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导学案 > 正文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发布时间:2024-03-29 16:56:55 影响了:

小编语:为你精心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博文学习网(www.hnnscy.com)的后续更新吧!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篇一:24《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三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设计者:孙艳丽 审核:毛新红 时间:2014年3月31日

班级:姓名: 组别

【题目解说】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序”是一种文体,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朝,一般是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推重之辞。

【走进作者】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

“明初诗文三大家”。 著有《宋学士文集》、《孝经新说》等。

【背景链接】

宋濂在京城建康(今南京市)做官,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也在京城,就读于“太学”。马生回乡探亲,宋濂写了这篇文章,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道为学之难”,以身作则,勉励马生刻苦学习。这篇赠序不是板着面孔说教,也非轻施谀词以恭维对方,而是现身说法,针对时弊以加针砭,因而写得事信、情真、理足,文辞流畅,其中所讲道理对我们今天也很有启发意义。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2、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自主学习】

一、了解作者及文体

1、宋濂:字 ,号 ,著名散文家。朱元璋称他为“ ”,刘基赞许他“ ”,四方学者称他为“”。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 、 并列为诗文三大家。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尤其长于传记的写作,著有《 》。

2、序:是一种文体,分 和 两种。本文为,多为赞颂、勉励、祝愿、惜别之意。

二、练读课文

1、做到:准确、流利、停顿恰当。

(1)读准下列字音。

嗜 () 弗 () 怠 () 俟 () 箧 ( )屣( )皲( )

媵( ) 衾 ( ) 烨( ) 缊( ) 冠( ) 叱 ()咄()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余 因 得 遍 观 群 书。 2、不 知 口 体 之 奉 不 若 人 也。 3、盖 余 之 勤 且 艰 若 此。

2、疏通文意。(结合课文注释,自己翻译课文,把不能解决的字词及句子用铅笔在课本上画出来)

)观,每()假借( )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 )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 )之怠()。录毕,走( )送之( ),不敢稍逾( )约。以是()人多以( )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 )加冠( ),益( )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 )其室,未尝稍降( )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 )疑质( )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俟( )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 )箧( )曳( )屣( ),行深山巨谷中,穷冬( )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 )持汤( )沃灌( ),以( )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 ),主人日( )再( )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 )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 )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烨然( )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 )处其间,略无慕艳( )意。以( )中( )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 )不若( )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第二课时(4月1日)

【合作交流】①小组合作解决“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 ②组长带领串讲,并展示各组任务;

【检测与整理】

1、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 同舍生皆被绮绣: ..

2.古今异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3、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 .

4、:

衾拥覆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无鲜肥滋味之享 ...

计日以还弗之怠 ..

无从致书以观 当余之从师矣 ..

以中有足乐者 .

5、重点句翻译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第三课时

时间:4月2日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基础知识,掌握重要词语和句子的解释、翻译。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学习作者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

3、学习文章中用对比手法表现中心的写法。

【复习巩固】

1、 作家作品我知道!

⑴.宋濂,字,号, (朝代)文学家,著有《 》。他与刘基、高启并列为“ ”。

⑵.序,分为(一般用于陈述文章的创作主旨、创作经过等)和两种。 创于唐初,是属于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多为劝勉、推重、赞许之词。如我们正在学习的《送东阳马生序》。

2、生字生词我能读!

3、重点词语我会释!

⑴.无从致书以观: ⑵.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⑶.走送之: ⑷.不敢稍逾约:...

⑸.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⑹.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⑺.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⑻.先达德隆望尊: .....

⑼.未尝稍降辞色:⑽.援疑质理:....

⑾.或遇其叱咄:⑿.色愈恭,礼愈至: ...

⒀.俟其欣悦: ⒁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

⒂.媵人持汤沃灌:⒃.烨然若神人: .....

⒄.同舍生皆被绮绣: ⒅.腰白玉之环: ..

⒆.寓逆旅: ⒇.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4、疑难句子我会译!

⑴.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⑵.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⑶.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⑷.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⑸.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小组合作】

小组四人分工,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眼看字、口发声、心明意),共同思考并解决下面的问题:

1.作者年轻时求学经历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他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在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加以印证。

2.作者写自己求学时的艰难,目的是什么?

3.综上讨论,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与学习效果(A:没有关系/B:关系密切)。学习条件不好,也可以学有所成;学习条件优越,也会有一事无成者。促使学习成功的根本因素是 。

4.文章的第二段写了同舍诸生的华贵服饰,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写一写,品一品为什么要这样写? 描写同舍诸生华贵服饰的句子是:

作者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作用是 。

5.宋濂家贫嗜学,乐书而忘苦。与作者读书时相比,你的读书条件怎样?你应如何做?

《送东阳马生序》达标测评

时间:4月3日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嗜学( ) ②逾约( ) ③俟( ) ④叱咄( ) ....

