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地理教案 > 正文
 

中专旅游地理教案

发布时间:2024-04-19 08:21:45 影响了:

博文学习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中专旅游地理教案,提供全面的中专旅游地理教案信息,希望对您有用!

中专旅游地理教案篇一:教案___中国旅游地理

《中国旅游地理》 教案

第一章 旅游与旅游地理学

教学课题与课时:旅游与旅游地理学(4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着的大众化旅游活动及其为之服务的旅游地理学,从理论到实际有一个基本认识,并初步掌握旅游及其要素构成、旅游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国旅游地理的产生与发展,以提高学生对本学科课程的学习兴趣,为提高学生的旅游科学文化素质和旅游地理科学素质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旅游要素及其构成;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任务。

知识要点:(1)旅游及其要素构成;

(2)旅游地理学的学科理论与方法;

(3)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参考书目: [1]保继刚.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文地理.1992,(2).

[2]保继刚.旅游地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郭来喜.旅游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概论》,李旭旦主编).科学出版社,1985.

[4]郭来喜.旅游地理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节 旅游及其要素构成

旅游是人类生活中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文化地域活动,涉及到地理学科的诸多领域,而旅游地理学又是伴随着近、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二者相辅相成。

一、旅游的科学概念

旅游是分布于广阔地理环境中的一种新型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是人们以旅行游览、观光购物、交流文化、体育锻炼、考察研究、休闲度假、康体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等为目的的异地暂时居留的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以各种不同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地理现象。

随着“旅游”一词在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广泛出现,关于其科学概念也就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旅游(Tourism)一词.最早以旅行与游览两层意思出现在英国1811年出版的《牛津词典》中。但真正赋予其科学概念的是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Hunziker and Krapf),他们认为:“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永久居留(后改为不作主要居留),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活动(后改为主要不从事赚钱活动)”。该定义20世纪70年代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AIEST)”采用,并得到许多国家旅游专家的承认,故被称为“艾斯特”(AIEST)定义。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曾认为:“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的特殊生活力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短期性、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世界旅游组织(WTO)对旅游的定义是:“—般来讲是为了消遣和外出旅行,游客在某个国家的逗

留至少要超过24小时”。

各种旅游概念不论其表述如何,但都具有共同含义:旅游以娱乐消遣、休闲度假和文化为目的,而主要不是为了赚钱或其他公务活动;旅游是暂时的、短期的停留,与移民性的永久居留有所区别;旅游是离开常住地到异地他乡的旅行的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社会经济现象,它关联着社会、经济、文化、保健、科技、生态和政治等各个方面。

二、旅游要素构成

旅游通常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旅游的主体,即旅游者;旅游的客体,即以旅游资源为主体的旅游地;旅游的媒体,即旅游业。这三个基本要素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和制约,构成完整的旅游系统。

1.旅游者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发展的历史表明,旅游是先有旅游者的旅游活动,然后才有为旅游者服务的旅游人才队伍,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导因素,他们的数量、消费水平、旅游方式是决定旅游业内部比例关系及其结构的主要因素,因而,旅游者是旅游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居主体地位。

按活动的地域范围,国际上一般将旅游者分为外国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1937年,国际联盟专家统计委员会第一次解释外国旅游者:“旅游者系指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并规定旅游者中包括:出于消遣、家庭事务或健康等原因而出国旅行的人;出于某种职责去参加会议的人;因公务而旅行的人;在海上巡游过程中中途停靠,即使不足24小时的人。但旅游者中不包括抵达某国就业任职,不管是否订有合同,或者从事商业活动者;到国外定居者;到国外学习,膳宿在校的人;边境地区居民及落户定居而又越过边界去工作的人;临时过境而不停留,即使在境内超过24小时的人。1963年,在罗马召开的联合国国际旅游会议(简称罗马会议),提出了游客、旅游者和短程游览者的概念,并指出:游客是指“出于任何原因(不包括为了从事带有报酬的职业)到一个不是自己常住的国家访问的人”。游客包括旅游者和短程游览者,旅游者是指“到—个国家访问逗留至少24小时的游客”;短程游览者是指“到一个国家访问逗留不到24小时的游客”。1967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通过了罗马会议这一定义。目前世界各国也基本上采纳了这个定义,

