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范文 > 作文体裁 > 散文 > 正文
 

陈忠实的散文

发布时间:2024-04-26 22:40:31 影响了:

以下是博文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忠实的散文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陈忠实的散文篇一:论(来自:WWw.HnnscY.com 博文 学习 网:陈忠实的散文)陈忠实前后期散文创作的不同景观

论陈忠实前后期散文创作的不同景观

作者:程 尚

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以一部死后可以它当枕头的长篇《白鹿原》奠定了在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如果说他的小说创作的历程,是从逐渐摆脱外在精神控制力量的影响达到与现实保持一种“审美距离”的境界的话,那么他的散文的创作也经历了一个从外在“生活体验”到内在“生命体验”艺术视界。

一、陈忠实早期散文创作的基本倾向:对比较表象化的外在生活的实录和颂扬

教科书给散文下定义一般有两个,一个是“广义的散文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等”(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P174页)。研读陈忠实早期散文,陈忠实的散文只能用广义的散文,尤其是他的记实性特写和报告文学。收在文集(一)中共有8篇散文和报告文学:《躯干》、《分离》、《山连着山》、《面对这样一双眼睛》、《可爱的乡村》、《崛起》、《万花山记》、《延安日记》、《春风吹绿灞河岸》,写作时间是1979年——1982年,其主题是歌颂时代的人和事。收在1983——1984年的文集(二)中只有《诗情不竭的庄稼汉》、《鲁镇纪行》、《一九八三年秋天在灞河》3篇,几乎没有佳作。收在1985——1986年文集(三)的散文有3篇(姑且将访泰日记算作一篇):《大地的精灵》、《迪斯科与老洞庙》、《访泰日记》,艺术上开始出现亮色。

这一时期的散文属纪实性散文,大多篇目像新闻通讯,这在当时很长一段时间是颇为流行的,被称之为“轻骑兵”,快捷地报道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应该说陈忠实是很擅长写这种文体的,陈忠实在省市和全国性获奖共有11次,其中有3次获奖作品是纪实性的,即获《陕西日报》征文作品奖的《第一刀》,1992年获全国报告文学奖的《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2000年《人民日报》优秀作品奖的《活在西安》。

陈忠实是农民的儿子,在人民公社当过10年的干部,长期的农村生活经历决定了他的早期报告文学的这一倾向性,他的作品的主人公往往是集体主义群体中的优秀代表。它的主题倾向是歌颂时代的生活。

陈忠实早期纪实性散文可分为两种:一是写“当家人”的纪实性散文。言说是属于公共话语范畴,带着那个时代印记的宏大叙事。陈忠实最早的一篇特写是写于1979年的《躯干》,写的是白鹿原上的陈家坡的“当家人”陈广汉,1979年平反后回到陈家坡,使一个13年间,“就像一个抽掉了脊梁骨的人体,再也支撑不起软瘫的躯体来”的陈家坡全年粮产量创解放来最高的奇迹。显然,作家歌颂的热情有余,思想含量不足。因为“对任何有权力的杰出人物的不加节制的讴歌,都不可能没有节制”。面对任何一个拥有权力者,都不应简单地讴歌,而应透过一层,看到权力可能带来的灾害,认识与权力相关的体制本身的问题。同样颂扬“当家人”的特写和报告文学《可爱的乡村》、《崛起》,把所谓“领导者的作风问题”当作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是一种流行的观念,其实是苍白无力的。陈忠实早期纪实性散文歌颂主题的空泛,缺乏新意,没有内在的说服力,带着那个时代的病因,艺术上也没什么佳妙之处。二是写“普通人”的纪实散文。这类散文展示了普通人坎坷的经历与曲折的奋斗精神。写于80年代中期的《大地的精灵》,表现了农村妇女陈秀珍在曲折的生活上坚强的生活意志和打不垮的奋斗精神,正因为这样平凡的农民才被陈忠实称之为“大地的精灵”。获1990年——1991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的《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与人合写),其主人公是高级农艺师李立科“在这个将关心民众表演化、形式化的时代,确实有打动人的力量”。可惜这类散文太少了,这类散文往往文风朴实,情感真挚。但更多的是过于外在的生活事件的记述和颂扬,“缺乏对人物和自己的内在情思的开掘和宣泄”,缺乏“由情感的抒发显示出来的作家精神境界的把握”。