⑤皲裂( ) ⑥媵人( ) ⑦箧( ) ⑧缊袍( )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②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④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⑤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⑥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下列句子和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低耳以请;

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D、寒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四支僵劲不能动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5、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

①作者“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②揭示作者小时候就酷爱读书的句子是:

③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④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6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翻译句子。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篇二:《送东阳马生序》优秀导学案

送东阳马生序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识记重点的文言字词(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了解特殊文言句式的翻译。

2.了解赠序的文体知识,学习本文通过对比阐发主旨的写法。

3.体悟作者的谆谆教诲,感受作者对年轻人的殷切期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导学课时: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省义乌县一带)人。明初文学家。他幼年家贫,学习十分刻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借口父母年迈辞不就职,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朱元璋让他为太子讲经,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被认为是“开国文臣之首”。宋濂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的文章内容深广,辞采丰富,闲雅从容,善于变化,又以传记文学最为出色,能用多种方法塑造人物,代表作有《王冕传》等。宋濂一生勤奋好学,“未尝一日去书卷”,一天也没有离开过读书。著有《宋学士文集》。

(2)文体知识

古代的赠序与序言不同。赠序是友人临别时所写的赠言,多用“送??序”为题。如柳宗元的《送孟东野序》、《送李愿归盘谷序》。《送东阳马生序》即是“送给东阳县姓马的年轻人的临别赠言”。序言则是作者或熟悉了解作者有关情况的人写在书前面的话,多是介绍作者的生平和创作经过等方面的内容。

2.给加点字注音

余幼时即嗜学( ) 不敢稍逾约() ..

或遇其叱咄( )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负箧曳屣() 足肤皲裂而不知( ) ...

媵人持汤沃灌() 以衾拥覆( ) ..

右备容臭( )烨然若神人( ) ..

二、合作探究

1.落实下列加点的字词,注意古今不同的意义和用法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每:假借:

②无从致书以观。

无从:致:

③益慕圣贤之道。

道:

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硕师: 游:

⑤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 欣悦: 请:

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支: 汤: 乃:

⑦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绮绣:

⑧假诸人而后见也。

假: 诸:兼词,“之于”的合音。

⑨之

弗之怠当余之从师也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⑩以

以衾拥覆生以乡人子谒余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俯身倾耳以请 以中有足乐者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疏通下列句子的意思,并译成现代汉语。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③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④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⑤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三、精讲点拨

作者写这篇赠序的缘起和目的是什么?从文中哪一部分可找到答案?

四、自主评价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

同舍生皆被绮绣

2.翻译:

①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②未尝稍降辞色。

③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1.文章开头的“ 嗜学 ”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与”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

3.“ 加冠”一词是什么意思?你还能从古代汉语中找出类似的用法吗?试举一例。

二、合作探究

1.阅读第一段,概括作者求学条件的特点?作者如何表现这一点的?

2.分别概括两个阶段的艰苦条件

①幼时求学的艰难:

②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种艰难又包括三种情况:

3.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作者最终能成就一番事业,靠的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2)阅读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诸生求学条件的特点?概括具体表现?

2.作者从几个方面来表现诸生条件优越的?

三、精讲点拨

1.思考第一、二段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2.第二段诸生条件优越的四个方面的顺序和第一段四个方面的顺序一样吗?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四、自主评价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àn)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朕:皇帝自称。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

录 毕 走 送 了 不 敢 销 逾 约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 嗜:(2)弗之怠 弗:

(3)宋濂尝与客饮 尝:(4)间问群臣臧否臧:

3.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诚然,卿不朕欺。

4.【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

【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板书设计

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借书 手自笔录 不稍逾期 叩问 援疑质理 色恭礼至 从师 负箧曳屣 足肤皲裂对比 寓旅 再食敝衣 中有足乐 业精德成←———→勤苦专一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篇三:24送东阳马生序 导学案 配 答案

24 送东阳马生序

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然而莘莘学子,读到头来,其结果却迥然有异。有十年寒窗,一举成名者;有孜孜以求,出人头地者;有碌碌无为,鲜有所获者;有半途而废,不得善终者……究其原因,除却客观因素而外,恐怕是主观勤苦程度不同使然。因此前人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增强文言语感,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2.学习记叙、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古人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想学有所成,想成就一番事业,不经一番磨砺是很难成功的。追思古人那凿壁偷光的专心,闻鸡起舞的恒心,悬梁刺股的决心??抚古思今感慨良多,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明学士宋濂,看看他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最终学有所成的。(板书文题、作者)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 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叩(kòu)问 叱咄(chì duō) 俟(sì) ....

负箧(qiè) 曳(yè)屣(xǐ)皲(jūn)裂 ....

媵(yìng)人以衾(qīn)拥覆 皆被(pī)绮绣 ...