根据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特有国情,我国国家旅游局和统计局对包括外国旅游者在内的国际旅游者解释为:“旅游者是指来我国参观旅行、探亲、访友、休养、考察或从事贸易、业务、体育、宗教活动、参加会议等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并明确规定应邀来我国访问的政府部长以上官员及其随行人员;各国驻华使馆人员;常驻我国一年以上的外国专家、留学生、新闻记者、商务机构人员:乘国际班机直接过境的旅客、机组人员和在口岸逗留不过夜的铁路员工以及船舶驾驶人员和其他人员;边境地区往来的居民;回大陆定居的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已在我国定居的外国人和原已出境又返回在我国定居的外国侨民;归国的我国出国人员,都不在国际旅游者范围之内。但必须明确的是,港澳台同胞回大陆旅游仍需支付外币以及他们的旅游消费对中国经济的刺激作用,同其他来华旅游者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在统计上暂时列为国际旅游者或入境旅游者。

随着各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世界旅游组织又提出:“任何以消遣、闲暇、度假、体育、商务、公务、疗养、学习和宗教等为目的,不论国籍如何,而在其居住国境内进行24小时以上—年之内旅行的人,均视为国内旅游者”。

无论国际旅游者还是国内旅游者,都具有异地性、业余性、享受性、肯花钱,以及求新、求知、求乐,求得一个美好回忆的共同心理特征等特点,都必须具备有可自由支配的收入、足

够的闲暇时间和外出旅游的愿望和兴趣等条件。

2.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旅游资源在国外被称作旅游吸引物(Tourism Attraction),是指旅游地吸引旅游者的所有因素的总和。在国内“旅游资源”这一名词已被人们认同,并得以广泛应用,但由于人们着眼点的不同,各专家学者对其概念的阐述不尽相同。但最具权威性的应该是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03年所发布的《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中所规定的概念,即旅游资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对旅游资源的理解必须从外延和内涵两方面去进行,旅游资源所指极为广泛,可把现今地理圈中一切有形实体和相关环境囊括在内;同时,对旅游资源也要进行了必要的限定,即首先,“必须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其次,“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第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后应“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依据其吸引功能,旅游资源可分为世界级向性、国家向性、地方向性三个层次;按其形成和属性的分类方法,可分为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观光游览型、参与体验型、购物型等;按资源的客体属性,可分为物质性旅游资源、非物质性旅游资源和物质与非物质共融性旅游资源;按资源的发育背景,可分为天然赋存性旅游资源、人工创造性旅游资源和两者兼具的复合性旅游资源;按资源的开发状态,可分为已开发旅游资源(现实态),待开发旅游资源(准备态)和潜在旅游资源(潜在态)等;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潜力,可分为再生性旅游资源与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值得特别提出的是郭来喜、吴必虎所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点研究项目成果依据对旅游资源普查的应用性分类,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人文和服务3大景系、10大景类、98个景型,(如表1.1);2003年,全国旅游标准化委员会又颁发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的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方案,将旅游资源分为8主类,31亚类,155个基本类。

旅游资源一般具有空间分布上的集中性,时间分配上的季节性,吸引功能的垄断性,开发利用的重复性、多层次性、可创新性以及原始性、易损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

3.旅游业

旅游业是旅游休闲活动的媒体,是具有服务性质的特殊行业。广义的旅游业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旅游休闲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它涉及到许多经济部门和非经济部门,其中最直接的部门是旅行社、旅游交通和旅游饭店。

旅游业是旅游供给的提供者和旅游市场的组织者。旅游业所出售的商品,是一种固有的有形设施和无形的服务,它通过旅行社、饭店和交通向旅游者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综合服务,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旅行社在旅游供求活动中,是发起旅游、招徕和接待旅游者和组织旅游活动的中介组织,是向旅游者提供旅游信息、旅游路线、导游等服务的行业;旅游交通是指旅游者利用某种手段和途径,实现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空间转移过程,其任务是解决旅游者从居住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往返,以及从一个目的地到另一目的地和同一目的地内的各地区之间便利往来的交通问题;旅游饭店是指向旅游者提供食宿的场所。除此之外,在旅游主体和客体之间传递信息情报而涉及的邮政、通信、报刊、广播、电视等,也是不可缺少的旅游服务部门。

