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范文 > 作文体裁 > 散文 > 正文
 

自传散文

发布时间:2024-04-24 15:44:04 影响了:

自传散文篇一:散文作家

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散文家 散文家是一种常见的作家型式,因为散文是一种比较随性,短篇的文章。常为杂志,报章所采用。比较著名的散文家有朱自清、冰心、徐志摩、张爱玲、郁达夫、黄永武、孙犁、劳伦斯、博尔赫斯、茅盾、宗璞、王鼎钧、珙玮、卞毓方、沈从文、钱钟书、张晓风、刘心武、逸盈玮、刘湛秋、陈染、韩春旭(转 载 于:wWw.HnnsCY.cOM 博文学习网:自传散文)、逸名、汪建中等。

1、宗璞,女,原名冯钟璞,。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抗战胜利次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工作。又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蜗居》、《我是谁》;长篇小说《南渡记》(《野葫芦引》之一)、《东藏记》(《野葫芦引》之二);四卷本《宗璞文集》。

《弦上的梦》(1978年12月《人民文学》),《三生石》(1981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宗璞小说散文选》(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丁香结》(1986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等。其中《三生石》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2、王鼎钧,当代著名华文文学大师,山东人,一生流亡,阅历不少,读书不多,文思不俗,勤奋不懈。1949年去台湾,1978年后移居美国纽约。 主要作品:(一)抒情散文--《情人眼》(情话)《碎琉璃》《灵感》《左心房漩涡》《心灵分享》《活到老,真好》《海水天涯中国人》《山里山外》《看不透的城市》、代表作《开放的人生》。

(二)小品文--《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意识流》《随缘破密》《千手捕蝶》。

(三)杂文--《人生观察》《长短调》《世事与棋》。

(四)自传回忆录--《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文学江湖》。

3.卞毓方 江苏盐城人。1944年生。著名散文作家、教授、高级记者。现供职于人民日报文艺部。 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日语专业,198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新闻专业。 已出版《雪冠》、《岁月游虹》等多部作品。近年来在散文界长啸而出,独树一帜。

4、沈从文 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师之一。

散文集 :《沈从文散文选》、《记胡也频》、《从文自传》、 《记丁玲》、 《湘行散记》、 《湘西》、 《废邮存底》、 《烛虚》 《云南看云集》

5、钱钟书 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其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 散文:《十七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论文)、《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猫》(讽刺小说)《人·兽·鬼》(短篇小说集)

6、张晓风 中国台湾著名散文名家。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香港浸会学院,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尤其以散文见长,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曾荣获中山文艺散文奖,奠定了她在文坛才女的地位。她最新的一本散文集是《星星都已经到齐

了》。

代表作品:《愁乡石》,《步下红毯之后》,《你还没有爱过》

7、刘心武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研究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是当代主流作家之一,以短篇小说《班主任》成名,该作被视为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其作品多以关注现实为特征,长篇小说《钟鼓楼》曾获得茅盾文学奖。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就秦可卿等专题进行系列讲座,对民间红学的蓬勃起到推动作用。

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班主任》、《母校留念》、《刘心武短篇小说选》,中篇小说《秦可卿之死》,中短篇小说集《绿叶与黄金》、《大眼猫》、《都会咏叹调》、《立体交叉桥》、《5·19长镜头》,中篇小说集《如意》、《王府井万花筒》、《木变石戒指》、《一窗灯火》、《蓝夜叉》,纪实小说《公共汽车咏叹调》,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风过耳》、《四牌楼》等。

8、刘湛秋 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他结集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他译的《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为广大读者喜爱,并一度成为畅销书。

主要作品: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共22种。部分作品译有英、法、日、德、意、俄、西、韩、南、保等外文版本。译著《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主编《中国诗歌理论大辞典》、《俄罗斯文学名著金库》、《泰戈尔文集》、《契诃夫小说集》,PTV(诗歌电视)《爱的罗曼斯》等及《三月桃花水》。

9、余秋雨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曾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荣誉院长。余秋雨主要从事文化散文写作和艺术理论研究。被公认为目前全球华人社区中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及作家之一。现任《书城》杂志荣誉主编。

主要作品:《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晨雨初听》,收有《青年人的阅读》、《寻找文化现场》、《一个王朝的背影》、《遥远的绝响》、《最后的课程》、《人生的最后智慧》等文章、《借我一生》、《笛声何处》、《寻觅中华》、《摩挲大地》、《我等不到了》、《从北大到台大》等

10、曹文轩,男,1974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和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

自传散文篇二:中国当代散文八大家

中国当代散文八大家

中国当代散文八大家

说法一:冰心、季羡林、张中行、金克木、秦牧、汪曾祺、余光中、余秋雨

说法二:林清玄、汪曾祺、余秋雨、张中行、冰心、余光中、贾平凹、陈所巨

1.林清玄,(1953--)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湾高雄人,一九五三年生。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一九七三年开始散文创作。一九七九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一九五三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自幼立志成为作家,高中时期,获台南市作文比赛第一名,大学时期,得翠谷文学奖首奖。

青年时期即遍获重要文学奖,包括台湾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吴鲁芹散文奖、时报文学奖首奖,中华日报文学奖首奖、中央日报文学奖首奖、联合报散文首奖??

