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邀请函 > 正文
 

小学语文论文(选篇)

发布时间:2024-04-19 04:43:05 影响了:

 小学语文论文(选篇)

 【篇一】

 一、引言 新时期的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发展中的主流。特别是语文,它是思想性、知识性很强的学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就是说明语文和德育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文修养和道德水平。在此,本文将结合“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积极有效地探究,以期更好地促进语文德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是指语文教师在讲授课文内容的时候,根据课文中的中心思想或者某些精彩的句段、章节借题发挥,进行合理的扩展,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

 1.通过文章的写作背景来进行德育渗透。例如我们在学习《飞夺泸定桥》一课的内容时,语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查询有关的资料,去了解那段的历史背景以及本文的写作意图,进而再引导学生去读题目,通过题目来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要“飞夺泸定桥”,那么红军们怎样去攻取呢;他们在“飞”和“夺”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呢;他们又是怎样面对这些困难的呢;最后又是怎样克服困难的呢?最后取得了胜利又证明了些什么呢?教学前提出这一系列问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交流学习。接着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播放“飞夺泸定桥”的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当时战斗的激烈场面,壮士们的英勇气概以及大无畏精神给学生强烈的冲击感,紧接着再让学生结合播放的视频去阅读课文内容,将士们为什么能够有这种勇猛的精神?是什么精神在让他们坚持下去并且夺取了最后的胜利的?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让学生懂得幸福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珍惜眼前的幸福和对先烈们的敬重之情。

 2.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发挥教材的德育因素是语文德育的基本途径。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讲解有关思想教育的内容。例如

 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节课的内容时,很多学生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具体的情况,他们很难理解文章中的无私贡献的精神。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从文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可以组织学生向自己的父母询问来了解他们小时候所生活的具体状况,之后再去讨论如果自己当时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话会怎么办,在没有水喝的地方又会怎么做呢?授课前可以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中,再将文中的深层含义挖掘出来让学生进行品读,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学生接受了某些道理,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让学生对军人以及革命领导人产生敬佩之情、贡献之情。

 三、结合心理教育,实现语文教育的本质目的 梁启超曾说过:“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当然不能上成思想品德课,我们要根据课文中的内容,有机地对学生进行辅助指导,不失时机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此外,教师也要进行言传身教,通过自身的行为举止来影响学生,促使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1.重视诵读,以读来进行德育渗透,进而感染学生。朗读、诵读都能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可以让学生先进入文章内容中,之后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去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要表现出来的喜怒爱憎的感情。随着语言文字的急缓转合来切实地体会作者的情感,从中得到感染。例如我们在学习《在艰苦的岁月里》一文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课文中对红军外貌的描写,去切实地体会到红军那种不怕艰苦,对革命充满必胜信念的精神,从而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因此,通过朗读,让学生的思想在读中得到感染和传播,在读中进行德育教学,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只要做有心人,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研究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抓好德育教育教学的渗透点,明确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充分地展示出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情感。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一定能够感染学生,这样的教育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四、通过课外活动渗透德育 在语文教学中,课外活动是我们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小

 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学是最佳时期,小学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树立全面的教育理念,充分地认识到课外活动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让这种课外活动最终反过来服务课堂教学。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同样也是教育的主体,在课外活动中,让德育工作渗透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最后服务于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可贵的沉默》一文的时候,通过父母给自己过生日来体现出父母对孩子的爱,而当问及父母的生日时却极少有学生能够回答得上来。为了让孩子明白父母的这种细节处的爱,我对他们进行爱父母的道德教育,如采取“实践体验法”的渗透模式来进行渗透,让学生们回家亲自为自己的父母过生日或者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儿,比如可以给父母洗洗脚或者捶捶背等,并且把自己的这种体会写出来。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教学的内容,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让他们更懂得珍惜这种独有的爱。这样的德育渗透工作也是卓有成效的。

 2.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除了育人,还要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意识。语文教师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要抓住教学中的一点一滴,抓住学生的一言一行,加强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比如要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校园、热爱自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让他们懂得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使小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道德水平,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功能的实现过程。

