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读书笔记 > 正文
 

《单向度的人》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24-04-20 22:29:23 影响了:

《单向度的人》读书笔记篇一:单向度的人

科技理性和人文理性的权衡

——读《单向度的人》有感

本书作者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989-1979) 是法兰克福学派最为知名的激进哲人,他的代表作《单向度的人》是这一学派中最具政治影响的著作。此书从哲学的角度高度剖析了现代资本主义存在的病态现象:物质丰富,精神痛苦,人性丧失,社会畸形。

全书除导言外包括“单向度社会”、“单向度的思想”和“进行替代性选择的机会”三部分。作者通过对政治、生活、思想、文化、语言等领域的分析、批判,指出发达工业社会是如何成功地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使这个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而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这种人丧失了自由和创造力,不再想像或追求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本书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作了较为深刻的揭露和探索,但暴露出其社会批判理论的乌托邦性质。

在这部著作里,始终贯穿着这样的思想:当今发达的工业社会,由于技术力量的操纵和控制,已经变成了新型的集权主义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内心的批判性、超越性思想受到了抑制,整个社会失去了否定性、批判性的思维原则。人们成了统治制度的消极工具,虽然过着舒适、优裕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却十分空虚。这种变化,并不是来自于外面的暴力,恰恰是来自于科技进步,来自于物质享受。

一、对理性、科技理性以及人文理性的理解

首先什么叫理性?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时,有自信与勇气地遇事不慌且能够全面了解和总结并尽快的分析后恰当的使用多种方案(这些方案可以是预备的或是临时的)中其中的一种方案去操作或处理,达到事件需要的效果。理性是基于正常的思维结果的行为。反之就是非理性。理性的意义在于对自身存在及超出自身却与生俱来的社会使命负责。科学技术与理性的结合是必然的,科技理性也就是由科技活动体现出来并实际地支配着科技活动的最基本的思维方式。而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人类关怀、生命关怀。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在人世间的各种权利,只有人权是天赋的,生来具有的,不可剥夺,也不可代替的。

两者的区别:(1)科技理性以客观世界为认识对象 ,以追求客观世界中的“真”为意旨 ,而人文理性则以人类生活的价值和意义为思考对象 ,追求的是道德意识形态上的“善” (2)科技理性以其揭示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指导人们改进工具和手段 ,提高生产能力 ,丰富物质产品 ,从而不断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而人文理性则以其揭示精神世界的规律 ,以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等观念形式 ,引导人们对自身价值和精神状况的关注 ,进而从精神上发现人的尊严和价值 ,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

不论社会进步到什么程度,人和社会都离不开科技理性和人文理性。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在脱离任何一方的情况下谈论整个社会和人的思维方

式,都是不科学,也是不完整的。

二、马尔库塞眼中的“单向度的人”

我们知道,向度(dimension)又有“方面、维度”的意思,表示价值取向和评判尺度。确切地说,“单向度”应该是“肯定性单向度”,它表示人们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方面的评价都只是肯定和认可,不再具有批判性、否定性。在马尔库塞看来,正常社会中的人有两个“向度”或“维度”,即肯定社会现实并与现实社会保持一致的向度和否定、批判、超越现实的向度。而当今发达工业社会,是一个排除和防止了革命变革的没有反对派的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它成功地压制了这个社会中的反对派和反对意见,压制了人内心的否定性、人们的批判性。

马尔库塞在强调人的自主性、人的价值与尊严、人的本性的解放的基础上,对发达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揭露和全面控诉。在他看来,发达工业社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消费品,使人们过上了物质丰富的生活,但这些仅仅是表面的繁荣,并不是真正的幸福。他认为人的真正的幸福是他们的生活需要不断得到满足。需要有真实的和虚假的需要之分,“为了特定的社会利益而从外部强加在个人身上的那些需要,使艰辛、侵略、痛苦和非正义永恒化的需要”是虚假的需要,真实的需要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发达工业社会到处打着自由的旗号,实际上是把自由当作一个强有力的统治工具。虽然有大量的商品和服务设施可供选择,但并不意味着自由,这些生活必需品和服务设施也是处于控

制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该社会的正常运转。因此,马尔库塞认为,人们对生活必需品的需要都不是真实的需要,遑论政治选择和思想文化方面的选择,人只能成为单向度的人。

