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应用文 > 正文
 

2021届高三语文2月阶段练习卷

发布时间:2024-04-25 20:43:24 影响了:

 1 2021 届高三语文 2 2 月阶段练习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1.

 按要求填空。(5 分)

 (1)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2)

 ,断桥头卖鱼人散。

 ( 《 【

  】寿阳曲·远浦帆归》 )

 (3)杜甫《登楼》中借眼前古迹委婉抒怀的两句是“

  ,

  ”。(2 分

 2.

 按要求选择。( (5 分 分 )

 (1)春天将至,小明打算以“迎接春天”为主题出一期墙报,下列诗句不适合的一项是()。(2 分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C.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D.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 ①③⑥

  B. ②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④⑤

 读 二、阅读 70 分 分

 成 (一)阅读下文,完成 3 —7 7 题。(5 15 分)

 少些“精神贵族”,多些贵族精神

 ①如今已经不是宣传“高贵者最愚蠢”的年代了。看看我们的“街道”,处处在标榜着“高贵一族”;路边,“贵族”、“富豪”、“帝王”等招牌林林总总;店内,“豪华”、“名贵”、“贵族气派”等广告词比比皆是;贵族学校、贵族俱乐部之类的词语在街谈巷议之间伴随着羡慕的目光……而我们的学界,也早已不是那种“打倒贵族”的法国大革命称颂不已的时代。在“保守”取代“革命”而成为美德象征的今天,大雅之堂上的文化伟人自然是诗礼名门、贵族之后,甚至乡儒新修《村志》,也不忘标明此村系出贵胄,“实属世家大族,殊感光荣”(见某县新出之《上柏石村志》、《南湖村志》等)。

 ②然而,在如今满是“高贵一族”的“街道”上,到底能有几个真正的贵族呢?这样讲,并不是说我们今天还不够富裕,尚未到炫富的夸贵之时——尽管这是大实话。问题在于什么是

 “贵族”?“贵族”在古希腊语中是“最优秀的”一词的派生词,意为贤人、大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把贵族定义为道德高尚、情趣高雅和(最后才是)富裕尊贵的人;而对那些富裕尊贵但道德低下者,古希腊人并不称之为贵族。而是称之为“寡头”。

 ③贵族是高贵的——因为他们是幸运者,他们没有受到社会不公正的侵害。贵族的确是高贵的——因为他们心系不幸者,他们抗议并纠正社会不公。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看来,贵族与寡头之别就在于:前者维护社会正义,而后者只谋一己私利。

 ④社会不公的受害者要求公正,这是不奇怪的。但倘若一个社会里只有不公正的受害者才要求公正,那就如同只有被偷窃者才反对盗窃、只有被杀害者才反对谋杀一样,这个社会还可救药吗?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之有“贵族”,有为不幸者呐喊的幸运者,实为社稷之福,兆民之庆。

 ⑤古今中外,但凡尚有活力的社会都能看到这种情况:如俄国的十二月党人,出身贵胃之家而甘为平等理想受苦赴难;如狄更斯笔下的查理•达奈与雨果笔下的朗特纳克侯爵,政治态度截然相反但都对受苦百姓有深切的博爱之心;痛斥传统的虚无主义者克鲁泡特金公爵和珍爱传统的保守主义者列•托尔斯泰伯爵,主张虽殊而对黑暗现实的抨击如一,出身类同而道德文章的浩然正气更似。在我国,清末出身官宦之家而为共和民主奋斗、民国时出身富贵之门而投身工农革命者,更是史不绝书。这些先贤,无论其“主义”如何,都已超脱了既得利益的藩篱,表现了一种高贵的精神,也就是柏拉图意义上的贵族精神,它是一个社会的精神脊梁,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精华。

 ⑥然而也有另一种情况:一些人以新贵自居,自诩高人一等而耻与齐民为伍,其主张却只以既得利益为转移:贫寒时便“激进”,一富贵即“保守”;当“知识分子”,便一味抱怨“脑体倒挂”(本文并非为“倒挂”辩护),当城里人,便只知阻止农民进城;被人整时呼天抢地,而整人之时声色俱厉;有道是买者但怨价昂而卖者只嫌价低,股市里暴赚一笔,便欢呼改革形势一片大好,一旦被套,又发现旧体制不应全盘否定……这就是人们经常讲的“精神贵族”,自以为高贵,实际却很浅薄。