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旅游活动系统。

第二节 旅游地理学的学科理论与方法

一、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Geography of Tourism)是伴随着旅游及旅游业的发展而逐步兴起的—门新兴学科。由于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学者们对旅游概念的不同理解,在国际上,旅游地理学又有游憩地理学、闲暇地理学、观光地理学、娱乐地理学或康乐地理学等别称。名称虽有不同,但其研究对象却基本一致,即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闲娱乐、康乐消遣等活动与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门学科。

按照学科体系,现代旅游地理学分为理论旅游地理(或称通论旅游地理)、区域旅游地理和应用旅游地理。中国旅游地理属于区域旅游地理学的范畴。因此,中国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特定地域范围内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决定于本学科所研究的对象。英国人皮尔斯认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供给的空间模式、需求的空间模式、旅游地地理,旅游流、旅游影响、旅游空间模型等六个方面。郭来喜(1985)则认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八个方面:旅游的起因及其产生的地理背景;旅游的地域分布、移动规律与发展预测;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地域组合及其技术经济评价、开发利用论证;旅游区(点)布局与建设规划;旅游区划与旅游地域组织体系;适合不同对象的旅游路线组织与方案设计;旅游与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对策;旅游业对地域经济综合体形成的作用与影响。保继刚(1999)认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应包括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地理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需求预测、旅游通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及演化规律、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区划、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规划等十个方面。

可以说,旅游地理的研究已广泛涉及了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的各个方面。鉴于此,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七个方面:

1. 旅游地理学的一般理论 主要研究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科学属性、内容方法以 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2.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实践 主要研究学科的野外考察和调查,旅游地图的设计与应用;

3.旅游开发与规划主要研究旅游开发与规划的一般理论、方法和实际应用;

4.中国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与旅游市场 主要研究中国旅游资源的形成环境、基本特征和地域类型,中国旅游产品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中国的国际和国内客源市场的分布和主要特征;

5.中国旅游地理区划 主要研究旅游区划的一般理论及中国旅游地理区划实践;

6.中国旅游热点问题研究 主要研究中国旅游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如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国西部旅游开发、旅游黄金周等系关中国旅游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问题。

7.中国旅游地理区主要研究中国的8大旅游地理区、32个旅游省(市、区)的旅游资源与环境特征,以及各旅游省(市、区)内的旅游产品开发规划和主要旅游区的布局与建设。 由于旅游地理学所研究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社会经济性,受政治体制、思想意识等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中国旅游地理的研究内容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本国国情,参照国内外研究探索的新成果,把中国旅游地理研究内容和任务探索引向既有深度和广度,又有现实作用的轨道,更好地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服务。

三、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1.旅游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部门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是从地理学角度研究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无疑属于地理科学范畴。但从旅游活动的行为性质看,旅游又是一种文化活动,被视为部门人文地理学。由于旅游业是一项经济产业,又可视为部门经济地理学,是服务行业地理学一门重要分科。但旅游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关系很密切,尤其研究自然旅游资源离不开自然地理学。因此,旅游地理学是处于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三者之间的—门综合性部门地理学。

2.旅游地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旅游地理学是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学科,是介于地理学和旅游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同时,旅游地理学研究涉及的范围,除地理学各大分支外,还与社会学、民俗学、心理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环境学、经济学关系密切。因此,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具有综合特点并与上述各门学科有内在联系的新兴边缘学科。

3.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旅游地理学应旅游业的发展需要而产生并直接服务于旅游业,因此特别注重其应用性研究。欧美一些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一直把旅游地理视为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们研究的旅游应用范围很广,如研究娱乐土地的利用和规划,国家公园、州立公园和其他公共场所的开辟与容纳量的估算,度假村的发展和定位,冬季体育运动设施的规划;研究旅游流的测定技术和旅游流预报技术;许多国家直接把旅游地理作为训练从事旅游职业人员的基础教材,为国家输送更多的旅游饭店、旅馆管理人才和导游人才。英国学者赫?罗宾逊(H.Robinson)就特别强调旅游地理具有“应用地理”性质。

