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介绍信 > 正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近义词

发布时间:2024-04-27 11:56:36 影响了:

近义词 《大青树下的小学》 早晨--清晨 穿戴--打扮 鲜艳--明艳 服装--衣服 打扮--装扮? ?敬爱--尊敬 敬礼--行礼? 教室--讲堂 朗读--诵读 安静--寂静 树枝--枝干 好奇--惊奇 招引--吸引 古老--陈旧 粗壮--粗重 影子--黑影 《花的学校》 阵雨--雷雨 荒野--荒原 跳舞--起舞 功课--作业 互相--相互 狂风--暴风 急急忙忙--仓仓促促 自然--天然 能够--可以 双臂--上肢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金色--金黄 水泥--洋灰? 雨珠--雨滴 落叶--树叶 尽头--止境 平展--平坦 排列--平列 规则--规矩 歌唱--歌颂 迟到--晚到 《秋天的雨》 清凉--清爽 留意--留心 颜料--颜色 枫叶--红叶 邮票--邮花 果树--果木 菊花--黄花 仙子--天仙 淡黄--浅黄 气味--气息 香甜--甘甜 丰收--丰登 《在牛肚子里旅行》 旅行--旅游 要好--相好 咱们--我们 答应--应允 做梦--幻想 可怜--可悲 来得及--赶得及 救命--救人 拼命--玩命 大吃一惊--大惊失色 马上--立刻 当然--确实 刚才--方才 知觉--感觉 光亮--光明 眼泪--泪水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变成--形成 准备--打算 暴风雨--雷暴雨 安心--静心 主人--东家 母鸡--草鸡 注意--留意 根本--基本 漂亮--美丽 因此--因而 《搭船的鸟》 母亲--妈妈 外祖父--外公 雨点--雨珠 船夫--船家 用力--大力 羽毛--羽绒 翠绿--碧绿 捕鱼--打鱼 《金色的草地》 乡下--乡村 盛开--绽放 常常--经常 玩耍--游玩 一本正经--不苟言笑 绒毛--茸毛 假装--伪装 哈欠--呵欠 钓鱼--垂钓 而是--可是 观察--察看 合拢--合并 有趣--风趣 喜爱--钟爱 睡觉--歇息 《富饶的西沙群岛》 群岛--岛屿 位于--坐落 部分--有些 风景--景色 优美--华美 物产--出产 丰富--丰盛 杏黄--橙黄 相互--交互 色彩--色泽 岩石--石头 成群结队--三五成群 周身--浑身 堆积--堆放 宝贵--名贵 肥料--饲料 发展--前进 必将--必定 更加--愈加 《海滨小城》 街道--马路 交界--分界 来来往往--来来去去 云朵--云彩 帆船-- 渔民--渔夫 遍地--匝地 远处--远方 满载--填满 初夏--夏初 散发--披发 除了--除去 打扫--扫除 整洁--干净 《美丽的小兴安岭》 红松--赤松 脑袋--头颅 挡住--拦住 花坛--花圃 显得--显示 苍翠--碧绿 飞舞--飘舞 名贵--珍贵 药材--药草 雪花--白雪 巨大--庞大 宝库--宝藏 《大自然的声音》 美妙--美丽 演奏--奏乐 歌手--歌姬 轻柔--轻飘 感受--感觉 温柔--温和 激动--兴奋 合奏--合唱 乐曲--曲子 充满--充塞 喜欢--喜爱 乐器--法器 雨滴--雨珠 所有--全部 河流--水流 轻快--轻巧 《父亲、树林和鸟》 父亲--爸爸 童年--幼年 生怕--生恐 惊动--惊扰 气息--气味 过夜--夜宿 问题--疑问 抖动--抖搂 露水--露珠 湿气--湿疹 呼吸--透气 时刻--随时 猎人--猎户 翅膀--羽翅 沉重--厚重 《带刺的朋友》 摆动--摇动 如同--好似 无数--许多 新月--月牙 忽然--突然 圆乎乎--圆溜溜 赶忙--赶紧 注视--凝视 暗暗--暗自 兴许--也许 清楚--明白 活动--活络 劲头--干劲 匆匆--匆忙 散落--散开 归拢--归并 水沟--河沟 急火火--干着急 聪明--聪慧 本事--本领 高明--高超 弯腰--躬身 黑洞洞--黑沉沉 《掌声》 文静--娴静 默默--暗暗 轮流--轮番 讲台--讲坛 一齐--一起 角落--旮旯 慢吞吞--慢悠悠 刚刚--刚好 热烈--炽烈 持久--恒久 泪水--泪珠 平息--平定 动听--悦耳 勇气--胆气 面对--直面 《灰雀》 郊外--野外 养病--休养 跳动--扑腾 欢快--愉快 或者--或是 严寒--高寒 本来--原来 可惜--惋惜 肯定--确认 诚实--老实 反义词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早晨——傍晚 鲜艳——暗淡 打扮——卸妆 敬爱——轻视 敬礼——还礼 朗读——默读 安静——喧闹 这些——那些 好奇——平常 招引——排斥 古老——现代 粗壮——瘦弱 2《花的学校》 阵雨——晴天 荒野——良田 狂欢——孤单 放假——开学 狂风——和风 急急忙忙——慢慢腾腾 自然——人工 能够——不能 双臂——双腿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放晴——转阴 明朗——阴暗 尽头——起点 平展——坎坷 歌唱——说白 迟到——早退 6《秋天的雨》 清凉——炎热 留意——疏忽 香甜——甘苦 丰收——荒歉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旅行——家居 要好——不和 咱们——你们 答应—反对 做梦——实际 可怜——幸福 来得及——来不及 拼命——敷衍 大吃一惊——神情自若 马上——缓慢 刚才——后来 光亮——昏暗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安心——担心 主人——客人 注意——大意 根本——关键 漂亮——丑陋 15《搭船的鸟》 母亲——父亲 外祖父——外祖母 用力——乏力 船头——船尾 翠绿——枯黄 静悄悄——闹哄哄 捕鱼——放鱼 16《金色的草地》 乡下——都市 盛开——凋谢 常常——偶尔 一本正经——嬉皮笑脸 而是——不是 合拢——分开 有趣——无聊 喜爱——厌恶 睡觉——起床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群岛——孤岛 部分——全体 优美——丑恶 交错——重叠 海底——天上 海面——天空 成群结队——形单影只 周身——部分 宝贵——低贱 祖国——异国 发展——倒退 必将——未必 19《海滨小城》 远处——近处 满载——空虚 靠岸——出海 整洁—— 杂乱 20《美丽的小兴安岭》 东北——西南 挡住——让开 显得——隐藏 名贵——廉价 巨大——渺小 21《大自然的声音》 美妙——丑恶 轻柔——粗野 温柔——暴躁 激动——冷静 合奏——独奏 充满——空虚 喜欢——厌恶 所有——部分 轻快——沉重 合唱——独唱 22《父亲、树林和鸟》 父亲——母亲 童年——暮年 茫然——明白 轻声——大声 生怕——无畏 问题——答案 抖动——镇静 沉重—— 轻快 23《带刺的朋友》 无数——少数 新月——满月 后院——前厅 忽然——逐渐 圆乎乎——瘦巴巴 赶忙——迟缓 注视——无视 暗暗——公开 兴许——一定 清楚——模糊 活动——静止 匆匆——慢慢 散落——集合 归拢——摊开 急火火——慢悠悠 聪明——愚笨 本事高明——一事无成 弯腰——伸腰 黑洞洞——光明 25《掌声》 文静——好动 一齐——独自 角落——中央 热烈——冷淡 持久——短暂 平息——纷争 动听——难听 勇气——胆怯 面对——逃避 26《灰雀》 郊外——市区 欢快——悲伤 男孩——女孩 或者——必定 严寒——酷热 肯定——否定 诚实——说谎 《机关公文常用词句集锦》一一 1、常用排比:

新水平、新境界、新举措、新发展、新突破、新成绩、新成效、新方法、新成果、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新关系、新体制、新机制、新知识、新本领、新进展、新实践、新风貌、新事物、新高度;

重要性,紧迫性,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针对性、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积极性、创造性、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可讲性、鼓动性、计划性、敏锐性、有效性;

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集约化、正常化、有序化、智能化、优质化、常态化、科学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系统性、时效性;

热心、耐心、诚心、决心、红心、真心、公心、柔心、铁心、上心、用心、痛心、童心、好心、专心、坏心、爱心、良心、关心、核心、内心、外心、中心、忠心、衷心、甘心、攻心;

政治意识、政权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廉洁意识、学习意识、上进意识、管理意识;

出发点、切入点、落脚点、着眼点、结合点、关键点、着重点、着力点、根本点、支撑点;

活动力、控制力、影响力、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找准出发点、把握切入点、明确落脚点、找准落脚点、抓住切入点、把握着重点、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抓好落脚点;

必将激发巨大热情,凝聚无穷力量,催生丰硕成果,展现全新魅力。

审判工作有新水平、队伍建设有新境界、廉政建设有新举措、自身建设有新发展、法院管理有新突破;

不动摇、不放弃、不改变、不妥协;

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

是历史的必然、现实的选择、未来的方向。

多层次、多方面、多途径;

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常用短语: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自觉按规律办事 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有重点,分步骤,全面推进,统筹兼顾,综合治理,融入全过程,贯穿各方面,切实抓好,减轻,扎实推进,加快发展,持续增收,积极稳妥,落实,从严控制严格执行,坚决制止,明确职责,高举旗帜,坚定不移,牢牢把握,积极争取,深入开展,注重强化,规范,改进,积极发展,努力建设,依法实行,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率先发展,互惠互利,做深、做细、做实、全面分析,全面贯彻,持续推进,全面落实、实施,逐步扭转,基本形成,普遍增加,基本建立,更加完备(完善),明显提高(好转),进一步形成,不断加强(增效,深化),大幅提高,显着改善(增强),日趋完善,比较充分。

3、常用动词:

推进,推动,健全,统领,协调,统筹,转变,提高,实现,适应,改革,创新,扩大,加强,促进,巩固,保障,方向,取决于,完善,加快,振兴,崛起,分工,扶持,改善,调整,优化,解决,宣传,教育,发挥,支持,带动,帮助,深化,规范,强化,统筹,指导,服务,健全,确保,维护,优先,贯彻,实施,深化,保证,鼓励,引导,坚持,深化,强化,监督,管理,开展,规划,整合,理顺,推行,纠正,严格,满足,推广,遏制,整治,保护,健全,丰富,夯实,树立,尊重,制约,适应,发扬,拓宽,拓展,规范,改进,形成,逐步,实现,规范,坚持,调节,取缔,调控,把握,弘扬,借鉴,倡导,培育,打牢,武装,凝聚,激发,说服,感召,尊重,包容,树立,培育,发扬,提倡,营造,促进,唱响,主张,弘扬,通达,引导,疏导,着眼,吸引,塑造,搞好,履行,倾斜,惠及,简化,衔接,调处,关切,汇集,分析,排查,协商,化解,动员,联动,激发,增进,汲取,检验,保护,鼓励,完善,宽容,增强,融洽,凝聚,汇集,筑牢,考验,进取,凝聚,设置,吸纳,造就 4、常用名词 关系,力度,速度,反映,诉求,形势,任务,本质属性,重要保证,总体布局,战略任务,内在要求,重要进展,决策部署,结合点,突出地位,最大限度,指导思想,科学性,协调性,体制机制,基本方略,理念意识,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秩序,基本经验,出发点,落脚点,要务,核心,主体,积极因素,水平,方针,结构,增量,比重,规模,标准,办法,主体,作用,特色,差距,渠道,方式,主导,纽带,主体,载体,制度,需求,能力,负担,体系,重点,资源,职能,倾向,秩序,途径,活力,项目,工程,政策,项目,竞争力,环境,素质,权利,利益,权威,氛围,职能,作用,事权,需要,能力,基础,比重,长效机制,举措,要素,精神,根本,地位,成果,核心,精神,力量,纽带,思想,理想,活力,信念,信心,风尚,意识,主旋律,正气,热点,情绪,内涵,管理,格局,准则,网络,稳定,安全,支撑,局面,环境,关键,保证,本领,突出,位置,敏锐性,针对性,有效性,覆盖面,特点,规律,阵地,政策,措施,制度保障,水平,紧迫,任务,合力。

5、其它:

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推进综合调研制度化。

以为领导决策服务为目的,积极推进xx正常化。

以体现水平为责任,积极推进xx工作程序化。

以畅通安全为保障,积极推进xx工作智能化。

以立此存照为借鉴,积极推进xx工作规范化。

以解决问题为重点,积极推进xx工作有序化。

以服务机关为宗旨,积极推进xx服务优质化 以统筹兼顾为重点,积极推进xx工作常态化。

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参与综合调研。

以为领导决策服务为目的,把好信息督查关。

以体现xx水平为责任,进一步规范工作。

以畅通安全为保障,全力指导机要保密工作。

以立此存照为借鉴,协调推进档案史志工作。

以安全稳定为基础,积极稳妥做好信访工作。

以服务机关为宗旨,全面保障后勤服务。

以整体推进为出发点,协调做好xx工作。

以周到服务为前提,xx工作迅速到位。

以提高服务水平为目标,开始推行xx。

一.求真务实,积极推进xx工作制度化 二.建立体系,积极推进xx工作正常化。

三.规范办文,积极推进xx工作程序化。

四.各司其职,积极推进xx工作有序化。

五.注重质量,积极推进xx服务规范化。

六.统筹兼顾,积极推进xx工作正常化。

一是求真务实,抓好综合调研。

二是提高质量,做好信息工作。

三是紧跟进度,抓好督查工作。

四是高效规范,抓好文秘工作。

五是高度负责,做好保密工作。

六是协调推进,做好档案工作。

七是积极稳妥,做好信访工作。

八是严格要求,做好服务工作。

一、创思路,订制度,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二、抓业务,重实效,开创工作新局面 (一)着眼全局,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二)明确分工,充分搞好统筹协调工作 三、重协调,强进度,信息化工作有新成果 四、抓学习,重廉洁,自身素质取得新提高 一、注重学习,自身素质取得新提高 二、围绕中心,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1.着眼全局,做好辅政工作。

2.高效规范,做好文秘工作。

3.紧跟进度,做好督查工作。

4.提高质量,做好信息工作。

5.周密细致,做好协调工作。

6.协调推进,做好档案工作。

一是建章立制,积极推进xx管理制度化。

二是规范办文,积极推进xx工作程序化。

三是建立体系,积极推进xx督查正常化。

四是注重质量,积极推进xx工作规范化。

五是各司其职,积极推进xx工作有序化。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群众利益观,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出发点,在全社会形成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其次,是要树立正确的维护稳定观,坚持把确保稳定作为人民法院促进社会和谐的生命线。

第三,是要树立正确的纠纷解决观,坚持把调判结合作为有效化解不和谐因素、增加和谐因素的有效途径。

第四,是要树立正确的司法和谐观,最大限度地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高度统一。

机关公文常用词汇集锦 动词一字部:

抓,搞,上,下,出,想,谋 动词二字部:

分析,研究,了解,掌握,发现,提出,推进,推动,制定,出台,完善,建立,健全,加强,强化,增强,促进,加深,深化,扩大,落实,细化,突出,建设,营造,开展,发挥,发扬,创新,转变,发展,统一,提高,提升,保持,优化,召开,举行,贯彻,执行,树立,引导,规范,整顿,服务,协调,沟通,配合,合作,支持,加大,开拓,拓展,巩固,保障,保证,形成,指导 名词:

体系,机制,体制,系统,规划,战略,方针,政策,措施,要点,重点,焦点,难点,热点,亮点,矛盾,问题,建设,思想,认识,作风,整治,环境,秩序,作用,地方,基层,传统,运行,监测,监控,调控,监督,工程,计划,行动,创新,增长,方式,模式,转变,质量,水平,效益,会议,文件,精神,意识,服务,协调,沟通,力度,领域,空间,成绩,成就,进展,实效,基础,前提,关键,保障,动力,条件,环节,方法,思路,设想,途径,道路,主意,办法,力气,功夫,台阶,形势,情况,意见,建议,网络,指导,指南,目录,方案 形容词一字部:

多,宽,高,大,好,快,省,新 形容词二字部:

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祥和,优良,良好,合理,稳定,平衡,均衡,稳健,平稳,统一,现代 副词一字部:

狠,早,细,实,好,很,较,再,更 副词二字部:

加快,尽快,抓紧,尽早,整体,充分,继续,深入,自觉,主动,自主,密切,大力,全力,尽力,务必,务求,有效 副词三字部:进一步 后缀:化,型,性 词组: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交流经验,研究问题,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突出重点,落实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集中精力,聚精会神,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一抓到底,爱岗敬业,求真务实,胸怀全局,拓宽视野。

出口成章。

第一单元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要求: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1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板书设计:

大青树下的小学 穿戴不同 语言不同 共同学习 共同游戏

热爱团结

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可以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文章的意境外,还可以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文素养。

2 花的学校

教学要求:

2 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罚”等5个生字。掌握“假”这个多音字。会写“落、荒、笛”等13个生字。认读“湿润、荒野、簌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的情景。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的字音。 荒 笛 罚 假 裳 2.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荒—谎 B.换偏旁记忆的字:笛—油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湿润:潮湿润泽。 荒野:荒凉的原野。 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段的内容。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段(第3自然段~第5自然段):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段(第6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段(第7自然段~第9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一段讲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段。

3 A.教师指名读。

B.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句话,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湿润)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这句话该怎样理解?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第二段。 A.学生齐声朗读。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3.指导学习第三段。 A.教师范读。 B.合作探究。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一句的? “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的? 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C.教师指导朗读。 D.学生自由朗读。 4.学习第四段。 A.学生齐声朗读。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那儿”是指哪儿?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在作者看来,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C.学生自由感悟、想象。 5.小结。

三、拓展延伸。

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板书设计: 花的学校

花孩子: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蹈 在地下学校关了门做功课

急忙回家对妈妈扬起双臂 真可爱

教学反思: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有自己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才能够感动学生,带动学生。所以课堂上,当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花,随着作者的语言嬉闹,生长。这应该是我们理想中的灵动的语文课堂。

3* 不懂就要问

教学要求:

1.会认“诵、例”等11个字,掌握“背、圈”这两个多音字,理解“私塾、霎时、戒尺、鸦雀无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3.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问的学习方法。

4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孙中山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师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揭题:不懂就要问。

4.齐读课题,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课文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二、找“生字伙伴”,评“识字大王”。

1.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伙伴”。 2.合作交流:

师:这些生字你认识几个?请“小老师”教同学们读一读,争取把字音读准。生读生字,相互指正。 3.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情况,评选“识字大王”。 4.出示生字词卡片,分组识字竞赛。 三、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想:你读懂了什么?(解决前面的问题及理解“私塾、戒尺、霎时、鸦雀无声”的词义)还有什么不懂的?

2.指名分读课文正音。(指导朗读:示范读、指名读、齐读)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座互相交流后,举手回答。(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四、学习生字。

1.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等。

2.写字比赛:教师范写,学习新笔画,引导书空笔顺。学生练习后,自荐写字,并评奖。 五、课堂作业。

1.抄写写字表一遍。

2.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一段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 2.听写本课生字。

二、四人为一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思考:课文中的孙中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思考: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划出相关的词句。 3.集体交流阅读心得,并在交流中及时解决学生先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重点交流:

a.从“照例”、“流利”、“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5 b.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侧面描写,更突出了孙中山对待学习的认真、执著的态度) c.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式教育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你体会到什么?(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同时,解决“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句话的意思。 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提出来讨论交流。 5.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 四、拓展阅读,注重迁移。

1.(出示PPT)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

①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②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③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④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⑥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⑦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恨读书迟。 ⑧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五、布置作业。 1.迁移练习。

用“不是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楚、连连点头”等词语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的勤学好问精神。

2.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板书设计:

不懂就要问

教学反思:

课文借用孙中山小时候上私塾的故事,告诉我们“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当学生问到孙中山向先生提问,不怕挨打吗?孙中山说:“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这是课文中的一个教学难点,因为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我借机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向孙中山学习,不要害怕被责备,不懂就要大胆地问。同时我也反思自己平时有没有这样的行为,是不是在无意间扼杀了学生提问的勇气和积极性。

口语交际1 我的暑假生活

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锻炼语感。

2.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认真听别人说话,不要打岔。 3.学会对别人说的话进行评价。

教学重难点:

1.表达时要口齿清楚,声情并茂,并配合图片动作等。

2.注意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前因后果表达清楚。

课前准备: 生活照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6 一、导入。

(出示老师课余生活的照片)漫长的暑假生活很快过去了,老师在暑假里经历了一件新鲜事,请大家说一说老师在做什么啊?

二、问同学们看相片的感受。

问:想不想知道老师在暑假做了什么啊?

