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感谢信 > 正文
 

《傅雷家书》读后感例文汇总

发布时间:2024-04-18 20:52:16 影响了: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范文 8 篇汇总

  目

 录

 1、2020 年《傅雷家书》读后感 2、2020 年《傅雷家书》读后感 3、2020 年《傅雷家书》读后感 4、《傅雷家书》读后感 5、《傅雷家书》读后感 6、读《傅雷家书》有感 7、《傅雷家书》两则教学反思 8、傅雷家书读后感_傅雷家书读后感 9、傅雷家书读后感_傅雷家书读后感 10 傅雷家书读后感_傅雷家书读后感

  0 2020 年《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一位伟大的翻译家。这是我对他的最初印象。但当我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对他又有了新的了解,傅的雷同样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旨,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在这本书中到处都洋溢着傅雷对儿子的教育及爱。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位伟大的父亲形象,他不断用自己的经验教育着、激励着儿子。从表面上看他是一位十分严格、只知道批评儿子的父亲。但他心中充满了对儿子的爱。只是他将严厉化作爱,将批评化作关心,将惩罚化作呵护。

 世上哪有不爱儿子的父亲?只是他们对于爱的表达方式不一样。有的父亲因过肚疼爱成了溺爱,让自己的该子成了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风雨雨;有的父亲过于严格,不允许自己的孩子犯一点错误,将孩子陪养成了追求完美者,因此他的孩子总交不到朋友;有的父亲老是和孩子嘻嘻哈哈的,因此在孩子心中失去了威信,使得孩子过于放松,以至于影响学业。

 在《傅雷家书》中的父亲可不一样他是一位教子有方、循循善诱的一位父亲,他即懂得何时让孩子学习又懂得何时让孩子放松。但有时他也因他那代表爱的严厉不能让孩子欣然理解而感到十分悲哀与苦恼,但他从未在脸上流露的过,个性是在儿子面前,正因他是一位

 坚强的分亲,他要在儿子心中做个榜样。这也是他教育儿子的一种放式吧! 父亲是一种称呼,父亲是一种职责,父亲更是一种温暖。多么伟大的父亲啊!

  0 2020 年《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虽然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信,但是它并不仅仅仅是家信。它是一部伟大的艺术著作,包含了父亲对儿子教导的呕心沥血与苦心孤诣。

 人的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无尽头。透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就应的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职责。我们看傅雷怎样培育他的孩子,从家书中显而易见。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能够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

 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傅聪这种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数万里之外对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开的。

 再看看这些书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样的政治处境中写出来的。有多少人在那场黑暗的灾祸中受到伤害,傅雷缺在其中显出了他不变的本色。

 优秀的父亲,出色的儿子,不平凡的家书。

 0 2020 年《傅雷家书》读后感

 读了这本家书,我感受很深:

 傅雷生于原上海南汇区,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20世纪 60 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傅雷不愧是好父亲,能以如此的心态和耐心来教育孩子。傅雷究竟是如何有这种力量呢这种伟大的父爱能够说影响了傅聪的一生,为他们的孩子走向未来,走向成功做出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傅雷所写的这些书信也就是十分重要的,给孩子上了一堂人生课,让他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

 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同时也就应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能够透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能够透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人们心中的铭记。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他对子女从不苛刻。而且他对傅聪的音乐事业十分的重视。,这让傅聪十分的感动,感受到父母的爱。

 傅聪的母亲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主角,她也给她的儿女写了好几封信。信中充满了对子女的关心和怜爱。同样,她对于傅聪的音乐事业也十分的在乎,使他明白了母亲的爱对他有多重要。

 这本《傅雷家书》真的让我懂得了十分多的道理,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里都在想着什么,这让我能够更好的和父母沟通。明白他们。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父母的心总是向着孩子,无论是严爱还是溺爱,他们只是方式不一样。

 我太感谢这本书了,真正的父母的必读之书,也是孩子们的必读之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

 提到家书,我首先想起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在给儿子信中所开的那一长列书单;想起了鲁迅与许广平的〈两地书〉;想起了要求孩子们象曾国藩说的那样‚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尽自己能力去做,做到那里算那里?的梁启超;想起了告诉孩子‚时刻要为别人想想?的合群基本原则的胡适;想起了力图用家书为女儿的一生‚打个前站?的王朔;想起了重庆的渣滓洞江姐临终前给云儿写的那封信。这一封封家书,在家庭的传承中,是媒介,起到了对子女家人及时教化的作用;是证据,留下了长者一生积累的成果;是传承,让文化成为一家、一国延绵的基因。

 家书,是家人交流的重要平台。在电报出现之前,文字的家书,几乎是远距千里的亲人间交流信息、沟通亲情的唯一载体。那时的一封信,要在路上走过几十天、几个月、几年。有的甚至于是泥牛入海,永远收不到。去年,在号称‚沙漠里的一滴水?的〈又见敦煌〉剧场里,我印记最深的除了张仪潮收回国土的艰辛和王道士盗卖经巻背后的无奈外,就是那个在隋唐斗室里,夜不能寐,期扮着远托的锦书,早日到达行走在丝绸之路某个地方的丈夫手中的少妇米微的暗泣孤泪。现在,随着网络的发达,家书的送达,已经不是过去鸿雁传书几个月,甚至于几年的时长,而是在电子邮箱中的一瞬间。信件收发容易了,人们就如同萝卜快了不洗泥一样,珍惜程度也大大淡化了,原来家书中那股沟通亲情、相夫教子、孝敬长辈的味道也越来越淡了。