二、陈忠实中后期散文:从外在“生活体验”抵达内在的“生命体验”,达到生活、生命、艺术“三重体验”的和谐统一

陈忠实前期散文最大的不足是自我的缺失,表现在重事轻情,选材上似乎行使了记者的客观报道生活的职能,视野还较局限。显然,作为现代文学散文,这是不够的,陈忠实的小说创作也表现出与之相类似的不足:缺乏个人视境,这使他一度陷入了创作困境。直到他经过“第二次反省”(“第一次反省”是在七十年代末),在经过艰难的脱变、写出当代长篇力作《白鹿原》后,陈忠实的笔终于伸向童年往事和早期生活经历,才开始表现出作家的精神境界。

陈忠实终于写出了一系列不可多得的美文,收入1987——1995年的文集

(五)有散文、报告文学31篇,收入1995——2000年的文集(六)共入散文40篇,收入2000——2004年初的文集(七)的散文计42篇。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在《我为什么写作》中认为,“与人分享自己的感受是可贵的,应该具有这种欲望”(傅德氓著《外国作家论散文》1994年10月第1版P62页)。陈忠实写出的这些“属于自己的最真切的最牢靠的关于生命和艺术的体验”的当代散文珍品,构成了陈忠实的一部“心灵史”。

“生活体验”成了陈忠实“生命体验”的必经之路。作家深有体会地说,“生命体验由生活体验发展过来”,而他的这种体验“包括生命体验和艺术体验而成的一种独特体验”。

读他的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散文,阅读快感绵绵不断。小说家散文真可称之为另一种形式的“大散文”,至少给我这样的印象,它没有那种小花小草、雕虫小技的感觉。总的感觉,这是一组组艺术性体验的散文。这种体验可概括为“三重体验”,即生活体验、生命体验和艺术体验,他后期的绝大多散文达到了“三重体验”的完美统一。

陈忠实散文给人一种独特感受,它的散文没有过重的书卷气,不靠寻章摘句,不靠“抄”,不靠过分的理性。他虽然只有高中毕业,他虽然来自社会最底层,但是他没有给人土气、浅薄、俗气、小气的感觉,通过对艺术的不断学习、体验和追求,他的散文给人一种厚重、深沉、正道、正色,于厚重的生活之中透出“体验”所带来的空灵的感觉。

(一)关于陈忠实的系列散文

陈忠实的散文属于艺术多样化的一种,不是整齐划一的。他的系列散文,这是他的散文的一大亮点。仅在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告别白鸽》中,这种“丛生”“簇拥”的系列散文就占了这本集子中15/38。其中《歪看足球》系列2篇,《生命中的第一次》5篇,《意大利散记》系列2篇,《美、加散记》系列3篇,从中可以找寻到他生活、生命、艺术体验的足迹。从“看足球比赛联想到战争”,可谓“古典式”。他还呼吁“不仅从足球场,而是从社会的各个领域停止犯规”。

“第一次”系列,从不同侧面记录了作者的人生本相。第一次体验往往能在人的生命过程中产生“首因效应”,甚至成为人生的某一个贯穿人生的挥之不

去的“心结”。《最初的晚餐》写作者借衣服聚餐,他70年代的生存状态略见一斑,《尴尬》写作者第一次难看,揭了他爱面子的伤疤,《沉重之尘》记录了作者第一次记录长篇前查阅三县县志的“沉重”,其中,《第一次投稿》经历值得一说:

陈忠实写于1988年1月6日的散文《第一次投稿》写了作者少儿时期沉重而美好的体验。我发现这篇散文的价值还在于为我们分析陈忠实文学创作的动力成为最好的证据。少儿时期求学的陈忠实,常常感到“丑笨”、“自卑”、“屈辱”、“难堪”,作家写道:“在这种使人处处感到困境的生活里,我却喜欢文学了。”而作家受压抑的未能满足的(性)欲望不能满足,积在无意识中形成了文学创作的欣赏的动力,曲折地表达和实现这种本能欲望。作家陈忠实的这一真实记录,再次证明了精神分析文艺美学动力理论的合理性。

写树的系列,从自己动手栽树到“享受绿荫”,从“从人蛛大战”保树的成果,从对山坡上最上边的一棵树的顽强的生命力,发出了“做为一棵洋槐树的生命的全过程”的礼赞,无不给人一种水到渠成的审美愉悦。

