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竞聘书 > 正文
 

市司法局政府务虚会上汇报发言

发布时间:2024-03-29 00:56:55 影响了:

市司法局在政府务虚会上的汇报发言

2020年以来,市司法局上下铆足干劲、加压奋进,明确前进方向,积极推动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开创新局面。市领导×等多次对×司法行政工作做出批示,系统工作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省内外×个地市来我市学习交流依法治市工作。市司法局多次在全省专题会议上做典型交流发言,以优异成绩展示了×司法品牌形象。

第一,立足“一体带动”,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坚持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强化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将服务企业发展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在全市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建设。开展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示范基地创建活动,逐步构建起覆盖城乡、功能完备、满足经济社会各领域需求,特别是满足企业发展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目前有×个区(市)被评为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示范基地。围绕城市转型、企业发展,成立律师服务团、律师会客厅、个人调解工作室,开展律师进社区、进“园区”,“法律体检”“法润金融”等系列活动。依托×市“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积极打造集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普法宣传、综合服务、协调联动、舆情分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热线平台,有效满足企业的基本法律服务需求。建立线上线下联动机制,组织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工作者提供实时咨询服务,形成了集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监督回访等功能于一体的涉企公共法律服务平台。

第二,突出“两轮并行”,充分履行对企业发展的法治保障职能。一是完善涉企法律服务机构设置。全市法律服务业初步形成了以律师业为主,公证、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司法鉴定、人民调解等共同发展的局面。在基层法律服务“一镇一所全覆盖”的基础上,为基层百姓和“镇、村微企”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的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法律宣传和法律咨询工作。围绕“在什么地方开展服务”的问题,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向一线、企业等领域延伸;

在×试点打造“中小企业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创新组建“中立和解法律服务社”;

在全市健全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制度,以企事业司法办为依托,组建一支常驻企事业单位的法律服务队伍。现已形成上下贯通、横向联通的涉企公共法律服务组织网络,有效发挥了法律服务队伍的资源优势。二是拓展涉企法律服务业务空间。基本涵盖了法律服务、法律顾问、法律援助、纠纷调解、法治宣传×大系列。律师除传统涉企诉讼业务逐年递增外,以事前法律策划、事中风险防范为特点的非诉讼业务不断发展。公证业务向融资租赁、股权转让等经济社会深层次领域拓展。基层法律服务推行农村项目竞标和农村合同监管“两个中心”建设,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便捷法律服务。司法鉴定机构运用科技手段解决争议的能力增强。调解组织网络平台不断拓展,消除空白点,扩大覆盖面。通过推出“材料式”律师服务、“全时通”公证服务、“点援制”法援服务、“订单式”法治宣传、“自选式”矛盾化解等,实现了面向企业公共法律服务项目的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

第三,实现“三项提升”,扎实开展企业法律服务相关活动。一是企业法治创建水平不断提升。实施依法治企,建设“法治企业”。帮助企业修订完善《企业管理制度》《财务管理规范》等多项企业“小立法”,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职业诚信道德规范、工作岗位管理标准等多项制度,健全完善以事前法律防范为主、事中法律控制和事后法律补救为辅的企业内部法律风险监督流程。开展法德教育,建设“诚信企业”。深入开展“法律进民企”“诚信进民企”,创建“诚信守法”企业等活动,传播诚信知识,普及诚信规范,营造诚信风气,打造诚信品牌。丰富企业法制文化形式,建设“法律文化企业”。注重引导企业搞好法律文化建设,不断加大软硬件设施投入,营造企业学习法律文化知识的浓厚氛围,为保障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二是优化企业营商环境方面日益提升。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齐抓共管、协作配合的良好工作格局。先后制定《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十条措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十条措施》《落实惠企便民措施服务最佳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