 家书,是一个非常好的文学平台。一个有心人,可以在自己和父母、孩子、爱人、友人、朋友的通信中,系统的去表达自己对某一问题、某一人物、某一事件,某一观点的思考成果,最终积沙成塔,形成一个非常好的文学成果。象本书的主人公傅雷,与儿子十八年的通信,系统的收集了这位老先生一生在教育、婚姻、人际关系、职业道德等等方面的思考。像这样如此有心、有品并最终成书的系统性家书,我还读过《亲爱的安德烈》、《尼赫鲁家书书信集〉和《曾国藩家书》。其中,安德烈与龙应台的交流,更多的是内地母子交流少有的平等朋友味道;曾国藩与他的兄弟们的交流,更多的是居高临下的长兄若父说教;而傅雷与他的两个儿子、包括大儿媳的家信中,更多的是生活上亦师、艺术上亦友的心的交融。

 我曾和一个文学大家讨论过书信体、日记体文学作品。他认为,书信体、日记体,是最宽松的一种文学表达方式,是一个什么都能装进去的蓝子。你可以往里面装进去任何一种的文学载体,一点也不显得有什么不合适。我想了想,也是,你在里面,写上一首诗,讲上一个故事,写一个虚构的小小说,写上长篇小说的一个章节,写一篇随笔,写一本书的读书体会,都能妥妥地装下。就连尼赫鲁先生,给女儿用信的形式写的那部厚厚的世界史,不也放下了吗? 知道《傅雷家书》,是看了《太原日报》的一篇有关《傅雷家书》的文章。这篇文章讲,《傅雷家书》是与《曾国藩家书》、《郑板桥家书》、《颜氏家书》等齐名的几大必读家书之一。讲该书洗脱了一般人对父亲严厉不可侵犯的刻板印象,时而激昂、时而可亲、热血与理智并进、企盼与自省交揉、完全是清清楚楚血肉俱全的现代父亲样貌。这篇文章讲,金庸盛赞傅雷先生的家书,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这篇文章说,傅雷先生的一个晚辈亲戚讲,这半辈子能挺过来,全靠傅伯伯的《傅雷家书》,迷路了,看几段,又找回了方向;消沉了,念几篇,又抓回了意志;干累了,翻几页,又笑着重上战场。

 看了这样的介绍,心向往之。专门买回了这本书,认真读了。接着,又拓展阅读了书上推介的《颜氏家训》和《了凡四训》。《颜氏家训》最欣赏的是颜子推老先生对物质享受的那个‚止?字。《了凡

 四训》,有很浓厚的佛味,书中讲的主人公积德行善,延长阳寿的故事,你可以将信将疑,但故事包含的道理值得大家好好的去品味。

 最近,再读此书,版本换成了三联书店的〈傅雷书信选〉。相比上一版书,这本书多了给二个儿子以外的亲人、孩子的老师以及自己的朋友的书信摘选,新增的信中,绝大多数都和孩子的成长教育有关,看了这个版本,你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傅老先生夫妇的家教。

 对了,我还想说明的是,再读之后,我发现这个书名有些问题,因为,这本书中的家信,有一些带星号的,是傅雷先生的夫人朱梅馥写的。因此,这本书最恰当的书名,应该叫〈傅雷夫妇书信集〉。

 《傅雷家书》读后,印象最深的,是下列看点:

 对一切不能太苛刻 一九六零年八月二十九日,在知道儿子找到终身伴侣后,傅雷先生在信中讲:‚对终身伴侣的要求,正如对人生的一切要求,不能太苛了。事情总有正反两个方面:追的你迫切了,你觉得负担重;追得不紧了,又觉得不够热烈。温柔的人有时会显得懦弱,刚强的人又近乎专制。幻想多了未免不切实际,能干的管家太太又觉得俗气。只有长处没有短处的人又在那呢?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呢?抚躬自问,自己又完美的什么程度??

 我特别赞同这段话。我们每一个都不是完美的,都会有这样和那样的毛病。从这个认识出发,对人生、对伙伴、对同事、对朋友,特别是对孩子,要系统思考,全面的看,整体的看,动态的看,不能只看某一点的不足,或某一点的长处。在要求别人、伴侣及孩子的时候,要想想自己能达到的标准。对别人求全责备时,要反求一下诸已能不能做到那么完美。遇到别人做的事不合自己心意时,是善意的提醒,平心静气的协调,还是居高临下,刀子般的恶言相向,最后的结果是不一样的。生活中很多引起矛盾的事,并不复杂,也非原则问题,往往脑子里的情绪脑一联结,味道不合的狠话一出品,瞬间就会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弄得不可开交。时间耽误了,事情没办成,自己一肚子气,还不好再见吵过但又必须再见的人。古话讲:‚世上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文化、都有自己的职业文化、都有自己的地域文化,指望所有的人方法和你一样,思想和你一样,效果和你一样,是不现实的。而且,你也有局限性,想的不见得是最全的,认识不见得是最高的,办法不见得是最好的。人生的和谐之道,就是非原则问题的‚容异?,就是容许无碍大局的不同声音,就是容许无伤原则大雅的标新立异,就是容许一些小事和琐事的延时欠位。很多事,较真的时间、情绪、经济代价太大,不值得我们针锋相对。即使原则问题、大局问题、大雅问题需要较真,也要讲方法,讲艺术,讲合适的时间节点,讲事知的场合。不能仅靠一腔热血一冲了之,不能仅凭口舌之利长快短痛。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应

