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悔过书 > 正文
 

学习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心得感想(国防军队建设)

发布时间:2024-03-29 09:30:17 影响了:

【编辑按】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全会对党和国家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也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小编为您整理了《学习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心得感想(国防军队建设)》,给您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借鉴。

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专题汇总 500篇  更多


      学习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心得感想(国防军队建设)

  持战略定力 办好自己的事

  ——一谈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是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准确把握“时”与“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坚定信心、乘势而上,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在新时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有力地推向前进。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战略定力既是一种冷静睿智的战略思维能力,也是一种坚定沉着的战略行动能力。有无战略定力,关乎事业兴衰,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保持战略定力、增强战略自信,就能头脑清醒、处变不惊,进行冷静观察、通盘考虑,做到科学应对、谋定后动。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党始终保持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临危不惧、从容不迫,坚持走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情,坚定不移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勇毅前行,矢志不渝向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不断前进。

  回首“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扭住奋斗目标、克服矛盾困难,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乘风破浪、坚毅前行。实践再次证明,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方能砥砺奋进、御风前行,推动国家实现富强、民族走向复兴。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新蓝图催人奋进,新征程任重道远。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只有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全会对党和国家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也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十四五”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目标远大,前景光明,任务艰巨。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要坚定决心意志,强化使命担当,锐意开拓进取,确保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接续推进,不断把新时代强军事业推向前进。要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提供坚强保证。


      学习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心得感想(2035)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谋划长远,为中国擘画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壮丽图景。

  核心领航掌舵,旗帜引领征程。

  全会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列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并强调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也是坚持党的领导的生动体现。

  从60多年前实施“一五”计划到现在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每一个五年规划(计划)都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制定实施。自十四届五中全会起,审议中共中央关于五年规划(计划)的建议持续被党的历届五中全会列为重要议程。在形成规划纲要之前党中央提出《建议》,确定大政方针,作为编制规划的主要依据,已经形成了传统和制度。

  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十四五”规划建议,成立了文件起草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先后主持召开2次中央政治局会议、3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2次起草组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很多重要的批示指示,多次到地方和基层深入调研,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多次修改审定文件稿,进行战略谋划,倾注了大量心血,确保了规划《建议》稿的起草得以高质量完成。

  从“一五”到“十四五”,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正是在党的领导下,一个又一个五年规划(计划)编制实施,社会生产力不断解放发展,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人类经济增长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与持续时间最长的高速增长奇迹,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的最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的五年规划(计划),持续对脱贫攻坚作出部署。在“十三五”实践中,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书写了人类减贫史上的辉煌篇章,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面小康胜利在望。今年以来,党中央因时因势调整政策策略,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率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率先实现了经济增长“由负转正”。这些重大成就进一步彰显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党的领导得到人民衷心拥护。国际权威机构的最新民意调查结果表明,我们党和政府的支持率高达95%,居世界各国之首。

  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将面临极其复杂的国际形势,要破解许多难题,会面临一系列风险挑战。形势越纷繁复杂,就越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这个指引方向的指南针、凝心聚力的主心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就越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最高原则是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战争年代,党中央和毛主席用电台指挥全党全军,“嘀嗒、嘀嗒”就是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声音,全党全军都无条件执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更要做到党中央一声令下,全国上下步调一致、令行禁止。

  《建议》是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制定的,以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的方式审议通过,代表了党中央的领导意志、战略意图,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关于发展的指导思想、必须遵循的原则、主要目标和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不移把全会精神贯彻好执行好。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决贯彻“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党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

  全会通过的《建议》,注重做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明确“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以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突出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提出一批具有标志性的重大战略,实施富有前瞻性、全局性、基础性、针对性的重大举措,统筹谋划好重要领域的接续改革。其中核心要义体现在三个“新”上: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这不是被动应对、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是主动作为、长期性的战略部署。

  要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决策机制、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方方面面,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确保全会提出的战略性、创新性举措落到实处。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是党和国家事业领导力量的建设。五中全会强调“十四五”时期要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只有党的建设做到高质量,才能引领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要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具备现代化领导能力的干部队伍。要以党的初心使命激发全党团结奋斗的不竭动力,以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凝聚最广大人民群众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要带头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坚定稳妥,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为落实“十四五”规划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要突出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促进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新征程中步调一致前进。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中国人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坚毅跋涉,一往无前。


