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范文 > 作文体裁 > 散文 > 正文
 

散文高中

发布时间:2024-04-17 07:33:02 影响了:

博文学习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散文高中,提供全面的散文高中信息,希望对您有用!

散文高中篇一:高考优秀散文

2012高考优秀散文

一蓑烟草任江平

时间的流逝,淡涤旧迹,仅留下微漠的平淡与悲哀。濮水之边,你翩然而去,仅留下楚使的瞠目与叹息。

或喜甜甘之味,或爱亦苦亦甜的刺激,谁人如你——— 庄子,淡泊一切,与道合而为一,只偏执着那淡淡的清白。

当一种美,美得让人无所适从,也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当一种平淡,淡得让人无从品味,也只好叹之惜之,赞之赏之。你甘于淡泊,乐于平淡,自得于平淡,只愿在梦中化蝶而逍遥,只愿随那盘旋而上的鹏者浮游于天地,不愿累于国事,不愿牵绊于尘世,你就如同那甘之如饴的淡淡而香的矿泉之水,给人以绝境逢生,给人以平静致远,给人以超脱外物,我想要触及你的衣襟,却在指尖碰触了清而澈,凉而柔的泉水,原是这般滋味。

无奈我摆脱不了那甜的诱惑,忘却不了那或苦或甜的香醇,只好在无路可走之时,望见你那平静如水的双眸,澄澈至极,悠悠远远,望断天涯路。

我以为你是孤独的,你却告诉我 “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谊,惠子的离去并未换来你的嗥啕此类,原来你早已看透了生死,望穿了红尘。何以赞美你的平淡,我早已词穷。

念往昔,繁华竞逐。你依旧逍遥游于世外,参透大自然的无穷。世界不过是你的主观产物,甚至你了解了河鱼之乐,蝶舞之愉,螳螂之负,摇曳而去,穿梭于泥潭之中,何去在乎那权势之争,谁言非要承受那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氤氲之间,明月可掇,你在清风夜唳之中独自守望那明月,以至于在人们高枕无忧之时那皓白之月不会迷失——— 只因你这颗平淡的心相追逐。世人笑你疯癫,你淡漠的眼神却摄人无语,恍然大悟你淡淡的泉水般的哲理如此深邃,你却早已悠然飘远。

对你唯有惊鸿一瞥,却窥见了一种平淡致远的处世态度,淡罢,淡罢,绝不为万物所主宰,我独逍遥于濯浊之外,蝉蜕去拖累,只愿抱明月而长终。江边一蓑烟草,一片缟素。

教我如何追寻你的步伐,那美至于无所适从的精髓;教我如何触及你的衣襟,那平淡而超然的态度。

这便是你吧,淡淡如泉水,你偏执的追逐,泉边那飘扬的一片缟素,是为你而起的飘渺之歌。

点评

这篇作文让我们对学生的生活感悟能力和文字把玩能力刮目相看。庄子的境界其实一般人难以企及,但是作者对此却有较深的感悟,否则,通过一个人的人生境界来阐释一个“淡泊”的哲理,很容易落入俗套,或成为人物事迹的介绍而难见新意。作者借大量的庄子寓言和经过提炼的语言,萃取精华,裰合成文,显得富有文采和大气,很好地展现了一个高中生的语言素养。文中一些句子,如“我想要触及你的衣襟,却在指尖碰触了清而澈,凉而柔的泉水”“泉边那飘扬的一片缟素,是为你而起的飘渺之歌”,

语句灵活,富有弹性,是作者创造性的运用。 (杨极生)

渠清如许

生活,本如一渠流水,清清的,淡淡的。不要壮阔起伏的波澜,那样会使人疲于奔命;不要五彩斑斓的颜色,那样只是给人以海市蜃楼般的虚幻。

人生的轨迹并非总如预设一般,朝心仪的方向驰往,你需要一颗清静如渠的心来从容淡定地面对未知的境况。

文革期间,画家黄永玉与作家表叔沈从文于下放途中擦肩而过。沈从文淡淡地告诉黄永玉:“要从容。”十年动乱过去,黄永玉说那三个字总会在其心头不经意地浮现。

的确,这是多么淡定豁达的一种生活态度啊!如水一般清澈,却如水一般坚定,永不止息。那是向他人展示了一种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淡定!

