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表扬信 > 正文
 

下学期语文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24-04-20 08:55:57 影响了:

下学期语文教学案例

学生精读课文,充分思考,小组交流的基础上集体讨论,教师小结:儿子打破常规做法,从横切苹果中获得新的发现,使父亲从惊讶支触动,这与其说是五角星图案的果核所产生的诱人之处。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下学期语文教学案例资料,提供参考,欢迎阅读。

下学期语文教学案例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由阅读课文,学会质疑。

4、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5、学会看到人生的一切,并真心地感激。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新词。

2、阅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揭题、导入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讲读课文第一部分

讲读课文3——6自然段

讲读课文最后一段

拓展

总结全文

板书课题/

这篇课文的题目与其他课题有什么不一样?

看了课题,你想说什么?

你读懂了什么?

范读课文。

你读懂了什么?

你还有哪些疑问?

解疑。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小女孩在钢琴边深思什么?

爸爸怎样建议的?

建议是什么?

你读懂了什么?

小结:小蓝蓝看到了小小的茉莉,开得那么香,那么美,这是件令她很开心的事,她谢谢花开了,这真令人感动。

指名朗读。

板书省略号,它有什么用?

你知道蓝蓝冬天会感激什么?你还知道蓝蓝春天、夏天会感激什么?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要感激的吗?

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每一件事,去感激每一个人,那么我们永远都会快乐、幸福。

出示课件,第二自然段的2、3句话。

齐读课题。

课题中间有一个逗号。

质疑课题。

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

一个人常常感激才会幸福、快乐,心里充满阳光。

自由朗读课文。

爸爸让蓝蓝从小学会看到人生美好的一切,一个人常常感激,心里才会充满阳光。

质疑课文。

自主学习第二部分。

反馈学习信息。

只要让我们快乐的事都值得去感激。

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省略号省略了许多内容,让我们自己去想。

自由发言。

说说自己要感激的人和事。

全班齐读。

板书:

10、花开了,就感激

回忆事

爸爸蓝蓝感激人

才会幸福心灵会充满阳光

心灵美好才会快乐

下学期语文教学案例二

教学要求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掌握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包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从重点词句中体会父亲对儿子意外发现的赞赏,相信你从中也会受到启发,树立你的创新意识。

2.读懂写父亲感受的句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会填词。

2.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从重点词句中体会父亲对儿子意外发现的赞赏,相信你从中也会受到启发,树立你的创新意识。

2.读懂写父亲感受的句子。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引入(5)

1.板书课题,质疑课题:

苹果里会有星星?多有意思呀!你读了课题,想到了什么?

2.苹果里的星星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到书中去探寻谜底吧!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0)

1.通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本课生字及不理解的词。

2.学生借助字典和生活积累解决不认识的字,以及能自己解决的词。

3.边读边思考:苹果里真的有星星吗?苹果里的星星指的是什么?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20)

教师提炼学生提出的问题,读中释疑:

1.父亲一生切过无数苹果,他与儿子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抓住重点词:规规矩矩、常规。

结合生活理解父亲的切法:以图带拼,直观理解儿子的说法。

2.儿子的偶一为之,为什么会令父亲深受触动?

在学生精读课文,充分思考,小组交流的基础上集体讨论,教师小结:儿子打破常规做法,从横切苹果中获得新的发现,使父亲从惊讶支触动,这与其说是五角星图案的果核所产生的诱人之处,不如说是儿子独特的发现,一创新的思维方式给父亲带来的震撼!

3.“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错’切苹果。”这真的是错切苹果吗?是什么?

学生结合全文作答后,教师小结:这就是创新。原来创新并不难,生活中人人才能创新。

四、布置作业(5)

1.书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儿子横切苹果——发现星星不经意的

苹果里的星星新发现

父亲从儿子的新发现中——得到启示就是创新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所包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从重点词句中体会父亲对儿子意外发现的赞赏,相信你从中也会受到启发,树立你的创新意识。

2.读懂写父亲感受的句子。

教具准备

磁铁、乒乓球、透明深杯。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7)

1.指名读生字词语。

2.默写词语。

3.朗读课文。

二、深读,充分感悟(8)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生活中你有不“墨守成规”的做法吗?说给大家听听。

三、实践活动(15)

1.发放道具:

磁石、缝衣针、乒乓球、木棍、透明深杯等。

2.教师创设情景,学生思考怎样解决问题。

⑴我的缝衣针掉在地上找不到,寻求帮助。

常规做法:满地寻找;打破常规:用磁石帮忙。

⑵透明深杯里落进乒乓球,不许伸手入内,怎么取?

