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接收函 > 正文
 

论国安安全观-粮食安全形势与策论作文,5篇

发布时间:2024-04-19 22:36:05 影响了:

粮丰农稳安天下。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沉甸甸的嘱托。…58报告网小编为您整理了《论国安安全观-粮食安全形势与策论作文 5篇》,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新时代国安安全观-粮食安全心得论文

增产节约双管齐下,中国粮食安全有保障

 

  “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稻周年亩产突破3000斤的目标,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我们的远期目标是杂交水稻一季稻亩产达到2400斤,双季稻达到4000斤。”“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11月3日在长沙表示。


  袁院士所指的突破亩产3000斤目标,是指在衡南双季晚稻试验示范基地现场测产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平均亩产达到911.7公斤。加上今年7月测得的早稻平均亩产619.06公斤,第三代杂交水稻早晚双季稻平均亩产突破1500公斤,达到1530.76公斤,比此前的产量增产了100多公斤。按照全国2亿5000万亩杂交稻面积测算,新增产量相当于粮食大省——湖南省半年的粮食产量,成效十分明显。如果袁院士的下一个目标能够如期实现,那对中国粮食安全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


  众所周知,由于疫情的暴发,随着相关国家采取停止或减少粮食出口措施,有关粮食安全的话题,也再一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特别是普通居民,对粮食安全产生了一定担忧。作为粮食进口大国的中国,有这样的担忧,是很正常的。那么,如何才能消除广大居民对粮食安全的担忧呢,显然,需要从增产与节约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增强粮食供应的稳定性,确保粮食供应不出现问题;
另一方面,有效提高粮食的利用效率,减少粮食的浪费与损失。


  近年来,中央一再号召,要厉行节约,要反对浪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还专门印发了《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杜绝公务活动用餐浪费、推进单位食堂节俭用餐等,并提出了推行“光盘行动”的要求。特别是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又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


  按照中央要求,各地也迅速行动起来,全方位地开展节约粮食、节约各种食品的行动,从政府机关到学校,从企业到家庭,从城市到农村,都采取了一系列节约粮食的措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浪费粮食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事实也是,早在201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家粮食局发布的数据就显示,中国每年生产的粮食中有35%被浪费,其中餐桌外的浪费就高达700亿斤,接近我国粮食总产量的6%。如果能够把这些浪费的粮食全部利用起来,不再浪费,那么,对于中国的粮食安全将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如果我国的粮食生产在连续丰收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不断地提高科技含量,不断地提高粮食产量,特别是袁隆平院士等农业科学家能够培育出产量更高、质量更好、生长能力更强的杂交水稻或其他品种粮食,有效稳产增产,那么,中国的粮食安全将更有保障,中国在粮食进口问题上的矛盾也能大大缓解。


  要知道,粮食问题并不是中国的特有问题,而是全球性问题,也是全球性难题。一方面,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数据,全球还有1/9的人口吃不饱饭,饿着肚子,粮食供应严重不足的国家和地区也有不少;
另一方面,粮食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同样是来自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13亿吨粮食被浪费。只要能够少浪费30%,就有可能解决吃不饱饭人群的吃饭问题。因此,确保粮食生产稳产增产,大力节约粮食,不仅是对中国自己的贡献,也是对世界的贡献。如果中国能够少进口一些粮食,就能够为贫困国家和地区提供更多的粮食。如果有一天,中国能够大量出口粮食,对世界粮食安全的贡献也会越来越大。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在保证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稳定有序的情况下,加强对耕地的保护,确保粮食生产的基础能够稳定可靠,确保粮食生活的面积能够始终稳定,并逐步增加,那么,中国的粮食安全条件也会越来越好,粮食自给能力越来越强,对世界的贡献也会越来越大。



关键词:粮食安全

 

