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说课稿 > 正文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4-03-28 18:48:34 影响了: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篇一:找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找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找最大公因数》。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找最大公因数》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中的内容。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基础上学(转载于:www.hNNsCy.coM 博 文 学 习 网:最大公因数说课稿)习的,同时又为以后学习约分打下基础。教材中先是直接呈现了找因数的一般方法: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分别找出12、18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用集合的方式呈现探索的过程。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 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难点是用多种方法正确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四、说教法与学法

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探究发现法、讨论归纳法,调动学生高涨的学习情趣,从中去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互相合作、归纳总结出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从而获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五、说教学过程

《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根据这一认识,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知

因为学生已经能很熟练的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因此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出12和18的所有因数从而导入学习新知。

(二)合作探究、总结方法

当学生找出12和18的因数后,用集合的方式呈现探索的过程,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从而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接下来我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归纳总结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让同学们共同探究,我也适时的巡视参与,并试着让个别学生说给我听听,适当引导,及时有效的组织小组合作,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意识、语

言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互相取长补短,及时寻找自己的不足,及时改进,极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当他们归纳、总结出了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后,接下来出示练习“小试牛刀”找16和24的最大公因数,让学生学以致用,巩固了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成功

通过“练一练”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并对找有特征数据的最大公因数的特殊方法有所体验。当学生找出这几组数的公因数后,说说你发现什么?这时,我就及时的组织他们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进行归纳、总结,我也适时参与探究、引导。当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自己的发现后,出示“大显身手”练习,让学生快速找到正确答案,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喜悦。接下来出示“考考你”让学生从理论上更牢固的掌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四)归纳总结,完善认识。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知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给他们一个梳理知识的机会,完善本节课内容.,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精简的板书设计,能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更有条理、更清晰,掌握得更牢固。

七、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运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的,学生只有在经历了自主探究、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能感悟到数学的价值。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学生,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共性让学生去探讨,规律让学生去揭示,成果让学生去分享,为此我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与热情,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篇二: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最大公因数》的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等几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课程标准》对本课教材作了以下要求:1、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2、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因数的含义,初步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知道一个数因数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样的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也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目标要求。

二、说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及课标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增强合作意识,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发扬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说学情: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为此,课前我对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到:

1、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93%的学生能熟练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87%的学生能正确表述 “因数的含义、一个数因数的特点”。

2、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有97%的学生喜欢以“动手操作”、“自

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根据学生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难点为: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关键是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五、说教法:

针对教学重点,我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作到分层递进,由扶到放,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针对教学难点,我主要遵循三条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整个教学过程着重突出探、疑、动、悟。

六、说学法:

在学法上我采取让学生用动手操作、自主操作、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主要讲究重操、重学、重习、重实。

七、说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于是,我决定以“数学活动”为主线,从“复习铺垫,激趣导入” “点示目标,设疑自探”“ 小组交流,合探解疑”“ 互动展示,点拨诱导”“ 当堂训练,适度拓展”“ 概括总结,反思内化六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0的大地震。我国政府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在第一时间给日本捐送了救灾物资。我家孩子也在家折了一些千纸鹤想寄给日本的小朋友,她折了红色千纸鹤10个,黄色千纸鹤15个,要想让它们分别装入信封,每种颜色的一样多并且没有剩余,每个信封可以装几个?最多装几个?同学们想不想帮他回答这个问题呢?学完本节课“最大公因数”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这一现实情景的对话设计,积极引导着学生进入今天的数学探究之中。这一环节着眼一个“疑”。

(二)、点示目标,设疑自探:

1、出示学习目标: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

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通过学习目标的出示,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应达到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2、出示自学导纲:

阅读课本79页至80页内容。

(1)请同学们借助学具、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画一画,完成79页上的例题,看看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呢?

(2)、请同学们结合因数的知识想一想:正方形的边长几种情况和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3)、公因数和最大公因的概念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4)、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有几种不同的形式来表示?

