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范文 > 作文体裁 > 诗歌 > 正文
 

诗歌比较鉴赏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5:17 影响了:

以下是博文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诗歌比较鉴赏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诗歌比较鉴赏篇一:《诗歌的比较鉴赏》听课心得

《诗歌的比较鉴赏》听课心得

乌鲁木齐市第十二中学蔡雯古典诗歌鉴赏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作用。在我校教科研研讨月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朱晓丽老师的古典诗歌鉴赏课《诗歌的比较鉴赏》,确实受益匪浅,颇有一些心得体会。

1、领会意象,感悟意境

新课改特别强调审美教育,而诗歌鉴赏是语文审美教育实施的必要的途径和重要内容。系统、深入地研究诗歌鉴赏的规律,寻觅古典诗歌鉴赏的有效策略已成为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这一教学目标学生不容易一步到位,事实上诗歌的美是通过意境的渲染和营造来得以展现的,那么高中古典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就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体味意境带来的情景交融的境界。朱老师引导学生从意象入手,从而把握诗歌的意境,最后方能更快更准得把握诗歌的情感。这样做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根据不同的诗歌作品去体味各自的意境。朱老师还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搜集和掌握常用意象具有的象征意义来对这首词做深刻而准确的理解,从而为更好的读懂诗歌打下坚实的鉴赏基础。

2、语言诗意,导入情境

诗歌教学有时需要学生能进入到诗的情境中方能体会诗歌意会的内容,有时可以利用教师充满诗意的教学语言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朱老师的教学语言既精准又充满诗情画意,当学生充满诗意的情怀后,鉴赏的热情也被点燃,教师再引导他们深入感悟作品,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依托载体,优化教学

朱老师课下精心制作了一个《诗歌的比较鉴赏》的微视频,形式新颖,内容指向性强,有利于学生把握诗歌鉴赏的方法,使学生对诗歌的学习既充满乐趣又易于掌握方法。古典诗歌所特有的含蓄、意境和美感,是一种主观感受的过程。这一特点给诗歌鉴赏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有效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优美意蕴,让书面文字的感知转化为有效的消化和吸收,真正让学生在情感上靠近诗人、在感知上体会诗意,这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难点。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充分地将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地获取诗歌的意境,有效地弥补常规教学的不足,调动学生所有的感觉器官,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诗歌特定的氛围中,实现以声传情,以形传意,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因此,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优化诗歌教学过程。

总之,强化高中学生语文古典诗歌鉴赏能力,提高诗歌鉴赏的教学水平,已经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注意的教学问题。朱老师的这堂《诗歌的比较鉴赏》课,对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水平,有非常大的帮助,的确是一堂精彩的示范课。

诗歌比较鉴赏篇二:诗歌的比较鉴赏!

诗歌的比较鉴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高考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掌握和运用比较鉴赏基本原则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典例分析明确答题思路。

在讨论、练习中掌握诗歌比较鉴赏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在比较中进一步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掌握和运用比较鉴赏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规范答题。

教学难点:

在整体理解诗词的基础上,求同辨异。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要点:

一、明确考纲要求

鉴赏评价D

①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考情回顾:

2016全国卷3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

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6分)

2016北京卷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

2016浙江卷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4分)

2015全国卷1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5分)

2015北京卷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

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

的情怀有何不同?(6分)

2015湖南卷请赏析两诗中划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6分)

2014江苏卷 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2014浙江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

2014全国卷2 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分)

2014天津卷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三、设题角度

1、比较内容情感 2、比较表达技巧 3、比较意象意境4、比较语言风格

四、比较鉴赏基本原则 :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一)比较内容情感

真题示例【2014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暮 春 [宋]黄庚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解题方法归纳: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味情感。

答案示例:

《暮春》表达伤春之情,[第一步,点明情感]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营造出春去后冷寂凄凉的意境,[第二步,怎样表达情感]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或:孤身飘零的凄惨);

《暮春山间》表达喜春之情,[第一步,点明情感]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流莺不语,只有燕子飞来飞去,桃花飘落,桃香飘溢,山间一片寂静,描绘出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第二步,怎样表达情感]表现了诗人对春光的喜爱之情。(或:闲适之情)

(二)比较表达技巧

比较手法技巧解题方法:

① 审清题干,明确要考查的表达技巧的类型。

② 熟知各种表达技巧的术语。

修辞方法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描写手法——白描、细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结合、视听结合等 结构安排——首尾照应、开门见山、过渡、以景入情、卒章显志、伏笔铺垫等。