新时代国安安全观-粮食安全心得论文

以法治为粮食有效流通保驾护航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日前,修订后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向社会公布,将于4月15日起正式实施。新条例健全完善了粮食流通管理的制度框架,全面充实了粮食流通管理的制度内容,是对粮食流通治理经验的全面总结,是对粮食流通监管政策的全面反映,标志着粮食流通进入了全面依法治理的新阶段。
  粮食流通一头连接生产,一头连接消费,事关粮食安全和人民福祉。近几年我国每年生产粮食超过1.3万亿斤,其中70%进入流通环节,超过9200亿斤。粮食生产出来以后,需要顺畅实现从田间到餐桌、从产区到销区、从工厂到超市的流转过程,才能有效满足每一个老百姓、每一个城乡居民家庭对于粮食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有效的粮食流通,就没有真正的粮食安全。加强粮食流通管理,确保粮食收购、储存、销售、加工各个环节平稳有序运行,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粮食流通形势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粮食经营主体、经营方式日益多元化;
政策性粮食流通管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些地方出现了粮食污染、变质等问题;
流通环节粮食损失损耗的问题比较突出……对于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亟需聚焦短板和弱项,有针对性地完善制度设计。从取消粮食收购资格行政许可,强化粮食流通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到细化规定粮食流通的禁止性行为,补上粮食流通管理的制度短板,诸多举措立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定位,将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粮食流通管理制度体系保驾护航。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第一次在行政法规中得以明确规定。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是完善制度政策、提升治理能力、筑牢粮食安全“中国之治”根基的长远之计,也是巩固扩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压实主体责任的现实需要。这一制度变化,将进一步推动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地,筑牢粮食安全的根基。
  粮食流通涉及面广,做好粮食流通工作也须多维发力。在财政方面,不断调整完善、加大力度的财政支持,为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增强储备调控能力、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司法方面,新条例全面强化对粮食流通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追究,进一步提升了违法成本、加大了处罚力度。这些举措对于解决粮食供应问题、解决老百姓的粮食需求问题、落实国家粮食政策、保证种粮农民的收益、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深入理解和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确保条例中的各项规定得到有效落实,才能不断提高粮食流通治理效能,把粮食安全重任稳稳地扛在肩上。

关键词:粮食收购,粮食需求,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十四五,短板,行政许可

 

 新时代国安安全观-粮食安全心得论文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粮丰农稳安天下。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沉甸甸的嘱托。


  重农抓粮,政策春风化雨。“十三五”以来,各地各部门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我国粮食产能站稳1.3万亿斤台阶,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以上。截至2020年底,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七连丰”。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在粮食生产取得骄人成绩之时,很多人认为,粮食生产连年丰收,还要这么重视吗?
  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粮食消费量的增长仍快于产量的提高,粮食生产和消费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我国有14亿多人口,依据《全国粮食生产发展规划》测算,到2020年,我国国内粮食总需求预计达到11300亿斤左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每年需要进口一些粮食来调剂结构性余缺,没有任何理由盲目乐观粮食形势。


  民以食为天,粮为邦之本。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除口粮消费之外,肉禽蛋奶消费是国民生活水平升级的体现,但肉禽蛋奶都需要粮食饲料来转化。对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来说,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把粮食安全放在国家安全的高度来认识,是我国粮食安全观的一个飞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方面,实施粮食安全战略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要稳面积,一个作物一个作物抓实。今年,我国将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以上,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是巩固双季稻种植面积,确保去年增加的早稻种植面积不减少。东北、黄淮海、西南、西北地区要因地制宜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同时要稳定大豆种植面积。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要稳产量,夯实粮食安全基础。打好种业翻身仗,强化科技支撑,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生产效率。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稳定粮食生产好形势,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粮食产量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必须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力争稳中有增。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要稳政策,释放重农抓粮信号。构建保障机制,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今年中央财政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产粮大县资金奖励规模增加,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保持稳定。统筹安排资金支持粮食生产,包括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轮作休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生产救灾和植保工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资金,重点向粮食生产倾斜。


  稳面积、稳产量、稳政策,是巩固我国粮食安全基础的三大法宝。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就稳住了农业基本盘,就守住了“三农”战略后院。





关键词:粮食安全

 