以市政府办名义制发《法律服务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和充分听取企业行业协会商会意见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不断优化企业的营商环境。三是面向企业的公益服务全面提升。开展“法治惠企业”系列活动,助力全市企业转型发展。甄选市直和各区(市)律所业务能力强、政治思想素质过硬的律师,分别组建法律服务团,为辖区企业“把脉问诊”。深入企业走访,实地了解法律需求,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对“企业常见金融问题”“企业合同风险防范”等进行专题法治宣讲,有针对性的提供法律服务。目前已联系企业×家,提供法律咨询×余件次,×余家企业,×名高级管理人员参加“服务企业律师大讲堂”,有效提高企业依法经营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坚持精准定位、精致服务、精细管理,全力为城市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法治服务。

一是加强领导,构建全面覆盖、布局合理的结构网络。积极构建“城区一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力争实现“一个门”进来、“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要适应企业法律需求的新趋势与新特点,法律服务网络应从以“建”为重点向“建、管、用”并重转变,在“管”“用”上下功夫。推行点对点的服务,比如×市、×区、×区、×区在服务形式上,已经从“传统型”向“数字型、科技型”转变。利用互联网覆盖广泛的特点,加强法律服务信息化建设,推进法律服务在线咨询、网上化解矛盾纠纷等信息平台建设,使企业享受到及时便利、专业优质的法律服务。

二是统筹兼顾,打造科学立法、规范执法的服务模式。树立平等保护、促进发展的立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精准立法,重点围绕企业在市场准入、产权保护、投融资、公平竞争等方面遇到的困难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在地方立法权限范围内,及时启动立法程序,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统筹协调正在开展的相关法规规章清理工作,集中清理现行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有悖于平等保护原则、不利于企业发展的相关内容,及时予以废止或者调整完善,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坚决保护企业公平公正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享受同等法律待遇。严格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细化、量化处罚裁量基准并向社会公布,对企业做到“同等情况同等对待”。大力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切实增强行政执法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透明化。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阳光执法,坚决避免人情监管、选择执法、执法不公、暗箱操作等现象。全面公开行政执法部门权责清单,从制度上推动解决行政执法“不作为”“乱作为”问题。

三是整合资源,建立快捷高效、功能完善的运行机制。做好系统内“纵向资源整合”和系统外“横向部门联动”两方面。比如,司法行政系统对内建立健全法律宣传、提供法律服务、法律保障工作网络,发挥法律服务的独特功能。同时,探索与法院、公安、信访、工会、妇联等部门的工作对接模式,共同促进企业发展。加快解决法律服务人才资源分布不平衡的问题,推进律师资源合理分布、均衡发展;

进一步健全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准入机制,引导基层法律服务所主要为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和“镇村微企”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

规范和加强公证工作,积极解决公证人员短缺问题;

加强城乡公共场所及企业、工业园区的普法阵地建设,建立完善基层法制宣传教育公共设施体系;

鼓励和支持规模大、实力强的鉴定机构将服务网络向企业延伸。

牛年开启新征程!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将全力抓好“工作落实年”任务落实,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双招双引”、新旧动能转换,为“先把×经济搞上去”提供坚实法治保障、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供给优质法律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建设×都市圈提供法治保障。

在镇江市政府务虚会上的发言

--镇江旅游产业重在七个方面求突破

市旅游委主任 刘吉顺 (2015年11月29日)

“十二五”,我市旅游产业加快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2014年,全市旅游总收入554.48亿元,同比增长14.5%,列全省第五;人均旅游收入约1.76万元,列全省第三;游客4389.98万人次,同比增长12.6%,列全省第六;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7.21%(全省为5.5%)。

“十三五”将是我国旅游产业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全球形势看,虽然经济下行,但旅游产业稳定增长,保持5%左右增速,亚太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发展重点继续东移,美国推出国家旅游发展战略,欧洲为了吸引游客简化签证,日本继续推进“观光立国”战略。从全国形势看,旅游正从大众旅游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迈进,2014年我国居民出游率接近3次,旅游消费进入老百姓的常态化消费需求,成为人们生活方式;旅游活动进入老百姓的常态化生活空间,旅游者的异地生活和市民的本地生活日益融为一体,休闲度假越来越成为主流的旅游动机。从观光游向休闲游、度假游转型,以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已不能满足迅速增长的旅游需求,而休闲度假产品结构性短缺,极大刺激了旅

