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分手信 > 正文
 

校本课程教案(教学设计):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拓展薄弱学校特色化建设之路

发布时间:2024-04-20 10:38:49 影响了:

 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拓展薄弱学校特色化建设之路

  【案例分析】由上课迟到引发的校本课程

 某市郊一所小学四·(一)班班主任徐老师随着上课铃声刚走进教室,就听到一些同学高喊:“徐老师,张轲又迟到了!”她环视一下教室,真的只有张轲的位置还空着。过了十几分钟,只见张轲怯生生地走进教室,徐老师严厉地叫住他,问:“今天为什么迟到?”他看了看徐老师,眼里噙着泪花,小声地说:“妈妈的电动车在半路上又坏了,我们是走过来的。”刚说完,他妈妈气喘吁吁地走进了教室,忙解释道:“徐老师,真不好意思我家张轲又迟到了,都是我那电动车害的。” 徐老师:“上次不是说去修好了吗?”“就是啊!这车都去修过几次了,可过不了几天又坏了……”送走张轲妈妈,徐老师看见全班同学中只有张轲一个人低着头,就对同学们说:“今天张轲迟到是因为妈妈的电动车坏了,不是他本人的错,徐老师原谅他,他今天的迟到不属于违反约定。” 张轲抬起头、站起来说:“徐老师,从明天开始,我让妈妈不开电动车,骑自行车送我。”这时王珊插嘴道:“电动车比自行车快而且省力,我妈妈就是用电动车接送我的。”张轲反驳道:“电动车总是坏,害我迟到,我就觉得自行车比电动车好。”陈涛说:“我爸爸说摩托车比电动车好。”“摩托车排出的废气会污染环境,电动车可靠电就没有污染。”王珊不服气的说。一场关于交通工具的争论由此展开。徐老师灵机一动,何不把这争论作为校本课程的一个内容呢!徐老师把她的想法跟学生们一说,马上得到了全班同学的欢迎。

 之后徐老师设计好校本课程:《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

  【点评】

 上面这个故事所描述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典型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它是该小学的徐老师和学生们自发、自主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虽然只是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一种类型,但还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其实,每个学校都有可能拥有自己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故事,只要学校真正地为儿童的成长着想,真正地拥有适合自己学校特点的办学思想和教育观念。

  与发达地区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相比,薄弱学校的课程开发意识显得相对滞后,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比较多,一些学校甚至认为“校本课程无资源开发”,这将大大阻碍薄弱学校的改造与建设。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状况存在相当大的差别,特别是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和学校,在需要较大经济投入的条件性课程资源方面,如图书资料以及学生动手操作所需要的电脑、设备、器材、物品等差别尤其大。但这并不说明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课程资源就越多越好。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方面,如乡土地理、乡土历史、民间手工艺、民俗风情、种植养植等,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和学校则可以根据本地区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地开发和利用,无疑是对课程资源的极好丰富。实践表明,开发校本课程是促进学校发展、形成学校特色、整合课程资源的有效举措。薄弱学校要想改造成功,成为拥有优质教育资源、有特色的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不断探寻、激活、整合、生成优质教育资源,从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特长和个性,最终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因此,这里很有必要着重探讨薄弱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

  您从这个司空见惯的上课迟到故事引发出的校本课程案例中得到什么启发?您对校本课程开发有什么样的认识?

  (一)基于薄弱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

  1.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是上世纪 70 年代在美英等国出现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地方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由菲吕马克(Furumark·A·M)和麦克米伦(McMullen·I)在 1973 年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国际课程研讨会上首次提出。它是以国家及地方制订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为目的,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及其他相关的社区成员广泛参与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

 2.薄弱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案例与启示

 【案例】

 跳绳

 【启示】:

 《跳绳》这一校本课程的开发,很适合薄弱学校的特点:即一方面花费少、成本低;另一方面投入时间较短、卷入人员较少(比如教师小组)、涉及面较窄(如一个科目等)。因为薄弱学校往往是经费缺乏、基础设施设备薄弱、教师素质偏低、学生生源较差的学校,所以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首先需要准确定位,也就是说,立足于学校的现实情况,开发那些适合本校学生实际需求和教师实际能力的、能够整合学校周边社区资源的、切实可行的校本课程。除此,薄弱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还应当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及课程专家的指导,以保证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和实施,保证校本课程的规范化、科学化。

  3.薄弱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1)

 认识模糊,课程意识缺乏

 许多薄弱学校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真正意义何在,校本课程开发需要确立什么样的教育理念以及如何开发和具体实施等,存在着模糊认识。比如:有的学校把校本课程作为选修课或活动课来开设;有的学校把开发校本课程理解为编校本教材;有的则理解为开发校本课程是为了发展学生书法、器乐、绘画等特长;还有的学校总是报怨找不到课程资源。以上这些认识都背离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学校教师是决定校本课程开发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课程开发对学校和教师应有的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前提,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习惯于执行指令性课程计划,不需要、也不可能具备多少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广大教师尤其是薄弱学校的教师课程意识淡薄。他们只是被动地执行指令性课程计划,对于他们来说教学就是给学生复现固定的知识,认为“课程即教材”。学生只是课程的接受者。

  (2)

 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欠缺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的是课程开发的行动和研究过程。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教师有新的思想、信念、能力和热情。但由于校本课程对于大多数的薄弱学校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教师们“课程国家化”意识仍十分强烈,校本课程开发中系统的规划、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实证性的研究还十分缺乏,教师们课程专业能力,课程开发技术都还很低。薄弱学校的教师们大都兼任多门学科,开发校本课程额外工作增加,时间不足,工作压力加大,因而在教师们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一是教育理论和科研基本知识缺乏;二是从事教育科研能力不强;三是教师开拓创新精神和科学求实的精神不够。这些对薄弱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极为不利的。

 (3)

 课程开发的管理欠规范

 薄弱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存在这样一些现象:有的学校是由一位校领导起草一份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然后分配到教师手中,进行个体实施。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一个明确的领导小组,看上去谁都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但实际上谁都不具体负责。有的学校没有对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必要的支持。还有的学校在实施中体现不出对教师的指导、检查、督促和评价。薄弱学校如果疏于对校本课程的管理,则很难真正落实校本课程实施的目标。

相关热词搜索:校本课程 之路 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