 ⑦当然,对此应以平常心宽容视之。□一个正常社会里阿 Q 有其存在的权利,但正常的社会里不能只有阿 Q,尤其在社会变革的时代——这样的时代总会是利益格局调整的时代,是最需要公正的时代。即使不谈什么“人文精神”的大道理,仅从社会运作功能来说,一个只有被窃者才反对盗窃的社会必然是盗窃横行的乱世。避免这类乱世自然首先要靠法治,但如果只有被窃者才关心立法,这法如何立得起来?因此至少在这个意义上,少些“精神贵族”,多些贵族精神,在我们的社会中培养起一种超越既得利益,捍卫社会正义的高贵品质,应当是十分重要的。

 ⑧当然,贵族精神不等于贵族制度—一种赋予少数人以特权的、可恶的过时制度,但在中外历史上,最早抨击贵族(应当说是寡头)制度的那些时代先觉者往往不正是贵族阶层中人吗?看来真正的“贵族精神”,倒是实现消灭贵族(寡头)制度的斗争所不可缺少的呢!

 (有删改)

 3、第②段从

  和

 两方面阐述了当今社会还缺少真正的贵族。(2 分)

 4、对第④段的文意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社会不公的受害者要求公正的待遇,是应该加以提倡的。

 B.对别人的不幸漠不关心的社会,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社会。

 C.“贵族”和“不幸者”有责任和义务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

 D.不幸者敢于站出来呐喊是一个社会具有公平公正的表现。

 5、指出第⑤段论证的特色,并结合具体文本作简要分析。(3 分)

 6、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⑦段方框内,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 分)

  ①浅薄不是罪过,从既得利益出发也属人之常情

  ②而阿 Q“革命”成功之后会怎样?那恐怕就不仅可笑而已了

  ③但是,不是贵族并不可耻,假充贵族却至少有些可笑

  ④这不禁令人想起那自以为与赵太爷同宗的阿 Q

  ⑤要求人人具有贵族精神更无异于重演“道德净化”的历史悲剧

  A.④②③①⑤

 B.①⑤④③②

 C.④①③②⑤

 D.

 ①⑤③④②

 7、请从现实生活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文中阐说“贵族精神”的一个例子,并简要分析他们的关联性。(4 分)

 第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8-11 题。(16 分)

 夏日里

 钱红莉

 ①小满以后,天气热起来,日子如山如河地壮阔起来,真是陡峭得很,未曾有过什么过渡—即便是一场雨水呢,也不来光顾了。热模式一旦开启,仿佛天地都轰隆隆的,时有雷声,想想都怕得慌。

 ②夏天这么苦,犹如一本佛经,是用来教化众生的吧?磨练人,启示人。不及五点,天则透亮。窗外,鸟雀争鸣双层玻璃也抵挡不住,不得不令人早起。有苦恼,但,怎么办呢?过日子,不可能一脚踏进深山坐拥幽深,它就是这样的平白无故。

 ③去户外,疾行,抑或慢跑,躯体快速划过黏稠的空气,也能带起来一阵风。在风里行走,也算是一份额外的修补。满天朝霞,则是对早起的人一次微小的奖赏。

 ④端午过后,栀子花开了,一朵朵纯真的白,隐在蓊郁的绿叶中,远远看着,便想扑过去,怎么也看不够这世上,没有哪一样花朵值得我像对栀子花那样,把一生的爱惜都给予,

 一年年地,守着秘密一般,在它们的芬芳里无以言明。栀子花的香味纷纷自童年来是往内里收着的香,置身其中,整个的感官都复活过来,这种芬芳是可以邀约人的,与它们一起陷溺。陷溺是一种无法忘怀的美,颓废也是…