      学习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心得感想(发展新阶段)

  深刻理解新发展阶段

  “这次全会是在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10月30日,中共中央首场新闻发布会举行,在介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重要意义时,发言人这样指出。

  “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为在新发展阶段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战略部署。

  深刻理解新发展阶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上的重要意义,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特点,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分两步走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认知前提和实践依据。

  新发展阶段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大跨越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深入分析了中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清晰展望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图景,明确提出了九方面的远景目标。一幅包括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内,着眼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图景,全方位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和实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全面和具体过。”中国社会科学院新时代党建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田坤说。

  回望已经实施了的十三个“五年规(计)划”,正是随着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党和人民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不断丰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图景在实践中一步步变为现实。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启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工业化”主导并决定着“现代化”,“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确定了以156个大型建设项目为中心,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此后,“四个现代化”被提出,即“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

  改革开放后,在“四个现代化”的基础上,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后来又发展成为“中国式的现代化”即小康社会;经过“六五”到“十五”计划,我国在20世纪末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实现了基本小康,开启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2006年开启的“十一五”规划开始,“五年计划”正式更名为“五年规划”。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和实践进入新的更高层次。从十八大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调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总体部署,再到十九大部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线图清晰明确。

  当前,随着“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新发展阶段的提出,一方面表明我国实现了“小康社会”这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将正式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阶段;另一方面,要求我们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期,也是进一步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重要时期。”在武汉大学教授虞崇胜看来,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方位和新特点,对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人民福祉为中心发展、建设更加美好的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同时也将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产生深远影响。

  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基础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这也为观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

  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认为即将结束的“十三五”时期,我国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曹立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农民为国家现代化发展、高速经济增长、缓解经济危机等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农业农村发展滞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较低、城乡二元结构等问题,使得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短板效应”“木桶效应”逐渐显现。

  资料显示,2012年底,我国还有近1亿贫困人口、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其中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有西藏、甘肃、贵州、新疆、云南和青海等6个少数民族比例较高的省区。贫困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602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8%。全国有3917个村不通电,影响近380万人。连片特困地区还有3862万农村居民和601万学校师生没有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有近10万个行政村不通水泥沥青路。

  “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掷地有声,脱贫攻坚战由此打响。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脱贫攻坚,打赢脱贫攻坚战成果显著。从脱贫人口上看,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从扶贫开发上看,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中,90%以上得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2/3以上主要靠外出务工和产业脱贫,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30.2%;从基础设施上看,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村村都有卫生室和村医,10.8万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8%。

  “没有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全面现代化。”曹立说。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基础。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有1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不仅如此,脱贫攻坚实践和贫困治理进程中形成的相应制度安排、实践策略和有效经验,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的创新案例和经验示范。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一切伟大的事业,总是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不断推向前进的。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介绍《建议》的起草情况时,提到了规划《建议》起草的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是: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做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在以“十四五”规划为起点的新发展阶段,这一任务突出地摆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它与世界上其它类型的现代化道路相比,具有显著的不同特点,因而需要更加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回望党团结带领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不难发现,中国不可能复制任何已有的现代化模式,而是必须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为此,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接力奋斗,探索出这条即将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将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

  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基本上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国是经济后发展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我们的现代化发展过程是一个“并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并联式”发展过程大大缩短了我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但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诸多短板和缺陷,特别是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从国内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预计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

  从世界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但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是高质量发展,中心任务是围绕高质量发展进行既符合各地实际又具有创新意义的探索,促进发展质量实现历史性跃升。同时,又要脚踏实地,时刻不要忘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对发展目标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

  有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一定能够在新时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有力地推向前进。


      学习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心得感想(国防建设)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谈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一重要论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布局,对于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促进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具有重大意义。

  科技创新历来都在国家发展、人类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这个作用更加凸显、更加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习主席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构建新发展格局、塑造发展新优势,更加需要创新的力量,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作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科技自立自强与我国一直强调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一脉相承的。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不是对立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中国的科技创新和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科技进步也越来越需要中国。开放合作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应有之义,自立自强是能够相互平等、相互尊重,进行开放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中国的科技创新从来都不是封闭式的创新,今后也不会关起门来自己搞创新。面向未来,我国扩大科技开放合作的步伐将会越迈越大,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创新,向世界分享更多的中国科技成果,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

