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试卷分析 > 历史试卷分析 > 正文
 

学生写的期末历史试卷分析9年级

发布时间:2024-03-29 08:03:24 影响了:

学生写的期末历史试卷分析9年级篇一: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试卷分析

2014——2015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试卷分析

一、 基本情况

1、本次参考人: 人, 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

优秀率:及格率:

2、题型、题量及分值

单项选择题10个小题20分;材料题两大题,共20分,满分40分 。

3、试题特点

容易题约占70%,中档题占20%,稍难题占1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辨析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识图能力,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设问有一定的跨度,对各知识点进行整合,灵活提问,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同时又让学生觉得所学即所用,不感到偏怪难。

二、试题解题情况

1、概念把握不准确。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如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这两个概念都是经济政策,但其背景、特点、影响不同,学生在做题时就出现概念模糊,混为一团,做题时出现错误。

2、学生比较归纳分析能力欠缺,单纯一个知识点能做对,几个同类的、相似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就不能全盘考虑,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如选择题第15小题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响的法律文献有哪些,很多学生错误地把英国的《权利法案》选进去,没有事件发生的时间、背景,容易出错!

3、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

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如第33小题第2问,学生失分较多,失就失在不能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东西,对史实分析不透。这就是平时历史思维能力训练太少、分析综合能力欠缺影响所致

4、审题能力不强。 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如第31题第1问,有学生审题不仔细,或没读懂题目,没有深入分析,结果答案完全相左。

三、对今后教学建议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1)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依据大纲,以教材为载体,对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起重要作用、地位明显的内容,我们要重点突出,讲清来笼去脉,浓墨重彩,丰富内容,补充材料,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责任感。不要局限于记住几个零散知识点,如果意义不明,完全机器记忆,很快就会遗忘,形

成记忆残缺,知识学习不深入,容易造成学生急功近利,学习不踏实,心态浮躁。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一环紧扣一环,吃不得夹生饭。

(2)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上完一段历史就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古今中外相似的内容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使学生得到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便于应对各种综合性强的考试题。

2、注重能力培养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要求:初中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的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计算历史年代;阅读历史教科书及有关的历史读物;识别和运用与教学有关的历史地图、图片、图表;搜集和整理与历史学习有关的材料;叙述重要的历史事实;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分析和评论重要的历史问题,等等。

同时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层次、多方位去发掘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史和世界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地认识历史。

历史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躇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逐渐渗透、潜移默化,彻底抛弃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是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设置平等的互动交流平台,通过精心设置的课堂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要照本宣科,要创设新情境,组织精当的材料,引领学生去探究、去实践、去创新。惟有如此,才能发展学生的不同才能,也才能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积蓄能量和潜力。

3、加强技巧性训练

一是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训练,教会学生审清时间空间,审准关键词的意思,审准答题方向,选择题怎么做,材料题怎么做,问答题怎么做,从哪里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计划地用相关试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的要领,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二是加强养成教育,平时教学中不要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认真答题、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学生写的期末历史试卷分析9年级篇二:九年级历史上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上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上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结构(来自:www.hnnSCY.cOm 博文学习 网:学生写的期末历史试卷分析9年级)与特点

1、试卷结构

本卷为闭卷试卷,共两个部分,总分50分,题型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1—20题为选择题,其中第1小题是考查世界古代史,2—14小题是考查世界近代史,15—20是考察世界现代史。第二大题为非选择题,考查世界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重点考查世界近代史,

2、试卷的主要特点

(1)立足基础,设计灵活

命题能紧紧围绕教材,以新课程历史课标为指导,没有出现偏题和怪题,试题立足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套试卷能够从书上直接翻阅到的题目很多,大部分的题目都需要学生经过一定的分析、比较、演绎、概括才能解答出来,试题内容来源于课本,但设计上显得灵活多变。

(2)时代感强,凸现时政热点

试题时代感在选题难度比例7:2:1材料题问答题能激起学生思考,不得不保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实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发人深省,引人深思。这些题目紧扣时事,却又未脱离学生学习、知识及能力范围。

(3)概括性大,立足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概括性大,突出表现在选择题5、7、8、11、18和二个材料分析题上。其中综合题均是大跨度,高概括题,可谓高度浓缩。这些题目充分考查了学生分析,归纳,综合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4)做到学科渗透,注重课程合作

