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习报告 > 正文
 

新区建设情况存问题及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24-04-23 22:58:52 影响了:

一、新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x、规划建设方面:

一是新区规划未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的规划草案,规划环评一直未进行。

二是部分建设工程项目未经规划许可便施工,如:党校、职业学校等工程项目至今未获规划许可。

三是因拆迁难度大、开山成本高,存在未经法定程序改变规划现象,实际执行中客运站、社区用房、教育园区等与规划不符。

x、征地拆迁方面:

一是征地未经审批。根据土地法律法规规定,征用土地实行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两级审批制度。我县新区因征地数量很大,未办审批手续(当然也明显办不了)。

二是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无法办理。目前x镇有符合条件的失地农民x人,其中,已到龄应享受养老保险的x人;

由于申请办理保险需提交“由国土资源部门审核后的《征地情况及保障资金明细表》”,国土资源部门又因“征地未审批”、“征地主体是x镇”等原因,无法“盖章”,至使上述人员无法参保。

三是征地主体有误。根据土地法“国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的规定,可见征地组织实施的主体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政府国土管理部门是行使土地管理和征地职能的工作部门),并非是乡、镇人民政府、也不是业主单位、更不是中介机构;

但我县新区征地,基本以x镇为主,并由x镇人民政府与被征地集体组织签订“土地征用协议”,征地主体明显有误。

四是征地程序不规范。征地听证程序尚未得到全面落实、征地信息的公开程度和透明度不高、村干部个人决策、村民代表会议组织形式不规范、村级管理制度不执行等问题仍然存在,征地补偿款的管理和使用的不透明、不公开和缺乏监督问题还很突出,村委会和村干部截留、侵占征地补偿款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x、土地管理方面:部分项目存在:

一是用地指标严重短缺,“未批先征先用”现象突出。自新区建设启动以来,共争取用地计划x亩,其中:城镇村用地x亩和单项用地x亩(高速出口连接线项目x亩,x省道改线项目x亩),实际征地x亩(x镇提供的数字)说明超计划征地x亩,新区共完成土地征收平整近x亩(不含单项用地),说明超计划用地x亩。分析以上数据,显现土地瓶颈制约,土地指标缺口严重。

二是林地报批工作滞后。根据《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规定,林地征占审批是使用林地的前置条件,即先由林业主管机关核发《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征地单位凭《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办理征收土地手续;

新区x省道(x段)改线拓宽项目,用地计划虽已落实,但因林地报批工作滞后,至今林地未批复,造成迟迟不能上报计划指标报件。

三用地预审未进行。根据《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规定,“未经预审或者预审未通过的,不得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准项目申请报告;

不得批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不得办理供地手续。”,可见预审意见是建设项目批准、核准的必备文件,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必须预审过关才能批准项目用地。新区内x示范高中项目就是因为原选址不符合用地条件,前期未进行土地预审,现无法争取用地计划指标,正面临着骑虎难下的尴尬局面。

x、资金保障方面:

一是政府财政支撑难。由于我县级财力有限,很难挤出更多的财政预算用于新区建设,目前,公共财政预算仅安排x万,这对新区建设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更多的资金来自新区土地出让金和通过城投公司向银行的贷款。

二是后期资金保障难。新区开发建设时间跨度长,资金需求量大。虽然目前新区还有未出让的“毛地”近x亩,能为将来带来大笔的土地出让金,但《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第x条明确要求国土部门供应土地必须是“净地”,为避免因拆迁纠纷,禁止“毛地”出让,而将“毛地”开发成“净地”,需要大量资金,目前新区已“负债”x亿元,还债压力越来越大,后期建设资金保障已成难题。

三是融资平台融资难。《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明确规定: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债务,这意味着公益性资产普遍占到九成的城投公司将面临“断奶”,今后新区建设融资将面临很大压力。四是资金监管不到位。新区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多、数额巨大,目前纳入财政管理的资金只是通过财政渠道安排的资金,其他渠道来源的资金还未纳入财政管理。

x、建设管理方面: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重视项目建设,抓进度、抓安全、抓质量,而往往忽视城市管理,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如,项目建设不按规划实施,城市的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公共设施等缺乏有效的管理,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倒建筑垃圾、乱贴乱画、公共设施破坏等的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的制止。

x、环境保护方面:一是新区规划未进行环评。尽管各工程建设项目分别进行了项目环评,但新区规划环评未作,项目环评不能代替规划环评。二是规划审批不合法。县政府于x年x月x日对新区控制性详规进行了批复,不符合《x省环境保护条例》第x条“未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的规划草案,审批机关不予审批”的规定。三是违法弃土现象严重。新区开发利用过程中,进行大面积开挖,产生大量土石方,由于政府没有规划配套的弃土受纳场,导致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巧立名目占据某一地块或山林地,非法收纳弃土,不但造成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也进一步影响河道和防洪安全;今年某“堆土场”就发生过因弃土不符合环评要求,造成x村民丧命的重大事故,血的教训应引起高度重视。巨大的“利润”空间,是违法弃土的诱因;

