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评课稿 > 正文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4,二氧化碳,教案,(3)

发布时间:2024-04-26 06:32:30 影响了:

 课题摘要 教学题目 第 3 章第四节《二氧化碳》 所属学科 初中科学 学时安排 2 课时 年级 八年级下册 所选教材 义务教育教科书浙江教育出版社 一、学习内容分析 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1.能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及相关方程式的书写; 2.能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3.通过 DV 短片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4.通过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5.能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了解最新科技动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领悟知识要点,通过设计并完成实验,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信息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讨论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和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体会到人只有了解自然,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

 2.形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善于合作、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态度。

 3.让学生了解温室效应对人类可能产生的危害,树立关注社会、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意识。

 2.学习内容与重难点分析 教师利用 flash,环保视频,图片,网上相关资料等资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学生通过课前调查,略读,详读,课堂讨论,分组表演,资料查询,课后实践等活动方式,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项目 内容 应对措施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分组表演,资料查询,课后实践等活动方式,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教师利用 flash,环保视频,图片,网上相关资料等资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与科学学习的整合。

 利用简易多媒体设备和投影设备教学。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一般特征、入门技能、学习风格等)

 学生已对氧气性质有所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对二氧化碳有帮助。

 二氧化碳的性质较容易掌握,但是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应的生成物不易理解,这一节课,我们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激发他们做实验的兴趣,为实验的成功提供保证。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应用 1.学习环境选择(打√,如□ √ )

 (1)简易多媒体教室□ √ (2)交互式电子白板

 □

 (3)网络教室

 □ (4)移动学习环境

 □ 2.学习资源应用 知识点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及来源 教学作用 使用方式 故事 简易多媒体课件 “狗死洞”的故事引发思考 畅所欲言 交流 片段 简易多媒体课件 PPT 演示 精彩片段

  拓展 简易多媒体课件 同时想象一下:如果环境继续恶化21 世纪末世界是怎样的? 了解相关知识 点击相关网站 3.板书设计

  第四节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CO 2 +H 2 O ==H 2 CO 3

 H 2 CO 3 == H 2 O + CO 2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Ca(OH)

 2 + CO 2 ==CaCO 3

 + H 2 O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1、

 人工降雨

 2、灭火

  3、制碳酸饮料

  4、化工产品

 四、流程规划与活动设计 1.教学流程设计 情景导入:

 ppt 中超链接 flash:意大利—“狗死洞”的故事,科学证明这与 CO 2 有关,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 CO 2 的性质。

 新课呈现:

 板书:CO 2 ——固态 CO 2 称作“干冰” PPT 演示:

 JPEG 图片展示舞台场景中运用到的干冰 演示:实验室制取 CO 2 ,回顾一下制备气体实验的基本操作。

 讲述:我们在研究物质的性质时,一般先讨论它的物理性质。那么物理性质包括哪 些方面呢? 演示:实验一:蜡烛实验 实验二:溶解性试验 PPT:1.CO 2 的物性: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可溶于水。

 PPT:2.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补充:在增大压强与降温的条件下,CO 2 会变成无色的液体,继续降温会变成雪花状 的固体(半透明)。

 演示:CO 2 使高低两支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讲述:CO 2 气体虽然无毒,但当空气中 CO 2 含量≥1%时,对人就产生有害影响,因此 CO 2

 不助人呼吸。

 PPT:3.CO 2 的化性 PPT:(1)一般情况下,CO 2 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PPT:(2)CO 2 不能供给呼吸 讲述:在人群密集处(如医院等)应注意通风。课间休息时,也应把教室的门窗打 开,保持空气新鲜。

 问题:在一些干涸的深井和深洞底部,CO 2 的浓度较大。一些久未开启的菜窑内,也 有较多的 CO 2 。在进入这些地方之前,应做怎样的试验,来证明其中 CO 2 的浓度 对人是安全的? 回答:用点燃的蜡烛或木条。火焰不熄灭,证明 CO 2 浓度较低;若熄灭,则不能进入。

