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范文 > 作文体裁 > 散文 > 正文
 

品中国散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02:11 影响了:

品中国散文篇一:散文品味

品味散文的语言

教学目标:

1.学会品味散文语言的方法。

2.学会准确表达语言的品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培养自己的语言感受能力,就要认真揣摩文章的语言,准确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白杨礼赞》这篇散文,通过它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我们深深爱上了这位树中的伟丈夫,从他的身上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那么,在这篇散文中你喜欢的语句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并在旁边作批注,说出你喜欢的原因。

二、学生活动,全班交流。

1.交流时,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如:(1)高原景色的描写:

重点词语: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使人有雄壮、伟大的感觉。

体会作用:概述高原特色(辽阔平坦、色彩鲜艳),为全文开拓了广阔的天地,交代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以此来衬托它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傲然挺立的形象,为白杨树的出现作铺垫、蓄势。

(2)四个反问句,形成排比的句子。

作用:运用反问、排比的修辞手法和象征的表现手法,层层递进,使思想逐步升华,赞美之情逐渐达到高潮。气势恢弘,展现了比前文更为廓大深远的精神境界。

(3)第9段:楠木——白杨

作用:运用对比来进行反衬,进一步强化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深化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在对比中突出白杨树的品质,显示作者自己的立场态度。

2.总结方法:学生说说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品味。

3.教师指导方法,结合课件演示。

品味的角度:

语言的精当:生动、准确

修辞的巧妙:排比、反问、设问、拟人、比喻、对偶、夸张、反复

含义的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中心

结构中的作用:铺垫、照应、过渡、线索

表现手法高超:对比、烘托、象征、讽刺、幽默

三、回顾旧知,加强品味。

1.在学过的散文中,有哪些精彩的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说出你是从哪个角度进行品味的?(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补充: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2)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作者用三个比喻总写春天。春天是新的,春天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是美的,是活泼生动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是健壮有力的:“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文章描写的顺序也耐人寻味,写出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

(3)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通过“攀”“缩”“倾”等动词准确地刻画出父亲在这特定的环境下的动作,表现了父亲爱子的深情,使父亲的“背影”深深的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也使父亲的关爱深深地刻进了我们的心里。

四、关于语言组织:

1.师:中考中常会涉及语言品味的题目,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去品味语言,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品味能够准确的表达出来呢?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语言的组织。如:2003年南京中考卷《丁香赋》中的题目:

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

对于这个题目,同学中有这样两种回答,你们认为哪种好呢?为什么?

学生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的特点。(过于概括,不够具体。)

学生二: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的轻盈、繁茂和艳丽的特点。(指出了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和在具体语境中的特定作用。)

2.学生小结:回答问题时,语言组织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不能太概括,应具体。要做到:

明确品味的角度

结合具体的语境

指出特定的作用

五、牛刀小试,练习反馈

六、小结。

诗歌赏析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歌特点

2、 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

3、 掌握诗歌赏析的诀窍“再创造”、“想象”、“泡”、“找”、“进”、“猜”、“补”。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掌握诗歌赏析的诀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很多同学在欣赏古诗词时觉得无从下手,这固然和缺乏积累有关。诗歌鉴赏对有一定文学积

累的人来说有时是一种直观的感受、感性的理解,但欣赏诗歌也是有一定方法和规律可循的。首先,诗歌欣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像活动”。 其次,诗歌欣赏与诗歌创作是逆向的,“诗人通过想像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像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了诗人创造的形象”。读者的想像活动是诗人想像活动的再经历和再体验,主要是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 赏析《大漠落日》

大漠落日

孔孚

学生自由赏析一分钟填空

在这首诗中我悟到了 _ _ _ _,

看出了诗歌的_ _ _ _ _特点。

全诗就两个字,实际上只是一个词,但分行排列,既具象,又抽象,形神兼备地把“大漠落日”这位得道高僧,经历了岁月沧桑、人间变迁后终于由“圆”到“寂”的过程全包容进去了。太阳在将要落下去的时候,看上去很圆、很红、很美,落下去后大地一片沉寂,正如高僧“圆寂”了一样庄严肃穆。但是我们看到的落日,在另半球的人看来却正是朝阳,与“圆寂”不灭再生的意义暗合。生便是死,死便是生,生生死死,此消彼长。

三、 结合《大漠落日》分析诗歌的特点:

诗 歌 的 特 点

外在特点:

1、分行排列

2、节奏和谐

3、语言凝练

内在特点:

1、联想自然

2、意象生动

3、意境优美

4、抒情言志

5、反映生活

四、诗歌赏析从何入手

(一)步骤:

第一步 作者、写作背景

中国文学的一个传统观点认为;作文如做人,文学即人学,“诗品出于人品”。 “人品”的内涵主要指人的品德和才情气质,而强调作家应具有高尚的品德修养。“见其诗如见其人”。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可见他豪放、浪漫的性格;柳永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从“杨柳岸、晓风残月。”可见其细腻、婉约。

我们可从作者的生活历程透视其诗歌蕴藏的主体倾向,从他的文学创作观察其个体的思想观念、人生价值,从他的主要事迹解读他诗作的创造内涵与艺术风格。

第二步 把握意象

1、意象,即诗人意中之象。是寄寓着诗人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感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

《天上的街市》“星空”意象:表现了作者要求奋飞、新生、自由的愿望,同时也包含逃避

现实、独善其身的消极态度,流露出浓重失望、悲愁的情绪;“纸船”意象: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思念母亲和祖国的一颗心、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2、物象——形象——意象

3、意象的特点:

①意象要鲜明、有力,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意象渗透诗人在特定环境、特定时刻的思想与感情,它不是对事物的客观描摹,即使是诗中

品中国散文

最细微、最平常的事物,也都渗透了诗人主观上的情意。例如《再别康桥》这首诗中,柳树、水草、清潭、夏虫,都是寻常景物,但在诗人充满离情别意的眼里,他们都显得那么美丽、迷人而深情依依。

②意象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

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四个意象都统一于“早春”。

第三步 品味意境

意境指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境/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意/情]融合一致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看似平淡无奇的描绘,却把那种归隐情趣,闲适恬淡之情,与恬静秀美的风光融成一片。这种景与情的融合,便构成了诗的意境,所以读诗要从把握诗的艺术形象入手,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二)诀窍:

1、再创造:诗歌欣赏是一种“再创造”

2、想像: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像活动

3泡——形象

诗人把繁复的生活现象浓缩成精约的典型的诗歌形象

欣赏诗歌就要把它“泡”开来,还原到繁复的生活现象中

臧克家的《老马》诗中的句子: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里写的是老马,但欣赏时,可以放开来想象它的寓意——诗是鼓励这么做的——我们相信:诗人写出来的是不堪重负的老马,而诗人心中要说的是他对于生活在皮鞭和奴役之下的劳苦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他们坚韧的毅力的赞美。

4、找——情思

诗歌是含蓄的,隐喻的,所以欣赏诗歌要善于寻找并最后判断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情思,寻求诗句之外所包含的不尽韵味。例如采菊东篱,心境悠然与南山相合,情寄东篱之外。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它的繁富的色彩和音响,烘托着江天子夜的秋景。末尾一句,以传到客船的夜半悠悠钟声,给人留下了言语难以表达的离愁别绪。

5、进——意境

读者走进诗人所创造的境界中去,往往把自己内心的主观世界融进了诗的客观世界中去。欣赏诗歌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诗人的启迪引起共鸣式的感性的燃烧。

人们读李后主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能够领会作者对于繁华失落的哀伤。他们对这首词的感受一般也被限定在追怀往昔的范围之内,添加进去若干属于自己

的东西,使得“问君能有几多愁”的“愁”不再成为亡国之君的哀怨,而变成了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怅惘、失落的情怀的寄托。

6、猜——意图

“猜”是对诗和诗人的综合性思考。诗歌形象以极简约表现极丰富,需要欣赏者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去“猜”,去“补充和阐发”。

7、补——语言

诗的语言是不连贯的、断断续续的,跳跃性很大,因此需要加以填补、连缀。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写诗时旅居巴蜀,这是寄怀妻子的诗篇。这首短诗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很大。前一个“巴山夜雨”,是思念此时此地的;后一个“巴山夜雨”,跳到了想象中的未来,夫妻团聚后的彼时彼地。那时节,西窗闪着烛光,他们一起回想如今这个令人情思绵绵的雨夜。当诗中跳跃的奥妙被我们所理解时,当跳跃之间的关连为我们所连缀时,我们因创造性的艺术欣赏所获得的愉悦是难以形容的。

五、小结:

诗歌欣赏是一种“再创造”,与诗歌创作是逆向的,因此,我们要通过想像“泡”开形象,“找”到情思,“进”入意境,“猜”出意图,“补”充语言,最终全盘把握意象,深入品味意境,与作者共鸣!