  今天,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但我国目前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创新能力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要赢得军事竞争主动,最需要的是创新,根本出路在创新。当前,我们正处在世界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迅猛发展、强军兴军事业深入推进的历史交汇期。科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全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我军建设发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全军要坚持自主创新战略基点,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发展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加快实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重大战略工程,不断提高我军建设科技含量。要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健全三位一体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军事人力资源管理,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延揽各方面优秀人才投身强军事业。要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牢牢掌握军事竞争主动权,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学习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心得感想(制度自信)

  以中国制度优势持续激发“规划红利”

  中国“十四五”新布局引发世界热议。26日至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中国未来5年乃至15年的发展擘画了蓝图。

  “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张张时间表路线图前后相续、有机衔接,对不同发展阶段的重大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战略部署。工农业建设、科教兴国、创新发展……在时代命题的转换中,中国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这也让“五年规划”成为各方解读“中国之治”的重要索引:为什么中国选择以此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又如何支撑了这一制度的有效运行?

  中国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传统,“思而有备,行而有成”更是一种深刻的民族文化基因。自古以来,在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然条件与发展水平千差万别的大国,无论治世安民,还是抗灾御敌,都需要举众人之力求长远之功,都需要从整体角度出发统筹协调纵横捭阖。中华文明虽历经磨难,仍绵延数千年未曾中断,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中国人对“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高度认同,对“大势”“大局”“大计”的高度重视。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借鉴传统、科学谋划,以“五年计划”的制度设计打开了发展新局。周密系统的长远规划,不仅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发挥了统筹协调的作用,也让中国穿过了几十年充满不确定性的风风雨雨,一步步稳健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这个道理不光中国人明白。但为何只有中国充分释放了“规划红利”?依靠的还是我们独特的制度优势。众所周知,所谓规划自是立足当下、着眼未来,这暗含了一个大前提,那就是这个国家能够保证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这才能做很长期的事情。在政党“轮流坐庄”、党争压倒一切的西方国家,不仅各党派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且往往是新人不理旧账,政策几年一翻篇。这样的政治特性既无法确保规划出以公心,又会因执政党更迭导致任何规划都赶不上变化。

  而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有效避免了多党恶性竞争的弊端,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抛开私利计算,以战略眼光审视大势大局,同时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最大程度确保规划兼顾公义和科学。对此,有人形象地指出:当别人都在搞“拳击赛”的时候,中国正一棒接一棒地跑着历史的“接力赛”。

  为政之道,忧无策,更忧有良策而不落实。就规划而言,落实环节至少有两大挑战:如何应对规划与实际的错配,怎样实现规划的执行到位。就前者而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式的呆板僵化,或大包大揽、事无巨细地进行微观管理,都必然束缚市场本身活力。

  从“十一五”起,我们国家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不介入微观经济活动,不干预市场主体自由选择。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进行公共事务治理,这是中国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改革开放的中国道路已超越了苏联模式,也超越了西方模式,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长期发展的道路。这种持续调试优化并始终追求效率的新型国家规划,不但对中国发展有重要意义,对世界各国探索21世纪规划也有借鉴意义。

  与此同时,强大的国家目标实现能力是中国体制的又一大特征。有人曾感慨,在西方的政治文化中,提出目标只是传达一种愿望和态度,很多仅仅是选举时的噱头和“画饼”,而中国是一个言出必行的国家,一旦制定了目标,就会信守承诺,直至最后完成。

  就“五年规划”来说,制定后就要开始工作分工,条条上按照部门进行分解,块块上逐级层层分解,时间上逐年分解。规划目标分解后,则建立约束性指标考核制度,将约束性指标纳入各地区各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并将若干重点指标纳入各地区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既具备科学规划的能力,又具备执行规划的能力,使“五年规划”与中国制度优势相辅相成,推动生产力不断提高,不断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巩固国家独立和安全。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承上启下的历史关头,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十四五”规划的建议勾勒的发展蓝图,总结了改革成功经验,集中了全党全社会智慧,体现了亿万人民意愿,是破解我国发展面临的矛盾问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科学决策。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中国‘十四五’的宏伟目标,如果成功实现,那将是惊人的成就。”网友的留言,道出了无数人的期待。我们有理由相信,继续以中国制度优势激发“规划红利”,“中国号”巨轮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中国“十四五”新布局引发世界热议。26日至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中国未来5年乃至15年的发展擘画了蓝图。