古语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见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水也是一种衡量标准,而且是很高的标准。

君子之交,不因名利,不因富贵。庄子曰:“不为冠冕而肆志,不为穷约而趋俗。”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如水之交,不需要铜臭来污染它,更不要因彼此苟同而搅混它。与人交往,先哲已给我们树立榜样,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诗人李杜以诗会友互表敬意,等等。与人的交往,也与水一般清澈,一般和谐,一般温润。和谐以共生共荣。

清水一直以来都是整个民族精神的代表符号。面对江山社稷,面对黎民苍生,老子说:“上善若水”;杜甫说:“润物细无声”。

5月地震,四川震区牵动全国人民的心。人们默默地为灾区人民祈福,默默地贡献自己绵薄之力。我们记不清每一位救援者的名字,我们记不清每一位捐款者的名字,我们记不清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名字……但我们知道,他们有爱,对生命的敬重,对国家的赤诚!大爱无痕,大爱如水,滋润却无声。

渠清如许,这是一个人的处世态度,是与人交往的准则,更是为国家民族奉献的最高境界!

没有波澜,没有色彩,只有如水的静默,那,却是一种对生活的最高敬意!

点评

收放自如、潇洒行文、紧扣中心是本文最大的特点。开篇以 “生活,本如一渠流水,清清的,淡淡的”引入,然后从沈从文的“要从容”到对 “君子之交淡如水”、“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另类解读,最后归结到“清水”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符号。文章以水的清淡贯穿全文,同时又赋予了水丰富的文化内涵。材料新颖,黄永玉和沈从文的故事似不经意实很用心,四川地震这个材料也被作者巧妙地纳入到“水”的范畴,表现出作者对材料较高的驾驭能力。

青山一道同风雨

“轻轻地握着你的手,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

5月19日整个曾奔忙飞跑的中国,在尖利的防空警报中停顿三分钟。七天前的同一时刻,一场特大地震撼动了大半个中国,神州上下,共此国殇。

然而国殇里是一场悲剧,国殇更是一次空前的团聚。

很久之前,诗人王昌龄的诗句中这么写道:“青山一路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青山无法阻隔我们同舟风雨的携手,地域也不会隐没了团结的民族头上那一轮共同的月。

一个人,一丝希望,一颗坚定的心。当救援队在汶川大地震的废墟下救出已被困的百余小时的乐刘会,在场的人激动地哭了,而她却没有哭。“我相信有人会来救我的,一定会,我相信你们!”弱女子哭了,紧紧接着救援员的手,一双手和十几双手紧紧地交握,这是一个灾民和她的救命恩人最质朴也最真诚的团聚。

五千米的高空有多高?问起参加救援的解放军战士,他们会告诉你,5千米是我们能否拉住受灾人民的手的距离,不顾乌云,快速跳在这里,这是一地乡民与国家间最动人的团聚。

海洋曾把世界割裂成对立的区域,而今天的海洋不再阻断世界的爱心汇聚在一起。这爱心来自东邻日本每个便利店前的捐款箱,来自大洋彼岸美国遍及全州的慈善机构,来自大陆两岸那些并不富裕的亚非国家一笔笔友谊的捐款。中国和世界意识形态而产生的分歧在灾难面前

散文高中篇二:高中散文阅读

高考散文阅读|——理解词义、句意及句段作用 |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题型主要包括理解词义、理解句意、分析语句作用。

题型一:理解词义

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考查的词语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而是在文中的具体含义。考查的词语大致有以下情况:1)体现作者观点态度或主旨的;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如《囚绿记》中的“绿”象征新生与希望;3)特殊指代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常见提问方式

1.说说你对××词的理解。2.句中××一词的含义是什么。3.句中××一词指代什么。

解题思路

理解重要词语,基本原则是要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依据整篇文章或词语所在的段落及前后句。就具体思路来讲,可以有以下几点:

1.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要这样来理解。

2.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

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中说“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苦闷”,文中的“高墙”是比喻的说法,可以理解为作者对故乡的失望,也可以理解为和故乡的人们的隔膜,而造成这种隔膜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等级观念,而这正是作者悲哀的所在,也是小说的主题之所在。