总而言之,由于技术的进步,人们的需要得到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满足,然而,马尔库塞认为这是人们的虚假需求的满足,即物质的享受的满足,不是真正的需求、真正的幸福,只不过是不幸之中的幸福感而已”

三、科技理性的发展的确是造成人类单向度思维的原因之一: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大机器的使用和无生命能源的消耗为核心的专业化社会大生产占据了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生产效率全面提高,法治取代人治成为政治系统运行的基本方式,社会的民主化程度提高。交通运输工具和通讯联络手段高度发达,个人、群体、组织、区域、国家日趋开放。人的思想观念充分更新,竞争意识和时间观念加强,崇尚科学、信服真理、追求变革成为人们基本的行为或价值取向。现代人可以说是生活在一个媒介高速发展的社会里,每天面对着各种各样的报纸、杂志、广播带给我们的讯息,感受着前所未有的充盈与幸福。

正如马尔库塞所批判的那样,的确,科学技术所创造的丰富的社会物质条件的丰盛在带给人类便捷舒适的生活的同时也在渐渐侵蚀人们的精神与思维。在马尔库塞提出“单向度的人”的概念后的几十年,这种侵蚀变的更加明显且愈演愈烈。人类文明空前发达的今天,我们无可厚非的享受着现代科学技术带

来的种种文明成果。我想没有人会拒绝这一代表社会进步的要求,但其实我们在飞速进步的同时也在悄悄地“退步”。渐渐的,人们只会对着电脑屏幕打字,而忘记现实中该怎样执笔书写;只会在虚拟空间上与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敞开心扉,吐露心声,而忘记怎样与身边的人交流沟通。 我们作为一个生活在高速发达的社会的现代人,是否感觉到离开了手机,电脑等各种高端电子产品时仿佛与整个世界断了联系?是否感觉到夏天没有空调就难以度暑?这一切都说明了我们越来越依靠发达工业的产品,而我们人类就在这种环境中,慢慢地丧失了去合理地批判和分析社会的能力。表面上看起来,我们因为有电脑,工作的范围更加的宽广,上班的时间更加自由,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对人类来说无疑都是一次革新,但是过分的依赖这种工业产品,是否就是一种变相的束缚,这对于人类来说,高科技带来的即是一种变相自由限制,是一场危机四伏的绑架。

四、并非一切都如马尔库塞所言

马尔库塞大肆地批判科技理性,认为它是造成单向度的人产生的根源,转而大力提倡人文理性。可以说,此时的马尔库塞仅仅是悲观地看到了科技理性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马尔库塞在批判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单向度的时候,自身也陷入了一种单向度的思考。

不容否定的是,科学技术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的确是有一定的弊端,但是其带来的利益却远大于此。我们应该很清楚的知道,人的消费等级分为三个,

《单向度的人》读书笔记篇二:读书笔记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结婚早 (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Spring man 毛头小子 而不是发春的男人

Go somewhere make water 小便

马克思的很多期望其实并未得到实现:

①两个阶级的模式/阶级斗争理论被证明是简单化的,工人阶级对马克思的革命精神、社会变革其实并非是那么支持

②马认为阶级分化会比民族分化更强烈,低估了民族主义的存在和发展

③过分强调了经济的决定作用——局限于经济决定论

④沉溺于对社会主义和其他种种可能的过分乐观之中:假定存在一个道德上更优越、总体上更有效的生产方式和社会

⑤马克思是启蒙运动的真正产儿,在现代社会中其期望却失去了光泽

历史的终结:

并非是人类历史的消失和停止,而是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之间相互对峙、竞争的结束。

根据他的统计,1790年全世界的自由主义式民主国家是3个(美国、法国、瑞士),

到1990年,这个数量增加到了60个

历史发展的趋势表明,源自18世纪末美国和法国革命的自由主义民主制度最终将

成为所有人类社会的共同选择

这也称之为“全球共同历史”(auniversalhistory)

当这种情况实现时,人类社会的制度之争也就停止了

人类社会发展将殊途同归,原因是自由和人的尊严是所有人应当分享的共同愿望自由主义民主制度可以最大程度满足人们的这一愿望

“最后的人”:一个来自尼采+黑格尔的思路

自由民主制度国家最典型的公民即“最后的人”

自由民主创造了一种欲望和理性组合的、却没有抱负的人??经过对长远利益的计

算,以一种巧妙的新方法满足了眼前的一大堆小需要。

“最后的人”没有比他人更伟大的欲望,完全沉溺于他的幸福之中,成为无理想、

无成就感、无杰出感的人。

“最后的人”不再是人类了(停止了劳动和斗争),与之相对的是“最初的人”??