 语文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小学语文教学是德育渗透的重要场所和主要基地,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选好切入点,随时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好语文在德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此外,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仅只局限于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还可以把德育教育的思想渗透到课外活动中,同时也可以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真正地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篇二】

 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还指出:1-4 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由此可见,教师首先要明确小学写作教学的目标,做好习作入门的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才行呀,故而,我觉得应该遵循这三步走:

 第一步:培养兴趣,让学生有的写(第一学段) 作文要早起步,晚约束,“兴趣是第一位老师”,确实,学生尝到了写作的趣味,甜味,像刚学步一样走好了写话(甚至一二年级就开始拼音写话)这一关,话不在乎多,长则七八句,短则两三句,只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引导学生学着去写观察到的事物,用心写出自己想到的感觉,学生会觉得想写,有的写了,这写作的大门就已经向学生打开了。以后,写作教学就能一路好走。

 第二步:热爱生活,让学生大胆写(第二学段) 名人就说过:生活即作文,作文来源于生活。因而,我很注重平时在学生面前快乐生活,全身心地同学生一起寻找生活的滋味,不论是“酸辣菜”,还是”甜美汤“,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最好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生活,品尝生活,热爱生活,让学生大胆写。能大胆地写清楚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把生活中的场景写细写活就了不起了。教师要当好伯乐,尽力发现每位学生,每篇作品的”亮点“、”闪光处“,大力表扬,相信在教师欣赏的目光里,每位学生都是千里马。

 写作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动笔的欲望;写作有了生活,就等于文笔有了源泉。扎实走好前两步,学生有的写,就能写”大胆文“。我觉得学生会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平时怎么说就怎么写了,这就是作文,不要把小学生的作文当作品,而是要牢牢记住:小学生的作文叫习作,是处在练笔的过程呀,因而,走好前两步是打好了写作的扎实的基本功。有人说:小学生应该快快乐乐做事,认认真真做人,简简单单做文。看来还真是这个理呀!

 第三步:方法入手,让学生小心写(第三学段) 我们知道,有了方法,能使一件事做得更轻松,做得更完美。学会一些方法对小学生的启蒙学习非常重要。所以,我要说,在写作教学中遵循方法入手,让学生从大胆写到小心写,由”大胆文“过渡到写”小心文“,掌握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是五六年级的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

 

 学生不会随意写,会慢慢地斟琢选材,推敲言语,什么可以写,什么更好写,什么写更好,怎样写最好,会不自觉到自觉地知道小小心心用好词,写好句,开好头,结好尾---这样,写作教学就有了层次,有了进步,有了发展.

 【篇三】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们有的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有的勾画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有的叙述朋友之间难舍难分的深厚友情;有的借景(物)抒情咏志、含蓄隽咏……因而,无论从新课标的要求,还是从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来看,对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都给予了重视。但是,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古诗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下面就自己在古诗方面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了解背景,理解诗意 学习古诗,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知道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如《春夜喜雨》一诗,诗人杜甫在创作此诗时,因陕西旱灾严重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已有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浓,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这样,学生了解了诗的写作背景,再去理解古诗,就会水到渠成。

 二、嚼字品词,加深理解 字、词是古诗的组成单元,学懂字、词是进一步理解诗句含义、分析诗的意境的重要步骤。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如《梅花》一诗,学生通过对“凌寒”“独自”“唯”“遥知”“暗香”这几个词的理解,很快就会知道这首诗是在赞美梅花,因为它不畏严寒,散发着芳香。如果我们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就能体会诗人炼字遣词的技巧。历来受人赞叹的《泊船瓜洲》里“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将“绿”换成另一个字,是否更好?在学生得出自己的答案后,再告诉学生作者曾试用“来”“到”“入”“过”“满”等字,使学生领悟到这些字都不如“绿”字有形有色,“绿”字写出了春风的能动性,立刻可以

 染绿江南,给人一种鲜明的形象感。

 三、学会想象,体会感情 每首古诗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因此,在理解了诗的大意后,还必须深入挖掘,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力,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中,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头脑中浮现出来。这样,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对感情体会得更深入。比如在学习《锄禾》这首诗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幅画,然后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学生争着说:

 “我看到了一个中午,有很大很大的太阳”。

 “我看到一个农民伯伯在地里锄草,他的衣服全汗湿了,他很辛苦”。

 “我们吃的饭都是农民伯伯的汗水换来的……” 这就是诗中的真实画面,根据学生所说的加以引导,学生就会懂得珍惜劳动,珍惜粮食。

 小学教材所选的古诗大都是语言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的,学习每一首诗如果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出现画面,那学生对诗的内容无形中就了解了,在引导中也能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四、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读书的重要性。感情朗读,能再现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因此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朗读,强调背诵。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句与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也便于学生熟记背诵。

 总之,古诗教学的方法很多,在教学中要靠教师加强自身文学修养,带领学生迈入古诗的殿堂,使学生领悟到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

 【篇四】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感教学越来越受到小学语文教師的重

 视。小学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要强化对小学生语感的培养,可以帮助他们提升对语文及其他学科的理解能力。主要从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入手,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感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感;思考 一、小学生语文语感现状分析 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尚未成熟,知识面较窄,很少接触到语法常识以及一些历史性资料等。因此,在语感的形成过程中难以有效地结合这些内容。此外,在课堂上,小学语文教师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对文章结构、段落大意的介绍和分析,而忽视了情感教学,同时也忽视了文章暗含的语感,一些实际上生动、内容充实的文章,也显得十分乏味。因此,强化对学生理解能力和语感的培养迫在眉睫。

 二、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性 1.语感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 语感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必备条件,任何语言活动都应该将语感作为先决条件。因此,语感是小学生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如果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感,那么语文成绩就会较高,而语文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能力以及篇章能力,语言能力是基础,而其核心就是语感,因为学生在进行交流时就需要依靠语感,语感被认为是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核心。

 2.提升小学生的精神境界 语感可以说是一种心灵上的感觉,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语感能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这一审美能力就可以通过培养语感的方式进行塑造。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其审美能力以及审美情趣都需要依靠培养语感来获得。语感实际上是长期实践以及文化熏陶的产物。因此,强化对小学生语文语感的培养,能够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并提升其精神境界。

 3.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我们日常交际的重要工具,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是语言的使用者,在生活中频繁地进行着多种言语活动,目的也具有多样化。而在这多样化的

 目的中,语言一体感受的准确和灵敏程度与语感存在较大的关系。因此,切实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感水平,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对其未来的人际交往活动产生较大影响。

 三、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感的措施分析 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是培养他们语感最为直接的方法。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小学生的基本功,同时也是阅读好文章的前提。通过朗读,将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让小学生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又能强化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朗读还能提升学生的智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朗读之前,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为学生做示范,尤其要引导学生将情感融入朗读中,以更好地理解文章。

 2.帮助学生在背诵中积累语感 背诵与朗读一样,都能够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小学语文的文章较为简短,但是文字优美且有些文章都是些经典之作,单靠阅读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语感,但是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感,就应该督促学生对这些优秀文章进行背诵。背诵并非是机械化的复读,而应该是将情感融入文章中,抑扬顿挫地进行诵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背诵比拼,通过竞争激发学生的背诵能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将文章背下来,再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分析,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感。

 3.借助课外阅读,积累词汇 词汇是构成一篇文章的基础所在,只有达到了一定的词汇量,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语感。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做摘抄,将优美的段落或句子抄写下来,在晨读时进行阅读甚至是背诵。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分享自己摘抄的内容,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应该多鼓励学生写读后感,无论是对教材中的文章写读后感,还是对课外阅读内容的读后感,教师都应该重视,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优秀作品在课堂上朗读给大家,这样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又积累了大量词汇,对学生语感的提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应该在遵循新课改标准的前提下,重视对小学生语感

 的培养。语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通过朗读、背诵以及课外阅读等多种方式,切实培养并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语感。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学好语文,并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郑宝玉.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J].学周刊,2016(2).