作家陈忠实文学创作动力来源于童年的“心理压抑”。他的文学成就,依我之见,主要是来自他锲而不舍的文学崇拜。《兴趣与体验》堪称陈忠实的“创作宣言”,这一篇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白鹿原》书上做了序言:

“到了50岁才捅破一层纸,文学仅仅只是一种个人兴趣”……

“到50岁才捅破一层纸,创作实际上也不过是一种体验的展示”……“刚刚交上知天命的50岁时,写完了《白鹿原》。写完这部长篇,关于文学和创作的两层纸捅破了,也发觉自己固执于独特体验的已见了。”……

这正是写作的揭秘,这正是文学和创作的诗的礼赞,这正是活生生的文艺理论,这正是文艺创作的真谛。他的这种“三重体验”的理论也成为他近年来文学评论的一个重要的切入别人作品的视角。

(二)关于陈忠实的陕西艺人题材散文

这组散文可以鲜明地窥视到作家陈忠实对艺术体验的乐趣和审美愉悦。 陕西作家传统在现当代文学史里是厚重的。陕西为什么能出大作家?是传统?是精神?是环境?再一次证明了经济与文化并不同步的原理。

柳青、杜鹏程、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邹志安、蒙万夫……,探究陕西作家的作品,探究陕西,探究秦晋文化。陈忠实的作品甚至激起读者对西安的向往。

仅《告别白鸽》散文集中收入作者6篇叙写陕西文化人的散文。事实上,陈忠实的每一篇这样的散文都成了通向文学殿堂的一次深刻的艺术体验的展示,从中思索,从中升华自己的艺术之魂。《刀声》写陕西作协青年版画家郑文华的艺术经历;《秦人白烨》给人一种“细活”,“老少皆宜男女皆宜”的印象;《柳青的警示》使读者明白了“作家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解读徐岳》让人记住了“十个老陕九个通,一通便成龙”;《虽九死其犹未悔》,为纪念50猝逝的陕西作家邹志安写的,在短短几年写有几百万字,其生存境遇很差,不足100元工资,要维持一家8口人生活,自己吃的是酸黄菜,真可谓“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再一次说明,英雄磨练和成功靠勤的真理。《朋友的故事》从抓到“贿”,表达了作者高度的悟性。

陈忠实笔下的人性美,人情美,真实的独特的体验无不令人濡染。

其实,每读一篇杰出的作品和每写一篇好的作品,都应是一种艺术体验,每一天都应是一种艺术体验,每一天都应是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

艺术灵气从中而来!创作实力从中而来!艺术修养从中而来!

(三)关于陈忠实的国际视野题材的散文

这组散文可以说是作家陈忠实走出“黄土高坡”,走出国门接受中西文化碰撞的一次次最好的文化观念的思索和体验。这种体验对于扩大作者文学视野和转变更新文学创作观念甚至是解读社会历史、文化生活无疑是影响深远的。

《告别白鸽》散文集中一共收录7篇,《口红与坦克》是由美国一尊雕塑引起的。“意大利”2篇中,《中国餐与地摊族》是对中国人在意大利生存现状的思考,《贞节带与斗兽场》是关于人性、妇女问题及世界和平的思考。“美、加”3篇,分别对生存环境对北美历史的感悟,在国外不会外语的感受。《秦国掠影》则好象不值一提。

总之,陈忠实散文不在卖弄知识上,而在视野上下功夫,而始终以厚重的生命体验与思索为主线贯穿其中,别具匠心,别具美学韵味。

(四)关于陈忠实的一组“关中辩证”散文

“小说可以批量生产,散文不可复制”(作家刘庆邦语),道出了散文创作需要亲历实感的不同于小说独特之处。年过花甲的著名作家陈忠实新世纪以来的创作,则主要以散文创作为主,继《白鹿原》引起强烈反响之后,2004年,他

陈忠实的散文篇二:阅读训练及答案 陈忠实(晶莹的泪珠)外一篇

名家名作阅读训练:陈忠实(晶莹的泪珠)外一篇

晶莹的泪珠

陈忠实

①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申请书朝教务处走去。

②我要求休学一年。

③我敲响了教务处的门。获准以后便推开了门,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正伏在米黄色的办公桌上,手里拿着木杆蘸水笔在一本表册上填写着什么。“老师,给我开一张休学证书。”

④她抬起头来,诧异地瞅了我一眼,然后拿起我的申请书看着。她很快看完了,抬起头来问:“就是你写的这些理由吗?”