综上所述,旅游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部门地理学,是—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特点。

四、中国旅游地理的主要任务

1.服务于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

自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国现代旅游业起步到目前世界旅游大国的地位的初步确立,成功的经验很多,但失败的教训也不少,特别是旅游资源不当开发所造成建设破坏乃至破坏性建设和一些旅游热点景区的超负荷接待,所带来的旅游资源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令人忧心。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世纪,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旅游者崇尚自然、追求绿色消费。为此,追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便成为我国21世纪旅游业发展战略的唯一模式选择和最终目标。如何认识和实现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如实了解、掌握和宣传中国的旅游国情。中国旅游地理正是以中国特定地域为研究对象,全面研究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环境、特点、分布及其开发利用和发展规律,研究国际、国内旅游活动与我国旅游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发展的学科,是正确认识中国风光、中国风貌、中国风俗、中国风味和中国风物,即中国特色的重要途径。中国旅游地理也就成为制定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方针政策,拟订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规划,制定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旅游管理措施的科学依据之一。中国旅游地理教育也就成为旅游工作者树立旅游可持续发展意识,为旅游可持续发展服务,推动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2.全面提高国民旅游素质

中专旅游地理教案篇二:课程教案-中国旅游地理-1

教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

总课时:

使用教材:

授课对象及人数:

任课教师: 中国旅游地理 260166 专业必修 36 中国旅游地理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4级旅游管理(专) 王健

教师所在单位: 旅游学院

山东女子学院 2014年制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引入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一切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分布规律与空间关系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地理学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之间关系的学科,是旅游学与地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范畴,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

人类的旅游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空间中进行的,并以一定的地理环境事物作为观赏对象,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旅游环境和旅游资源。旅游与地理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由此产生了旅游地理学。

二、课堂内容教学

第一节 旅游地理学简介

一、 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

二、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1、旅游者地理研究

2、旅游资源地理研究

3、旅游业地理研究

4、旅游地图研究

三、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第二节 中国旅游地理简介

一、中国旅游地理与旅游地理学的异同

二、本课程的内容安排

三、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方法

(一)地图辅助学习法

(二)综合分析与主导原则法

(三)对比分析法

(四)实地考察法

(五)调查与统计分析法

(六)朔源阅读拓展知识领域法

三、课堂小结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系指观光旅游而言,娱乐地理学则包括康乐在内,是广义的旅游地理学,二者均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旅游地理学不仅同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彼此渗透,因此它又是一门边缘学科。

四、习题布置

1、作为一个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素养?

中专旅游地理教案篇三:中国旅游地理电子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

绪 论

第一节旅游活动与地理时空

一、旅游活动的时空发展

1.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旅行

2.中国封建社会的旅行

3.中国古代社会的旅游类型

(1)帝王巡游

(2)政治游说

(3)学术考察

(4)商务旅游

(5)士人漫游

(6)宗教旅游

(7)航海旅游

二、中国近代旅游业的产生(1841-1949年)

三、中国的现代旅游(1949年10月以后)

(一)初创阶段(1949-1955)

新中国旅游业从早期的公费接待少量观光团,发展到组织华侨、港澳同胞自费回国观光、旅游、探亲。侨乡探亲旅游是初创阶段的主要旅游形式。1954年4月15日,新中国第一家面向外国人的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在北京诞生。

(二)开拓时期(1956-1966)

从1956年开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是中国旅游事业的开拓阶段,它的标志是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的成立。

(三)停滞阶段(1967-1977)

1966年开始的10年“文化大革命”使刚刚起步的新中国旅游事业受到了严重干扰和破坏,处于历史上的萧条、停滞阶段。

(四)发展时期(1978年以后)

这是中国旅游业具有历史性、战略性的转折阶段。在这个阶段,从1978年到20世纪末的20几年,我国的旅游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国向亚洲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未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远景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的旅游业将实现由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在整个发展时期,从1978年到现在这20多年中,我国旅游业取得了重要成就,主要表现在:

1.三大市场全面发展,市场前景日益广阔

2.旅游供给全面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张

3.综合功能全面发展,增长点的特征日益显现

二、 旅游活动的地理时空系统

第二节 旅游研究与旅游地理学

第三节旅游地理的学习与研究

第一章 中国旅游资源地理概述

第一节 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特征

一、旅游资源概念的界定

于旅游业是一项新兴产业,其本身的发展极度为迅速,而为旅游业提供理论指导的旅游

科学目前还不成熟,在旅游学术界,由于对旅游中的核心概念—旅游资源存在着泛化的理解,因此直到目前为止,对旅游资源的概念尚未形成全面统一的认识。以下几种说法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

郭来喜:“凡是能为人们提供旅游观赏、知识乐趣、度假休闲、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以及人民友好往来和消磨闲暇时间的客体和劳务,都可称为旅游资源。”

保继刚:“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和中科院地

中专旅游地理教案

理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黄辉实(1985):“旅游资源就是吸引人们前往游览、娱乐的各种事物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它们本身不是游览的目的物和吸引物,必须经过开发才能成为有吸引力的事物。”

还有学者认为,旅游资源是能够诱发旅游动机和实施旅游行为的诸多因素的总合。它不仅是作为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的旅游目的地,也包括旅游者和各种能传达旅游地相关信息的事与物。

分析上述各种定义,可以看出,虽然它们各自的出发点和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但就资源的基本属性而言,大体是一致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其次,旅游资源具有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吸引性。

再次,旅游资源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

最后,旅游资源不管是以单体或复合体的形式存在,都依托于一定的地域空间,是绝对不能移动的。

基于以上分析和认识,我们可以认为:旅游资源是指客观地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并因其所具有的审美和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向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或社会现象。 按照这一定义,旅游资源可以是有具体形态的物质单位或复合体,如风景、文物,也可以是不具有物质形态的社会文化因素,如民情风俗。

二、旅游资源的特征

1.可观赏性

2.区域性

3.不可转移性

4.时代性

5.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

三、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根据资源属性的分类

1.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1)地文景观

2)水域风光

3)气候天象

4)生物景观

2.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指古今社会人类活动所创造的具有旅游价值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它是历史、现实与文化的结晶。其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城乡风貌、宗教文化、文学艺术和饮食购物等7项构景要素。

1)文物古迹

2)民俗风情

3)城乡风貌

4)现代设施

5)宗教文化

6)文学艺术

7)饮食购物

(二)按照旅游资源的市场特性和开发发现状进行分类

1.未经开发或潜在的旅游资源

2.已经开发或即将开发的旅游资源

3.现代人工创造的旅游资源

(三)根据旅游资源的吸引级别分类

1.世界级旅游资源 如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2.国家级旅游资源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森林公园

3.省级旅游资源

4.市(县)级旅游资源

四、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一) 开发利用的成绩

(二) 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2、生态恶化日趋加剧

3、旅游景观破坏严重

4、传统文化逐渐变异

(三)旅游资源非持续性开发和利用的原因

导致旅游资源非持续开发利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缺乏宏观调控与管理

2、旅游规划不科学

3、旅游法规不完善

4、理论滞后

5、受传统自然观、价值观的影响

6、缺乏充分的市场论证和健全的信息机臸

第二节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概貌

一、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一)地貌与旅游

1、地貌是风景的骨架

2、地质地貌对人文现象的影响

3、地质地貌对旅游项目的影响

(二)中国地貌大势

我国地貌轮廓受地质构造的控臸,山脉的排列与走向有一定的规律。在不同的构造体系影响下,我国山脉有四个系列:

东西走向山脉: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大别山;南岭(反映纬向构造体系)。 南北走向山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反映经向构造体系)。

东北—西南走向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长白山;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受华夏构造体系的控臸)

西北—东南走向山脉:阿尔泰山;祁连山;喜马拉雅山(受河西西域式构造体系控臸)。 以上构造地貌是我国地貌形态的主体骨架。但是,就“大地形”而言,平原仅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2%,盆地占19%,高原占26%,山地和丘陵分布最广,约占43%。