 演示:紫色干燥的小花喷水后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中 现象:紫色小花变红色 PPT:(3)CO 2 与水反应生成 H 2 CO 3

 方程:CO 2 +H 2 O→H 2 CO 3

 提问:若将上述变红的小花稍加热,颜色又会怎样变化呢? 现象:又从红色变成紫色 方程:H 2 CO 3 →H 2 O + CO 2 ↑ 演示: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现象:水变成了“牛奶”状液体。

 PPT:(4)CO 2 与石灰水反应生成 CaCO 3 沉淀。

 方程:CO 2 +Ca(OH) 2 →CaCO 3 ↓+ H 2 O 问题:为什么用石灰水刷墙壁,过一段时间后墙壁变白了? 回答:由于 CO 2 +Ca(OH) 2 →CaCO 3 ↓+H 2 O 的缘故。

 下面,就来研究一下 CO 2 的用途。

 PPT:4.CO 2 的用途 1) 作化肥(光合作用)

 2) 干冰可作[致冷剂(保存食品)、人工降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舞 台烟雾(使周围空气温度下降)] 3) 制汽水饮料(可溶于水)

 4) 作灭火剂(ρ>ρ 空气,不可燃,也不助燃)

 5) 可制氮肥 讲述:CO 2 有这么多的用途,那么空气中的 CO 2 的含量是否越多越好? 回答:错,会引起温室效应。

 PPT:5.CO 2 的危害——产生温室效应 视频短片:

 播放科学纪录短片,内容是:由于 CO 2 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使大气中 CO 2 的含量基本保持恒定。但近年来,由于大片森林的毁坏,与工业的发展。

 使得空气中 CO 2 的含量呈上升趋势,使地球表面的气温升高,而产生所谓的温 室效应。

 为了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防止大片陆地被淹没,我们必须保护地球上 的植被,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发展。

 控制 CO 2 含量的方法[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控制含碳燃料的燃烧 (煤、CO 等)] 讲述:知识小节,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

 PPT 上面列出一些判断是非题及填空题,进行课堂练习。

 拓展延伸:

 学生点击相关网站,了解相关知识. 同时想象一下:如果环境继续恶化 21 世纪末世界是怎样的? 网上交流:

 2.学习活动索引设计(依据教学流程将学生学习活动依次填入下表)

 序号 活动内容 使用资源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备注 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简易多媒体课件 观看 引导

 2 展示舞台中运用到的干冰 简易多媒体课件 交流 指导

 3 制备气体实验的基本操作 演示 讨论 参与

 4 拓展延伸,扩大知识范围 网络 阅读 激发

 3.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简易多媒体课件播放故事,提取有用信息 阅读故事、小组讨论、总结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演示实验 教师利用实验 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交流 探究实验 教师利用简易多媒体图片、视频资源组织学生交流分析 学生进一步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及其应用和危害 拓展学习 教师要求学生查阅二氧化碳在现实生产和生活的应用和危害 完成练习、查阅资料 拓展延伸,扩大阅读范围 1.评价形式与工具(打√,如□ √ )

 (1)课堂提问 □ √ √ (2)书面练习 √ (3)制作作品 (4)测验 (5)其他

 2.评价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述等)

 投影展示 1、选择题 (1)

 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就会产生大量的白雾,因而舞台上常用其制造云雾缭绕的幻境。干冰能产生白雾是因为---------------(

  )

 A、干冰升华产生大量的水蒸气。

 B、干冰升华产生大量的白色 CO 2 气体。

 C、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

 D、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大量的白色气体。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CO 2 气体又叫“干冰” B、“干冰”是干燥的冰 C、CO 2 不能供给呼吸,是因为有毒 D、固态的 CO 2 叫做“干冰” (3)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CO 2 通入石灰水中 B、CO 2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C、CO 2 通入水中 D、CO 2 制成液态 CO 2