 有境界。毕竟,我们面临的都是人民内部矛盾,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敌我矛盾。

 人生的三件宝 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们选择朋友,我们寻找伴侣,我们培养孩子,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在一九六零年八月二十九日的信中,傅雷先生谈到:‚我觉得最主要的是本质善良、天性的敦厚和开阔的胸襟。有了这三样,其它可以慢慢培养;而且有了这三样,将来即使遇到大大小小的风波也不致变成悲剧?。

 。

 我个人认为,傅先生讲的这三样,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三件宝。

 我们寻找自己的那一半、要求自己的那一半,应以这三件宝为底线,不合这个基本要求,家再富裕、人再帅气、关系再硬,也应毫不犹豫的放弃;我们选择合作伙伴、结交知心朋友,应以这三件宝为底线,不符合这个基本要求,能力再高、背景再硬,也应坚决的割席绝交;我们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应以这三件宝为培养底线,人以德为本。我们的孩子,应该成为一个有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家庭、伙伴和社会的有道德的人。德的培养,绝对是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的。

 孩子的教育要 ‚ 躬自厚而薄责人 ?

 想让孩子做什么,希望孩子将来成什么,最重要的是,当家长的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一九六零年八月二十九日,傅雷在信中讲:‚你是以艺术为生命的,我只想提醒你几点:第一,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自己做不到的事千万莫要要求别人;自己所犯的错误先批评自己,先改自己的。第二,永远不要忘记我教育你时所犯的过严的错误。总的来说,可以指点别人,但不要给别人‘好为人师’的感觉。凡是童年不快乐的人,都特别脆弱,特别敏感,你回想一下自己,就会知道对你的恋人要如何审慎了。? 我觉得,这段话,引深到我们的教子中,更有意义。我们对孩子最有效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去要求孩子。自己想让孩子做的,自己先要身体力行。如果你要求孩子讲卫生,你自己晚上不刷牙;如果你要求孩子待人有礼貌,而你自己对来客因自身情绪而冷若冰霜,连招呼也不打;如果你要求孩子不剩饭,而你经常碗里留下东西;如果你要求孩子好好读书,不要玩游戏,而你却半宿半宿钻在游戏中不可自拔。你的教育效果会好吗?我们对孩子最有效的教育,是自己在出错时,勇于认错,并立即坚决改正,不再重复。如果为了长辈的面子,死不认错的话,你会给你的孩子带一个不好的头。让你的孩子也出现不敢面对自己的错误、挫折和困难的消极心智模式;我们对孩子最有效的教育,是自己要认真的吸取自己的长辈教育自己的得与失,不要再走他们走过的错路。不能过严,过严从小会不快乐,不能过界,但也不能太松特别是原则的边界问题上,你是不

 能松的;我们对孩子最有效的教育,就是要当教练,而不是要当保姆。要创造孩子大胆实践的机会。让孩子通过实践,来完成自己能力的最有力的论证。当教练,要有教练的责任,你不能还没有把该教的教给孩子,你就大撒手,听任小朋友自由发展,还美名其说,这是要让孩子自己为自己负责。

 人生需要年长可 靠的老师 人在旅途,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找到‚三人行?中的‚我师?。在一九五四年一月三十日的信中:傅雷写到:‚年纪大的人总是往更远的前方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无大错。?一九六零年八月二十九日,在傅聪确定人生的伴侣后,傅雷在信中写到:‚发生什么疑难和苦闻,随时向一二个有经验的正直的中老年人请教,(你在伦敦已有一年八个月,该有这样老成的朋友吧),深思熟虑,再做决定,切勿凭一时冲动?。同年十月二十一日的信中写道:‚我从小到大,样样靠自己摸,只有从年长的朋友那里偶然得到一些启发,从来没有人有计划的指导过我,所以事倍功半‚。一九六一年四月九日给弥拉:‚真正的智慧在于听到忠言,立即实行?。‚现实生活中无人给我指点,我曾经犯过无数不必要的错误,做过无数不必要的错事,回顾往昔,我越来越希望能使我至爱的孩子们摆脱那些可能遇上但避免得了的错误和痛苦?。

 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从出生七十天起,到二十一岁之间,九成以上时间远离父母在外。外婆家寄人蓠下的生活,每天总有低人

 一等的感觉。家庭出身带来的阴云,每天都让我的天变的那么灰暗。周边的亲人,绝不像父母那样对你负责,他们话说的很好听,但真正给你的有用指导则少的可怜。学习和工作的伙伴,认可你的能力,但又常常因他们根正苗红而自觉不自觉的居高临下给‚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翻翻白眼。生活中、工作中遇到问题了,父母鞭长莫及,只能靠自己盲冲瞎打,真的象傅老先生讲的那样,犯了好多有父母指导时很少犯的错误,吃了很多在父母身边能够避免的亏。现在想起那时的某些事,后背还有些许刻骨铭心的后怕和凉意。等我做了父亲后,我和傅老先生一样,绝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走我自己走过的路,几乎一天也不让她离开我的视线,每天苦口婆心的给她讲一摊又一摊的道理,几乎包办了她入职场之前全部大事的最终定板。这就有点上辈被蛇咬,让下辈怕井绳的味道了吧?以至于女儿长大后,经常抗议我包办太多,削弱了她的动手能力。再后来,咬着牙,把她一个扔到北京我鞭长莫及的地方,远离我可能包办她的环境,让小丫头在北京独自闯荡十几年,吃足了她同辈人没有吃过的苦头。现在的她对于我当时唠叨不停的内容,有了更多的理解,而且也开始接过我唠叨的接力棒,启动了她对自己的哼哈二将的唠叨旅程。

 大事小事都要对人有交待 一九五四年四月七日,傅雷写到:‚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证明你的心迹,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生性并非‘薄情’的人,行动上做的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正如一