曾于台湾获得世界华人文化新传奖、杰出孝子奖、世新大学十大杰出校友奖、成功杂志十大成功人物奖、宝岛十大才子奖??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大陆、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 。

2.汪曾祺(1920年03月05日——1997年0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小时候受过正规的传统教育。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40年开始写小说,受到当时为中文系教授的沈从文的指导。1943年毕业后在昆明、上海执教于中学,出版了小说集《邂逅集》。1948年到北平,任职历史博物馆,不久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南下工作团,行至武汉被留下接管文教单位,1950年调回北京,在文艺团体、文艺刊物工作。1956年发表京剧剧本《范进中举》。1958年被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的农业研究所。1962年调北京市京剧团任编剧。1963年出版儿童小说集《羊舍的夜晚》。“文革”中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1979年重新开始创作。80年代以后写了许多描写民国时代风俗人情的小说,受到很高的赞誉。出版了小说集《晚饭

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论文集《晚翠文谈》等。所作《大淖记事》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比较有影响的作品还有《受戒》、《异秉》等。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3.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市),汉族人。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主要从事文化散文写作和艺术理论研究。在大陆和台湾出版中外艺术史论专著多部,曾赴海内外许多大学和文化机构讲学,据传入载了英国剑桥《国际著名学者录》、《世界名人录》、《杰出贡献者名录》以及美国传记协会的《五千世界名人录》等。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写作学会会长、上海戏剧学院客座教授。夫人是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

1962年毕业于培进中学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文革”期间,余秋雨的父亲被同事诬陷错划为“右派”,叔父因热爱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遭到红卫兵及造反派的残酷迫害而含冤自尽。1969—1971年,余秋雨为全家生活所迫赴江苏吴江县太湖农场劳动。学校复课后参加过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发起、组织的大学教材编写。1975—1976年在恩师盛钟健先生的帮助下,到浙江奉化县一所半山老楼里苦读中国古代文献,研

习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4. 张中行:(1909-2006.2.24),原名张璿,字仲衡。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1909年1月生于河北省香河县一农家。1931年通县师范学校毕业。1935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先后任教于中学和大学。建国后就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先生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自觉较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和人生哲学。吹牛为文,以“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以真面目对人”为信条。被季羡林先生称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任中学、大学教师,副刊编辑、期刊主编。1949年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特约编审。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5.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人称“世纪老

人”,福建长乐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作家,儿童文学家,

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圣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6.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

自传散文篇三:《不错过——》美文

《不错过——》写作指导专题

初三的各位同学,下午好,又到了我们每周一次的美文欣赏时间。本期的美文欣赏是对作文《不错过——》进行解析,以及对本次作文中涌现出来的佳作进行欣赏与点评。 【写法指导】

与上次作文《晒晒我的——》一样,《不错过——》也是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补题前要充分理解题目给出部分的含义,揣摩出题者意图,不要把题目补偏,比如有人补的不是“不错过”的对象,而拟题为《不错过就是珍惜》、《不错过就好了》,大错特错。当然,更不能让补好的题目不合逻辑。我们曾经在初二语文教材上学过刘心武的一篇散文《错过》,刘心武认为,错过是一种生活的常态,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没有人能抓住你想要的一切。错过有主客观原因造成,有的错过无关紧要,有的错过可能是一种幸运,有的错过可能是遗憾,甚至是追悔莫及。刘心武的文章叫《错过》,这里加个“不”字,引导我们逆向思考,让我们既熟悉又陌生,好把握又能体现水平。既然生活万象纷杂,错过是常态,而题目在价值导向上逆向强调“不错过”,那么其对象一定是有意义的或很重要的。这里细细推敲一下,不难发现,“不错过”的涵义有指“不再错过”或“不能错过”的意思,前者可以写成往事追忆,后者可以写成人生宣言。

