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范文 > 小学作文 > 一年级作文 > 正文
 

一年级作文培训教案

发布时间:2024-04-17 04:12:01 影响了:

以下是博文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一年级作文培训教案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作文培训教案篇一:小学生作文辅导教案材料

小学生作文辅导教案材料

专题一、如何写事情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一)、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有些小朋友看见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那么,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一)、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四)、“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

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拾到皮夹子交公,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一、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记好人好事,总是写“拾皮夹”、“让座”、“为人补

课”,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住在城里的人,恐怕都见过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学熟视无睹,竟然让这样的材料从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三、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四、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一、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二、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

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来自:WWw.HnnscY.com 博文 学习 网:一年级作文培训教案),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一、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二、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三、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四、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一般来说,插叙内容写完以后要注意与原来的叙事线索衔接。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

一、文题照应。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

二、首尾呼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

三、前后照应。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相照应。

总之,过渡和照应,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作文时千万不能忽视。写文章应该怎样开头?怎么结尾?谁也不会带着这个问题去问警察,因为警察不是教语文的,跟他关系不大。然而有一则外国幽默,却说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而这个警察终于谈出“门道”来了。

现将全文摘抄如下:

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警察说:“作报告时,首先要有信心,报告的开头要像逮捕犯人一样,富于戏剧性;报告中间要像审讯犯人一样有条不紊;报告的结尾要像宣判一样简洁明快。”

看了这则幽默,同学们可能会捧腹大笑,有的笑那个“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人,是向聋子借听力,是向盲人问路;有的笑那个警察是:“不懂装懂,胡说八道。”其实,那位外国警察谈的作报告的诀窍也一样适用于写文章,所谓开头要“富于戏剧性”,就是说开头要漂亮;所谓结尾要“简洁明快”,就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

做到“开头漂亮”的主要途径是:

一、叙述好事件的起因。如《边线》作文,开头这样写道:“大扫除刚结束,不知哪个?缺德鬼?把一小团废纸扔在五年级的走廊上。”文章的开头便是军军和牛牛争吵这件事的起因,具有夺人眼目的力量。

二、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如《风》作文,作者一开头就描写了风的猛烈:“走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唰唰?的响声……”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上学路上的恶劣环境,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强了感染力。

三、激人兴趣,引人入胜。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课》,作者开头就写道:“清脆的上课铃声刚止住,马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子、丝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东西,快步走进了教室。”马老师究竟要干什么?难道你不想看下去吗?

四、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如《“雷锋”来到运动场》作文,作者开头写道:“学校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结束了。在总结会上,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赞扬一位不知名

的?雷锋?。”这样直截了当,一下子把读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做到“结尾有力”的主要途径是:

一、把事件的结局交代清楚。如《一堂有趣有自然课》,是这样结局的: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这种顺着情节的发展,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事情结束,文章也就结束了。

二、语言含蓄,发人深思。在记叙文中,作者以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写下深刻含蓄的结语,力求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三、结尾同开头呼应。结尾照应开头,能使文章结构谨严,浑然一体。

四、篇末点题,突出中心。篇末点题,尤如画龙点睛,这“睛”点得好,会使全篇顿生光彩。画龙点睛式的结尾,能帮助读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专题二、如何写人物

一、写作指导

在记叙文写作中,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是不可缺少的。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不是随心所欲的,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而应该像鲁迅先生指出的那样:“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就是说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一、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

二、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成功的对话描写,不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特点,而且也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人物语言要力求简洁,避免有话必录和拖泥带水的现象。

四、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语言描写,并不是垂手可得,而要通过艰辛的努力才能获得。

同学们为自己笔下的人物设计语言,更应该如此。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深入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是展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事出有因。任何心理活动的引起是有原因的,把心理活动的起因写清楚,对于展示人物形象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一定要把心理活动的过程展现出来。不然,人物的形象无论如何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心理活动的展现和其它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是有层次的。我们把人物心理活动的层次逐渐写出来,人物形象的展示也会越来越具体。写心理活动时,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用第一人称写人时,可以写“我”的心理活动,但不能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因为别人心里是怎样想的,“我”是无法知道的呀!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特征,或同一人物在不同环境下内在性格的变化,常常处在不协调的矛盾状态之中。为了显示人物性格的差异,写作文就必须通过对比加以表现,将他们面对相同的事物作出不同的反应抖落出来,从而突出人物的形象。

