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正文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

发布时间:2024-04-19 12:40:17 影响了:

下面是博文学习网小编为你分享的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博文学习网(www.hnnscy.com)的后续更新吧!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篇一: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同步练习

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对作者、课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故乡》以作者回乡迁居的见闻为线索描写旧时代中国农民和小市民等人的生活遭遇与精神病苦,表达作者打破人与人间隔膜,探求人生新路的执著信念。

B.《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都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色龙”的特点。

C.《在烈日和暴雨下》的主人公,老实、健壮、坚忍,同时他又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尽管他有着“三起三落”的悲惨遭遇,但他始终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他的奋斗经历和人生结局诠释了“好人有好报”的道理。

D.《陈涉世家》出自《史记》,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答案:B

解析:用反选排除法,A错,《故乡》是小说,书中的人物不完成是作者自己;C错,祥子最终的命运是悲惨的,并不是“好人好报”;D《史记》是纪传体,答案为B。

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烈日和暴雨下》的体裁是小说。作者老舍,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茶馆》,中篇小说《月牙儿》,剧本《龙须沟》等。

B.《故乡》中“豆腐西施”杨二嫂自私贪婪、势利泼悍,是人格被扭曲的庸俗小市民的典型,而“我”则是追求新生活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C.苏联作家普里什文的散文《林中小溪》采用了第一人称述说小溪流经树林的全过程,表现了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D.《桃花源记》运用真假结合、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描绘出一个理想的境界,给人美好深刻的印象。

答案:A

解析:《茶馆》是老舍的剧本,故A错。

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

中人物、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3.与“绵绵春雨润万物”构成对偶且意境最和谐的一项是( ) ...

A.柔柔春风拂细柳 B.炎炎烈日烤大地

C.飒飒秋风扫落叶 D.皑皑冬雪兆丰年

答案:D

解析:这里“绵绵”对“皑皑”“秋风”对“冬雪”“扫落叶”对“兆丰年”。

点评: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对联的考查体现了对传统文化遗产继承的理念。考查形式以选择和对句为主。掌握对对联的要诀是准确把握对偶这种修辞的用法。

4.理解文言句意有误的一项是( )

A.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译文:环绕四周都是萧条的景色,不能遮蔽大风和烈日。

C.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D.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答案:B

解析:B项正确的翻译为“简陋的居室里空荡荡,不能遮蔽风吹日晒”。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

B.画中传递出的笔墨韵味和春华秋实之意让这幅画作更显价值。 ....

C.昨日上午,烈日炎炎,下午一场雷阵雨突如其来。 ....

D.一席肺腑之言,终于使双方忍俊不禁,认识到了错误,相互表示握手言和。 ....

答案:D

解析:忍俊不禁是指忍不住笑出来,不符合句意,应该为心悦诚服。

点评: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辨,做出判断。

6.选出下列划线短语结构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

A.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

B.也许受着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地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

C.秋风起了,他的叶子,由浓绿到绯红,秋阳下他又有一番庄严灿烂。

D.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

答案:D

解析:D项是主谓短语,其它三项是并列短语。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短语类型的能力。要解答本题,首先得了解短语的类型:并列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等。

7.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对偶)

B.这棵大树依然挺立着,烈日烤灼着它,干渴折磨着它,然而它没有倒下,它坚韧而顽强地活着。(排比)

C.天边几颗调皮的星星,时隐时现,似乎在不知疲倦地和月亮捉着迷藏。(拟人)

D.看着眼前的木槿,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半截了,还开花!土埋半截了,还开花!(反复)

答案:B

解析:B句不是排比而是拟人,排比须三句以上。

点评:首先要了解有哪些修辞手法及其特征,据此分析各句。

8.根据语境和所给字义,在下列句子横线处选填汉字,有误的一项是()