⑤“就是的。”

⑥“不休学不行吗?”

⑦“不行。”

⑧“亲戚全都帮不上忙吗?”

⑨“亲戚??也都穷。”

⑩“可是??你休学一年,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见得能改变,一年后你怎么能保证复学呢?”

11于是我就信心十足地告诉她我父亲的精确计划:待到明年我哥哥初中毕业,父亲谋划着让他投考师范学校,师范学校的学杂费和伙食费全由国家供给,据说还发三块零花钱。那时候我就可以复学接着念初中了。 12她轻轻舒了口气,拉开抽屉取出公文本在桌子上翻开,用那支木杆蘸水笔,在墨水瓶里蘸上墨水后又停下手,问:“你家里就再想不出办法了?”我看着那双充满忧郁的眼睛,突然意识到因为我的休学致使她心情不好。她平时就是在教务处做些抄抄写写的事,我和她几乎没有说过话,甚至至今也不知道她的姓名。我便说:“老师,没关系,我年龄小。”她说:“白白耽误一年多可惜!”随之又换了一种口吻说:“我知道你的名字,也认得你。每个班前三名的学生我都认识。”我的心情忽然灰暗起来。我没有开口。

13她终于落笔填写了公函,取出公章在下方盖了,又在切割线上盖上一枚合缝印章,吱吱吱撕下并不交给我,放在桌子上,然后把我的休学申请书抹上糨糊,贴在公文存根上。

14她做完这一切才重新拿起休学证书交给我,叮嘱道;“装好,别丢了。明年复学时拿着来找我。” 15我把那张休学证书折叠了两番装进了口袋。她从桌子那边绕过来,又从我的口袋里掏出来塞进我的书包里,说:“明年这阵儿你一定要来复学。”我向她深深地鞠了躬,就走出门去。忽然听到背后一声“等等”,她跟上我,和我并排在廊檐下的台阶上走着。我忽然心情很不好受,在争取得到了休学证书后,我很不愿意看见同班同学熟悉的脸孔,便低了头匆匆走起来,凭感觉可以知道她也加快了脚步,几乎和我同时走出学校大门。 16校门外拥来一拨偏远地区的学生,熟悉的同学便连连问我:“你来得早,报到了吧?”我含糊地笑笑就走过去了,想尽快远离正在迎接新学期的洋溢着欢乐气氛的学校大门。她又喊了一声“等等”。我停住脚步。她

走过来拍了拍我的书包:“别把休学证书弄丢了。”我点点头。她又安慰我说:“我同意你的打算,休学一年不要紧,你年龄小。”

17我抬起头来,猛然看见那双睫毛很长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像雨雾中正在涨溢的湖水,泪珠在眼眶里打着旋儿,晶莹透亮。我瞬即垂下头避开她的目光,要是再在她的眼睛处多驻留一秒,我肯定就会嚎啕大哭。我低着头咬着嘴唇,脚下盲目地拨弄着一块碎瓦片来抑制情绪,一股热辣辣的酸流从鼻腔倒灌进喉咙里去。我终于扬起头鼓着劲儿说:“老师??我走咧??”

18她的手轻轻搭上我的肩头:“记住,明年的今天来报到复学。”

19我看见两滴晶莹的泪珠从她眼睫毛上滑落下来,缓缓流过一段,就在鼻翼两边挂住。我再次虔诚地向她鞠了一躬,然后转身走了。

2025年后,父亲在弥留之际,对坐在他身边的我说:“我有一件事对不住你??”

21我惊讶得不知所措。

22“我不该让你休那一年学!”

23我浑身颤栗,久久无言。我高中毕业名落孙山,回到乡村,陷入无边无际的彷徨苦闷,那时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怨天尤人:“全都倒霉在休学那一年??”我1962年毕业恰逢中国经济最困难的年月,高校招生名额大大减少,我们班剃了光头,四个班也仅仅考取了几个人,而上一年我们学校有50%的学生考取了大学。父亲说:“错过一年??让你错过了20年??而今你还算熬出点名堂了??”

24我猛然想起休学那年,出校门时那位女教师溢满眼眶又流挂在鼻翼上的晶莹的泪珠。我对已经跨进黄泉路上半步还向我忏悔的父亲讲了那一串泪珠的经历,父亲听后喃喃地说:“可你??怎么??不早点给我??说这女先生哩??”

