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范文 > 作文体裁 > 散文 > 正文
 

现当代散文

发布时间:2024-04-25 11:39:05 影响了:

现当代散文篇一:中国现当代散文透视

中国现当代散文透视·鲁迅的《野草》

鲁迅是中国现代散文最重要的奠基人,他的散文创作,包括抒怀述志的散文诗、纪事怀人的记叙散文、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的杂文。鲁迅的散文,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和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被公认为是世界文苑的奇葩、中国现代散文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和繁荣当代散文创作的艺术典范。

早在中国现代散文的滥觞期,1919年8月19日到9月9日《国民公报》副刊“新文艺”栏上,鲁迅发表了一组题名《自言自语》的散文诗,它们是《序》、《火的冰》、《古城》、《螃蟹》、《波儿》、《我的父亲》和《我的兄弟》,其中的几篇显然是《野草》和《朝花夕拾》某些作品的雏形。如《火的冰》,以冰凝固住的火焰来象征外表冷静而内心燃着烈火的爱国者,显示作“寄意寒星荃不察”的孤独感和救国无力的痛苦;这一意象在《野草》的《死火》中得以改造和发展。

《野草》是鲁迅散文诗的代表作,连《题辞》共24篇,写于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连载于《语丝》上。这一时期的鲁迅,正处于理想与现实、前进与彷徨、希望与绝望的矛盾之中,《野草》真实地记录了他精神探求的苦闷和心灵呼唤的声音。鲁迅在1932年10月14日所写的《〈自选集〉自序》中曾经描述了创作《 野草 》时的背景和心境:

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 并且落得一 “作

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不过已经逃不出在散漫的刊物上做文字,叫做随便谈谈。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一方面,鲁迅当时处于北洋军阀统治中的北京,深感军阀统治的黑暗和腐朽,深感封建复古势力对新文化运动的压迫,心理感到太多的黑暗、苦闷和寂寞;另一方面,他又经历了“五卅”运动、女师大学潮和“三·一八”惨案,使他更加看清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丑恶面目,因而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野草》“过客”孤独地寻找着向前的道路,他身上所表现的韧的战斗精神和探索精神,可以说是鲁迅的自我写照。而《影的告别》里影的形象则是鲁迅的思想矛盾的化身。鲁迅说过:“但我的作品,太黑暗了,因为我常觉得‘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却偏要向这些作绝望的抗战。”《野草》中的作品,无论歌颂韧性战斗,解剖自己心灵,或者针砭社会锢弊,都渗透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人生哲理探索意味。在那黑暗的年代,鲁迅用象征的方式借事寄意托物咏怀的手法,把自己的孤独情怀,矛盾心理,探索战斗走着人生长途的思想,作了浓郁的诗意的体现。因此,阿英称道《野草》“一部最典型的、最深刻的、人生的血书”。

在《野草》中,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鲁迅顽强的抗争意识和韧性的战斗精神。作为开篇的《秋夜》,鲁迅以其高超的艺术形象来熔铸深邃的寓意。文章前半部分描写秋夜室外的景物,借夜的天空、睒着冷眼的星星、窘得发白的月亮、摧残野花草的繁霜,来象征现实中的

黑暗势力;以“在冷的夜气中”瑟缩着的小红花,象征天真、纯洁,虽有美好愿望,但阅世简单,抵不住黑暗重压的青年;作者重点突出了同夜空顽强战斗的两株枣树的形象,借以表现自己不畏强暴的反抗精神: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但是,有几枝还低垂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眼;直刺着天空中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鬼睒着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亮剩下。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而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鬼睒着许多蛊惑的眼睛。

文章后半部分描写秋夜室内的景物,用隐喻的手法赞颂了追求光明的小青虫,表现了作者积极的韧战精神。

同时,鲁迅顽强的抗争意识,又往往与悲观绝望的心态交织在一起,使作品呈现出一种悲壮美。《过客》这篇诗剧体的散文诗,描述了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个黄昏,在荒漠的旷野上,从远处走来了一位不计时日、不畏困顿而长途跋涉“过客”,遇上停足不前、精神颓败的“老翁”和对生活有着美梦、看到前路有“盛开的野百合和野蔷薇”美景的“女孩”。老翁极力劝阻“过客”不要前进,告诉他前面就是“坟”,“你已经这么劳顿了,还不如回转去,因为你前去也料不定可能走完”。女孩却给“过客”水喝,施以布片,竭力要

