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自我鉴定 > 正文
 

2017年陕西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预赛理论考试试题解析

发布时间:2024-03-29 23:38:37 影响了:

 7 2017 年陕西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预赛理论试题

 考试时间:2017 年 3 月 19 日上午 9:00-11:00 注意事项:

 1 1 、使用 B 2B 铅笔在机读卡上填涂考号、姓名及你所选择的答案;

 2 2 、试题按学科分类,单选和多选题混排,单选题每题 1 1 分,多选题答案完全正确才可得 2 2 分;0 120 题,共计 计 2 162 分。

 3 3 、答题时间 0 120 分钟。

 一、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技术(0 40 分)

 25.2%

 1.右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根据图判断该细胞(单选)

 A.只分裂形成一种卵细胞

  B.含有 3 对同源染色体 C.含有 3 个染色体组

  D.一定发生过基因突变 解析:A 图中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且不均等分裂,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个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得到一个卵细胞。选 A。

 2.下列关于生物膜透性的叙述,错误的是(单选) A.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 B.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直接进入叶绿体 C.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粒的膜对葡萄糖具有选择透性 D.细胞外高浓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 解析:A 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以囊泡的形式运输至高尔基体,并未直接透过高尔基体膜。

 3.含羞草的叶片在被触摸时发生的叶卷曲过程中传递信号的通道是(单选) A.配体-门控通道

 B.电位-门控通道

 C.胁迫门控通道

 D.水通道 解析:B 通道蛋白已有 50 多种,主要是离子通道蛋白,现已鉴定过的离子通道蛋白在膜中都有开和关两种构型,相当于门,所以将通道蛋白形成的通道称为闸门通道。门的开启和关闭受复杂的生理环境的调控,并被各种不同的因子所诱导。根据闸门通道开启和关闭的条件,将已鉴定的通道蛋白分为两种主要的类型:电位闸门通道和配体闸门通道,另外还有一种不常见的闸门通道就是动力敏感闸门通道或称动力闸门通道。

 电位闸门通道

 这类通道的构型变化依据细胞内外带电离子的状态,主要是通过膜电位的变化使其构型发生改变,从而将“门”打开。在很多情况下,电位闸门通道有其自己的关闭机制,它能快速地自发关闭;开放往往只有几毫秒时间。在这短暂瞬息时间里,一些离子、代谢物或其他溶质顺着浓度梯度自由扩散通过

 细胞膜。电位闸门通道主要存在于神经细胞,在神经细胞的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也存在于其他的一些细胞,包括肌细胞、卵细胞、原生动物和植物细胞。大家熟知的例子就是含羞草的叶片在触摸时发生的叶卷曲就是通过电位闸门通道传递信号的。

 配体闸门通道

 这类通道在其细胞内外的特定配体与膜受体结合时发生反应,引起门通道蛋白的一种成分发生构型变化,结果使“门”打开。因此这类通道被称为配体闸门通道,它分为细胞内配体和细胞外配体两种类型。

 牵张闸门通道

 这种通道的打开受一种力的作用,听觉毛细胞的离子通道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声音的振动推开牵张闸门通道,允许离子进入听觉毛细胞,这样建立起一种电信号,并且从毛细胞传递到听觉神经,然后传递到脑。

 电位闸门通道和配体闸门通道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细胞质膜中,有些离子往往有几种不同类型的闸门通道。Ca 2+ 闸门通道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在某些神经细胞中存在电位 Ca 2+ 闸门通道,传递电脉冲信号。在肌细胞中,电位 Ca 2+ 闸门通道可以通过调节细胞 Ca 2+ 浓度触发肌肉收缩。细胞中也存在配体 Ca 2+ 闸门通道和机械 Ca 2+ 闸门通道。同样,K + 和 Na + 也都有电位和配体闸门通道。离子通道的研究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一些遗传缺陷与离子通道有关。

 4.核质比反映了细胞核与细胞体积之间的关系,当核质比变大时,说明(单选) A.细胞质随细胞核的增加而增加

 B.细胞核不变而细胞质增加 C.细胞质不变而核增大

 D.细胞质不变而核减小 解析:C A 选项核质比不变,BD 选项核质比变小。

 5.下列各项按照它们扩散通过膜双层的能力大小排出的次序是(单选) ①Ca2+ ,②CO2 ,③乙醇,④葡萄糖,⑤H 2 O A.②①③⑤④

 B.⑤②①③④

 C.①②⑤④③

 D.②⑤③④① 解析:D 脂双层只需要考虑自由扩散,这种运输方式限制因素是物质的脂溶性、分子大小和带电性。物质的脂溶性(在油/水中的分配系数)越强,越容易通过质膜;分子本身的大小也是十分重要的,分子大,扩散的速率就慢;物质的带电性也是限制扩散的一个主要因素。所有带电荷的分子(离子),不管它多小,都是不能自由扩散的。一般说来,气体分子(如 O 2 、CO 2 、N 2 )、小的不带电的极性分子(如脲、乙醇)、脂溶性的分子等易通过质膜,大的不带电的极性分子(如葡萄糖)和各种带电的极性分子都难以通过质膜。

 CO 2 是气体分子,最易通过脂双层膜,Ca2+ 不能通过脂双层膜。

 6.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的关系,正确的是(单选) A.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 B.神经纤维膜内 K+ /Na + 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C.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 C 5 /C 3 的比值,停止供应 CO 2 后比停止前高 D.人体细胞内 O 2 /CO 2 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 解析:C 结合水与生物的抗逆性有关,自由水含量与新陈代谢旺盛程度呈正比。所以,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小。A 错误。

 动作电位去极化阶段 Na+ 大量内流,神经纤维膜内 K + /Na + 的比值比静息电位时低。B 错误。

 停止供应 CO 2 后,C 3 合成停止,C 5 消耗减少,故 C 5 增多 C 3 减少,C 5 /C 3 的比值提高。C 正确。

 线粒体内消耗 O 2 、产生 CO 2 ,故线粒体内 O 2 /CO 2 的比值比细胞质基质低。D 错误。

 7.可进行自身磷酸化的受体是(单选) A.磷酸酰肌醇系统

  B.腺苷酸环化酶系统

  C.鸟苷酸环化酶系统

  D.酪氨酸蛋白激酶系统 解析:D 磷酸化通常都是由称为蛋白激酶的酶催化,在其他酶或蛋白质中的丝氨酸、酪氨酸或苏氨酸残基上加上一个磷酸基团。

 8.高尔基体的极性反映在它们的形成面到成熟面的酶成分不同,成熟面含有较多的(单选)