 ⑤这世间,许多美丽的东西,我只远远地看,或者于内心翻腾不息,从未奢望着要去占有过—唯独栀子花不能,一定要得到。得到则是拥有。就把它摘了,藏在小布包里带回家,养在清水里。拿出高脚玻璃杯,紫砂的小罐,一朵朵地放进去,怎么看,也看不够…整个灵魂终被照亮,却原来,也有片刻的欢愉。

 ⑥夏日早晨,永远是可爱的,空气里还能体味出片刻的清新。路边的青草身上,白露未晞,比冬天的寒露还要透明,映照出一切可映照的,比如蓝天,比如蓝天上偶然行过的云。有时,我会去到荒坡,坐一下。群鸟高飞于柳林之上,更多的是麻雀,它们的叫声打破了早晨的寂静和平衡。万物都有它的秩序,被早晨安放在既定的轨道上。

 ⑦我走向沟渠,站在芦苇丛边,拼命呼吸,植物的味道永远那么沁人心脾。人不能跟植物比,一比,就会自卑了一人身上总是散发着浊气,浑沌不清,有时还有怒气,怨气…这样的气息特别伤害心灵,久而久之,便蒙尘了不再明亮。人也只有跟植物站在一起,一颗蒙尘的心才会一点点醒过来。

 ⑧偶有风来,芦苇的叶子相互摩擦着,喧哗着,那种特有的清香气愈加浓厚起来,合着夜露的凉气一起洗涤你。这么美好的夏日早晨,也算得上一次成全。

 ⑨在这样的夏日,我最爱的,还是风声,蝶影,蝉鸣,是夏木阴阴的乡下,是河流纵横的远畴阔野。气温一日高似一日,早稻秧蹿得老高了,由早先的嫩绿转为浓翠,白鹭飞起,眼界里都见着绿意与幽深。

 ⑩夏日里,所有农作物都肯长—南瓜藤牵得几丈长,黄花下藏着碧绿的小瓜扭扭,很害羞的样子,圆滚滚的,一日壮似一日;豆角开紫色的花,一架一架的梦;辣椒是白花,花落了,结出浅碧色小果子,慢慢地,就红了;茄子开五个瓣的紫花,结紫茄子,瘦长长的个子像诗人,茄蒂上有许多芒刺;苋菜简直是往上扑通着蹿的,一日不掐,它的秆子便老了,粗了,都割下,把外皮撕了,拿盐腌制一夜,第二日炒炒当早饭菜就是周作人笔下的那种咸得齁死人的腌苋菜秆,浙地有,皖地也有没吃过腌苋菜秆的童年,就品尝不出咸味的人生;空心菜开白花,喇叭状蜻蜓和蝴蝶最喜欢在空心菜的白花上流连。

 ?我喜欢回到古中国去,认真地循着二十四个节气,过过日子。这样的节气,总是跟农业有关,跟土地、自然休戚与共,空虚发声,满盈静默,它让我一年年里学习自制,保持平静。

 ?节气的排序,真是一个巨大的隐喻,春华秋实,夏长冬藏。什么样的季节做什么样的事情,开怎样的花,结怎样的果实。盛夏如此溽热,寒冬又是那样凛冽……天地时序自有规律可循,小小星球在浩瀚的宇宙间运行,我们只要把二十四节气守住了,就什么都不会乱。

 ?当日子过到芒种,天地就真的静下来,不比春天里鲜花着锦般的热烈了。

 ?静下来,就好。

 ?静下来,读读古诗——躺在地板上,把陶潜举得高高的,翻着翻着,便要昏而去,枕着陶潜的意诚而辞达,浅睡过去。大抵,这就是歇夏。住一颗心,往内收,即便不写一个字,也不必慌张。读书,并非一种荒废,是另一种自制与平衡。

 ?除了读书,夏天还可以有大量时间,把家里所有窗帘都闭合,用来听马勒,听拉赫玛尼洛夫,听《大地之歌》,听《复活》,听《安魂曲》悠长,深厚,绵醇,把你的心一点点地自幽暗地带引领至光明的所在。一间屋子是盛不下你那颗心了,音符可以带你飞飞向明朗之地,然后令你脱胎换骨。

 ?生于世间,何时何地,我们不都是求一个静吗?