其他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渲染等;

③ 合诗句比较分析各自的表达技巧及效果。

真题示例(2015新课标卷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厉县,在今乌鲁木齐。。

问: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

方法归纳:分清角度、解析诗句、明确效果。

答案示例:

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用“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间接地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实写,而《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所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想象之景,是虚写。这可从标题中看出,标题显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三)比较意象、意境

真题示例(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 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 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 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方法归纳:披“象”入“意”,由“象”至“境”

答案示例:

前者艳丽,后者清幽。“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解题思路——以“意象”为切入点:

1、筛选意象(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

2、抓修饰性词语,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倾向(注意诗歌的不同类别)。

组织答案的步骤:

①列举意象:概括意象的共同特征;

②概括意境:扣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加以分析,概括氛围特点(一般两个双音节词) ;

3、用术语总结作者表达的情感思想。

(四)比较语言

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抓两个方面:

一是抓关键字词,品字析句。

首先抓动词,其次抓形容词,再抓数词、副词和其他虚词。( ①解说字词的字面义②分析字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及效果)

二是抓语言风格,分门别类。

或朴素自然,或婉约细腻,或清新明丽,或

诗歌比较鉴赏

幽默讽刺,或沉郁顿挫,或悲壮慷慨等。

4、例题引路: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登崖州城作

柳宗元李德裕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请结合诗句赏析两首诗中“望”字的妙处。

方法:①解说字词的字面义

②分析字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及效果

方法归纳:抓关键词,解析诗句,明确效果。

答案示例:?

两诗都着一“望”字,都为“眺望”之意。[方法:第一步:解说字词的字面义]

?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多的思念,更表选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方法:第一步:分析字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及效果]

小结:“比较语言”的解题思路

1、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比较,看哪种手法更有表现力;

2、联系诗歌描写的情境进行比较,看哪种用语更符合实际;

3、从表达思想感情上比较,看哪种用语更能准确表现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小结

1、比较鉴赏的原则: 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2、整体把握,前提是读懂诗词:

读诗题。(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和感情基调)

注意注解。(了解作者身世及写作背景)

抓关键词语。(直接或间接表达出喜怒哀乐)

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3、简易口诀: 读标题,解要素

看注释,推主旨

品语句,体情感

诗歌比较鉴赏篇三:诗歌比较鉴赏专题

古代诗歌阅读之比较鉴赏

古代诗歌比较阅读题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从近几年高考考题来看,考查这种题型的省市很多,2013年的安徽卷,2015年的湖南卷,而2014年是考此类题最多的一年,有五个省市考到此题型,分别是全国新课标2卷、山东卷、江苏卷、浙江卷、天津卷。这种题型与一般诗歌鉴赏题相比,学生需要阅读的篇数增多,又多了比较异同点这一程序,试题难度增加,而且分值上有递加之势,2014年全国新课标2卷和江苏卷该题分值达到11分之多。因此,诗歌比较鉴赏题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考点解读】

一、比较原则

诗歌比较鉴赏在设题上基本是遵循“求同辨异”的原则,即所选诗歌在题材相同或相近的基点上比较辨别其他方面的异同。

二、选材类型

1、不同诗人相同内容的比较(出现频率最高)

2、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例如:2005年福建卷: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对比问题: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3、同一诗人相同内容的比较

房兵曹胡马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激昂向上) 病马杜甫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抑郁低沉)

三、设题角度

1、内容、情感比较。2、意象、意境比较。3、语言赏析比较。4、手法、技巧比较。

【解题方法】

一、内容、情感比较

【方法指津】理解内容、把握情感,前提是读懂诗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读诗的题目,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

②了解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即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境遇、心情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

③抓关键词语,分析作者的喜怒哀乐等感情。

④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古人写诗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⑤熟悉常用感情基调用语,结合全诗,把握两诗不同的感情基调。

【典型例题】(2007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 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分)

(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

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

2、意象、意境比较

【方法指津】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象即诗中的形象,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景和物,意就是作者的情思。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一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与全篇对应。离开意象,无以谈意境。故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是意境。比较时要做到:披“象”入“意”,由“象”至“境”。

人物形象与意象的设题形式表现为判断人物的言行、心情、品质、追求,判断人物身份,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与语言特点的分析,对人物形象的评析,意象的特点,意象蕴含的品质或寄托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评价等。

解答要领:①要把握刻画人物的常用方法,诸如细节刻画、烘托、对比衬托、比兴手法、抒情方式(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事于情等)。