通过对比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要注意几点:

一、运用对比描写,不应该勉强凑合,主要看作文的材料是否适合采用对比的写法。如果材料本身需要用对比的写法,那么作者才可以通过对比来写人,完

一年级作文培训教案篇二:作文培训教案

四级班教案 写作基础 第二讲 写出自己的感受来 讲习目的:在习作中表达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来 讲习过程: 一、说说平时自己对生活中遇见的事的感受 车上有一位漂亮的和一位很丑的阿姨让卒的事来突出人的美不能光看外表;妈妈每天上班做家务照顾我十分辛苦,看到小作者能拿出自己的含蓄罐里的钱为爸爸买生日蛋糕为爸爸过生日体会出小男孩子那颗孝顺的心??.

二、怎样写出感受来 感受是一种情感活动,或喜欢,或<a name=baidusnap0></a>忧伤</B>,或惊奇,或遗憾,或激动。比如看一场比赛,中国队与古巴队女排赛,如果中国队赢了,我们就会兴奋、雀跃或大喊大叫,相反如果输了,我们会沉默、气愤、可惜。再如看到四川大地震的那动人的一幕幕,老师救学生,医生救伤员,孩子寻找母亲,亲人为失去孩子痛苦,我们气压表审那样的深刻。 作文,就应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样,文章的内容才会真实,情感才真挚,才能打动读者的心。 1、反映自己熟悉的,感受深切的人或事 家里的人或发生在家里,朋友间的事都是我们熟悉的写作素材,只要在平时注意细致地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或抓住事件的特点来描写就能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得较真实,内容就会有更深切的感受。如“《我的妈妈》”,从学习上,生活上写妈妈是怎样无微不至地关心我再写出自己要怎样回报妈妈这无私的爱。 2、语言要朴实,抒发感情要实事求是,不要随意夸大 写作文时要特别注意表达真情实感,自己是怎么想就怎么写不能胡乱地编造。如P19的劝弟弟吃饭不要掉饭粒及我喜欢的一句格言,体会出作者的真情实感。 3、写景和写物的文章,更要注意情感的流露 在写景写物的文章中首先要把眼睛看到的内容进行描述,在描述中可以融入自己的心情、感受或夸奖或赞美恰当地使用好词佳句及修辞手法更明确深刻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如《可爱的小白兔》《心爱的布娃娃》《美丽的家乡》《美丽的日月潭》等 活动课--打野鸭 目的:1、锻炼学生的躲闪能力,应变能力 2、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 方法:第二、三、四小组的同学围成一个大圆圈当“猎人”用“大球、小球”当子弹,第一小组的同学走进圈里当“野鸭”的可的“野鸭”到圈外当“猎人”。球尽可能不打头部。 习作方法: 1、文章开头―交代时间、人物、事件 点明题意 2、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把整个活动过程写具体。对老师讲的活动做法要求可略写,对队员们的分工要详写。活动中的第一轮打野鸭可详写,第二轮可略写。每一轮都要做到点面结合,让读者领会活动的热烈气氛。活动后―