A.烦 (脑、恼)是一种情绪,它和快乐一样,伴随我们成长。

“脑”有“脑筋”的意思,“恼”有“心里不痛快”的意思,横线处应填“恼”。

B.父亲的教(悔、诲)是我健康成长的基石,我会铭记于心。

“悔”有“懊悔”的意思,“诲”有“诱导”的意思,横线处应填“诲”。

C.在烈日之下,园中的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 (采、彩)的样子。

“采”有“精神、神色”的意思,“彩”有“花样、精彩的成分”的意思,横线处应填“采”。

D.伪劣药品造成的后果 (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必须整顿。

“害”有“使受损害”的意思,“骇”有“惊吓、震惊”的意思,横线处应填“害”。 答案:D

解析:D错误,“骇人听闻”意思是让人害怕的意思,所以应该填“骇”。

点评:先根据各句意思判断所使用的词语,比较各项释义,判断正误。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蛙鸣是夏夜最强劲的音符,当它此起彼伏,连缀(zhuì)成一片时,一种旋律便覆盖了大.

地。

B.常常看到有些人,因为吝啬一枚硬币,对匍匐在路边的乞丐视而不见,编造种种理由,慰藉(jí)羞惭的良知。 .

C.一条小河拦住了去路,在紧挨着河岸的地方,舒适地蜷(quán)伏着撑渡船人的茅屋。 .

D.阅读让灵魂站立。它使你在暴风骤雨中站成威严的雕像,在骄阳烈日下站成叱咤(zhà).风云的勇士。

答案:B

解析:B错,“藉”与“籍”读音是不同的。“藉”读jia。

点评:根据词词义和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10.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让灵魂站立。它使你在暴风骤雨中站成威严的雕像,在骄阳烈日下站成叱咤(chà)风云的勇士。

B.走进自然,嗅一缕沁(qìn)人心脾的花香,听一曲微风清爽的吟唱,整个世界仿佛都在向我微笑。

C.没有推窗邀月的情怀,没有把酒临风的洒脱,生活就只会让你咀嚼(jiáo)出淡淡的苦味。

D.《济南的冬天》行文如山中高士闲庭信步,左右踱(dù)行,醉心吟哦,怡然自得。 答案:B

解析:A“叱咤”应读zhà C“嚼”应读ju? D“踱”应读duó。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掌握情况,本题中出现的字音都较为常见,只要平时注意积累,难度不大。

11.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明长得很像他妈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词是“像”,本体和喻体分别是“小明”“妈妈”。)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天高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C.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

醒。(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体现了老城暖和安适的特点。)

D.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可悲的厚障壁”形象地表达出“我”与闰土之间因观念、地位、生活环境的差异所带来的精神上的隔膜。)

答案:A

解析:A句不是比喻句,比喻句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事物,二是本体和喻体必须具有相似性。

点评:首先要了解有哪些修辞手法及其特征,据此分析各句。

12.下面对修辞方法的判断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理解:这句话中“盼望着,盼望着”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作者盼望春天的急切心情。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体现了老城舒适温暖的特点,强调了春天的老城带给人们的内心感受。

C.那阳光滴滴答答,小心翼翼地从林间洒落下来,照着我的肌体,生怕晒黑我的皮肤。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林中阳光温和的特点。

D.有责任感的“80后”现在少吗?不少!当灾难来临时,他们挺身而出,勇于奉献。 理解:这句话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自问自答,强调了现在有很多有责任感的、勇于奉献的“80后”。

答案:B

解析:,排比改为拟人,同时应该是冬天的老城,不是春天的老城

点评:首先要了解有哪些修辞手法及其特征,(转载于:www.hNNsCy.coM 博 文 学 习 网: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据此分析各句。

1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2012年《星光大道》年度冠军总决赛上,临沂市苍山县的“草帽姐”徐桂花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

B.四川雅安人们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事实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就能战胜和面对任何困难。

C.中央电视台开展的“最美乡村医生”、“最美乡村教师”、“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篇二:江苏省扬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册7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苏教版

《在烈日和暴雨下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旧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体悟作者对祥子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控诉的感情。

2、掌握本文抓住特征,有层次地描写景色变化,以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艺术特色。