(三)常见的地质地貌的特征及在我国的分布

1、花岗岩地貌

2、丹霞地貌

3、砂岩峰林地貌

4、流纹岩地貌

5、熔岩地貌

6、岩溶地貌

7、海岸地貌

8、雅丹地貌(风沙地貌)

(四)中国的名山

1、名山的概念

名山是山地旅游资源中具有特别重大旅游意义的类型。所谓名山,即指自然风光秀美,景物奇特,可供游人欣赏、游览的山地、丘陵,一般都经过人类长期的宗教、文化等活动的影响而形成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名山特别以其文化内涵引人注目,可按形成的时代先后分为传统名山和现代名山两大类,以传统名山为重要。

2、名山的分布

3.名山的特点

名山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自然美。

第二,历史文化价值。

二、 水域风光旅游资源

水域风光旅游资源,一般可分为江河溪涧、湖泊水库、瀑布泉点、现代冰川和滨海景观等5种亚类。

(一)江河溪涧

1、中国江河大势

2、著名的江河溪涧旅游资源

按河流的尺度大小,划分为三种类型:

⑴大江巨流

属于大尺度的河流景观。

①长江

②雅鲁藏布江

⑵河川清流

属于中尺度的河流景观,常流经某个风景区,为其主要构景要素。

①漓江

②富春江—新安江

⑶山涧溪流

属小尺度的河流景观。它不仅是构景必不可少的要素,而且为风景区增添不少的生动。 ①九曲溪

九曲溪是武夷山水的代表,武夷山风景区的灵魂。因绕武夷山九曲十八湾而得名,是我国著名的竹筏漂流河段。

②金鞭溪

是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中张家界景区的最大一条山溪。同样,金鞭溪,是张家界山水的精华所在。

(二)湖泊水库

湖泊,是陆地表面天然洼地中蓄积的水体,是陆地水的重要形式。湖泊分为天然湖泊和人工湖(水库)。湖泊是水文旅游资源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用“湖光山色”、“明镜”、“明珠”来形容它。

1、我国湖泊旅游资源概况

⑴东部平原湖区

⑵青藏高原湖区

⑶蒙新高原湖区

⑷东北平原及山地湖区

⑸云贵高原湖区

2、湖泊旅游资源的分类

湖泊是陆地上最大的天然蓄水盆地,是陆地水的重要形式。作为水体型旅游资源,湖泊是引人入胜的风景水体之一。地球上的湖泊形形色色,绚丽多彩。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湖泊进行不同的分类。

⑴按形成湖泊的成因分类

⑵按地理环境和生成发育条件分类

3、湖泊旅游资源的特点

4、中国名湖—杭州西湖

(三)泉点旅游资源

泉,是地下水流出地表的天然露头,常在山区的坡麓、沟谷出现。

1、泉的种类

在自然界中,形成泉的条件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泉的种类也非常多:

⑴按泉水的出露条件可分为,接触泉、裂隙泉、断层泉和溶洞泉;

⑵按泉水温度可分为,沸泉、热泉、温泉和冷泉;

冷泉:一般来说,将20?以下的称为冷泉;

温泉:将2037?的称为温泉;

热泉:超过37?的称为热泉;

高热泉:43?以上的则称为高热泉;

沸泉:超过当地沸点的称为沸泉。

其中,热泉和高热泉又常被称为“汤”

⑶按泉水的矿化度可分为,普通泉和矿泉。

2、泉水的旅游功能

⑴审美功能

⑵医疗保健功能

⑶品茗酿造功能

(四)瀑布旅游资源

瀑布,是指水流从悬崖或陡坡上倾泻而下所形成的水体景观,或者说是河流纵断面上突然产生波折而跌落的水流。它是河床不连续的结果。瀑布,通常由三个要素构成,即水流、陡坎和深潭。

我国是一个多瀑布的国家,这与我国河川众多、山地广布、喀斯特发育、东部地区降水丰富等地理因素有密切关系。我国的瀑布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区域内,由于地形的特点以及湿润的气候,形成较多的瀑布。特别在雨季,江南山区常可见到“山中一夜雨,

相关热词搜索:教案 中专 地理 旅游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专数学教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