 个并不调皮的人要调皮结果吃亏一个道理?。‚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希望你从今之后,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大小事都要对人有交待。? 这本书中选登的信,有些附有傅聪的来信,把来信和回信对着读,会读的更透一些。这一封信没有傅聪的来信,不知背景,理解可能会比较困难。这封信,我想可能是儿子做了一个对朋友没有交待的事,才引来了老父的一番教导。对于我们的小朋友来说,此信之理,具有特别的意义。这里要记住和人共事、帮人做事的三个关键:一是要知做事的正道,该不该做,该如何做要有数,如不该做,就不要对人承诺;二是既然承诺了,就要实实在在的规定时间做完事,不能光停留在口头上;三是做完了要公民告示,有交有待,让大家知道你做了,让大家可以评长论短,让你下次做事做的更周全一些。

 写在纸上的检讨格外深刻 一九五四年八月十四日,傅雷在信中写到:‚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不管在信中,还是用其它方式),比光在脑子中空想是不一样的。写下来需要正确精密的思想,所以,写在纸上的检讨,格外深刻。? 现在的笔记本电脑,打字记录非常方便。一定不要亏了这个记录知识、分享感悟的金饭碗。一定要及时的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文字敲下来,给大家分享。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动笔整理本身就是对自己思想的再梳理。我经常会在睡前睡后,梳理自己的思想,一但有

 所得,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一定是打开笔记本电脑,把它敲下来,在敲的时候,原来想的很多东西,就随着屏幕上的字变化了,甚至于面目全非,但肯定更系统了。二是整理成文字,更易于家人、同伴和后人分享。知识作为文字留下来,不会因随你而去,这是每一个人该尽的一份对后人的责任。

 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一九五四年十月二日,傅雷在信中写到:‚人一辈子都在高潮和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使你不过分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列,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坏庄稼。我们只求心理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

 人生不能老走一马平川,也不可能一直不遇高山、不跨河流、不渡海洋。有人说,高速公路之所以在大平原上也不能取直修,搞那么多弯道,就是怕司机在长期直行中,精神懈怠,走神出事。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也是这样,一定要不断的给自己思想的‚羊群?,引入‚狠群?,经自己的生活之路设计些‚弯道?,使自己的精神能够保持一个相对紧张的状态,不致于每天老和尚的帽—一不塌,慢慢成了温水中的青蛙,快被煮熟了,还在那自得其乐。

 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

 一九五四年十月二日,傅雷在信中写到:‚要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因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唯有敢于正视错误,正视现实,有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很多人,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事已经过去很久,还把它重重的放在心上,常常的挂在嘴上,既不去分析为什么会把事搞糟,也不去梳理把它作为将来的借鉴,只是在那里不停的念叨:我真后悔,我为什么没有想到这些呢?这样对过去的事的态度,是极不可取的。我们的一生时间很有限,今天、明天、后天,需要做的事还很多,老沉在昨天的事中,不可自拔,会让你后面的黄瓜菜也跟着凉了,你的生活的双重损失,甚至于多重损失就来了。

 对付你的心情要象对付你的手指一样 一九五四年二月二十二日,傅雷信中写到:‚最折磨人的不是脑力劳动,也不是体力劳动,而是操心。?‚下决心叫你的心理松动?。‚对付你的心情要象对付你的手指一样,时时刻刻注意放松?。‚这个心理卫生的功夫对你比练琴更重要?。一九六一年十月五日信中说:‚孩子,我多担心你的身心的健康和平衡,一切都得未雨绸缪,切勿到后来后悔之无及。?‚人的心理活动总需要一个酝酿的时期,不成熟时硬要克服难关,只能弄得心烦意躁,浪费精力?。

 傅聪是音乐家,指挥自己的手指的水平,象高家庄一样的高。但他调节自己心理的水平,却不是那么拿手。因此,才换来老父亲在信中的多次指导。个人自我的心理调节,是人生幸福、家人幸福、伙伴幸福的最基本条件。一个兴高采烈的团队,突然进来一个吊着脸的人,就如同给这个团队每个人心声都拨了一瓢冰水,倾刻间,就会把大家的心冻结实了。一个人一定要有调整自己心情的套路,决不能让恶劣的情绪,把你变回五岁小孩子的智商;决不能让波动的心态,把你的工作和生活变成过山车;决不能让你阴着的脸庞,成为团队鸦雀无声的成因。就像傅老先生讲的,你指挥你的心灵的水平,要像你表演你最得意的技能那样自如,才是你一生的福气。

 说话不要有说服人的味道 一九五七年十月二十五日,傅雷在信中说:‚注意以后说话,千万不要太主观,千万不要有说服人的味道。这是最犯忌的,因为即使你说的对,但是给人的印象只觉得你是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好象天下只有你看得清,看得准,理由都是你的。你还有一个毛病,就是好辩,不论大小,都要辩,这犯忌的。希望你把这两个毛病,时加警惕,随时改正,有了意见不要乱发表,学的含蓄点。? 我们和别人说话的时,多数总想千方百计把自己的意思表明,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要想说服别人,你就要‚好辩?,说更多自己观点的正确,这样就可能引起交流伙伴的反感,增加交流的困难。〈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第六个习惯。叫‚知彼解已?,主张和人

 讨论问题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听,听人家把意思表达清楚;第二步是,有听不明白的,问清;第三步,听明白了,问清楚了,自己根据听到的内容调整自己思路后再说,此时的说,你已经不知不觉的调了味道,加进了对方更容易接受的东西。如果你能事事这样做,你的话中的说服人的味道自然也就没了,好辩之帽自然也就摘了。