3.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

对《荷塘月色》中“颇不宁静”词语的理解就需要联系这两方面。朱自清在这篇文章中在构造一个他心中渴望的、“超出了平常的自己”的“另一个世界”——一个与现实对立的陌生的艺术世界。在现实中,人被命定扮演某个角色,做“一定要”做的事,说“一定要”说的话;

而在这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不做;这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的世界。”

因此,在《荷塘月色》里,显然有两个世界:朱自清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与自我心灵升华的理想世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朱自清的一个“梦”。因此“颇不宁静”这四个字是理解文章的主旨的钥匙;同时,朱自清的“不宁静”也归于“蒋介石叛变革命”的“黑暗”现实。

4.依托修辞挖掘词语的含义

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些修辞方法。依托修辞格挖掘其背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效果。《荷塘月色》一文中:“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本句“酣眠”“小睡”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酣眠”,原意是酣畅的睡眠,睡得很沉;“小睡”,原意是打瞌睡。但联系该句破折号前的句子,我们就可以知道,这里是在谈月色,作者借“酣眠”喻满月的“朗照”,借“小睡”喻疏云遮掩的淡淡月色,而这正是“酣眠”“小睡”的真正的含义。

常用答题模式

词语本义+语境义+在情感、主旨、修辞等方面的作用。

题型二:理解句意

理解句意,往往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所谓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它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1)结构复杂,意思隐晦的句子;(2)使用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3)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4)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即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段中的过渡句等。

理解句子的含义,必须联系具体语境,透过词句的表面义,体味其内涵。对使用了修辞方法的句子,一般先分说(关键词的本义),再总说(整句话的意思);对含蓄隽永的句子一般先表层(句子本身强调的内容),再深层(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

具体说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常见提问方式

1.联系上下文,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2.请解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3.请赏析下面的句子。(第三种提问方式也可以归结到“赏析散文的技巧”中)

解题思路

1.把握中心,整体领悟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中心,因为无论记人、叙事、状物或抒情,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生活的一定看法或情感,文章内容所表达的基本意思和情感就是文章的中心。一般说来,需要我们去理解的句子,有的是针对全文说的,这就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中心,以对全文的理解作为理解句子的依托。因此,通览全文,把握中心,整体领悟,是正确解答这类题目的基础。

有些文章,寓深刻的道理于平凡的小事中,其中有些句子就需要着眼于全文的中心,从整体上领会和感悟全文的主旨才能理解。

2.瞻前顾后,审读语境

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意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意。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

这样的理解就深入到位了,只要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一下答案就可以了。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一是从前后句中找准所能答题的句子,切不可来个全句照抄,认为只要多答,就能答到点子上。二是在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时,一定要语言简洁、扼要、连贯,切不可有语病。

3.抓关键词,揣摩句意

关键词,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关键与否,不是取决于是属于生字新词,而是看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地位。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些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或是定、状、补等修饰成分,它们常常是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理解句子可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和目的。

例如《荷塘月色》中,“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一句,只要抓住关键词“浮、洗、笼”这三个动词就可以总结出答案:写出了月光从上而下朗照荷塘、雾气从下而上轻盈升腾那种醉人的朦胧的飘飘欲仙的情景,描绘出了荷花荷叶在月下雾中特有的乳白的颜色和娇媚欲滴的姿容、轻柔缥缈的状态。达到了让读者如亲临荷塘、见到那迷人的月下荷塘美景一般的效果,也达到了表达自己在荷塘边得到暂时自由时那种喜悦心情的目的。

理解句子,说穿了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深刻难懂的语言,本质上是一种“替换”。我们在理解句子的时候,可以给句子换一种说法,用自己的语言库里的语言去理解句子。应这样思考:这句话就是我们平时讲的什么话?句子中这个词可以换上我们平时说的哪个词?把替换的内容放到句子或语段里,句子的含意就出来了。再将概括出的内容代入原文,检验是否正确。

4.辨析修辞,理解句子的深层含意

文中的有些句子,往往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而运用特定的修辞方法都有一定的效果和目的。辨析修辞方法,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深层含意。

解题方法

1.做到“三注意”

