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范文 > 作文体裁 > 散文 > 正文
 

古代散文诗

发布时间:2024-04-20 13:23:16 影响了:

古代散文诗篇一:古代散文欣赏

古代散文欣赏

(五)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

本单元主要从形与神的角度欣赏古代散文。要提醒学生:散文之“散”,表现了自然从容、姿态横生之美,并没有刻意安排的痕迹,而内中自有很强的思想逻辑性和情感逻辑,要细细体味方可。

如何把握文章中的思想情感脉络?

提要钩玄;因声求气→仔细理会;沉思力索;融会贯通(探究·讨论)反复推敲

关于提要钩玄:是韩愈提倡的读书方法。语出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意指学习记载史事的书(资料性的书)必须提出它的要领,学习立论的书(理论性的书)必须探究它的精义。这是一种在阅读中抓要点、找本质的读书方法,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读书过程中抓知识的要领,抓精髓之所在,探索其精神实质。如此,所读之书就是再多,也能若网在纲,被系统掌握。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的不在于教师教了什么,而在于学生学了什么。

1、注重章法。反复朗读课文,注意体会文章中的流动、起伏和回旋,这是把握文章气脉的前提条件,是挖掘文章思想价值的基础。章有章法,读有读法。朗读时,要“因声求气”,慢慢地将身心沉浸到作品中,从音节字句中感受文章的气韵。比如《六国论》和《祭十二郎文》都是值得反复诵读的名篇,切不可把疏通词句作为教学重点而忽略了对这些文章的品读。

2、注重学法。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脉络的方法,练习归纳各个段落的主要内容,列出提纲,体会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理清全文的结构。比如《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文章的结构看似闲散随意,但是如果逐段理清主要内容就不难发现,从阐述绘画主张,到追忆二人的真情交往,到最后说明写作的缘由,文章始终都是以画竹及苏文二人的情谊为中心点的。

3、注重积累。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补充一些背景知识,比如苏家的一些情况等。这不仅是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需要,也是积累作文素材的需要。

4、注重比较。本单元所选文章都较为经典,可以在比较中让学生有更多的发现和感悟,体味作者的感情,尤其要充分重视文后的比较类型的“探究·讨论”题。

5、注重模仿。本单元是一个非常适合学生写作模仿谋篇布局的好散文!

现在的学生似乎真的不会写作文,翻来翻去总是那统一的格式:若是议论文,则是先摆出观点,接着就是举例1,所以观点是正确的;然后举例2,所以观点是正确的……还可以再举下去,一直到800字为止。学生作文问题是很明显的:缺少分析,没有论证过程。为什么会这样?难道学生就不想分析?我说,不是的,是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分析,更不知道怎样去分析。然后我们再想想自己又做了些什么呢?是不是只在作文讲评的时候强调一下“要分析”,学生就真的会分析了呢?是不是只给学生读个一两篇范文就能解决问题的呢?我的看

法是,学生写作技能的提高还是离不开课堂上的点点渗透。

怎么模仿?——尝试是条思路。

本单元的六篇文章都很典型,结构完整,感情充沛,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欣赏这种“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妙处,还要教学生尝试着去模仿。

议论文性散文可尝试学写《六国论》和《伶官传序》的框架结构和论证过程。如《六国论》,虽然我们在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中已经学过,学科指导意见里也没有要求上,但本文在行文结构方面带有范式性,体现了议论文论证严谨的特点。如文中的总分式结构,对比、假设、举例等论证方法,其论证周密、说理清晰的逻辑性和文中从开头一直贯注到结尾的沉痛激切的抒情文气完美融合,对那些不会写议论文的人来说,再带着新眼光来读肯定是不一样的,定会在温故知新中提升。

抒情性散文可尝试学写《祭十二郎文》和《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的抒情线索。如《祭十二郎文》以情感领起全篇,以骨肉至情贯串始终的写法。

记叙性散文可整合第三单元《过小孤山大孤山》(叙事)《项羽之死》(写人)的写法。

怎么模仿?——仿写是条思路。浅层的可以仿其形:

例如:“清军溃败,非力不足,势不众,弊在技穷。技穷而力亏,溃败之道也。或曰:清室苟和,怨技穷耶?曰:苟和者源技穷也。盖屡战败,不能侥存。故曰;弊在技穷也。”——《过清论》这段文字显然仿写了《六国论》的第一段,显得新奇独到。

高明的可以仿其神:

早在1980年高考作文《读〈画蛋〉有感》时,有位考生立意与众不同。别的考生大多谈的是达?芬奇的坚持与毅力,而他说的是名师与高徒的关系。开篇第一段是这样的:

人说“名师出高徒”,这话实是不假。依我看,这原因有二:其一是师之教有方,其二是徒之学不怠。离开了这两条,既称不上“名师”,也出不了“高徒”。名画家佛罗基奥手下出了一代宗师达?芬奇,便是很好一例。

这段共四句话,第一句正面阐述中心论点,第二句将中心论点拆分成两个分论点,第三句从反面阐述论点,第四句简明扼要概括命题材料,搭设材料与中心之间的桥梁。四句活层次清晰,笼括全篇,堪称读后感开篇的经典,它就明显有《六国论》首段的影子。

再笨一点的,先让他背出来再说

……

总之,只要我们老师多动脑子,肯定可以找到许多路子。

(六)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体会散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

散文在我国,与诗歌同样历史悠久,样式多样,风格众多,写作手法更是屡翻屡新。

就笔法而言,前人就有“对偶” “借影”“写照”“进步”“虚托”“巧避”等说,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属于“旷达”一类,《种树郭橐驼传》则是带有寓言性质的“无中生有”一类,树立这一形象明理以托讽,《侍坐章》“一字立骨”,《苦斋记》“就题字生情”,《游沙湖》“奇异”,《项脊轩志》则为“感慨”不一而足。

从体裁上看,有传、语录、序、志等样式。记人记事、抒情、议论、描写都有,既有散体,也有骈体。就内容而言,有的重形象美和文辞美;有的侧重于情;有的侧重于理;有的则情理兼用,互相渗透;有的则是表现一种趣味。文虽短小而情味

隽永,形式新颖生动,不拘一格,贴近生活,富有情趣的篇目,值得反复研读品味。

前面已经学习了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理解散文的形象性)、“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两方面把握古代散文的方法。本单元鉴赏角度是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散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这些特点,同时也利用这一点来培养学生对古代经典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编写者的意图是想将古代散文相对集中编排,有助于学生通过学习来认识散文的文体特征,这样能够从大处抓住与散文文体本质属性有关的主要之点,避免过繁过细,有助于初学者掌握运用。(韩大胜)

三、对教材内容调整的想法,意在“抛砖引玉”

一是选择——从各单元(专题)中选择最经典或最具学习价值的篇目;二是选择后重组——打破原来单元或专题的安排,选择相关篇目自组单元或专题,可以选择后重组来教学。选择相关诗文,组成如下单元:

一是按照 文学史线索 来安排——“先秦诗文”“汉魏两晋南北朝诗文”“唐宋诗文”“元明清诗文”,一是按照 写作要素 来安排——“立意篇”“形象篇”“意境篇”“手法篇”“语言篇”,把诗文合在一起,再把鉴赏方法揉进去来教学。

教学中,可以根据单元教学的安排补充进自己喜爱的名篇或者你认为比教材中的选文更为经典的名篇。

古代散文诗篇二:古代散文论述答案

一、诠释题

1、春秋笔法

相传孔子修订《春秋》时根据自己的观点对一些历史事务和人物作了评判选择他以为适当的字眼来暗寓批

驳之意。譬如记叙战争它往往根据战争的性子、情形、效果和作者的看法划分选用 “伐”、 “侵”、 “袭”、 “取”、 “克”、 “灭”、歼”等差此外词语来表达即所谓 “以一字为批驳”。这种以一字为批驳寓批驳于叙事之中蕴藉谨严而带有倾向性的文字人们就称为 “春秋笔法”。