老师小结那些没被打中的同学,是最聪明、最勇敢的“小野鸭”。 第三讲 按一定顺序写 讲习目的:引导学生根据不同顺序确定要写的文章的内容,即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教学过程: 一、按一定顺序写与我们平时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通顺的一段话有很大联系。平时这种练习做多了也就懂得该如何把文章按一定的顺序写。 即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②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③按空间位置变换的顺序④按先总说、后分说的顺序写 二、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 任何事情的发生,总有个前因后果,每一件事都离不开“发生-发展-结果”这样的变化过程。作文要把把一件事写清楚,顺着事情自然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叙述会让人感觉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2、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 一般写事的文章,要在开头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写景的文章,可以按一天中的从早到晚或一年中的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这样事情更清晰,景物特点更突出。 3、按空间位置变换的顺序写 一般在写游记时,我们按照参观游览的顺序写,随着空间位置的变化,我们看到景物发生了变化,心情和感受也就不同了。如《参观人民大会堂》 4、按“先总说,后分说”的顺序写 作文中,有是为了先给人以初步的印象,使人较快了解你写的主要内容,往往采取“先总说、后分说”的顺序,也可以说是“先概括说,再具体说”如“这里的景色真美!”“我们的老师真有意思!”“我的书包真漂亮” 三、习作 根据自己喜欢的方法写一件______的事 高兴、快乐、后悔、难过、有趣?? 开头:①每当我想起这件事,脸马上红到了脖子根②我的童年是美好的,但由于年幼无知,我也曾有一件令我至今不能记忆的事③今天,爸爸带我到范文娱乐城去开碰碰车,我高兴得又蹦又跳。 结尾:①这件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每当我想起这件事,就惭愧得脸红到脖子根。我想:下次可不再干这种事了 ②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件事已过去很久了,但它仍然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督促我提醒我做一个诚实善良的孩子。 ③在回家的路上,我仍旧回味着那三分钟的快乐。 活动―“可怜的小猫” 活动目的: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快乐,从中学会在不当的诱惑面前要挺立,不能屈服不然就会上当受骗。 活动方法:1、全体围坐成圈,一人当小猫坐在中间 2、小猫走到任何一人面前,蹲下学猫叫。面对者要用手抚摸小猫的头,并说:哦!可怜的小猫。但是绝不能笑,一笑就算输,要换当小猫。抚摸者最多叫三次到第三次再不笑,就得离开找别人。 3、当小猫者可以装模作样,以逗对方笑。 教学过程:

介绍游戏规则 游戏过程:要求学生能够观察身边每一个同学的神态、动作、语言、猜食他们的内心活动 让生先讲讲游戏的过程,特别是细节的描写 写作 第四讲 写好四季的景色 讲习目的:让学生了解一年四季的景色特色,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变幻,领略四季风光。 教学过程: 留意观察,抓住不同季节的主要特征 春天:新生的绿草,含苞待放的桃花,报春的燕子 夏天:盛夏的太阳,又闷又热的空气,蒸笼似的房子 秋天:金黄色的田野,丰收的果实,凄凉的秋风秋雨 冬天:阴惨惨的乌云,落叶的枯枝,呼啸的北风,雪景 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写好四季景色,不仅要用心观察,写出特点,还要将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这样文章才更真实,富有感染力。 三、将四季景物描写集于一篇文章之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展现出它的美丽与富饶,让大家感受到祖国各地的不同风光,从而产生一种热爱的情感。 四、佳作欣赏《家乡的春天》《美啊,家乡的河》 第五讲 写好参观游记 讲习目的:让学生懂得写好游记的要领,并写好《游西湖公园》 讲习过程:第一招:写什么:游记的题目就该简洁明了,使人一看就知道浏览地点,如《春游北海》《泰山之游》??. 第二招找材料 游记:游览一个地方,经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景物、景观,要把所见之景都写下来,不像单纯的写景文章,抓住一处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即可。如《庐山雾中行》抓住庐山的雾气来写。 第三招 怎么写 景物要?有哪些特点? 庐山:山间盘旋,山势蜿蜒,云雾弥漫,小溪流水,扑朔迷离,奇峰秀岭,阡陌交通,犹如仙境 第四招 写得妙 1、交待游览路线 2、写好过渡句就是从一个景点到达另一个景点的过渡 3、用比喻等手法状物绘景 4、用拟人手法状物绘景 5、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6、运用传说、诗句、名言写景 指导写《游西湖公园》 第六讲 学习描写场面 讲习目的:描写一定的场面来沉浸比赛,活动的气氛,从而使我们所要表达的内容更丰富,情感更加真挚。首先要写好每一个点,接着注意运用点面结合,最后注意抓动态的场景来写。 讲习过程: 一、完成P44的练习让学生能体会到每一种场面的气氛。 二、一同学习“拔河比赛”的优秀习作,学习其中的场面描写的妙处。注意圈画出队员外形、站姿、神情、动作的描写。体现出当时比赛的激烈、紧张。这篇文章写的是拔河比赛,重点写的是拔河比赛的第三局情况,除了写双方队员的样子,还几次写到当时的助威场面,这样文章显得十分生动。

