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正文
 

听说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4-04-20 14:19:08 影响了:

听说观后感篇一:观后感

在感恩中成长

舒兰市第四中学一年一班于凤岩

看完了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感恩是无时无刻都存在的,原来感恩并不是一件那么困难的事情。

当我们刚刚出生,还在哇哇啼哭的时候,就已经在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医生,感恩大自然,感恩全世界??无时无刻我们不在感恩。

当我们无助的时候,有人伸出了一只援助之手,你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感恩父母,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在你努力奋斗的时候,给你一两句鼓励的话,才使你得到了今天的成就,由此可见,感恩多么的神圣啊!

记得民间有一句俗语:“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连动物都懂的道理,当然,我们也要学会报答,所以感恩是没有境界、没有隔阂的。

让我们展开翅膀在感恩中成长吧!

舒兰市第四中学 一年一班郭 婧

周六的上午,迎着光辉,接受了太阳的洗礼,我收看了导师于丹教授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专题讲座。这个讲座加强了我们的素质教育,培养了我们的社会价值观与人生观。

首先讲的是培养人的孝心,最让我感动的是田世国,一个捐肾救母的儿子,是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说:“母亲给了我生命,捐肾救母是我应该做的。”这就是一种责任!而我们孩子就应该背起这种责任,尽孝道。

儒家创始人孔子讲粉一个“仁”字,于丹老师讲了人格教育,它是人际关系的纽带,需要靠行动上的态度来获取。人的成长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学业、阅历、人格。其中阅历与人格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够得到。要有信心,有恒心与毅力,将来才会走向社会的最高峰。只要自强不息,成、功就属于你。社会就好比是一锅沸腾、滚烫的水,它不会因为可怜你,就会降低它自己的温度。所以,我们应像那把干茶叶一样,寻找自己的方式,成全社会。教育只是人生的起点,而我们的终点,应是我们自己寻求的方式来升华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 看了这个讲座,我树立起了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让我知道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懂得感恩。知道了抵抗挫折、自立、自强、自信的重要意义,使我们受益匪浅。

舒兰市第四中学一年一班 杨璇勖

今天,我在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观看了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讲座。于丹老师讲了三个主题: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师长,懂得感恩。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正确引导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三是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她在第一个主题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孩喜欢在一棵大树下玩,他每天都来,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满面地对大树说:“你看别的孩子都上学了,每天都有玩具,可我没有”。大树说:“你把我的果实摘去卖,就有玩具了”。过了几年,小孩变成了青年,对大树说:“别人都有房子,我却没有。”大树说:“你把树枝砍了做房子。”又过了多年,青年变成了中年,他对大树说:“别人漂洋过海,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树干砍了做独木舟”。中年把独木舟推进海里,渐渐长出白头发,他来到树桩前,树桩问他:“我已经没用了,你也不会理我了!”这人说:“不,我会一直培伴你。”这正是父母完成了对孩子一生的成全。在我们一生中无私而又不求回报养育我们。孝为德本,我们要懂得感恩,要勇敢承担与责任。

要想成就别人的和生,就要点亮自信的明灯,对自身的力量怀抱坚定的信念。

舒兰市第四中学一年一班 郭 欣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题讲座,感触很深。

于丹老师在讲座中主要强调我们中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还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让每一个学生德、智、休全面发展。

首先讲到“孝”,百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教敬,要充满感恩的心,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就减少一半,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就增加了一份快乐,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过于丹老师的这堂课,我明白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树立自己的远大目标,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做一个优秀的合格人才。

舒兰市第四中学一年一班 赵 芳

11月10日看完了于丹老师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之后,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要学会感恩。

让我印像深刻的是于丹老师讲的一个寓言故事:从前,有一个大树为了一个小男孩无私奉献自己的果实、树枝甚至自己的树干,最后只剩下矮矮的树桩。小男孩不断地从大树身上索取,最后恍然大悟,才知道要感恩,大树这种无悔的付出,不计回报的行为让我想到了父母亲也是如此,通过观看感恩教育,也让我明白父母对我们的爱是伟大的,我们要学会感恩,不能学觉得这种爱是理所当然的。

我们不仅仅只对父母感恩,也要感谢老师,朋友和一切爱我们的人。我们的老师每天辛勤地为我们付出劳动,传授我们知识,给予我们关怀和照顾,我想对老师说:“老师,感谢你,你们辛苦了!” 我们应该学会感恩,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听说观后感篇二:电影“听说”——观后感,闲思

