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检讨书 > 正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课,将相和|部编版(2)

发布时间:2024-03-29 19:33:06 影响了:

《将相和》 电 子年纪年级教年纪案年级备课简表 _____年级______班 教师__ 课题:

《将相和》 课时数:

2 教学 目标 A类 1、学会本课7个生字及14个新词。

2、理清文章的思路。

B类 1、明确文中所讲述的三个故事,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2、弄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3、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C类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果敢品质,以及顾大局、忍辱退让的博大胸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  准确概括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难点:1、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

 2、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预习 作业 1、预习本课7个生字及14个新词。

2、课前要求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浏览,了解战国期间的历史资料.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自学本课生字词,理解相关词语。

(二)给文章分段。明确“将”、“相”所指人物,全文共讲了哪几个故事。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播放视频资料《子午书简》——《读书长智慧》中的《强硬与谦让的蔺相如》的开头部分。师:通过刚才的观看,相信我们同学对课文里要介绍的人物有了明确的认识,这个人物就是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蔺相如,那么围绕他的聪明才智,文中究竟发生了哪些故事呢?请同学们认真读一下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抄写有关生字词。不认识的字标出来,并借助字典和生字表自学。

1、指导读准字音。

注意多音字的读法:

将:1(jiāng)将军2(jiàng)大将 相:1(xiāng)互相2(xiàng)丞相 和:1(hé)和睦 2(hè)应和 3 (huó)和面 4(hú)和牌 2、认清字形,注意形似字的区别。

璧(和姓璧) 允(应允) 侮(侮辱) 颇(偏颇)  壁(墙壁) 充(充满) 悔(悔恨) 波(波涛) 3、理解词意。

三、联系上下文,并通过(词典)理解词意。

有关人物及历史背景介绍: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

廉颇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

“和氏璧”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这样一段不平凡的来历。

四、再读课文,把“将”、“相”的名字用横线画下来,同时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 事? 学生读完之后,回答这几个问题:

“将”指的是廉颇。“相”指的是蔺相如。

本文一共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可以用“完璧归赵”来概括。(有同学概括为:不辱使命、虎口脱险等基本也符合段意) 第二个:可以用“渑池之会”来概括。(有同学概括为:险中求胜、虎口拔牙等基本也符合段意) 第三个:可以用“将相和好”来概括。(有同学概括为:言归于好、志同道合等基本也符合段意) 五、理顺文章脉络,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全文可以分成三段。

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由居功不满到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抄写字词。

2、用自己的话复述文中的三个故事。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课文,了解了文中发生的三个小故事,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是哪几个故事?(教师借机板书) 2、复习分段。

(二)围绕一个 “骗”字教学“完璧归赵”:

a、自由读课文1——10自然段,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b、在这个故事中,蔺相如识破了秦国的骗局,他是怎么做的?从中你体会到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c、细读第8自然段,想一想,蔺相如是如何与秦王展开斗争做到完璧归赵的? d、教师小结。

(三)围绕“逼”字教学“渑池之会”。

a、这段主要讲了哪些事情?主要人物是谁?还提到谁? b、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概括出来。

  c、细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d、教师小结、过渡。

(四)围绕“避”字自学 “负荆请罪”。

a、读课文,画出有关的重点词句,谈出自己的体会,随后教师检查、指导。

b、检查自学情况。

 事情的经过是:蔺相如处处避让,并对下人讲清了避让的原因。

事情的结果是:廉颇领会蔺相如的良苦用心,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2)蔺相如为什么要避让廉颇?从这儿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 (3)“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廉颇为什么会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呢?从中你能看出他的什么好品质呢? (五)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六)了解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本文由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几大部分,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

  (七)布置作业。七、布置作业:

1、复述这三个故事。

2、根据“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写一篇至少400字的感想。

板书设计:

起因:秦强大,骗取和氏璧完璧归赵 经过:蔺相如与秦王斗智斗勇(捧、退、靠、举) 结果:完璧归赵 起因:秦王要报复 相 渑池之会 结果: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起因:廉颇不服气 课后反思:

学生课堂练习单 学生自读课文 学生自学 读准生字的读音 自渎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其意思。

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中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

学生说这里的“将”指谁?(廉颇);

“相”指谁?(蔺相如);

“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和氏璧”意思 学生再读课文 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主要交代了时代背景) 2、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它是后面三个故事发生的总起因) 阅读分析第一个故事,思考问题: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么样?结果怎么样?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个故事,齐读11—15自然段,思考问题:

1、“瑟”是什么?“缶”又是什么? 瑟——古时候的一种弹奏乐器。

缶——瓦制的器皿。(瓦罐) 体会到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不畏强暴、机智勇敢、深谋远虑……) 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蔺相如的认识。

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概括出来。

细读课文 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总结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

经过: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

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用自己的语言说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统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将相和》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读1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将”、“划”,积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等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交流阅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各自的美好品质。

3.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用具体实例写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会读1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将”、“划”,积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等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交流阅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用具体实例写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思路:

掌握基础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掌握生字、区分多音字,是教学重点。初读感知课文,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从文章的结构入手,掌握用小标题学习课文的方法。

2.背景资料导入:

《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战国末,强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赵国实力比秦稍弱。本篇为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并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布衣之交、负荆请罪、刎颈之交、怒发冲冠、白璧微瑕等成语均出自本篇。

“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等诸侯国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他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

1 / 7

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文中讲的故事就发生在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时期。

3.质疑题目:

(1)看到题目你们有什么想问的? “将”指的是谁? “相”指的是谁?