三、那么该怎样写好场面? 1、注意写好每一个“点”,场面描写首先要注意写

好上场面中在同一时间出现的几个点。同一个时间里不同位置,不同身份的人,所表现的状态是不同的,他们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也不相同,如P46的冲刺,写的就是在运动员冲刺的最后关头,不同身份的人在同一时间的表现是一个典型的“点”的描写。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观众席上人们的挥舞,裁判席间那焦急的眼神,仿佛听到了播音员的助威,观众们的呐喊。 2、注意运用点面结合 “面”就是对整体情况的概括,如《拔河比赛》中的“加油,加油!”操场上响起了一片助威声,这是我们四年级同学正在紧张地进行拔河比赛。和“操场上又响起了阵阵喊声”都是对整个场景的概括描写。这样使比赛的场面显得更加热烈了。文章有了“面”的概括,又有对“点”的具体描写,就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文章才让人受读。 3、注意抓动态的场景来写 活动或比赛都是人来参加的,而且都是动态的,因此,场面描写就要重点描述人物的活动情况,包括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如想写好“愉快的课间十分钟”就要注意细致认真的观察,留心观察当时的场景,大家的表现,感受当时的气氛。可写打乒乓球的丢沙包的,踢毽子的,跳皮筋的等等。 四、习作 《一次??.》为题,写一个活动,注意场面描写,如登山比赛,植树劳动,中队活动,??写作时要注意对场面中“点”与“面”的描写,点面结合,才能使人印象深刻。面的描写可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出笑声,响声。点的描写要抓住人的各自特点,突出表现大家欢乐、愉快的总气氛。可依据P44的提供的词语来加以描写。 活动课 吹球游戏 规则:准备4个盘子,4个乒乓球,面粉 先让学生睁着眼睛吹球感受到它的容易,再让学生蒙着眼睛吹球,感受到它的容易,最后在盘里加点面粉激起学生的兴趣。台下的队员只许喊加油,不许做出任何提示,台上的代表谁最先把小球吹出盘外就算获胜。 指导习作:一、交代游戏的时间、地点、人物 二、写游戏过程:点面结合,抓住人物的动作、心理语言 游戏的体会 第七讲 会写一件事 讲习目的:让学生学会选择感受最深的事,有意义的,别人不常写的事,能突出主题的事来写

一年级作文培训教案篇三:最全小学作文辅导教案(修改版)

小学作文辅导教案

第一讲 写好作文的诀窍

1、有理想、不怕难,敢于“争强好胜”。

每个人从小都有对未来理想的向往,谁都想长大了,能出人头地,有所作为,那就离不开表达,表达就是作文呀!比如,你当了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国内外先进的设备,总得让人家知道设备的原理、功能、构造和用途吧!如果你不会说也不会写,怎么能让人家认可并大批量生产使用?你总得通过书面文字来阐述吧?为此,你必须打好作文基础,争做强者、胜利者、成功者。

2,在课内外阅读中培养兴趣。

当你读了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或一篇文章,当你观看了一部激动人心的电视电影,你都会被故事波澜起伏的情节和特色鲜明的人物所感染、所吸引的时候,你在羡慕和欣赏之余,不妨问一问自己:“人家为什么写得那么好?假如我也能用手中的笔,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好书,那该多好啊!别看现在不行,但只要肯努力,一定能行!”

3、多说多写多练,品尝成功的喜悦。

开始作文写不好,没关系,但在老师的指导下,多说多写多练,总会越写越好的。写作文总会有一个从“不好”到“较好”再到“好”、“很好”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你写出了一篇老师说好、在同学面前交流的文章时,你就成功了。

第二讲 作文入门

写作文要从哪开始入手呀?

