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方法 > 正文
 

环境生态学学习方法

发布时间:2024-04-16 17:28:46 影响了:

环境生态学学习方法篇一:生态学心得

关于学习普通生态学的心得

上了生态学课程以后觉得很有启发,近年来,世界能源消费剧增,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关注生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逐步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作为一个内蒙古人,我最想谈的生态问题当属我们的‘最炫民族风’——沙尘暴了。从小到大,见过无数次沙尘暴,每次都刮的天昏地暗,不见天日。放学回来得洗满满一盆子黄沙。所以从小我就对内蒙古的沙尘暴深有感触。学了生态学以后,更是对沙尘暴的成因和防治措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经过网上查阅资料,我知道了沙尘暴的成因。

由于不节制地毁林垦荒,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草原的毁灭招致荒漠的扩张,不合理的引水灌溉又造成土壤盐化的形成,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严重。研究表明,当植被覆盖率下降时,地表裸露部分增加,植被对表层土壤的保护能力降低,表层土壤中的细小颗粒在强风作用下被刮起,进入大气中而成为沙尘成分。植被覆盖度越差,表层土壤为强风提供沙尘的可能性就越高,因此植被覆盖状况的好坏,与沙尘暴发生的频度密切相关。

对于内蒙古的沙尘暴,情况还有一些特殊,它的成因还有一些不同之处:

1、西伯利亚的冷空气翻山越岭进入我国后在这片相对平坦的地区风力逐渐恢复,具备了扬沙的强大动力。

2、这片地区存在大量沙化的土地、沙漠,储备了被携带物质。

3、冬春季节,这片地区雨水稀少、又无草木覆盖,沙里很容易被裹挟飞扬

4、内蒙古地区处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过去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粮食不足,不合理地开垦土地,破坏了地表植被,致使内蒙古草原荒漠化。

同时我自己认为除了这些原因,还与内蒙古的地貌有关,因为内蒙古有浑善达克沙地,巴丹吉林沙漠,库布其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等等。其中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北部,雅布赖山以西、北大山以北、弱水以东、拐子湖以南。面积4.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其西北部还有1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域至今尚无人类的足迹。其中西北部还有1万多平方公里的沙漠至今没有人类的足迹.海拔高度在1200-1700米之间,沙山相对高度可达500多米,堪称”沙漠珠穆玛峰”。沙漠的存在也为内蒙古的沙尘暴肆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地理位置的原因分析完了,那么我们就从从社会层面上来分析一下原因:

这几年内蒙古的经济也高速发展,各种工矿企业争相在内蒙古投资开发。随着经济发展,一些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和对周边环境资源不加限制的摄取,对内蒙古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来在历史上生态环境就十分脆弱的内蒙古,在今天的以生态换经济的社会乱象上更是雪上加霜,由此造成了近几年的内蒙古沙尘暴一年比一年厉害。

那么该怎么防治呢?其实防治沙尘暴,我们并非束手无策。

实践证明,生物措施是防治沙尘暴的有效方法之一。专家认为,植物通常以3种形式来影响风蚀:分散地面上一定的风动量;减少气流与沙尘之间的传递;阻止土壤、沙尘等的运动。 由于我区的沙尘暴主要发生在中西部地区,随着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实施,我区中西部的人工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围封休牧、封山育林、飞播造林等项目初见成效。中西部地区的植被长势连年偏好,较好的植被覆盖,有效的抑制了沙尘天气的发生。

在国家支持下,我区大力推进“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生态建设取得整体恶化趋缓、局部治理区好转的良好效果。 同样令人欣喜的是,我区巴丹吉林、腾格里等5大沙漠周边重点治理区域的沙漠扩展现象得

到遏制,重点治理的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等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内沙化土地净减少443平方公里。

可见,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还是对沙尘暴起到了一定的抑制效果。其实,每个人对生态多关注一点,我们的环境就会更好一点。

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个春天,沙尘天气会少些,更少些。

环境生态学学习方法篇二: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XF095002

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Ecolog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时: 24

学 分:1.5

适用对象: 生态学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地位及任务 环境生态学属于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交叉,是生态学专业的专业方向选修课课。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该课程注重生态学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介绍了生态学的基本理论,重点介绍生态系统生态学;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人为干扰对生态系统的损伤、生态恢复、生态系统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环境生态学的形成过程及发展趋势,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理论,研究方法及实际应用。了解受损生态系统变化,掌握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以及修复对策,掌握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在认识和掌握生态学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生态学理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被污染和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 2学时

第一节 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形成与发展1学时 知识点: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演变,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发展。

第二节 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 0.5学时 知识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及发展趋势;

第三节 环境生态学与相关学科 0.5学时 知识点: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与发展简史;

本章小结:本章介绍了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发展背景,介绍了环境生态学的研究任务与学科任务

重点: 境问题的产生与演变,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发展、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及发展趋势;

难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及发展趋势

思考题1.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2.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是什么?