查处违法弃土行为,涉及规划建设、城市管理、交通、环保、水利、国土等部门,由于各部门执法力量有限,部门间又没有形成执法合力,对违法弃土无部门问津;

违法成本低甚至是无成本,促使非法收纳弃土现象日趋严重。

x、税收征管方面:主要存在对bt模式建设项目的税收征管难问题。一是缺乏统一规范的税收政策。使得bt项目在税收征管中缺乏明确的政策指引,无法确定对bt建设项目如何征税;

二是税收政策的具体执行难以界定。由于bt建设模式的形式多样,且每种建设模式下还有不同的投融资形式、建筑承包方式和不同的责任主体,从而给税务人员在执行和界定税收政策时带来了难度;

三是税收收入控管难度较大。由于bt模式建设周期长,在签订的投融资建设协议中不体现工程的合同额等数据,在工程竣工决算之前税务机关难以掌握建设项目的相关数据资料,只有政府分批支付回购款时才能实现税款;

四是对bt模式建设项目的信息掌握不及时。由于政府相关部门没有及时将相关信息传递给税务机关,容易造成税收的漏征漏管。

x、房产开发方面:一是商品房销售难。受国家宏观政策、新区基础设置不完善、对“小高层”的消费理念等影响,新区商品房销售情况不容乐观,库存商品房达x套、商业用房达x间。二是入住率低。商品房入住率仅x%,保障房入住率x%,新区人气商气集聚难,短期内要把新区培育成为服务功能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城市综合新区,任务艰巨。三是有些“救房市”措施不当。为“救房市”政府先后采取了一些措施,其中,包括取消了政府今年原定的x套安置房和房管部门年度计划的x套经济适用房,此举有牺牲住房困难群体利益“救房市”之嫌,有些欠妥。几点建议。

x、强化规划执行力度,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一要加大规划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规划意识。通过宣传,在全社会普及城市规划法知识,强化规划意识,特别是要强化各级干部的规划执行意识,严格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二要强化规划执行的法定性。制定的规划要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报批、备案,并做到“阳光”规划、“阳光”实施、“阳光”验收,避免规划执行的随意性,避免未批先建或边批边建情况的发生;

三要尽快完善并严格执行规划,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实现城市建设、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统筹规划,形成总体规划与区域规划相结合、控制性规划与建设性规划相配套、专项规划与项目设计相衔接的城市规划体系。四要严格规划管理,加大规划落实与跟踪管理力度,发现建筑物临时改变使用功能、产业用地改变性质等问题的,要及时依法严肃处理。

x、大力储备用地指标,用活用足土地政策。要加大土地开发、清理、置换的力度,盘活存量土地,挖掘用地潜力,多管齐下,增加土地储备,大力向上争取充足的建设用地指标,保证更多的项目建设用地。要落实节约用地制度,拆迁安置应大力提倡“立改套”,尽力减少“通天房”,节约、集约用地;

要加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引导建设项目合理布局,防止建设用地盲目扩张,对项目用地安排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和途径,保证建设的顺利进行。

x、创新新区融资体制,积极筹措建设资金。一要积极推进市场化运作,以经营城市为突破口,充分挖掘城市资源变现能力。把市场经济中的经营意识、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等运用到新区建设和管理上来,对新城资产进行集聚、重组和营运,实现新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对冠名权、使用权、广告权、经营权等进行公开拍卖,变“无形资源”为“有形资产”,实现以地生财、以地建城、以资源换资本,为建设新区提供强力资金支持,解决城市建设资金瓶颈问题。二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在政策、信息咨询和服务等方面为投资主体提供便利,要加强项目宣传,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新区发展,以项目推进新区建设,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积极探索、尝试、完善、规范bt运作方式,争取各方资金,加强银企合作,做好项目的发布推荐,努力为企业融资搭桥铺路。三要经营好新区土地,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效益。要严格实行土地“招、拍、挂”,充分盘活土地资产,使政府从土地增值中获取更大收益,并投入到新区建设,努力实现自我滚动、自我增值、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