在新课改中,每一个科目都不可能是孤立,封闭地学习,他们相互渗透,相互整合。这份试卷也很好地贯彻了这个精神。如第23题,要求学生根据图表,说明问题,表达理解。这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又考查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二、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问题: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薄弱、混乱,甚至是无知。主要是某些学生对历史重视不够,缺乏兴趣,致使最基本的历史知识都不愿了解。

2、未充分理解题意,盲目答题。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出现不应的错误。比如第21题,学生对关键词忽视,走马观花,以致出错。

3、学生答题心切,麻痹大意。因试题不难,造成部分学生因审题不清导致失误占总失误的一半左右。

4、不少学生知识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仍然较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材料题的解答方面,有的学生知识不清,思维模糊。这些以后在平时历史教学中要加以训练和指导。

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时政要点,要把历史与现实,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历史教学绝不是对过去的简单再现和复述,而是和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的历史教学必须和现实紧紧联系起来,在感受历史事件和历史氛围时,找准和现实的切入点,以史为镜,以史为鉴,理论联系实际,在历史中比较现实,在现实中学习画史,从而将较为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历史知识学习变得较为轻松活泼,贴近生活,这也是新课改的重大内涵所在。在教学中,对于周年大事记,要高度重视,要将周年大事相关的材料,纪念活动和周年大事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历史的现实借鉴意义。

2、历史教学在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注意并注重培养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避免因开卷而带来轻视历史基本知识、片面重视能力的问题。知识是能力之源。

3、必须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比如和地理、语文以及政治的相互渗透。这不仅在于拓展知识面,还有助于历史教学本身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增强。在教学中要渗透教育意识,真正把历史课堂变成国情教育,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4、加强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诸如审题意识,细心程度,对关键词的把握,答题书写端正清楚,有条理分点答题的习惯,答题时间的把握等,要在平时教学中多次强调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学生写的期末历史试卷分析9年级篇三: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一

刘振宇

一、考试情况

九年级共有456人参加考试,平均分48分,优秀率7%,及格率43%。

二、学生答卷分析

大部分学生学习态不端正不认真主动,厌学情绪较重,基础知识不扎实,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基本观点、原理、概念等都不能牢记,欠缺科学的方法,灵活性较差。综合分析能力低,尤其是审题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差,缺乏主动创新意识,总认为开卷考试就是抄书,不加思索,见题就做,照搬照抄现象普通存在。语言表达能力也差,不懂得运用历史术语表达相关内容。尤其是有些学生还存在不作答,或者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三、今后教学建议

1.以课本为主,重视落实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始终是考查的主体与重点。因此,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基础主干知识的掌握为前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学会梳理历史线索,并注意历史事件的纵横联系,建构立体网络知识结构。

2.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和运用信息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观察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及社会实践能力。

3.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渗透。如历史与地理、历史与文学、历史与政治常识等,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联系的意识。这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联系的方法,养成联系的意识,综合掌握各科知识。

4.注意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并通过多种形式,把历史课堂变成真正的人格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变成素质教育的乐园。

5.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实施愉快教学。要想让学生喜欢历史课堂,教师要更多地创设教学情境和问题情境,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大限度提高教学的效率。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开拓创新,交给学生开启历史智慧宝库的金钥匙,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二

刘振宇

本学期的第一次月考已结束,为了充分地获得考试提供的教学反馈信息,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下面对试卷做以简要分析:

一、试卷的结构分析

1、内容结构:

本次考试内容涉及初中历史所有知识点,满分60分。

2、目标水平结构:

根据课标和中考范围及要求,本次选题重点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测查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的测查,例如历史试题中的时间、人物、事件和意义等等。

3、题型结构分析:

本次试卷分选择题、非选择题两大类。其实非选择题又包括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分析说明题、探究题。另外,试题联系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要大事。如日本“3.11”特大地震和海啸。

4、难度分析:

本次试卷总体来看难度适中,梯度较合理。

二、答卷情况分析

1、成绩分布情况:

对三个班成绩统计情况,60分以上的一共15人, 其中145班8人,146班5人,147班2人。及格人数都不到30人。

2、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错别字严重。

如遵义会议写成“尊议会议”,一国两“制”写成一国两“治”等。要求平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强调对学生错别字的纠正。