1

游投资市场。2014年我国东部地区旅游投资4056亿元,同比增长21.3%,居投资规模之首;中部、西部地区旅游投资增速分别高达77.8%、62.9%。“十三五”,我国旅游投资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旅游产品、业态将更加丰富,旅游产业链将更加完备,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更高,旅游市场、旅游产业大有可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综合带动作用,成为全社会共识。

镇江旅游要突围,首先要看到围在何处?我们调研时,大家感到围在两方面:

一是他人之围。常州继续大手笔,以龙城控股集团为主体,投150亿元孟河“千古传奇”项目,把通长江的孟河连接太湖、滆湖,串联常州市区至西太湖旅游线,集中打造“千里古运河108景”;投资100亿元打造茅山南“道天下、盐泉小镇”东方盐湖城项目后,再把道天下以南打造成国家农业旅游公园,并开工建设双向八车道,把道天下景区与天目景区串联。南京40亿元的牛首山文化旅游项目已试营业,投资35亿元的南京(江心洲)大明文化旅游区、投资200亿元的华侨城欢乐谷、投资50亿元的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投资45亿元的夫子庙中国科举博物馆等正在建设。扬州定位中国休闲第一城,布局1+15格局,以瘦西湖扬州古城为核心景区当龙头,打造15个精品旅游景区相辉映,投资33亿元的高邮长隆马戏主题公园、投资30亿的凤凰古街、投资20亿元的唐子城等项目相继开工。淮安新组建淮安西游产业集团,合拍3D电影《西

2

游记大圣归来》,创造8亿元票房,并以此为契机斥资50亿元打造古淮河西游记文化旅游区,冲刺国家5A景区、旅游度假区。无锡以灵山国家5A景区、太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为核心的泛北太湖旅游圈已形成,投资50亿拈花湾、投资210亿的万达旅游城等项目纷呈。

二是自己之围。(1)思想认识之围。镇江旅游缺乏远程号召力的龙头项目,大家都看到,但议了多少年,难以集中,难以落实。(2)发展理念之围。旅游是综合性带动强的产业,是直接消费,能拉动投资,带动就业,致富百姓,服务贸易进口,修复生态,提升全民素质,是大产业、大经济、大民生、大生态、大文明,虽然抓旅游就是抓经济、抓发展、抓民生、抓生态,就是抓“强富美高”,但难以真正把旅游产业放到工业等其他产业一样重要位置。(3)开放包容之围。旅游产业的特点,项目往往投资大、回报期长,需要给予政策支持。但在土地价格等政策支持上外地能做的到镇江很难,推进三山一湖一票制等供给侧改革上困扰多,搞旅游促销活动收费多,等等。

旅游经济已成为新常态下各地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放在了服务业首要位置,更有的同工业经济一起,双轮驱动发展。我们要抢抓机遇,用大视野、大手笔、大胸怀,来发展大旅游,举全市之力打造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产业作为旅游事业来做,把旅游事业发展作为重要的责任来担当。明年及今后五年,重点考虑在七个方面求突破:

3

一、在做好“十三五”规划顶层设计上求突破

镇江旅游产业,迫切需要打造具有远程号召力的项目;响应旅游转型发展,迫切需要一批休闲、体验型龙头项目。项目规划和抉择,顶层设计是关键。

一是顶层设计,打造有远程号召力的产品。宗教,是镇江的名片,特别佛教,戒定慧三学,名山名寺名人;星云大师讲中国佛教看江苏,江苏佛教看镇江,是对镇江历史的肯定,更是对镇江现实发展的希望;江苏佛教协会会长心澄出自镇江,十一颗国之瑰宝佛祖真身舍利等等,多年讨论看,宗教文化是镇江打造具有远程号召力的首选,建议重启东山文化园项目,继续请润州区牵头组织项目论证、完善方案。山水资源,也是镇江特色,要把三山一湖、大江和古运河风貌做成龙头旅游产品,建议请市文旅集团和三山南山管委会牵头,组织做专项规划,提出方案。镇江城市西部韦岗片区,有温泉资源,有企业转型搬迁后宕口、土地资源,要结合这个片区环境整治,规划建设国家级休闲度假区,成为国家转型发展示范区,以旅游产业来打造经济增长极,建议请润州区组织做专项规划,提出方案。句容的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集聚区打造,茅山景区道教文化的深度开发、全产链开发,环赤山湖温泉度假区,丹阳齐梁文化等等,都要结合十三五规划,做好顶层设计。景区建设,交通先行,让珍珠串成项链,把每个景区的串连起来的快速通道,建议请交通部门牵头,组织规划论证,提出方案。

4

二是久久为功,不断围绕主体和市场需求创新发展。无锡灵山景区1993年始建,一期项目灵山大佛,投入3.8亿元;二期项目九龙灌浴,投入4.8亿元;三期项目梵宫,投入18亿元;五期项目配套建设拈花湾,总投近50亿元,一期已投28亿元。一至三期用地1500亩,五期用地1600亩共3100亩,总投资近80亿元。灵山文旅集团董事长吴国平从一期一直干到现在五期,呕心沥血,无怨无悔,打造经典。2014年灵山景区营业收入4.08亿元,游客300万人次。灵山实践告诉我们,抓旅游龙头项目要政府主导、国有投资、企业化运作,选准当家人,不断围绕主体和市场需求创新,才能打造百年、千年经典。反之,一些旅游项目为追求短期平衡,周边配套房地产开发,限制了项目根据市场需求继续发展的空间,成为孤岛,难以可持续发展。

二、在新业态大项目上求突破

一是抓好在手大项目建设。十三五,全市排出旅游产业项目38个,总投资789亿元;明年,重点项目24个,总投资107亿元,其中新业态项目9个,投资73亿元。要围绕总投资30亿元的新区奥悦冰雪体育旅游项目、总投资35亿元的文旅集团海洋魔幻世界等重点项目,抓调度,抓服务,加快项目建设,以项目促旅游产业转型,以项目带动新增长。

二是加大旅游新业态项目的招引。围绕十三五旅游产业规划,重点抓好规划招商,抓好产业链招商,招引旅游新业态项目,实现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全市已包装旅游项目35个,总投资290亿

5

元,在网上作了发布网上招商,通过小分队、专题招商会在国内外洽谈推进。目前在谈16个,投资155.5亿元;签约6个,投资 68亿元。下步,将围绕十三五规划,同辖市区、投资平台一起,规划推出一批旅游项目,加大招引。

三、在“旅游+”业态创新上求突破

一是精心谋划“旅游+”。“旅游+”是旅游产业创新发展方向,培育旅游大产业,关键是要做实“旅游+”文章。重点抓6个旅游+,一抓旅游+文化,依托宗教资源,发展宗教文化旅游;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等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内涵,增加文化产品价值;挖掘教育资源,发展研学旅游、红色旅游等。二抓旅游+历史,挖掘西津渡、大西路、三山、南山、齐梁故里等历史,用好刘备招亲等故事,建好儒里、宝堰等古镇古村,开发游客喜欢的旅游产品。三抓旅游+农业,充分利用丘陵山区山水资源、农业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乡村旅游,既满足游客需求,又实现农民致富。四是旅游+体育,充分利用山、水、航空、室内冰雪等资源,发展龙舟、帆船、游艇、航模、登山、滑翔、滑雪等体育旅游,举办各类赛事,建设体育旅游基地。五是旅游+科技,科技旅游是在科学支撑下对观光旅游的内涵发展,是对最新科技成果的参观、考察、学习、体验,通过航天科普园、青少年科技馆、工业机器人等项目,来发展科技旅游。六是旅游+养生,卫生与旅游结合,推动疗养康复、养生度假、美容保健、特色医疗等养生旅游,特别是以特色医疗为主体的养生旅游,正在吸引境外机构进