3.你认为环境生态学与哪一门学科的关系最为紧密?

1.

第二章 生态系统服务 4学时

第一节 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与研究进展1学时 知识点: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

第二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 1学时 知识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

(转 载 于:wWw.HnnsCY.cOM 博文学习网:环境生态学学习方法)第三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及其评估1.5学时 知识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类型及其内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主要评估方法。

第四节 全球主要生态系统类型服务的功能价值0.5学时 知识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中国与全球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比较、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规律。

本章小结:掌握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熟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主要特征;了解全球主要生态系统类型服务的功能价值。

重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类型及其内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主要评估方法。

难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类型及其内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主要评估方法。

思考题:

1.结合你的理解,谈一谈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及其功能价值的内涵。

2.结合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谈一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现实意义。

3.生态系统服务有哪些主要的评估方法?

第三章 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恢复3学时

第一节 干扰与干扰生态学 0.5学时

知识点:干扰的特性与生态学意义,干扰生态学。

第二节 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成因 0.5学时 知识点: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特征及其成因,中国的脆弱生态系统现状。

第三节 恢复生态学及其基本理论 2学时

知识点:恢复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研究进展,恢复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本章小结:掌握干扰、恢复生态学等基本概念;熟悉退化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生态恢复的基本理论;了解干扰的生态学意义与生态恢复的标准。

重点:干扰的特性与生态学意义,干扰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研究进展,恢复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难点: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特征及其成因,中国的脆弱生态系统现状

思考题:

1.何为人为干扰?适度干扰在生态学上有哪些积极作用?

2.何为生态恢复?简述生态恢复的基本理论。

3.对生态恢复的标准你有哪些新的看法?

第四章 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5学时

第一节 环境污染物与毒物0.5学时 知识点: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演变,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发展。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1学时 知识点: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和放大。

第三节 环境污染物的毒理学评价 0.5学时 知识点: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和毒性,污染物毒性的评价方法和毒理学安全评价程序。

第四节 生态监测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3学时

知识点:生态监测的理论依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与方法,生态风险评价原理。 本章小结:简述了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演变,重点介绍了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和放大。

重点: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和放大。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和毒性,污染物毒性的评价方法和毒理学安全评价程序

难点: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和放大、生态监测的理论依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与方法,生态风险评价原理

思考题:

1. 如何理解污染物、毒物和外来化合物三个概念。

2. 简述影响环境污染物毒作用的因素。

3. 比较污染物在生物体内迁移与在食物链中的传递特点。

第五章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2学时 掌握正向演替、逆向演替、生态工程等基本概念;熟悉生态工程设计的生态学理论依据;了解受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不同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及修复方法。

第一节 受损生态系统的特征1学时 知识点:生态系统受损的主要形式及受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1学时

知识点:几种受损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特点及修复方法。

本章小结:掌握正向演替、逆向演替、生态工程等基本概念;熟悉生态工程设计的生

态学理论依据;了解受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不同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及修复方法。 重点:生态系统受损的主要形式及受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几种受损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特点及修复方法。

难点:几种受损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特点及修复方法

思考题:

1. 简述受损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2. 论述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及修复方法?

3. 植物修复技术有哪几种?如何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去除环境中的污

染物?

第六章 生态系统健康与管理 4学时

第一节生态系统健康 2学时 知识点:生态系统健康的定义及内涵、生态系统健康的标准、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原则、生态系统健康与生态系统管理

第二节 生态系统管理概述 1学时 知识点:生态系统管理的定义、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生态系统变化的度量

第三节 生态系统管理的内容及途径1学时 知识点: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途径与技术

本章小结; 掌握生态系统健康的定义及内涵、生态系统健康的标准、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原则;生态系统管理的定义、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生态系统变化的度量;了解生态系统管理的途径与技术

重点: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途径与技术

难点:生态系统健康的标准

思考题:

1. 什么是生态系统管理?简述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原则。

2. 生态系统管理的途径与技术有哪些?