三、结合照片,老师讲述自己暑假经历过的新鲜事。 四、让学生复述老师的经历。

1.注意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来龙去脉。 2.师生共同点评。

(讲故事一要选别人感兴趣的事,二要恰当地选用图片和实物) 五、分小组讲自己经历的新鲜事。 1.交流自己经历了什么新鲜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3.其他同学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

六、每组选派一名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经历的新鲜事。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评、梳理。 七、评比。

大家评比谁讲得最好,评出讲故事小能手。 八、作业:回家讲给妈妈听。

习作1 猜猜他是谁

教学要求:

1.学习描述人物的外貌,以及形象特点的方法。 2.学会抓住人物的特点去描写人物。 3.掌握开头空两格的写作格式。

教学重难点:

1.描写人物要抓住人物特征。 2.选取一到二点刻画人物。

教具准备: 三条丝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我们请我们班三个同学上黑板来做一个小游戏,大家谁想上台。

游戏规则:首先请上台的三个同学用丝巾蒙上双眼。下面再随便请上来三个同学,让蒙眼的同学猜一猜是谁。最多只能猜三次,三次猜不对者唱一支歌曲。 二、游戏环节。

台下同学不能提示,从班里分别挑选最胖的和最瘦的以及最高的三名同学,让蒙眼的同学去猜。 三、游戏结束,点评。

请猜中的同学发言,谈猜中的依据是什么。 四、第二次游戏。

游戏规则:请同学们用笔描述班内同学的外貌以及性格特点和做事风格。然后请刚刚没猜中的同学继续猜描述的是谁。 五、游戏点评。

1.谁描写的最符合人物对象?

7 2.猜中的原因在哪里? 六、小结

每个人的外貌性格都有差异,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写出人物的特点,才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动!

第一单元习作指导 猜猜他是谁

写作思路:

1.审阅题目:结合本次习作给出的主题,写一写自己的同学。 2.选定内容:

(1)人物的外貌特点。

(2)通过具体的事情写出人物的特点、品质。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

4.表现手法:开门见山、首尾呼应。

5.结构顺序:先介绍人物的外貌,接着通过具体的事例反映人物的品质,最后首尾呼应,点明人物的性格特点。

(本资料来自www.xiexieba) 下水文:

我的好朋友

她,长着蘑菇似的头发,白里透红的脸上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下面是一个高挺的鼻子。再往下看,是一张能说会道的樱桃小嘴。

她非常爱看作文书。如果你去看一看她的抽屉,你一定可以从她的抽屉里看到好几本作文书。记得上一次,学校就要进入读书时间了,而班里面总有那么几个同学忘记带书来学校看,所以此时,那些同学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她就会从她的抽屉里拿出她的作文书,说:“我这里还有好几本作文书,你们都拿去看吧。”那些没带书的同学像是抓住了一把救命稻草一样,欣喜若狂地接过书,连声道谢。

她也是一个很爱帮助别人的人。她的书包里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有许多的东西。例如:美术课要用的剪刀;语文课要用到的订书机;数学课要用的固体胶……应有尽有。每当上课需要用到“小百宝箱”里的工具时,她总是毫不犹豫地给别人先用,自己最后才用。

她还是一个很尽职的人。她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组长,但是她做组长也做得非常尽职。每一次收作业,她都是第一个收齐;每一次发作业,她都发得最多。

她就是我的朋友——夏优璇,她就是我那个爱看作文书、爱帮助人、做事非常尽职的好朋友。

开头简介人物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整体印象。 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夏优璇爱看作文书的特点。

通过爱帮助人的具体事例的描写,我们能够体会到夏优璇的善良、热情。 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我能照样子写一写我同学的外貌。

语文园地一

教学要求:

1.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积累《所见》一诗。 2.积累带身体部位的四字词语。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朗读句子,表达句子意思。

3.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然后小组内为小组取名字,小组内成员策划活动方案。成员间交流方案是否有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教学重难点:

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然后小组内为小组取名字,小组内成员策划活动方案。成员间交流方案是否有改进的地方。最后开始实施方案。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8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让同学把课本看到第一课,找到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句子。 2.点名让学生大声朗读出来。

3.男生、女生分别读一些有新鲜感的句子。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4.师总结:有新鲜感的句子一般都运用了某些写作手法。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还可以尝试仿写。 二、词句段运用

1.把课本上13面词句段运用第一题的两行词语找男生读一次。 2.学生都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 3.分组说说自己的发现。 4.师点拨。

5.课下让学生积累词语。

6.老师点名让学生读课本演示出来的三个句子。体会句子意思。 7.老师引导学生思考。 8.同学间互相交流。

第二课时

一、组织兴趣小组。

1.先让学生说出自己感兴趣的方面,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建立兴趣小组。 2.小组内为取小组名字献计。 3.最后把小组名字定下来。

4.学生间相互交流活动内容。老师在一旁点拨,然后学生再思考。活动内容要围绕小组名字来。 5.老师总结,学生课后思考。 二、日积月累 1.师范读古诗。 2.师引导。 3.生模仿读。 4.同学间比赛读

5.师生合作、表演。 然后竞赛背诵。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课通常都是按部就班,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讲解,这样的课堂远远达不到活力课堂的要求。在调研课中,我选择了上语文园地一,这是一个挑战。上完课下来,很多地方值得深思。如何把“设疑、探究、生成、评价、应用”运用在复习整合课中,需要继续探讨。从园地内容看,有“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词句段运用”等这几个内容。我把“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放在一节课上一起讲。对于这两个内容,如何连接、如何过渡是备课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以前讲这些内容时,我并没有认真思考连接和过渡的问题。但是对于一节完整的课,这是不行的。从这节课看来,我对教材的研读与把握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备课不仅要认真,还要钻研,这样才能更好让学生掌握。在背诗歌环节,我按照三年级在经典文化学习中的方法让孩子们用不同形式读,大致说诗句意思,比赛背诵,说背诵方法。在“读读背背“内容上,把重点放在了认字上,应该是把重点放在区别形近字上,可通过组词形式区别。备课,还是备课,钻研,继续钻研,学习,永无止境,才能实现活力课堂。

第二单元 4古诗三首

教学要求: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9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

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 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 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 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 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

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每到深秋,枫叶流丹,红舞秋山。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为有名。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就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观赏红叶似火的枫叶吧。

三、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1.(课件:山行)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朗读,自由朗读古诗,个别朗读。 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准备提问。 3.小组交流诗意。 4.检查自学效果:

谁愿意来检查大家的自学情况呢?如:

我想请XX同学回答,回答正确后这位同学有权请后面的同学回答他提出的问题。 5.预设问题:

(1)诗人首先远远地看到什么? 寒山、石径。

①什么叫寒山?什么叫石径?“斜”是什么意思? ②第一句是什么意思?

(2)接着诗人又看到了什么? 白云、人家。

①“生”是什么意思? ②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3)诗人为什么停下车来呢?“坐”是什么意思?“晚”是什么意思?第三句是什么意思? (4)“霜叶”是什么意思?“红于”呢?第四句是什么意思?

6.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再自由读古诗,体会哪几个字用得特别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10 四、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1.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呢?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生提问) 2.生研究所提出的问题。先独立研究再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寒山”点明了季节,这个“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

“石径斜”的“斜”给人以立体的感觉,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山顶。

(2)“白云生处”说明山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诗人在山脚下看到了什么?此时为什么突然停下来了呢?

(3)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是啊,画面上苍茫的山,洁白的云,隐约可见的黄土茅舍已经很美了,这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火红火红的枫树林,在晚霞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迷人,诗人置身这红艳艳似火的满山枫林中,激动不已,怎能不停下来细细观赏。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心情──“爱”。(本资料来自www.xiexieba)

(课件:枫树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枫树,边欣赏边想,此时我们与诗人一起来到了枫树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夕阳下的枫树林是如此美丽,诗人突然觉得这枫叶比什么还红?(二月花) 哪个字最能表现枫叶的特点?“红”字。透过这个红字,我仿佛看到了……

是啊,二月的鲜花是红艳的,可在夕阳映照下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更红艳。诗人仅仅是赞美枫叶的颜色红吗?诗人更重要的是在赞美什么呢?(请注意“霜叶”的“霜”。经霜打过的枫叶一般都是怎样的?你认为诗人在赞美一种怎样的精神呢?)枫叶那种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精神不正是诗人一生的追求吗?

五、指导诵读诗句。

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我们要怎样才能读得美呢?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带着赞美的语气朗读。闭眼,边背边想象刚才一路上看到的美景。(多种形式反复读,直到背诵。)

六、课外作业。

改写《山行》或画一幅山行图。 一首好诗是美的,一幅好画是美的,一篇佳作会更美,你愿意把刚才游览岳麓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吗?你愿意把它画下来吗?

第二课时

一、介绍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苏东坡。他很欣赏一位诗人,叫刘景文,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首诗,好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 2.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5.师生交流。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相机点拔。 3.师生交流。

4.教师读,学生看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发挥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11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六、指导书写。 1.师写生看。

2.生抄写生字,师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说说自己可爱的家乡,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想象古人离开故土后如何抒发思乡之情。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这首诗。(课件显示课题——夜书所见)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多媒体课件放映第二张幻灯片)观察电视中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放映第三张幻灯片,重点指导生字词) 3.放映第四张幻灯片,指导古诗朗读: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4.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两句诗的意思。 (放映第五张幻灯片,画面中出现两个问题。) 问题一:诗中描写了哪几种事物?

问题二:这首诗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各自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放映第六章幻灯片,画面出现参考答案:)老师重点点拨理解: 答案一:诗中描写了梧叶、秋风、儿童、灯明。

答案二: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五、拓展阅读。

1.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诗句?(放映第七张幻灯片)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教学反思:

中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学生感受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情感,然而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加之诗人的创作背景学生根本无法体验。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行感悟。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要求: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12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创作集童话、诗歌、散文于一体的文学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喜爱。本课就选自张秋生的童话集《小巴掌童话》。

4.法国梧桐:大量传入我国约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国人种植于上海的租界内,故称为“法国梧桐”,简称“法桐”或“法梧”。叶子有5个叶尖,少有3个或7个,叶子长宽差不多。正式的名称叫“三球悬铃木”,属落叶乔木,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王”之称。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3.边读边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横线标出来。 2.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3.通过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四、交流课文内容。

1.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3.书写点拨。

4.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内合作交流。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13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励学生朗读。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借助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本资料来自wwW.duopin.cn)

5.你能说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吗?