电影《听说》——观后感

和朋友交流了“听说”,她说演技一般,不喜欢看。

演技和内容,我更注重内容,从和他人聊电影过程中,我也确实认为自己越来越不注重演技了,只要演的不糟糕,我就能看的下去。

电影,作为我生活的调节剂,除了同朋友一起看他们正在播放的电影外,我自己会主动选一些体现现实生活细节的电影。平时,我会把注意力放在专业、行业上,比较少关心生活中的细节,人嘛,需要调节,当我休闲时,需要回味生活中的细节,看看自己哪些做的不到位,影响人际关系,选体现生活细节的电影,我可以从中联想自己的生活。或许会想到很多美好的细节,让自己更珍惜身边的人。

对很多人来说,常常去评价演技、而非内容,非细节,影评里,也多是关于演技的,这些注重演技的写影评的家伙,我直觉认为,他们看了电影后,即使他们曾经遇到过类似的、相关的经历,但他们仍然不会去改善经历中自己的做法,平时咋样,以后还是咋样。影评里,那些说演技好的人,如果问他有哪些体现生活细节的情节吸引他,我直觉认为他们回答不上什么,会直接扔给你一句“你自己看了就知道了”,这句话就体现了他没从中联想到什么自己生活中的细节。我直觉认为,注重内容比注重演技的档次高几层,有点自夸的味道。

之前看了一则关于习近平(或者是胡锦涛,忘记了)的新闻,他女儿要他看“三傻大闹宝莱坞”,女儿自然不是让他关注演技,而是其中体现的国家文化,女儿认为对他处理国际关系有很大帮助,这是电影内容对他的作用。但,我如果因此就说“注重演技”没档次,那我估计自己内心会出现问题。

改善的前提是,你曾经有过相关的、类似的经历,不然电影中的情节对我来说,谈不上改善。改善,我是为了更理性的随心所欲的控制自己的感情,这种行为,意味着不会后悔自己曾经做过的行为,不管是感性的行为、还是理性的行为,都在自己的控制之内。从情商上说,这是比较高的境界,对我来说,很有挑战性,我要尝试。

由于我是看完电影后开始写,具体情节、对话无法复制,所以就从百度百科里复制了下面2个对话。

下面是电影对话一:

秧秧:(手语)让他们等又怎麼样?我赚那些钱是等了多久才赚到的?给他们等一下有关系吗?你呢?为什麼连你也不愿意等我?

平心静气的说,生活中,我如果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不会瞧不起那些人。但换做是我,是我在那里数硬币给老板,让后面一堆人等着排队,我会觉得尴尬之类的。以前,老妈在工作的时候,收集了一些硬币,10个、10个叠在一起,有一次堂哥到我家,老妈给了我那些硬币去买点东西,堂哥和我一起去了,结果我拿硬币的速度慢了点,堂哥替我付钱了,我觉得挺尴尬的。

在上大学之前,常去朋友家玩,他的爷爷奶奶热情,会招待我,甚至“逼”我留下吃饭。我拒绝把,显得我太客气了,我接受把,由于我常去他那玩,频繁性的在朋友家吃饭,又显得自己不懂事,老人家赚钱不容易,被我这大闲人白吃白喝了。我相信对很多人来说,做法很直接了当,有些人很爽快,每次都留下来吃饭,有些人每次都拒绝。

就这么简短的一句对话,就体现了很多生活中的细节。所以百科里也才写了它。

在这里,我没欲望写出自己应该怎么改善,只想写出在哪些细节上应该得到改善,如果写自己应该怎么改善,就感觉给自己设限。

常常有那么些影响深度交流、人际关系的对话,说者,又常找理由“工作不顺心、心直口快、说话不过滤等等”来体现自己的交流不当的可谅解性,好像这么说之后,你就可以继续正大光明的说那些同样影响深度交流、人际关系的对话,而不会想着怎么改善自己。对于听者,又确实要提升自己的宽容度,理解对方,或许自己曾经也经常这样,曾经的自己,也被给予了很多改善的机会,自己怎么可以不给他人改善的机会。

下面是对话二: 小朋:(手语)你是你,我是我,你为什麼要把我的梦想放在你的身上?没有人可以永远依附另一个人而活,就算我是听障我也一样要有我自己的人生,我不会一辈子都拿金牌,你也不应该牺牲你自己一辈子来成就我。

很多父母都会把精力放在照顾孩子上,事业、工作的地位不如照顾孩子重要。甚至有些家长会说“我这辈子没什么成就,就是因为把精力都放在你身上了,要培养你”,我直觉认为,这样的做法,几乎不能给孩子树立榜样,第一,这样的家长没什么作为;第二,孩子容易觉得自己是被逼的,缺失动力,而不是主动追求成就感,是家长施压的压力。积极的教育,首先应树立家长的威信,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孩子认为父母很值得自己效仿,以后要超过父母,同时家长自己也有成就。