 人需要不时的跳出自我的牢笼 一九五五年十二月十一日,傅雷的信中写到:‚过去的罗曼史,让他成为我们一个美丽的回忆,作为一个终生怀念的梦,我认为是最好的选择。老是自苦只有消耗自己的精力,对谁都没有裨益的。?一九六零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傅雷针对儿媳‚傅聪应该出去休息一周?提议,在信中表述儿子应该把握的张驰之道:‚我老是觉得,你离开琴,沉浸在大自然中,多沉思默想,反而对你的音乐理解与感受有好处。人需要不时的跳出牢笼,才能有新的感觉,新的想法,也能有更正确的自我批评。?在十二月二日的信中,傅雷再次重申他的观点:‚要不工作,就痛快休息,切勿拖拖拉拉在日常猥琐之事上浪费光阴。不妨多到郊外森林中去散步,或者上博物馆去欣赏名画,从造型艺术中去求恬静闲适。?在一九六一年十月五日的信中说:‚偶尔看看电影,上博物馆,陶醉在过去的历史成果中,欣赏体会;周末去郊外公园散步闲聊,吸收自然界的美,要过这种有计划有调节的生活,人生才有意思。?

 傅老的信中,对儿子的生活,指点的非常详细。他从自己的教训出发,给儿子指了一条‚工作与生活和谐结合,心理和生理同步营养?的张驰之道。大自然、博物馆、艺术场确实是丰富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好去处,如果能够适度在这些场合见到你的身影,说明你的生活一定是高雅、快乐和张驰有度的。我有一个长辈,随孩子住北京,他就认为北京是最好的养老地,因为,这里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对于爱好文化的人来说,无异于生活的天堂。

 预算加帐簿的家庭理财方式 一九六四年三月一日,傅雷信中表明了自己对家庭财务的进出‚两口?管理的原则:‚开源不如节流。我们欲望无限,欲壑难填,若一手来一手去,有多少用多少,即使日进斗金也不会觉得宽裕。既要保持清白,保持人格独立,又要养家糊口,预防特殊情况,更只有自己紧缩,将‘出口’的关口牢牢把住。‘入口’操在人手,你不能也不愿奴颜婢膝的的乞求,‘出口’完全操在我手,由我作主。?一九六零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傅雷在信中给儿子儿媳传授了老两口的家庭理财之道:‚我们结婚二十九年,你母亲天天都把花掉的每一分钱记在帐簿上,从未间断过。如果没有这种长期家庭式簿记制度,即使有了预算,也无济与事。每天晚上或第二天早晨,她核查支出与用剩下的余额,发现收支不符,但又想不起漏了什么,就列为‘忘记项目’。她每月底把全部用途加起来,跟预算比较并分析每一项不同的支出,记在她的分析帐簿上。假如支出超出预算,她就会设法找出原因,以

 免下一月重蹈覆辙。每年年终,把全部收支加起来,提出一个新的预算。所有这些工作成了她生活的常规。而且这也算是个好习惯。?傅先生强调自己的理财是有效的:‚我们好些朋友说钱到我们手中,仿佛比在他们手上更能派上用场了。? 财之进口,我不能完全掌控,要取之有道;财之出口,我完全可以说了算数,要量入为出,略有节余。老先生的理财之道言之在理,理财方法实用可靠,刚成家的小朋友们,完全可以拿来主义,用在自己的小家财管系统上。

 为自己无法控制的事忧虑愚不可及 一九六一年一月五日,针对傅聪信中对社会现象的忧虑不满情绪,傅雷在信中写到:‚注意社会问题和世间艰苦,为人类社会中的恶事情而悲痛是磊落的行为。故此,一个敏感的年轻人来说,对人类命运的不公与悲苦感到愤慨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为此而郁郁不乐,却愚不可及。?同年二月七日写到‚人没有苦闷,没有矛盾,就不会进步。有矛盾才会逼你解决矛盾,解决矛盾即往前进了一步。?‚没有矛盾的一片括静只是一个理想,真正实现的话并不是一个好现象。一池死水有什么可羡的??‚苦闷的时候不能忘了明哲的教训,才不至于转到悲观绝望,用灰色眼镜看事物,才能保持健康的心态继续在人生中奋斗。?‚愤世嫉俗并不能解决矛盾,也不能使自己往前迈出一步。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我们不怕经常苦闷,经常矛盾,但必须不让这苦闷与矛盾妨碍我们愉快的心情?。一九六二年一月十四日下午信中写

 道:‚世界上没有两全之事,一切全赖自己掌握,目的无非是少受些物质烦恼,多一些时间献给学问和艺术。理想的世界始终是理想,无论天南地北,看不上眼的事总是多于看得上眼的,但求不妨碍你的钴研,别的一切也就可以淡然置之,烦闷陡然浪费时间,忧乱心绪,犯不上。? 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中说,世界上有三件事,你的事,我的事,老天爷的事。三件事中,真正你有能力掌控的是自己的事。别人的事,你可能会在一定范围内有所影响,但要想当别人的家,那是没事找事。老天爷的事,你只能跟着它转,想胜过它,是天方夜谭。

 因此,我们面对一些我们认为不好的东西,一定要理性的处理:自己有能力处理的,一定按法循理去做;自己无能力处理,但有资源或渠道建议别人处理的,理性的向能处理的单位提自己的意见;自己处理不了也无处可求的事,由它去吧,别为天要下雨这样自己主不了的事,扰乱自己的心田。

 感情必须由理智控制 一九六二年三月八日,傅雷在信中写道:‚我生平总不能临事沉着,极容易激动,这是我的大缺点。幸而事后还能客观分析,周密思考,才不至于使当场的意气继续发展。闹得不可收拾,我告诉你这一点,让你知道临场不能克制,过后必须由理智来控制大局,该纠正的