6.短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还有什么样的美景?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四、总结感受。

1.这篇课文描写了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风雨过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学路上,发现水泥道上布满了落叶,通过比喻的手法详细描写了水泥道的美,最后动情地赞赏了水泥道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五、拓展练习。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2)梧桐树的落叶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3)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4)我还知道: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湿漉漉)的水泥道 (亮晶晶)的水洼 (绿油油)的麦苗

(青灵灵)的树叶

板书设计: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发现)(用比喻手法描写)(赞赏) 水泥道上布满落叶水泥道——地毯 落叶——小巴掌

小雨靴——小鸟水泥道真美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首先通过问学生在上学路上有什么发现,引入新课。然后让学生通过PPT课件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把学生带入课文中,让学生在读中抓住重点句子:“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感受水泥道的美。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发现美的乐趣和美带给人的快乐。

14

秋天的雨

教学要求:

1.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会写“盒、丰”等13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1.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让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到户外去感受秋天,还可查阅资料从文字图片上去感受秋天。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b.有位作家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吗?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想象画面。

2.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本文语言文字的美。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美的语句和段落多读几遍。4.把自己认为美的语句和段落读给同桌听听。

5.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三、品读课文,想象动情。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谈谈自己对本段的看法。

(2)在品读时,注意读好“清凉和温柔”、“轻轻地”、“留意”,其中“留意”一词需引导学生理解(3)想象画面: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二自然段。(本资料来自wwW.duopin.cn)

(1)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15 (3)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写的景物简单(4)品析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5)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那样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吗?四、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点评。 五、识字写字。

1.学习生字,交流学法。 注:注意区别“飘、漂、票”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 3.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引读3.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a.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b.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c.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d.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___________。小喜鹊____________,小松鼠_________柏_____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三、总结拓展。

1.出示课文第1—4自然段的开头句,让学生背诵课文,学生愿意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秋天的雨,是一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有一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吹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作铺垫。

板书设计: 秋天的雨 是一把钥匙

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16 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带来冬天的消息丰收 欢乐

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散文中优美及巧妙比喻的意境,我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带着思考导入主题,他们找一找秋天有些什么景色,并边进行提问: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视频中小朋友们为什么喜欢秋天把秋天的雨比做一把钥匙,秋天有很多的水果,也有很多非常漂亮景色。

但是由于准备不是很充足,缺少了单张图片展示,因此,学生在理解秋天的颜色,秋天的气味的方面都色和红颜色给了谁?(银杏、枫树)没有孩子能回答出来,说明孩子们的知识经验还不是很丰富,以后在期经验的灌输,使活动能很好地开展。比如说,秋天的气味方面,我可以让他们先闻一下橘子的香味,能充分的体验到秋天的好多气味。

综合本次欣赏活动,我在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视频中学习到比喻手法和欣赏观看的讨论形美。

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秋的声音是什么?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课前准备:

1.选择一段优美的关于秋的音乐磁带。 2.准备录音机1台、实物投影仪1架。

教学过程:

一、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1.描述引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不信,你听(放音乐磁带)。

2.直观感受: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画面。 3.交流感受: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导入课题:有一位作家也听到了秋的声音,他听到的和你们的是不是相同,想知道吗?(揭题读题)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读通诗文:自读课文,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喜欢的话多读几遍。

3.朗读展示,想象表演。

a.鼓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17 b.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出示字卡或小黑板: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黄叶说:“________”

蟋蟀振动翅膀,“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_______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________”

(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读,也可以用想象地表演来促读。)

4.配乐朗读。(本资料来自wWw.duopin.cn) a.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 b.指名朗读,当堂展示。 三、想象创作,续写小诗

1.各自仿写:同学们,秋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写下来,行吗?可以仿照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段话写。

2.当堂展示:把自己写的一段小诗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现出来。

3.汇编成诗:几个同学自由组合,把自己的小诗合并汇编成一首新诗,画上插图,制成作品,准备展览。 四、课外活动

举行小小诗展,感受成功的喜悦。

板书设计:

听听,秋的声音黄叶 蟋蟀 大雁 秋风

……声音美妙 秋天美好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言文字的兴趣,我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想象秋天还有哪些特有的声音,并用诗歌的形式来表现。

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自由组合写小诗的过程中,个别学生还没有完全融入进去,合作意识不够,另外,学生想象力丰富,但语言贫乏、口语表达能力也跟不上,导致了“我口难表我思,我手难写我想”,这些都是我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日后语文教学努力探索并积极改进的方向。

习作2 写日记

教学要求:

1.能读懂例文《日记一则》,知道例文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

2.能借助“习作要点提示”,通过欣赏优秀日记,明确日记在选择材料方面的要求。 3.能把握作业要求,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日记。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生活中一件使自己印象深刻的事。 难点: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18 课前准备: 教师日记本。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日记本四本:猜猜这是什么? 2.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3.学生传看。

4.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一行正中要写清年、月、日、星期几和天气情况,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正文。) 5.清楚日记的内容包括哪些。

(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事都可以写。) 6.是不是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应该记下来? (不,应该选择有意义的材料。) 7.小结所写日记的格式、内容及选材要求。今天,我们就来学写日记。 二、阅读例文,感知写法。

1.这次学写日记,请同学们选择生活中的一件事,要求不但是有意义的,而且是能使自己动情的。 2.怎样写好这则日记呢?让我们先来读懂例文吧。 3.学生阅读思考。

(1)这则日记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4.检查阅读思考情况。

5.巧作点拨后,师生共同小结。 三、分组讨论,明确写法。

1.学生阅读“习作要点提示”,思考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 3.检查学生讨论情况。 4.明确写好日记的方法。

(1)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以记录。 (2)真实细腻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5.学生再读例文《日记一则》,体会写好日记的方法,重点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 四、组织欣赏,引导选材。

1.引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作为作文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内容:写一篇日记。要求:

(1)选择生活中一件使自己动情的事。(2)注意表达真情实感。(3)注意日记格式。 2.展示教师的几篇教学日记。

3.幻灯片出示其中的两三篇日记,看看分别写了哪些事,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这些日记选材的范围很广,有写人的,记事的,也有写景物的,状物的,不但内容具体,而且较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4.知道教师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日记吗? (1)能够善于观察。

(2)已经养成了勤写日记的好习惯。

(3)多观察、善思考、勤动笔,文章当然越写越好啦!养成勤写日记的好习惯,就一定能写出优秀的日记来! 5.从这几篇优秀日记中,你学到了什么?又准备选择怎样的材料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6.学生选择材料,同桌之间可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7.教师抽查学生选材情况,并作点拨。 (1)写什么事?

19 (2)表达怎样的心情? (3)按什么顺序写?

8.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反思:

这次习作指导我带着学生把课本上的习作读了几遍。然后和同学们探讨了一下日记的格式问题。同学们积极性很高,我很欣慰,下次再上课的时候我会多加一点和同学们的互动时间,增强他们的积极性。

语文园地二

教学要求:

1.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2.知道哪些词语形容哪些季节。用正确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3.使用钢笔时,要注意执笔姿势和坐姿,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4.积累一些描写季节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1.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2.使用钢笔时,要注意执笔姿势和坐姿,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组内交流一下,当我们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应该怎么做? 2.班里讨论一下有哪些形容季节的词语。 3.使用钢笔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本资料来自duopin.cn』 二、词句段运用。

1.(出示一些春天的图片) 小组讨论有哪些形容春天的词语。 2.(出示一些夏天的图片) 小组讨论有哪些形容夏天的词语。 3.(出示一些秋天的图片) 小组讨论有哪些形容秋天的词语。 4.(出示一些冬天的图片) 小组讨论有哪些形容冬天的词语。

5.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学生相互交流。各自说说自己理解词义的方法。 6.教师在一旁点拨。 三、书写提示。

我们的汉字博大精深,要想写好看的钢笔字,就要注意执笔的姿势和坐姿。 1.观察钢笔字,你从中学到什么? 2.怎样才能把钢笔字写得规范、端正?

横画要写的平稳,竖画要写的端正,横平竖直,字就会平稳端正。 3.使用钢笔时,要注意执笔姿势和坐姿。 4.书写练习,老师边走边看,指出错误。 5.展示、交流、评价。 四.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课本上的9个词语。

20 2.学生看课件和老师一起诵读。

3.小组讨论一下还有什么类似的词语。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先通过给同学们出一个之前他们不理解的词语来引入新课,然后和他们一起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接着让同学们通过PPT看到一些关于四季的图片等,让同学们真实感受四季的变化,把同学们带入到教材中,并且让同学们自己小组内思考有什么形容季节的词语,随后全班一起讨论。最后练习正确的使用钢笔,注意执笔的姿势和坐姿。

去年的树

教学反思:

1.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懂本文。 3.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4.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这句话有所感悟;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

教学重难点:

能读懂鸟儿心情的变化,通过相关句子,读懂它的内心世界。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引入。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自主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懂。 2.个体质疑→组内探讨→集体释疑。 3.抽读、评议、正音。 4.感知内容:学生畅谈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____________。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__________,于是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____________________。三、对话朗读,培养语感。

师引:这篇童话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

(鸟儿、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他们还会说话呢!

1.找出角色对话。用“

”画出小鸟说的话,用“____”画出、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2.模仿朗读(学生自主尝试)选读喜欢的角色对话。 (本资料来自Www.duopin.cn)

3.出示对话,通过个别读、对读、组内演读、师生互读互议等方法来感悟角色,体验心情。 大树与小鸟

“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21 “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小鸟与树根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 “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小鸟与门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树嘛,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运到那边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小鸟与小姑娘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4.想一想,说一说:

伐木人来砍大树的时候,树对伐木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延伸拓展,自主发展。

1.师:大树还在吗?鸟儿又怎么认为的?

2.有感情地回读大树与小鸟的对话,再次体验大树与小鸟的情意。 3.出示:“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出示:跳跃的灯火、抒情音乐。学生自读思考:

鸟儿盯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儿唱完歌儿,对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静悟,对着灯火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第二课时

一、演一演

1.小组分角色表演故事,进行评价,评出最佳演员。 2.鸟儿明年还会来吗?续编故事。 二、写一写

1.你想对鸟儿说些什么呢?请想一想,再写下来。 2.大家交流,评价。

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树与鸟儿相约 鸟儿寻找树

信守诺言 珍惜友情

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在这篇课文重要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初步体会到诚信的可在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首先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角色,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让学生重点抓住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越来越明朗。这样,渐渐地,孩子们走近了这对

22 的感情基调。再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语言,学生从读中能有所感悟,懂得友情的珍贵。

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要求:

1.会认“缩、茎”等7个生字。正确朗读理解“舒服、舒展、努力”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种子成长,树木用途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ppt。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ppt图片:种子破土而出,枝繁叶茂的大树,手推车,椅子,说说想到了什么?