明白了题目的基本意思后,要写成此文,要过两关:一是选材关;二是立意关。

人生就像是一场旅途,我们既可享受春之妩媚、夏之热忱,也会经历秋的萧瑟、冬的沉寂。沿途的风景,我们都不愿错过。一首歌,一本书;一场细雨,一条曲径;一声响亮的喝彩??每一种经历都充实着我们的人生。就“选材关”而言,首先拟题最好不要凌空蹈虚,拟成“不错过理想”、“不错过青春”、“不错过爱”等过于空泛的题目。有同学拟题为《不错过每次与她的通话》,《不错过透过乌云的阳光》《不错过那一抹微笑》《不错过每一场雨后彩虹》等,从细节入手,这样就很好。建议同学们无论是在拟题上还是行文过程中,尽量要化虚为实,化大为小,化情为物。据此梳理一下,“不错过”的对象可以是:某一次比赛的机会、一场精彩的表演、一次难得的重逢,一次深情的送行,一次与友人冰释前嫌的道歉,一次对亲情精心凝神的体悟,一次日出日落的守候,一次春天里的桃花盛开等等。

其次,要过“立意关”,就需要在平凡小事中有所提炼,能升华出不一样的情感和思想来。“错过”与“不错过”既是一个生活的问题,也是个哲理的问题,有耐人寻味的情思和意趣。“不错过”似乎更多的包含着主观的对生活与人生的认知和选择,行文中要能让人感受到主观上的珍惜与努力。所以,如果同学们能在叙事的基础上,适当地抒情议论,定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像以往不少同学那样,只是用故事本身说话,则过于含蓄甚至隐晦;又或者全篇描写美景,最后口号标语般地提出“不要错过这美景”,都是不可取的。同时,“不错过”的对象应对我们今后的做法有指导价值,如果仅仅是回忆过去的某一事件,今后不会再遇到这种情况的话,就要写到对自己今后的意义、影响。否则,就失去了本文写作的价值。另外,在此要提醒一下同学们:拟题、立意要在求稳的前提下求新,不可一味求新而导致拟题不合逻辑思维或者显得另类。比如有同学拟题为《不错过失败》,令人费解:我们不能错过不愿错过的对象,是需要我们主动去抓住的,它本身应该是一个美好的事物。失败中或许可以总结出教训、吸取到经验,可是,按理说,我们做每一件事首先都是要尽量避免失败的,你总不至于期待失败、争取失败吧?只能说,当我们无法避免失败时,那就要辩证地去看待它。所以,这个题目不可取。如果将题目改成《不错过失败中的教训》就会略好一些。要知道,不是所有对你来说有意义的对象都可以放在“不错过”的后面的。同样的,与之类似的《不错过挫折》、《不错过每次风雨》(当然柔风细雨另当别论)等标题都有些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作文中,针对这样的问题多加斟酌。

综合而言,这次作文鲜明地体现出了三个特点:其一,教材关联度高。其二:生活化气息浓,选材开放性强。生活中有太多的“不错过”,让我们一看就亲切,个个有话说,有事写,素材随手拈来,

一般也不太会跑题,同学们拿到基本分应该没什么大问题。其三,“好写不等于能写好”。这篇作文既能让同学们容易入手,又能考察同学们的生活感悟力和思辨力。要写好这篇作文,拿到高分,需要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有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同时还得具有点化、升华的能力。因此,本次作文能看出同学们作文水平的高低,区分度相当明显。

鉴于初中生的逻辑思维不够完善的特点,虽然文体基本不限,但在没有较大把握的情况下,仍然不建议大家写议论文,这极易流于空洞。题目从生活中来,我们的写作应该还原到具体的生活中去,尽量多记叙,叙写我们熟悉的生活,叙写我们熟悉的人与事,写出我们中学生在这个青春节点上对生活的真切感悟才是好文章。 【佳作赏析】

1不错过花季

初三(26)班 管晨羽

熟悉情节,淡淡悲伤感觉,飘落的雪带回琉璃花季的原点。 ——题记

生命的列车不停地前进,从未停留。途中,很多陪着你的人下车了,又有许多陌生的人映入眼帘。沿途的花香沁人心扉,正值青春,不要错过这花季。

花季?奋斗

奋斗向来是青春的主旋律。校园是我们梦开始萌芽的地方,亦是我们不懈奋斗的地方。人生本无停靠站,现实永远是一个出发点。只有保持奋斗的姿态,才能证明生命的存在。夜幕下书桌前我轻声吟诵,操场上跑道上我脚步铿锵,考场中桌案旁我沉着应考,那沙沙的笔尖与纸张的摩擦声,诉说着不羁少年的奋发,只因对梦想的那一世执着与牵挂。在这花季,我以梦为笔,以汗为墨,谱写下奋斗的豪情自传。不错过这花季。