 作业:P 96-97

 第 1、2、3、4 题

 六、备注

  相关课件视频应事先去尝试播放,若不能顺利播放,应安装相应的播放软件。视频来源于百度搜索下载。

 附:表格内容说明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 1.学习目标描述 用可观察行为动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描述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包括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确定、学习结果的描述、学习重点及难点的分析 3.问题设计 精心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考所学的内容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生的一般特征、入门技能、学习风格等。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的选择 学习环境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等。

 2.学习资源的应用 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并能在线阅读,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材料。

 (1)学习资源的类型包括:

 网络课件:适用于知识点的辅助教学 网络课程:整门课程的教学 专题学习网站:某一专题的学习和研讨 案例库:典型个案的分析 题库:单元或课程的练习测试等等。

 (2)学习资源内容要点及来源 简要说明每个学习资源的名称、网址及主要内容。

 (3)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

 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4)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

 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四、学习情境的创设 1.学习情境的类型 情境的类型包括真实性情境、问题性情境和虚拟性情境或其他。

 2.学习情境的设计 情境创设是指创设有利于对主题意义理解的情境。情境创设必须反映出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联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重组和改造;能够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此处要对所选择的某一情境类型做一简要描述 五、学习活动的组织 学习活动的组织包括自主学习的设计、协作学习的设计和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等内容。

 1.自主学习的设计:支架式学习、抛锚式学习和随机进入式学习

 支架式学习:是指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应遵循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且要因人而异,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一个更高水平,就像沿着脚手架那样一步步向上攀升。

 抛锚式学习:指根据学习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选定某个典型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对给定问题进行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

 随机进入式学习:指首先确定学习主题,创设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学习主题的各种情境,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随意进入其中任意一种情境去学习。

 2.协作学习的设计:竞争、辩论、伙伴、问题解决和角色扮演 竞争:教师先根据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由不同的学习者“单独”完成,看谁完成得最快最好,然后教师对学习者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论,其他学习者也可以对其发表意见,各自任务完成后,就意味着总任务完成。

 辩论:协作者之间围绕给定的学习主题,先确定自己的观点,接着在一定的时间内借助虚拟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以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甄别,选出正反两方,然后双方围绕主题展开辩论,观点论证充分的一方获胜。通过辩论学习者可对问题进一步理解。

 伙伴:指协作者之间为了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结成的伙伴关系。

 问题解决:根据确定的问题,多个学习者组成协作学习小组,根据学习任务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最终成果可以是报告、展示或论文等。

 角色扮演:指由不同的学习者分别扮演指导者和学习者的角色,由学习者解答问题,指导者对学习者的解答进行判别和分析。角色可以互换。有助于对问题的理解有新的体会,还会增加成就感和责任感。

 3.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是指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学习内容、网络资源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联系的形式。可按时间关系或空间关系进行设计。时间关系指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先后顺序,即教学程序、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等;空间关系则主要指教学内容的层次关系、教学过程的逻辑关系等。可按建议图标绘制,也可使用 Inspiration 或 MindManager 等工具,创设教学流程图。

 六、学习评价的设计 1.测试形式与工具 包括(1)课堂提问(2)书面练习(3)达标测试(4)学生自主网上测试(5)合作完成作品等 2.测试内容 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态度、交到程度、资源利用和学习效果的评价;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目标达到、任务完成、达标测试、创新精神、实践作品和信息素养的评价; 教师指导活动的评价:对教学活动组织、学习资源利用和教学过程指导的评价; 学习资源质量的评价:目标与内容、结构与功能、超链接与导航、多媒体、素材质量和技术规范的评价; 支撑服务系统的评价:针对技术水平、教学功能、资源提供和咨询服务的评价。

 七、备注 填写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包括参阅的文献、借鉴的案例,以及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帮助过自己)表示的感谢和其它要说明的事项。

相关热词搜索:下册 八年级 教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