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评课稿 > 正文
 

政法德自智并举赋能基层善治-支部党课讲稿

发布时间:2024-04-20 01:28:05 影响了: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必须持续推进基层治理模式不断创新、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治理效果不断增强,通过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并举,为基层治理“赋新能”,打造基层善治新格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强“政治”引领,突出党建核心“主心骨”。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新时代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必须牢牢抓紧党的领导这个关键,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作用。基层党支部要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等组织生活制度,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使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紧绷纪律之弦,承担应尽之责任;
要将“政治标尺”贯穿到选人、用人的各个环节,根据工作成绩、民主评议等情况,多维度、多途径、多标准进行考核,对不胜任、不作为、不合格的党员干部即时做出调整。只有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提炼转化为治理效能,才能激发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让基层治理“活起来”“动起来”。

  强化“法治”保障,筑牢依法治理“压舱石”。“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基层治理中要善于运用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明晰“尊法守法”的价值取向,厘清“执法司法”的路径选择,树牢“懂法用法”的法治意识。基层干部要认真学法、擅于用法、自觉普法,通过法治建设凝聚发展共识、化解社会矛盾、保障秩序规范。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贯彻群众路线;
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实现“法律宣讲”“入户送法”常态化;
创新基层普法模式,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式法治宣传体系;
加强法治文化建设,营造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氛围。

  推进“德治”教化,引领基层群众“扬正气”。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德治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道德教化既治心又治本,是新时代的基层社会治理的“指向标”和“基准线”。“以评带德”,通过道德模范、最美乡邻、身边好人等多种评选活动,形成学模范、做模范、颂模范的社会氛围;
“以文养德”,挖掘优秀文化传统,开展与家风家训有关的书法、诗歌朗诵等主题活动;
“以规立德”,以村规民约为抓手,把反对“大操大办、互相攀比、陈规陋习”等写进村规民约,净化乡村风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引领基层群众“扬正气”,画出基层价值观的最大“同心圆”。

  夯实“自治”根基,激发基层自治“源动力”。以群众自治为基础,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扎实推进民主协商、民治评议、监督听证的民主决策制度,让村民“看得明白”,干部“做得坚决”;
完善网格化治理体系,充分发挥网格员的作用,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模式;
严格落实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公示制度,不断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强化村民自我监督。通过把基层治理变成亿万人民参与的生动实践,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惠和好处。

  依托“智治”平台,实现基层治理“数字化”。充分依靠现代科技,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的优势,全面推进基层的智慧治理。通过搭建云平台、创建小程序、研发APP等方式,实现在线办公、掌上办事,让群众“少跑腿”;
整合数据资源,让信息更快流动,同时强化信息的双向传导,让政策通知及时传达,让群众诉求及时解决;
完善视频终端监控体系,实现突发公共事件的第一时间响应和统一调度指挥。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挖掘智能化技术在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等领域的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相关热词搜索:党课 讲稿 并举 支部 政法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