要从学会语文开始。语文拆开来讲就是 “语”和“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这就是“语文”的真正含义。口头说话,不管说什么,只要张嘴说话或者说从你“呀呀”学语,叫“爸、妈”的时候,“语”就开始了,这实际上是“口头作文”了。而在纸上写文章,就是书面作文。所以,作文是从口头说话开始的。

不要以为写在作文本上才是作文,而忽视了生活中的口头说话,包括课堂发言、与同学、家长说话聊天等等。所以,我们学作文就应该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

“一条腿”是书面作文,可以按老师平时指导训练的要求,郑重其事地学习写作文。另“一条腿”就是口头说话、口头作文了。我们可以在说话过程中,逐步体会、感受语言,在自然而然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学会语言。

不相信?咱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放学回家,妈妈问你:“孩子,今天在学校怎么样?学什么了?高兴吗?”你总得回答她吧?会说的同学一定说得头头是道,有头有尾。可能他会这样说:“妈妈,我今天在学校可高兴了,因为我呀,学了不少知识,收获可大了!数学课学的是两步计算应用题,语文课学习的是怎样概括段意。最有意思的是科学课上,做了一个‘氧气燃烧’的实验,

我学会了怎样在空气中提取氧气。老师还表扬我做得成功、规范呢!”可不会说的同学会说:“高兴,挺好的,学了不少知识。行了,别问了,反正就是好!”这两种回答有什么不同?谁说得好?你看,前者先总的说了一句“在学校高兴,学了不少知识,收获大”然后具体说“学了什么,尤其哪一科的收获最大”,这实际上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先概括(总说),后具体”的作文方法,这难道不是一段很好的作文吗?虽然你不是在故意地写作文,也没意识到自己回答成功,但无形中,你就是已经在展示自己作文的能力了。如果写在纸上,是不是书面作文呢?不会说的那个同学没头没脑地迸出了几个词句,说不清,道不明。你说,这口头说话跟作文有没有关系?因此,我们说,学习作文可以“两条腿走路”,可以在生活交流中从口头说话中入门、开始。

怎样练习口头说话,真正达到作文入门了呢?

第一、说话前多思考,弄清说什么?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第二、说话要看对象、场合和内容。跟谁说?在什么场合下说?说什么?跟老师和家长长辈说话和跟弟弟妹妹小孩说话一样吗?课堂发言、主题班队会上的演讲和伙伴们之间的谈笔、讲故事一样吗?

第三、说话要有头有尾、有一定的顺序、有层次和条理。比如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时,就一定按先总说“我认为??”,再具体“因为??”(谈几点理由根据),后总结“所以??”下面是一段说话的例子,请你先读后想是怎样说的?

“我认为这个小男孩把小鸟放飞是正确的。因为第一,小鸟是大自然中的一种生物,保护生态平衡、保护鸟类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第二,把小鸟放在自己的笼中供自己取乐,让小鸟失去了自由会痛苦的,我们不应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小鸟的痛苦之上;所以应该让小鸟回归自然,放飞是正确的。”

综上所说,作文是从人们不知不觉的口头说话中开始了,所以切不可忽视你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与人沟通与交流你说对不对?

第三讲 积累语言

写作文就没了词,句子也平淡,怎么办?

谈到没词没话,这是同学们作文中常遇到的困惑问题。老师告诉你们一些好办法,或许能帮得上忙。

1、多读书读文章,感受文中的语言和词句,来熏陶、感染自己的。

读书与读书不一样,有人只是看热闹,看过之后如过眼云烟,全无印象;而有人则边看边琢磨,体会文中词句的妙处,会记下来或背下来,对好的片断还会熟记于心。这样的读法,久而久之,必有大益。到写作时,会信手拈来,以免“文到用时方恨少。”

2、建立读书笔记,分类摘抄,积累语言。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一些佳词佳句记在一个专门的本上,咱们给它起个漂亮的名字叫《浪花