花季?友谊

友谊往往是青春的插曲。它像透明的露珠,平时毫无察觉,在深渊中却能折射出绚烂的光和希望。总说毕业遥遥无期,却转眼各奔东西。相处的时间是短暂的,可友谊从未用时间来丈量。它是狂风暴雨中最安全的岛屿,它是深邃黑暗中最明亮的灯盏,它是孤独内心中最深切的暖流。时光会将这些友人从我的身边夺走,叫嚣着要将我们之间的羁绊剪得支离破碎,但他们其实从未离开。他们一直住在我心底最温暖的一隅。在这花季,友谊之花悄然绽放,我用心去呵护它,唯恐让岁月的荆棘割伤了它纤细的花瓣,红尘的蒙蔽使它黯然失色。不错过这花季。

花季?成长

成长即为青春进行曲的曲名。这花季的一点一滴,都润泽着我的心田,亦鞭策着我的成长。成长,是我渐渐读懂父母风中摇曳孤独的背影;成长,是我慢慢体会老师“怒我们不争”的无奈;成长,是我跌跌撞撞在学海中乞求光明的无措。荣耀时那喉间奋斗中残留的辛酸,失败时那眸间愤懑怅惘的不甘,我一点点品着成长的残酷,满腔的苦涩,味蕾中却漾着丝丝甘甜。正因成长,我在人生这场本无意义的旅行,才有了心灵的探幽石。成长在这花季,我用心去构建青春的堡垒,成长的篇章。不错过这花季。

岁月沉淀着无法回去的过往,时光总拾起那些明媚的忧伤。这花季总将成为记忆的片段,但奋斗,友谊,成长将凝聚在一起,升华为耀眼夺目的宝藏。趁还青春,不错过这花季!

2不错过那满院桂香

初三(19)班 蔡童阳

那小院里的桂香,醉了回忆,醉到心里。

有盖了满满一地的黑毛毯的芝麻······而我却偏偏对那香气四溢的满院桂花情有独钟。

奶奶手巧,喜欢做各式各样小巧糕点,尤其是桂花糕。因此,每到桂花开放的季节,那小院里的空地上便挤满了桂花。点点的桂花躺在地上,倒真像是那天上亮眼的星辰。但又更像是撒了满地金色的香粉,浓郁的香味儿撩得人心醉。我常常抓起一把塞进衣服里,有时玩得忘了,那衣服里便也净是那桂花香。

后来,我上学了,便越走越远,离了那片满是桂花的小院。“哎,你们啥时候回来啊?”小院那头的爷爷又来电话了。想一想,竟有快一个月没有回去了。“爸,还忙!回不去哪。”爸爸说。“唉,行了,你们忙。本来想你们回来吃你妈那桂花糕。那倔老太婆偏是想让你们尝尝??”爷爷无奈的语气似乎拨动了我们的心,那一阵沉默似浸足了无奈与心酸。

那日和同学一起步行回家,路上提起了对方的爷爷奶奶。她说,她家每周都去看望生病的爷爷,她很后悔没在爷爷健康时多陪伴他。我低着头,没说话。

那周周末我便让爸爸妈妈送我回了那桂香四溢的小院。那满地的桂花都晒得刚刚好,厨房里奶奶和爷爷忙碌的身影被雾气围绕着,只大概见个轮廓。我轻步跑向灶台将他们吓了一跳,惊喜的奶奶赶忙取那蒸笼里刚熟的桂花糕给我,我捧着那笼桂花糕坐在院子里,嗅着那朝思暮想的桂花香,尝着那飘着热气的糕点,望着依然在忙碌的爷爷奶奶的身影,那厨房里的白雾似跑进了我的眼眶,覆上一层朦胧。昏黄的灯光映着那个夜晚的温暖,照亮了两个老人的幸福。我贪恋着那刻的美好,嘴角微微蔓延的酸涩也被口中软糯的桂花香而替代。

那晚,满院醉人的桂花香将那皎洁的月光也笼上了柔白的香气,厨房门中溢出了那黄晕中悄悄长大的幸福。他们共同织就了那飘溢桂香的梦。还好,我没错过那满院桂香!