3、掌握本文注重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4、体味文中准确生动、精妙传神的语言。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由以前曾学过的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引出对老舍的介绍,在过去介绍的基础上,突出老舍的平民家庭出身及与劳动人民的密切联系。简要介绍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大体概括小说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明确本课学习要求(见上,用投影打出来)。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他的作品多取材于下层受压迫人们的生活,反映旧社会劳动人民的不幸,无情揭露旧社会的罪恶,其作品语言特点是生动、幽默,善于运用北京方言。1951年老舍获得"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老舍出身于一个平民家庭之中,他自己没有拉过车,但与拉车的、打拳的、卖唱的穷苦人是朋友,和他们一起长大成人,所以他才能创作出这部深切同情旧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的优秀作品。

《骆驼祥子》(写于1937年)描写了军阀统治下北方人力车夫的生活。故事梗概:穷苦农民出身的祥子因"失去了父母和几亩薄田",十八岁时来到北平租拉洋车。为了不受车行老板的气,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凭着自己年轻力壮,立志买车,三年后终于用血汗换来一辆洋车,不料,刚跑了一趟车,就被反动军队连人带车一起抓走了。他乘乱从军阀队伍中拉走了几匹骆驼,变卖以后,逃回北京。因这些遭遇,他得了外号"骆驼祥子"。回到北京后,祥子决心从零开始,靠 "拉包月"车攒钱,希望再买辆车。不料"包月"的主人又因躲避债务而出走,祥子仅有的积蓄也被侦探诈走了。这时车行老板的女儿虎妞看上了他,不顾父亲反对和他结了婚。婚后,祥子用虎妞的储蓄买了一辆洋车,还是想靠自己的力气活下去。但不久虎妞难产死去,他又不得不卖车治丧,生活理想终成为

泡影。无情的生活使他染上了恶习,他吸烟、喝酒、赌钱、打架,日趋消沉。他曾想再振作起来,但曾经和他有过感情的女子小福子沦入妓院被迫自缢,断绝了他最后一点希望。他最终彻底丧失了上进好强的生活态度而走向堕落,变成一个吃喝嫖赌、欺诈耍赖的市井混混。(这一悲剧是对黑暗社会的有力控诉,也是对依靠个人奋斗来改变自己命运的道路的一种否定。)课文中的祥子,此时已经与虎妞成了家,虎妞已怀孕,为了承担家庭生活的沉重负担,维持两口人的生活,迎接孩子的出世,他不得不拼命拉车挣钱。本文就描写了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痛苦生活。

二、板书文题,问学生看到"在烈日和暴雨下"这个题目,是否想起曾经感受过的某次烈日或暴雨的景象,并作口头描述。 三、那么,课文里是怎样描写烈日和暴雨的呢?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描写烈日和暴雨的相关段落和重要语句。(可顺便解决分段问题:“在烈日和暴雨下”→在烈日下,在暴雨下。 1-6主要描写烈日; 7-16主要描写暴雨。)

四、 研读对"烈日"的描写。

1、描写烈日这部分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段的景象?

〖明确〗:“六月十五那天”――“一夏里最热的一天”,从“太阳刚一出来”至中午。

2、小说是从哪些方面/角度描写烈日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先总写天气特点“天热得发了狂”(“狂”形容天气酷热的厉害程度,具体体现在阳光灼热、气压低、没有风),正面描写天气的酷热,制造了一种赤日炎炎的氛围;接着抓住景物在烈日下的特征,调动多种感官,分写了街上的柳树(拟人手法—“病”、“懒得动”、“无精打采”)、马路(视觉—“干巴巴”、“发着白光”)、便道上的尘土灰沙(“飞起多高"、"结成一片恶毒的灰沙阵",触觉--"烫着行人的脸")、狗("趴"、"吐")、骡马("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不敢吆喝”)、柏油路、铺户门前的铜牌(夸张—“晒化”,听觉—“寂静”、“单调的丁丁当当”)、车夫(“打盹”、“喝茶”、“看看”、“奔”、“灌”、“栽”--引出对祥子的具体描写),从侧面描写烈日,表现了天气的炎热、干燥、憋闷; 5通过写祥子的感受,调动多种感官从侧面表现酷暑高温。

五、研读对暴雨的描写。

1、小说是怎样有层次地写暴雨到来的过程和暴雨时的景象的?

