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生物教案 > 正文
 

不用ppt的生物教案

发布时间:2024-04-18 15:19:42 影响了:

博文学习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不用ppt的生物教案,提供全面的不用ppt的生物教案信息,希望对您有用!

不用ppt的生物教案篇一:初一生物下册课件

1.1

第一节食物的营养成分

糖类

维生素

4、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共同作用是什么?(第三段)

5、糖类、脂肪、蛋白质分别有什么作用?(第三段)

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

蛋白质

1、“三大营养物质”指什么?(第一段)2、举例哪些食物含糖类多?哪些含脂肪多?哪些含蛋白质多?(第一段)3、糖类包括哪些类?脂肪、蛋白质分别由什么构成?(第二段)

雀目

糙米(皮)≠脚气

吃多精粮易缺V谷类

(水溶

B1

起真菌引)

生吃好(先洗后切)

新鲜果蔬皮下、牙龈出血,

口腔溃疡

VD能促进钙、磷的吸收。

(皮肤)胆固醇

紫外线日光

VD

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

不参与构成组织细胞

缺碘:大脖子病(多吃紫菜)补钙仍缺钙:

缺VD(补钙应加服VD)

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

不参与构成组织细胞

消化和吸收

1.2(1)

(不甜)

(甜)

淀粉唾液淀粉酶麦芽糖(初步消化)

蛋白质

胃蛋白酶

多肽(胃不消化淀粉)

消化液消化酶

唾液腺唾液唾液淀粉酶(淀粉→麦芽糖)胃腺

胃液

胃蛋白酶(蛋白质→多肽)

对照

唾液,胰液,肠液口腔(少),小肠

麦芽糖胰液,肠液

小肠脂肪胆汁胰液,肠液小肠脂肪微粒小肠

+脂肪酸

胃液,胰液,肠液多肽胰液,肠液胃(少),小肠小肠

氨基酸

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不用ppt的生物教案篇二: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学目标:

1.概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1.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二、预习检测

1.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比较,其中大多数生活在 中,例

如 、 、 、 等;少数生活在中,例如。

2.水螅的生活在 水中,身体一端附着在水草等杂物上,另一端伸展着细长

的 ,用于 和 。

3.水螅体形呈 对称,这种对称有利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的各种刺激、捕食和进

行。

4.水螅身体由 和 两层细胞构成;其中内胚层围成的腔

叫 ;外胚层上的 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 部

位尤其多。

5.生活在清澈溪流的石块下身体背腹,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

色眼点,它们是 (动物),属于 动物。

6.涡虫的口长在腹面,口内有一个可以伸出口外的 ,吃进去的食物在 内消

化,然后食物残渣从 排出,因为它无 。

7、涡虫的身体呈 对称,也称 对称。除涡虫外还有、 和 也属于扁形动物。

8、大多数的扁形动物没有专门的器官,靠 在人和动物体内,获取寄主

体内的养料。

9.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 对称;体表有细胞,有 无 。

10.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对称;背腹 ,有 无 。

合作探究

1.水螅是怎样捕食的?

2.水螅的生殖方式是怎样的?

3.如果一条小溪流原来可以采集到水螅,现在却采不到,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4.为什么要保护腔肠动物?

5.涡虫是怎样捕食的?

6.有些人喜欢吃生鱼片,将鱼不煮熟就吃,这样不安全,为什么?

7. 消灭血吸虫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

8.大多数扁形动物属于寄生虫,对人和动物都有危害,为什么人类仍然不要轻易使它灭

绝?