“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4.作者介绍: 预设:司马迁

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

璧 臣 蔺 强 诺 划 罪 廉 抵 御 辞 辱 擅 卿 削 袍 1.领读生词,注音读准字音。

2.观察每一个字的特点!看一看谁最先记住这些词语。 3.用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4.用形近字识字。 5.多音字:将 强 划 三、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2.同学们,请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记下阅读的时间。

出示朗读要求:

课文出现了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是什么关系?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它是由几个小故事组成的?分别练习说一说小标题。

2 / 7

3.按着你的理解,说一说课文讲了哪三个故事? 预设: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第一段(1-10)蔺相如完璧归赵。

第二段(11-15)渑池会上,蔺相如逼迫秦王击缶。 第三段(16-18)廉颇负荆请罪。 5.提问:

从哪里能看出来将和相不和呢?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原因呢? 6.读一读《完璧归赵》的故事,谁能简单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抓住几个课文中的关键词来说一说。

提问:

(1)“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经过和结果呢?

(3)蔺相如的行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7.按着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来学习后面两个故事。 (1)小组或者同桌共同朗读。 (2)创设情景,小组合作朗读。

(3)“渑池之会”的前因是什么?结果呢?谁是主人公?

8.蔺相如又立了功,你怎样看待他的这次立功?他靠的是什么呢? 9.《负荆请罪》的故事里,两个人为什么失和?仔细读蔺相如说的话,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你怎样看待廉颇这个人呢?

10.再一次讨论一下这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想一想廉颇和蔺相如在赵国有着怎样的关系?他们努力保卫着赵国,为什么及赵国还会被吞并呢?

四、学写生字

今天我们要学会12个生字,你们有信心写好吗? 1.课件出示:召、臣、议等12个生字。

2.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跟随老师书空,注意笔顺。 3.指导书写。

(1)每个字在书写之前先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得美观。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 / 7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注意讲解偏旁的写法。 预设:“臣、拒”:注意写好笔顺,最后一笔是竖折;“献”、“袍”:注意不要少写点划。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背挺,足安。 五、巩固提高

打开“基础训练-《将相和》”,一起来闯关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好多生字,有些要求会写的生字还比较难。你都记住了吗?让我们来认一认吧!

出示汉字,学生认读并组词。 2.积累形近字 小组评价书写情况。 3.出示词语朗读:

无价之宝 召集 大臣 商议 勇敢 机智 解决 难题 称赞 绝口不提 诚意 理直气壮 交付 商量 允诺 划归 典礼 约定 丝毫 客舍 胆怯 示弱 随行 推辞 拒绝 服气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能耐 顺眼 诸位 乘机 战袍 负荆请罪 4.设计思路:

复习巩固生字学习成果,重点在形近字、词语的掌握,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分析人物的行为动作,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5.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节课我们来细细分析一下人物的性格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和精神。

二、课文赏析

按着标记的小标题再理清课文的内容。

4 / 7

(一)完璧归赵

快速读一读“完璧归赵”的内容,想一想秦国作为当时最强的国家,以城换璧是诚心诚意的吗?你从那里可以看出来?蔺相如知道吗?他为何还要去秦国呢?

1.这个故事的关键词是谁?

2.再速读“完璧归赵”的内容,重点读一读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 预设: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壁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1)感受蔺相如的语言

(2)机智自信 勇敢有胆识 胸有成竹 2.朗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还有什么发现。

(1)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2)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个城,所以把和氏璧拿了回来。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3.请小组之间讨论学习其他关于蔺相如的行为语言,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预设:每一个人都要发言哦!看谁提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谁的问题最有价值?

4.再读这一部分,体会蔺相如识破了秦国的骗局,他是怎么做的?从中你体会到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发挥想象,说说蔺相如智斗秦王、完璧归赵的故事。

(二)渑池之会

1.速读第二部分“完璧归赵”之后,秦国两次打败赵国,在这种情况之下,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渑池之会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结果怎么呢?

2.哪里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还有其他的描写吗?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这个故事的前因是什么?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是蔺相如吗?为什么要在后面提到廉颇将军呢?

4.谈一谈你读到这里的想法。

5 / 7

5.请在小组里分角色朗读课文《渑池之会》这一部分,重点品析蔺相如的言行,说一说你所读到的体会。

(1)“请您为赵王击缶。”

(2)他走到秦王面前,逼秦王为赵王击缶,叫人记录下来。 (3)“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三)负荆请罪

1.“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以后蔺相如和廉颇在政治上的地位有怎样的变化?这个变化引起了什么矛盾?

2.这个故事的关键字是什么呢?

3.读一读 “负荆请罪”的内容,重点读一读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 4.提问如下问题:

蔺相如是如何设法避开廉颇,不跟廉颇见面的? 蔺相如的手下是怎样看待他的避让态度的? 蔺相如是怎样向手下人说明避让原因的?

5.“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这句话说得对吗?读一读课文看看文中什么地方证明?

6.默读“负荆请罪”的内容,重点读一读描写廉颇言行的句子。 预设:

(1)“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2)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7.按着我们对人物描写的分析,尝试赏析这一部分对人物的描写,尤其是神态和动作描写。试着说一说你喜欢廉颇还是蔺相如?谈一谈理由。

三、难点探讨:

1.三个故事之间有怎样的联系,顺序可以颠倒互换吗?为什么? 2.复述一下《负荆请罪》的故事。注意把情节讲具体哦! 四、作业布置

1.查看相关的资料,阅读《史记》里的其他故事。

2.本文通过典型事件来刻画人物形象;抓住人物言行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6 / 7

使读者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下请同学们自读历史故事“刎颈之交”,进一步学习将相团结一致、全力合作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将相和》”,一起来闯关吧!

7 / 7

就是喜欢这样具有个人特色的文章!

语句老练。

相关热词搜索:上册 五年级 语文教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