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答题区域。其次要注意划分句子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是枝叶部分,有时枝叶部分就是答题的切入点。再次要注意本句与上下文句子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又比如我们所要理解的句子是因果关系中属于“果”的那一部分,那么理解“果”的含意时就需要从“因”中求“果”。

2.做到“三想到”

首先想到可能采用了某种修辞技巧,其次想到可能在结构上具有某种特殊的功能(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最后要想到文中的重要语句,需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旨、情感等加以理解。 题型三:分析句段的作用

“有作用”的语句往往有以下特点:在内容上具有提示性或导引性的语句,在表达上深化文章内涵的语句,体现文章脉络层次的关键句,寄托思想感情的语句。解答这类题需要:

常见提问方式

1.说说××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或好处。

2.说说画线处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或好处。

解题思路

1.先从思想内容上考虑

(1)联系本句的含义。

(2)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

(3)联系(揭示)本文的中心与作者的态度、感情。

(4)注意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者表现手法,如果运用,一定要注意其表达效果。

一篇文章语言的遣用,都要根据主题表现的需要来确定。解答句段作用题,关键是要与文章的主旨或情感相联系。

2.再从篇章结构方面思索

遣词造句要着眼于文章结构,据此分析,“词、句或段在文中的作用”就是起“统率全文”“过渡”“照应题目”“前后呼应”等作用。词句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具体如下:

(1)句子位于文章的开头

①点明主旨,领起全文(下文)。

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这一作用适用于叙事类散文,如《背影》的开头句“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③蓄势(张本,铺垫),奠定感情基调。如《荷塘月色》的开头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2)句子位于文章的中间

①中间段如果比较短,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如果描写的物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衬(烘托、铺垫)。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

②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3)句子位于文章末尾

①首尾呼应或总结上文。如《背影》“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如果从内容方面考虑:结尾再现父亲的背影,直抒思念之情;如果从结构方面考虑:呼应开头,首尾圆合。

②照应开头或深化或揭示主旨。如我们上文分析的《故都的秋》的结尾句。

③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4)特殊表现形式的段落

特殊表现形式的段落一般是由特殊的句式单独成段。句子或是倒装句,或是运用了特殊语气,或是后面有省略。这样的段落要分析出使用特殊句式的效果。

常用答题模式

形式方面的作用﹢内容或主旨或情感方面的作用。

散文高中篇三:高中哲理散文

优美哲理散文欣赏(共16篇)

1、信念决定成败

小时候,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为何如此之大呢?原本,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是没有贫贱与贵福之分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生道路上便出现了飞黄腾达、失意落魄与平平而过。同样都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为何结果却如此迥异呢?

当自己一天天长大,才渐渐明白,其实人生的所有事情都是从信念开始的。大多数时候,成功与失败往往只在一念之间。医学上曾经做过一个试验,给100个得了同样疾病的人同一种药,然后告诉他们,这药是可以治愈他们的特效药。有40%的病人治愈了,只因为他们相信这种药可以治愈他们的疾病,反之,一旦病人被告知得了不治之症,那他们的病情将很快会恶化,只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没救了。当停止并放弃尝试的时候,自己面临的就只是失败,如果相信自己不会失败,也不能失败的时候,就只能去做自己必须做的事。

有这样一个小品,一位催眠大师从观众中选了几个人来做催眠。大师要其中的一个观众在桌子上躺下,他催眠了这个人。然后告诉他,现在他的身体坚硬如一块钢板,大师搬来两张椅子,分别放在这个观众的头和脚部,以支撑他的身体。然后把桌子搬开,这个观众的身体又由两张椅子来支撑头和脚,但竟然能保持着平躺在桌子上的姿势,他的身体真的如同钢板一样坚硬。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催眠大师坚信他能做到,相信能做到就做的到;反之,想着自己做不到结果就真的做不到。没有人想失败,然而事实上,真正失败的人是他从未好好地尝试过,因为他们害怕失败。倘若他真去试过,他就会不断汲取经验,并最终走向成功。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想法决定了一个人的行动,一个人的行动会改变一个人的习惯,一个人的习惯会决定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在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里,你想获得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你采取了什么样的行动,也就是说信念决定了你想要什么,得到什么。早在19世纪,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威廉·詹姆斯就说过,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发现就是:人类可以简单地通过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来改变自己的生命。这足以证明人的信念是无穷的,它影响着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除非有信心,否则,我们将无法实现我们的梦想。正如韩红所说:“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每个人都是世界的弄潮儿”。因而,不论何时,我们都应该有自己的信念,有了信念才会有奋斗的方向和动力。这样我们才不至于失意落魄、平平而过。