2.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一棵树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其中能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3.板书课题:“那一定会很好”。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ppt,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多种形式读,正音、巩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随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课文内容。

23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大树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在文中画出来。 2.小组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讨论交流。 3.交流大树经历的历程。

(板书:种子被泥土包裹——钻出地面——长成高大的树——砍倒做成手推车——拆了做成椅子——成为美丽的木地板)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在大树的变化过程中,大树的心情怎样?(板书:舒服)

5.默读课文,把课文中含有“舒服”这个词语的句子划出来。边交流边出示ppt句子,各种形式读,体会感悟大树变化中的快乐。

6.课堂小结:这是一棵怎样的树?(板书:成长快乐,服务他人也快乐) 四、对比学习,感悟体会。

我们学过《去年的树》,这篇课文也写了一棵树的经历,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1.ppt出示《去年的树》,学生自由朗读。小组讨论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 3.ppt出示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有感情地朗读两篇课文。 六、课堂练习 ppt出示练习题。 那一定会很好

舒服种子被泥土包裹 钻出地面

长成一棵高大的树成长快乐 砍倒做成手推车 拆了做成椅子

成为美丽的木地板服务他人 也快乐

教学反思:

课文无论是种子钻出泥土,成长为一棵大树,还是大树被砍倒后被人们做成手推车,做成椅子,铺成木地板,“很好”二字一直贯穿其中。要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到这种无论在怎样的环境里快乐的心态很重要。因此,教学中抓住含有舒服的词语的句子反复读、感悟、体会,效果还不错。《去年的树》这个童话故事,意在让学生感悟信守承诺的重要,两篇课文的不同点因为学生年龄小,说不全面,需要好好引导。

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重点指导书写、识记“胃、刚”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正确把握“答”、“应”、“骨”、“几”多音字的读音。

3.通过口语练习,让学生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和过程的同时,获得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4.通过读课文,初步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5.培养学生遇事冷静,相互帮助的处事哲理。

教学重点:

24 结合文本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口语练习,锻炼学生的口语概括能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外出旅行吗?哪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指名说) 师:同学们去过的地方可真多,可谓是见多识广。今天吴老师也带着同学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旅行,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10课。 二、揭题。 1.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理解、区分“旅游”和“旅行”。(旅行重在“行”,主要指到处行走。旅游重在“游”,主要指观光、游玩。) 3.引导学生在读课题后质疑:读完课题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指名说。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 4.指名说说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是小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结合图片指名让学生写写“蟋蟀”,并说说识记方法。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共同解决同学们提出的另外两个问题。 三、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快速把握。

1.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看一遍,然后说说哪些小节讲到了这两个问题。

2.指名说说自己找到的信息。(1-7小节讲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8-18小节讲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过渡语: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下面我们先来探讨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 (二)创设情境,探究原因。

1.请三名学生表演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发现问题。(指名说说自己发现的问题) 2.学习多音字“答”。

课件出示多音字“答”,指导学生朗读。 3.探究原因。

同桌进行口语练习(用课件出示“因为,所以”的句式,让学生说说红头到牛肚子旅行的原因。) 过渡语:对于红头来说,这次旅行纯属意外。红头是怎样进行这次意外的旅行的?下面我们一起合作朗读课文的8-20小节。

(三)再读课文,了解旅行过程。 1.提出合作读书的要求:

(1)女同学读红头说的话,男同学读青头说的话,老师读旁白。 (2)边读边思考: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 2.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1)课件出示多音字,学习多音字,相机指导书写“应”,指导理解相关词语。 (2)指名说说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 A.指名说。

B.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品读感悟。

(3)口语练习:由于得到青头的帮助,红头顺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红头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请与同桌合作完成下列练习。

红头从________走到________,又从________来到了________。最后,在牛________的时候,随着________。

(过渡语:牛到底有几个胃?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 (4)指名结合画面内容完成以下口语练习。

25 牛共有________胃,前________,只有________。 四、归纳小结

1.初步了解科普童话小品的文学体裁。

师:课文用童话的形式,通过红头在牛肚子旅行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这样的体裁就是科普童话小品。 2.概括分析,明晓事理。

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可以说是一次意外,如果没有得到青头的帮助,它也不可能顺利地从牛肚子里出来。从他们身上你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悟?(预设学生的回答:相互帮助,团结友爱,遇事冷静不慌张) 是啊。不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事,都不能紧张,一定要发挥聪明才智,冷静处理好事情。更重要的是学会互相帮忙,共同解决困难。请记住:团结就是力量。

板书设计: 在牛肚子里旅行

旅游线路: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里——出来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后,感觉要比上《那一定会很好》一课轻松得多。之所以会有这种轻松的感觉,全归功于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前,有老师特意提醒我:要注意处理好教学环节,一定要结合文本进行口语训练,预设前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点……可以说,这一席话让我明确了这节课的教学方向与思路,因此才会有如此的进步。但仍有诸多不足:如各环节之间的过渡不够自然,教师说得太多,学生说得太少,对学生进行的语言训练活动量不足,忽略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直接对话等。

一块奶酪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9个生字,认读“诱人”、“恼火”、“犹豫”等词语,掌握“处”“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爱护幼小的品质,蚂蚁群体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习蚂蚁们的优秀品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吃过奶酪吗?好吃吗?

面对一块美味诱人的奶酪,搬运奶酪的蚂蚁队长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一下。 板书课题:“一块奶酪”。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ppt,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多种形式读,正音、巩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随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出示ppt朗读课文的指导方法,按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事。

四、精读课文,读出感受,读出感情。 (一)默读课文,思考:

1.蚂蚁队长的禁令是什么?在文中画出。

2.蚂蚁队长想吃奶酪吗?结合文中句子说一说。

26 3.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说说理由。

(二)小组交流讨论,把自己想象成是其中一只蚂蚁。

(三)全班交流,根据交流,出示ppt句子,边交流边读句子体会,师随交流板书: 蚂蚁们多么自律,多么有毅力!他们的心真齐啊!

蚂蚁队长严格遵守纪律,不违反禁令,严于律己,爱护幼小。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体会。 『本资料来自duopin.cn』 五、课外拓展,说一说。

结合课文的学习,联系生活中曾经遇到的这样有诱惑力的事,当时怎么做的?学习后觉得应该怎么做?今后在生活中面对诱惑该怎么做?

六、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蚂蚁队长的品质。 七、小组内演一演这个故事。

注意指导学生表演时的动作、神态,把蚂蚁们的心理活动演出来。 八、知识拓展。 出示ppt:

奶酪(cheese),又名干酪,是一种发酵的牛奶制品,类似酸牛奶,比酸奶浓度高,近似固体食物,营养价值更丰富。

板书设计: 一块奶酪

蚂蚁们:自律,有毅力,心齐 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爱护幼小

教学反思: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有自己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感动,才能够感动学生,带动学生。课堂上,我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面对美味诱人的奶酪的小蚂蚁,随着文字走进蚂蚁们的内心世界,感悟体验蚂蚁群的自律,毅力,体验作为队长的蚂蚁的严于律己,爱护幼小的品质,从而受到教育。我要求学生们在生活实践中践行这些优秀品质。这应该是我们语文课堂作为教育阵地的重要作用。

习作3 我来编童话

教学设计

1.看图编写童话故事,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能抓住人物的动作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3.能了解童话故事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培养一定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简单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想象力的培养。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故事,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多媒体:(上课开始,多媒体大屏幕上出现白雪公主的画面。) 随着画面的出现,教师给学生讲《白雪公主》的故事。

27 2.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童话故事,课前我们请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童话故事。请你们先在小组内交流出最有趣的故事在全班讲。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小结并板书课题:同学们的故事讲得真精彩,让我们今天也一起走进童话世界。(板书:走进童话世二、点拨角度,开阔思路。

1.教师结合同学交流的故事及《白雪公主》的故事加以点拨,明白什么是童话。

2.教师讲解:童话故事最大的特征是用丰富的想象力,赋予动物、植物等物体人的感情。同时童话故事说,就是坏人非常坏,好人非常好。

[出示多媒体:童话特点:(1)大胆的想象(2)有趣的内容(3)生动的语言] 三、自主审题,明确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读习作的要求。

2.小组讨论这次习作要求有几方面的内容。 四、观察动物,展开联想。

1.出示投影:有关动物活动的片断内容。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联想。 3.指导写作:

(1)故事的人物不宜选得过多,可以是书上提供的,也可以是自己选择的。

(2)想象“故事”要注意说清楚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怎么发生、怎么发展、结果怎样。

(3)你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这个道理可以直接写出来,也可以蕴含在故事里面。 4.选择动物,编写故事。『本资料来自duopin.cn』

(1)学生选择几种动物做主人公,想象一下他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故事。 (2)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学生继续写作。

二、交流展示,互相学习。

1.把写好的故事读给同学听,分享习作的快乐。

2.教师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吸取别人的长处,并能根据别人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 3.学生修改作文

三、学生把修改好的作文誊写在作文本上。

如需下水文请点击:《习作3我来编童话》习作指导(含下水文)

教学反思:

要大胆地让学生去想象,创新,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从而使学生体验创作童话故事的乐趣。引导学能讲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即可。

第三单元习作指导 我来编童话

写作思路:

1.审阅题目:本次习作主要是写童话。我们要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出以事实为基础的有想象力的童话。 2.选定内容:

(1)故事里有哪些角色。

(2)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是在哪里发生的。

(3)他们在那里做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

28 4.表现手法:开门见山,首尾呼应。

5.结构顺序:先交代时间、事情的起因。接着描写啄木鸟看病和治病的过程,最后写治好病后的啄木鸟和树的心情。

(本资料来自wwW.duopin.cn)

下水文:

啄木鸟治病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小猴爸爸风风火火闯进了啄木鸟的诊室,慌慌张张地说:“我的桃树要死了。前一段时间还好端端的。可前两天开始,它好像快干枯了。眼看我就有鲜美的桃子吃了,这下可泡汤了。你快去我家看看吧。”

来到小猴家,啄木鸟医生看着那棵桃树,从容镇定地绕着树枝飞了一圈。啄木鸟一边飞,一边细心地观察:“这棵树啊,如果不是缺水,就是树虫惹的祸。”果然,他看见树上有许多小洞。于是,啄木鸟医生就用尾巴支着身子,用爪子抓住树干,稳稳当当地站在树干上,把它尖尖的嘴巴,伸进树洞里,把一只黑色的毛毛虫叼了出来,给猴爸爸看了看,然后吃了下去。

治完病后,啄木鸟说:“猴爸爸,你放心好了。我保证你会有桃子吃的。包你吃个够。”猴爸爸很感激啄木鸟医生,说他是森林好医生。

两个星期后,桃树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生机盎然。小动物们在树上玩耍,猴爸爸也收获了很多桃子,他拿出桃子和森木里的动物一起分享。

开头扣题,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用“风风火火”写出小猴爸爸的紧张的心情。

动作描写,写出了啄木鸟工作认真。

首尾呼应。

童话世界多么神奇啊!我们也来编一个童话故事吧。

语文园地三

教学设计:

1.以童话为内容进行交流,要讲清童话的特点,感受童话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从中受到的启发。 2.通过“减一减”的方法,认识一些新字。能自己发现这些字在读音和字形上的特点。 3.通过“读一读”对学生写字进行巩固,并能够自己发现这些生字与偏旁之间的关系。

4.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试着修改自己的习作。 5.积累一些谚语。

教学重难点:

1.能感受童话的奇特,和同学交流童话带给你的启示。 2.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与同学们交流童话的特点。 (1)童话世界里的人物、动物、植物都会说话。 (2)童话世界里的居民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2.说一说,在这些童话里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3.读完童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你打算在生活中怎么去做?