 A.甘露糖磷酸化酶

  B.唾液酸转移酶

  C.半乳糖转移酶

 D. N-葡萄糖胺移酶 解析:B 对于进入到高尔基体的糖蛋白来说,

 形成高甘露糖基寡糖侧链所需要的修饰比较简单,只要切除

 3

 分子的甘露糖即可。而形成复合寡糖则比较复杂,

 要切除

 5

 分子甘露糖,

 加上

 2 分子

 N-乙酰葡萄糖胺、2

 分子半乳糖、2

 分子唾液酸,

 有时还要加上岩藻糖。

 哺乳动物高尔基体中进行的

 N-连接糖基化修饰过程 9.根据 Watson-Crick 模型,求得 1μmDNA 双螺旋含核苷酸对的平均数为(单选)

 A.25400

 B.2540

 C.29411

  D.2941

 E.3505 解析:C 双螺旋的平均直径为 2nm(实测为 2.37nm),相邻碱基对的距离为 0.34nm(实测为 0.33nm),相邻核苷酸的夹角为 36°(实测为 34.6°)。沿螺旋的长轴每一转含有 10(实测为 10.4)个碱基对,其螺距为 3.4nm。

 10000/3.4*10=29412 10.基因组是(单选)

 A.一个生物体内所有基因

  B.生物体的一个特定细胞内所有基因 C.一个遗传单位

  D.一个二倍体细胞中的所有基因 解析:B 学术界更多地把基因组定义为整套染色体中所包含的全部基因。基因组中不仅包含着整套基因的编码序列,同时还包含着大量非编码序列,即基因之间的序列。这些序列同样包含着遗传指令。因此,基因组应该是整套染色体所包含的 DNA 分子以及 DNA 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指令。

 11.DNA 二级结构存在多态性,有关 B 型 DNA 的二级结构描述正确的是(单选)

 A.左手螺旋

  B.螺旋一周需 11 个碱基对 C.右手螺旋

  D.螺旋一周需 12 个碱基对 解析:C A-DNA,B-DNA 和 Z-DNA 的主要结构特点

 12.RNA 聚合酶的核心酶由以下哪些亚基组成(单选)

 A.α

 B.σ

  C.β

 D.β"

 E.δ 解析:C 大肠杆菌 RNA 聚合酶的核心酶是由 5 个亚基组成的,分别被命名为β,β",α(2 个)和ω亚基,其中β亚基是催化亚基。大肠杆菌 RNA 聚合酶全酶还含有第 6 个亚基,称为σ亚基。

 13.下列术语都与 RNA 分子有关,其中哪一种有可能包含与蛋白质编码无关的核苷酸组分(单选)

 A.外显子

 B.mRNA

  C.操纵子

  D.内含子 解析:D 真核生物基因的编码序列是不连贯的,即在两个编码序列之间有一段不编码蛋白质的非编码序列。编码序列称为外显子,非编码序列称为内含子。两个外显子之间插入了一个内含子。少数细菌基因中也发现有内含子的序列。外显子是出现在 mRNA 分子中的基因序列;内含子则是不出现在 mRNA 分子中的基因序列。

 14.普通小交(6n=42)♀玉米(n=20)♂远缘杂交育种是一种小麦亲本杂交后代快速纯合的高效育种方法,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幼胚过程中,玉米染色体因与小麦的纺锤体不亲和,在受精卵最初的几次细跑分裂中会全部丢失,而小麦染色体全部留下。育种学家常取该幼胚离体培养以用于选育新品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单选) A.幼胚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最多 84 条 B.取该幼胚离体培养可获得普通小麦单倍体 C.杂交后形成幼胚说明普通小麦与玉米不存在生殖隔离 D.利用该幼胚选育品种时作母本的普通小麦应为纯合子 解析:B 在受精卵最初的几次细跑分裂中会全部丢失,而小麦染色体全部留下,所以幼胚细胞实际上是小麦的单倍

 体(3n=21)。B 正确。

 幼胚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最多 42 条,A 错误;杂交后形成幼胚高度不育,说明普通小麦与玉米存在生殖隔离(杂种不育),C 错误;利用该幼胚选育品种时作母本的普通小麦应为杂合子,D 错误。

 15.牛奶、吸管、接种环、培养基、空气灭茵的方式依次是(单选) ①灼烧灭菌②巴氏消毒③干热灭菌④紫外线消毒⑤高压蒸汽灭菌 A.②①③⑤④

  B.②⑤③③④

  C.②③①⑤④

  D.⑤①③⑤④ 解析:删除 常用的消毒灭菌方式:牛奶-②、吸管(玻璃部分)、培养基-⑤,接种环-①,空气-④。

 16.IS 元件(单选)

  A.全是相同的

 B.具有转座酶基因

  C.是旁侧重复序列

 D.每代每个元件转座 103

 解析:B IS 的遗传学特性可以归纳如下:①能编码转座酶,自主进行转座。转座酶的编码起始点位于一端的反向重复序列内。终止点则正好位于另一端的反向重复序列之前或中间。②插入位点一般是随机的,很少是位点专一的。③插入后使宿主染色体的插入位置上产生短的正向重复序列。④转座是罕见事件,与自发突变率处于同一数量级,约为每代 10 -6 ~10 -7 。⑤插入片段精确切离后,可使 IS 诱发的突变回复为野生型,但这种概率很低,每代只有 10 -6 ~10 -10 。⑥不精确切离可使插入位置附近的宿主基因发生缺失。

 17.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单选) A.将腐乳坯堆积起来会导致堆内温度升高,影响毛霉生长 B.腐乳坯若被细菌污染,则腐乳坯表面会出现黏性物 C.装坛阶段加入料酒,可有效防止杂菌污染 D.勤向腐乳坯表面喷水,有利于毛霉菌丝的生长 解析:D 18.下列数据库属于生物大分子结构数据库的是(单选) A.Genbank