听说观后感篇三:观后感

本人虽常在网上看热闹,长见识,至今却从来不(来自:www.hnnSCY.cOm 博文学习 网:听说观后感)敢到网上胡言乱语凑热闹,总以为那是小年轻儿们的事情,一个偶然的机会,元月四日朋友约我去徐州淮海堂看了一场由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演出的现代京剧《红灯记》,原定的日程本是“三杯两盏后搓麻闲聊”,听说有京剧可看,便赖不住心痒,想着去看两眼,实在不灵就走人。不料,一进园子满坑满谷,若没票还真没坐的地方。一段“提篮小卖拾煤渣”把我“留住”了,这位李玉和名叫韩胜存,身材魁梧浓眉大眼,嗓子又宽又亮十分“响堂”。老听戏的人仅此一段就“听”出了他的“道行”,然后坐住了看下去。李奶奶叫康静,一句“打渔的人何惧那狂风巨浪”把全场的人全“震”住了,那洪亮高亢的歌喉、从容淡定的气度、荡气回肠的声腔赢得了满场彩。紧接着李铁梅的“我家的表叔数不清”和“听奶奶说红灯”,我心里给打了98分。这个年龄不大透着机灵的小姑娘叫张馨月,嗓子扮相还真有当年刘长瑜的意思,她居然能做到“唱”时和平常“说话儿”那么松弛那么流畅自然。吐字清晰行腔俏丽,力度有节奏恰到好处,“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这斤劲儿和火候儿和她的年龄不相符。这三代人全亮了相,我真不想走了。然后,从“粥朋脱险”“到痛说家史”到刑场“娃娃调”一直看到完。期间,李奶奶念到“我紧紧的把你抱在怀里”我鼻子一酸流泪了,偌大年龄看戏还掉眼泪,怪不好意思的,拿出面巾擦脸时发现左右也有拿掉眼睛擦眼睛。看完戏三五知己凑在一起又聊到半夜,朋友知我自幼钟情“西皮”“二黄”,说五日还有戏票问我还去不去,我说还去,连续看了两遍,四十年前看了原版红灯记,且三代人的唱词念白都烂熟于心,万万想不到的是年近六旬,再看这出曾称为“样板戏之首”的《红灯记》竟然是一种全新体验,在国际歌旋律中对三代人携手迈向刑场时,居然有头皮发麻后背发凉、喉头发紧的感觉,怎么回事?然后,回到宾馆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千头万绪涌上心头,产生了一种心头有话非说不可的欲望。一是为梅兰芳剧团这些献身国粹,又确有灵秀之人的才人们,鼓鼓气儿打打劲儿,可千万别因为赌一口气干别的去了;二是为我们炎黄子孙独有的高雅娱乐形式(京剧艺术)说两句公道话。真不懂京剧的人该明白了,可别任什么人都敢看不起京剧,蔑视京剧,啥都不懂却敢于“破鼓乱人捶”,动不动张嘴闭嘴就褒贬几句,什么“节奏慢”啊“太陈旧”啊,其实,原来也不怨这些,真敢“开牙”的先生们,他们家大人就没见过京剧,他老子也根本没有储存这些传统文化信息,血液里更缺少华夏基因,怎么可能像张伯驹似的,终身痴迷诗词、文物、古董、和西皮二黄。更可气可笑的是cctv的编导精英们拿京剧当“口红”、“胡椒面”使了。总在杂七杂八的晚会里用京剧服饰去点缀点缀,以增加点文化含量,然后,提高点美学品位,往自己脸上贴上“爱国”“内行”的亮色,岂不知梨园行的老前辈欲哭无泪啊,拿我们当什么了,零打碎敲,把京剧大卸八块,切丁儿切丝儿卖喽——。 京剧确实“角儿”的艺术,确实是独有灵秀之气的艺术,一个人唱念做舞,美视美听作用于人之心灵的舞台表演艺术。从谭鑫培到杨小楼余叔岩、梅兰芳从“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到马、谭、张、裘、李、袁、叶、杜都是凭着过人才华和技艺,给人以美感享受的表演艺术家。从孙岳、张学津、孙毓敏、刘长瑜到后来的李维康、杨淑蕊、王蓉蓉,直至今日李魁智、李胜素、韩胜存、康静、张馨月。别小看这门艺术的代代传承,这可不仅仅是某种流派后继有人,而是我们这个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血脉延续。是忠孝

节义、礼义廉耻的延续,咱们几千年的文化之根从未断绝,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河没有断流啊。

为什么说京剧是作用于人之心灵的舞台表演艺术,因为京剧不是杂技、武术、“二人转”,“惊险”有“哏儿”,娱人耳目感官刺激。那叫通俗娱乐。京剧堪称高雅艺术,国之瑰宝,京剧是唯美的、浪漫的、完美的、写意的,京剧的美学品质和同样可称之为古典诗词、书法、绘画、古董一样,是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养性怡神、净化心灵的艺术。用今天的话说,京剧更是联络天下华人的精神纽带,是凝聚民族精神,熔铸民族魂魄的文化瑰宝。