课堂练习

1.把符合下列动物类群特征的选项填在括号内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

A.没有肛门; B.有刺细胞;C. 身体扁平;

D.部分种类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 E.身体呈辐射对称

2.水螅常常可以捕到与自己身体差不多大小的猎物,这主要依靠()。

A.刺细胞B.触手的缠结 C.发达的肌肉 D.口的吞噬

3.水螅在营养条件好时,进行()生殖。

A.有性 B.分裂 C.出芽 D.孢子

4.在水螅周围放些水蚤,活水蚤进入水螅体内的方式( )。

A.水蚤游到水螅口中B.水蚤被吞入水螅口中

C.水蚤被水螅的触手捕捉,游入口中

D.水蚤被水螅的触手捕捉,送入口中

5.涡虫排出食物残渣是通过( )。

A.肛门 B.口C.胞肛D. 细胞膜

6.水螅的体壁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层细胞构成的。由体壁围成的空腔叫做________

它与________相通。

7.涡虫背腹,体形像一片柳叶。身体前端呈______形 ,两侧各有一个耳状突起,

头部背面有两个黑色的,可以辨别光线的明暗。

教学反思: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教学目标:

1、概述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进行蚯蚓观察的实验。

5、关注蛔虫病的预防。

教学重点:

1、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二、预习检测(自学检测)

1.线形动物因体形 如而得名。 是常见的线形动物。

2.它寄生在人的 里,靠吸食 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它的身体呈形,前段有,后端有 ;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由层细胞组成;

3.蛔虫体表起保护作用的结构叫;器官发达;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只能靠身体的和慢慢地蠕动。

4.除蛔虫外, 虫、 虫、虫和 虫也属于线形动物。

5.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 形;体表有 ;有 有 。

6.蚯蚓的身体呈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_______构成,以土壤中的_______为食。有环带的是它的 端,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躯体运动更加 灵活。

7.用手触摸蚯蚓会有湿润和蚯蚓的运动是靠的收缩和的

配合完成的。

8.蚯蚓的呼吸是靠完成的,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分

泌,使体表保持湿润,氧气就溶解湿润的体表中,然后再进入 的毛

细血管里,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体外。

9.除蚯蚓外,沙蚕和 也属于线形动物,沙蚕的运动器官是 足。

10.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 组成;靠 或 辅助运动。

三.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线形动物比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高等(从结构上分析)?

2.怎样预防蛔虫病?

3.蚯蚓身体也细长,为什么不属于线形动物?

4.蚯蚓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土壤湿度、板结度、食物情况),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性(活动时

间规律)?

5.大雨过后蚯蚓为何爬出地面?如果农田里的蚯蚓消失了,农作物的生长会受到影响吗?

为什么?

6.蚯蚓对人类有哪些益处?

1、蚯蚓的生存环境是( )

A 潮湿、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土壤B 干燥、疏松的土壤

C 潮湿、疏松、富含氧气的土壤 D 潮湿、疏松、植物稀少的土壤

2、判断蚯蚓前后端的简便方法是( )

A观察蚯蚓的反应,反应快的一端是前端B 长有口的一端是前端

C观察蚯蚓的运动 D靠近环带的一端是蚯蚓的前端

3、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如果蚯蚓在纸上或玻璃上运动时间过长,会导致蚯蚓活动能力下

降,甚至死亡,其原因是( )

A.体内水分散失,血液循环停止B.体表逐渐干燥,影响呼吸

C.离开了穴居,生活不习惯 D.神经系统受到损坏

4、蚯蚓在粗糙的纸板上可以爬行,而在玻璃板上几乎不能爬行,其原因是()。

A.玻璃板摩擦力大 B.蚯蚓不能在土壤之外的地方爬行

C.蚯蚓的运动要借助刚毛的配合 D.玻璃板不能粘住蚯蚓的身体

5、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完成气体交换的结构是()。

A.体表 B.口C.肺 D.体壁

6、下列能自由生活而不是寄生生活的线形动物是()

A.蛔虫 B.秀丽隐杆虫 C.丝虫D.钩虫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线形动物都是寄生生活的 B.蚯蚓的运动仅靠刚毛就能完成

C.丝虫是环节动物D.区别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主要看结构

教学反思: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学目标:

1、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1、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软体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它们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

二、预习自测题(自学检测)

1、地球上的动物大约有 万种,种类最多的是 动物,有 万种以

上,占所有已知动物总数的 %以上。虽然昆虫有100万种以上,但是它不是第二大

类群,第二大类群是 动

物, 、 、、 、 、和 等是常见的软体动物。

2、缢蛏或河蚌的结构有和柔软身体的坚硬构造是__________ ,它是由__________的分泌物形成的。

3、缢蛏的呼吸器官是 ,运动器官是。

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外面有,体外大多具有体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运动器官是。

5、节肢动物又分为昆虫纲动物、纲动物和纲动物四个类群。

6、蝗虫的身体分为三部分;有对足,

其中 足发达,适于跳跃; 对翅膀。

7、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气管里有丰富的仅气体进出身体的门户,不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8、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表面有坚韧的,身体和附肢都

【合作探究】

1、 缢蛏是如何获得食物的?