 纠正,该向人家道歉的就道歉,该收篷的就收篷,总而言之,以上二点归纳为:感情必须由理智控制。? 临事激动,意气用事,话里带剌、话里带把,只会激化矛盾,把事情搞的更糟。每个人都不是圣贤,都有大脑短路、发火冒泡的时候。能养成林则徐的‚制怒?二字,让自己在情绪脑作主时,说话、办事慢几拍,等几秒的习惯更好。如果制不住怒,冒了泡,等智慧脑反应过来后,一定要按傅老先生这个办法,及时刹住不良情绪的车,尽快止损,挽回损失。这里特别要说的是,不管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再粗俗、再低贱,在人格上他与你也是平等的,不能居高临下看人家,不能嗤之以鼻伤人家,要用对等的、平和的语气交流说活。对于知识不多、修养不深的人,应该更加小心,防止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现象出现。有些时候,你的身份、你的地位,是经不起人家和你在实地和网络的大庭广众下一对一的掰手腕的。四川的严书记就是一例。

 观察决不可简单化 一九六二年三月八日的信中说:‚人是最复杂的动物,观察决不能简单化。而要耐心、细致、深入,经过相当的时间,各种不同的事故和场合,处处要把科学的客观精神和大慈大悲的同情心结合起来。对方的优点,要认清是不是真实可靠,是不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或者是夸大的。对方的缺点,要分出是否与本质有关,与本质有关的缺点,不能因为其它次要的优点而加以忽视。次要的缺点也得辩别是否能改,是否发展下去会影响品性与日常生活。?

 这里我感悟最深的是,看问题一定要细、要全、要慎重,要与时俱进。你亲耳听到的,不见得是真的,你不能人云亦云;你亲眼看到的,可能角度不够,并不是事情的全部真相,你不能望风扑影;你今天证实了的,也许明天条件、环境发生变化,就成了一本离谱的错帐,你不能固化思维。一定要像傅老先生讲的那样,以‚科学的客观精神?加‚大慈大悲的同情心?,耐心、细致、深入,经过适当的时间,在各种不同的事故和场合中,去验证。

 寻访你周围大大小小的伊萨伊 比利时提琴家、指挥家、作曲家伊萨伊,有着真正客观冷静的大艺术家的‚巨眼?。能够用‚巨眼?看破英雄的短处。一九六一年七月七日的信,是一封长信,信息量极大。我最感兴趣的是这几句:‚你岳父一再后悔不曾及早注意到伊萨伊的暗示。因此,我劝你空下来静静思考一下,你几年来可曾听过师友或批评家的一言半语而没有重视的,逞早想,逞早补课为妙!你的祖岳母说’只有傻瓜才自己碰了钉子方始回头;聪明人看见别人吃亏就学了乖。?我和你说过‘家里的嘱咐你的话多听一些,在外就不必只受别人批评。’‘从古到今没有一个人聪明到不需要任何人的意见。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定要存心去听不入耳之言才会有所得。你得随时去寻访周围的大大小小的伊萨伊?。

 人一辈子,遇几个溜须拍马,讲你好话的人很容易。但能找到一个或若干个象伊萨伊这样的可以用‚巨眼?看出你的不足的良师益

 友,却是不容易的。有时甚至于是一辈子都碰不上的。我自已一辈子走过来,每到一个单位,很注意找这样的‚巨眼?,真诚的以他们为师,经常请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发表意见,每个单位还真有那么几个带‚巨眼?的良师的直言,让我少摔了不少的跟头。具体实例很多,有兴趣可以个别交流。

 夫妻俩一天要有十分钟谈天 一九六零年八月二十九日,在傅聪确定人生的伴侣后,傅雷在信中写到:?希望你拿出象对音乐艺术一样的毅力、信心和虔诚,来学习人生艺术中最高深的一课。但愿你将来在这门艺术上能获得像音乐艺术一样的成功。?傅先生这里讲的‚人生艺术中最高深的一课?,就是夫妻家庭生活的艺术。一九六零年九月七日,傅雷给未来的儿媳弥拉的信中写道:‚夫妇之间要彻底谅解,全心包容,经常忍让,并且感情真挚不渝。对生活有一致的看法,有共同的崇高理想与信念,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平安渡过大大小小的风波,成为琴瑟和谐的伴侣。?一九六一年九月十四日,傅雷在信中写到:‚你工作那么紧张,不知还有时间和弥拉谈天吗?我无论如何忙,要是一天之内不和你妈谈上一刻钟或十分钟,就像漏了什么功课似的。?‚时事感想,人生或大或小的事务的感想,文学艺术的观点,读书的心得,翻译方面的问题,你们的来信,你的行踪等等,上古下今,无所不谈,不一定系统,可是一边谈一边自己的思想也在得到一个整理,变得明确。你妈妈今天在文学、艺术与人生哲学上水平,不能不说一部分是这种长年