25我今天把40年前的这一段经历写出来,对自己算是一种虔诚祈祷。当今,各种欲望膨胀成一种强大的浊流冲击着所有大门窗户和每一个人的心扉,我企望自己的泪泉,如女教师那饱含晶莹泪珠的泪泉,不至于堵塞,更不敢枯竭,那是滋养生命灵魂的泉源,也是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哦??

(选自陈忠实散文精选集《关于一条河的记忆》,有删改)

1、阅读第①-14段,请你用词语概括女教师在给“我”办休学证书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结合第20—24段内容,体会作者写父亲在弥留之际对“我”所说的话有什么作用。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文章,说出“40年前”和“今天”作者对女教师泪珠的不同感受,以及作者“今天”的感受带给你的启示。(不超过150字)

40年前:

今天:

启示:

参考答案

1、诧异 忧郁 惋惜 担忧

2、答案要点:①表达父亲对当年自己决定的后悔。②引发“我”对女教师的回忆。

③表现当时女教师劝“我”不要休学的意义。

3、40年前,作者从女教师的泪珠中感受到的是对自己的关怀、安慰和期待。今天,作者认识到女教师饱含晶莹泪珠的泪泉是滋养生命灵魂和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带给我的启示是:莪们要像女教师那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纯真和善良。

一株柳

陈忠实

这是一株柳树,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普通极其平常的柳树。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木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的“哦”了一声。

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惟一的一株柳树。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野,根本看不到任何一种树。没有树林的原野尤其显得简洁而开阔,也显得异常的渺茫和苍凉。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怎么就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

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枝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荫;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砺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炼;它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我便抑止不住猜测和想像:风从遥远的河川把一粒柳絮卷上高原,随意抛撒到这里,那一年恰遇好雨水,它有幸萌发了。风把一团团柳絮抛撒到这里,生长出一片幼柳,随之而来的持续的干旱把这一茬柳苗子全部嫩抉了,只有这一株柳树奇迹般地保存了生命。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这株柳树就造成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千年奇迹万年奇迹,无法猜度它是否属于一粒超级种子?

我依然沉浸在想像的情感世界: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了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

殛,被劈断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凝经受过一次摧毁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顽强一种侥幸,还是有神助佛佑?

我家乡的灞河以柳树名贯古今,历代诗家词人对那里的柳枝柳絮倾洒过多少墨汁和泪水。然而面对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我却崇拜到敬畏的情景了。是的,家乡灞河边的柳树确有引我自豪的历史,每每念诵那些折柳送别的诗篇,都会抹浓一层怀念家园的乡情。然而,家乡水边的柳枝却极易生长,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发芽生长,三两年便成为一株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了;漫天飞舞的柳絮飘落到沙滩上,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丛。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的难以想像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的道路和生命的命运相差何其远!

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更没有攀比没有嫉妒河边同族同类的鸡肠小肚,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命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发展起来壮大起来,终于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

我崇拜这株高原柳树。)(注:如果字数超过可删正文括号的内容)

1、将题目《一株柳》改为《柳》或《高原柳》好不好?为什么?

2、这株柳树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里?

3、作者写柳,为什么一再强调高原环境?

4、用横线画出具体描写柳树的句子,并说说是怎样描写的。

5、你认为这株柳树能在不毛之地生长壮大是凭借什么呢?

6、作者通过“猜测”和“想像”赞美了这株柳什么样的精神?

参考答案:

1、不好。因为“一株柳”强调的是独一无二,突出了柳树的神奇。

2、①生长在寸草不生的环境。

②十分粗壮。

3、强调高原环境是为了突出这株柳树生命力顽强。

4、第五段。先总写树粗和枝叶,后写树干、树枝、树叶,再总写柳树的形象。

5、凭借超乎想像的毅力和韧劲。(意近即可)

6、不畏恶劣的环境,与生命环境顽强抗争。(意近即可)

陈忠实的散文篇三:陈忠实作品汇总

1、《白鹿原》

这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班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族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粟。厚重深邃的思想内容,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形成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令人震撼的真实感。

2、《陈忠实小说自选集》

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栗。

3、《陈忠实卷》

本卷共收入著名作家陈忠实在各个时期所创作的力作,包括长篇小说《白鹿原》,中篇小说《康家小院》、《四妹子》,短篇小说《日子》、《作家和他的弟弟》、《腊月的故事》等共计六部作品。