2、水里的钉螺和陆地上的蜗牛的呼吸器都是鳃吗?

3、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

4. 把两只蝗虫的身体的头部和腹部分别没入水中,那个容易死?为什么?

5、节肢动物有150万种以上,昆虫虽有100万种以上,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为什么说

昆虫不是第二大类群?为什么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是最多的?

不用ppt的生物教案篇三:高中生物说课课件PPT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各位老师,你们好!我叫吕欣欣,来自于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接下来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几个方面对该课题进行剖析。 一说教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变异》一书的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学生在学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和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等知识后,转入难度较大的遗传学知识的学习,之前知识可为本部分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线索,同时本节内容又为后面遗传的基本规律及生物进化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明确“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和实验设计思路; 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质疑、探究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3)学习经典的科学研究方法,即“现象—问题—假说—设计实验—检验假说—获得结论”的研究方法

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着高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原理和过程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和过程 依据:掌握了这两个实验才能深刻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实验对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依据:本部分知识较抽象,用了科学的实验设计程序及内容涉及到微观领域,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属于他们的薄弱环节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考虑到我校高一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

在黑板上演示实验过程,使学生对实验直观的熟悉。 2、 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对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予以评价,并教育学生要有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七板书设计

我根据板书的“规范、工整和美观”的要求,结合所教的内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板书,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的思路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格里菲思实验(体内) 结论:dna遗传物质 结论:s型菌具有转化因子 三、 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 2 艾弗里实验(体外)结论:rna是遗传物质 结论:dna是遗传物质,其他不是四、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八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实验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总结:以上是我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节教

材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创设了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我认为只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就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成功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dna分子的结构

各位老师,你们好!我叫吕欣欣,来自于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dna分子的结构,接下来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几个方面对该课题进行剖析。 一说教材

dna分子的结构是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变异》一书的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教材中属于较难理解的一部分内容,它紧接着前面一节的内容深入,同时也是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理论的基础。这一部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高考每年都涉及,因此学好很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

不用ppt的生物教案

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识记:dna分子基本单位的化学组成. ②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能力目标

①通过直观教学法、讨论法、阅读法等教法,使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学习能力、解题能力。

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采取讲故事的形式,以科学家沃森、克里克的研究历程为主线,逐步呈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特点。这样使学生不仅能自然的了解到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还能感悟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从而在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启示和升华。 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dna分子的结构

教学难点:dna分子的结构及特点

依据:dna分子的结构对后面复制的学习打下基础也很关键,而其结构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我将从教法与学法来谈谈 四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考虑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黑板上演示dna的结构图,化抽象为具体 2活动探究法

在课堂上提出疑问,让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接受。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

七板书设计

八作业布置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我对“dna的结构和复制”这一节课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谢谢!篇二:高中生物说课稿:《生物的分类》说课稿范文

好学教育:

高中生物说课稿:《生物的分类》说课稿范文

教材分析

1、 本节内容的地位

生物的分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下册中第13章“生物大家庭的分类”的

第2节,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是对各类生物特征的复习,也是对生物类群的整理和归纳。学好本节内容,可以让学生对整个生物界的全貌有概括性的了解,并学习到科学的分类方法。

2、 重点、难点的确定

在本节课中,各类生物的特征在前面都已经学习过,学生应能很(比较)好的理解和应用。而且新课标将具体内容标准定为“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让学生自主的掌握分类的思想方法。