朋友,快快树立起自己的信念吧!因为信念能决定你的成败“只要你想要就一定能到得”。

2、栖 息

寻找一处心灵的港湾。那里,没有血浓于水的亲情;没有天长地久的爱情;更加没有出生入死、至死不渝的友情。

在这座港湾里,有的只是一个能懂、能明白自己的一颗心,一颗超脱世俗的心,只有纯洁的一切,不带一丝越界的情感,交流、倾诉、理解、慰藉(wèi jiè)仅此而已!纯洁就是这座港湾不朽的代名词!试问,这世间还有比懂得更加重要的东西吗?

人说,文者有一颗柔弱而善感的心,时而不时的会将内心的情感释放在文字的海洋里,任其流淌在各个角落,随波逐流!

桃李芬芳,人来人往。时而的相视一笑、一声问好,不为别的,只要还能视、听那些熟悉的言笑与话语,便是一种慰藉。只是为打捞起那些记忆中的花絮、曾经的断断续续的点点滴滴!

不惊不喜,不悲不泣,闲看苍穹云卷云舒,静赏庭前花开花落!

你懂,我懂,大家懂,才是真的懂! 最大的荣耀不是永不跌倒,而是跌倒后总能站起来。

3、酒与历史

酒是杜康造传留,能和万事解千愁。酒是一种特殊之物,具有多重性,酒点缀了整个中华文明史。另据传“酒”字是仓颉所创造,因言:此水味甘而醇,饮而得神,便造了一个“酒”字。

上下五千年,掩卷细品,一股酒的醇香扑鼻而来。夏朝的第五位国王杜康,因在劳动中创造出酒流芳百世,而殷纣王沉湎于酒池肉林,导致亡国亡身,遗臭万年。鸿门宴上项羽以酒作为道具差点改写了历史。三国时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更被后人传为千古佳话。宋太祖借杯酒巧释部下之兵权,兼具谋略,然其后人钦、徽二帝,却在金人把酒言欢之时含辱舞蹈。可见,酒能成英雄之事,亦能添懦夫之羞。

其实,历史上和酒结缘的不仅是帝王将相、英雄豪杰。酒更助文人墨客之骚兴,添诗词歌赋之内涵。一部唐诗宋词,酒的踪迹亦随处可见。

斗酒诗百篇的诗仙李白其一生更和酒相伴,得意时“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失意时“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寂寞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落拓时仍豪气不减,“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最终因酒后驾舟醉溺江中!忧国忧民郁郁不得志的诗圣杜甫不仅写下“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杜酒劳频劝”的优美诗句,更在他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七律的诗里写下了“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千古佳句。晚唐诗人皮日休“滴滴连有声,空凝杜康语”亦传诵一时。 大文豪苏轼“把酒问青天,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代才女李清照巾帼不让须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以酒入诗写出了相思之情,令人吟诵不已。“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道尽了才情满腹、仕途坎坷的柳永的无奈之意。

在现代,关于酒的话题更是不胜枚举,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外交场合以酒为媒介,广交朋友,用高尚的酒德折服有敌对观念的人,化敌为友,用他超凡的酒量,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开创了一个良好的新局面!

其实酒更贴近百姓生活,植根于民谣和乡俗之中。劳作一天之余,三杯两盏之后疲劳顿消。有朋自远方来,与

散文高中

知己谈心之时酒更是助兴之物。红白喜事离不开酒,逢年过节少不了酒,可以说酒是跨越所有阶层得到最广泛认可的一种饮品,象涓涓溪流从远古流到至今,汇聚成一个酒的大产业。

酒在不同国度、不同肤色之间找到了一种共同的语言,那就是:酒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互相沟通,起到化解矛盾的作用。 只要根据自身体质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酒类,不贪杯、不奢侈,酒就可以起到溶解生活纷争、增添生活情趣的功效。以酒为媒,愿天下有情之人喜结良缘、良师、良友;对酒当歌,祝天下酒友们:工作顺利、平安快乐、生活幸福、健康一生!