  B.PDB

 C.NCBI

  D.DDBJ 解析:B GenBank是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建立的DNA序列数据库;DDBJ (日本DNA数据库);PDB是protein data bank 的简写,在生物学软件中,一般把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信息用 pdb 文件保存。

 19.构建系统发育树应使用(单选) A.BLAST

  B.FASTA

 C.UPGMA

  D.FTP 解析:C BLAST(基本局部联配搜索工具)和 FASTA(序列联配算法)都是序列数据库相似性搜索程序;文件传输协议(FTP)从一台计算机传输文件到另一台计算机的方法。访问受限制(需要用户名和口令)或不受限制(匿名FTP);UPGMA(不加权的算术平均组对法)是构建系统发育树的常用方法之一。

 20.蛋白质是决定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细胞膜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 tRNA

 B.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生成的 H 2 O 中,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 C.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 D.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不仅与碳骨架有关,而且也与功能基团有关 E.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蛋白质 解析:BCD 细胞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 tRNA,A、D 错误。

 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各种细胞的体积由大小不同,但细胞核的大小悬殊不大 B.在所以动物细胞中,中心体是主要的微管组织中心 C.在体细胞中可以测到端粒酶活性 D.结构异染色质有转录活性 E.巴氏小体存在于雄性哺乳动物体上皮细胞中 解析:ABC 根据染色体在分裂期与间期的染色不同,分为异染色质和常染色质。在有丝分裂完成之后,大多数高度压缩的染色体要转变成间期的松散状态。但是,大约有 10%的染色质在整个间期仍然保持压缩状态,将这种染色质称为异染色质,而将回复到松散状态的染色质称为常染色质。异染色质和常染色质可通过染色进行观察,间期染色深的是异染色质,染色浅的是常染色质。异染色质可能没有转录活性,不过,现已发现某些基因位于异染色质区。另外,也并非所有无活性的基因和不转录的 DNA 区,都是异染色质区。

 虽然雌性细胞有两条 X 染色体,也只有一条具有转录活性,另外一条 X 染色体像异染色质一样保持凝缩状态,称为巴氏小体。巴氏小体的形成保证了雄性和雌性都只有一条具有活性的 X 染色体,合成等量的 X 连锁基因编码的产物。

 结构异染色质一般没有转录活性,D 错误;巴氏小体存在于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E 错误。

 22.下列不都属于细胞骨架的蛋白是(多选) A.微管蛋白、木质素和驱动蛋白

  B.微管、肌球蛋白和微丝 C.微丝、中间纤维和微管

  D.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和中间丝 解析:

 细胞骨架是细胞内以蛋白质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网络结构,由主要的 3 类蛋白质纤丝构成,包括微管、微丝、中间纤维。每一种蛋白质纤丝都是由不同的蛋白质亚基组成,如微管蛋白是微管的亚基、肌动蛋白是肌动蛋白纤丝的亚基,而中间纤维则是由一类纤维蛋白家族组成的。各种纤丝都是由上千个亚基装配成不分支的线性结构,有时交叉贯穿在整个细胞之中。

 木质素不是蛋白质,驱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不是细胞骨架的蛋白。

 23.下列有关分泌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分泌蛋白在细胞内的合成需要核糖体的参与 B.线粒体能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提供能量 C.分泌蛋白先经过高尔基体再经过内质网分泌到细胞外 D.分泌蛋白从细胞内排出时,囊泡的膜可与细胞膜融合 解析:ABD

 分泌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 正确;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B 正确;分泌蛋白先经过内质网,再经过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C 错误;当囊泡运输至细胞膜时会通过胞吐排出分泌蛋白,囊泡膜会与细胞膜相融合,D 正确。

 24.对于一个特定的起点,引发体的组成包括(多选) A.一个防止 DNA 降解的单链结合蛋白 B.在起始位点与 DnaG 引发酶相互作用的一个寡聚酶 C.DnaB 解旋酶和附加的 DnaC、DnaT、PriA 等蛋白 D.DnaB、单链结合蛋白、DnaC、DnaT、PriA 蛋白和 DnaG 引发酶 解析:BC 引发体由引发前体(预引发蛋白)和引物酶组成,引发前体包含 6 种蛋白,分别是 i 蛋白、n 蛋白、n´蛋白、n""蛋白、DnaB 蛋白和 DnaC 蛋白,它们通过相互配合,使 DNA 双链解旋并与之结合;引物酶(DnaG 蛋白)连续地和引发前体结合与分离,并依赖 DNA 模板合成长度在 60nt 以内的小段 RNA 引物,引物 3’末端可以接下去合成 DNA 片段。引发体能够在后随链模板上移动,移动过程需 ATP 供能,移动方向与后随链合成方向相反(沿着后随链模板 5’→3’方向移动),且与复制叉的移动保持同步。

 单链结合蛋白能使天然 DNA 的熔点降低,防止 DNA 复性。

 25.关于人胰岛素的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①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②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蓝色

 ③促进肝糖原分解

  ④由胰岛 B 细胞合成、分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ACD 人胰岛素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②错误;胰岛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合成,降低血糖,③错误。

 26.为评价一种酶分别在不同抑制剂环境中的活性,用 10nmol/L 酶催化不同浓度的底物,测定产物的生成速率。计算出初始速率 vi(t=0s),并绘制出酶在 2 种抑制剂及空白对照环境中的反应初始速率与底物浓度关系的曲线图。下列陈述正确是(多选)

 A.在没有抑制剂的情况下,酶的 Km(米氏常数)是 0.15μmol/L B.通过添加底物,抑制剂 1 的抑制作用可以被大大抵消 C.抑制剂 2 降低了酶的最大反应速率

 D.抑制剂 2 作用下酶的转换数约为 15/s 解析:BCD 米氏常数 Km 是酶促反应速度 V 为最大酶促反应速度值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催化常数(kcat)也称为酶的转化数,是每摩尔酶(或每个活性中心)每单位时间催化转化成产物的底物的摩尔数。kcat 的单位是 s-1。kcat=Vmax/[E],其中[E]是反应的起始总浓度。

 在没有抑制剂的情况下,酶的 Km(米氏常数)是 0.8μmol/L,A 错误;随底物浓度的增加,酶促反应逐渐加快,并最终接近无抑制剂时的最大反应速率,可见抑制剂 1 的抑制作用可以被大大抵消,B 正确;由图可知,抑制剂 2 降低了酶的最大反应速率,C 正确;抑制剂 2 作用下酶的转换数约为 0.15*1000/10=15/s(注意单位换算),D 正确。

