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自我鉴定 > 正文
 

各单元教学总结

发布时间:2024-04-24 03:28:00 影响了:

各单元教学总结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 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各单元教学总结资料,欢迎阅读,提供参考。

(一)第一单元

1、多音字

(1) 假:假装、假日

(2) 好:问好、好奇

(3) 发:发现、白发

(4) 晃:晃眼、摇晃

(5) 朝:朝向、朝霞

2、学写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3、阅读:找出文中描写的字句或段落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 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

如:《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找出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金色的草地》一文,找出描写草地可爱、蒲公英有趣的字句。

4、体会句中词语的妙用,以及传达的情感

如:《爬天都峰》一文中,“爬呀爬……终于都爬上了”(终于:突出了爬山之路的艰辛,以及爬上山后的喜悦)

5、写作:记叙课余活动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6、古诗积累

《小儿垂钓》

(诗的后两句写出了小孩子垂钓时的专注神态,绘形绘神,跃然纸上)

(二)第二单元

1、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1) 平铺直叙式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2) 语言在动作之前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强调话语)

(3) 话语分隔式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注意不同方式里,标点符号的不同使用方法)

2、积累、讲述名人故事(表达的完整性)

3、积累名人名言、成语故事

4、写人记事作文训练

(通过事情反映人物性格)

5、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的句子,简单分析人物性格

第三单元

1、古诗积累与翻译

(1)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古诗理解

《夜书所见》

(1)诗中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我们可以看出是什么时节?

① 梧叶、江、篱落

② 秋叶

(2)诗中笼罩着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 静寂、凄冷

② 思乡之情;客居、漂泊、居无定所的孤寂、落寞;童年的留恋、怀想

(3)表现手法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③悲欢对比,以欢衬悲

④虚实结合,以实映虚

⑤传情达意,暗用典故

⑥拟人、通感,增辉添彩

⑦字斟句酌,“寒”“挑”传神

(4)举出其他描写秋天的诗句和诗篇

3、文章情感的把握:《风筝》

(1)把握《风筝》一文里感情的变化过程,依据相关字句,进行简要归纳

(2)积累表现人物心情或感情的词语、字句

(3)写作:写作一篇内容充实的记叙文,表现人物(或字句)的情感、心理变化过程

4、理解文中的字词句

依据课文里的描写或叙述,理解文中的字句,或推断出陌生字词句的含义。

例如:《秋天的雨》一文,依据第二段的描写,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

6、描写:多角度、多方面的描写

(1) 阅读

如《秋天的雨》一文,把握课文里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秋天的雨

(2) 写作

多角度、多方面描写,如描写四季

7、修辞方法——比拟

(1) 概念

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2) 作用

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3) 举例

①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秋天的雨》)

②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秋天的雨》)

(四)第四单元

1、辨别不同的修辞手法;在文中找出各自相关的字句,体会其用法的好处

例:《花钟》一文中描写牵牛花、蔷薇、睡莲、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昙花的字句

2、写作

(1)以生活里自己的感想、启发、收获为素材写作,做到情理明了通达

(2)观察生活里的事物,用日记形式或作文记录下来,做到细致、全面,文笔通畅

3、积累谚语——农谚

很久没读过这么好的文章!

提出的许多问题都贴近社会。

第一单元教学总结

这册教材我也是第一次教,跟大家一样,看到一篇篇从未教过的新课文,我也很困惑,教什么呢,怎么教呢,我想老师们的困惑也大抵来自这两方面。事实上现在语文教师备课的负担很重,虽然教参、课件、光盘之类的辅助用具很多,但是如果教师对自己所教的东西没有一种自觉的意识,或者说教师想教的——教师实际在教的——学生实际在学的三者无法实现统一的话,那么我们的课堂依然是混沌一片,教师不知道自己教了什么,学生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老师们不妨去试一试,在你上完一堂课后,或者隔一天,你找五六个同学问问,问问昨天那堂语文课学了什么。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五六个学生会给出五六种不同的说法,也就是说,对一堂具体的语文课学了哪些具体的内容,学生其实并不知晓,更要命的是他们已经习以为常,而这个时候如果你再把你的教学目标拿出来一观照,你就该吐血了。我这课上到天边去了。

其实原因也不难找,就是教师对所教的内容没有一种自觉的意识,我在这节课里要教什么以及为什么要教这个,都没有想清楚,就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琢磨教学方法上,或者说是在“教什么”还拿捏不定的时候,就一心陷入去“设计”有新意的“怎么教”当中了。这可能也是另一种缘木求鱼吧。

我这一次备课就备得很累,一来文本都是陌生的,二来是在强迫自己一定要对新课程新教材在课堂里有一种自觉的意识。课程标准是我思考的支点,我想至少要对整个第三学段的总目标心中有数。过深过浅都对学生不利。当然课程标准里的很多目标是无法直接和课堂里的目标划等号的,但是有了这个框架,我们就可以对某册教材实施目标分解,在不同的单元里,我们与相应的目标进行对接。