在血腥的为名誉之战中使用现代武器相互搏斗的兽性的人(“最后的人”对此会说:“以前,整个世界都疯狂”)。

尼采认为,“最后的人”实际上是一个“获得胜利的奴隶”

黑格尔关于“奴隶与奴隶主”??当每个自由的、并且认识到自我价值的人、同时

也必须认可其他人具有与自己相同的素质,主人与奴隶的矛盾也即消失了??

自由民主制度的统治者必须放弃自我优越的自豪而选择舒适的自我保存。

《终结》第28章

福山的偏见与错误

历史的终结意味着战争和血腥革命方法的终结

人们若赞同这点,也就不再发动战争,不再到战场上冒生命危险??他们将重新回

归动物,就像曾经的血腥没有发生过那样??狗只要吃饱了就会躺下睡觉,并不去关心别的狗会比它吃得更好、更有成就、或者遥远的地方还有别的狗正在受虐待 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报有很大的成见和误解

将社会主义与极权主义、法西斯主义者等同

苏联专制独裁是有其传统的??“是奴隶的种,只在乎恐惧和野蛮”(p.27)

对中国的情况也有评论,肯定了中国的改革,认为这是对中央计划经济失败的明确

承认(p.39)

指苏联和中国还保留有“后专制主义”色彩

德里达是享有很高声誉的后现代理论家

“解构”(deconstruction)是其独创和提出的

后现代也因此被称为“解构主义时代”

是后现代主义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

在关于“终结”的讨论热潮中,德里达针对福山的《终结》及当时的一些观点,出版

了《马克思的幽灵》一书

他指出:“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回忆,没有马克思的遗

产,也就没有将来:无论如何得有个马克思,得有他的才华,至少得有他的某种精神。”

强调马克思对当代世界是重要和不可或缺的

人们“必须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遗产”,必须“求助于某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马克思本人明确指出,

“幽灵是乃是一种自相矛盾的结合体,是正在形成的肉体,是精神的某种现象和肉身的形式”(p.11)

德里达所称的“马克思的幽灵”,

其一可理解为“马克思的影子”(p.138),即马克思的精神或马克思的遗产;其二是马克思精神和遗产的继承人/接受者们,称为“马克思的幽灵们”;其三,“马克思的幽灵”也即“共产主义的幽灵”

什么是解构?德里达认为

解构是以一种反传统的、反权威的方式对待阅读和批评,解构体现和追求的是某种

外在的角度,特别是注意将以来本压制的方面释放出来。

解构不是一种批评活动,批评是它的对象;

解构的那一时刻,影响着批评和批评-理论的洋洋自信。这就是说,影响着决断的

权威,即事物的被决定的可能性;解构仍是对批评教条的解构。

德里达明确指出:

解构不是、也不应仅仅是对话语、哲学陈述或概念以及语义学的分析;它必须向制

度、向社会结构、向最顽固的传统挑战(《一种疯狂守护着的思想----德里达访谈录》)解构及其运动本身就是对社会公正的渴望和挑战。

只有公正像解构一样是无以解构的,也是一种没有宗教的弥赛亚主义;或者说,解

构就是公正。

伊格尔顿指出:“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从一开始就无疑是一项政治工程”,而不只是想发

展出一种新的阅读方法。

对于德里达,解构最终是一种“政治”实践……它指向的是一种特定的思想体系及与

之相关的政治结构和社会制度。

弥赛亚/弥赛亚主义-救世主/救世主主义?