 的闲谈中熏陶出来的。?‚以上所提的日常闲聊更是熏陶人的一种好办法。或是饭前饭后,或是下午喝茶的时候,随便交换意见,无形中彼此都得到好处,启发,批评,不知不觉的提高自己,提高对方。总不能因为忙,各自生活中一个小圈子中。少女少妇更忌精社上的孤独。共同的理想,热情,需要长期不断的灌溉栽培。不是光靠兴奋时说几句空话能支持的。而一本正经的说大道理,远不如日常生活中琐琐碎碎的一言半语来得有效—只要一言半语中处处贯穿着你的做人之道和处世原则。? 很赞同‚闲谈是整理思想好办法?这个观点,我自己深有体会,我的好多新观点,就是在和家人、朋友、伙伴的闲谈中整理出来的。很赞同‚一言半语中处处贯穿你的做人之道和处事原则?,和家人、和孩子的闲谈尤其要注意这一点。我在和孩子和伙伴们的交流上,自认为做的还是可以的。但在与家里的董事长的交流上,做的并不到位,应该很好的反思,并向领导道歉,再往后的岁月,应该坚决的改正。不过,马上就要退休了,和家里的董事长坐在摇椅上,慢慢摇着汇报工作的机会多了,我会珍惜的。小朋友们呢,也要向傅老学习,每天花那么半个多小时,主动聊聊对方关心的问题,对夫妻俩的共同进步,一定会有好处的。

 把民族自豪与赏识别人结合起来 一九六三年四月二十六日信中写道:‚你的中国人的自豪感使我为你自豪,你善于赏识别的民族与广大人民的优点使我感到宽慰。唯

 有民族自豪与赏识别人结合起来,才不致于陷入狭窄的沙文主义,在个人不致于陷于自大狂自溺狂;这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真正交融。? 现在改革开放了,如何处理民族自豪与赏识别人的关系。不非白即黑,不剑走偏锋,傅先生的这个说法,给我们指了一条明路。每个民族都有引以自豪的东西,每个民族都有自身文化的局限;每个人也一样,都会有所长,也会有所短。能够珍惜自己之长,虚心学习别人这长,补自己之短,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耐得住寂寞是人生的一大武器 在一九六五年二月二十六日的信中,雷写到:‚耐得住的寂寞是人生的一大武器。而耐寂寞也是要自幼训练的!疼孩子固然重要,养成纪律同样要紧。几个月大的时候不注意到二三岁时再收紧,大人小孩都要痛苦的。? 在物质高度丰富,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耐得住寂寞是专注力修养的一个大问题,是我们每个成年人面临的课题,更是我们教育自己的小朋友们的重要课题。大人要以身作则,自己先不做可能影响孩子专注力的事,要给孩子耐得住寂寞营造良好的环境。你不能指望,你每天打麻将,孩子的心能够拴在书桌上;你不能指望,你的电视开的震天响,孩子的眼睛能够不去瞄几眼你的电视屏幕;你不能指望,你

 天天拿着手机打游戏,而不激起他想知道是什么如此让老爸神魂颠倒的好奇。不要说孩子,如果是你,你能做到你要求孩子的那些要求吗? 不生产的忙就变为醉生梦死 一九五九年一月三日,给自己的干女儿牛思德写信中说:‚我觉得做人应该忙,不忙不会做出成绩(哪怕是一星半点的成绩)。怕只怕无事忙,应酬交际忙,那些不生产的忙就变为醉生梦死。我们觉得是最可怜的生活了? 每个人每天都在忙。但是什么性质的忙?是生产知识、素养、财富的有效的忙?还是那些麻将桌、肥皂剧等等没有知识和财富产出的忙?小朋友们是不是可以用日本人的‚五 S?工作法,来盘点一下你一天的时间,看看有产出的时间占了二十四小时的多大比重?盘点一下那些成功的同事、成功的父母,看看他们的时间产出,看看你与他们的产出比较,是创造了生命时间的宽度,还是浪费了自己一生有限光阴的长度? 教育的目的 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傅雷在信中写到:‚眼看自己一天天的长大成熟进步,了解的东西一天天增多,精神领域一天天的加阔,胸襟一天天的宽大,感情一天天的丰满深刻:这不是人生最美满的幸福是什么!‚一九六一年七月七日,在读了傅聪岳父的自传后,傅雷对傅聪的岳祖母的教育观提出了批评,提出了他自己的教育的目的:

 ‚她始终没有弄清教育的目的,只笼笼统统地要儿女们做个好人,哪怕是鞋匠也不妨;她并未给好人二字下过定义,在我看来,她的所谓的好人,实在是非常狭小的,限于正派的,而从未想过更积极更广阔的理想和天地。?‚她从未认识人伟大在于帮助别人,受教育的目的只是为了培养和积聚更大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绝不是盲目的自我扩张。她只看她自己,她一家,她的姓氏与种族,所以她看别人的行为,永远是从别人的自私出发,自己没有理想,如何会想到茫茫人海中竟有具备理想的人呢?她学问丰富,只缺少一个高远的理想做指南针,她为人正直,只缺少忘我的牺牲精神—她为儿女是忘我的,是有牺牲精神的,但为儿女实质上是为自己,她没有急公好义的仁慈。? 非常赞同‚人之伟大在于助人,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和积聚更大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这个教育观。我们都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在教育孩子时,对孩子未来成为的目标具本定义过没有?定义的目标,是自顾自的,还是要帮助人的?定义的目标,是空泛的口号和概念,还是可度量、可质化、可时化、可考评化的?泛泛而论的夸奖,大而化之的目标,是空中楼阁,落不到孩子未来的路上。

 读一本书,不必追求多么惊天动地般的感悟,不必追求把作者的所有观点都能搞清,不必追求把书中所有的精神财富都能吸收,完美型的读书效果,是不存在的。你真正读进去了,与自己的过去联系起来了,与自己的当下联系起来了,产生一些对当下和未来把事做的更