集》,好吗?如果把每一个词句比作一朵金色的浪花,那你记得越多,浪花就越多,一朵、十朵,千百朵浪花就会汇成一条“语言之河”,你还愁心中无词,脑中无句吗?但是胡乱抄记,却不知怎样用,也不行。怎么办?咱们“分类摘抄”,即用标签,按“A名人名言、B佳词、C佳句、D佳段、E佳文”五大类,“B”和“C”、“D”再分小项,把词句段按不同类别细分:“B佳词类”可分“B1描写人”、“B2写动物”、“B3写植物”、“B4写景物”、“B5写场面”、“B6其它(写人或物都行)”;“C佳句”可分“C1人物”、“C2动物”、“C3植物”、“C4景色”、“C5场面”’“D佳段”分“D1好开头”、“D2好结尾”、“D3好片断”。你喜欢的词句段属于哪类哪项就写到哪里,这样,不但积累了语言,而且还学会了分辨了它的属性及用法。

那“A类”记什么呢?包括名人名言、俗话、格言、谚语、歇后语及警句等,为了便于查找,你也可以把它们分一分类。多积累这类内容,可以在作文中借用,帮你叙述说明,或说理,多有份量呀!

有了这本《浪花集》,日积月累,就等于自学自记自编自创了一部《作文语言辞典》,既实用又有趣。

3、不放过点滴机会,在生活、交往中学习语言,丰富自己的。

我们学习语言,不一定全是在学校正规课堂、书本里学习,还有很多情况下,是在非正规的场合,如课外阅读、去图书馆、书店或看电视节目时,发现好的语言,记在《浪花集》上。还有,就是在生活中,与老师、同学、亲朋好友的交往中,随时随地学习语言。

比如:人家看你着急去玩,父母又不让你去时,开了个玩笑:“喂!你怎么急成这个样子了?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好了好了,我给你说个情,看你抓耳挠腮的样子,真是好笑。”

4、巧记成语,多练“接龙”,玩中积累语言。

成语,是我国语言瑰宝之一,每个成语都有它的由来——典故,多运用成语,会使说话、作文的语言精炼,有深度。为了记忆方便,可按:

(1)数字成语。即由“一”至“十”、“百、千、万” 打头的成语。如:“一尘不染、二虎相争、三人行必有我师、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六神无主、七窍生烟、八仙过海、九牛一毛、十全十美、百里挑一、千方百计、万无一失”等。

(2)生肖成语。即十二属:鼠、牛、虎、免、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如“猪狗不如、鸡犬升天、牛鬼蛇神、羊入虎口、马失前蹄、虎啸猿啼、尖嘴猴腮、蛇蝎心肠、兔死狐悲、龙马精神、狗急跳墙、鼠目寸光”等。

(3)反义成语。如:“天地、前后、出入、生死、高低、大小、黑白、是非”等。如:“天翻地覆、前赴后继、出生入死、生死与共、高低不平、大事小情、黑白颠倒、是非分明”等。

另外,你们在玩累的时候,一边休息可以一边玩一玩“接龙”游戏,也是一个玩中取乐、乐中积累的好办法。

①成语接龙。前边成语“尾字”是后边成语的“头字”,取同意、谐音即可。如:“大事小情—

—情不自禁——今非夕比——比比皆是??”

②词语接龙。不受词语字数限制,两字、三字、四字均可,前词尾字为后词头字。如:“今天——天明——明月——月空——空气??”

③词句接龙。给你一个字,往下接一句话,往后都要用前一句尾字同音、谐音即可。如:“金——金光灿烂——烂菜吃了会生病——病树前头万木春——春回大地好风光——光芒四射人间暖??”

作文的语言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

第四讲 讲好每一句话

写作文连句子都写不好,总是不生动,怎么办?

文章,是由一段一段的话组成,而一段话要一句一句地写,因此,学写作文必须要首先学好句子。这个句子,起码首先是完整通顺的,然后才是具体的、生动的、有变化的,这样,文章才能写好。因此,我们有必要先弄懂什么是句子?它有哪些类型?

句子,就是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话。它必须符合组成结构,表达一定的语气,通过一定的形式来完成。

1、从组成结构上分六种,凡是符合这六种句型的,就是完整的句子。

①谁做什么?②谁怎么样?③谁是什么?如:小明在写作业。小明哭了。小明是小学生。

④什么做什么?⑤什么怎么样?⑥什么是什么?如:小白兔拔萝卜。这只小猪很胖。老虎是动物。①——③是写人的,④——⑥是写事物的。你在作文中,句子完整、通顺的标志就是上边这六种句型。这是从组成结构上分的。

2、从句子表达的语气上分四种类型。

①陈述句。就是告诉人家一个意思或事情,是一本正经的正常叙述,没有语气的起伏变化。如:“今天我提前放学。”“森林里动物很多。”

②疑问句。表示疑问或有问题要问。如:“今天我提前放学吗?”“森林里动物很多吗?”③感叹句。表示感情激动、感动、惊讶。如:“今天我提前放呀!”“森林里动物很多呢!”“祖国,我爱你!”“我们有说不出的感动!”

