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自我评价 > 正文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复习训练题

发布时间:2024-04-17 06:44:29 影响了:

  《桃花源记》复习训练题

 一、文言词汇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欲 穷其林\所识 穷乏者得我与

  B.便 舍船\ 舍生取义者也 B. 处处 志之\必先苦其心 志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 属引凄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初极狭, 才通人\卿今者 才略

  B.渔人甚异之\奇山异水 B. 自 云先世避秦时乱\孔子 云:何陋之有 D.不 足为外人道也\兵甲乙 足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百废 具兴

  B.便扶 向路\磨刀霍霍 向猪羊 B. 寻向所志\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

 D.林 尽水源\一食或 尽粟一石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中无杂树,芳草 鲜美, 落英缤纷。

 2、渔人甚异 异之,复前行,欲穷 穷其林。

 3、土地 平旷,屋舍 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

 4、见渔人,乃 乃大惊,文所从来, 具答之 之。

 5、率 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 间隔。

 6、既 既出, 得其船, 便扶向路,处处志 志之。

 三、综合理解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是“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

 B. “与外人间隔”是“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C. “咸来问讯”表现出桃源人对外界的好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D. 桃花源人“皆叹惋”,既为外面的人而叹惋,更为他们自己错过了外面精彩纷呈的生活而

 叹惋。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图景。

 B. 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出焉”,暗示了桃花源觅不可得,后来人们就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C. 作者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D. 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到的成语有些至今没用,如落英缤纷、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

 3、下列对文章的语言及表达技巧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采取了记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写法,语言质朴,清晰自然。

 B. 文章为了吸引读者,多处设置了悬念伏笔。如“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是为下文找不到桃花源设下伏笔。

 C. 在桃花源出现前,这种描写桃花林美景,作用是暗示有“奇境”出现,为下文些桃花源的隐蔽幽深和美好作铺垫。

 D. 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由“偶遇桃林---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贯穿起来。

 《小石潭记》复习训练题 一、文言词汇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 相同的一项是(

 )

 A. 明灭 可见\不 可久居

 B.潭中鱼可百 许头\遂 许先帝以驱使 B. 水尤 清冽\以其境过 清

 D.全石以 为底\岂能 为暴涨携之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潭中鱼可百 许头\不可久居

  B. 伐竹取道\齐师 伐我 B. 水 尤清冽\林壑 尤美

  D. 以其境过清\全石 以为底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其境过清\不 以物喜,不以己悲

 B.乃 记之而去\小石潭 记 B.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隶而 从者

  D.不可久 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伐 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 冽。

 2、全石以为底,近 近岸,卷 卷石底以出。

 3、 、潭中翠 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怡 怡 然不动, 俶而远逝,往来 翕忽。

 5、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6、潭中鱼可 可百 许头,皆若 空游无所 依。

 7、其岸势 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8、四面竹树 环舍,寂寥无人, 凄神 寒骨, 悄怆幽邃。

 三、综合理解 1、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开篇连用动词,写发现小石潭的过程,点出其荒僻幽静,与下文的“寂寥无人”“其

 境过清”相照应。

 B. 作者写潭中游鱼灵动有趣,“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是采用“移步换景”的观察方法。

 C.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揭示全文的主旨,它虚实相生,由景生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D. 使用生动贴切的比喻是本文的一大语言特色。例如:“如鸣珮环,”用珮环自然相碰发出的声音来比喻泉水注入潭里的声音,给人以美的享受。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写景,点面结合。如写石,以“全石以为底”为面,以“为坻、为屿、为嵁、为岩”为点;如写鱼,先总体介绍为面,再采用特写镜头为点。

 B. 文中写到潭中鱼:“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鱼在水中自由欢快游乐的情景。

 C. 文中运用了“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形象生动写出小潭源流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

 D. 本文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衬托处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境。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描绘潭的概貌的时候,先写潭中的的水与石,然厚写石潭周围的树,其顺序是外及里。

 B. 作者写小潭源头,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是静止的;溪水像蛇行那样曲折,是流动的;一静一动,引人入胜。

 C. 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静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 本文借景抒情,形似写景,实则写心:被弃的小石潭,寂寥凄清;被贬的柳宗元,忧伤愤懑。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罔不因势象 象形,各具形态。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高 可而黍许 许。

 3、中 轩敞者 为舱, 箬篷覆之。

  4、中 峨冠而多髯 髯者为东坡。

 5、佛印绝类 类弥勒,袒胸露乳,娇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

 6、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 历历数也。

  7、其人视端容寂,若 若如茶声然 然。

 8 盖简 简桃核 修狭者为之。

  9 嘻!技亦灵怪矣哉!

 

相关热词搜索:桃花源记 下册 八年级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