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地理教案 > 正文
 

旅游地理教案

发布时间:2024-04-24 16:11:28 影响了:

博文学习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旅游地理教案,提供全面的旅游地理教案信息,希望对您有用!

旅游地理教案篇一:中国旅游地理电子教案

绪 论

第一节旅游活动与地理时空

一、旅游活动的时空发展

1.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旅行

2.中国封建社会的旅行

3.中国古代社会的旅游类型

(1)帝王巡游

(2)政治游说

(3)学术考察

(4)商务旅游

(5)士人漫游

(6)宗教旅游

(7)航海旅游

二、中国近代旅游业的产生(1841-1949年)

三、中国的现代旅游(1949年10月以后)

(一)初创阶段(1949-1955)

新中国旅游业从早期的公费接待少量观光团,发展到组织华侨、港澳同胞自费回国观光、旅游、探亲。侨乡探亲旅游是初创阶段的主要旅游形式。1954年4月15日,新中国第一家面向外国人的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在北京诞生。

(二)开拓时期(1956-1966)

从1956年开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是中国旅游事业的开拓阶段,它的标志是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的成立。

(三)停滞阶段(1967-1977)

1966年开始的10年“文化大革命”使刚刚起步的新中国旅游事业受到了严重干扰和破坏,处于历史上的萧条、停滞阶段。

(四)发展时期(1978年以后)

这是中国旅游业具有历史性、战略性的转折阶段。在这个阶段,从1978年到20世纪末的20几年,我国的旅游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国向亚洲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未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远景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的旅游业将实现由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在整个发展时期,从1978年到现在这20多年中,我国旅游业取得了重要成就,主要表现在:

1.三大市场全面发展,市场前景日益广阔

2.旅游供给全面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张

3.综合功能全面发展,增长点的特征日益显现

二、 旅游活动的地理时空系统

第二节 旅游研究与旅游地理学

第三节旅游地理的学习与研究

第一章 中国旅游资源地理概述

第一节 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特征

一、旅游资源概念的界定

于旅游业是一项新兴产业,其本身的发展极度为迅速,而为旅游业提供理论指导的旅游科学目前还不成熟,在旅游学术界,由于对旅游中的核心概念—旅游资源存在着泛化的理解,

因此直到目前为止,对旅游资源的概念尚未形成全面统一的认识。以下几种说法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

郭来喜:“凡是能为人们提供旅游观赏、知识乐趣、度假休闲、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以及人民友好往来和消磨闲暇时间的客体和劳务,都可称为旅游资源。”

保继刚:“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和中科院地理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黄辉实(1985):“旅游资源就是吸引人们前往游览、娱乐的各种事物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它们本身不是游览的目的物和吸引物,必须经过开发才能成为有吸引力的事物。”

还有学者认为,旅游资源是能够诱发旅游动机和实施旅游行为的诸多因素的总合。它不仅是作为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的旅游目的地,也包括旅游者和各种能传达旅游地相关信息的事与物。

分析上述各种定义,可以看出,虽然它们各自的出发点和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但就资源的基本属性而言,大体是一致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其次,旅游资源具有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吸引性。

再次,旅游资源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

最后,旅游资源不管是以单体或复合体的形式存在,都依托于一定的地域空间,是绝对不能移动的。

基于以上分析和认识,我们可以认为:旅游资源是指客观地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并因其所具有的审美和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向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或社会现象。 按照这一定义,旅游资源可以是有具体形态的物质单位或复合体,如风景、文物,也可以是不具有物质形态的社会文化因素,如民情风俗。

二、旅游资源的特征

1.可观赏性

2.区域性

3.不可转移性

4.时代性

5.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

三、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根据资源属性的分类

1.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1)地文景观

2)水域风光

3)气候天象

4)生物景观

2.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指古今社会人类活动所创造的具有旅游价值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它是历史、现实与文化的结晶。其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城乡风貌、宗教文化、文学艺术和饮食购物等7项构景要素。

1)文物古迹

2)民俗风情

3)城乡风貌

4)现代设施

5)宗教文化

6)文学艺术

7)饮食购物

(二)按照旅游资源的市场特性和开发发现状进行分类

1.未经开发或潜在的旅游资源

2.已经开发或即将开发的旅游资源

3.现代人工创造的旅游资源

(三)根据旅游资源的吸引级别分类

1.世界级旅游资源 如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2.国家级旅游资源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森林公园