2、知人论世

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看法孟子提出的文学品评的原则和要领。出自《孟子·万章下》: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以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涯头脑以实时代配景有着极为亲近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相识作者的生涯头脑和写作的时代配景,才气客观地正确地明白和掌握文学作品的头脑内容。孟子的这一原则对后世的文学品评发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历代文学品评家所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说: “不知昔人之世,不行妄论昔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昔人之身处,亦不行以遽论其文也。”知人论世,应当是 “论世”第一, “知人”第二,举行文学品评,也必须知人论世,才气对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

3、赋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生齿。但在古

代,特殊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举连称,从曹丕的 “诗赋欲丽”和陆机的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眉目。赋萌生于战国,郁勃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险些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建安以后以致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许甚至于诗。《史记》中称屈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后人因推尊《史》、《汉》,以是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称为之赋。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在远承《诗经》赋颂传统,近《楚辞》的基础上,兼收战国纵横之文的铺张恣意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的相关因素,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它与 汉代的诗文一起,成就了汉代文学的绚烂光耀与绚烂。

4、清峻通脱

清峻通脱是曹操散文的特点,所谓清峻就是简约严正,所谓通脱就是随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5、苏海韩潮

苏轼、韩愈两家古文皆具雄浑豪爽威风凛凛气魄,故以浪潮为喻。谓文章波涛壮阔,纵横自如。

6、六一风神

六一风神是指欧阳修散文中那种别开生面的盘旋跌宕的韵味,形成的感伤唱叹、委婉曲折、从容自得的特色。

7、古文

唐宋古文运动中普遍盛行的“ 古文”一词,是指同魏晋以来讲求对偶、辞藻、声律、用典的骈文相对,近乎先秦两汉普遍运用的不讲对偶声律,奇句单行、质朴自

然的散体文章。 “古文”这一观点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以为自己的散文继续了先秦两华文章的传统,以是称 “古文”。

8、四六文

四六文,骈文的通行别称。骈文全篇以双句为主,注重对偶声律,多以四字、六字相间成

句,故又称四六文。四六文常用于表章奏记的撰写。

9、文以明道

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看法。韩愈的 “明道”具有政治上再起儒学、重振王纲、阻挡破裂的重要内容,在其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文学革新的角度来说, “文以明道”就是要批判骈文的内容朴陋,言之无物,写作有为,有用之文,而不作徒有华美形式而没有现实价值的浮文、空文。有文而无道,文章失去存在的意义;有道而无文,道则无法运行而远播。也就是说,头脑内容和形式必须联合,而头脑内容则是文章之本。

10、不平则鸣

“不平则鸣”这一理论观点见之于韩愈著名的《送孟东野序》。此文开篇就提出了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进而慨叹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尔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韩愈继续而且生长了司马迁 “立志著书”(《报任安书》)的观点,以为诗文是 “不平则鸣”的产物,把 “明道”与批判社会不公,抒发郁愤联合起来,指出了古文与现实的关系,展现了散文立志抒情的奇特作用。

11、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是北宋作家苏轼在文学威风凛凛气魄上的文学主张。所谓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指作家要无拘无束,自由抒写,又要波涛横生,千姿百态。文理要出于自然,姿态要千变万化。

12、义法

方苞在散文创作中探索为文之道,逐渐探索出一套奇特的创作理论,其焦点就是 “义法”。 “义”即 “言之有物”;法即 “言之有序”。以义为经,以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用当今语言诠释,义即内容,法即形式,内容与形式必须统一,从而为桐城派散文理论奠基了坚实基础。

二、简答题:

1.先秦散文的 “深于比兴”、 “深于取象”。

答:深于比兴就是善于引用比喻,比兴,深于取象的意思应该是善于运用寓言。

2.《春秋》记事的特点。

答:①《春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寓批驳于记事的春秋笔法。②《春秋》叙事简而有法,用语严谨准确,一字不苟。

3.《冯谖客孟尝君》是怎样描画冯谖形象的?