4不错过那一池秋水

初三(12)班 肖一彤

秋水无痕,聆听落叶的倾诉。 ——《发现》

林语堂先生是极爱秋的,《京华烟云》中,他借了傅先生巧算莫愁、木兰的姻缘,借了那傅先生说:“木兰的性子犹如一池秋水,莫愁的心却如春日里的一条轻快地小溪。”

皆姓姚,姚家的两个女儿却是一个喜静,一个好动。可见林语堂先生是极懂秋的。 我虽不如林语堂老先生有如此独道的见解,却有着对秋水不同的见解。

秋天并不如人人说的那般:“清澈见底”,却是多了份让人看得见,却又看不透的神秘。

只像是一只只蝴蝶落在了水面上,给了一个轻轻的,却又足以让人着迷的吻,那一只只“蝴蝶”,也似乎迷恋于那秋水,再也不想离开了......

或许有人在这里闻到了枯败,获了我所能见的雨露的垂怜,收获了落叶的呢喃细语,收获了...... 这样丰厚的馈赠,恐怕已是大自然中仅有的一份了。

有了这些,似乎连一直安静的秋天都鲜活了起来,收获了来自树的掌声,又收获了几片叶的香甜的、美美的吻......

不过,似乎很少有人不错过那一池秋水了。人们已经不再是从那秋水上的叶中知道秋的到来,而只是可悲地从暖气降价的广告里,互相传递着秋的到来。

不过,若是秋来了,却错过了那一池可人的秋水,或许,秋,就已经索然无味了。对我们来说,那就只是一段夏与冬之间,一段可以品尝各种水果的日子了。

3不错过这小城的夜

初三(29)班 吕欣桐

如血的残阳渐渐消失于天际,只留下天边几缕若有若无的晚霞,似乎在暗示着夜的到来。果不其然,在霞光消逝后的数十分钟内,夜,如约来到了。

如墨般浓重的颜色迅速泼撒在这广阔无垠的画纸上,原本喧嚣的街道因夜的到来而悄然沉寂。不甘于黑暗的路灯此时陆陆续续地绽放了属于它们的色彩,两条如银河般闪耀的光带倏地出现在道路两旁,给这沉寂的夜带来了一丝光亮。

放下笔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甩了甩酸疼的手腕,目光最终定格在那一堆白花花的试卷上,轻叹一口气,想着好久没出去散步了,先放松一下,回来再写吧。于是温吞地走到门口,拿起钥匙缓步走了出去。

早已归家的人们此刻已经整顿了一天的思绪,三三两两的出现在小巷里,享受着这夜带给他们的宁静。抬脚踢开一块小石子,缓缓地走在小巷中,与那些说笑的人擦肩而过,不知为何,心下突然变得轻松起来。小巷两旁老旧的路灯一闪一闪地泛着昏黄的灯光,放佛在下一秒它就不在发亮。灯下,几只飞蛾蹁跹着朝着那有光亮的地方扑去,似想感受这灯的温暖。小巷黑暗的角落里,几位老人坐在凳子上,围成一个圈,絮絮叨叨地说着家长里短。那有些苍老的声音低低地盘旋在小巷的上空,久久不愿离去。

感到了时光的流逝,抬手看了眼表,已到了归家的时间了,心中估算着到家的时间,脚步不由得变快了,然而,就在快到家的时刻,又刻意放慢了脚步。

轻柔的月光透过云层,飘飘悠悠地落下,慢慢地晕染在空气中,放眼望去,沉寂的小区里洒满了月的清辉,让人不忍触碰。

明明还有很多事要做,心里却一点都不着急,只想与这小城的夜多待一会儿,只要一会儿就足够。 因为这小城的夜,是如此平静,如此醉人,是如此的不想与她错过。

5不错过你的陪伴

初三(34)班林 洁

时光用一双绵软的大手,推动了岁月的年轮,那些与你相伴的回忆,哗啦哗啦,琐碎一地。

——题记

又是一个仲夏之日,我站在老屋外的槐树荫下,静静地感受微风带来的清凉和舒适。明明不是槐花飘香的季节,空气中却仿佛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香气。我闭上眼,享受着那抹香气带来的愉悦心情,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有你相伴的夏天。

同样是一个仲夏之日,墙皮斑驳的老墙外。树上的蝉儿将夏日的炎热唱成了舒适的慵懒。夕阳的余晖笼罩着大地,透过叶间的缝隙,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知名的老歌。我靠在老太的肩上,细数着老太发间那丝丝不易发现的银色。年幼的我总喜爱将那一丝丝美丽的银白悄悄剪下,视若珍宝地珍藏在随身带着的小木盒中,保存起来。

中,仿佛进入了梦境中,沉沉睡去。老太那双温暖的大手紧紧攥着大大的蒲扇,轻轻地给我扇着风,哄我入睡。

是夜,我趴在老太的怀中,听着老太那细腻而又沙哑的嗓音唱出的首首童谣,“小老鼠,上灯台??”的深深告诫,“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温暖幸福,都盘旋在那个夏夜的上空,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总不会忘却。