3、 课时的安排

由于本节课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学生又是初次尝试分类的基本方法,所以本节内容将分成3课时进行。第1课时为尝试分类和科学的分类,第2课时为给动物分类,第3课时为给植物分类。

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 知道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② 知道脊椎动物分成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以及各类的主要特征。

2、 能力目标:

① 尝试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② 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本节课中,使学生自主的掌握分类的思想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从而真正学会分类的思想方法呢?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2个活动,第一个是借助多媒体的动画功能,让学生拖动动物图片,为动物进行分类,活动很有趣,但是要求学生讲出拖

好学教育:

动的理由(也就是主要特征);第二个是走出课堂,让学生参观标本室,参观很精彩,但是要将脊椎动物归类(同样是根据主要特征)。这样的2个活动,学生很乐于参与,而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就主动的学会了分类的思想方法。

教学方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我大胆的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了“课堂——标本室——课堂”的新型模式。我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标本资源,采用了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求知识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学习方法

“受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

为了“会学”知识。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实践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综述

以上是对“生物的分类”这一节教材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本着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大胆的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热切的观察和热烈的讨论中,使学生主动而轻松的掌握了分类的基本方法。整堂课,生动活泼,学生由始至终处于一种兴奋好奇的状态,成功的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篇三:高一生物人教版说课稿(完整版)

第1章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生物 号的**,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从生物圈到细胞》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1章第 1节的内容。教材的安排是这样的:用录像图片展示2003年sars在我国的传播及危害的过程,创设一个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产生了问题,然后让学生分析讨论教材提供的资料,分别从生命特征的不同方面来论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达到从具体事例上升到普遍意义的目的。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本节的难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进行具体分析,教师适当的做一些拓展和补充,让学生从微观到宏观,步步紧扣地理解生命系统的严密性、层次性和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针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举例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能力性目标:(1)尝试将所获得的文字、图表信息表达出来。(2)自主学习: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等资料收集和整理生物史学资料。

3.情感性目标:(1)激发对生物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2)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3)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本着高中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重点为: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为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为了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来掌握知识,做到导中学、学中学、导与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还应该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观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课本,学会正确读图、析图,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法、联系实际法等加以理解、巩固,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

第1章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1第

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异同点。并介绍了提出问题、和设计实验等环节。最后详细介绍了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本节知识是上节课的细化和拓展,同时为后面细胞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具体教学过程我准备按

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课前准备] 1.教师利用网络或新闻资料将2003年sars病毒的图片及给人类健康造成了非常严重后果的录像进行编辑,并用于课件制作。

2.组织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等资料收集和整理生物史学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2003年sars病毒的图片及给人类健康造成了非常严重后果的录像,将学生带回到他们亲身经历的这一恐慌事件中,引起学生的兴趣。 [师生互动]教师提问:

1.结合初中所学病毒知识,你认为sars病毒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

2.sars病毒具有怎样的结构?它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

3.sars病毒主要侵害人体的哪些细胞?

4.如果离开了活细胞,sars病毒能够很好的生活和繁殖吗? 开展新课

1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细胞,相互讨论说明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层层设疑,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边看图解边阅读课文,掌握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求 全面而简明地 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布置作业

教材6页中的练习第一题,教师与同学共同学习第二题

我相信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的同时,培养了其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的结构和功能学习特性奠定了基础。

针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联系。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能力目标观察不同的细胞图片,比较他们的异同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2)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3)认同细胞既具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本着高中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教学难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为了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改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为主动地去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并参与分析、质疑、交流和总结,目的是着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更突出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创新思维。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具体教学过程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直观法、讲述法、讨论法 五、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观察材料 六、教学程序引言(观察细胞图片,知识回顾)→ 原核细胞和直核细胞(总结、比较两大细胞类型包括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特点,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种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以及它们的主要区别)→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探索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包括细胞的发现,学说的主要建立者,

第2章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生物 号的**,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1第 2 章第 1 节。教材主要讲述了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等问题。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以及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等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同时本节课的内容又为以后学习 蛋白质、核酸以及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等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关热词搜索:教案 不用 生物 ppt 生物进化的历程ppt 七年级下册生物ppt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