四要加强对资金运行管理的监督,整合由审计、财政、监察、司法、人民群众参与的监管力量体系,建立良好的联动机制,形成监管合力,齐抓共管,共同查处各种违法乱纪行为。

x、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区建设步伐。

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新区道路、供电、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燃气、通讯等专项规划,要加快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完善新区路网、加快x省道改线、新老城区连接线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二要强力推进教育、卫生、金融、农贸市场、客运中心等便民服务网点建设,努力提高人性化服务水平,投资完善便民设施,不断完善和提升新区城市配套功能,增强新区综合保障能力;

三要建立沟通协调机制,要上下齐心,步调一致,加快新区建设的实施力度,要加强与建设单位的沟通联系,对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积极帮助解决;

同时,要督促建设单位按要求和进度组织施工,要尽力帮助项目单位办理各项手续,促进项目早开工,百姓早受益。

四要防止商品房无序开发。房地产开发必须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实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五要在美化、亮化、绿化新区的同时,做好水系景观、公共绿地、山体公园等景观节点的空间处置与综合利用,加强公路两旁绿色景观树木保护,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需要,努力实现山水园林城市的美化效果。

x、规范征地拆迁程序,完善征地拆迁机制。一要严格按照征地拆迁补偿政策,及时、足额补偿费用,严禁拖欠、截留、挪用征地拆迁补偿费,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二要严格规范征地拆迁程序。明确征地主体为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县政府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下,依法依规有序开展征地拆迁具体工作,认真做好征收土地的调查、确认、听证等工作,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严禁采取“株连式拆迁”、“突击拆迁”等方式违法征地拆迁。三是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切实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加大失地农民就业、创业培训力度,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对符合“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条件的,要及时为他们办理参保手续,因征地不规范造成“有关资料不齐”问题,不应由失地农民“买单”,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及时研究并妥善解决。

x、强化建设管理并重,努力突出新区形象。一要正确处理好建设与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牢固树立统筹协调发展的理念,防止顾此失彼;

二要齐抓共管、责任到人,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同作战,构建新区管理长效机制。对新区内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处理,如:对违法弃土行为,建议由县政府组织规划、国土、环保、城管、住房和建设、水利部门、x镇、新区办等集中一段时间开展违法弃土弃渣专项执法整治活动,联合执法,加强巡查力度,严格集中处理违法弃土行为,规范弃地收纳场的审批、环评及日常管理等工作。三要加强综合管理。加大新区规划、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的管理力度,严禁乱搭乱建、乱摆乱放和乱贴乱画,确保新区市容秩序良好;

强化城管执法,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能力水平。

语言很幽默!

新农村建设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新农村建设规划存在问题、遵循原则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规划;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一、存在问题

1.规划落实不到位。很多村庄规划实际上只是为争取项目资金和应付工作,导致批量生产。这种赶时间充任务的村庄规划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不科学、不实用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2.布局配置不合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配置不完善、不合理,利用率较低,导致资源浪费,是目前大部分农村的现状。同时,由于部分新农村住宅规划设计不合理,严重影村民响生产生活。

4.地方特色不突出。部分村庄规划没有延续村庄原有的传统格局,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产业结构和建筑设计单调雷同。编制内容千篇1律,缺乏地方特色,建筑形态单调,缺少对传统建筑和街巷空间等具有农村地方特色元素的研究挖掘和保护利用。

5.资金投入不充足。各级政府投入较少,造成规划资金缺乏;多数村庄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有限,无力出资或不愿出资做规划。在新农村建设的各个阶段,财政投资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资金渠道。

6.规划研究不深入。由于村庄规划费用较低,导致愿意从事村庄规划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专业水平较低,对村庄规划调查研究不深入、不到位。从事城市规划人员关注重点和知识技能,与目前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需要存在一定偏差。

二、遵循原则

1.遵循规律、规划先行。遵循村庄建设发展客观规律,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应符合县(市、区)、镇(乡)编制的各层次城乡规划中的有关要求。

2.以人为本、产业为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把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起点和基点,根据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特色农业的发展基础和前景,调整优化村庄布局,以生产方式、生产规模、生产性质决定村庄的位置、规模和形态。