29 二、识字加油站。 1.读一读。

(1)同桌之间读一读。 (2)齐读。 (3)指明读。

2.如果去掉这些生字的读音,你还认识它们吗? 3.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读读这些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a.小组交流。 b.全班汇报。

『本资料来自duopin.cn』

这些字都有“口”字旁,说明都与口有关系。 c.你能在写几个这样的字吗?请你写一写。 d.比一比,看谁写得多。 2.学习修改符号。

a,认识什么是修改符号。

b.明确修改符号的具体意义。 c.学会运用修改符号。

4.巩固练习,修改符号的用法。 (1)爸爸尚班走了。

(2)妈妈穿着一件红裙子,一顶帽子。

(3)果园里有许多水果:苹果、鸭梨、黄瓜和桃子。 a.学生练习修改,并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b.小组内交流 c.全班交流

d.展示、评价。 5.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

2.学生随教师诵读。

3.说一说,你对这些话的理解。 a.小组交流。 b.汇报。 4.生诵读。 5.尝试背诵。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要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从而使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感受汉语的丰富。引导发现时不必用准确的术语来表述,学生用自己的话大致说清即可。“日积月累”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30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教学要求:

1.会认“暴、凑”等8个生字,会写“晒、洞、准”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准备、吃饱、晒太阳”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想画面。

3.品味语言,感受故事独特的表达方式,并在反复朗读中预测将要发生的故事。并从课文中画出相关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反复的朗读,找出依据,预测将要发生的故事。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揭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你见过一百多年的老屋吗?想象一下老屋的样子,怎么想都可以,读童象。(引导学生想象老屋之“老”)今天,就让我们去课文中找一找老屋总也不倒的原因吧! 2.板书课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3.教师配乐范读。

二、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座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相信同学们肯定知道其中的原因。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三、朗读练习。

1.开火车朗读,每人读一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读。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暴、壁、晒”。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暴”是上下结构,注意“氺”不要写成“水”。

“壁”下面的“土”要写得宽一些,能托住“辟”,与它相近的字“劈”注意区分。 “晒”左右结构,左面的“日”字旁千万不要写成“目”字旁。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在老屋身上发生的事情有哪些呢?

31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二自然段。

(1)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你能说说老屋是什么样子的吗?老屋为什么准备倒下去? (2)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老屋存在的时间、老屋现在的样子、用途等方面想象、讲述。

(3)老屋已经这么老了,根据这一点,你能预测出什么结果?你的预测和课文中所描述的一样吗?在朗觉得应该用什么语气来朗读呢?

(4)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好评点,然后练习练习。

(5)指名朗读,最好对学生的评价(注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 〖本资料来自www.xiexieba〗 2.第三、四、五自然段。

(1)“等等,老屋!”这是谁在和老屋说话?他和老屋说了什么?老屋是怎么做的? 品读下列句子:

①“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小猫有什么可以学习的品质?

②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哦,是小猫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晚上。从加点的字中屋,你会怎么做? 3.第六自然段。

(1)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读完这句话,你觉得老屋能倒下吗?你猜测的依4.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要求:

(1)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第几自然段?用笔画一画。

(2)有哪些小动物遇到了困难,需要老屋帮助?他们分别遇到了什么困难? (3)老屋每一次都是怎么做的?

(4)你觉得老屋能倒下吗?为什么?

5.如果你是老屋,帮助了那么多遇到困难的人,你的心里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去做? 三、分角色朗读,现身表演,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选择一个学生演老屋,3个孩子演其他的小动物,其他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课堂上情景再现。 四、续写故事。

还有谁遇到了困难,需要老屋帮助?按照文章的写法,想一想,写一写。 板书设计: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小猫 遇到了暴风雨 老母鸡 孵小鸡

蜘蛛 好饿助人为乐 教学反思:

在这个童话中,有几处写了“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但是要学生真正理解也许他们还体会不出来,也说不会用什么语言来描述老屋的内心世界,因此,教学中需要让学生想象表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我让学生做出老屋将要倒下,放弃一切时的表情,学生后,我和全班学生一起进行故事情景表演,一个学生演老屋,3个孩子演其他的小动物,其他学生和我过程中把课文内容再现,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教学要求:

1.借助阅读,在观察、想象、发现中,让学生享受阅读的情趣。

32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并学会有理有据的预测故事将要发生的事情。

3.合理地续编故事或创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

学会通过故事情节预测故事的发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有位特别的先生来到了我们的童话乐园里,他是谁呢?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在打开课文之前,让我们看看胡萝卜先生给我们布置了哪些任务? (1)自由读课文五分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真读课文,看看在胡萝卜先生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2.本课中出现了几个生字,谁能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读读看。 a.指名学生读。 b.加上拼音读。

c.让我们将词语送入句子读一读。

我们刚才不知不觉就完成了胡萝卜先生给我们的第一个任务,谁来完成第二个任务呢?能告诉我们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环节。

1.孩子们,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刮了胡子,因为近视而漏刮了一根。这根胡子蘸到了甜甜的果酱疯长起来。你觉得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怎么样?

浓密的胡子令胡萝卜先生很发愁,但这根胡子在别人看来却有着另一种意想不到的用处。(大屏幕出示这段内容) a.读课文的时候根据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把自己当成其中的一份子,就能体会文章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自由练读) b.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对自己来说是烦恼,对别人来说呢? c.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帮助了小男孩解决了什么难题? d.帮助鸟太太解决了什么难题? 『本资料来自www.xiexieba』

e.还有可能帮助谁解决什么样的难题?想一想,说一说。 所以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3.出示:“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谁来当胡萝卜先生夸夸自己的胡子?

4.设疑感悟: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真是太棒了,不仅帮助了自己更帮助了别人。可是,胡萝卜先生是那么喜欢自己的胡子,当他发现自己心爱的胡子被别人用掉的时候,他会生气吗?为什么?想一想。

小结:我明白了,胡萝卜先生不会生气还会很快乐,因为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可是假如有一天,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越来越少了,甚至用光了,没有了,他还会快乐吗?不管快乐还是不快乐,我们都能感觉胡萝卜先生有一课乐于助人的心。 四、创编故事,绘写结合。

(1)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真的很神奇啊,帮助了那么多人,让那么多人快乐。当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还会发生什么样神奇的故事呢?用你的画笔画下来并写一写你的故事吧。 (2)评价交流。

板书设计:

33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胡萝卜的长

胡子帮助了小男孩→替代风筝线 鸟太太→替代绳子晾尿布 ……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孩子们兴致勃勃,颇有收获,我也上得轻松、兴味盎然。如果给点时间让孩子们自主选择胡萝卜先生帮助别人的一个场景,和同桌合作表演,然后叫几组同学上台表演,能培养更多孩子的即兴表演能力和合作参与意识,效果会更好。

不会叫的狗

教学要求:

1.熟读课文,认读课文中出现“吗、讨、厌、怒、批、访”等1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改编或续编故事,编排课本剧,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创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及不幸,要学会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对小狗的遭遇产生同情心的同时,要正确认识自己。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请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篇,并说明理由。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的名字叫“不会叫的狗”。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第14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划(边读边划出生字所在的词语) 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丢字,难读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看到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那么投入,我想你们一定掌握了不少知识,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你真了不起,只读了一遍就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词)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来拼读下面的生字。

干吗 讨厌 批评 来访 搞不清 刀叉 压根儿 差不多

4.同学们读得真好听,下面我们男女同学比赛读,看看谁读的好。你们读得很棒,为自己掌声鼓励一下。 三、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思考: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这只狗为什么要学叫?都向谁学了? 四、品评形象,深入理解。

1.想想文中一共出现几只小动物?

2.公鸡和杜鹃出于什么心理教这只狗叫的?教的时候表现怎么样?狗学的时候表现怎样?从文中找关键性的词语与句子。

34 (小鸡-同情、杜鹃-怜悯、狐狸-嘲笑) 3.狐狸为什么嘲笑它?从哪句话中你读出了这种嘲笑的。

4.面对这种嘲笑小狗有怎样的反应?(指导读出伤心的语气)从动作表现来看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狗呢?(师引导自尊心强并可怜的狗。) 五、探讨结局,挖掘内涵。

1.课文设计了三种结局,请速读并说说你比较喜欢哪一种结局,为什么? 2.你希望这只狗有怎样的结局?请为这只狗续写个结局。 六、联想续写,布置作业。

读童话需要一颗童心,还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用心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这样真实的生活自然会从你的笔间流出。学完这篇童话相信你也会按捺不住写作的欲望,请你提起你手中的笔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为此文加上第四个结局,最好能像作者一样,在文中有一个关键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本资料来自www.xiexieba]

板书设计: 不会叫的狗 小公鸡 同情 小狐狸 嘲笑

杜 鹃 怜悯

和善待人,互相尊重

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安排了一个续写结尾的环节,但这个环节到底应该安排在哪里,一直没有定下来。按常理应该是安排在分析完课文之后,因为先把握文本再进行写作训练更符合教学规律。

口语交际4 名字里的故事

教学要求:

1.通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名字或他人的名字。 2.对名字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清楚其中蕴含的意义。 3.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要勇于评价,学会评价。

教学重难点:

1.表达时要口齿清楚,思路清晰,讲清名字里蕴含的意义。 2.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要勇于评价,学会评价。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一个名字往往都蕴含着父母对你们的期待与希望,你知道自己的名字里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请跟大家说一说! 二、小组合作,交流。

和同学说一说名字的含义或来历,可以是关于自己名字的,也可以是关于他人名字的。听同学讲的时候,如果有感兴趣的或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向同学提出来。

注意:要学会倾听,有不懂的地方,适时发问。别人讲话时,要有礼貌地回应。 通过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四、全班交流。

1.每一组挑选一名同学,与全班同学互相交流,讲明名字里蕴含的故事,说清父母对自己的期待或希望。注意:口齿清晰,讲述完整具体。

35 2.听了同学的发言,你有什么感受? 3.讲讲今后的打算。 4.师生共同点评

5.评比:谁讲得最好。 五、作业。

回家和家里人说一说,你从同学的讲述里发现了哪些有趣的事?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并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来体会名字中包含的意义,以及父母为我们起名字时寄托在里面的希望和对我们的爱。并且能够了解一些名人的名字的含义,以此增加语文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习作4 续写故事

教学要求:

1.了解续写的相关知识;学习编写习作提纲;积累把一件事写清楚,写具体的方法。

2.通过思维训练、创设情景、自主构思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明白怎么写,如何写好等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及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

通过思维训练、创设情景、自主构思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明白怎么写,如何写好等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搜集习作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思维训练,认识“续写”。

1.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句子,请你们发挥想象,将句子补充完整。(出示扩句) (1)春天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啪”,花瓶打碎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春天的景物是什么样的?花瓶打碎和我有什么关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引导学生想象填充。

过渡:刚才我们是进行扩句训练,大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丰富的想象力把句子补充完整。今天咱们要完成的作文——续写形式跟扩句相似,不过有一定难度。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续写?(指名读) 出示:续写就是抓住“续”字,在原文的基础上想象和推测,接着原材料的故事情节延伸下去,直至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二、提炼要点,明确要求。 1.出示习作要求: 第一幅图:

同学A:“我上个星期过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 同学B:“我也刚满九岁,全家人一起给我庆祝了生日。” 同学们围在一起议论起自己的生日。 第二幅图:

李晓明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心想:我的生日也快到了,可是…… 第三幅图:

同学A对同学B说:“李晓明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我们一起为他庆祝生日吧……” 第四幅图:

结果会是什么呢?