④祈(qǐ)使句。表示有一定的要求,句中使用“要、要求、必须、应该、命令、能够、希望”等词语,语气坚定,带有一定的限制和要求。如:“今天我应该提前放学。”“森林里动物一定很多。”“上课时,我们必须遵守纪律!”“我们要保护环境,不能乱扔脏物!”

以上四种句型, 是语气上的不同变化。我们日常说话、作文,总不能全用“陈述句”或“疑问句”等单一句式,总得根据情节的需要来选择。不信,你试一下,一篇文章,全部使用问句,会是什么结果?全用“感叹句”呢?自己随意以一篇课文为例,试一试,看会怎么?

3、“把”、“被”句。就是把“陈述句”的叙述方式,改为用“把”或“被”,使句子有变化。

①“把”字句。如:“小明千方百计克服了困难”这是陈述句。改为“把”字句:“小明千方百计把困难克服了。”

②“被”字句。“困难被小明千方百计克服了。”

这样,在说句子的时候,你可以用“陈述句”,也可以用“把”、“被”句,作文的语言不就有变化了吗?免得全用“陈述句”而呆板平淡。

4、连续动作的句子,简称“连动句”。这是指人或动物在完成某件事情时,都要经过连续两个以上的动作才能完成,那我们就按先后顺序,使用两个以上的动词进行动作的描写,这样才会给人以生动、逼真、具体的感觉。下面是一个小学生练毛笔书法时的连续动作的描写,你边读边体会其中的妙处:“开始写了,小明皱着眉头,咬着嘴唇,鼓着腮帮,似乎要把全身的力气都凝聚在紧握的毛笔上了。他又看了一眼字帖,才在大字本上写下了第一个‘火’字。”

这里共有两句话,却用了六个动词,把小明当时认真写“大字”的连续动作按先后顺序记叙描写得如此逼真。可见,光有结构完整的句子,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平时写作文,之所以干巴、不具体,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句子的变化,尤其是连动句的运用。

5、怎样让干巴乏味的句子变得具体?这就要把简单的短句通过“扩句”的方式来完成。

比如:“太阳升起来了。”我们就可以在这个结构完整的句子(简单的短句)中,增加一些说明或形容就变成具体的了。比如:“红彤彤的(形容)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说明)冉冉(形容)升起来了,灿烂的光芒照耀大地。”

这样,不但把短句变成了长句,具体了,而且优美了,生动了。再如:“上课时,我们听老师讲《桂林山水》这一课”。经过扩充,变为“上课时,我们全神贯注地听老师娓娓动听地讲《桂林山水》这一课。”怎么样?扩充句子是个好办法吧?

懂得了句子的完整结构,语气变化及表现形式的几种情况,具备了这些,只能是你会说话,会写句子了。可是怎样使我们说话的水平提高,让句子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呢?这就涉及到句子的修饰了。就像一个人的着装,好好打扮一下,就会更美了。下边我们就来专门谈一下小学阶段常用的几种句子的修辞方法。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相关联的事物,二者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特征,给人一种形象生动的感觉。请你读读下面两组句子,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

①A、太阳挂在天上,好热!

B、太阳像个大火球,高高地挂在天上,烤得大地像蒸笼似的,好热!

②A、小弟弟泄气了,一点情绪都没有了。

B、小弟弟犹如瘪了气的气球,一点情绪都没有了。

你们看,A、B两个句子就是因为用不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而效果截然不同。你在作文时,想到这一点没有啊?下边有几个句子,请你在课余时间练习改成比喻句,好吗?

相关热词搜索:作文 教案 培训 初一作文教案 三年级作文教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