3.城乡统筹、五规合一。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以县为单元统筹规划,形成产业、村庄、土地、公共服务和生态规划五规合一,注重与交通、能源、环保、水利、通讯等方面规划的衔接配套,最大限度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4.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根据产业发展水平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城镇规划建设区内村庄城市化改造,推进深山区、河流滩区、煤炭塌陷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等不具备发展条件村庄易地搬迁,加强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传统村落和民居的保护;选择城镇规划区外条件成熟的地方作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引导点,成熟一批规划一批,审定一批推进一批,避免盲目发展。

5.群众自愿、因势利导。坚持自下而上制定规划,尊重大多数群众的意愿,积极加以引导,让农民群众充分参与规划编制和实施全过程,使规划更加符合客观规律和本地实际,不超越发展阶段,不搞一刀切,使新农村建设稳步发展。

6.三级联动、形成合力。省、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指导,县(市、区)政府统筹规划编制、村庄布局和进度安排,整合资源,有序推进规划实施,形成上下联动、分工负责、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7.统筹安排、节约利用。立足村庄已有条件,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维护,符合经济、安全、美观的要求,推广节地节能技术。

8.保护生态、突出特色。尊重现有格局,在村庄现有布局和格局基础上,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和环境,保持乡村特色,保护历史建筑和传承传统文化,方便村民生产,慎砍树、不填塘、少拆房,避免大拆大建和贪大求洋。

三、对策建议

(一)分类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按照五规合一要求,与现有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相衔接,分类推进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对于城中村、城郊村和产业集聚区内的村庄,编制城市社区规划。对于深山区、河流滩区、煤炭塌陷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等不具备发展条件的村庄,与产业扶贫结合起来,编制搬迁规划,通过搬迁实现集中居住。对于平原地区的村庄, 根据特色农业布局,选择条件成熟、积极性高的地方,编制新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引导农民向社区集中居住。缺乏产业基础的地方,根据实际可编制村庄整治规划,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障农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对于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编制保护性发展规划,保留历史文化传承。把农村市场发展规划纳入小城镇和新农村社区等发展规划中,规划建设具备商品销售、生活服务、休闲娱乐等综合功能的乡镇商贸中心,形成乡镇微商圈,促进农村商贸服务业集约发展。

(二)明确村庄建设重点时序。按照突出重点、次第展开、逐步提升的原则,制定新农村建设分步实施方案

(三)突出重点产业发展支撑。按照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的原则,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强化二三产业发展载体支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打造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促互进的发展格局。依托当地空间或资源发展旅游、农产品加工业等特色产业,结合实际发展特色种养业。

(四)加强土地利用规划衔接。按照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目标和用地布局,加强耕地保护,统筹安排农村非农产业、农村公共服务和公共事业发展用地,优化生态、农业、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加大空心村、废弃地治理或复垦力度,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鼓励农民到县城和重点镇购房;未审定规划的村庄原则上不再新批宅基地;在原宅基地上翻建房屋的,要符合规划要求,合理控制建筑面积和层数。

(五)加强环境保护规划衔接。根据不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划分县(市)域不同的生态功能区,明确各类区域生态保护措施。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水源地、生态湿地、主要湖泊和其它生态敏感区,明确保护范围,控制建设活动。对现代农业生产区,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和循环农业,合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对城镇建设区,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控制、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对农民集中居住区,推进村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河道治理、水土保持等工作,确保防洪、排涝、饮水和生态安全。

(六)合理布局配置各项设施。按照功能定位、差异标准、协调推进的原则,对城中村、城郊村和产业集聚区内的村庄,按照城市社区的标准配置;对深山区、河流滩区、煤炭塌陷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等不具备发展条件的搬迁村庄,按照居民迁建方案规定的标准配置;对平原农区村庄建设引导点,按照审定的建设规划的标准配置;对于传统村落,按照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配置。

(七)注重与时俱进规划创新。全面把握城乡关系发展新变化、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新变化、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新变化,创新规划理念,与时俱进编制规划。

四、结束语

通过对新农村建设规划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在当前各种条件下,该项工作中的存在问题是多方面的,有关人员应该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客观实际需求出发,研究制定最贴近村民生产生活实际的新农村建设规划。

参考文献:

[1] 王静岩.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苏州市为例.《北方经贸》.2013(09):29-30.

[2] 唐兰,鲁长亮.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模式初探――以仙桃市郑场镇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为例.现代企业教育.2011(09):88-89.

很有指导意义!不得不推荐!

相关热词搜索:新区 对策 情况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