36 以上是这幅图中提炼到的信息,即:只讲了事情的开头,没有详细地讲述事情后来怎样了,结果又是怎样的。请你根据自己的想象,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写具体。 思考:从习作要求中你弄懂了什么? 2.教师引导归纳出示:

(1)范围:记事材料作文(给出开头,续写经过,结果)。 (2)顺序: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3)要求:展开想象;写清楚;写具体。 三、创设情景,师生续编故事。

1.谈话出示语言片断:(既然根据材料续编故事,那么我们就得弄清材料内容。) 下课了,同学们在一起谈论自己过生日的情况,可是李晓明的生日也快到了,但是他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我们应该怎么为他庆祝生日呢?……

2.研读材料:从这段话中,你了解了些什么?(四要素:时、地、人、事、起因)【板书:自己的生日】 同学们,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板书:准备生日】 结果又会怎样?【板书:庆祝生日】今天咱们一起把故事编下去。 小结:在续写之前我们首先要【板书:理清线索】 3.师生口头共同续编故事。

(1)出示:下课了,同学们在一起谈论自己过生日的情况,可是李晓明的生日也快到了,但是他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我们应该怎么为他庆祝生日呢?

(过渡)在续写过程中,除了理清线索之外还要对发生的事情进行合理想象。

回过头来看,在叙述同学们打算为李晓明庆祝生日时,应该怎么对他说,又会怎么做呢?李晓明有什么反应?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2)出示:我们为李晓明的生日做了哪些准备?是靠自己还是在朋友及老师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其他同学呢?

(3)在续写时我们还要注意过渡和前后照应,使文章过渡就是紧扣前文的最后一句话,很自然地接上去。【板书:语意连贯】

『教学设计出自wWw.duopin.cn』 (4)出示:常用的过渡方法有: a.用一个句子过渡;

b.用表示时间或空间的词语过渡; c.用提示语过渡。

(5)对于这件事,我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6)试着给这个故事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

过渡:刚才我们共同续编了一个故事,这只是一种情况,可能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请大家充分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根据材料内容展开合理想象。 四、各抒己见,发散思维。 1.出示讨论提示:

(1)我们为什么打算为李晓明庆祝生日。 (2)我们为李晓明的生日做了哪些准备。

(3)李晓明当时有什么反应?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4)结局如何。

(5)我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2.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续写指导 理清线索 语意连贯 合理想象

如需参考范文请点击:部编本三上《习作4续写故事》范文:过生日

37

教学反思: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第四单元习作指导

续写故事

写作思路:

1.审阅题目:看课本插图的内容,我们可以将本次习作的题目定为“过生日”。

2.选定内容:(1)写同学们课间讨论自己的生日怎样过。(2)写李晓明为自己的生日发愁。(3)写同学们打算为李晓明过生日。(4)同学们为李晓明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日会,李晓明感动得哭了。 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 4.表现手法:开门设疑。

5.结构顺序:先写同学们课间讨论自己的生日怎样过,接着写李晓明伤心的原因,然后写同学们打算为李晓明过生日。最后同学们为李晓明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日会,李晓明感动得哭了。

下水文:

过生日

铃铃铃,下课了,同学们都跑到李梅和王明的座位旁聊天。有同学问:“你们的生日是怎么过的?”李梅开心地说:“我上个星期过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蛋糕。”王明也抢着说:“我也刚满九岁,全家人一起给我庆祝生日。”刘东问:“李晓明的生日到了吗?”

李晓明听了李东的话默默地回到自己座位上。他看着窗外,心里想:我也快生日了,但是……想着想着就流出了眼泪。

李梅看见了李晓明哭了,就问“他怎么哭了?刚才还好好的呢?我记得过几天就是他生日了,应该高兴啊。”王明说:“李晓明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我们一起为他庆祝生日吧,怎么样?”李梅立刻赞同。

到了李晓明的生日那天,当他走到教室门口,发现教室的门关着,窗帘也拉下来了,教室黑黑的。他一边嘀咕:“同学们在搞什么鬼?难道同学忘记上学了?”一边推开门。这时候,他惊呆了:他看到了李梅和王明笑眯眯地捧着点燃了生日蜡烛的生日蛋糕向他走来,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唱着“祝你生日快乐……”。他激动得流下眼泪,说:“谢谢大家……”李晓明在同学的祝福声度过一个幸福快乐的生日。 (本资料来自wwW.duopin.cn)

提出问题,激起读者读下去的欲望。 心理描写,写出当时李晓明的想法。

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我也能找个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来续写。

语文园地四

教学要求:

1.会用查字典的方式认生字。

2.学会用预测的方法理解文章意思。

3.掌握“假、几”等多音字,积累四字词语,熟悉引号的用法。 4.积累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预测的方法理解文章意思。

2.掌握“假、几”等多音字,积累四字词语,熟悉引号的用法。

课前准备: 课件。

38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觉得预测有什么好处? (1)组内交流。

(2)同学之间说一说。

2.为了更好地做出正确的预测,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二、识字加油站。

1.同学们先用字典查“典、基”等生字。 2.同桌间相互检查、互相指正。 三、词句段运用。 1.读准加点的字音。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四个词语中的加点字。 (2)小组交流:组内同学互相读一读。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4)全班交流。

(5)教师引导小结:这四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多音字。 (6)拓展练习。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字?你能举个例子吗?

2.下列成语有什么特点?你还能说出这样的成语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列三个成语的特点。 (2)小组交流:看看自己的发现是否和其他同学一样。 〔本资料来自Www.duopin.cn〕 (3)指名朗读。 (4)全班交流。

(5)教师引导小结:这三列成语,都是含有数字的成语。 (6)拓展练习。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成语?你能举个例子吗? 3.读句子,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句子。 (2)小组交流: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 (3)全班交流。

(4)教师引导小结:对于人物的语言描写,有的提示语在前,有的提示语在后,有的提示语在中间。 (5)拓展练习。 你能举个例子吗? 四、日积月累。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先在组内朗读,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获,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 2.小组朗读。

3.师生对读,齐读。 4.看谁最先背下来。 5.背诵比赛。

教学反思: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字、词、句的规律,并进行迁移。如“日积月累”等训练,都应该引导学生在自主发现的基础上认字、写词、说句子,而后以教材为依托进一步将教学作必要的延伸。

搭船的鸟

教学要求:

1.正确书写“搭、父、嘴”等13个生字,会认“父、啦、鹦、鹉、悄”五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9 3.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师:你喜欢小鸟吗?说一说喜欢哪种鸟?(谈感受) 2.师出示“搭船”一词,问:你搭过谁的车或船?去过哪里?(生讲)师:一次,一只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这位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一看吧!引入新课《搭船的鸟》。 二、检查预习。

学生读文,纠正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自读自悟。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的形式汇报,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 4.学生描红、摹写。

(本资料来自Www.duopin.cn)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词。 二、精读读感悟。

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喜欢这只鸟吗?可以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把你喜欢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1.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所画的语句,互相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2.班级内汇报。 三、重点句段指导。

1.你知道这只鸟长什么样子吗?(生说后,出示鸟样子的句子) 板书:嘴——红色 羽毛——翠绿 翅膀——蓝色

得出:外形美丽(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2.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3.“我”发现翠鸟后仔细观察它可爱的样子,找到描写翠鸟样的句子后反复读一读。(生读) 4.“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 板书:一下子 没一会儿

40 得出:动作迅速、敏捷。

5.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的老师。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7.小翠鸟居然敢站在船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8.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四、拓展阅读。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同桌,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的翠鸟的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伙伴。

板书设计: 搭船的鸟

翠鸟 美丽

嘴——红色 羽毛——翠绿

本领高 翅膀——蓝色 一下子 没一会儿

教学反思:

《搭船的鸟》一课,是一篇内容浅显而富有童趣的文章。作者用浅近、朴素而又清新的语言,来写他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文章语言虽然简洁,读起来却耐人寻味,不仅介绍了翠鸟的美丽,而且生动刻画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在教学中设置相关提问:搭的是谁的船?搭船的鸟是什么鸟?它要做什么?为切入点作为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三个问题的提出层层深入,不仅训练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而且把学生很自然地带入到了文本中,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金色的草地

教学要求:

1.学生独立识字6个,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4.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同时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都见过草地吗?谁来形容一下你见过的草地。

2.读了课题之后你们想到了什么?(这片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板书:金色的草地)

41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2.自由读,检查生字:

(1)预习时大家已经养成了独立识字的习惯,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本资料来自duopin.cn』 3.指名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老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 三、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文中的这片草地在哪里?草地是金色跟什么有密切关系?