6

入我国市场。

二是打造一批新业态旅游品牌。在抓好传统观光旅游业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到2020年,建成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成1家国家旅游度假区、3家省级旅游度假区;建成2家5A、5家4A级景区;创建2个省级旅游强县(区)、2个全国特色旅游名镇、3个全国特色旅游名村;创建4个省级森林公园、8个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点,新增10个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

四、在“旅游+互联网”模式创新上求突破

一是建设“互联网+旅游目的地”运营中心。充分利用我市“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品牌做升级版,与江苏马上游科技公司合作建设,线上打造“互联网+旅游目的地”运营平台,为政府提高旅游管理效率,为企业提供在线营销及电子商务,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线下成立市旅游营销中心,整合全市景区、饭店、旅游车队等资源,开展全方位在线营销,提升镇江城市的营销水平,争取国家“互联网+旅游目的地”运营服务中心在我市落地。

二是大力推进“OTA”(在线旅行商)模式。“OTA”是指以同程、携程网等为代表的在线旅行商,改变传统的旅行社销售模式,开展网络在线营销。今年一季度,我国“OTA”市场营收40.1亿元,同比增长26.4%,其中携程网独占鳌头,营收占56.6%。我们与携程、同程、百度、新浪等“OTA”开展合作,在新浪微博开展“旅游达人线上+线下”营销活动,两三个月内,专题页面点击量

7

50万次,网友话题参与量达220万个,百度热词网络关注达738万个;我市被新华网评为“旅游网络形象奖”、被携程网评为“全国十大最佳自助游目的地”。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大型“OTA”合作,设立网上镇江旅游旗舰店,开展线上+线下推广活动,推销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同时鼓励我市景区、饭店、旅行社等与“OTA”合作,积极发展在线营销,提高经济效益。

五、在增加过夜游提升综合效益上求突破

一是推出品牌旅游线路。“十二五”,我市以“畅游镇江”为主题,推出了宗教名胜游、红色景区游、美丽乡村游、美食文化游、大江风貌游、历史文化游、城市山林游等七大品牌线路,并推出“宁镇扬”五日游、七日游等线路。“十三五”,将进一步细分客源市场,整合创新推出礼佛福地游、长江连岛游、倾城浪漫游、茅山问道游、创意时尚游等五大品牌线路;并针对周边、中长途客源城市,推出镇江一日、二日、三日游等精品线路,加大营销力度。整合三山一湖景区资源,实行一票制,开通水上旅游线路。进一步丰富夜间娱乐项目,尝试水上夜游三山一湖、西津渡等产品,鼓励支持《白蛇传》、超越神话等演艺活动。

二是打造旅游全产业链。2014年镇江游客花费人均1463元,列全省第五;消费比例最高的前三项是“购、吃、住”,分别占比26.1%、21.35%、15.9%;“游、娱”占比较小,分别为5.02%、2.25%。说明我市旅游要素产业链还需完善,游客在景区游览和娱乐上花费较少。下一步,要强化旅游要素产业链建设,延长优势要素,完

8

善短腿要素。加快建设参与、体验、休闲等新业态主题景区,建设镇江特色江鲜一条街,推出镇江十大招牌菜;发展镇江特色旅游商品,推出特色商品购物街区;鼓励发展星级饭店、主题酒店、经济型酒店;开通全市主要景区之间的旅游交通专线,建设自驾游营地综合体;支持发展特色大众娱乐场所。