新时代国安安全观-粮食安全心得论文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粮丰农稳安天下。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沉甸甸的嘱托。


  重农抓粮,政策春风化雨。“十三五”以来,各地各部门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我国粮食产能站稳1.3万亿斤台阶,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以上。截至2020年底,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七连丰”。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在粮食生产取得骄人成绩之时,很多人认为,粮食生产连年丰收,还要这么重视吗?
  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粮食消费量的增长仍快于产量的提高,粮食生产和消费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我国有14亿多人口,依据《全国粮食生产发展规划》测算,到2020年,我国国内粮食总需求预计达到11300亿斤左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每年需要进口一些粮食来调剂结构性余缺,没有任何理由盲目乐观粮食形势。


  民以食为天,粮为邦之本。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除口粮消费之外,肉禽蛋奶消费是国民生活水平升级的体现,但肉禽蛋奶都需要粮食饲料来转化。对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来说,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把粮食安全放在国家安全的高度来认识,是我国粮食安全观的一个飞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方面,实施粮食安全战略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要稳面积,一个作物一个作物抓实。今年,我国将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以上,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是巩固双季稻种植面积,确保去年增加的早稻种植面积不减少。东北、黄淮海、西南、西北地区要因地制宜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同时要稳定大豆种植面积。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要稳产量,夯实粮食安全基础。打好种业翻身仗,强化科技支撑,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生产效率。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稳定粮食生产好形势,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粮食产量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必须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力争稳中有增。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要稳政策,释放重农抓粮信号。构建保障机制,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今年中央财政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产粮大县资金奖励规模增加,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保持稳定。统筹安排资金支持粮食生产,包括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轮作休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生产救灾和植保工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资金,重点向粮食生产倾斜。


  稳面积、稳产量、稳政策,是巩固我国粮食安全基础的三大法宝。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就稳住了农业基本盘,就守住了“三农”战略后院。





关键词:粮食安全

 

 新时代国安安全观-粮食安全心得论文

 “早稻增产”筑牢粮食安全边际

 

  近日传来喜讯,我国继夏粮喜获丰收后,早稻也实现增产。


  据国家统计局19日公布的全国早稻生产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729万吨,比2019年增加102.8万吨,增长3.9%,扭转了连续7年下滑的态势,为进一步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仓廪实,天下安。“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中国粮食安全注入强大底气和信心。


  事实证明,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储备充足、市场稳定、应急管理不断完善,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但也要看到,我国粮食仍处于紧平衡状态,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尤其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国际粮食市场形势日趋复杂,俄罗斯、越南、哈萨克斯坦、埃及等国家对粮食供应预期趋紧甚至对农产品出口做出限制,虽然短期内不会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实质威胁,但仍要提高警惕,想方设法不断增加粮食安全边际,只有这样社会才会稳定,才能腾出精力一心一意谋发展。


  居安思危,饮水思源。值得欣喜的是,农业各方面指标持续向好,今年二季度中经农业经济景气指数为98.4,比一季度明显回升4.7点,接近疫情前水平。然而,对于14亿人口的中国而言,固然不需要有“谁来养活中国”的担忧,但也绝没有富裕到可以随意浪费的程度,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仍然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持续推进“光盘行动”,切实将目光转移到问题发生的源头,建立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拧紧铺张浪费的阀门,严把源头治理关。


  可以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当前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稳住“三农”基本盘,保障粮食安全,有着特殊的重要性。要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划清土地红线,确保粮食边际可靠;
要持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乡村产业、乡土产业,实现农民增收富裕,农村经济繁荣,进一步增强农民种粮积极性;
要推动农村人才政策不断出台,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创业,推动农村持续集中发展,保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当前,只有粮食安全保障了,社会发展才会平稳,“六稳”“六保”才会有坚实的支撑,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上才没有后顾之忧。因此,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加快补齐短板、加强科技创新、加大改革力度,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粮食安全



快捷搜索:国安安全观  粮食  粮食安全  形势与策论  

相关热词搜索:策论 作文 国安 粮食 安全形势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