3.省级旅游资源

4.市(县)级旅游资源

四、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一) 开发利用的成绩

(二) 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2、生态恶化日趋加剧

3、旅游景观破坏严重

4、传统文化逐渐变异

(三)旅游资源非持续性开发和利用的原因

导致旅游资源非持续开发利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缺乏宏观调控与管理

2、旅游规划不科学

3、旅游法规不完善

4、理论滞后

5、受传统自然观、价值观的影响

6、缺乏充分的市场论证和健全的信息机臸

第二节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概貌

一、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一)地貌与旅游

1、地貌是风景的骨架

2、地质地貌对人文现象的影响

3、地质地貌对旅游项目的影响

(二)中国地貌大势

我国地貌轮廓受地质构造的控臸,山脉的排列与走向有一定的规律。在不同的构造体系影响下,我国山脉有四个系列:

东西走向山脉: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大别山;南岭(反映纬向构造体系)。 南北走向山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反映经向构造体系)。

东北—西南走向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长白山;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受华夏构造体系的控臸)

西北—东南走向山脉:阿尔泰山;祁连山;喜马拉雅山(受河西西域式构造体系控臸)。 以上构造地貌是我国地貌形态的主体骨架。但是,就“大地形”而言,平原仅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2%,盆地占19%,高原占26%,山地和丘陵分布最广,约占43%。

(三)常见的地质地貌的特征及在我国的分布

1、花岗岩地貌

2、丹霞地貌

3、砂岩峰林地貌

4、流纹岩地貌

5、熔岩地貌

6、岩溶地貌

7、海岸地貌

8、雅丹地貌(风沙地貌)

(四)中国的名山

1、名山的概念

名山是山地旅游资源中具有特别重大旅游意义的类型。所谓名山,即指自然风光秀美,景物奇特,可供游人欣赏、游览的山地、丘陵,一般都经过人类长期的宗教、文化等活动的影响而形成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名山特别以其文化内涵引人注目,可按形成的时代先后分为传统名山和现代名山两大类,以传统名山为重要。

2、名山的分布

3.名山的特点

名山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自然美。

第二,历史文化价值。

二、 水域风光旅游资源

水域风光旅游资源,一般可分为江河溪涧、湖泊水库、瀑布泉点、现代冰川和滨海景观等5种亚类。

(一)江河溪涧

1、中国江河大势

2、著名的江河溪涧旅游资源

按河流的尺度大小,划分为三种类型:

⑴大江巨流

属于大尺度的河流景观。

①长江

②雅鲁藏布江

⑵河川清流

属于中尺度的河流景观,常流经某个风景区,为其主要构景要素。

①漓江

②富春江—新安江

⑶山涧溪流

属小尺度的河流景观。它不仅是构景必不可少的要素,而且为风景区增添不少的生动。 ①九曲溪

九曲溪是武夷山水的代表,武夷山风景区的灵魂。因绕武夷山九曲十八湾而得名,是我国著名的竹筏漂流河段。

②金鞭溪

是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中张家界景区的最大一条山溪。同样,金鞭溪,是张家界山水的精华所在。

(二)湖泊水库

湖泊,是陆地表面天然洼地中蓄积的水体,是陆地水的重要形式。湖泊分为天然湖泊和人工湖(水库)。湖泊是水文旅游资源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用“湖光山色”、“明镜”、“明珠”来形容它。

1、我国湖泊旅游资源概况

⑴东部平原湖区

⑵青藏高原湖区

⑶蒙新高原湖区

⑷东北平原及山地湖区

⑸云贵高原湖区

2、湖泊旅游资源的分类

湖泊是陆地上最大的天然蓄水盆地,是陆地水的重要形式。作为水体型旅游资源,湖泊是引人入胜的风景水体之一。地球上的湖泊形形色色,绚丽多彩。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湖泊进行不同的分类。

⑴按形成湖泊的成因分类

⑵按地理环境和生成发育条件分类

3、湖泊旅游资源的特点

4、中国名湖—杭州西湖

(三)泉点旅游资源

泉,是地下水流出地表的天然露头,常在山区的坡麓、沟谷出现。

1、泉的种类

在自然界中,形成泉的条件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泉的种类也非常多:

⑴按泉水的出露条件可分为,接触泉、裂隙泉、断层泉和溶洞泉;

⑵按泉水温度可分为,沸泉、热泉、温泉和冷泉;

冷泉:一般来说,将20?以下的称为冷泉;

温泉:将2037?的称为温泉;

热泉:超过37?的称为热泉;

高热泉:43?以上的则称为高热泉;

沸泉:超过当地沸点的称为沸泉。

其中,热泉和高热泉又常被称为“汤”

⑶按泉水的矿化度可分为,普通泉和矿泉。

2、泉水的旅游功能

⑴审美功能

⑵医疗保健功能

⑶品茗酿造功能

(四)瀑布旅游资源

瀑布,是指水流从悬崖或陡坡上倾泻而下所形成的水体景观,或者说是河流纵断面上突然产生波折而跌落的水流。它是河床不连续的结果。瀑布,通常由三个要素构成,即水流、陡坎和深潭。