 ?当有了静气,一切便来到了眼前。

 (有删改)

 8.第①段语言运用独具特色,试结合本段内容加以赏析。(4 分)

 9.有人认为第④⑤两段内容可以删去,你认同吗?请说说你的看法。(4 分)

 10.选择两个角度,赏析第⑥段的景物描写。(4 分)

 11.第段在全文的构思中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4 分)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 12 —4 14 题。(8 8 分)

 贾客词

  (唐)刘驾

 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高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

 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岐。

 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

 12.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1 分)

 A.古体诗

 B.近体诗

 C.长短句

  D.杂剧

 13.下列关于这首作品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从叙事的过程看,作品可以分为行路、遇袭、脱险、归家四个层次。

 B. 这首作品可以用“比兴含蓄,体无定规,兴尽即止”来评价

 C. 中间四句对仗工整,凸显出行商途中财物为人所夺的悲惨遭际。

 D. 前四句因果衔接密切,写出商贾谋利不易,也为他的结局铺垫。

 14.赏析作品最后两句在构思上的妙处。(4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5-20 题。(19 分)

 蔡先生传

  (明)钟惺

 ①蔡先生者,讳霁。生而端慧,进止如成人。大父授之经,退务 刺其大义。家贫,父自食永春掾史。公内自念:“吾父虽安此,然赵景真闻父叱牛声而泣,岂必其父之不安于耕乎?致身显亲子职尔。”遂慨然欲以经术自奋。

 ②遂从入永春。父携公请令。令试而奇之,曰:“勿以俗学没之!” 具束脩,令学于傅君。乙亥,出就试,邑令首拔之,补诸生。丙戌,上春官不第。己丑,始得补玉田县教谕。抵延津,父讣至,一痛几绝。

 ③服除,补闽之长泰谕。凡孝廉为此职者,得题其衔曰“署”,明其非守宫也,外资其禄而心厌薄之。公曰:“否。有禄即官也,何署为?且署独不得有所事事乎?”其立教依经行,而以宽栗剂之。每出私钱具食讲艺,所拔识多显者。郡庠有某生为怨家所中,公廉其诬,为督学白之。某生持进谢,辞遣之。

 ④乙未,迁蜀之乐至令。会有采木之役,木所产,人兽绝迹,官给镪① 募民役,悬格 ②啖之耳。约事竣而给之。民先出钱,所给多不能雠其直。桀黠者多相规卸免,单朴者始承其末,流官竟不得其要领。公下车,卒出不意,征父老数辈,人给笔札,令疏注堪应募者姓名,各以所臆疾书。书已,即收之。为之稽粮册以知其赋之高下证甲牌以验其之多寡。然后榜示

 占役者于门。丁弱赋强,则出金助往募者。扉屦不任者,始得自诉。汰其实者,而其诬报及妄求免者。乃更为立补助之条,定休之规,信给发之约。用大义谕遣之,民始劝往矣。

 (有删节)

 【注】①(qi ng):成串的钱。②悬格:公布标准。③扉屦:草鞋。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具束脩(

 )(2)会有采木之役(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 分)

 (1)退务刺其大义(

 )

 A.讽刺

 B.探求

  C.刺探

  D.咨询

 (2)各以所臆疾书(

  )A.嫉恨

  B.疾病

 C.快速

 D.僧恶

 17.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 分)

 凡孝廉为此职者,得题其衔曰“署”,明其非守官也,外资其禄而心厌薄之。

 18.第④段画线句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3 分)

 为之稽粮册以知其赋之高下证甲牌以验其之多寡。

 19.第③段波浪线处蔡先生的批驳很有力度,请简要分析。(3 分)

 20.结合第④段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画蔡先生形象的。(4 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5 题。(12 分)

  盲 盲

 者

 说

 【清】戴名世

 ①里中有盲童,操日者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矣?”曰:“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宮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吾方以为吊也!”