2)学生审题不严密,不准确。

具体体现在简答题17题中。

3)学生对有的历史概念模糊。

如探究题20题,世界格局的趋势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学生混淆了,这样失去了本不应该失去的分数,因为学生是记得这些基础知识的,只是历史概念上的混淆罢了。

4)学生联系新旧历史知识,联系中外历史有一定难度。

这次月考是学生总复习以来的第一次全方位模拟考试,学生失分严重,没有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5)学生答题不完整,语言叙述不规范。

比如材料题,说明学生思维局限,不开阔,局限于老师传授给他们的东西,没有发散思维,没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答不到要点上来。

6)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及运用能力虽有所提高,但还须予以重视和加强训练。

三、教学分析和教学建议

1、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比较和反思,发现在指导学生复习时重知识结构、轻内容整合;重基础知识、轻热点分析;重题型训练、轻方法总结;重布置任务、轻心理调节。

2、鉴于以上问题与不足,在这之后的教学中将:

(1)加强集体备课。

(2)重视基础知识掌握,处理好“厚”与“薄”的关系;

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梳理,形成知识网络,使书由厚变薄;然后,有一个知识点全方位联系相关内容,构建新的知识网络,使书由薄变厚。

(3)关注热点,处理好热与冷的关系。各类时政和社会热点是中考考察的重点。在复习时要关注重大热点,也要关注一些冷点,因为冷与热是相对的,一些尚未有定论的热点中靠一般不会涉及,但一些具有长效性的冷点则往往是考察的重点。要指导学生学会联系知识点,做到小切口、大容量、多角度的分析。

(4) 注重能力培养,处理好思与练的关系。

要研究课标、考试说明,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从中发现规律。要加强典型例题和题型的模拟训练,引导学生总结答题方法,提高对知识的迁移、归纳、分析能力。

(5)关注心理健康,处理好紧与松的关系。

心理健康状况是影响中考成绩的重要因素。随着中考的日益临近,考生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容易导致考试焦虑。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实事求是的调整自我期望,放松心情。 九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刘振宇

一、试卷特点

从试卷测试的内容上看:

1、整套试卷依据课标命题,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没有偏题、怪题,考查的内容都是世界历史进程中发生的大事件。如三大宗教、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等等。

2、试题引用图片和文字材料较为丰富,增加了试卷的可读性、灵活性,改变了单调枯燥的一问一答方式。

3、试卷考虑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这一次是中外历史的横向联系,把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与发动鸦片战争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4、联系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要大事。如北京奥运

5从试卷范围来看:古代史仍占据10%内容,分布在选择题部分,重点考查的还是近代史部分。

从试卷难易程度来看:

1、难易适中,既有对基础知识记忆的再现,也有对学生迁移能力、归纳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的测试。

2、测试方式多样化,试卷内容叙述较为灵活,对学生有一定难度。比如问答题31题的第一小题,本来内容是平时熟悉的,但测试方式换成了表格的形式,就蒙住了一部分学生,填不上来。材料题中“对于美国历史奇迹,你有何认识?”,问答题中“说说日本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方面??”这些叙述都较为灵活,学生理解偏差就会失分。总之,整套试卷既照顾了大多数学生,又能拉开一定的距离。最亮的地方就是重基础、重能力、灵活不呆板。

二、考试情况分析

(一)、学生整体答卷情况。

1、期末测试是大型考试,学生都较为重视,态度比平常更为端正,竭尽全力答题,所以答卷整体来看是规范的。

2、大多数在学习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

3、一部分学生理解能力较强,如对材料题29题“上述三则材料反映出欧美社会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的总特征”的回答,学生能概括出来,真是难能可贵!也很有一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为牢固,能答出英国工业革命后发动鸦片战争,并使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说明新课程改革之下,一部分老师身先士卒,充当了新课改的先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答卷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1、错别字严重。

2、学生审题不严密,不准确。

3、学生对有的历史概念模糊。

4、学生联系新旧历史知识,联系中外历史有一定难度。

5、学生答题不完整,语言叙述不6、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模糊、混淆。

6、学生把握历史总体特征的能力比较差

三、教学反思

相关热词搜索:期末 试卷 年级 分析 学生 学生写历史试卷分析 历史试卷分析8年级上册 学生历史试卷分析反思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