容臭(xiù) 烨(yè)然缊(yùn)袍敝(bì)衣 ....2.积累文言词汇

(1)重点实词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 援疑质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致书:取得、得到。 既加冠:已经。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忧虑。硕,大。

尝趋百里外:曾经。

从乡之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稍降辞色:略微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

礼愈至:周到。

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持汤沃灌:浇洗。

寓逆旅:居住。

右备容臭:香袋。

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

(2)一词多义

以:以衾拥覆(用)

以中有足乐者(连词,因为)

俯身倾耳以请(相当于“而”)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把)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书籍)

与朱元思书(信)

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向)

当余之从师也(跟从)

其:俟其欣悦(他)

门人弟子填其室(他的)

至:礼愈至(周到)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到,到达)

若:烨然若神人(好像)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如)

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动词,担忧,忧虑)

无冻馁之患矣(名词,忧患)

故:故余虽愚(连词,所以)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副词,特意,故意)

道:益慕圣贤之道(名词,学说)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动词,说)

质:援疑质理(动词,询问)

非天质之卑(名词,本资,资质)

(3)通假字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4)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名词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手自笔录(名词作动词,动手;名词作状语,用笔。) 余立侍左右(名词作状语,站着。)

(5)古今异义词 走送之(古义:跑。今义:行)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这,此。今义:判断词) 尝趋百里外(古义:快步走。今义:表趋向) 主人日再食(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3.作者链接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人,明初著名散文家。他生活在元末明初,少时家贫,却勤奋好学,曾受业于元末有名学者吴莱、柳贯等,以文章著名。元代至正年间被举荐为翰林院编修,借口父母年老,坚辞不就,入山隐居著述。朱元璋起义后,接受朱元璋征聘,任江南儒学提举和太子经师,后官至《元史》编修总裁官、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

部主事等,负责或参与《元史》《国史》《日历》的编修以及开国之初许多典章制度的制定工作,从文治方面对明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贡献,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尤其长于传记的写作,他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在当时影响很大。

4.文体链接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节奏。

【交流点拨】余/幼时即嗜学。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

同舍生/皆被绮(qǐ)绣,戴/朱缨(yīng)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参照书下注释,自己疏通文意。

3.概括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第一段:总写,突出勤奋

无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借书,抄书:每

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无师:无硕师名人与游—— 求师:从乡之先达

为师严厉:未尝稍降辞色,叱咄—求学礼周:立侍左右,色愈恭,礼愈至

第二段:详写,突出艰苦

求学艰难——受人照顾 学习生活艰苦——乐以忘忧

四、板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

【交流点拨】

囊萤映雪(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

悬梁刺股(战国苏秦的学习故事,也叫“头悬梁,锥刺股”) 凿壁偷光(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 韦编三绝(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 画荻教子(欧阳修的学习故事)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继续深入研究课文。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探究

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交流点拨】讲述作者年轻时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2.作者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

【交流点拨】是为了勉励马生专心向学,刻苦自励。

4.本文写了作者在幼年求学时所受到的哪些苦难?他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

【交流点拨】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

5.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

【交流点拨】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

6.“勤”是作者成功的阶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者一心向学,不辞劳苦,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动了他呢?

【交流点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我们保持一种纯正的追求,坚定自己的理想,就可以领略到求知的趣味,生活才更有价值。

(二)感悟

1.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交流点拨】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

2.说说你对“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句话的理解。我们中学生应有这样的苦乐观吗?

【交流点拨】精神上的富足,战胜物质上的贫困。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

3.你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交流点拨】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能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这是宋濂的切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三)品析

本文在记叙中运用了大量的描写,体会其作用。

【交流点拨】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

三、板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

----→“以中有足乐者”

结合课文谈谈你的感受?

【交流点拨】 宋濂从小勤奋好学,家里贫穷,没钱买书来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亲手抄录,和他们约定日期归还。在非常冷的冬天里,砚台都结了坚固的冰,手指冻得没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懒。当他出外去追随老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酷寒的冬天、凛冽的冷风,大雪积了好几尺深,脚、皮肤都冻裂而不知道。他博览群书,最终成为明代的大学士。

今天我们的生活、学习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师和颜悦色地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我们不需要抄书、不需要长途跋涉,也没有寒冻之苦,可是,我们真正像宋濂那样用心求学了吗?

有时候我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心却飞到了窗外;对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诲,我缺乏应有的兴趣和激情;父母不惜自己省吃俭用,为我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我却不知心存感激??与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当的距离。正如宋濂所言,我的学业没有大的进步,如果不是因为我的天资不够聪明的话,只能归因于不如宋濂专心和勤奋了。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今天优越的生活条件下,希望同学们依然要磨炼意志,勤奋好学、不怕吃苦,充分利用优越的生活条件,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关热词搜索:东阳 学案 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学案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学翻译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