4、工作感悟

-----用心工作寻找快乐,享受幸福生活

有人说:“人的一生有健康身体是幸福,快乐生活是健康重要保障。”我说:“人的一生要想幸福,就要开心对待每天每件事,才能保证有健康身体,这叫知足者长乐”。

当我们从二十岁参加工作到六十岁退休,走过人生旅途中最美好的青年、中年时光时,我们会感到人生过的如此之快,转眼间来到了暮余之年;当我们为某人过早逝去为之惋惜时,我们会感到人生中最大幸福是拥有健康身体;当我们相聚一起回忆工作往事,讲述昨天发生的事情时,仿佛我们又回到了那个快乐工作年代,想起了我们经历每一件重大事情。这时,我们会感到无比兴奋,会共同举杯,庆祝我们已经走过的人生旅途。因为我们有健康身体,所以我们能够回忆过去、找到幸福人生。

我们一生为社会创造了许多财富,它是我们在工作中认真对待每件事情和用心工作的回报,也是我们用心工作在工作中寻找快乐,收获的巨大幸福。雷锋说过“对待工作要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工作中要有“螺丝钉精神”,要培养工作兴趣,学会享受工作过程,学会积累知识,学会把握创新,提高自身技能。唤醒人的自我意识,使人的创造力、生命感、价值感得到体现,这样就会快乐并且知足,就会带给我们一个健康身体和一生幸福。试想每天所做工作对你没有丝毫快乐,没有一点满足感,对工作有喋喋不休的不满,牢骚满腹地抱怨,会把所有事情做的一团糟,是失败的先兆,更不会使我们得到快乐。另外,会使工作情绪低落,差错频频,工作得不到认可,甚至造成身体伤害,因此,不要不情愿地工作。不情愿,就一定没热情,没激情,没动力,就不会用心??那么,自然在工作时,你就不会穷尽智力。做不穷尽智力的工作,就是浪费生命。

人有一种能力叫潜能,它像一粒种子能发挥人的超常遐想,只要我们努力在知识的宇宙中探索寻求,挖掘出自身潜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积极地面对自己人生,就会开始察觉自己,理解自己,接受自己,再去激励自己,发展自己,从而活出最好的自己。使我们的人生----活得有价值、有意义,让我们为明天有美好的回忆,用心去做好今天每一件事情,去享受工作带给我们的一生快乐和幸福。

5、文字的供养

要文字的时候,文字不属于自己。

书,只是丢着。

不读书,不拾慧。当知道所有的看清,最后都要糊涂着去面对。 始知板桥先生“难得糊涂”的大智慧,需要一点一点懂得,一点一点践行。

看博客里那些繁盛而美丽的文字,也变得三心二意。终究别人的种种,如隔花望月,无法探囊入怀,于是文字的吸引开始如繁文缛节一般,被怠慢和删节。

更愿意亲昵于一些真性情的气息,去和生活中自己的秉性相融洽,相契合。

需要一种平等的善待和亲密,无拘无禁,自在欢愉。这是一条蝴蝶的秘密通道,只有对的人,才会在暗道中听音辨曲,洗耳聆听。

高山流水,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妙曼无比。

因为难求,彰显珍贵。

曾经的阅读,是文字。

如今的阅读,是灵魂。

曾经探寻和学习文字的精进。

如今亲昵温暖,亲近的是人心。

文字,只是尘世冷暖的一种表达,只是诠释生命的一种语言。 这种区别,懂得的人,一语明了。不懂的人,不再解释。

文字,渐渐自我,渐渐回归本相的生活。

生活中那些繁杂的获取,会在文字中经过提纯和精简,最后留给记忆保存。

删除那些藏污纳垢的时光碎片,像新浴后明媚清香的自己。

要寻着这种香甜的气息,在阳光下灿烂撒欢,与时光讨喜,缱绻纠缠。

去和那些美好的欲念,水乳交欢。

这种觉醒,是另一种返璞归真。

在这个过程中,允许文字枯萎着老去,化作春泥去供养灵魂,让生命的花朵,在文字的沃土中开出倾城美丽。 在逆境中成长,在绝境中醒悟

相关热词搜索:散文 高中 游记散文高中 哲理散文高中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