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竞聘书 > 正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人民币认识,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4-04-20 02:51:47 影响了:

《认识人民币》 学习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52—53面以及练习十二第1—3题。

学习目标: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购物、换钱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培养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点: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学习难点: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学习具准备:一元及一元以下面值人民币,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由主题图引入教学 (1)、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张图片。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图片里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课件展示) 第一张图片:购买文具。

第二张图片:拿钱买票。

第三张图片:拿钱买报纸。

学生观察图片,汇报发现。

(2)、你买过什么东西,买别人的东西时需要给对方什么? (3)、老师这里还有一张图片:(课件展示:小朋友正在往储蓄罐里存钱) 提问:“小朋友在干什么?”“存钱是为了什么?”“你有零花钱吗?你有存钱的习惯吗?”? (3)、教师:零花钱用来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如果一些东西我们不是急着需要,我们可以先把零花钱存起来,合理花钱,积少成多,以备今后急需要时用,或者做有意义的事情,在别人有困难时献点儿爱心,要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4)、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钱,钱也叫货币,你们知道我们平时用的钱叫什么名字吗? 2.介绍人民币 我们平时用的钱叫人民币。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初识小面额的人民币(1元、1角、5角的纸币与硬币及1分、2分、5分的硬币) (1)、教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人民币,请同学们六人一组,将你认识的人民币与小组内其他成员说一说。

(2)、汇报:

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的交流,大家都认识了不少的人民币,哪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你认识哪种人民币,并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3)、教师:识别人民币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可以从人民币上的数字、汉字、颜色、图案来识别。(教师随机指导认识人民币上的繁体字,如壹、贰、伍等) (4)面值一样的纸币和硬币是等额的。

(5)、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是我们国家的名片,我国的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要随意损坏它,不在上面乱写乱画,对太小额面值人民币不乱丢掉,不浪费一分钱。

2.对人民币进行分类,深化认识 (1)教师: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请小朋友想办法分类整理一下。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分类,汇报交流。

学生1:按质地分,硬币分一类,纸币分一类。

学生2:元的是一类,角的是一类,分的是一类。

学生3:还可以按上面写的年份分类。

(3)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分得很好,我们国家使用的人民币的单位只有元、角、分三个。(板书: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4)观察一下以元、角、分为单位各有哪些面值?有3、4、6、7、8、9这些数字的面值他面值的人民币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5)我们平时用的人民币包括纸币、硬币主要用1、5、10作面值。

(6)观察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见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教师说明: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叫做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3.认识进率 (1)认识元和角之间的进率。

教师:同学们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老师现在想和同学们做一个“换钱”的游戏,愿意吗? 教师(出示一张5角纸币):请你用1角纸币来换老师的5角纸币,你应该用几张? 教师(出示一张1元纸币):如果你用1角的硬币跟老师换1元纸币,你应该给老师几个1角硬币?(板书:1元=10角) 教师总结:不管用哪种面值的人民币来换,一元钱换出的角币总数都是1 0角,也就是:1元=10角。10角=1元 (2)角和分之间的进率。

教师:知道了元和角之间的关系,谁能试着猜猜角和分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1角=10分。

教师:老师手中有1角钱,换成分币,可以怎么换? 学生动手操作,用硬币进行换钱的游戏。在知道1角可以换1 0个1分的基础上,还可以拓展换成5个2分、2个5分、8个1分和1个2分等,由此加深对“1角=10分”的认识。

三、应用拓展 1. 把纸币和相应的硬币连起来。

2.写出下面的钱数(书本53面做一做和练习十二第3题) 3.有了刚才的分析,你能正确地完成下面的“换一换”吗? 1角=( )分 20分=( )角 1元=( )角 10角=( )元 40角=( )元 5元=( )角 四、课外延伸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都在默默地用自己独特丰富的形象和符号向世人展示着自己国家的文化。(展示各国货币) 五、课堂总结 教师:人民币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它。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单位:元 角 分 1元 1角 1分 5角 2分 5分 1元=10角 10角=1元 1角=10分 10分=1角

不要错过这么棒的范文。

不同的人想法肯定不同。

《认识钟表》案例及反思

李建娜

《认识钟表》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 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设计: 课前谈话:

师:今天和咱们一.二班的同学在这么宽敞的教室里上数学课,小李老师非常高兴!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开始我们今天的数学之旅吧!上课! 一、情景引入:

师: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一个令安阳人引以为豪的地方——殷墟,这里因出土大量的青铜器和甲骨文而闻名于世。我们约好早晨这个时间(出示8时钟面)在校门口集合出发。当钟面上的指针刚刚走到这时(出示7时钟面)有个小朋友就来到了学校,却发现一个同学也没有。这是为什么

生:他来早了。

师:还有一个同学是这个时间来的(出示9时钟面),他也没看到同学们。这又是为什么 生:他来晚了!

师:看来,要想做个守时的好孩子,就得先学会正确的认识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自主探究 1、认识钟面

师:钟表家族的成员可多了,先跟老师到钟表世界看看吧! (课件出示4幅钟表图片,学生观察。)

师:这些钟表漂亮吗

生:漂亮!

师:这些钟表不光有漂亮的衣服,他们身上还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呢! 问:你能发现这些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生:都有12个数。

师:哦,钟面上还有我们学过的数呢!

师: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读一读这12个数吧,边读边指。

学生活动,在空中感知顺时针方向。

问:那钟面上除了都有12个数,还有什么 生:都有三根针。

问:谁想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三根针 生:这根短短的、粗粗的针是时针。 生:这根比较长的真是分针。 生:最长的秒针!