  “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张张时间表路线图前后相续、有机衔接,对不同发展阶段的重大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战略部署。工农业建设、科教兴国、创新发展……在时代命题的转换中,中国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这也让“五年规划”成为各方解读“中国之治”的重要索引:为什么中国选择以此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又如何支撑了这一制度的有效运行?

  中国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传统,“思而有备,行而有成”更是一种深刻的民族文化基因。自古以来,在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然条件与发展水平千差万别的大国,无论治世安民,还是抗灾御敌,都需要举众人之力求长远之功,都需要从整体角度出发统筹协调纵横捭阖。中华文明虽历经磨难,仍绵延数千年未曾中断,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中国人对“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高度认同,对“大势”“大局”“大计”的高度重视。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借鉴传统、科学谋划,以“五年计划”的制度设计打开了发展新局。周密系统的长远规划,不仅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发挥了统筹协调的作用,也让中国穿过了几十年充满不确定性的风风雨雨,一步步稳健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这个道理不光中国人明白。但为何只有中国充分释放了“规划红利”?依靠的还是我们独特的制度优势。众所周知,所谓规划自是立足当下、着眼未来,这暗含了一个大前提,那就是这个国家能够保证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这才能做很长期的事情。在政党“轮流坐庄”、党争压倒一切的西方国家,不仅各党派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且往往是新人不理旧账,政策几年一翻篇。这样的政治特性既无法确保规划出以公心,又会因执政党更迭导致任何规划都赶不上变化。

  而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有效避免了多党恶性竞争的弊端,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抛开私利计算,以战略眼光审视大势大局,同时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最大程度确保规划兼顾公义和科学。对此,有人形象地指出:当别人都在搞“拳击赛”的时候,中国正一棒接一棒地跑着历史的“接力赛”。

  为政之道,忧无策,更忧有良策而不落实。就规划而言,落实环节至少有两大挑战:如何应对规划与实际的错配,怎样实现规划的执行到位。就前者而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式的呆板僵化,或大包大揽、事无巨细地进行微观管理,都必然束缚市场本身活力。

  从“十一五”起,我们国家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不介入微观经济活动,不干预市场主体自由选择。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进行公共事务治理,这是中国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改革开放的中国道路已超越了苏联模式,也超越了西方模式,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长期发展的道路。这种持续调试优化并始终追求效率的新型国家规划,不但对中国发展有重要意义,对世界各国探索21世纪规划也有借鉴意义。

  与此同时,强大的国家目标实现能力是中国体制的又一大特征。有人曾感慨,在西方的政治文化中,提出目标只是传达一种愿望和态度,很多仅仅是选举时的噱头和“画饼”,而中国是一个言出必行的国家,一旦制定了目标,就会信守承诺,直至最后完成。

  就“五年规划”来说,制定后就要开始工作分工,条条上按照部门进行分解,块块上逐级层层分解,时间上逐年分解。规划目标分解后,则建立约束性指标考核制度,将约束性指标纳入各地区各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并将若干重点指标纳入各地区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既具备科学规划的能力,又具备执行规划的能力,使“五年规划”与中国制度优势相辅相成,推动生产力不断提高,不断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巩固国家独立和安全。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承上启下的历史关头,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十四五”规划的建议勾勒的发展蓝图,总结了改革成功经验,集中了全党全社会智慧,体现了亿万人民意愿,是破解我国发展面临的矛盾问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科学决策。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中国‘十四五’的宏伟目标,如果成功实现,那将是惊人的成就。”网友的留言,道出了无数人的期待。我们有理由相信,继续以中国制度优势激发“规划红利”,“中国号”巨轮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中医党员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座谈会发言材料人大机关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发言材料财政局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实施总结汇报发改委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总结科技局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工作方案2020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学习心得5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8篇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读书会讲话

相关热词搜索:远景 国防 感想 规划纲要 军队建设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