通过自学导纲的出示,设置疑问,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有章可循。

(三)、小组交流,合探解疑: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在10分钟内完成自学提纲。学生凭借对因数概念的理解,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经历了抽象概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获得了数学概念,也获得了数学方法。有效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四)、 互动展示,点拨诱导:

(1)、在学生们合探解疑后,指名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及时点拨引导。这个环节通过同学们说、演、练、讲、评等多种方式来精彩展示,教师在重点、难点、易混点、规范书写及规范解题等方面给予及时的、适当的点拨诱导,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规范书写及解题能力。

(2)、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现在让我们解决怎么装千纸鹤的问题,可以怎么办?”同学们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知识解决了问题。这一活动,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五)、当堂训练,适度拓展

有梯度练习的设计,意在能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新知,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拓展。为此,我把练习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

1、基本练习 :准备一些数字卡片,1、2、3、4、6、9、12、18,按老师的口令站队,是12的因数的站在左边,是18的因数的站在右边,这样就有一些同学不知道该站在哪边,老师再明确:既是12的

因数又是18的因数的,请站在中间。通过游戏巩固了学习知识,也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和公因数的联系和区别。

2、开放提高: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在两个学生用列举法板书之后,让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学生可能会想出:列举出27的因数,再看哪些是18的因数,从而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也可能会想出:列举出较小数18的因数,再看哪些是27的因数,从而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针对学生的回答,我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你真了不起,发现了快捷、有效的好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通过这个练习,进一步突破了教学难点。

3、拓展应用:育才小学六(2)班有男生24名,女生30名,参加了争当“环保小卫士”活动,如果男女生分别进行分组,每组人数一样多,每组可以有几人,最多有几人?当学生找出可以施行的方案后,老师又追问:“如果是你,你认为每组几人比较合适?” 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个层次的练习做到了有趣、有益、有层、有度。这一环节主要着眼于“悟”。

(六)、概括总结,反思内化:

最后让学生说出这节课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归纳小结,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

八、说作业设计:

课后通过查资料、小组讨论研究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有几种方法?那种最简便。

这样设计及巩固了第一课时的教学又为第二课时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九、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网络图,因此本节课我的板书设计突出以下几点:(1)条理清楚,层次明确。(2)突出重点,与课堂小结相呼应。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集合图。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自主的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应用概念。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放飞了孩子的心灵!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篇三: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最大公因数》的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等几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公因数以及最大公因数是在本册书第二单元学生学习了因数和倍数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第四单元再次引入最大公因数的目的,主要是为今后的约分的学习做准备,同时为有关分数的四则运算打下基础。因此,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课的教材中创设了用整块方砖铺长方形地面的问题情境,通过求方砖的边长及最大值,抽象出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二、说学情

由于学生在第二单元已经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因此学生在本课中用乘法算式列举出一个数的因数没有困难,但因为相隔两个单元,个别学生知识上可能有所遗忘。因此,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温故知新的环节。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用方砖铺地的情景,但小学生一般很少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因此,我在教学中从提供两种的长方形地砖铺地入手,使学生体会能够铺满地面而且是整块数的地砖的长和宽是应分别是地面长和宽的因数,进而提出正方形地砖的问题。

三、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现实意义,能通过列举法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并渗透集合思想。

3.在动手操作中,发扬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

在以上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节课要突破的重难点:

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难点:会运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本节课学生对因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教法和学法上,可以让学生在半独立的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交流探索。而教师在交流过程中,主要是引导、组织学生抽象出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温故知新

教师提出问题:一条长16分米的木条,可以分成相等的几段?每段长可能多少

分米?

学生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只要找到16的因数就可以了。

【意图】在这里将旧知融于生活情景中,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在温故知新之后出示画面,刘老师家新买了一间房子,还剩下储藏室没有装修,李师傅给我推荐了两种新式的长方形地砖铺地,你们看哪种能够把地面铺满,而且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的?

出示长4分米×宽3分米的地砖,以及一种长5分米×宽4分米的地砖。让学生猜想哪种可以正好铺满地面?并说出理由。通过幻灯片展示,两种地砖铺地面的情况。引导学生发现什么样的地砖正好能铺满地面?