4、《陈忠实散文精选集》

陈忠实在创作中实现,生活体验、艺术体验与生命体验三者的完美统一。

5、《蓝袍先生》

《蓝袍先生》内容简介:勤娃大哭大闹,抡胳膊蹬腿,要从舅妈的怀里挣脱出来。他赶紧转过身,出了门,梗着脖子没有回头;再看一眼,他可能就走不了。

走出丈人家所居住的腰岭村,下了一道塄坎,他双手撑住一棵合抱粗的杏树的黑色树干,呜的一声哭了。

只哭了一声,康田生就咬住了嘴唇,猛然爆发的那一声撕心裂肺的中年男人的粗壮的声音,戛然而止。他没有哭下去,迅即离开大杏树,抹去眼眶里的泪水,使劲咳嗽两声,沿着上岭来的那条小路走下去了。

6、《四妹子》

《四妹子》是作家陈忠实的中篇小说集,包括中篇小说《四妹子》《初夏》《十八岁的哥哥》,都是描写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人们的生活、爱情的。四妹子,敏感细腻,细腻到瞟一个眼神,就能勾掉陕北粗壮庄稼男子的七魂六魄。四妹子,一个不折不扣敢想敢干敢闯地地道道的陕北女人!

7、《康家小院》 陈忠实的《康家小院》突出表现了“外来者”介入古老的乡村/中国后,被进入者的心灵世界与生命旅程的变迁。在叙事者的叙述中,我们既看到了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满与批判,也看到了作家对现代文明认同的无奈与忧惧,更看到了作家对传统文化所持的矛盾心态——遗憾中的依恋,痛苦中的流连。在批判与坚守,背弃与回归中,作家不仅完成了一个悲剧女性的形象塑造,而且展示了自身内心深处的思想悲剧性。

8、《原下的日子》

《原下的日子》主要内容:背着一周的粗粮馍馍,我从乡下跑到几十里远的城里去念书,一日三餐,都是开水泡馍,不见油星儿,顶奢侈的时候是买一点杂拌咸菜;穿衣自然更无从讲究了,从夏到冬,单棉衣裤以及鞋袜,全部出自母亲的双手,唯有冬来防寒的一顶单帽,是出自现代化纺织机械的棉布制品。在乡村读小学的时候,似乎于此并没有什么不大良好的感觉;现在面对穿着艳丽、别致

的城市学生,我无法不“顾影自卑”。说实话,由此引起的心理压抑,甚至比难以下咽的粗粮以及单薄的棉衣遮御不住的寒冷更使我难以忍受。

9、《第一刀》

书收录了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奖的《信任》等优秀作品29篇。这些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带着泥土的芳香,或者幽默,或者冷峻,对中国社会的角角落落和各色各样的人进行了深刻描绘。作者陈忠实,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关于沙娜》、《猫与鼠,也缠绵》、《腊月的故事》、《作家和他的弟弟》、《日子》、《一个虚脱症患者的发言片断》、《害羞》、《两个朋友》、《轱辘子客》、《舔碗》??本书收编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奖优秀作品29篇。这些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带着泥土的芳香,或者幽默,或者冷峻,对中国社会的角角落落和各色各样的人进行了深刻描绘。

10、《李十三推磨》

《李十三推磨》讲述了:中国巨轮,乘风破浪,高歌猛进,短短六十载,已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成为人类文明史的一个伟大奇迹。中国文学,风起云涌,蒸蒸日上,流派异彩纷呈,名家力作迭出,同样令世人瞩目。为庆祝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我社启动“共和国作家文库”大型文学工程,力图囊括当代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以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文学价值观上的人民立场,展示东方文明古国的和平崛起、历史进程、社会变迁与现实图画,表现中华民族的艰辛求索、勇敢实践、创新思想及生存智慧。这套文库,既是欣欣向荣的中国文学事业的一个缩影,也是生机勃勃的转型期中国出版界的一件盛事,其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显示出来。我们同时相信,中国的文学事业将伴着蒸蒸日上的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更加绚丽。衷心感谢中宣部有关部门、中国作家协会和全国广大作家、文学评论专家给予本文库的大力支持。