《窃读记》这篇文章朴素、淡雅,这篇课文的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是什么呢?我觉得应该是围绕“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来对文本语句进行充分的感受,在文本语句的感受中开发学生的文学感官,让学生体验到文学感受细腻丰厚的路径与方法。在篇课文的教学中,让孩子们知道作者窃读时又害怕又快乐不是我们的目的,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是用什么方式表现这种感受的才是指向学生的最后收获的。比如“踮着脚进书店”的那段,就是用一连串极细小的动作来表现这种感受的,而这些细小的动作后面有一条明显的情绪曲线,从刚进店门的暗喜,到挤进人群的满足,再到找不到书的焦急,最后再到重找一遍失而复得的那种狂喜。如果你能一步步的引导孩子去发现这些隐藏在文字里的密码,他们就会获得一条重要的阅读经验:动作可以传达出人物的心理变化,我们获取感觉就可以从捕捉一些细小的动作入手。我想这样通过自悟获得的经验无论是对学生的阅读文学作品或者学习写作都是有很大的意义的。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从文本特性来说,属于访谈录,这也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文体。面对这样的文本,学生首先会有新奇感,其次会有凌乱感,因为一次访谈往往会有几个话题组成,学生在阅读时会很容易顾此失彼。所以在上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握住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让学生把握谈话要点,学会从口语化的平铺直叙中挑拣谈话中的重要信息。所谓的要点我们可以从整理问题提纲入手,苗苗提出了哪几个问题?

1、读闲书到底好不好

2、偏科怎么办

3、什么时候学语言最好?而季老的几个回答要点就是属于重要信息。

1、读闲书好,对写作文有帮助。

2、偏科不行,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

3、学外语早学比晚学好,古诗文也应该在小时候积累。我们应该认识到把这课的教学内容聚焦在把握要点,提取有效信息上对学生的实际需要是有很大帮助的,这直接会对他今后面对其他访谈文本时起作用。他会记住阅读访谈类的文章搞清楚它究竟说了些什么是最重要的。

我觉得从这些文章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启示:“把我理解教材的方式教给学生”要比“把我对教材的理解教给学生”更有意义。

《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文章从文本特性来看既像一篇说明类的,因为它旨在说明书籍的重要,以及常读可以常新的道理;但又像一篇议论文,因为他的表达方式更接近推理,假设、设问、反问、通过层层剥笋的推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常我们把这种不伦不类的东西称之为哲理小品。对于这样一篇在表达方式上有鲜明特色的文章,如果我们能把主要的教学内容确定成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并能通过交流和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上将会是很有意义的事。五年级的孩子在表达上最大的困难就是逻辑性不强,层层深入的推理能力不够。如果能依托这个文本让他们领略到推理严谨的美,领悟到一些推理的技巧,比如设问,反问、类比、假设,相信会给他们的阅读和写作带来新的启发。上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有一条非常清晰的路径:文章说了一个什么观点——围绕这个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是以何种方式呈现的。当学生们通过反复的诵读、比较、体悟之后,他的脑海会逐渐生成一张逻辑严密的地图。一个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两个方面:

1、为什么要反复读一本书?表达方式 (连续的设问、反问,以及与反问相对应的类比)

2、怎样常读常新?表达方式(首先、然后、再、最后)。

这一篇课文上下来,学生收获的应该是一张叙述地图,而不仅仅是某一个读书方法或者一个读书的理由。这实在是一篇学习富有逻辑的表达方式的好范文。

《我的“长生果”》这是我们原来浙江的文联主席叶文玲写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全篇感情真挚,层次分明。学生在阅读中也许不会遇到很大的障碍。教材把它作为略读篇目放在这个单元的最后,我想它既是一个前面学习的延展,又是为这个专题后面的综合性学习提供一些具体的读写结合方法的支持。我们可以把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定位成两方面。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学习一些具体的读写方法比如:作文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要有些鲜味、要有真情实感,作文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最重要是发自心灵的创造。因为这些经验都来自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所以会给学生要切实的启发。上这样的文章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总结作家的经验,从而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第二单元教学总结

本组教材紧紧围绕“月是故乡明”这一专题,编排了三首古诗词《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三篇回忆性散文《梅花魂》、《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此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阅读链接中的《故乡》,口语交际训练“浓浓的乡情”,习作“二十年后回故乡”,日积月累中的思乡古诗句。

(一)本组教材特点

1、寄托的思乡情如出一辙

本组教材中选编的文学作品无一不让人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中国人那怀乡恋土的悠悠情感,那剪不断切不碎的乡土情结。《梅花魂》中“这不只是花,而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桂花雨》中“于是,我又想起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中“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等语句更是毫无掩饰的真情告白。