京剧艺术是超现实、超时空、超政治、超国界的艺术。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京剧文化,1919年征服了日本观众,1930年又迷倒了美国朋友,1935年更启发了苏联的同志们,当年聪明绝顶的布莱希特更因欣赏京剧艺术而开窍,创立了影响深远的演剧学派。当年的“国军”与“共军”,今日的海峡两岸都在传承京剧艺术。确是因为京剧艺术博大精深,知音、知友遍于四海,所谓京剧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啊。

《红灯记》会传演下去的,因为它凝聚着民族精神魂魄,更已经融入了传统,它集中体现了中华儿女的品格操守,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人格力量仍会震撼子孙后代的心灵。

韩胜存、康静、张馨月这“三代人”,在剧中展示的灵性与实力预示着他们未来的舞台生涯中,尚有无限发展空间。唯愿他们都能“悟”出梅兰芳先生,敬业创新的艺术精神。有所创造有所发明,为国粹艺术作用于当代人的心灵,再排几出好戏到徐州来演。 “不以物喜、不已己悲”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些京剧新秀们,应当赢得全社会足够的、更多的尊重。

“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红灯记》的台词在30多年前,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没想到今年大年初四,却又重温了一遍。虽然都是接受到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不过今年看的戏,却有不同感觉。一是地方不一样。过去看红灯记是在生产队的大场院,今年是在国家大剧院。2005年,国家大剧院还在建设中,我曾经和党校学员一起参观过。当时,外观壳体已经成型,但里面还看不出模样。今天一看,真是富丽堂皇。二是演员不一样。当年我看的《红灯记》是县里的宣传队演出的,今天是梅兰芳剧团演出的,可以说是国家队的水平,主角是国家一级演员;三是看戏的心态不一样。当年还是文革期间,斗争替代了文化,“革命”高于艺术。观众心态浮躁加狂热。今天的观众虽然也从戏中受到了教育,但欣赏京剧艺术的味道似乎更浓烈得多。“文化大革命”像一场噩梦,已经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只有京剧艺术之树常青。

当今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但与革命战争时期相比,人们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总觉得世界观、价值观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京剧《红灯记》是根据电影《革命自有后

来人》改编的,叙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东北的一个小火车站上,地下党员李玉和一家人,为了完成组织上交给的任务,献出了宝贵生命。他的女儿李铁梅(实际是先烈的遗孤)继承革命传统,完成了奶奶和爸爸未完成的任务。全剧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不怕抓,不怕放,不怕皮鞭打,不怕监牢押!”的坚强意志和“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的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革命前辈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靠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靠的是为“救穷人,得解放”的奋斗目标。革命前辈的生命和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但是今天的目标是要使中国人民都富起来,使新的穷人脱贫致富,任务还很艰巨。

现在虽然是共产党的天下,干革命没有性命之忧,但也需要发扬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员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因为我们的目标还没有实现!

红灯记

抗日战争时期,在东北的一个小城市里,铁路扳道工人、中共地下党员李玉和与六十多岁的母亲、十七岁的女儿李铁梅,祖孙三人在一起生活。他们虽是一家人,却不是一个姓。原来他们是在十七年前,一次大罢工的流血斗争中,组成一个革命的家庭。革命先烈传给他们一盏红灯,这是他们的传家宝,是战斗的信号,是革命胜利的象征。一次,李玉和接到上级党组织派人送来的一份密电码,要他通过组织转交给柏山游击队。由于叛徒的出卖,密电码还没有转交出去,李玉和就被捕了。坚强的李奶奶,为了鼓励后人继续战斗,将他们三人的身世,告诉了铁梅。阶级仇,民族恨,将铁梅心中的革命火种燃烧起来,她立志继承革命事业。阴险毒辣的日本宪兵队长鸠山,把李奶奶和铁梅也抓走了。他为将密电码搞到手,对李玉和母女说尽了甜言蜜语,用尽了酷刑,还妄想以骨肉分离杀害亲人的残忍行为和陪绑的办法,威逼铁梅。但这一切丝毫没有动摇铁梅的斗志。革命的三代人,坚贞不屈,表现了工人阶级崇高的革命品质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李玉和、李奶奶牺牲以后,鸠山故意放了铁梅,妄想用放长线钓大鱼的诡计,从铁梅手里得到密电码。早在铁梅和李奶奶被捕前,李奶奶已经告诉铁梅和党组织的联络地点。铁梅得到邻居刘大娘和桂兰姐的帮助,安全地找到了地下党员周师傅,把密电码送到根据地柏山。柏山的游击队全歼了追赶铁梅的鸠山等日伪军。

相关热词搜索:观后感 听说 听说观后感1000字 听说观后感200字 你的名字观后感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