 27.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 组(20℃)、B 组(40℃)和 C 组(60℃),测 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A.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 A 组 B.在时间 t2 时,向 C 组反应体系中增加 2 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 t3 时,C 组产物总量升高 C.在时间 t1 之前,如果 A 组温度提高 10℃,那么 A 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变慢 D.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也有少数酶是 RNA 解析:ABC 由图可知,40℃时酶促反应速率最大,所以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 B 组。A 错误。

 由于三个实验组底物的量相同,但 C 组产物的量少于 A、B 两组,说明酶经 60℃除了一段时间后彻底失去了活性,因此在时间 t2 时,向 C 组反应体系中增加 2 倍量的底物,C 组产物总量不会改变。B 产物。

 28.由细菌释放的外毒素引起病害的疾病有(多选) A.霍乱

 B.伤寒

 C.猩红热

 D.百日咳 解析:ACD 霍乱为我国的甲类法定传染病,由霍乱弧菌所引起。霍乱弧菌产生的霍乱肠毒素在目前已知的致泻性毒素中最为强烈,是肠毒素的典型代表。

 伤寒沙门菌引起伤寒,沙门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内毒素与菌毛,个别沙门菌尚能产生肠毒素。

 链球菌致热外毒素曾被称为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是人类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由 A 群链球菌溶原菌菌株产生,有 A、B、C 这 3 个血清型,为蛋白质,较耐热。

 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百日咳杆菌可以产生百日咳外毒素。

 目前我国常规采用含有百日咳疫苗、白喉类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的百白破三联疫苗,对 3~6 个月的儿童进行免疫,可同时获得对这三种常见病的免疫力。

 29.为了使牛仔裤呈现“穿旧“效果,目前重要的生产手段,在工业洗衣机中用酶洗代替传统的浮石擦洗,

 (工艺流程见下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多选)

 A.纤维素酶在仿旧中的作用机理与其在洗衣粉中去污的机理相似 B.在上述工艺中,为重复使用纤维素酶,可选用适当的包埋剂固定化酶 C.在上述工艺中,通过调节温度、酸碱度、处理时间可控制仿旧颜色的深浅 D.纤维素酶催化葡萄糖残基间磷酸二酯键的水解分解纤维素 解析:AC 在仿旧和去污中,纤维素酶均作用于衣物,二者作用相似,A 正确;由于纤维素酶较小,不能用包埋法固定化酶,B 错误;改变温度、酸碱度和处理时间均会影响酶作用的结果,控制仿旧颜色的深浅,C 正确;纤维素酶催化葡萄糖残基之间的糖苷键水解分解纤维素,D 错误。

 30.有关细饱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A.核移植克隆的动物,其线粒体 DNA 来自供卵母体 B.用原生质体制备人工种子,要防止细胞破裂 C.骨髓瘤细胞经免疫处理,可直接获得单克隆抗体 D.PEG 是促细胞融合剂,可直接诱导植物细胞融合 解析:BCD 核移植克隆的动物,需要供核一方和供质一方(一般用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细胞的细胞质),其线粒体 DNA 来自供卵母体,A 正确;制备人工种子,需要用完整植物细胞,借助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来实现,不需用原生质体,B 错误;能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骨髓瘤细胞不能产生抗体,C 错误;PEG 是促细胞融合剂,但是不能直接诱导植物细胞融合,植物细胞需要先去除细胞壁形成原生质体才能融合,D 错误。

 二、植物和动物的解剖、生理、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9 49 分)

 30.8%

 31.叶肉细胞内的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单选)

 A.O 2 的产生

  B.H 2 O 的生成

  C.[H]的消耗

  D.ATP 的合成 解析:A O 2 的产生,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A 正确;氨基酸的脱水缩合也能生成水,场所是核糖体,而核糖体没有膜结构,B 错误;暗反应过程也消耗[H],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没有膜结构,还有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也消耗[H],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 错误;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都能产生 ATP,其中呼吸作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 ATP,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 错误。

 32.设 A、B 两细胞相邻,其渗透势和压力势都是 A 大于 B,这时水分在两细胞间的流动取决于它们的(单选)

 A.渗透势

  B.压力势

  C.水势

 D.压力势和水势 解析:删除 33.三羧酸循环中,在底物水平合成的 1 分子高能磷酸化合物是在下列哪个反应中形成的(单选)

 A.柠檬酸→α-酮戊二酸

  B.α-酮戊二酸→琥珀酸

  C.延胡索酸→苹果酸

  D.琥珀酸→延胡索酸 解析:B 柠檬酸循环的概括图:

 34.C 4 植物 CO 2 固定的最初产物是(单选)

 A.草酰乙酸 B.磷酸甘油酸 C.果糖-6-磷酸 D.核酮糖二磷酸 解析:A C 4 植物中 CO 2 受体是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下,固定 CO 2 ,生成草酰乙酸。草酰乙酸在 NADP 苹果酸脱氢酶催化下还原为苹果酸。上述反应在叶肉细胞中进行。有些 C 4 植物的草酰乙酸在细胞质中转变为天冬氨酸,它们都是 C 4 二羧酸。

  苹果酸(或天冬氨酸)通过胞间连丝进入维管束鞘细胞,脱羧放出 CO 2 ,释放出的 CO 2 进入 C 3 途径,形成光合产物。C 4 二羧酸放出 CO 2 后形成的 C 3 化合物丙酮酸,从维管束鞘细胞回到叶肉细胞,在那里重新转变为 CO 2受体 PEP。

 35.在低氧浓度下即能增加类菌体对氧的吸收,又能造成无氧微环境以提高固氮酶的活性,起着调节根瘤中氧分压“缓冲作用”的是(单选)

 A.铁蛋白

 B.铁氧还原蛋白

 C.豆血红蛋白

 D.根瘤蛋白 解析:C 固氮酶通常是由两个蛋白成分组成的,一个含有铁,另一个含有铁和钼。由于两个金属蛋白对 O2 高度敏感,与氧接触就会失活,所以在固氮生物内,固氮酶都是与氧隔绝的。例如厌氧菌只有在无氧条件下才能进行固氮,在豆科的根瘤内,豆血红蛋白结合氧并使氧浓度在根瘤菌固氮酶直接作用的环境下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