 ②盲者笑曰:“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之为盲,而不知不盲之尽为盲也。夫盲者曷尝官哉?吾目虽不见,而四肢百体均自若也,以目无妄动焉。其于人也,闻其音而知其姓氏;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患。入其所精业,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如是者久而习之,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

 ③“今夫世之人,喜为非礼之貌,好为无用之观。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贤愚之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释,利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倒行逆施,卒蹈于罗网,入于陷阱者往往而是。去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岂独目哉!吾将谓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天下其谁非盲也?盲者独余那?余方且睥睨顾盼,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吾方转而为子悲为子吊也。”

 ④某生无以答。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

 【注】①操日者术:从事占卜职业。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 分)

 A.哉

  B.焉

  C.乎

 D.耶

 22.对第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作者列举自己“盲”的事实和表现,从正反两方面来阐述“虽盲实不盲”。

 B.多侧面多角度叙述自己“盲”久而成习惯,并没有因“盲”而带来烦恼。

 C.作者以自己盲的事实引出下文天下皆盲的严重后果,显示自己与众不同。

 D.本段先叙后议,列举自己“盲”的表现,为后文进一步揭示主旨做铺垫。

 23.对第③段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

 B.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

 C.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

 D.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

 24.概述第③段中今世之人不盲者却尽为盲的具体表现。(3 分)

 25.简析本文的写作意图。(3 分)

 作 三、写作 70 分 分

 25.爱上一首诗,也许无助于改变世界,但却可能因此而改变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

 这句话对如何处理当下遇到的种种难题很有启示意义。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和感悟。

 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 800 字

 1 2021 届高三语文 2 2 月答案

 1 .按要求填空。(5 分)

 (1)别有幽愁暗恨生

 (2)落花水香茅舍晚,《【双调_】

 (3)

 可怜后主还祠庙 , 日暮聊为《梁甫吟》 ”。

 2 .按要求选择。(5 分)

 (1)( D)。(2)( D )(3 分)

 读 二、阅读 70 分 分

 成 (一)阅读下文,完成 3 —7 7 题。(5 15 分)

 3、第②段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阐述了当今社会还缺少真正的贵族。(2 分)

 4、

 5、【参考答案】第⑤段从多角度、多侧面列举实例:有古代的例子,如:“清末出身官宦之家而为共和民主奋斗”的志士;有现代的例子,如“民国时出身富贵之门而投身工农革命者”;有中国的例子,如上两例;有外国的例子,如出身贵胄之家而甘为平等理想受苦赴难的俄国十二月党人;有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如“十二月党人”。有文学作品中的例子,如狄更斯笔下的查理•达奈与雨果笔下的朗特纳克侯爵;有政见一致,共同反抗黑暗社会的例子;有主张不同,却抨击社会黑暗如一的例子,如鲁泡特金公爵和列•托尔斯泰伯爵。这些事例有力地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贵族精神。

 6、【参考】(例子 1 分;作者或人物要符合贵族精神 1 分;要有分析 1 分;语言 1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8-11 题。(16 分)

 8.本段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刻画小满后夏日的特点,日子如山河般壮阔陡峭,以比喻生动地突出了夏天热变化的突迅速,缺乏过渡;雨水不来光顾,以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夏天溽热的特点;溽热模式开启后仿佛天地都轰隆隆,则以夸张手法凸显作者对苦夏的害怕之情。同时,选用典型的形容词,如“壮阔”“陡峭”等,化无形为有形,贴切地写出作者对苦夏的深刻印象。

 评分说明:修辞角度赏析 2 分,分析任意 2-3 个修辞效果,即可得 2 分;词语选用角度赏析 2分。

 9.参考示例一:我认为可以删去。第④⑤两段描述了栀子花相关内容,表达了作者对栀子花的挚爱以及由此获得的内心的欢愉。这与上下文描述夏日早晨的内容关联不大。同时,与全文借夏日里保持一份静气,于苦夏中感受生活的美好的主旨也不太一致。

 参考示例二:我认为不可以删去。第④⑤两段描述了对栀子花的热爱以及由此获得的内心欢愉,与上文苦夏热难耐形成对比,正是因此引发作者对苦夏之中美好的捕捉,自然引出下文相关内容。同时,这两段中表现的灵魂被照亮之后的欢愉体验也与全文在静心之下感受的夏日美好感受一致。