马尔库塞(激进)《单向度的人》一书

认为:科学技术已成为意识形态

主要表现

*明显的工具性、奴役性

*人原打算以科学控制自然

……科学成对人实行统治的手段

*生产者被牢牢绑在机器设备上

*人成为机器的“附属物”

*成为流水线上的一个“原子”

科学技术提供了更高的生产力 满足了人们更高的物质需求

剥夺了人的独立思想、自主性及作为反对派存在的权利

人只是顺从肯定 ,失去了对社会的批判

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

生活在其中的人成为“单向度的人”

哈贝马斯认为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已成为

“第一位的生产力”

*使社会物质财富更加丰富

*阶级差异与对抗减弱、消失

*为统治的“合法性”提供基础

“合法性”从劳动的根基上获得辩护

是一种对 “合法性” 非政治的辩护

所以,科学技术并非如马尔库塞所说:

“成为统治人和扼杀人的自由的一种极权性的力量”,及“起着思想灌输和操纵的作用”。

哈贝马斯不赞成马尔库塞的看法

并反对学生造反的极端行为

但他非常重视马尔库塞的结论:

“技术的解放的力量转而成了解放的桎梏。”

他要对这一结论开展辩论

提出自己有所不同的看法

7:.亲爱的,你可得一定要相信我啊,我连坐船都头晕,更何况是脚踏两只船呢? 9:.代沟就是,你问老爸:你觉得《菊花台》怎么样?老爸想想说:没喝过~~~~ 19: 刷牙是一件悲喜交加的事情,因为一手拿着杯具,一手拿着洗具。

5.新闻联播的牛X之处在于就算你一直在换台,也能完整的看完一条新闻。

10.我不整理房间,我是乱室佳人。

《单向度的人》读书笔记篇三:读书笔记

关于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人文社科书目课外读书活动

读书笔记收交的通知

各学院:

根据我校本科培养计划课外学分有关规定:我校本科生应利用课余时间参照《应读书目》和个人志趣,认真选读若干种人文社科文化名著。最低阅读量不得少于8种(文学名著2种,其它文化名著6种),所阅读的书籍应有读书笔记备查,按要求完成后得2学分(从2010级开始调整为课外选修学分,学生可以自愿选择)。本学期读书笔记收交工作已经开始,现通知如下:

1.收交时间为2013年4月27日(周六)(上午8:30-11:30,下午13:30-16:30),交至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科办(第九教学科研楼117),由专人负责核对、签收,过期一律不再接收。

2.各学院按自然班级收交,按学号顺序排列,并认真填写课外读书笔记登记表一式两份(见附件),以班级为单位上交,不接受个别学生单独递交。

3.根据文件规定最低阅读量为文2其6,文学类超过2篇,按2篇计,其它6篇,超过6篇,按6篇计,不能相互抵补。每一篇读书笔记要求注明所读书目的书名、作

《单向度的人》读书笔记

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各年级同学的历史记录请到各自所在学院查阅。

4.读书笔记不接收打印稿,否则以不合格处理。

5.请各学院把本通知复印发至各班级,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尤其是2013届毕业生。

6.本通知电子版、参考书目和课外读书笔记登记表可从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课程建设/读书笔记栏目下载。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3年4月12日

附件1:课外读书笔记登记表

附件2:参考书目

附件1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课外读书笔记登记表

本次共有____个同学上交读书笔记,合计_____篇。

上交人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 日期 年月 日 注:本表可复印,电子版可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课程建设/读书笔记栏目下载。

附件2 课外阅读参考书目

A.文学类

1、《诗经选》 余冠英注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年版

2、《唐诗选》(上、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3、《宋词选》 胡云翼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版

4、《古文观止》 吴楚材、吴调侯编 岳麓书社 1983年版

5、《三国演义》 罗贯中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年版

6、《红楼梦》 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年版

7、《鲁迅选集》(上、下) 鲁迅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年版

8、《四世同堂》 老舍著 北京出版社 1996年版

9、《围城》 钱钟书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版

10、《笑傲江湖》 金庸著 三联书店 1994年版

11、《平凡的世界》 路遥著 华夏出版社 1998年版

12、《莎士比亚全集》(英)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 人民文学出版1978年版

13、《浮士德》(德)歌德著,郭沫若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5年版

14、《巴黎圣母院》(法)雨果著,陈敬容译 三联书社 1950年版

15、《红与黑》(法)司汤达著,郭宏安译 译林出版社1994年版

16、《高老头》(法)巴尔扎克著,傅雷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4年版

17、《战争与和平》(俄)列夫·托尔斯泰著,草婴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

18、《泰戈尔诗选》(印)泰戈尔著,石真、谢冰心译 人民文学出版1958年版

1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奥斯忒洛夫斯基著,梅益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年版