如今,再一次坐在槐树阴下,却有了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那些回忆,那么近,那么远,仿佛触手可及,可当我伸出手,却再也回不到那个夏天。

时光悠然,不快不慢。那些有你陪伴的岁月,深藏在回忆的河流中,永远不会错过。

6不错过初秋校园

初三(44)班 蔡雨琪

碧云天,黄叶地。初秋校园不曾错过。 -————题记

微微有一丝清凉的风拂过脸庞,天上卷卷的白云令人心情舒畅,在这我们熟悉到不能熟悉的地方,初秋的痕迹已来访,而我也不曾错过这初秋校园。

你,是否闻到初秋?清晨,校园里安静无声,我一如既往地骑车上学,学校门口下了车,踏入校园的第一秒,一阵沁人心脾的清香袭如鼻腔,这香气便是那桂花散发的。那幽幽的桂香像个调皮可爱的小姑娘,在我不经意间,又迈着轻悄悄的脚步,悄悄地钻进我的心中。桂花的香味因为传得远,所以又被称为“九里香”。宋朝诗人赞桂花:“人间植物月中根,碧树分敷散宝熏。自是庄严等金粟,不将妖艳比红裙。”宋词又赞:“人间尘外,一种寒香蕊。疑是月娥天上醉,戏把黄云挼碎。”这些诗词太美了,看着诗词有种被桂花熏醉了的感觉。我愈发留恋这香,它把我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初秋校园不曾错过。

你,是否看到初秋?大课间,倚在窗户旁,转过头,那一片绿影便映入眼帘,让人忍不住把手伸出窗外,触摸它晶莹欲滴的叶身,捧在手心上仔细瞧瞧,却发现它那叶片边缘已泛起淡淡鹅黄色,朦胧的黄配上这清新的绿真是让人不禁想要多看几眼。在阳光的映衬下,镂空似的影子也是格外动人。我想,如果到了深秋,这些叶子纷纷扬扬地飘散在空中的景象应该会很美吧!像一只只枯叶蝶在空中嬉戏舞蹈。还有那银杏树都已经结果,金黄的果实挂在枝头,露出它的脸庞,可爱至极!原来,在下课时,透过这玻璃窗也能发现很多。我愈发不舍这景,我静静地许愿,时间停在这个瞬间。初秋校园不曾错过。

你,是否听到初秋?夜晚,坐在书桌前写着作业,却依稀听到外面淅淅沥沥的声音,轻快欢乐。放下手中笔,好奇地朝外看。哦,原来是你啊,秋雨!这声音如同小孩银铃般的笑声,又如鼓点声,又像踢踏踢踏的马蹄声,令人捉摸不透。我愈发铭记这声音,轻巧明亮,这就是大自然的声音。初秋校园不曾错过。

碧云天,黄叶地。你,是否错过了初秋校园?我,没有错过。

小黄狗在铁门前摇着尾巴,享受阳光的温暖和煦。外婆总在这个时候爬起来,带着睡意,眯着眼睛起来给我做早点。看那光泽的的饼干,闻那微甜的香气,看那慈祥的面容,阳光透过窗户射进来,是那样明亮,停留在这房间里,那段温暖的日子,是封存于眼里,不能错过的。

午后的阳光格外耀眼,院落里的郁金香开得那样柔美,在阳光的包围下,倾吐芬芳,花蝶翩翩飞舞,似那精灵的俏皮,似那仙女的端庄,好一幅蝴蝶戏花图。我静静地站在那,略带睡意,外婆从后面抱起我,慢慢悠悠地走到树下,陪我嬉戏。我早已知道她那老身板已不同往日,但看到她那快乐的面容,阳段温暖的日子,是封存于脑中,不能错过的。

时光像风烛残年的老人,悄无声息,慢慢走过。艳阳已褪去华丽的色彩,外婆坐在摇椅上,慢慢地摇着,摇的是时光带给她的静谧、幸福。老式收音机里的古典音乐,是那样美好,唱着外婆的梦。微弱的阳光带给外婆的是舒心的温暖,毛毯静静盖在她的腿上。那条毛毯是妈妈送的,虽已破旧不堪,但外婆一直不舍得扔,那是她唯一的寄托了。那微带笑意的脸是那样美丽,那皱纹是岁月的见证。那段温暖的日子,是封存于心里,不能错过的。

窗外夜色正浓,一轮明月挂在空中。微风乍起,树叶呢喃细语,灯泡里橘红色,是那样温暖,笼罩着整个屋子。我蜷缩在沙发上,静静地看着外婆织着毛衣,她鼻梁上的眼镜静静伫立着。你说:“这是给我的牵挂,不贵,但一定代表我爱你。”那段温暖的日子,封存于回忆,不能错过。

是谁带走了那段时光,那唯一的温暖? 温暖的日子,慈祥的老人,我怎能错过?