三是强化城市整体营销。城市营销,坚持请进来,就是要举办品牌文化旅游节,展示镇江城市整体形象;走出去就是一要抓好“三大”客源市场,巩固“长三角”,拓展“环渤海”,培育“珠三角”。二要依托“三大”交通线,即高铁、高速公路和空中航线;以沪宁、京沪、宁杭、扬溧、宁连等高铁、高速公路沿线城市为重点,大力发展中短程客源市场;以镇江周边的南京、上海等机场为依托,积极拓展远程客源市场。三要借助“三大”平台,即网络、媒体和户外广告。以网络和央视等重要媒体为重点,兼顾高铁车、车站码头、高速沿线等户外广告,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上海等客源城市到户到人,大力提升城市远程号召力。对接上海迪斯尼乐园,分流客源镇江游。

四是加大政策引导。近年来,我市出台的旅游奖励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旅行社地接量同比增长145%。下一步我们将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为重点,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以调动旅行社积极性为重点,进一步修改奖励政策,加大旅游幅度;以支持大项目建设为重点,积极争取省级、国家级旅游资金支持,设立旅游发展引导资金,加大政府推动力度。

9

六、在拓展入境游推进旅游国际化上求突破

一是巩固港澳台、东南亚客源市场。2014年我市接待港澳台游客12036人次,其中台湾游客占90%。下一步,将继续以台湾地区为重点,巩固港澳台市场,办好第六届苏台灯会,申报“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继续加强与台湾地区的旅游合作;以新、马、泰为重点,进一步拓展东南亚市场,加强“宁镇扬”联合促销,出台优惠政策,推广“宁镇扬”线路。

二是开通国际友城旅游合作。借助我市13个国际友好城市平台,推进我市旅游国际化进程。拟先与日本仓敷市、韩国益山市等国际友城开展旅游合作,逐步向美国坦佩市、德国曼海姆市、澳大利亚费尔菲尔德市等国际友城拓展,开展旅游宣传、交流活动,互送两地客源,以旅游互动促进国际间的民众交流,促进文化、教育、科技、医疗等交流,扩大镇江的国际影响力。我们已在同日本社交旅游网站和日本最大旅游批发商合作,开拓旅游市场。

三是借助省、国家级平台向境外推广线路。争取省旅游局支持,将镇江作为重点城市列入江苏省对境外推出的旅游线路,把镇江山水、江河等资源,以及宗教、历史等文化作为世界旅游产品,把赛珍珠纪念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史料馆等国际友人、国际史迹,借助省里活动和平台向外推介。争取将我市重要旅游产品融入国家专题旅游线路。

10

四是建设一支旅游国际化、专业化队伍。借助驻镇高校等优势,培养一支专业化、国际化的旅游队伍,包括营销策划人员、接待人员、导游等,加强专业培训,在推进旅游国际化进程中发挥作用。

七、在打造全域旅游形成合力上求突破

一是实施旅游规划“多规合一”。树立人人为旅游,旅游为人人的全域旅游理念,以旅游规划为龙头的“多规合一”,把旅游规划与国民经济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道路交通规划、文物保护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其他事业“十三五”规划有效协调,使旅游“十三五”规划能得到各方支持,发挥旅游规划对全域发展和全域旅游的重要作用,把城市全域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

二是推进“部门+旅游”的跨界融合工作思维和工作方法。跨界融合,是当今世界潮流,正在推进世界创新、引导世界创新。创新能带来超额利润,谁创新抓的早、抓的好,谁就能领先发展、加快发展。所以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学会跨界融合工作思维和工作方法。当前旅游是龙头经济阶段,各部门在开展工作中要优先考虑满足人的需求,满足旅游需求,把各部工作主动加旅游,打造满足百姓需求的旅游产品;把各部门、条线现有资源社会化,成为旅游产品,产生经济效益。考虑“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环节,积极做好相关服务支持旅游工作,比如旅游交通、标牌标识、咨询投诉、购物娱乐等等。充分发挥全社会参与,凝聚更大合力,

11

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三是重点板块要挑重担。政府投资平台和辖市区重点板块,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抢抓当前旅游大发展的机遇,精心谋划“十三五”和明年旅游重点工作,加快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发展、加快发展。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文字飞扬,有活力。

要知道多少东西才能写出这么优秀的文章啊!

相关热词搜索:司法局 务虚 会上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