 好的有意义的思考,然后,把它写下来,就是最真实、最有效、最高端的读书法。

  《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自 1981 年初版以来,畅销不衰。傅雷在家书中谈艺术、谈人生、谈修养、谈婚姻,读者倾情于家书中所体现的家教家风和做人的道理,更有甚者照单全收,以此作为育人的信条。从中固然可见傅家门风的深刻和别致,但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傅雷和傅聪。为人父母者至少要有以下三种德性才堪仿照傅雷故事。

 一是博学。在艺术、语言、时政上都能作一番深入的阐释,能和孩子成为讨论艺术的对手。二是敏感,敏感于艺术,敏感于为人,敏感于处世,敏感于空虚感的侵袭,敏感于家用拮据时向儿子张口,甚至敏感于猫的冻死,非得有一颗敏感的心,才能感受到这片赤诚。三是坦诚,坦诚少不更事的情感波动,成长经历造成的性格缺憾,时代背景造成的虚无幻灭。

 有段时间曾流行过‚认真你就输了?这句话。我一直不认同。果然,在任何一个时代,认真除了受到尊重,也会被人嘲笑。‚认真?这样一个词,也许不适合被放在社会中去讨论,不适合放入外部的评

 价体系里,被评价为认真,也许是呆板、教条的另一种说法。其实‚认真?,在我的心里一直是对自己的要求,尽人事听天命,要求做事的过程对的起自己,不辜负自己就可以了,是某种程度上的自律。所做过的事,都会累积成人生上垫脚的路,至于想走什么路,那就看你要不要‚认真?了。

 在书中,傅雷这样对孩子说:‚至于‘认真’受人尊重或被人讪笑的问题,事实上并不像你说的那么简单,一切要靠资历与工作成绩的积累。即使在你认为更合理的社会中,认真而受到重视的实例也很少;反之在乌烟瘴气的场合,正义与真理得胜的事情也未始没有。? 我一直觉得他说的很对,在社会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事情,被人嘲笑‚认真?,在生活中,有许多的事,让人可以不那么认真地去做,比如上一些选修课,有的人总是‚水一水?就过去了,然而,有些事情,是不能这样的。认真或许已经变成了另一种含义,但是,至少,要坚持自己的本心。

 书中‚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体现了傅雷对傅聪离家的不舍但又不得不为的矛盾心理。

 爱孩子,就让他向外发展,让他在经历风风雨雨后学会成长,傅雷夫妇对傅聪和傅敏的爱,是那么含蓄却又深刻。他们没有把他们宠成温室里的花朵,当傅聪遇到挫折跌倒哭泣时,傅雷并没有心疼地把傅聪扶起来然后跟他说‚孩子,前面有困难,咱不前行了?,而是通过和风细雨般的鼓励让傅聪自己爬起来,然后勇敢地向前;爱他不等于包容他的错误,面对错误,他鼓励傅聪‚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做人——不仅学会做一个有品德的人,还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傅雷用自己现身经历的说法,告诫傅聪要有民族荣辱感,做一个宽容大度的人。

 读《傅雷家书》有感

 昨天晚上在读《傅雷家书》时,发现傅雷写到毛泽东主席这一章,又联想到上学期,我们刚刚读过《红星照耀中国》中‚苏维埃掌权人物?一章,斯诺也写到了毛泽东主席,于是找来《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将两章放在一起,重新阅读了一下,看一看中外两位作家眼中的毛泽东主席是什么样子的。

 傅雷认为,毛泽东‚特别亲切平易,极富于幽默感?,没有教训人的口吻。这点和美国作家斯诺的感受是一致的。斯诺在书中写到这

 样一件事,被国民党政府悬赏 25 万元的毛泽东同志,在保安,斯诺见到时候,他和两个年轻的普通的农民谈话。斯诺还见到,毛泽东的住处也很简陋,屋里陈设,唯一的奢侈品就是一顶蚊帐。在红色剧院时,毛主席毫不惹眼的坐在观众中间,而且还被邀请上台表演节目,虽然后来被林彪推辞,侥幸逃脱。让斯诺惊奇的,这个曾经湖南富农的儿子,这个‚做了十年红军领袖,千百次地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住在这样一个房子里,居然自得其乐。斯诺还发现,领袖连吃的也和众人都一样。同时,‚在六千英里的长征途中,除了几个星期生病以外,毛泽东和普通战士一样,都是步行的。?‚没有自大狂的征象?。亲切平易,正是毛泽东主席伟大的个人魅力的一面。在这一面上,中外的两位作家有着出奇的一直感受。

 斯诺和傅雷对毛泽东主席有着相同感受的一面,还有主席的睿智和健谈,以及这背后,是广泛的阅读,尤其是对哲学书籍的爱好。关于文艺上百家争鸣的问题,傅雷认为,毛泽东主席的思考‚逐渐向深处发展?。傅雷由衷的赞叹:‚他的马克思主义是到了化境的,随手拈来,都成妙谛,出之以极自然的态度,无形中渗透听众的心。讲话的逻辑都是隐而不露,真是艺术高手。?一个作家、教育家发出这样的感叹,必定是被折服了。同时还认为:‚毛主席的话和这次会议给我的启发很多?。斯诺也认为,‚我发现他对于当前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对于欧洲社会和政治的情形,也有实际的了解。他对英国的工党很感兴趣。?‚他对于罗斯福总统的看法是很令人感兴趣的?,‚他把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看作走江湖的骗子?。能有这样的见解,斯

 诺认为,毛泽东主席不仅熟读世界历史,也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

 因为对毛主席做了长时间的访问,斯诺对主席的了解,当然更细致、更全面一些。斯诺发现毛主席是工作狂人,‚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要归因于他在少年时代在父亲的田里干过苦活,要归因于他在学校读书的刻苦时期,当时他...

相关热词搜索:例文 家书 读后感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