8不错过陪伴你的课桌

初三(27)班 陆一涵

嫩黄色,是我最喜欢的颜色。那喜爱,都源于那陪伴了我九年的课桌。你仔细观察过那课桌吗?别错过——

那份温暖

三年前,我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大考。陌生的校园,陌生的嘈杂与恐惧向我涌来,我疾步走进考场,冲向座位,将头紧偎课桌,捂住双耳,极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伏在它厚实的背上。微闭双眼,感受课桌带给我的温暖。指间轻触,先是感受到一丝微凉,后来便是一股暖流涌进心田。呵!这与陪伴我六年的小学课桌是多么的相像啊!那一刻,我仿佛找到了归属,找到了寄托梦想的地方。

课桌带给我的那份温暖,你感受过吗?

那份平静

三个月前,我迎来了初二的最后一次考试,虽说是身经百战,但这次却让我紧张万分。一时着急,竟找不到座位了!红着脸慌忙询问过老师后匆匆坐下,不安,紧张,焦虑一起袭来,手心靠着桌面,那只是一场考试而已!”于是心便仿佛无风的河面般平静。接下来的测验中,我答题如水过沟渠般流畅,用笔尖书写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期许,勾画对未来的蓝图。这就是课桌给予我的力量!

课桌带给我的那份平静,你体会过吗?

那份鼓舞

初三,我们来到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唯一熟悉的就是那整齐的课桌了。可与之前课桌不同的是上面有“涂鸦”。这些必定是上届的学长学姐留下的信笔涂鸦:有的写有倒计时,有的写奋斗目标,还有的就是学着诗人的文笔写下了“青春的赞歌”。可谓是精彩纷呈!这些激励奋进的话语鼓舞了我,竟让我舍不得擦。让这无穷的力量来激励我,何乐而不为呢?

7不错过那段温暖的日子

初三(13)班 陈权

站在朱红色的锈迹斑斑的大门前,触摸着门上岁月留下的伤疤,看着时光消逝的背影,我是否错过了那段温暖时光。

那个静谧的小城,承载太多的回忆。阳光洒在路上,洒在脸上,温暖柔和,那暖暖思绪飘向远方。

课桌带给我的那份鼓舞,你体验过吗?

言。为我们洗涤泪水连连,记录欢笑串串,给我依靠和心灵的慰籍。

随着中考的临近,停下脚步再仔细看看曾经陪伴我的课桌吧!别再错过,也许,它带给你许多……

9不错过那个温暖的表情

初三(43)班张意

世界上最美丽的花不是艳丽的玫瑰,不是清醇的芙蓉,而是澄澈的笑容。 ----题记

初三了,想来是初中与老师共度的最后一个教师节,我决定送礼物了。老师平时在班级都冷着一张脸,让我们的心都结上一层霜似的。她从未笑过,学生们私下里都猜测她是不是“面瘫”。我手捧礼物站在办公室门口,凝视着漆成绿色的门,脑海中不禁又浮现出那一张不会笑的脸。举起的手,却又被放下……老师看到礼物,会不会看也不看我一眼,她会笑么?

“吱——”我低头沉思之际,门竟“自动”开了。我抬起头,撞上了老师极具穿透力的目光,哆嗦了一下:“老,老师,教师节快乐!”我将礼物递给她,她有些惊讶地看了看我,但随即露出了一个淡淡的笑容!那是怎样的一个笑啊——

弯弯的月牙儿,透出的不再是严厉,而是温暖柔和的光彩。窄窄的鼻翼皱出了些许细小而轻淡的纹路,笑令纹深深地荡漾开来,激起了我心灵的浪花。那擦试着淡淡的口红的唇小小咧开了些,洁白的牙齿映入我的眼帘。这是怎样的一个笑啊!用牡丹形容太过厚重,用荷花比喻过于清淡。梅的小巧玲珑又太微不足道,桂的香气四溢也令人厌烦。这笑,熔化了的不是南极的冰川,而是学生们心头的冰棱。我,有幸没有错过。

老师拍了拍我的肩,道了句:“谢谢。”便转身离去。走廊,只留下了“嗒嗒嗒”的高跟鞋踩出的声音。初升的太阳懒洋洋地将第一缕光束撒向大地,也将老师的背影描绘了一道不暗却也不刺眼的光边。我又何偿没有注意到老师脸上因我们而劳累出的浓重的黑眼圈?我又何偿没有被您额上细细密密的皱纹所震撼?我冲上前,走到老师身边:“老师,我帮您吧。”

不错过那个温暖的表情,使得一颗名曰“微笑”的花种在我的心田生根发芽;不错过那个温暖的表情,让我明白了表师的良苦用心;不错过那个表情的我,真想说一句:“老师,我们爱您!”