【意图】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理解铺地的要求,什么是既要铺满,又要用整块的方砖。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发现当地砖的长和宽分别是地面长和宽的因数,或者说地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地砖长和宽的整数倍,就能正好铺满地面。这两种答案教师都给予积极的肯定。

( 二)主动探索,形成概念

1.继续刚才的问题,市面上最常用的一种瓷砖是正方形瓷砖,同学们想一想,按刘老师的要求,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呢?

学生进行猜想,有了刚才的经验,学生可能猜出2分米、4分米等等。

【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猜想,有能力的同学利用因数的知识猜想,初步感知公因数的本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及推理能力。

2.教师提问:到底是不是这样呢,请同学们动手画一画。同时提出要求:A. 每张纸选择选择其中的一种地砖进行研究。B.画前先思考每行画几个,画了几行,然后再动笔画,画完后记录下来。

【意图】在这里采取画图的方法验证猜想,改摆一摆为画一画,操作方便、节省时间,同时也便于学生的汇报展示。活动前向学生明确提出操作要求,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活动,先思考再动手,使活动的进行更加具有条理性和目的性。

3.交流汇报

同学们通过展示自己画出的方案,找出了边长是1分米、2分米、和4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正好把地面铺满,老师接着问,“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的边长1、2、4和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4.引导学生发现1、2、4与16和12的关系。

老师进行小结:同学真厉害,发现里面有我们学过的因数的知识,要使正方形的地砖是整块的,它的边长必须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谁来说一说16的因数有哪些,12的因数有哪些?

教师通过罗列的方法写在黑板上。并提问如果把他们填在我们的集合圈中应该怎么填?然后通过幻灯片展示出来。

1、2、4 既是12的因数,又是16的因数,这个图怎样画更简洁呢?通过动画演示将两个集合圈相同的部分重叠在一起。

5.提出概念

“谁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来说说,他们是16和12的什么数呢?”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此时已经能总结出公因数的概念。

【意图】集合圈的展示,让学生懂得了公因数还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示。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公因数的概念。

教师继续追问:如果想使用的地砖数量最少,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正方形地砖?

由此得出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我们把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数4,叫做他们的最大公因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最大公因数”,并板书课题。

【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求方砖的边长及最大值,抽象出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通过猜想—验证—归纳的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研究问题的习惯,培养严谨的数学思维,从而实现对概念的透彻理解。

(三)练习巩固

通过练习进一步强化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概念。

1. 把15和20的因数和公因数分别填在下面的圈里,再找出他们的最大公因数。

15的因数20的因数15的因数 20的因数

2. 游戏题:准备一些数字卡片,1、2、3、4、6、9、12、18,按老师的口令站 队。并提问下面的学生,12和18的公因数是谁,最大公因数是谁?

3.填空。

(1) 10 和 15 的公因数有 _____________,最大公因数是_____。

(2) 14 和 49 的公因数有 _____________,最大公因数是_____。

(3) 4 和 8 的公因数有_____________,最大公因数是_____

4.如果用正方形地砖把体面铺满,地砖要整块的,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正方形地砖?地面长24分米,宽16分米。

5.把下面两根彩带简称长度一样的短彩带且没有剩余,每根短彩带最长是多少分米?30厘米,45厘米。

【意图】:

1.通过填集合圈巩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通过游戏巩固了学习知识,调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因数和公因数的联系和区别。

3.通过前两题的练习,学生利用以前学会的列举法求一些简单的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后一题,学生会发现最大公因数是4是8的因数,因此最大公因数是4

本身。

4.再次回到这节课一开始创设的情景,进一步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再出示一道解决问题。

练习的设计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层次和梯度,在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后,进一步落实概念。由于最大公因数概念的抽象性,因此不引入过于复杂的问题,而是紧密围绕本节课的数学模型,出一些相关类型题,从而深化概念、夯实基础。

(三)课堂小结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网络图,主体的板书是12、16的因数,以及1、2、4是16和12的公因数和4是最大公因数。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猜想—验证—总结—应用的探究性学习中自主的建立概念、理解概念。以上我仅从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这只是我预设的一种方案,而课堂千变万化的生成效果,最终还要和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说课的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教,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相关热词搜索:公因数 说课稿 小数乘分数说课稿 分解质因数说课稿 测量说课稿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