答:主要通过行为(弹铗歌颂等)、语言(详细对话)和事务(薛地收债、资助孟尝君恢复相位、在薛地建立宗庙牢固孟尝君职位等)。表现出了冯谖善于视察、有盘算的智慧形象。

4.《论语侍坐》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答:孔子的平和可亲、谆谆教导、诲人不倦;子路的直爽冒失;冉有、公西华的谦逊审慎;曾皙的淡泊潇洒;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答 “①威风凛凛充沛,笔力锋芒,富于鼓舞性,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②常用巧妙的譬喻和寓言式的小故事来分析原理,生动而有说服力。

6.贾谊、晁错散文的异同。

答:贾谊和晁错都主张重农抑商、削弱诸侯势力、抗击匈奴扰乱,为文皆疏直激切,尽所欲言。但贾谊颇有迂阔之论,不如晁错之文详细切实,少少空疏之谈。

古代散文诗篇三:中国古代散文最远可追溯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2009级《中国语文》试卷(A)(闭卷)

(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且答题纸与试题纸分开交) 学号姓名 院系班级 得分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题14分,多选、少选、错选一律不得分)

1、中国古代散文最远可追溯到(BD )。 A、结绳记事B、甲骨卜辞C、岩画D、铜器铭文

2、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内涵包括(ABCD )。 A、功业意识 B、慷慨文风 C、生命意识 D、悲凉文风

3、“五四”时期出现了散文创作的盛况,其时产生了(AC )等散文名家。

A、郁达夫 B、邹韬奋 C、周作人 D、张承志产生出鲁迅这样的散文巨匠以及胡适、周作人、朱自清、傅斯年诸散文名家

4、(BC)属于90年代“文化散文”。

A、林语堂的《纽约钓鱼》 B、余秋雨的《文明的碎片》

C、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D、范长江的《塞上行》 5、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ABC)。 A、渐变性B、不平衡性C、社会制约性D、任意性

6、中古汉语的声调包括(ABCD )。

A、平声 B、上声 C、去声 D、入声 7、“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句中使用的修辞格是(ABCD)。

A、比喻 B、对偶 C、拟人 D、夸张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骚传统是指(现实主义的风诗)和(浪漫主义的骚诗)形成的传统。

进(美文)的概念,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提倡“言志”的小品文。

6、1930年代,文坛上风行过幽默小品与闲适散文,推动这一风气的是后来被称为“幽默大师”的(林语堂),他创办了(论语)等刊物,大力提倡幽默。 7、《有关大雁塔》是(韩东)的诗歌作品。 8、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就是语言的(谱系)分类。 9、在汉语史上先后出现过(直音)、(譬况)、(反切)、注音字母等标音方法。

10、(甲骨文)是迄今所见的相当成熟的最早的汉字。

11、六书中,(形声字)的出现,标志着造字方法完全成熟。

12、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13、依照词谱所规定的字数、平仄以及其他格式来写词,叫做(填词)。

三、修改下列病句:(每题3分,共6分) 1、在前面所讨论的问题中,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时,

都把物体的接触面看成是绝对光滑的,即忽略物体间的摩擦。(《工程力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P35)

改为:前面所讨论的问题在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时,都

把物体的接触面看出是绝对光滑的,即忽略物体间的摩擦。(《工程力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P35)

2、唐代“古文运动”是针对六朝以来盛行的(骈文)2、(2)存储器。它用以存放CNC装置的数据、参数和而提倡散文的“散文化”。

3、八股文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比、后比、收结。

4、元明清的戏剧主要是杂剧和(南戏 )两种体制。 5、现代文学中率先兴起的散文作品,是议论时政的杂感短论,统称(杂文)。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

程序。它包括存放系统控制软件的只读存储器EPROM和存放中间运算结果的随机读写存储器RAM和存放零件加工程序信息的磁泡存储器或带后备电池的CMOSRAM。(《数控加工与编程》,华中科大出版社,2004,P7)

1

改为:存储器。它用以存放CNC装置的数据、参数和程序。它包括存放系统控制软件的只读存储器EPROM,存放中间运算结果的随机读写存储器RAM和存放零件加工程序信息的磁泡存储器以及带后备电池的CMOSRAM。(《数控加工与编程》,华中科大出版社,2004,P7)