〖明确〗: 总的来说,小说分两个阶段写暴雨发生发展的变化过程:第一个阶段: 7-9这是暴雨将至的前兆。第二个阶段: 10写暴雨到来的景象。

作者观察仔细,描写细腻,通过阳光和天色、风、云、雨、柳枝等的变化情况写暴雨到来的过程(详见书),以雨和柳树为例:雨星--雨点--雨道--瀑布--空中的水往下倒--一个水世界;柳枝微微地动了两下--柳条飘洒地摇摆,都像长出一截儿来--柳枝随着风狂舞--柳枝横着飞。

(小说有层次地写出了风、雨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变化过程,作者还写了天气自身的其他因素的变化,如云、阳光和天色,这些都是直接写天气情况的变化;同时小说还通过写柳枝的变化间接描写天气的变化【从侧面写风的变化】。)〖详见书〗

2、小说描写暴雨逐步到来和暴雨景象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比喻、拟人、夸张等。(例句见书)

六、布置作业

1-2从“太阳刚一出来......永不起来”描写夏日的酷热,却并没有出现一个“热”字,请你仿照作者的这种写法,以“冷”为题,试写一段话,描述天气的寒冷,注意文中也不要出现“冷”字。

第二课时

一、回忆上节课所授内容,提问:课文是否单纯是为了描写烈日和暴雨等自然景象?

〖明确〗:若将题目补充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可以补上主语--人物:祥子,谓语--事情:拉车。“在烈日和暴雨下”这个介宾短语可以充当状语,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自然环境的背景。

二、具体讨论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拼命"情况和痛苦感受,明确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1、小说是怎样描写烈日下祥子的行动和心理的?

① 祥子三次出车的心理活动。

作者先写祥子"有些胆怯了",那是怕自己也会像有的车夫那样中暑倒下把命送了,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可见其贫困(一般车夫"只要今天还不至于挨饿,就懒得去张罗买卖")。拉了趟车以后,"他不敢再动了",说明祥子自知体力消耗过大,不敢接着再拉。他坐了好久,虽然腿懒、身软,心里不舒畅,可是再也坐不住了,"爽性出去试试",反映了祥子的勤劳、顽强、不怕苦。然而一出来,他又感到自己错了,炽热的阳光折腾得他"不知怎么好了"。他走走坐坐,"始终懒得张罗买卖",但即使这样他也没有回家,在这一天最热的午后一点,他挣扎着"又拉上个买卖"。

板书:有些胆怯--拉了买卖--不敢动了--出去试试--懒得张罗--又拉买卖。

② 祥子拉车的痛苦感受。

"一跑,就喘不过气来","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明明心里不渴,也见了水就想喝",写出烈日下拉车的痛苦和矛盾心理。"只觉得到处都闪眼","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搀合着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低着头,拉着车,慢腾腾地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从视觉、听觉、嗅觉和神志等方面写祥子在烈日下受煎熬

的感受。"一直到了正午,他还觉不出饿来","看见食物就要恶心",装满了各种各样水的肚子里"光光光地响动","像骡马喝完水那样",这里的感受暗含着祥子过的是牛马一般生活的意思。

③ 作者细致地刻画了祥子矛盾的心理和痛苦的感受,是为了深入揭示恶劣的社会环境在祥子身上施加的重压,为了养家糊口,祥子不得不强忍痛苦在烈日的煎熬下奔走卖命。

2、小说是怎样描写祥子在暴雨中挣命的形象和心理活动以及难以忍受的感觉的?

〖明确〗:"直砸......,横扫......"从正面写暴雨对祥子的无情袭击;"过"、"裹"写出祥子在暴雨中拉车的艰难;四个"不能"与四个动词紧相呼应,构成排比,写祥子在暴雨下难以忍受的感觉。"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里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这些句子逼真地再现了祥子的心理活动,表现出祥子在暴雨的淋砸之下神志近于麻木的状态。"水裹住他的腿","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拽","他咬上了牙,蹚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真实地描写出祥子在暴雨中拼命的形象。

3、景物描写与人物描写的关系。 景物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人物和景物有时可以交织、穿插和揉合起来进行描写,从而有助于增强文章的感人魅力,突出中心思想。本文就是这样,小说把烈日和暴雨与祥子的感受和心理活动交织起来写,用恶劣的自然环境衬托了祥子拉车的痛苦和遭遇的悲惨。