 【篇五】

 摘要:一年级的学生感受力差,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都比较明显,认识事物的自觉性和敏感性不强,持久性很差。因此,老师讲课感到讲不出情绪,学生也表现出厌倦,不感兴趣。信息技术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把学生带入了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宽松愉快;主动探索; 相信许多老师都觉得一年级的语文课不好上。原因之一,从内容上说,教材编排的拼音、生字、词语、句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孩子们从活动过渡到课堂学习,很多内容少接触甚至未接触过的;原因之二,从教学的对象来说,一年级的学生感受力差,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都比较明显,认识事物的自觉性和敏感性不强,持久性很差。因此,老师讲课感到讲不出情绪,学生也表现出厌倦,不感兴趣。为了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曾做了多种教学尝试,但效果还是不如人意。笔者自从把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一年级语文教学相结合之后,课堂的气氛活跃了,教学效果和质量提高了。

 1.创设情景,攻破汉语拼音关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汉语拼音是学生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基础,面对着活泼好动的学生和单调的汉语拼音字母,我利用班级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因为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具有视听结合,声情并茂、生动活泼、形象直观,它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生母

 “p”时,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教学课件,屏幕左边出了一个标准的黑“l”和红“o”组成的“p”字,让同学们观察,接着屏幕的右边出现了一个闪动的红“o”,两者连起来与左边的字母一比较,“p”字母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而学习“m”时,先出现一个捂着眼睛的小男孩,提问同学“小男孩在干什么”,同学爽快地说“摸人”,话音刚落小男孩的面前出现了两扇门;我又问小男孩摸到什么了地方?同学们很快说出“两扇门的门口”,接着两扇门闪动着,慢慢移动出一个黑“m”出来,这时我就告诉大家,两扇门子就是“m”,学生从形象有趣的屏幕上很快就学会了“m”声母。

 2.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过去,我不注重创设情景,硬性要求学生跟着老师读、写,再读、再写。学生兴趣不高,无可奈何跟着老师背后走。虽老师花费不少时间精力,但学生的识字效率较低,回生率较大,自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语文教学试验以来,使我在教学上拓宽发展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和认知的优势,使学生每节课从美丽的图片中,从优美的语言中感受美,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要求,从而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学习。例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上课一开始我就利用多媒体展示小壁虎向鱼、老牛、燕子借尾巴以及本课的生字。这电脑动画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我因势利导说,你们若能学会屏幕上的生字就会看到小壁虎向鱼姐姐、老黄牛爷爷、燕子姐姐的情况,还会获奖呢。学生伴随着活泼、欢快的音乐,对生字进行自学,运用掌握的拼读方法去学字音,运用掌握的各种识字方法去识字记形;音乐声的终止伴来同学们欢欣雀跃的场面,同学们用自己的知识打开了动画的按钮,听到了电脑阿姨甜美的声音,品尝着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

 3.创设情景,培养创新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说:“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也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自小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意识,才能育出创造型人才。小学生奇思妙想的产生,需要有一种宽松自由、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结合教学体现了这种效果,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体现了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达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两

 主”作用,同时一个创新的课堂环境出现了,课堂效率和质量提高了。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我是这样设计的:在讲授小壁虎向小鱼姐姐借尾巴这一段后,我提出:谁最聪明,还能说出小壁虎向小鱼姐姐借尾巴的句子吗?这一问,散发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回答,说出小壁虎向小鱼姐姐借尾巴的句子。在讲到小壁虎三次借尾巴也没借到时,我又提出:“如果你是小壁虎,你的心情会怎么样,你打算怎么做”。课堂气氛又一次达到了高潮,学生的回答也很多有新意,有的说去买一条尾巴;有的说再去借尾巴;有的说去找医生再植(他爸爸是医生)……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说出一句句有童趣但又灵活、机智的话,创新意识就在一个个新奇的想法中逐渐增强。

 4.创设情景,培养学习兴趣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把学生带入了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如在一些课堂教学中,笔者把练习题的答案被设计成果子,题目内容变成篮子,练习题变成了摘果子的游戏。而对有趣的练习,学生思维敏捷,精神集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伴随着悦耳的音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使他们在快乐中获得了知识,接受了教育,提高了能力。

 5.结论 实践证明,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特别在课堂上能让学生在“活”中学、“趣”中知,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这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语文论文 小学 选篇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