他裹伤后再前进。而孤独的“过客”谢绝老翁的劝阻,也谢绝女孩的布施,宁可带着伤痛、淋漓的鲜血,也要执拗地朝着前面已经笼“夜色”的“坟”走去。因为,“那前面的声音叫我走”,那“声音”曾经叫过老翁,老翁因停顿而再也听不见了。这个象征性的故事,通过三个不同思想和性格的对照,凸显了“过客”披荆斩棘、义无反顾的求索精神,那叫他的“声音”,便是过客的理想,是理想在呼唤、鼓舞他向前,尽管他听了老翁的劝阻曾一度犹疑和彷徨,在女孩的布施面前也一度表示感激和动摇,然而他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终于克服了彷徨和动摇,而抱定他的理想奋然前行。关于《过客》的深刻寓意, 鲁迅曾在1925年4月11日回复赵其文的信中说得很明白:《过“客》的意思不过如来信所说那样,即是虽然明知前路是坟而偏要走,就是反抗绝望,因为我以为绝望而反抗者难,比因希望而战斗者更勇猛,更悲壮。”

显而易见,“过客”的形象正是鲁迅自我形象的写照,是他作为荷戟独战、上下求索的“精神界之战士”的化身。“过客”宁可走向“坟”地,也要作“绝望的抗战”,包含着与旧世界同归于尽的希望和理想。《影的告别》中的“影子”,《求乞者》中憎恶布施的所谓“求乞者”,《死火》中使“死火”燃烧、与大石车同毁于冰谷的诗人,《 颓败线的颤动 》中那以奇特的方式向整个黑暗世界复仇的老妇,《这样的战士》中那举起投枪、孤军奋战终于衰老的战士??这些艺术形象无一不与“过客”的思想和精神一脉相承,它们从各个侧面集中地表现了鲁迅“作绝望的抗战”的精神,以及与敌人作决绝的

战斗、与旧我作彻底的告别、与旧世界同毁的自我献身的理想。《野草》中有不少篇章是从无情地解剖自己入手,对先觉者与群众之间、 长者与幼者之间、 战士与对手之间、叛逆的猛士与“爱我者”之间、生与死之间种种的矛盾冲突,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希望”与“绝望”之间种种的彷徨苦闷,进行痛苦地思考与辨析, 从而呈现出鲁迅当时内心世界的无比丰富与复杂。 其中《墓碣文》最有代表性。它通过一个荒诞不经的梦境,展示了一个黑暗势力的反抗者思想上的矛盾冲突以及勇于自我解剖的精神。梦中“我”见到墓碑阳面和阴面各有不同的文字。 阳面是: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文字扑朔迷离,但联系鲁迅的战斗经历和个性特征,可以理解为:我在人们浩歌狂热的时候,却感到了人世的寒冷;又在人们把人间当作天上时看到了地狱的深渊; 在人们满足中我只看到虚无, 好像绝望地抗战才能使人们得救。这是一个黑暗社会的反抗者才会有的思想状态,其中也包含着鲁迅自己的思想。正因为如此,便不能不为思想矛盾所苦恼,简直有如长蛇缠身,不能自拔,终被害死,离开人间。鲁迅毫不掩饰自己的思想矛盾,而且勇于解剖自己,这正是墓碣阴面文字所要表现的:“抉心自食, 欲知本味。 创痛酷烈,本味何能知”“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文章结尾,死尸突然在坟中坐起,且说:“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一切又归于虚无和渺(转 载于:www.hnNscy.CoM 博文学习网:现当代散文)茫。由此,我们可窥见当时鲁迅正经历着各种矛

现当代散文篇二:现当代散文

第九章现当代散文

一、 填空题

1、 第一个文学十年(1917-1927)集中发表散文作品的地方有:《新青年》杂志的“随感录”、《小说月报》、《语丝》等刊物。

2、 《新青年》从1921年,周作人发表了专门讨论现代散文的《美文》一文,将“须用自己的文句与思想”看作现代散文最重要的特点。

3、 1924年,所顾忌,他们这一时期的散文被冠名为“语丝体”的名号。

4、 20世纪20的《笑》、《寄小读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等。这一时期散文的成就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

5、 第二个文学十年(1927-1937年)家群,沈从文、朱光潜是其理论先导,还有何其芳、李广田、吴伯箫、萧乾等“京派”作家。

6、 随着左翼文学运动的兴起,20世纪30白》、《芒种》、《新语林》等左翼小品文刊物,集合了瞿秋白、茅盾、唐弢等作家的作品。

7、 20世纪30作:夏衍的《包身工》、邹韬奋的《萍踪寄语》。

8、 鲁迅是文化批评的杂文大家。从

盖集》到《而已集》是其杂文的发展期;还有《三闲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等。其记叙性散文的代表作是《朝花夕拾》,一些篇章有自叙传色彩;其散文诗集《野草》多采用象征手法展现作者内心世界。

9、 《乌篷船》《北京的茶食》,散文集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

10、 其记事抒情散文主观性强烈,多内心独白,如《还乡记》。其另一类散文是游记,如《屐痕处处》、《闽游滴沥》。

11、 闲适为格调”,如《剪拂集》。20世纪30年代以后,林语堂在上海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更加提倡幽默小品的创作。