 36.在根的下列结构中,不可能起源于中柱鞘细胞的是(单选)

 A.周皮

  B.原生木质部

 C.侧根

  D.形成层 解析:B 中柱鞘是维管柱的外层组织,向外紧贴着内皮层。它是由原形成层的细胞发育而成,保持着潜在的分生能力,通常由一层薄壁细胞组成,也有由两层或多层细胞组成的,有时也可能含有厚壁细胞。维管形成层(部分的)、木栓形成层、不定芽、侧根和不定根,都可能由中柱鞘的细胞产生。

 37.沉水植物茎中的机械组织多为(单选) A.纤维

 B.石细胞 C.已退化 D.厚角组织细胞 解析:C 水生植物的整个植株生在水中,因此,它们的叶,特别是沉水叶不怕缺水,而问题在于如何获得它所需要

 的气体和光量,因为水中的气体和光量是不足的。沉水叶和旱生植物的叶,在结构上迥然不同,表现出植物界中叶的另一极端的类型。沉水叶一般形小而薄,有些植物的沉水叶片细裂成丝状,以增加与水的接触和气体的吸收面。表皮细胞壁薄,不角质化或轻度角质化,一般具叶绿体,无气孔。叶肉不发达,亦无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分化。维管组织和机械组织极端衰退。

 38.具单体雄蕊、二体雄蕊、二强雄蕊、四强雄蕊、聚药雄蕊的植物分别是(单选) A.唇形科、十字花科、豆科、锦葵科、菊科

 B.菊科、豆科、唇形科、十字花科、锦葵科 C.锦葵科、豆科、唇形科、十字花科、菊科

 D.菊科、豆科、十字花科、唇形科、锦葵科 解析:C 一朵花中的雄蕊一般长短相等,但也有同一花中的雄蕊长短不等,如十字花科植物的雄蕊共有 6 枚,其中外轮的 2 个较短,内轮的 4 个较长,称四强雄蕊;又如唇形科、玄参科植物的花朵中,雄蕊共有 4 枚,2 个较长,另 2 个较短,称为二强雄蕊。雄蕊同样有分离和联合的变化,联合有在花丝部分,或在花药部分。花药完全分离而花丝联合成 1 束的称单体雄蕊,如棉(锦葵科)、山茶;花丝如联合成 2 束的称二体雄蕊,如蚕豆、豌豆等;花丝合成为 3 束的为三体雄蕊,如小连翘;合为 4 束以上的为多体雄蕊,如金丝桃。雄蕊的花丝分离而花药互相联合的称聚药雄蕊,如菊科、葫芦科等植物的雄蕊。

 39.心室肌 纤维动作电位 0 期去极化时的 Na+ 内流属于(单选)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负反馈调节

  D.正反馈调节 解析:D 细胞膜两侧 K + 、Na + 离子的不均衡分布,主要是靠钠泵蛋白质消耗代谢能建立起来的,而由此形成的势能贮备却可供细胞多次产生兴奋而不需当时耗氧供能。不过实际上钠泵的活动又受膜内外 Na + 、K + 浓度的调控,它对膜内 Na + 浓度的增加十分敏感,Na + 的轻微增加就能促进钠泵的活动,因此在每次兴奋后的静息期内,都有钠泵活动的一定程度的增强,将兴奋时多进入膜内的 Na + 泵出,同时也将复极时逸出膜外的 K + 泵入,使兴奋前原有的离子分布状态得以恢复。这时由于两种离子的转运同时进行,出入的离子总数又近于相等,故一般不伴有膜两侧电位的明显改变。但在膜内 Na + 蓄积过多而使钠泵的活动过度增强时,上述的定比关系可以改变,结果是泵出的 Na + 量有可能明显超过泵入的 K + 量,这就可能使膜内负电荷相对增多,使膜两侧电位向超极化的方向变化;这时的钠泵,就称为 生电性钠泵。

 40.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根本区别在于(单选) A.参与的全部凝血因子都不相同

  B.内源性凝血无需稳定因子 C.最后形成的凝血块不同

  D.启动因子不同 解析:D 根据反应起始点的凝血因子和复合物形成的途径不同,可分为内源性凝血系统和外源性凝血系统。

 1.内源性凝血系统 这个系统是指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完全依赖于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具体过程是:血浆中凝血因子Ⅻ与受损伤血管壁内的胶原或基膜接触后,就被激活成Ⅻa,它再催化因子Ⅺ成为Ⅺa,Ⅺa 继而催化因子Ⅸ成为Ⅸa。因子Ⅸa、因子Ⅷ、Ca 2+ 和血小板磷脂等共同催化因子Ⅹ成Ⅹa。Ⅹa 与因子Ⅴ、Ca 2+ 和血小板磷脂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

 2.外源性凝血系统 当组织受外伤时,释放出因子Ⅲ,其所发动的凝血过程称为外源性凝血系统。因子Ⅲ是一种脂蛋白,它必须与部分血浆因子因子Ⅶ和 Ca 2+ 形成复合物。此复合物可催化因子Ⅹ成Ⅹa。以下的步骤即和内源性凝血系统中的相同,即Ⅹa 与因子Ⅴ在血小板磷脂和 Ca 2+ 参与下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

 一般说来,通过外源性途径较快,但在实际情况下,单纯由一种途径引起凝血的情况不多。

 41.心室肌细胞与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单选)

 A.0 期去极化的速度与幅度

  B.1 期复极化的速度 C.4 期自动去极化的有无

  D.2 期平台期复极化的机制 解析:C 按照心肌细胞电活动的特点,可以分为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快反应细胞包括:心室肌、心房肌和浦肯野细胞,前二者属非自律细胞,后者属自律细胞。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去极化速度快,振幅大,复极过程缓慢並可分几个时相(期)。由于去极速度快、波幅大,所以兴奋传导快。慢反应细胞包括窦房结和房室结。慢反应细胞的主要特点是去极化速度慢,波幅小,复极缓慢且无明显的时相区分,传导速度慢。

 快反应细胞的动作电位可分为五个时相(期):