四、阅读欣赏、理解题(第1题为必答题,为12分;第

2、3、4、5、6题中选做两题,每题14分;共40分)

1、阅读韩愈《毛颖传》,并回答文后问题。(12分)(必答题)

毛颖传 (唐)韩愈

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明眎(眎,视。明眎,兔子的别名),佐禹治东方(东方为卯位)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古代传说:兔子的生产方式)。”已而果然。明眎八世孙?(nōu),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姮娥,骑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隐不仕云。居东郭者曰?(cūn),狡而善走,与韩卢(古代韩国的名犬)争能,卢不及。卢怒,与宋鹊(古代宋国的名犬)谋而杀之,醢其家。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蒙恬,人名,传说发明毛笔的人。)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连山,三《易》之一,古代占卜用《易》。),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颈,八窍(八窍,五官共七窍,古人认为兔子有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下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又通于当代之务,官府薄书,市井货钱注记,惟上所使。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斯、中车府令高,下及国人,无不爱重。2

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虽见废弃,终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 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拭之,因免冠谢。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意。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吾尝谓君中书,君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因不复召,归封邑,终于管城。

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于毛,所谓鲁、卫、毛、聃者也。战国时有毛公、毛遂。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春秋》之成,见绝于孔子,而非其罪。及蒙将军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无闻。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请根据上文回答如下三个问题:

①请判断《毛颖传》是否是古文,并说明理由。(5分)

是古文,采用了传记体裁,章末还有太史公的议论,采用了《史记》史家笔调。

从语言方面来看,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

②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③请指出韩愈在《毛颖传》一文中贯通全文的写作方法,并举出二、三篇全篇使用了相同手法的作品。(4分)

通篇采用的写作方法是采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寓庄于谐,使用相同手法的作品有韩愈的《进学解》、《送穷文》

2、阅读袁宏道《叙陈正甫会心集》,回答文后问题。(14分)

叙陈正甫会心集 (明)袁宏道

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之烧香煮茶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孟子所谓不失赤子,老子所谓能婴儿,盖指此也,趣之正等正觉最上乘也。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趣近之。愚不肖之近趣也,以无品也。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或为酒肉,或然声伎,率心而行,无所忌惮。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此又一趣也。迨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余友陈正甫,深于趣者也,故所述《会心集》若干人,趣居其多。不然,虽介若伯夷,高若严光,不录也。噫!孰谓有品如君,官如君,年之壮如君,而能知趣如此者哉!余一夕坐陶太史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急呼周望(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会稽人。):“《阙编》何人作者?今耶?古耶?”周望曰:“此余乡徐文长先生(徐渭【1521~1593】,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别号青藤、天池、田水月等,明山阴人。)书也。”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童仆睡者皆惊起。盖不佞生三十年,而始知海内有文长先生。噫,是何相识之晚也?因以所闻于越人者,略为次第,为《徐文长传》。 请根据上文回答如下三个问题:

①请判断袁宏道在文中所阐扬的“趣”的内涵。(5分)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实质上是一种性灵和性情,得之自然,不可强求

②袁宏道为什么说“趣”难得?(4分) 首先,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次,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受到职位、学识和事理的束缚离“趣”也就越来越远了。

3

③请结合中晚明历史背景,分析袁宏道“趣”的文化意义。(5分)

晚明时期文坛盛行王阳明思想,文人创作大多强调“学问”“意见”“理”缺乏思想内容,而袁宏道提出的“趣”打破了传统古文的陈规定局,流露个性,抒发真情,解放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3、阅读张籍《征妇怨》一诗,并回答问题。(14分) 征妇怨 (唐)张籍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作者简介:张籍(约766—830),字文昌,祖籍吴郡(今江苏苏州),贞元中进士及第,元和初官太(转载于:www.hNNsCy.coM 博 文 学 习 网:古代散文诗)常寺太祝,后转国子监助教,迁秘书郎,长庆初为国子博士,又任水部员外郎,转主客郎中。 请回答如下三个问题:

①请根据张籍的生活时代分析本诗所讽刺社会现状。(3分)

战乱不断,兵役繁重,家破人亡,民不聊生

②请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与本诗其他诗句,分析“妾身虽存如昼烛”的写作方法及其内涵(5分)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夫死战场子在腹”说的是 丈夫死了妻子还怀着孩子,有传宗接代的作用,而身为人妾,丈夫离世自己就如同一件摆设,就像白天点亮的蜡烛一样没有存在的作用和意义

③请分析本诗与新乐府运动的关系。(6分) 新乐府是由白居易、元稹所倡导的,他们提倡诗歌创作另立新题、反映现实、“缘事而发”。本诗就是反映战乱年代人民苦不堪言的生活,是新乐府运动下影响的产物。

4、请欣赏唐李益的《宫怨》诗。(14分) 宫怨 (唐)李益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朝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请回答如下三个问题:

①请问诗中一、二诗句所写内容是什么?(3分) 露露水浸润晴花整个宫殿都飘满花香,在月下鸣乐高歌。描写的是宫女得宠时欢乐的生活场景。

②请问诗中三、四诗句所写的内容是什么?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5分)

描写的是宫女失宠时内心的孤寂与凄凉之感如同“海水添宫漏”一样滴水之声潺潺不断,彻夜不停。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网上有这首诗的鉴赏)

③请从整体入手分析本诗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并分析此种写作手法的诗意性。(6分)

全诗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把受宠和失宠两种不同的生活和心理放在一起对比,表现了宫女的备好生活如同昙花一样花期短暂,突出了失宠之后宫女生活的凄凉与哀婉。

5、阅读王小波的散文《椰子树与平等》,回答文后问题。 椰子树与平等 王小波

二十多年前,我在云南插队。当地气候炎热,出产各种热带水果,就是没有椰子。整个云南都不长椰子,根据野史记载,这其中有个缘故。据说,在三国以前,云南到处都是椰子,树下住着幸福的少数民族。众所周知,椰子有很多好处,椰茸可以当饭吃,椰子油也可食用。椰子树叶里的纤维可以织粗糙的衣裙,椰子树干是木材。这种树木可以满足人的大部分需要,当地人也就不事农耕,过着悠闲的生活。忽一日,诸葛亮南征来到此地,他要教化当地人,让他们遵从我们的生活方式:干我们的活,穿我们的衣服,服从我们的制度。这件事起初不大成功,当地人没看出我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优越之处。首先,秋收春种,活得很累,起码比摘椰子要累;其次,汉族人的衣着在当地也不适用。就以诸葛先生为例,那身道袍料子虽好,穿在身上除了捂汗和捂痱子,捂不出别的来;至于那顶道冠,既不遮阳,也不挡雨,只能招马蜂进去做窝。当地天热,摘两片椰树叶把羞处遮遮就可以了。至于汉朝的政治制度,对当地的少数民族来说,未免太过烦琐。4

诸葛先生磨破了嘴皮子,言必称孔孟,但也没人听。他不觉得自己的道理不对,却把账算在了椰子树身上:下了一道命令,一夜之间就把云南的椰树砍了个精光;免得这些蛮夷之人听不进圣贤的道理。没了这些树,他说话就有人听了——对此,我的解释是,诸葛亮他老人家南征,可不是一个人去的,还带了好多的兵,砍树用的刀斧也可以用来砍人,砍树这件事说明他手下的人手够用。当地人明白了这个意思,就怕了诸葛先生。我这种看法你尽可以不同意——我知道你会说,诸葛亮乃古之贤人,不会这样赤裸裸地用武力威胁别人;所以,我也不想坚持这种观点。

对于此事,野史上是这么解释的??