12、 冰心最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发表于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如《寄小读者》、《往事》;30年代代表作《平绥沿线旅行记》;40年代发表系列散文《关于女人》。

13、 、,充满浓郁的人性美和自然美。

14、 新中国成立后,散文创作主要继承解放区散文创作的传统,讴歌时代、表现重大社会主题、报告新时代的生活现象成为其主要内容,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巴金的《生活在英雄们中间》。

15、 当代杂文方面,杂文专栏《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长短录》等。

16、 文革结束,侧重个人情感的散文创作才真正恢复起来。的《晚华集》、《无为集》,陈白尘的《云断梦忆》,丁玲的《“牛棚”小品》,杨绛的《干校六记》等,巴金的《随想录》在20世纪80年代影响较大。

17、 20世纪的学者散文有张中行的《负暄琐话》,金克木的《天竺旧事》、《文化的解说》,王佐良的《一次动情的旅行》等。

18、 20世纪散文因其轻巧多变迅速成为主要的文体之一。代表作: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张承志的《荒芜英雄路》、周国平的《人与永恒》、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等突出人生和文化哲理思考的“文化散文”。

19、 贾平凹是民间风俗的展示者。山区,如《商州初录》、《商州又录》等十分经典的作品;其后,他又有“闲适”风格的作品,如《说话》、《四十岁说》。

20、 形成对人文山水的关注,有著名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等。

21、 1936版;何其芳著名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获得《大公报》文艺奖金。《画梦录》被称为“诗人的散文”。延安时期,何其芳散

文变得平易朴实,有《还乡杂记》等。

二、 名词解释:

11924年,《语丝》周刊创立,周氏兄弟和林语堂任意而谈,无所顾忌,借散文继续着文化评论的努力,他们这一时期的散文被冠名为“语丝体”的名号。

三、 简答题

1、简述冰心散文的特点。

教材212页第二段:“冰心散文的特点是??女性色彩显著。”

2、谈谈20世纪60年代初,散文的三种模式。

20世纪60年代初,散文有三种模式:杨朔擅长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发现宏大的社会主题,如《海市》;刘白羽采用现实生活和战争记忆相交织的写作方式,如《红玛瑙》;秦牧的散文往往在纪实中穿插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等知性内容,如《花城》。

3、简述朱自清的散文成就。

教材214页“作者简介”第二段:“朱自清的散文小品在新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质朴自然,知识性较强。”

4、谈谈朱自清《给亡妇》一文的内容与主要线索。

主要线索是作者对妻子武钟谦的深情厚谊。主要内容见教材218页“阅读提示”第一段:“第一段是概述几个孩子3年来的成长近况??最后一段写上坟和对妻子的告慰之语。”

5、简述朱自清《给亡妇》一文选取生活细节刻画人物的特点。 教材218页“阅读提示”第三段:“在这篇抒情散文??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温顺贤能、操劳终生的妻子形象。”

6、谈谈朱自清《给亡妇》一文的语言特点。

教材218页“阅读提示”第四段:“语言风格上,本文具有明显的絮语散文特点??朴实清畅,接近口语。”

7、谈谈何其芳《黄昏》一文的思想情绪与抒情结构。

教材220页“阅读提示”第一段:“这篇仅五百字的散文??只能给作者带来几多哀叹和感伤。”

8、简述巴金的散文成就。

教材222页第一段:“巴金的散文笔调质朴而抒情色彩突出??等哲理性的散文。”

9、简述巴金《爱尔克的灯光》一文中“灯光”在结构上的贯穿作用和三种“灯光”的象征意味。

教材225页“阅读提示”第二段:“文中的‘灯光’意象具有浓重的抒情意味??也使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得以生动表现。”

10、简述巴金《爱尔克的灯光》一文中“长宜子孙”的含义。

教材225页“阅读提示”第一段:“‘长宜子孙’原本是指旧式大家庭对家族未来的一种希望和期许??也暗示着对青年人心灵与生命的桎梏。”

11、谈谈钱钟书“知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教材226页“作者简介”第三段:“知性散文的特点很突出:一

现当代散文篇三:现当代著名作家有哪些

现当代著名作家有哪些? 鲁迅、巴金、老舍、茅盾、冰心、孙犁、周作人、胡适、郭沫若、周瘦鹃、

叶圣陶、徐志摩、郁达夫、朱自清、闻一多、夏衍、沙汀、臧克家、赵树理、周立波、曹禺、杨朔、

何其芳、魏巍、贺敬之、王蒙、三毛、周国平、余秋雨、路瑶、刘心武、舒婷、王朔、海子、殷夫等

相关热词搜索:散文 现当代 现当代散文发展历程 现当代散文有哪些 现当代散文名篇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