 评分说明:认可与否均可。观点态度 1 点;两段内容概括 1 点;主旨概括以及这两段与主旨关系分析 2 点;与上下文关系分析 1 点。1 点 1 分,给满 4 分为止。

 10.第⑥段描写动静结合(还可从视角、不同感官等角度),路边青草身上透明的露珠静静映照一切,白云偶然行过、群鸟高飞,叫声打破寂静,动静结合,刻画了夏日早晨万物有序,清新可爱的景致。

 11.第①段由上文对夏日里自然景物的描绘转入对人文的思考,借回到古中国的设想,把上文内容融入到二十四节气中,点明这让自己学习自制,保持平静。这正是上文能够在夏日里获取美好的心理基础。同时,引出下文对夏日作为节气排序之下的独特存在的理解,由此自然得出夏日里静下来收获美好的主旨。

 评分说明:“由上文对夏日里自然景物的描绘转入对人文的思考”“借回到古中国的设想,把上文内容融入到二十四节气中,点明这让自己学习自制,保持平静”“这正是上文能够在夏日里获取美好的心理基础”“引出下文对夏日作为节气排序之下的独特存在的理解”“由此自然得出夏日里静下来收获美好的主旨”1 点 1 分,给满 4 分为止。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 12 —4 14 题。(8 8 分)

  14.前文中商人已经惨遭横祸,葬身荒野。诗人笔锋一转,写他的妻子此时正对着镜子细细整理容妆,等待他的归来。一死一生,一惨烈一娴雅,这两句诗看似平淡,所描绘的场景却和商人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作者不着一字评论,就更显得商人的下场可悲可叹,少妇的命运可悲可怜。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5-20 题。(19 分)

 15.(1)准备(2)恰逢 16.(1)B

  (2)C

 17.凡是孝廉做这个官职的,需要注明他的职衔为代理,表明不是正式官职,(县里)表面上提供俸禄,但实际上心里讨厌轻视它。

 评分说明:“凡孝廉为此职者”“得题其衔曰署”“明其非守宫也”1 个分句 1 个扣分点;“外资其禄而心厌薄之”2 个扣分点。错 1 处扣 1 分,扣完为止。

 18.为之稽粮册/以知其赋之高下/证甲牌/以验其塞之多寡。

 评分说明:标识三处或以内的,标对一处给 1 分。识三处以上的,多标一处扣 2 分,扣到 0分为止。

 19.首先表明有俸禄就是官员,从官职合法性角度批驳表明为“代理”的不合理;其次,表明即使作为代理官员依然可以做好工作,批驳当地官员轻视行为;同时,两句话采用反问句式,增强了批驳的力度。

 评分说明:1 个分句为 1 点,1 点 1 分。

 20.以其他官员在处理采木之役过程中不得要领侧面衬托蔡先生执政能力之强;通过描述蔡先生出其不意查明实情,分别对待不同类型百姓完善补助,制定规则,申明大义等行为,正面刻画了一位机智干练、勤政爱民的官员形象。

 评分说明:侧面刻画 1 分;正面描述内容概括 2 分;形象概括 1 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5 题。(12 分)

 21.C

  22.B

 23.A

  24.事在眼前却视而不见的盲目与无视是非,看见了却无法看长远的短视。(依据:“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

 不分贤愚、不分邪正、不审利害、不识治乱,是非对错不加区分。(依据:“贤愚之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释……治乱之故不能识”)

 不得要领,倒行逆施,颠倒是非黑白。(依据: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倒行逆施……)

 25.3 分)作者借盲者之言,叙述了“盲者”虽看不见,但是心神健全,其实不盲;而天下的“不盲者”,倒行逆施,反倒都是“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的现象(1 分)。以此来讽刺抨击当世那些自以为是的读书人(1 分),表达了作者对世俗中自视甚高的读书人颠倒昏乱、不分是非的这一现状极度愤慨,(也希望后世之人看到此文心有所愧而做出改变)(1 分),本文借事说理,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1 分)。

相关热词搜索:语文 阶段 高三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