2、依托的对象各不相同

文中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在怀念赞美故乡时并非空泛地抒情,而是用具体的事例来表达。本组教材中,传递作者思乡情怀的景物各不相同,有传统的明月、家书、故园,有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梅花,有清香悠悠的桂花,也有小桥流水、守望相助的人家等。

3、承载的语言各具特色

《古诗三首》以精炼的语言展示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后三篇回忆性散文均为现当代女作家所作,总体感觉细腻委婉,《梅花魂》一文语言深沉含蓄,值得细细咀嚼,《桂花雨》一文语言时而娓娓动听,时而激情满怀,很容易激起读者的共鸣,《小桥流水人家》一文则一如行云流水般清新自然,又如乡民般淳朴率真。

4、情感体验各有侧重

在表达作者思乡情感时,前两篇重在体现作者如何思念家乡;后两篇则恰恰相反,重在阐述思乡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本组教材的教学,一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要让学生领悟到,作者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

“浪迹天涯、旅居他乡”的生活经历对于绝大多数小学五年级学生来说几乎是零,因此通过读书,体会作者这种深沉情感又成了教学的难点。

第三单元教学总结

本组教材都是说明文,说明文教学中体现语文味的主要途径:

一、写作顺序:根据什么写的?写了哪几个方面?

二、主要采用什么说明方法?

三、怎么科学和准确使用语言?

《鲸》的写作顺序是:体积(大小)——演变——种类——生活习性(吃、呼吸、睡、繁殖与寿命)

本文第

五、六自然段调换一下更好,吃、睡,第五和七自然段,都说明鲸是哺乳动物。

《鲸》的主要说明方法——

用数字:目前已知最大的鲸大约有十六万公斤。 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 作比较:哺乳动物

鱼类

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1、目前已知最大的鲸大约有十六万公斤。

2、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

3、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

4、每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

5、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建议:删减或换词比较。

《松鼠》写作顺序:总体描写——活动范围——行动特征——生育方式 说明方法:文学性强,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的描写 建议:诵读、品味,近于记叙文教学

《新型玻璃》写作顺序:并列——概括,先介绍五种玻璃:夹丝网防盗、夹丝、变色、吸热、消音的特点和作用。 说明方法:

举例子:开头的报警。

下定义:吃音玻璃就是就是消除噪音的能手。

它就是吸热玻璃。

所以人们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 建议: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种玻璃的特征。

《假如没有灰尘》通过比较说明灰尘的作用。从三个方面: 光线——没有灰尘,睁不开眼睛;

有灰尘,变得柔和

色彩——没有灰尘,只要蔚蓝色;

有灰尘,变得多姿多彩 湿润——没有灰尘,不能凝成水滴;有灰尘,才能形成云雨 主要说明方法比较,假设。

建议:从反面假设——假如满天灰尘

第四单元教学总结

第四单元的主题为“生活中的启示”,围绕这一主题,选编了一组含义深刻、发人深思的课文,分别是:13《钓鱼的启示》;*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15《落花生》;*16《珍珠鸟》。

本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抒写了自己在生活中获得的启示,“生活中”获得“启示”,“启示”得益于“生活”,这启示富有哲理,这启示引导人生。本组课文不仅人文内涵丰富,其语言也极具特色,具体表现在:细节描写细致入微,表达方式颇具匠心,语言质朴简洁,值得细细品味。

回顾第四单元,我们发现:本组课文围绕“生活中的启示”,分别从道德实践、成功方略、为人处事、人与自然这4个方面介绍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这是一种至真、至简、至美的人生哲理。既然是人生哲理,单单从文章的语言来感悟显然是比较单薄的,还应尽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1、以“文本学习”为主,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本组课文虽然都篇幅较短,但却字字珠玑、极富深意,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走过简单的文字背后来到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找词、找句、讨论、分析的过程中拓展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此外,本组课文在表达方式上还有一个共同点:即课文都由情节性强的故事和从故事中提炼的道理这两部分组成。像这样的写作特点,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学习,去运用,让学生收获写作方法上的启示。

2、以“开发课程资源”为介,搭建瞭望生活的平台

本组课文只是采撷了生活中的几片叶子让学生欣赏,还不足以概括生活的林林总总。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开发关于本组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瞭望生活搭建一个平台。如发动学生每人找一篇描写生活感悟的美文,然后经过筛选,选出较为优秀的生活美文,并把这些生活美文编撰成一册子让学生阅读、收藏。

3、以“走向生活”为宗旨,引领学生体验生活

本单元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是让学生从课文内容中去悟得道理,更重要的是通过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文本学习和生活实践体验中走几个来回,以达到对所悟得的人生哲理立体化的体验。因此教学时不应局限于文本的内容,应把课堂与学生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参与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扩大视野,增加积累,激活思考,悟得哲理。只有让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才能有生气、有灵气、有活力,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这本书。