 0 期:又称除极或去极过程,心肌细胞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出现去极。膜内电位迅速由静息状态的-80~-90mV上升到+30mV 左右,即膜两侧原有的极化状态被消失並呈极化倒转,从去极化到倒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升支,其超过 0 电位的电位称为超射。0 期短暂,仅占 1~2ms,而上升幅度大,可达 120mV。其最大除极速度在心房心室肌约为 200~300V/S,而浦肯野细胞可达 400~800V/S。

 1 期:(快速复极化期),在动作电位去极完毕后,转入复极期在复极初期,膜电位迅速由 30mV 下降到 0mV左右,占时约 2ms,1 期在不同的快反应细胞明显程度不同,在浦肯野细胞很明显。

 2 期(缓慢复极化期又称平台期),在 2 期内,复极速度极为缓慢,几乎停滞在同一膜电位水平,因而形成平台,故又称平台期,平台期是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不同心肌细胞平台期的电位水平和时程长短不同。心室肌和房室束近端的浦肯野细胞平台期的电位为零电位附近。在束支远端或末梢的浦肯野细胞为-40mV。心室肌细胞平台期时程约占 100ms、浦肯野细胞为 200~300ms。平台期的存在是心肌快反应细胞动作时程明显长于神经、骨骼肌的主要原因。

 3 期(快速复极化末期),2 期复极结束后,复极过程又加速,膜内电位下降至静息电位或舒张电位水平,完成复极化过程,占时约为/100~150ms。

 4 期,是动作电位复极完毕后的时期。又称之为电舒张期。在非自律细胞如心房肌,心室肌细胞 4 期内膜电位稳定于静息电位,称为静息期。在自律细胞 4 期内膜电位不稳定,有自发的缓慢去极倾向称为舒张除极。当 4 期除极达到阈电位水平就可产生一次新的动作电位。

 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和主要离子活动示意图 42.红细胞能以 HCO 3- 形式运输 CO2 的原因是(单选) A.红细胞内有碳酸酐酶催化

  B.CO 2 在红细胞内的溶解度大于在血浆中 C.红细胞内有 HbO 2

 D.红细胞内有 HHb

 解析:A CO 2 从组织进入血浆后,只有少量能与水结合成碳酸(H 2 CO 3 ),大部分进入红细胞。在红细胞中碳酸酐酶的作用下,CO 2 与水结合成大量的 H 2 CO 3 ,H 2 CO 3 又解离为 H+和 HCO 3- 。

 43.下列动物为厌氧呼吸的是(单选) A.河蚌

 B.轮虫 C.蛔虫 D.蝗虫 解析:C 蛔虫寄生于动物的肠道内,生活在缺氧环境中,为厌氧呼吸。

 44.棘皮动物的皮鳃具有排泄的作用,皮鳃的来源是下列哪些细胞外突形成的(单选) A.体壁的外皮皮细胞

 B.体壁的体腔膜的上表皮细胞

 C.肠壁的体腔膜细胞

 D.体壁的外、内两层上皮细胞 解析:D 皮鳃呈泡状,为体壁自骨片间隙外凸形成。外层为上皮,内为体腔膜,体腔液在其内循环,有呼吸及排泄的功能。

 45.叉骨为下列哪种动物所特有(单选) A.蛙类

 B.鸟类 C.兔类 D.蛇类 解析:B 鸟类的左右锁骨以及退化的间锁骨在腹中线处愈合成“V”形,称为叉骨,是鸟类特有的结构。叉骨具有弹性,在鸟翼剧烈搧动时可避免左右肩带(主要是乌喙骨)碰撞。

 46.鸟类的发声器官是(单选)

 A.喉门

 B.气管

 C.支气管

 D.鸣管 解析:D 鸟类具有特殊的鸣管肌肉,可支配鸣管(以及鸣膜)改变形状而发出多变的声音或鸣啭。鸣肌在雀形目鸟类(鸣禽)特别发达。

 47.青蛙的循环系统属于(单选)

 A.单循环

 B.幼体单循环,成体双循环

  C.双循环

 D.开管式循环 解析:B 幼体时期的心脏只含有一个心房和一个心室,血液循环为单循环。变态后,成体的心脏可分为心室、心房、静脉窦三部分,血液循环为不完全的双循环。不论是从左心房还是由右心房流到心室的血液,都能流遍心室各部而互相混合,并未见到因心室内存在肌质纵褶使多氧血和少氧血隔开的现象。

 48.牛、羊、马、兔都是草食性动物,它们消化食物纤维素的部位是(单选)

 A.均在瘤胃

 B.牛、羊、马均在瘤胃,兔在盲肠

 C.牛、羊在瘤胃,马、兔在盲肠

 D.牛在瘤胃,羊、马、兔均在盲肠 解析:C 牛、羊是反刍动物,食物中的纤维素在瘤胃中消化;马、兔不是反刍动物,食物中的纤维素在盲肠中消化。

 49.尿中以尿酸为代谢废物的脊椎动物是(单选)

 A.爬行类和鸟类

 B.哺乳类和鱼类

 C.爬行类和哺乳类

 D.鸟类和哺乳类 解析:A 鸟类和爬行类的主要代谢产物是尿酸,微溶于水,易形成晶体。

 50.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单选)

 A.调节水分平衡

  B.消化作用

  C.运动作用

 D.呼吸作用 解析:A 伸缩泡只能排出一部分代谢废物,主要是调节水分。伸缩泡广泛存在于淡水生活的原生动物。

 51.下列动物在分类上属于哺乳动物却为卵生的是(单选)

 A.袋鼠

 B.鸭嘴兽

 C.鸽子

 D.鲸鱼 解析:B 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鸭嘴兽母体虽然也分泌乳汁哺育幼仔成长,但却不是胎生而是卵生.即由母体产卵,靠母体的温度孵化.母体没有乳房、乳头,在腹部两侧分泌乳汁,幼仔就伏在母兽腹部上舔食。繁殖时雌鸭嘴兽每次产两卵,幼兽从母兽腹面濡湿的毛上舐食乳汁.所以鸭嘴兽属于哺乳动物中的卵生动物。

 52.下图左侧(甲)、右侧(乙)分别是同种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经一段时间后,其根部的解剖图;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单选)