不错过,便要永恒地记住。 ——后记

人发动最凶猛的攻势。站在窗前,看着这势如排山倒海的夏雨和被淹没的城市,听着这震撼人心的壮美自然乐章。我不禁深深地感到了自己的渺小,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雨水的攻势渐缓,并很快停了下来,乌云很快散去,天色很快由墨黑一变而为清澈明朗。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路边的花花草草却似乎遭到了重创,一个个都垂着头、弯着腰,更有柔弱一点的,直接被折断。但是第二天,这些在夏雨中坚持下来的植物们,都比原来更加的精神饱满,夏雨对它们不是摧残,而多的是磨练。

夏天的雨,你感受到它的魅力了吗?

11不错过最美的爱

初三(11)班张悦

错过了花朵的芬芳,下一年依然绽放;错过了最美的爱,是否还会回来?

--题记

“宝宝,快来看外婆种的喇叭花开了!”外婆站在阳台上兴高采烈的朝我喊着。我揉着惺忪的睡眼,摇摇晃晃地走到阳台上,嘟囔着:“大清早的,花儿有什么好看的?”但待我站定在喇叭花前,我不禁惊讶于它的生机了。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给予了花瓣最温柔的抚摸,花儿随着微风轻轻摇晃,憨态可掬地伸了个懒腰。一条细细的藤蔓将几朵花儿联系起来,绕着一旁的小竹竿松松地爬上去,那翠绿的藤不断向上攀着,似是想要探寻更远的前方。

不经意间,我瞥见一旁有几朵已然枯萎的花,细小的茎支撑不住花瓣,那花朵已垂下了头。枯黄的痕迹从花瓣边缘蔓延,颓败了原本生机勃勃的茎。与那淡淡紫红色的在风中摇曳的花朵相较,愈发显得残破不堪。外婆感叹道:“这花儿也是命苦,只开一夜呢。前些天的花儿更可爱。”我蓦然领悟,花朵错过了,它依然盛放,但不能错过那最美的人,最美的爱。

偏头望着站在身边的外婆,满头白发的她,背微微佝偻着,先前我一直依赖的高大的外婆 ,现在在我的面前显得那样瘦小。岁月给她刻上了沧桑的印记,已经是时候让我来照顾和保护她了。

临近中午,外婆把热腾腾的饭菜端上了桌,我跑进厨房帮她盛饭。外婆笑着走出厨房。想到外婆曾经对我做过无数的点滴,我却只盛一碗饭便使外婆感到欣慰,热气便瞬间模糊了双眼。待我端着饭走进客厅,外婆正坐在桌旁,扯起袖子轻轻擦着满头的汗。她微微喘息着,秋日的风飒飒,清凉满屋,在这样不算很热的天气里,她背上的汗濡湿了大片衣衫。鼻尖又酸了起来,我暗暗下定决心,绝不能错过外婆的爱,还要以最真挚的爱回报外婆。不错过花的芬芳,更不应错过最美的爱。

错过了花的芬芳,花依然会开;不错过最美的爱,也许它失去就不再回来。

10不错过每一次夏雨

韩廷睿

春雨轻柔,秋雨迷蒙,它们都像柔弱的女子,惹人怜爱,然而,我却对夏天的雨情有独钟。

每次夏天的雨来临之前,似乎都比春雨秋雨要浓墨重彩得多,以往那碧蓝色的天空,好似被人用墨水泼洒了上去,像一块黑色的天幕,笼罩在城市上空,似乎在酝酿着愤怒。给人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下雨了。

雨秋雨那漫长的过渡,而是极快的倾泻着自己的愤怒。那倾盆大雨,大得直教人看不清雨中景物,耳边不断传来雷声的轰鸣。这些声音,构成了一部只属于夏天的威武有力的进行曲,每一滴雨水都像一个士

附:本次其他优秀作文作者名单

2班 郑凯文6班 黄清瑶12班 刘浩天15班 黄佳欣17班 徐雨萱23班 吉秋帆25班 孙伊容28班 张晋34班 徐钰婷41班王清怡42班陆一鸣

相关热词搜索:自传 散文 我的自传450字散文 个人自传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