我国是一个多瀑布的国家,这与我国河川众多、山地广布、喀斯特发育、东部地区降水丰富等地理因素有密切关系。我国的瀑布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区域内,由于地形的特点以及湿润的气候,形成较多的瀑布。特别在雨季,江南山区常可见到“山中一夜雨,处处挂飞瀑”的胜景。

旅游地理教案篇二:旅游地理学-教案(保继刚第二版)

第一章 绪 论

?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 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一节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闲暇、游憩和旅游

?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

余的时间。

? 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

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 旅游(tourism)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 旅游者从居住地经过旅游通道到达旅游目的地参观、游览再回到居住地这个过程是旅游

的本质属性。

?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

互关系的一门学科(郭来喜,1985)。

第二节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皮尔斯(Pearce,1989)、郭来喜(1985)。

皮尔斯比较重视旅游主体的研究,郭来喜相对重视旅游客体的研究。

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

二、研究内容简析

1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 6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 2旅游者行为规律。 7旅游环境容量。

3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 8旅游区划。

4旅游通道。 9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5旅游资源评价。 10旅游规划。

第三节 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根据本学科的对象和内容,旅游地理学同许多相邻学科有密不可分、相互补充的联系。

第二章 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 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回顾

? 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略)

第一节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回顾

一、二战之前

这一时期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是不自觉的,只是在研究土地利用时将旅游作为一种土地利用方式而加以研究,涉及到这一领域的地理学者也只是个别的,麦克默里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二、二战之后至20世纪60年代初

总的来说,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没有明显的方向和兴趣,所做的研究工作仍然是零散的,这一时期参与旅游研究的地理学者人数仍然有限,如英国人文地理学家科波克(Coppock J T) ,美国克莱门特(Clement H G)。

三、20世纪60年代中以后

世界旅游业在此时期也进入发展最快最稳的时期。这一时期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以主动参与和多样化的研究内容为特点。地理学者在这一时期所做的大量旅游研究的实际工作,为旅游地理学的科学化和迅速发展提供了基础。

四、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

包括旅游地理学者在内的各学科旅游学者在继续实用研究的同时,开始致力于理性成分更高些的研究的总结。

五、20世纪80年代初

旅游地理学这一学科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构架,发展是相当快的。

第二节 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各国学者对自己的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差别,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

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同时还有其他的研究领域。

第三节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一、古代旅游知识的积累

旅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瑰丽多姿的中国古代文献中,有着大量的诗词、歌赋、散文、游记、专著,栩栩如生地描绘了祖国的锦锈山河,广阔而深邃地揭示了大自然的壮美与情趣。

二、现代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在中国系统地开展旅游地理学的科学研究是以1979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为标志开始的。

陈传康、郭来喜、杨冠雄等是当代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主要开拓者。

经过20年的努力,旅游地理学已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在整个地理学领域中逐渐确定了其相应的地位,并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

?

?

?

?

? 旅游者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 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第一节 旅游者

一、国际上的定义

? 国际旅游者:旅游者是指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旅行24 h以上的人。

? 国内旅游者:国内旅游者指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 h而少于1 a的人,其目的是娱乐、 度

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

二、中国对游客的定义

? 海外:指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

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到其他国家,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

? 海外旅游者: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

华侨、港澳同胞。

? 海外一日旅游客: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未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华

侨、港澳同胞。

? 国内旅游者: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

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 国内一日旅游客: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10km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h、不足24h,并未

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第二节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

一、 旅游需要分析

马斯洛需求层次: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尊重感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 旅游动机及其种类

日本学者田中喜一将旅游动机归为四类:心情的动机、身体的动机、精神的动机、经济的动机。 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也将旅游动机分作四类:身体健康的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和地位与声望的动机。

三、旅游动机的激发

旅游动力由三部分构成:内动力、外动力和中间条件

内 动 力:即人的旅游动机,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

外 动 力:即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

中间条件:即收入、闲暇时间和交通条件。

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条件有三个: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

互补性:并不是任何客源地和目的地彼此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

替代性:当游客从A地向B地移动时,A和B两地间介入了另一个与B地一样性质的旅游地,从而产生替代作用。

可达性:尽管现代运输和通讯工具已经十分发达,但是距离因素仍然是影响旅游的重要因素。

四、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

? 基本层次:旅游活动最基本的层次是游览观光。

? 提高层次:娱乐旅游和购物是旅游的提高层次。

? 专门层次:休养、疗养旅游;出席会议;宗教朝拜;各种科学和社会考察、调查,以及其他专

业活动。

? 相互关系:一般来讲,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的出现,是在较低层次的活动行为出现之后。

第三节 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从旅游决策的角度,我们可以将旅游活动分成两类:

一类是旅游者实际不参与决策或对旅游目的地选择余地很小的旅游,如会议旅游、商务旅游、团体福利旅游等;

另一类旅游则相反,其决策由旅游者本人完成,或在家庭成员、旅伴之间协商作出,如各种形式的自费旅游。

一、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

? 感知环境

? 最大效益的原则:

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最大的信息收集量: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游地旅游 ? 旅游偏好:年龄、职业、学历

二、普雷德(Pred)度假者决策行为矩阵

1967年,普雷德提出一个度假者决策行为矩阵,矩阵中,H11至Hnn表示不同的旅游目的地。显然,只有被感知的旅游目的地(感知机会)和旅游者经济能力范围内的旅游目的地(可达机会),才进入旅游决策,成为真正后选的旅游目的地(现实机会)。

王家骏(1997)完成的无锡市居民对一些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机会和可达机会的调查结果对开拓无锡市客源市场很有价值,其两点推论对一般旅游目的地营销也具有参考价值。

1、旅游者的可达机会随距离增加而急速衰减。

2、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机会主要靠历史积淀的人文事象得以提高。

三、旅行距离决策模式

旅游者旅程的长短是根据一定条件决定的,最重要的条件是时间、费用和旅途不适。德国经济学者霍斯特 · 托特认为,如果时间限定,则旅行距离也是限定的。

四、旅游决策过程

旅游决策过程一般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认识需要阶段; 第二步:信息收集阶段;

第三步:评价对比

第四节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一、 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

? 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

? 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

? 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

二、 中、小尺度的旅游空间行为

? 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

? 旅行路线影响旅游效果。

第五节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 资源个体的评价

? 独特性、共性和近邻效应

? 旅游路线的设计和宾馆选址

第四章 旅游需求预测

? 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

? 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

? 旅游需求预测模型

? 趋势外推模型

? 引力模型

? 特尔菲模型

第一节 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

旅游需求定义: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一、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

主要有两方面影响:

旅游客源地:涉及到客源地旅游需要的水平和旅游者个人的情况。

旅游目的地:供给部分。

?1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性因素 ?4职业和教育水平

?2人口特征(出生率,年龄,性别构成) ?5资源和交通

?3收入与闲暇 ?6价格和汇率

二、旅游需求预测资料的获取

按资料的来源和性质分:

? 第一手资料主要方法:调查法、观察法。

? 第二手资料来源主要有三个: · 企业内部材料; · 旅游报刊、杂志、调研专辑; · 国际和区域旅游组织和专业旅游市场调研。 ? 机构年报及其他资料

第二节 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

旅游需求的显著特点:

需求随时间变化而出现剧烈的变化;每一个旅游目的地都有自己相对稳定客源地。

一、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

? 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R

? 高峰指数

二、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集中性

? 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结构:主要指旅游者的地理来源和强度。

? 其集中性可以用地理集中指数来定量分析。

第三节 旅游需求预测模型

? 趋势外推模型

? 结构模型

旅游地理教案篇三:中国旅游地理教学设计

哦《中国旅游地理》

第七章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第二节 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

教 案

一、课题: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 二、课型:新授课 三、课时:1课时 四、教材分析

1、教材介绍

教材名称:《中国旅游地理》(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饭店服务专业教材)

主编:彭淑清等

出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中国旅游地理》第七章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第二节的内容。旅游地理是一门介绍中国旅游资源基本情况的课程。教材介绍了我国各省市区知名的旅游景区(景点)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和相关的历史文化,涉及到了众多学科,为学生设计旅游线路、提供旅游咨询、进行景点讲解等提供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因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五、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

(1)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新事物好奇性强且接受能力强; (2)掌握了一定的旅游基本知识,思维能力已大为提高; (3)对文化历史现象的认识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深度,也没有形成体系;

(4)分析问题还缺乏灵活性。 2.分析课堂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会如何去学习。

六、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感教育三者统一的要求,结合对本书特点的认识和对学生的了解,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我国传统节日、婚丧习俗、民居、民间工艺品和民族服饰的特色。 2.能力目标

培(来自:WWw.HnnscY.com 博文 学习 网:旅游地理教案)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对民俗传统、民俗风情等更加深入的认识,培养学生对旅游景点的欣赏能力,启发学生对于民俗的思索,撰写出别具特色的导游词。为今后的导游工作打好基础。 3.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牢固树立学生的专业思想,达到在丰富多彩的同时又能做到有据可依的去传播民俗文化风情的目的。

八、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民族节日、中国部分民族的建筑、服饰、工艺品。 【难点】中国部分民族的婚丧习俗。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

【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实践学习法

九、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2分钟)

相关热词搜索:教案 地理 旅游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湘教版旅游地理教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