 A.甲是该种植物生长在通气良好的环境下的结果

  B.乙是该种植物生长在干旱的环境下的结果 C.乙是该种植物生长在特定环境下,造成乙烯的合成

  D.乙图的植物可能会有不定根呼吸根的产生 E.乙图植物的生长环境可能会让甲图植物叶片下垂 解析:B 植物是否适应淹水胁迫,很大程度决定于植物体内有无通气组织。例如水稻的根和茎有发达的通气组织,能把地上部吸收的氧, 输送到根部, 所以抗涝性就强。而小麦的茎和根缺乏这样的通气组织,所以对淹水胁迫的适应能力弱。如果小麦、玉米等根部缺氧, 也可诱导形成通气组织。淹水缺氧之所以能诱导根部通气组织形成, 主要是因为缺氧刺激乙烯的生物合成,乙烯的增加刺激纤维素酶活性加强, 于是把皮层细胞的胞壁溶解,最后形成通气组织。乙烯也会导致叶柄偏上生长,叶片下垂。

 从图中可见,乙图植物通气组织发达,是对缺氧环境的适应。

 53.哺乳动物的胎盘是(单选)

 A.母体子宫壁内膜的一部分

  B.胎儿在子宫内的绒毛膜

 C.胎儿的绒毛膜和尿囊与母体子宫壁的内膜的结合部分

  D.类似于鸟卵中壳膜的结构 解析:C 陆生脊椎动物胚胎外面有 4 层膜,即羊膜、绒毛膜、卵黄囊和尿囊的膜。羊膜是从胚胎本身长出来的膜,褶叠在胚胎外面,将胚胎裹起来。羊膜所形成的腔称为羊膜腔。腔中液体称羊水,胚胎浴于羊水中,可免受震动。陆生动物来自水生的祖先,羊膜则是从水进入陆地的一个重要适应。有了羊膜和羊水,胚胎就可在本身供给的水液中发育,免受干燥之苦。

 人胚胎外膜 羊膜之外有绒毛膜。绒毛膜是从胚泡外围的细胞,即滋养细胞发育而来,爬行类和鸟类的绒毛膜很薄,粘附在卵壳的内面。人和其他胎盘哺乳类的绒毛膜很厚,紧贴在母亲的子宫壁上,并有许多绒毛状突起长入子宫壁中。绒毛膜和母亲的子宫壁共同形成胚盘。绒毛膜和母亲的子宫壁中都有丰富的血液供应,但胎儿和母亲的血液从不相通。胎儿的血液经毛细血管壁而与母亲子宫壁中的血液进行气体和物质的交换。

 尿囊是胚胎消化管的外延物。在爬行类和鸟类,尿囊的作用是收集含氮的代谢废物,即尿酸结晶。等到孵化,幼体破壳而出时,尿囊及其中废物即被遗弃。人胚胎的尿囊很小,没有功能,是进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

 卵黄囊也是消化道伸出的囊。在卵生脊椎动物,卵黄囊中充满卵黄。哺乳动物和人胚胎也有一卵黄囊,但只是一退化器官,无营养意义。

 羊膜、尿囊和卵黄囊都是从胚胎的腹面延伸出来的结构。胚胎逐渐长大,从腹面延伸出来的羊膜相对地变细,形成一管,将已经缩小的尿囊和卵黄囊包围起来,形成一条和胎盘相连的带子,即是脐带。脐带中有胎儿的动脉和静脉,它们伸入到胎盘中而成毛细血管网。胎儿通过毛细血管网从母亲的血液中吸收氧和营养物质,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废物。

 54.下列动物个体发育中具有担轮幼虫的一组是(单选)

 A.石鳖、鳞沙蚕、叉螠、方格星虫 B.瓣形须腕虫、帚虫、草苔虫、章鱼

  C.乌贼、草苔虫、叉螠、田螺

  D.田鳖、帚虫、方格星虫、瓣形须腕虫 解析:A 担轮幼虫呈陀螺形,体中部具 2 圈纤毛环,位体侧口前的一圈称原担轮,口后的一圈为后担轮,体末尚有端担轮。口接短的食道,连膨大的胃,通入肠,肛门开口于体后端。消化管内具纤毛,只有肠来源于内胚

 层。海产环节动物、螠虫动物、星虫动物、软体动物具有担轮幼虫。

 瓣形须腕虫-须腕动物门、帚虫-帚虫动物门、草苔虫-苔藓动物门没有担轮幼虫。

 55.突变醇母的酵效率高于野生型,常在酿酒工业发酵中使用。下图为呼吸链突变酵母呼吸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突变酵母乙醇代谢途径未变 B.突变酵母几乎都能产生[H] C.氧气充足时,野生型酵母种群增殖速率大于突变体 D.通入氧气后,突变酵母产生 ATP 的主要部位是细胞质基质 解析:ABCD 突变酵母细胞能进行正常的乙醇代谢途径,A 正确;突变酵母细胞可通过乙醇代谢途径在第一阶段产生[H],B 正确;氧气充足时,野生型酵母可进行正常的有氧呼吸,突变体不能进行正常的有氧呼吸,前者释放能量多,代谢旺盛,所以增殖速率大于后者,C 正确;因为突变酵母呼吸链中断,所以通入氧气后,突变酵母产生 ATP 的主要部位还是细胞质基质,D 正确。

 5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A.生长在同一种培养液中的任何植物,其灰分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完全相同 B.植物从土壤溶液中既吸收硝态氮(NO 3- )又吸收铵态氮(NH4+ )

 C.植物体内的钾一般不形成稳定的结构物质 D.植物只能从土壤中吸收 H 2 PO 4- 状态的无机磷 E.NaNO 3 和 Ca(NO 3 )

 2 都属于生理碱性盐 解析:AD 不同生物体内元素种类大体相当,但各元素的含量有差异。所以,生长在同一种培养液中的任何植物,其灰分中各种元素的含量不同。A 错误。

 植物所吸收的氮素主要是无机态氮,即铵态氮和硝态氮,也可以吸收利用有机态氮,如尿素等。B 正确。

 某些元素(如钾)进入地上部后仍呈离子状态;有些元素(如氮、磷、镁)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不断分解,释放出的离子又转移到其他需要的器官去。这些元素便是参与循环的元素。另外有一些元素(如硫、钙、铁、锰、硼)在细胞中呈难溶解的稳定化合物,特别是钙、铁、锰,它们是不能参与循环的元素。从同一物质在体内是否被反复利用来看,有些元素在体内能多次被利用,有些只利用一次。参与循环的元素都能被再利用,不能参与循环的元素不能被再利用。在可再利用的元素中以磷、氮最典型,在不可再利用的元素中以

