率问题是经济管理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管理中经常面临的现实问题。公平是衡量社会发展和社会关系状况的政治、法律和伦理道德尺度,效率是指物质资料生产或资源配置等经济效率。在经济管理中,应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同时在不直接损害效率的情况下,组织有义务有责任采取一定措施保证每个人的最基本权利,对在竞争中受到损害的公平予以适度的补偿。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以公平促效率,以效率带公平的良性循环。

13、如何全面认识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念,主要包括四方面原则:一是生态持续,二是经济持续,三是社会持续,四是文化持续。之所以强调要全面认识可持续发展观是因为目前人们日益接受和认可可持续发展观时,往往只看到生态持续和经济持续,而忽视了社会持续和文化持续。(1)生态持续是可持续发展最基本的也是最为人们熟知的内涵。

(2)经济持续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3)社会持续原则从关心人的温饱上升到注重人的生存质量的高度。文化持续原则反映了我们对发展问题认识的多角度化。是对传统发展观的突破与发展。总之,可持续发展观意味着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和要求,体现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必将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并继续促进人类在发展观上的认识和创新。

15、如何正确把握“义”与“利”的辩证关系。

所谓义是指人们应遵循的符合一定道德规范要求的思想原则,以及符合这些思想原则的行为。所谓利就是人们所追求的物质利益及其活动。简单地说,义就是道德原则,利就是物质利益。

在现代经济管理中,义和利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其一,在现代经济管理中,义和利相互依存。一方面,利是产生义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一切利的取得都离不开义。其二,在现代经济管理中,义和利相互制约。一方面,义制约利。经济管理道德的作用发挥得好,组织内部就能团结协作,利才能得以实现;反之则会妨碍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利也制约着义。经济管理主体和客体必须从正义的活动中获得利,经济管理的道德原则才能得以自觉贯彻。所以,既重视利,又重视义,以义促利,以利促义,才是在经济管理中应坚持的科学的义利观。

(论述题)

1、简述“儒”“墨”“道”“法”“兵”的管理哲学思想要点。

答:儒家:(1)行政管理上:施行仁政;(2)在教育管理上:培养社会需要的人,反映了孔子的社会有机体观念。 从宏观的理念具体化到操作程序上,表现为君子要博学多才,领袖要选贤与能;经济管理上要“节用”、“薄敛”、“使命以时”;教育上要“不耻下问”、“举一反三”。

墨家:(1)主张“尚贤”,即“选贤与能”;(2)强调“节用”、“尚俭”、“节葬”;(3)提出“力”的概念与孔子的“命”的概念相对抗;(4)提出“天志”、“明鬼”;(5)提出“兼爱”、“非攻”。

道家:(1)在理解“道”的基础上,清净无为;(2)强调管理者的全局观;(3)以平等为代价而管理;

在具体的管理经验上,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等,一直是后世牢记的范例。

兵家:(1)突出全局的重要性;(2)在具体行政管理上:A强调管理手段B强调认识优先;C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D择人任事,用将以德。

法家:(1)管理手段多样化,以法为主;(2)具体行管上:A有肯只有一个首脑;B制定完善官僚体系;C考核“因

任而援官,循名而责实”。

2、谈谈平衡与不平衡的辨证关系。

——由于组织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动态的矛盾统一体,所以,在组织中自始至终还存在着平衡与不平衡的矛盾。平衡与不平衡是相对而言的,因为组织系统的运动是绝对的。所以,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平衡与不平衡又是相互渗透的。平衡中包含着不平衡,不平衡中又包含着某种不平衡。当组织系统内部绝大多数因素、方面处于平衡状态时,其中的个别因素和方面的变化可能会偏离原来的联系,出现局部的不平衡。当组织系统在总体上处于不平衡时,其中少数因素和方面可能形成协调的、适应的关系,形成局部的平衡,这就是不平衡中的平衡。

3、试述哲学与经济管理的辨证关系。

答:(一)经济管理需要哲学。(1)经济管理实践总体上要求管理哲学的指导。(2)当前经济管理实践面临的困境和管理本身的局限性要求人们进行哲学的思考。(3)管理理论中,很多是关于经济管理理论的升华,迫切需要哲学的引导。(二)哲学要在经济管理中实现自我。唯物史观告诉我们,整个社会结构最深层的基础是经济,因而真正的哲学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不能远离孕育思想精神于其中的社会领域。将哲学与经济管理紧密结合,在经济管理中实现哲学,既是经济管理的迫切要求,也必将为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哲学开辟广阔的道路。

4、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关系。

——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关系是在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处理好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关系,是搞好管理的根本所在。(一)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相互区别与对立。(1)在实际管理活动中,管理主体处于指挥地位,管理客体处于服从地位。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中物的关系是认识和被认识、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区别要求管理者一方面认识自己所担负的重要职责,另一方面要认识掌握管理客体中各要素的特点,以及管理客体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掌握管理的主动权。(2)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对立还表现在二者存在着自控和受控的矛盾。(二)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相互依赖、相互统一。(1)在管理实践中双方互为前提。管理主体以管理客体的存在为前提,若没有管理客体,管理主体就失去意义。管理主体为了进行管理,而认识和改造管理客体,为作为管理主体而存在。(2)相对性转化。每一个人既可以把自己当作管理主体,也可以把自己当做管理客体。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对于一定的对象,是管理主体,在另外一个环境中,则成为管理客体,主要是由于社会组织系统多层次的复杂结构决定的。在不同的关系中,人的角色经常会发生变换。(3)二者的相互作用使管理客体不断凝结为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东西,不断转变为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从而实现管理目标。

5、管理协调的原则。

——(一)及时性原则。指一旦出现问题,若不及时协调,会积少成多、积小变大,造成积重难返,所以管理者应善于分析和推测未来,对可能发生的问题采取预防措施,尽可能把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二)关键性原则。要求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看到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有对关键性原则的清醒认识。(三)激励性原则。合理使用激励手段,可以预防问题的发生,调动各方协作的力量,及时将问题解决。(四)沟通情况和信息传递原则。可以保证配合顺畅,反应迅速,达成相互的支持和理解,减少误会。(五)全局性原则。在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相冲突时,应该自觉服从全局利益。(六)长远性原则。在管理协调工作中,要高瞻远瞩。(七)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作为科学的管理,要求原则的坚定性,作为艺术的管理,要求策略的灵活性。

6、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

——(一)矛盾分析的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普遍性要求管理者在进行管理实践中,要注意运用矛盾分析的思维方法,敢于正视所遇到的大量的矛盾。矛盾还具有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管理者在进行管理实践活动中,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对所遇到的矛盾进行思维时,应要区别和分清不同矛盾的性质,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

(二)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告诉人们,一个复杂的事物,是由许多矛盾构成的,要求管理者在进行管理实践活动中,在分析处理一个复杂

简述哲学的学习方法

事物的各种矛盾时,在思维方法上要注意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要努力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好主要矛盾,才有利于次要矛盾的解决。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思维方法是管理者处理复杂事物各种矛盾必须坚持的有效的思维方法。

(三)联系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任何事物内部各要素间是相互联系的,管理者在进行决策和确定管理目标的时候,要科学地安排管理客体中人、财、物的关系,又要考虑在实现管理目标的过程中,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三种相互联系的效益有机地统一起来,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而破坏环境,也不能只强调环境效益,而降低经济效益。

(四)过程论的思维方法。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并且它的发展是一个前进曲折的过程。事物发展过程的要点要求管理者要用发展变化的思维方法把握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从管理者确定管理目标到最后实现管理目标,需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