2.讨论交流:“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的位置。“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是金色的跟蒲公英有密切关系。 3.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童真:

1.弟弟和哥哥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呢?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认真读一读。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弟弟和哥哥玩了怎样的游戏。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探究“变色之谜”:

1.听老师读课文,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 2.分组讨论交流。 我的发现:

早晨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草地又变绿了。 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早晨,花朵(合拢),是(绿)色的,草地也是(绿)色的; 中午,花朵(张开),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傍晚,花朵又(合拢),是(绿)色的,草地就变成(绿)色的。 3.为什么小作者这么厉害,能发现这个秘密?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有了这一发现之后,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么变化? 2.讨论交流。

3.体会句子的作用:“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四、总结全文

美丽的大自然中有许多神奇的植物,课文里的小朋友正是因为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了花朵与草地颜色的秘密,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透过一棵小小的蒲公英,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板书设计: 发 现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

绿

合 喜 爱

教学反思:

课文结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抒发了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通过阅读,学生对课前的问题已完全掌握,学会理解课文内容并非最终目的。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实践精神的范例。让学生去留心大自然中的事物,练习说说他们的新发现,享受发现的乐趣。

第五单元习作指导 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42 写作思路:

1.审阅题目:本次习作的范围是“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缤纷的世界可以是写一种事物,也可以写一处景物。

2.选定内容:(1)描写一种植物——仙人球。(2)抓住仙人球颜色和形状进行描写。(3)描写仙人球的生活习性。

3.表达方式:描写、抒情。

4.表现手法:对比手法,首尾呼应,借物喻人。

5.结构顺序:先直接点题,告诉读者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并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仙人掌的特点——坚强;接着写仙人掌的样子;然后写仙人掌的生活习性,再借物喻人,赞美解放军叔叔;最后在结尾赞美仙人掌与开头相呼应。

『本资料来自duopin.cn』

下水文:

仙人掌

我家养了许多花,它们争奇斗艳,可是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虽然它没有玫瑰的艳丽,没有牡丹的娇贵,也没有九里香的香味,它总是默默无闻地站在那里,不会去引人注目,但我喜欢它的顽强。

仙人掌的颜色是墨绿色的,绿得健康,绿得倔强。一眼望去仙人掌像一个个绿色的手掌。它的叶子就是那一根根刺,你可别小瞧那一根根小刺,它可以不浇水,而且在沙漠地带有特别多仙人掌,听说它那一根根刺,可以给它留住水分和养分,让它更加滋润。只需一点点水,它就可以顽强地生活。所以我非常喜欢仙人掌的坚强。虽然它外表不好看,而且看上去有点可怕,但它身上有许多东西值得我学习。仙人掌可以药用,也可以食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健脾止泻,安神利尿等功效。

仙人掌对人无所求,但有顽强的生命力,就像保卫国家的解放军叔叔,他们在严寒的风雪中站岗;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放哨。不正是仙人掌顽强的精神的体现吗?

我爱那墨绿色的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仙人掌!

我以对比的方式开头,突出仙人掌的特点,和让我喜欢的原因。

接下来我描写仙人掌的样子和生活习性,突出它的顽强,为下文打下铺垫。 接下来我借物喻人,通过写仙人掌来赞美解放军叔叔,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 结尾再次强调我爱仙人掌,与开头相呼应。

我能写一种我观察到的植物的变化过程,还能写得很有条理。

习作5

教学要求:

1.能说出在日常观察中的发现;

2.能认真听别人说话,把握主要内容,并能比较完整地转述; 3.把话说清楚明白,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难点:

能真实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43 一、交流生活中的观察发现。 (一)课件播放书中的“三幅图”

1.同学们在这三幅图中发现了什么呢?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学生说,老师及时指导) 2.这段时间我们观察了不少身边的事物,你一定有了新发现。那我们每个人就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发现。有一个要求,别人说的时候,要专心听,你要记住,你们小组的同学都有哪些发现。(学生小组交流。) (二)好,老师特别想了解你们组的组员们都发现了什么?用“我们组的组员……”的句式说,看谁记得多。(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1.同学们说的真多,而且说得特别清楚,老师给你们一个建议,当你要说很多个同学的发现的时候,不用说每个人的名字,可以用上“我们组,有的同学发现了……有的同学发现了……还有的同学发现……”句式。(指几名学生说。) 2.听了同学们的发现,老师对其中的一个发现可感兴趣了,那大家又对哪一个发现最感兴趣?(学生发言。) 3.如果你对谁的发现感兴趣,就去问问他(发现者)到底怎么回事?(学生提问,学生解释。) 4.我们经过交流,就会越来越明白,因此老师提议,我们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人的发现,然后以他的话题,展开交流,可以提问,可以补充,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小组交流。) 『本资料来自duopin.cn』

(三)老师发现有的小组交流得特别充分,而且有的同学还发现了一些特别有趣的植物。 1.指名让学生说出发现,然后其他学生提问,发现者解释。 2.老师适时介绍自己的发现。

3.你还知道哪些有意思的植物吗?(学生回答。) 小结:同学们,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如果我们有机会亲自去观察、去发现这些有趣的植物,该多好啊!

二、总结下课。

同学们,从天到地,从地到天,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非常神奇,只要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你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奥秘。这一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如需范文请点击: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仙人掌作文400字

教学反思:

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将重点都定在了发现一词上,大家都很积极,好像争着比谁的发现最多最奇,但把“观察中”忽视了,而怎么观察到的,自已观察时所做了什么,这个过程学生却大多数都是只字不提。引导学生将自已是如何观察到的,及观察时自已是否认真等过程说了出来,这就为观察的内容提供了真实性的证词。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教学要求:

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教学时间: 1课时

44

教学过程:

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大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山图片) 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 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课件出示) 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 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中断:从中间割断。至此回:到这里回旋。出:耸出来。孤帆:单独一只船。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先抽同学逐句解释,再指导全诗一起说一说。) 诗文解释: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四、再现画面,体会意境。

1.教师示范阅读,学生闭目想象。

2.指名反馈: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一句诗,一幅画) 3.感悟动词“断、开、流、回”的气势磅礴。 4.指导学生读出雄伟磅礴的气势。

5.教师:同学们,这首古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诗人借景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板书“雄伟秀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6.配乐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断、楚”。

2.教师总结: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临江两岸的青山翠峰,这是一幅十分惬意和美好的图景。李白借助这些雄丽的景色,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自己豁达、宽阔的胸襟。 3.背诵并默写古诗。

4.为生字“断、楚、孤、帆”组词。

『本资料来自duopin.cn』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气势磅礴

雄伟秀丽 青山—相对出

孤帆—日边来

山水相映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45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4.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2.激发想象: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这首著名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3.迁移导入: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学生可以朗读、背诵、或用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汇报,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吟唱《水调歌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苏轼的了解。)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范读。 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学法,(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2)借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词意,讲出重点词的意思。(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4)熟读成诵。(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 3.学生自学、教师参加入学习小组中,适时引导。

4.学生进行自学汇报:教师在汇报环节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汇报有序进行。可以先朗诵古诗,然后汇报题意,再讲词意诗意。

教师提出认真听取他人汇报的要求:

(1)学会聆听,找出优点。(2)不足之处,加以补充。(3)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1.过渡:刚才我们初步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了解这首诗的大意,但如果我们想领略其中的美,还远远不够,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3.教师提出诗歌审美三法: 第一法: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 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 第三法:用心体会诗歌意境美。 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5.进行审美收获的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通过划停顿,标重读,来朗读诗歌感受到韵律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各种形式,来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学生汇报通过想象看到的美丽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喜欢表达的同学说说这里的山、水、雨是怎么样的美丽。喜欢画画的同学来画画西湖晴雨时不同的景象,从而感受画面美。 (3)感受西湖的人性美。(课件出示:美女西施)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她的美,注意体会浓妆与淡妆两种不同风格的美,同时教师要渗透正确的审美思想,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课件展示:西湖晴天、雨天时两种不同的风光)

46 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体会作者用西子的两种美丽来比喻西湖的晴雨不同之美,妙不可言。 (4)感悟意境,体会情感。

空蒙的山,闪动光影的水,迷蒙细雨构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意境呢,你想说些什么。

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的感受——饱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时可以适时补充: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他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对西湖有着特殊的爱恋之情。 (5)有感情的配乐朗读。

四、课外延伸: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 五、师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晴:水——潋滟

雨:山——空蒙比西子(娇艳、迷人)

《望洞庭》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3.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 2.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 3.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望洞庭

2.指名说对刘禹锡和洞庭湖的了解。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

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位互相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47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相互 和:和谐 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三、对比读,深化美。 1.投影映示: 望洞庭

潭面镜未磨, 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和。

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山水翠,

遥望洞庭山水翠, 盘里一青螺。

白银盘里一青螺。

2.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位交流。

4.指名汇报。(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 5.再读原诗,深化美。 四、延伸读,升华美。 1.投影映示: 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 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

一螺青黛镜中心。

题君山 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 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 海风吹落洞庭湖。

2.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3.师:自古君山的来历便充满神奇色彩,众说纷纭,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48 4.指名讲述课前搜集的有关君山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 五、多样作业,表现美。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看到 联想 比喻

湖面镜未磨→把湖面比作铜镜 银盘→把湖面比作银盘

君山→青螺→把君山比作青螺热爱

教学反思

我在古诗教学中努力实践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吟诵要求:“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做一种享受而不看做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

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要求:

1.认识“饶”等11个生字。会写“富”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一张中国地图。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彩色挂图。 3.小黑板三块,或投影片四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你知道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吗?西沙群岛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读完这篇课文你就会有所了解。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生字新词。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深蓝 懒洋洋 披甲 划来划去 威武 拣贝壳 形状 渔业工人 肥料 祖祖辈辈 富饶 岛屿 山崖 栖息 鸟粪

a.指名读,注意正音。 b.开火车练读,齐读。

c.重点指导难认难写的字:懒 威武 拣 辈 d.学生练写生字。

3.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a.从地图上指出西沙群岛的具体位置。

b.根据学生的回答,读画出文章的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三、朗读感悟

49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

2.小组交流。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给小组同学听,相互评价。 3.全班交流。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原因。 4.重点感悟。 a.出示句式。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b.朗读体验。这两段话写了什么,你觉得写得怎么样? c.仿照句式写话。

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句话。 四、课后拓展。

1.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谚语、歇后语等。 2.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教师出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有关图片,学生看图背诵相应的段落。 3.举行“可爱的祖国”古诗名言展示会。 ①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如:

《望庐山瀑布》《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望岳》《钱塘湖春行》。 ②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峨嵋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二、积累语言。

1.学生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听写刚才抄写的词语,听写后自己对照批改、订正。 3.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三、拓展延伸。

学生把自己心中的西沙群岛用绚丽的色彩描绘出来,办一期《可爱的西沙群岛》画展。

板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水:五光十色

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各种鱼类 海岛:海鸟、鸟蛋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开课让学生围绕题目中的“富饶”读课文,大部分同学一下就能找到全文的中心句。接下来的学习中就围绕中心句来具体说明,充分朗读。课文很长,第一课时的朗读效果不是很好。第二课时由于大量的图片使没有见过海的孩子们激动无比,朗读效果迅速提升。孩子们随着“导游”的带领,到西沙群岛遨游了一番。

海滨小城

教学要求: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3.学习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4.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海滨小城的思想感情。

50

结束得一点也不仓促。

相关热词搜索:上册 语文 近义词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