20、《百年孤独》(哥)加西亚·马尔科斯著,黄锦炎、沈国正、陈泉译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9年版

B.历史类

1、《史记》 司马迁著 岳麓书社 1988年版

2、《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下) 胡绳著 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

3、《长征:前所未有的故事》(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著 解放军出版社 1986年版

4、《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著三联书店 1997年版

5、《剑桥中国史》(英)费正清主编(多卷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1994年版

6、《历史研究》(上、中、下)(英)汤因比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7、《中国的现代化》(美)吉尔伯特·罗兹曼编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

C.哲学类

1、《论语译注》 杨伯峻注 中华书局 1980年版

2、《孟子译注》 杨伯峻注 中华书局 1980年版

3、《周易外传》(清)王夫之注 中华书局1976年版

4、《老子新译》 任继愈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年版

5、《庄子集释》(清)郭庆藩辑 中华书局 1961年版

6、《孙子兵法》郭化若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版

7、《坛经校释》(唐)慧能 中华书局 1983年版

8、《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著 中华书局 1983年版

9、《传习录》吴光,钱明等编校(见《王阳明全集》上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年版

10、《大同书》康有为著 中华书局 1956年版

11、《胡适文存》(上、下) 胡适著 上海亚东图书馆 1927年版

12、《孙文学说》孙中山著 中华书局 1985年版

13、《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著 商务印书馆 1957年版

14、《忏悔录》(古罗马)奥古斯汀著 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

15、《新工具》(英)培根著 商务印书馆 1982年版

16、《悲剧的诞生》(德)尼采著 作家出版社 1986年版

17、《科学革命的结构》(美)库恩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年版

18、《单向度的人》(美)马尔库塞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9年版

19、《西方哲学史》(英)罗素著 商务印书馆 1976年版

20、《思想录》(法)帕思卡尔著 商务印书馆 1985年版

D.文化、教育类

1、《中国文化要义》 梁漱溟著 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

2、《傅雷家书》 傅雷著 三联书店1984年版

3、《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美)丹尼尔·贝尔著 三联书店 1989年版

4、《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英)阿伦·布洛克著 三联书店 1997年版

5、《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德)马克斯·伟伯著 三联书店1987年版

6、《爱弥儿》(法)卢梭著 商务印书馆 1983年版

7、《中国大学人文启示录》编委会编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E.艺术、美学类

1、《美学散步》 宗白华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

2、《谈艺录》`钱钟书著中华书局 1984年版

3、《艺术录》(法)丹纳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年版

4、《艺术问题》(美)苏珊·朗格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年版

5、《美学的历史》(意)贝尼季托·克罗齐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F.经济类

1、《资本论》(德)卡尔·马克思著 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2、《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英)亚当·斯密著 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3、《经济学》(美)保罗·萨缪尔森华夏出版社 1999年版

4、《经济学》(美)斯蒂格利茨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5、《经济学原理》(美)曼昆著三联书店 1999年版

6、《通向奴役之路》(英)哈耶克著 商务印书馆 1962年版

7、《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美)熊彼特著 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8、《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美)贝克尔著 三联书店 1995年版

9、《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美)道格拉斯·诺斯著 三联书店1994年版

10、《经济学的伦理问题》 厉以宁著三联书店 1995年版

11、《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 吴敬琏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12、《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张清涟著 三联书店 1996年版

13、《在经济学与哲学之间》汪丁丁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年版

14、《现代化的陷阱》 何清涟著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8年版

G.社会学

1、《江村经济》 费孝通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

2、《社会学》(上下册)(美)波普诺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

3、《社会学理论》 (美)D.P.约翰逊著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88年版

4、《社会心理学》(美)巴克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4年版

H.心理学类

1、《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美)马斯洛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

2、《自卑与超越》 (奥)A·阿德勒著 经济日报出版社 1987年版

3、《快乐的人生 美好的人生》 (美)卡耐基著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年版

4、《性爱与文明》 (奥)弗洛伊德著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87年版

5、《现代心理学》 张春兴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相关热词搜索:的人 读书笔记 单向度的人读书报告 单向度的人pdf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