野史是不能当真的,但云南现在确实没有椰子,而过去是有的。所以这些椰树可能是诸葛亮砍的。假如这不是耍野蛮,就该有种道义上的解释。我觉得诸葛亮砍椰树时,可能是这么想的:人人理应生来平等,但现在不平等了,四川不长椰树,那里的人要靠农耕为生;云南长满了椰树,这里的人就活得很舒服。让四川也长满椰树,这是一种达到公平的方法,但是限于自然条件,很难做到。所以,必须把云南的椰树砍掉,这样才公平。假如有不平等,有两种方式可以拉平:一种是向上拉平,这是最好的,但实行起来有困难;比如,有些人生来四肢健全,有些人则生有残疾,一种平等之道是把所有的残疾人都治成正常人,这可不容易做到。另一种是向下拉平,要把所有的正常人都变成残疾人就容易,只消用铁棍一敲,一声惨叫,这就变过来了。诸葛先生采取的是向下拉平之道,结果就害得我吃不上椰子。在云南时,我觉得嘴淡时就啃几个木瓜。木瓜淡而无味,假如没熟透,啃后满嘴都是麻的。但我没有抱怨木瓜树。这种树内地也是不长的,假如它的果子太好吃,诸葛先生也会把它砍光啦。 我这篇文章题目在说椰子,实质是在谈平等问题,挂羊头卖狗肉,正是我的用意。人人理应生来平等,这一点人人都同意。但实际上是不平等的,而且最大的不平等不是有人有椰子树,有人没有椰子树。如罗素先生所说,最大的不平等是知识的差异——有人聪明有人笨,这就是问题之所在。这里所说的知识、聪明是广义的,不单包括科学知识,还包括文化素质、艺术的品位,等等。这种椰子树长在人脑里,不光能给人带来物质福利,还有精神上的幸

福。这后一方面的差异我把它称为幸福能力的差异。有些作品,有些人能欣赏,有些人就看不懂,这就是说,有些人的幸福能力较为优越。这种优越最招人嫉妒。消除这种优越的方法之一就是给聪明人头上一闷棍,把他打笨些。但打轻了不管用,打重了会把脑子打出来,这又不是我们的本意。另一种方法则是:一旦聪明人和傻人起了争执,我们总说傻人有理。久而久之,聪明人也会变傻。这种法子现在正用着呢。

请根据上文回答如下三个问题:

①诸葛亮砍椰树的“平等观”是否有错?错在那里?(4分)

有错,它采用的是“向下拉平”的平等方式,只看到好事物的负面影响而没有看到其积极的一面。

②在王小波看来,当代社会中为什么还存在诸葛亮砍椰树式的平等方式?(5分)

人人都希望平等但实际上并不平等,现在的人对于幸福能力强的人只有嫉妒,为了消除这种差距感,人们往往贬低好事物以达到一种平等。

③本文在构思和叙述方式上有什么特点?(5分) 以历史典故开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叙事上夹叙夹议,语言轻松活泼,亲切自然,在文章的最后点明主旨,深化主题,发人深省。

6、下面这首《春》是诗人穆旦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他在诗歌艺术上的追求:“敏锐的知觉和玄学的思维,色彩和光影的交错,语言的清新,意象的奇特,特别是这一切的融合无间。”请据此提示,阅读《春》,回答如下问题:(14分) 春 穆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着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5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①这首诗使用了那些修辞方法?(4分) 拟人、比喻、象征、通感

②这首写于1942年的《春》,在主题上与传统诗词中咏春之作有什么不同?(5分)

全诗没有着重去描写春天美丽的景色而是把春天和青春联系在一起比较,表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气,同时表现出青春的健康活力

③结合诗中具体内容,简略谈谈这首诗的艺术特色。(5分)

全诗采用了比喻、拟人、象征的修辞手法,运用春天这样一个美丽而又充满生机的意象表现出青春这样一个充满欲望和激情的季节难免会因为迷惑、无助而产生一种迷茫感,但在痛苦中依然对未来有所期待,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五、命题作文(请选择如下两个命题中的一个写作一篇不少于500字且不多于600字的文章)(20分) 1、论“孝” 2、论“个性”

相关热词搜索:散文诗 古代 古代的散文名篇100首 古代散文诗大全 经典散文诗(短篇)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