师:这根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最短最粗的是时针,在你的钟表上能找到分针、时针吗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在自己的钟面上找时针、分针,并和同桌说一说。

2、认识整时

(1)观察7时、8时、9时钟面,认整时。 钟面1: (师指师说)

师指着7时钟面问:在这个钟面上你能找到刚刚认识的分针吗 生:分针指着12 (一生上讲台演示。) 师:那时针指着几 生:时针指着7

师:分针指着12 ,时针指着7,就表示7时。

师:7点是口头语,在数学上我们说7时。请注意看老师怎么写(板书:7时) 钟面2: (师指生说)

问:你知道这幅钟面表示的时间吗试试看!

生:8时

师:说完整,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是

生:分针指着12 ,时针指着8,就是8时。

师:你说得棒极了!分针指着12 ,时针指着8,就是8时。咱们一起写好么伸出你的小手:(板书:8时,学生书空)

钟面3(生指生说) 问:(指着9时钟面)那这个时刻,你会认么 生:分针指着12 ,时针指着9,现在是9时。(板书:9时) 比较三幅钟面,总结认整时方法。

师:看7时8时 9时这三个钟面,他们有什么相同点 生:分针都指着12

师:分针指着12就表示整时。

问:那分针都指着12都是整时,为什么表示的时间却不一样呢 生:分针指的不一样。

师:对!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2)迅速抢答认整时

老师这儿有几个时间,你能迅速抢答吗 课件出示8时、10时、快4时、7时钟面。 生:8时 生:10时

生:…….(学生看到3:58遇到困难)

师:这个时刻,分针不到12,时针接近4,表示快4时了。 问:这是一个整时吗 生:不是 师:那这张呢 生:7时

(3)拨钟,练整时。

师:刚才我们时间认得真准,现在拿出你智慧的小手拨一拨吧!请你拨出这个时刻 师出示4时卡片 学生活动 集体交流: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是4时。 师出示6时卡片 学生活动 集体交流: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是6时。 请你任意拨一个整时,让同桌认一认吧。

学生活动。

问: 跟大家说说你拨得几时怎么拨的 你呢

你刚才拨得真快,有什么窍门儿

生:分针指着12都是整时,看时针就知道几时了。 师:你在别人的介绍中,发现了什么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师:说得多棒啊 掌声送给他!

(3)教学电子钟表及电子表示法

师:谁认识这样的时间(出示7:00卡片)在哪见过 生:在电子表上见过。 生:在手机上

师:那这种时间有什么特点 生:有数,还有小圆点。 生:还有两个零。

师:对,电子表上就是用数、小圆点来表示时间的,叫做“数字表示法”。我们用7:00来表示7时,也就是是几时就写几,然后写:再写两个0,两个0就表示整时。

师:8时的电子表示法怎么写呢先写什么在写什么 9时你会写么怎么写 三、应用巩固

1、用两种方法表示出钟面上的时间

学会了认识时间,那我们准时出发!快让我们游殷墟、做个小小计时员吧! 大屏幕出示:、做个小小计时员。(四幅画:8时出发、10时进参观、11时返回、12时吃午饭) 学生看图,说什么时间,在干什么。

用两种方法表示钟面上的时刻,写在练习纸上。 2、找朋友

老师想和你们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想玩吗先听清要求:拿着相同时刻卡片的孩子你们就能成为好朋友,先在组内找,找到了跟你的朋友打个招呼,并用端正的姿势给我发信号!

这儿还有一位同学没找到他的朋友,咱们一起来帮帮他吧!

在钟表上拨出和他一样的时刻,你们就是好朋友! 试试看!看你的朋友多多啊!真是个幸福的孩子! 四、拓展与提高

时间帮助我们找到了朋友,其实,时间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一同去感受一天的时间吧!

深夜12时,外面好黑阿 ,我们正在暖和的被窝里睡觉呢! 早晨6时,天亮了,小朋友们该起床了。 7时,吃早饭

一个小时后就上课了, 你知道7时再过一个小时是几时吗 我们要上一上午的课呢!

12时了,这会饿得肚子咕咕叫了,该吃饭了。 现在是下午2时,上学了!

4时一天的课程结束了,背起书包回家喽 6时,天渐渐黑了

9时,学习了一天的你要休息了 四、小结

孩子们,时间过得可真快,稍纵即逝,你只有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活动,时间才不会白白跑掉。请你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小钟表,下节课,我们就能用我们自己制作的钟表认识时间了,好吗

教后反思 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

1、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所以,我一直在思索,怎样从一上课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马上处于振奋状态呢于是设计激趣引入,约好了8时在学校集合,一个小朋友7时来了,没看到同学们,为什么 又有一个同学9时来了,也没看到同学,这又是为什么引发孩子的思考和兴趣,并教育学生做一个守时的好孩子,由此引入课题。我利用课件,让孩子们欣赏各种各样的表,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3、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学间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在仔细观察钟表后,学生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宝宝,还有长针和短针。于是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运用课件,让孩子感受一天的时间,并将过几个小时是几时融入活动中体会、拓展。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学生“经验”简单的再现和累积。

2、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例如,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没有让学生放开说,师有代说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样知道是8时的,指名说拨钟的方法等等,学生语言组织有问题。

3、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学生猜是什么时刻,虽然也请学生交流讨论,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就急于和小组内同学去说,结果观察不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是很好。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相关热词搜索:下册 教学设计 人教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