②就意象来说,既要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如秋风多写离愁,蝉多喻高洁之士等,又要善于分析意象在特定语境中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

③扣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加以分析,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倾向。

④注意诗歌的不同类别

【典型例题】(2006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①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及社会的感慨。

3、语言赏析比较

【方法指津】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抓两个方面:

一是品字析句抓关键字词,首先抓动词,其次抓形容词,再抓数词、副词和其他虚词。弄清要求对比的字词的字面义。分析字词在表情达意及表达效果方面的作用,从而品评出优劣。二是分门别类抓语言风格,或朴素自然,或婉约细腻,或清新明丽,或幽默讽刺,或沉郁顿挫,或悲壮慷慨等。

【典型例题】

2005年福建卷: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对比问题: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参考答案】“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试题解析:这道题属开放性比较题目。古诗在流传过程中同一首诗,不同的版本有时有不同的用语,。不同用语在该诗中可能都有一定的道理,理解鉴赏的角度不同,答案就会有所不同。这首诗的第三句有的版本作“别秋江”,两种用语都表达了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但“引愁心”用拟人化手法更富感情色彩,与 “别秋江”相比更胜一筹。

解答要领:仅回答哪一句“好”是不能得分的,关键是要分析出“为什么”来。这类题的解题思路一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从修辞手法运用上进行比较,看哪种手法更有表现力。2、联系诗歌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哪种用语更符合实际。3、从表达思想感情上比较,看哪种用语更能准确表现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

4、手法、技巧比较

【方法指津】①熟知各种表达技巧的术语及内涵。如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结构安排常用的模式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此外还有各种修辞方法。二要了解各种表现手法、艺术技巧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②把握题干中要考查的表达技巧的角度。

③结合诗句比较分析各自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

【典型例题】(2007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1)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对比的角度不同,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2)两首诗表达的感情不同: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四、总结

(1)紧扣要求。要看清比较鉴赏的内容及要求,依照要求作答,不可节外生枝,答案尽量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2)搜寻信息。诗歌文字量不大,阅读时要看诗题、读注释、研提示,在有限的文字中寻找有用的信息,找准关键词。

(3)要点齐全。高考阅卷一般采点给分,关注分值分配,要点要齐全,不能遗漏,注意表达文字的切入点。

(4)推敲用语。答案力求表达流畅,用语(特别是常用鉴赏术语)要准确、简明、规范。

五、拓展训练(作业答案)

1、(2006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咏白海棠 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秋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的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

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2、2005年上海卷:望庐山瀑布 李白 庐山瀑布 徐凝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人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人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故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注]谪仙:李白。

(1).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2分)

答案: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鉴赏中揣摩体味语言的能力。“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2).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2分)

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千古长如白练飞: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 (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飞流直下三千尺“,运用夸张的手法,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千古长如白练飞“用比喻手法,“白练”写出了瀑布的形状、色彩,“飞”字写出动态之美,“千古”在肘间上拓展和延伸,有较强的表现力。

(3)对比问题: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试题解析:苏轼的观点非常明显:扬李贬徐,说徐凝的诗是“恶诗”,写瀑布“惟有谪仙辞”。其实两诗各有其妙。两首诗都是写景的,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那么评价它们的优劣就要看描写是否真切,形象是否鲜明,写得是否突出而不一般化,是否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徐凝用“白练”来比喻瀑布,李白用“银河” 来比喻瀑布,李白用的比喻就超过了徐凝。白练取其白,银河也取其白,用“银”比用“白”显得更光采。银河在天上,“银河落九天”,正写出了瀑布从高山上落下,像从天上落下,更显得生动而有气势。瀑布是飞流,银河的河也具有流水的含义,比起白练来更显得真切;再加上“直下三千尺”比“一条”更有气势。这样一比,徐凝的诗就显得平凡,不生动。但说徐凝的诗是“恶诗”,也有些过分。徐凝诗中“千刃直”的形象, “雷奔人江”的声势,“白练飞”的比喻,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明它不是“恶诗”。 参考答案:同意;要点: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不同意。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人,气势显得壮阔。

解答要领:1、读懂诗评、诗论,明确诗评、诗论对两诗评价的观点。2、从整体上把握两首诗,然后表明自己的观点。3、抓具体诗句,从描写是否真切、形象是否鲜明、写得是否突出而不一般化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相关热词搜索:鉴赏 诗歌 诗歌比较鉴赏课件 诗歌比较鉴赏教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