第七章 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4学时

第一节 生态规划 1.5学时 知识点:生态规划的概念和原则、生态规划的内容和方法,景观生态规划

第二节 生态城市建设 1.5学时 知识点:生态城市的概念和特征,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和原则、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式

第三节 生态工程 1学时 知识点:生态工程概述,湿地生态工程、道路绿化工程、植被恢复工程

本章小结:掌握态规划的概念和原则、生态规划的内容和方法;熟悉可生态城市的概念和特征,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和原则、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式;了解全生态工程概述,湿地生态工程、道路绿化工程、植被恢复工程。

重点:生态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难点: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和原则

思考题:1. 生态城市建设有哪些模式?你认为我国应该如何建设生态城市。

2.植被恢复对目前我国城市自然生态建设有何意义?

3.结合自己的体会,简述你对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理解。

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理论课程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课堂小测验、课堂讨论;

结课后考试:闭卷;

成绩构成:考勤10%/平时20%/考试70%。

附:教学参考资料

1、选用的教材:

李洪远等,环境生态学,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11年6月),第2版。

2、主要参考书:

1. 柳劲松,王丽华,宋秀娟编.《环境生态学基础》.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科学

与工程出版中心, 2003.

2. 孙儒泳等.《基础生态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 孙儒泳, 李博, 诸葛阳, 尚玉昌编. 《普通生态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4. Mackenzie, A., A.S. Ball, S.R. Virde著. 《生态学》.(孙儒泳,李庆芬,牛翠娟,

娄安如译)北京:科学出版社,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 2000.

5. 尚玉昌, 蔡晓明编. 《普通生态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6. 金岚主编.《环境生态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7. 李博主编. 《生态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环境生态学学习方法篇三:《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

课程自评报告

新余高专数理系 《环境生态学》课程组

2006年6月

目 录

一、概述

二、自评进程、自评结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价 (一)自评进程与自评结果

(二)《环境生态学》课程评估简表及自评等级 (三)项目指标自评说明 1.教学建设 2.师资队伍建设 3.教学设施与教学效果 4.教学管理

三、《环境生态学》课程建设经验及特色 四、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环境生态学》课程自评报告

环境生态学课程组

一、概述

《环境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渗透性很强的边缘学科,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产生的,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是高等院校环境工程、环境管理及环境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为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环境生态学的基本知识,环境生态保护意识,人文素质发挥重要作用,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提供了宽阔的环境生态基础知识平台和广阔的创新思维空间奠定了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环境生态学的概念,环境生态学的形成过程及发展趋势,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理论,研究方法及实际应用,了解受损生态系统变化,掌握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以及修复对策,掌握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生态学原理来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鉴于该课程的重要性,课程组成员为了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教学设施与教学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课程组教师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几年来,课程组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9篇。 课程组教师具有优良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结构合理,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学工作规范。课程组成员先后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三等奖、江西省高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新余市先进工作者、新余市十佳人民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等称号。

《环境生态学》课程一直是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等专业重点课程。多年来,课程组教师在教学大纲的制定、师资培养、教材及辅助教材建设、教学资料的收集与积累、教学环节的完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使得该课程教学效果保持优秀;在教学研究和改革实践中大胆尝试、开拓进取,紧跟当前学科发展,及时充实新理论、淘汰过时的内容,创造条件建立了化学、生物实验室,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利用各种途径,广泛收集资料,建立了试题库和试卷库,将计算机辅助教学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使《环

境生态学》课程的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课程组教师深知教学研究活动是课程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进行《环境生态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工作。课程组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在教学工作中勇挑重担、鼓励发表论文或进行其他科研、鼓励参加教学和科研活动、大力支持在职攻读硕士。近几年课程组完成了教师的合理配置,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助教2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2人。这一层次结构,已完全满足了课程教学与科研工作需要,保证了《环境生态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课程组非常重视教学档案的收集与整理,档案保存完整、齐全,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自评进程、自评结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价 (一)自评进程与自评结果

自文件下发之日起,课程组对《环境生态学》课程进行了严肃、认真、细致的自评工作,自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认真学习评估文件,领会精神,对照规定,编制指标体系,理解评估办法、步骤和评估标准,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组织分工;

第二阶段:收集整理自评资料和证实材料; 第三阶段:组织同学和同行评教;

第四阶段:按细目要求逐条分析总结,填写自评表格,写出项目指标自评说明,撰写自评报告。

自评过程中,实事求是、严肃认真,总结了课程建设取得的经验与教训,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在相应的19项评估细目中,自评A级18项,B级1项,C级0项,达到了省级优质课程建设规定标准。

(二)《环境生态学》课程评估简表及自评等级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