11、《霞光灿烂的早晨》

本书收录了作者中短篇小说共十篇。其中六篇是写上世纪40-80年代农村生活的。这些作者或写农民生活的艰辛、苦难,或写他们的纯朴善良、新怒哀乐,

深刻地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政治运动对农村、农民的影响和变化。其他四篇写历史人物、当代人物的。作者文笔隽逸,语言顺畅,生活气息浓郁,叙述描写栩栩如生,人物刻画个性鲜明,抨击时弊谬误入木三分。是作者最优秀的中短篇小说代表作。

12、《记忆》

最初的记忆和生命中最重要的记忆,构成了作家陈忠实的散文世界。哪怕仅仅是对一条河的气息和蜿蜒的回忆,也足可以支撑起岁月的温情和悸动。从1995年6月28日在雍村写下的《汽笛、布鞋、红腰带)》一直到2011年11月2日写出的《一个人的邮政代办点》,陈忠实在这16年间写下的重要的散文都辑入了本书中。生命形态如此自然,宛若泥土散发的清香,这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的原生态的乡村记忆、成长记忆、收获记忆、摔打记忆??当然最重要的还有爱的记忆。所有的记忆,就这样,从容进入了陈忠实的笔端,每一个文字都是庄稼地里的种子,沉实地长成一片。

13、《秦风》

《秦风》主要内容:我回到驻地场院,听到聚在灯光下的一堆游客在议论,有人说咱们有这样好的山地和草原,外地人却把陕西一概印象为风沙弥漫的黄土高坡,全是那首破歌惹的祸??“大风”把陕西全刮光了。

14、《猫与鼠也缠绵》

这是著名作家陈忠实的中短篇及散文合集。从中可以领略《白鹿原》之外作者在中短篇方面的写作实力,而从他的散文中可以看到故乡山水、乡土文化怎样滋养和培育了一个作家的人格及审美。

收入本书的中篇小说《康家小院》突出表现了“外来者”介入古老的乡村后,被进入者的心灵世界与生命旅程的变迁。其中既有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满与批判,也有作家对现代文明认同的无奈与忧惧,更看到了作家对传统文化所持的

矛盾心态——遗憾中的依恋,痛苦中的流连。在批判与坚守,背弃与回归中,作家不仅完成了一个悲剧女性的形象塑造,而且展示了自身内心深处的思想悲剧性。 15、《生命对我足够深情》

收录的绝大部分文章是著名作家陈忠实近两三年创作的散文随笔精品。是作者对自己七十多年人生的一次回顾和记叙,有事迹、有感想、有所见、有所闻。分“师表·友情·亲情”、“山·水·树·鸟”、“行程·体验·言说”三部分。透过这本作者自传成分更多一些的人生笔记,我们也许会明白更多一些文学的本质和做人的道理。 16、《拥有一方绿荫》

收录了陈忠实创作的很多经典的散文作品,如《原下的日子》、《第一次投稿》、《晶莹的泪珠》、《在河之洲》、《也说中国人的情感》、《与军徽擦肩而过》、《老陈与陈老》、《默默此情谁诉》、《告别白鸽》、《娲氏庄杏黄》、《漕渠三月三》、《也说乡土情结》、《那边的世界静悄悄》等。文章或将被遗忘的历史、生活的细节,重新挖掘出来,昭告天下;或在历史文化、乡土亲情中游走,具有开阔的人文视野和人文关怀,还有文化担当;或热爱生命、认真生活,让读者分享感动和疼痛;或直面人生,针砭世事,体察命运的光彩与沉重??篇篇如剂剂良药,调理世道人心;句句如利刀,解剖拷问自身的灵魂。

17、《初夏》

冯家滩第弎生产队副队长兼砖场场长冯德宽,夜晚宿住在油毛毡搭顶的制砖机房里。知更鸟尖锐响亮的啼声把他吵醒了,跳下用架子车搭成的床展,他便提着裤子走出机房。被引来和泥制坯的泉水,从砖场背后的坡沟间流上往,壹夜之间,水池里便聚起了满满壹汪清水。德宽撩起水,洗着手脸,然后站起身,从腰间扯开缠着的蓝色布带,壹边擦拭着手脸和脖颈,壹边眺望着小河川道里初夏黎明时分拾分诱人的景致。

18、《乡土关中》

踏上这片厚土,便让人顿生敬畏之心,在中华大地上,可能没有任何一片土

相关热词搜索:散文 陈忠实 陈忠实散文阅读答案 陈忠实散文在线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