“信息的提取”讲评课教案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熟悉中考题型、明确中考阅题标准;

2.培养学生准确审题、精确答题的习惯,提高应试水平;

3.教给方法,培养学生回答类似题目的迁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学会把握标准答题;

2.难点:迁移训练;

三、教学过程

【导入】

师:今天,我们改革一下,我们喊上下课和答问的时候,就不要站起来了,都坐着!好,上课!(可能有少部分同学仍然起立)

师:刚才站起来的同学没能获取我刚才讲话中的信息。老师说的“不需要站起来”这个信息,就没有输入到这些同学的大脑里面。——我们今天讲评的内容就是:《信息的提取》。 “信息题”应该说是这两年的一个热点, “课标”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基本情况分析】

同学们对于下列这两道题做得不够好,错误率较高。其实这几题,有很强的方法性,因此我们将详细讲评。

品中国散文篇二:中国散文精选300篇名录

中国散文精选300篇名录

——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经典之作

一 李安平 《风在语》

二 明 然 《岁月,是一条浅浅的河流》 三 程 勰 《老树》 四 五 六 八 九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张金厚 梁文权 赵福君 杨林明 段方智 刘维嘉 边 琼 高林瑜 王黎冰 董明辉 雪 菲 杨春贤 凡烟以散尽 胡焕亮 林汉筠 荫丽娟 烟 雨

《读山》 《千里长堤的遐想》 《心香一瓣祭先萱》 《爸,天堂也有飘雪吗》 《走过时间的印痕》 《造访寒山寺》 《祭祖》 《生命里的云朵》 《月下看川戏记》 《远离尘嚣》 《我家的古董》 《怀念父亲》 《麦收时节飘麦香》 《倾听春的心跳》 《风雨亭里想起错位的婚姻》 《月光下的怀想》 《春风依旧忆巴邱》

二十四安永强 《柿子情缘》 二十五汪云飞 《乡间听雨》 二十六康伟明 《家乡如梦》 二十七张向前 《风雨千年卢舍那》 二十八丁竹鸣 《夜登泰山》 二十九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八 三十九 四十四十一 四十二 四十三 四十四 四十七 四十八 王艳秋 余普查 向善华 郑能新 天 疆 邱海滨 聂宜军 孙效增 谭斌康 胡庆军 张贵彬 李朝晖 王 选 谢体碧 石 凌 王秀芳 雨晓荷

《夜访芙蓉邨》 《村庄周围》 《抽空去乡村庄稼地走走》 《醉哉,杏花村》 《月湖之夜》 《梦中的苦竹》 《悼念我的父亲》 《活出一朵花》 《塬畔的野枣》 《大理独自行走也快乐的地方》 《乡间唢呐》 《一生只为一斤棉花》 《三寸光阴》 《童年趣事》 《清风穿过午夜大街》 《秋之韵》 《像栽插秧苗一样生活》

四十九赵明生 《孔子祭拜感怀》 五十 华芳国 《丑草》

五十二邓世太 《生命中那几个不能碰触的琴键》 五十三潘新日 《山野中,那蓬苇草》 五十四汪应泽 《夜读》 五十五 五十六 五十八 五十九 六十六十二 六十三 六十四 六十七 六十八 六十九 七十一 七十二 七十三 七十四 七十六 七十八 刘素平 何玉忠 李 凌 若 荷 袁有江 曹 矞 南 星 欧阳克俭陈 烁 秦 华 赵红丽 叶 子 姚源清 尚子熠 叶 静 辛贵强 刘向民

隐藏在大野的光芒》

《白金婚》 《兄弟情深》 《坎土曼 《在昨天的岁月里穿行》 《看电影》 《温一壶佐酒的月光》 《小城的雨夜》 《清水江如梦家园》 《陶然亭祭事》 《烛光的微笑》 《持卷吟香—游走在幸福的彼岸》 《又见炊烟》 《走客》 《青春在铁轨之上远行》 《走出冬蛰》 《悠悠黄土情》 《我想知道树在说什么》

七十九胡 祥 《列车上邂逅的皖西南》 八十 梁星钧 《母鸡下蛋》 八十一苏周堂 《怀念马社火》

八十二冰 川 《与北京有关的一些小事小情》(需删节)

八十三 八十四 八十五 八十六 八十七 八十八 八十九 九十九十一 九十二 九十三 九十四 九十五 九十六 九十七 九十八 九十九 吴礼鑫 运 涛 曹 洁 凌代琼 一 梅 王小燕 王道萍 聂中民 冉令香 汪爱中 曹立新 李明富 贾兰芳 朱瑾洁 林永英 王学军 侯世明