第五单元教学总结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我们教研组一直试图通过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使他们的才华得以充分的展示,使他们的热情得以充分的迸发。

五上年级的新教材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独立成块,自成一个单元,更令我的内心为之一震。面对这个以“遨游汉字王国”为主题的板块,充分感受到其内涵之丰富,意蕴之深远。随着解读的深入,我更为汉字悠久的历史,神奇的演变,以及极强的艺术融合性所折服。我深深地认识到如果要让学生感受汉字之趣,了解汉字之奇,欣赏汉字之美,这将是一次绝佳的机会。于是,以此为契机展开了一系列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关,与“遨游汉字王国”有关的探讨,设想,实践,反思。

鉴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活动性,过程的机动性,我们需要针对相应主题统筹规划;又鉴于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孩子们探究的自主性,合作的充分性,全员的参与性是关键因素,因此我们需要提前安排,让孩子们能打一场有准备的仗。

在收集前我们首先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确收集些什么内容,怎么收集;在收集时我们允许家长的参与协助;在学生思路较为闭塞时,老师还为他们提供书名,网址,人物等相关信息。经过这样的准备、操作,学生确实收获颇丰。

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反馈环节,不仅是老师对学生所得的检查,更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观摩,学习。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出形式活泼,文化含量高的反馈方案。

回顾整个活动过程,应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孩子们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了乐趣,享受到了成功,浅尝了分享的滋味,初探了汉字的奥秘。在学习能力提高的同时,他们对汉字的爱恋也更深了一层。

第六单元教学总结

父母的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自从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父母就开始爱着我们,直到永远。父母的爱,是一种对儿女天生的爱,自然的爱。犹如天降甘霖,沛然而莫之能御。这能够维护生命之最大、最古老、最原始、最伟大、最美妙的力量莫过于父母对我们的爱。

古人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的爱犹如于春天里灿烂的阳光,带给我温暖,带给我光明;母亲的爱,犹如于狂风中的一把稳定而沉着的大伞,为我遮风挡雨;母亲的爱,总在我困难的时候给予我帮助,给予我动力。那股如丝般连绵不断的爱意成为我坚强的后盾,让我时时刻刻不再有空虚的感觉。而父亲的爱,是博大精深的,是不拘小节的。父亲的爱,总在我犯错误时,给予我正确的指导;父亲的爱,总是在我遇到难题时,给予我正确的教导

如果说,母亲的爱如水一般深远,那么,父亲的爱就如同山一般的厚重了。 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 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第七单元教学总结

教学本组教材,应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与课文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要从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组单元的口语交际是要培养学生演讲的能力,我也写了一篇演讲稿: 同学们:

我演讲的题目叫《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同学们,想必你们都知道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北京圆明园的事件吧!他们把圆明园内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运;是在运不走的,的就任意破坏。最可恶的是在10月18日和19日他们为了销毁证据,竟放火烧了圆明园。这一艺术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化成一片灰烬。现在给我们留下的只是几根孤零零的柱子和无尽的遗憾与愤怒。

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艰难的抗战征程;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有多少志士任人,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撒热血,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战胜了帝国主义。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与未来,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领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

让我们为振兴我们的中华拼搏吧。要知道振兴中华是我们每位同学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告诉自己吧,我们的心属于祖国。

第八单元教学总结

走进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在感受的过程中,要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对学生而言,有诸多困难,加上本组是本册的最后一组教材,处于总结和综合训练的地位。教学时,一是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二是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运用已获的知识和方法自读课文;三是要注意把握理解的标高,不要盲目求深求透,如对《长征》一诗的理解,要理解透尚待来日,学生有所感悟即可。

教学这个单元 后,我让学生在单元导读中毛泽东的插图下用一段话写出你对伟人的评价时,有一位学生他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毛泽东他确实是一代伟人,但是他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也犯下了一个十分重大的错误,他使中国的经济倒退了十年,你说该如何评价他呢?”他的问题让我措手不及,我对十年文化大革命了解不多,只知道是“四人帮”搅的局,至于毛泽东在这十年间有没有什么错并不清楚,我只好向他解释说:“人无完人,谁能过呢?毛泽东的功大于过嘛!我们还是应该多看看他的丰功伟绩。”下课后,我就去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找一个合适的时机,把这位学生叫到我的办公室,我们就对毛泽东的事迹进行了一番讨论,用事实证明毛泽东的功大于过。我也对这位学生加以鼓励,希望他在以后的时间里,多看课外书,多了解我国的历史。我从这件事中也深深地认识到,我以前学的那些知识真的是少之又少,要上好每一堂课,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是不行的。

相关热词搜索:单元 教学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