三、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痛苦感受是否仅来自于自然界的烈日和暴雨?由"预习提示"引用的老舍谈《骆驼祥子》的创作时说过的话:车夫"不但吃的苦,喝的苦,连一阵风,一场雨,也给他的神经以无情的苦刑。"可见旧中国的车夫受到哪些痛苦?末句"他哆嗦的像风雨中的树叶"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痛苦感受不仅来自于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来自于造成底层劳动人民贫苦的根源--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环境:如果"今天还不至于挨饿",祥子就不会出来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如果坐车人不那么冷酷无情,祥子就可以"避避"再走。因此,造成祥子痛苦生活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天气而在于社会制度。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情形,是祥子苦难生活的写照,也是广大劳动人民在旧社会痛苦生活的一个缩影。

老舍的话告诉我们,车夫"吃的苦,喝的苦",受尽达官贵人、军阀兵匪和流氓势力的欺凌,"甚而至于"一场风雨都能使他遭到巨大痛苦,充分表现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车夫的非人生活。

末句"他哆嗦的像风雨中的树叶"一语双关,既写祥子当时的状态,也暗示像祥子一样的劳动人民的命运像风雨中的树叶一样无法自控。

四、主题 小说通过对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痛苦生活的描写,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为了生活而受尽种种折磨的悲惨遭遇,揭露和控诉了旧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五、写作特色

1、抓住景物特征,从多方面具体逼真地写出天气的变化,以景物描写展示人物活动环境,衬托人物。 写烈日,按照天气的变化,描写了由闷热到暴雨的景物特征;写暴雨,也是根据天气的变化,抓住由热到凉,由起风到下暴雨的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天气的变化,不但表现在天气自身因素的变化,如晴、雨、冷、热、云、风等,也可以从其他事物形态的变化上,侧面表现出来,作者仔细观察阳光、天色、风、云、雨和柳树等事物形态的变化,以生动、逼真、细腻的笔触有层次地展开描写,震人心魄地展现了祥子拉车的痛苦环境,表现了祥子和广大人力车夫的悲惨生活。 (首先是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选择好观察点。如写烈日,从天上到地下,从院内到街上;写街上则是由马路到便道,或是由上到下,由内到外,或是由总体到局部。其次是抓住景物特征。三是采用多角度有层次地描写,表现出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四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2、具体描写人物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感受,注重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

3、用语准确、生动,精当传神,并借助多种手法增强表现力。

首先,小说善于选用准确生动、富于表现力的动词来叙写事情。如写烈日下的拉车人用"奔"、"灌"、(突出口渴之苦和喝水之急,映衬了天气的酷热,反映了烈日下拉车之苦)"栽"(说明发病之猝,进一步突出酷热之甚,反映烈日下拉车的艰苦、危险),写人们听说有风时用"争"、"跑"、"攥"、"遮"、"找"、"嚷"、"跳",写暴雨用"砸"(突出雨点之大,写出雨点的气势和威力)、"垂落"、"射"、"倒"、"浇"、"裹"。其次,小说还借助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如用拟人手法写柳树的"病态",烘托了天气的炎热。"处处干燥,处处......使人喘不过气来"一句运用了叠词、排比、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方法,充分表现了烈日下的老城温度之高和人们被炙烤的感受。"街上非常寂静,......丁丁当当"一句以声衬静,而不协调的声音又使人倍感焦躁,进一步表现了人们在酷暑高温之下的心理状态。"从上至下整个地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晒得东西要发火"一句以比喻和夸张之笔,形象表现了烈日下刺目的色泽和高热的温度。"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一句以比喻写出暴雨的声势和力度。

六、布置作业

1、大家在生活中一定也有日晒雨淋的经历,请你选择最厉害的一次,详细描述“烈日”或“暴雨”和人的心理活动、感受。注意把景物和人物结合起来描写,并表达一定的主题。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篇三:《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学设计

相关热词搜索:烈日 暴雨 九年级 语文教案 初中 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 烈日暴雨下的祥子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