《青年与禅师》 《亭立于红色印迹之驿》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悟道茅山》 《枫岭踏雪》 《殇之草坪》 《父亲做辣汤》 《陇中高原的冬天》 《冬天,就下雪吧》 《写在初冬》 《咀磨书杂》 《剁椒的滋味》 《追忆雨中少年时》 《我在古运河畔学会了做梦》 《美哉,美哉呀》 《一个名词的温度》 《古树》

一百 徐 泽 《田野落霞》

一百零一 李广义 《租房的日子也开心》 一百零三 周 步 《雨中人生》

一百零四 田建国 《秦岭,金色的诱惑》 一百零五 李愫生 《灵魂的外衣》 一百零七 吴 耘 一百零八 梅 纾 一百零九 王宗伦 一百一十 马晓忠 一百一十一 张 钰 一百一十二 关振海 一百一十三 焦玉莹 一百一十四 白尚礼 一百一十五 泾 芮 一百一十六 李强玲 一百一十七 和贵群 一百一十八 曹云旭 一百一十九 陈树照 一百二十 许秀芹 一百二十二 阳 村 一百二十三 马 军 一百二十四 陈志文《桃园》《梦里梦外》

《城市边缘的一棵树》《年是一个动词(组章)》 《对视》《满山红叶时》《钢城又飘槐花香》《乡村记事(组章)》《小城有雨》《老杜走天中》《蘸着核桃油的盐巴》《飞霞亭》

《夕光里的七星河湿地》《品味人生》《那年十七岁》

《〈世说新语〉里的左思》

《乡土建筑文化的历史记忆》

品中国散文篇三:《百年中国散文精选》读后感

《百年中国散文精选》读后感

假期里我在家里读了由顾镶、雨柔选编的《百年中国散文精选》,读完后深有感触,它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让人感受到不同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智慧与对生活的信念,我觉得在一本书中,能够读到这些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这本书收集了不少近代作家的精美散文,并且每一篇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精品,文学家们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上世纪的百年中,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确如鲁迅所说,是中国文坛上“散文小品的成功”。

徜徉在百年哲思散文的海岸,一路的灵光美景令人流连忘返,精选的经典散文作品就像构起了一个清新典雅的自然王国,无比悦目。也许这些文章并非全部是精美的珍珠,但他们一篇篇美丽而迥异,给读者播撒着智慧,向人们洞开了一片片思想的家园。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些文章现在读来仍然散发着浓郁的“香气”。虽然写的都是稀疏平常的小事,但是,这些事情在他们的笔下,却演变成了人生思考,使他们成了一系列人生边上的眉批,永恒纯粹超然,让人们觉得每一篇散文都由于浸入了思考而被垫高了层次,让人们不觉得便有一种被这些散文呼唤的感觉,它呼唤起了读者的审美愉悦,还有着启人心智、点悟生活的另一种功能。它们再次证明:优秀的散文作家都兼为驾驭文字的高手和深邃敏锐的思想家。

瓦雷里说:“诗歌是跳舞,散文是散步”。其实,仅仅在散文的世界里,就既有作家直接倾吐灵魂隐秘、气血充盈的情感舞蹈,又有闪烁着创作主体新知与睿见的智慧的思想散步。 书中许多作者都是我们所熟知的,留给我印象最深刻最鲜明的有鲁迅的沉郁雄浑、冰心的隽秀玲珑、朱自清的淳朴淡薄、沈从文的轻灵曼妙、丰子恺的厚重平实。其他的,也都各有千秋。

正如季羡林所说:“美的散文往往写的是身边的琐事,古今中外有很多这样的名篇。我所说的身边琐事范围极广,人身旅途中的所历所感,无不包容于其中,在我们这个林林总总的花花世界上,遍地潜伏着蓬勃的生命,随处活动着熙攘的人群,撷取其中一颦一笑,写出那些美好的、悲哀的、能拨动人们心弦的事物。这样的文章能净化我们的感情,陶冶我们的性灵,小中有大,小中见大。平凡之中见真理,琐细之中见精神。”

合上这本厚厚的书,我轻轻闭上眼睛,感觉内心获得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澄澈和明净。仿佛受过了一场春雨的洗礼,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让我看到他们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广阔的胸襟。让我不禁感觉原来生活中很多我们认为的琐事并非只是淡然无味

的,而是值得每一个人去细细的体会,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参悟出人生的真谛,变得越来越成熟。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散文 中国现代散文是在中外 中国散文网官网 中国古代十大散文家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