加水或倒杯子。

四、作业设计(10)

1.填上合适的词。

一()小刀一()星星一()创造

一()事情一()新闻一()油画

2.想一想,答一答。

你是怎样切苹果的?发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你的生活中也许有过不平常的发现和做法,请你说一说自己(或他人)的不平常的做法或发现。

作者真是很聪敏的人。

作者教会我的东西太多了!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案例:

随课文识字的特点是让课文的生字的出现和讲解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

句、句不离文。这样,学生对生字生词就容易理解,容易接受,也容易记忆。

课文《乌鸦喝水》里有“喝、渴、找、怎、旁、许、办、法、高、升”等生字。我一边讲故事,一边随着故事情节出现生字。课题里的“乌”和“喝”两个生字在出示课题时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小学生会把乌鸦认作喜鹊,为些我特意准备了一只乌鸦标本,让学生看清乌鸦的毛全身是黑的,连眼睛也看不出,所以“乌”字与“鸟”不同,“乌”字上半部里面没有一点。乌鸦口渴了想喝水,所以“渴”字是三点水旁;喝水要用口,所以“喝”字是口字旁。学生懂得“渴”和“喝”的字形区别,就能牢固地记住,不易混淆。“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我们找东西,都要用手,所以“找”字是提手旁。“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我事先准备了一个小口高颈的瓶子,里面放了大半瓶水,又怕学生看不清水在瓶子里的高度,便在水里掺了红墨水(或蓝墨水)。这里我拿着乌鸦标本作演示,表示乌鸦喝不着小口高颈瓶子里的水。因为瓶子里的水不多,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出示“怎么”这个生词并进行教学。这时乌鸦开动了脑筋,它看到旁边有许多小石子(小石子是我课前捡来作教具的),它想出办法来了。“旁边”和“办法”这两个生词,意思都容易理解,不需要多加解释,只要对字形稍加指点就可以了。对“办”字我还作了这样的强调:“想办法,要动脑筋,要用力气,用力气就会出汗,所以?边?字旁边的两点千万不能丢。”讲到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到瓶子里,瓶

子里的水渐渐“升高”,水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就这样,教师边讲边问,学生边听故事边答问题,边认识生字,兴趣盎然,一点儿也不感到枯燥,

更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教学案例:

《司马光》教学案例

雁鸣湖学校李冬梅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3.通过朗读第

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

聪明的孩子。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3.分别抄有第

四、五两段课文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学习生字

这堂课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小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请学生读准”司“。告诉学生“司”是“司机”的“司”,在这里与“马”组成复姓。再请学生读准“光”的音。提示“光”的音。提示“光”的笔顺。

学生完整地读课题。

二、过渡激趣,整体感知

1.司马光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能写在课本里让我们大家学习呢?

2.听课文录音,注意良好的听读姿势、听读习惯的培养,特别要学生注意看清课文标点,听好

停顿的地方。

3.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长句子。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留心听,听后互相评议。

三、突出重点,教学课文

1.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在很远很远了,课文第一段用了一个什么词表示?学习古时候”

读准“时”。

2.有一回,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突然,发生了一件很危险的事,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自己学习二到六段。要求:仔细读课文,画出讲司马光表现的词句,想象一

下当时的情景,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交流讨论。

(1)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谁来读

二、三两段课文?其他人注意听有没有读出危险的感觉。

(2)别的小朋友年看到小伙伴掉进小缸,他们怎么样了?先指名回答,再读有关句子。然后引

导学生学习生字“都、慌、吓、哭、喊”,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吓、哭、都”的字形。

(3)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指名读第五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强调出司

马光与别的孩子不同的地方。评议,练习朗读。

(4)结果怎样?

这里采用师生对读方式怎样?朗读最后一段。 4.司马光救出了小朋友,那时,他自己也还是个孩子,学习生字“孩”,注意“孩”是子字旁,写法与“子”不同,最后一笔是“提”。启发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能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学生可能想出以下办法:①把小朋友拽出来;②在缸里,拉他出来;3把缸推倒等。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们爱动脑筋,然后将方法进行比较:大家想的办法基本是让人离开水,但在当时情况下,缸太大,太重,喊人又来不及,司马光能及时想到用大石头砸破缸,使水流出,让水离开人。

这个方法巧妙而实用,这与他遇事爱动脑筋是分不开的。朗读全文。

相关热词搜索:下学期 教学案例 语文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