 钙最典型。C 正确。

 土壤中无机磷主要以 H 2 PO 4- 的状态被植物吸收,但也能以 HPO42- 、PO43- 。D 错误。

 离子的选择吸收还表现在对同一种盐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吸收的差异上。例如,供给(NH 4 ) 2 SO 4 时,根对 NH 4 +吸收多于 SO 4 2- ,在根部细胞吸收 NH 4 + 的同时向外分泌 H + ,使溶液的氢离子浓度增大,这种盐类为生理酸性盐类,大多数铵盐属于这一类。相反,NaNO 3 和 Ca(NO 3 ) 2 等属于生理碱性盐类,因为根部吸收 NO 3 - 比 Na +和 Ca 2+ 更多些,所以溶液中留存许多 Na + 或 Ca 2+ ,根部细胞吸收 NO 3 - 的同时向外排出 HCO 3 - ,HCO 3 - 与 H 2 O 结合形成 H 2 CO 3 和 OH - ,结果使土壤溶液变碱。此外,还有一类化合物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几乎以同等速率被根部吸收,而溶液不发生变化,这种盐类就称为生理中性盐类,如 NH 4 NO 3 。E 正确。

 57.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多选) A.花是适合繁殖功能的、具有分枝的变态短枝

  B.花托是花柄的顶端膨大部分

 C.几个心皮合生组成一个雌蕊叫单雌蕊

  D.花盘是花托在子房或花柱基部的膨大部分

 E.花冠柄是花托在花萼以内部分的伸长 解析:BDE 花是不分枝的变态短枝,A 错误;一朵花中的雌蕊只是由一个心皮所构成,称为单雌蕊,C 错误。

 58.下列为双子叶植物的是(多选) A.白头翁属

 B.椰子属

 C.仙人球属

 D.龟背竹属 解析:AC 59.下列植物具有乳汁的是(多选) A.山茶科

 B.桔梗科

  C.菊科

 D.茄科

 E.桑科 解析:BCDE 60.关于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正确的叙述是(多选) A.接头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为 ACh

 B.ACh 与后膜受体结合产生终板电位 C.筒箭毒能使肌肉麻痹

 D.有机磷农药能使肌肉痉挛 解析:ABD 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要依靠释放化学物质(乙酰胆碱)来进行的。单向传递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只能从接头前膜传向终板膜,不能反向传递。因为只有接头前膜处能释放乙酰胆碱,而终板膜只能接受乙酰胆碱的作用。

 箭毒类药物能与乙酰胆碱竞争终板膜上的胆碱能受体。当此类药物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时,乙酰胆碱则不能与受体结合,导致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受到阻滞。此类箭毒类药物称为肌肉松弛剂。

 有机磷农药具有强大的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是一种神经毒剂;在它的作用下,接头处乙酰胆碱大量聚集,严重干扰了神经肌接头的传递。

 61.心交感神经后纤维和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多选)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D.升压素 解析:BC 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

 62.下列关于昆虫口器与食性等方面的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虹吸式和刺吸式口器适于取食花粉

 B.咀嚼式口器是原始类型的口器 C.嚼吸式口器昆虫对植物造成的危害大于刺吸式口器

 D.刺吸式口器和咀嚼式口器的昆虫均不适宜于传粉 解析:BC 各种昆虫随着食性的不同而口器变化很大,中华稻蝗具有咀嚼式口器,这种口器最原始和最典型,见于多数昆虫中;由此演变成嚼吸式、刺吸式、吮吸式和舐吸式等各种口器。蜜蜂食花粉,又吮花蜜,其口器为嚼吸式。蚊类以及半翅目和虱目等昆虫以高度特化的刺吸式口器刺入动植物的组织内,吸食液汁。绝大多数鳞翅目和某些膜翅目昆虫具有吮吸式口器,这种口器虽不能穿刺,但可吮吸花蜜等液汁。蝇类的口器舐吸式,大颚已完全退化,口器主要由喙和唇瓣两部分构成。

 63.下列有关原口类动物和后口类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后口类动物的胚胎早期行辐射卵裂

  B.具有假体腔的圆形动物属于原口类动物 C.原口类动物胚胎的原口即为成体的肛门

  D.后口类动物的体腔是由原肠壁外突形成的 E.八个细胞期的后口类动物胚胎,每个细胞均可培养为正常的个体 解析:ABDE 卵受精后很快即开始细胞分裂,这就是卵裂,卵裂后形成的细胞叫分裂球,分裂球本身不生长,分裂次数越多,分裂球体积越小。后生动物由于卵的类型不同,其卵裂的方式也不同。如果卵黄少且分布均匀,分裂时整个细胞进行分裂,称为完全卵裂,如果卵黄多而集中,分裂时仅卵的一部分进行分裂,则称为不完全卵裂。卵裂时,第一、二次均为经裂,即彼此呈直角平行于卵的极轴(动物极与植物极之间的轴)、垂直于卵的赤道面。第三次为纬裂,是与赤道面平行的分裂。以后的分裂因卵的类型不同而不同。

 某些动物如腔肠动物、棘皮动物、文昌鱼、哺乳动物等为完全卵裂,其分裂球在动物极与植物极之间均呈直线排列,且分裂球大小相似,这种卵裂称辐射卵裂。另外,棘皮动物及行辐射卵裂的脊椎动物在卵裂的早期,其分裂球的命运是未决定的,也就是说分裂球之间可以相互替补。例如海星的受精卵在分裂成 4 个分裂球以后,将其每个分裂球分离单独培养,如果条件适宜,每个分裂球都能发育成一个完整的囊胚,甚至完整的幼体,这种分裂称为不决定型卵裂。

 在完全卵裂中,相当多的无脊椎动物如扁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等行螺旋卵裂,即从第三次分裂开始其分裂轴与赤道面呈 45°倾斜,使分裂球在两极之间不排列在一直线上,下排分裂球介于上排两个分裂球之间,彼此交错...

相关热词搜索:陕西省 预赛 生物学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