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相关 > 化学 > 正文
 

化学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4-04-19 17:55:24 影响了:

化学教学设计篇一:化学必修1教学设计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3.掌握物质过滤、蒸发操作的方法,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除杂质方案。 情感目标:

1.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2.能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教学重点难点:过滤、蒸发操作的掌握及应用。

实验准备:(4人一组)烧杯(15)、玻璃棒(15)、过滤装置(15)、蒸发装置(15)、试管4×15、稀硝酸、氯化钡。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将P2及P3化学家做实验及实验室投影到教室前面,引导学生从思想意识中进入化学世界。

[讲述]故事:1774年,拉瓦锡在发现氧的著名实验中,经过科学分析得出了反应事物本质的结论:空气是有两种气体组成的。拉瓦锡通过严谨的化学实验拭净了蒙在氮元素上的尘土,人们终于科学的认识了空气的基本组成。

[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规律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发现、探究和反复验证形成的。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方法,所以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实验所必须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板书]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问题]回顾初中我们所学习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固体、液体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以及基本仪器的使用。

[问题]一般情况下,怎样取用固体、液体?

[学生回答] 固体盖住试管低、液体1~2ml。

[讲解]为了完成更多的实验,我们还需进一步学习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

[板书]一、化学实验安全

[投影]以下图片,请同学们想一下在哪些地方见过?你知道什么意义吗?

[学生讨论、回答]仓库、实验室、研究所??等,它们都是安全标志。

[简介]各图标的意义。

[讲解]实验安全是为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保障,要想我们的探究实验取得结果,必须遵守实验的有关规则、安全措施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学生阅读]P4注意问题1、2、3、

[学生回答]实验安全注意的问题:??(老师穿插、补充、完善)

[板书]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思考]根据初中你做的化学实验,想一下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还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写在卡片上同为交流。

[交流]讨论情况及归纳总结。

[过渡]以上是我们做实验必须遵守的一些注意事项,下面我们学习几种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思考与交流]淘金者是利用什么方法和性质将金子从沙里分离出来?如果有铁屑和沙混合物,你用什么方法将铁屑分离出来?

[学生回答]具体的方法。(水冲刷、磁铁)

[过渡]以上我们用的都是较简单的物理方法,大多数分离与提纯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一些新的方法实现。

[板书]二、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学生阅读]P5中(转载于:www.hNNsCy.coM 博 文 学 习 网:化学教学设计)间自然段,思考回答“学与问”。

[过渡]粗盐中还用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通过提纯后才可食用;但粗盐中的杂质也是重要的化工原理原料。例如我们山东的海化公司,就是以食盐为主要原料的大型化工厂。现在请同学们动手来提纯你课桌上的粗盐。

[板书]1、过滤和蒸发

[学生阅读]实验1-1内容

[学生实验](前后位四人一组)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实验。

[交流]P6所填的操作步骤及现象。

[幻灯]展示图1-2 图

1-3

[问题]过滤操作及蒸发操作中应注意那些问题?

[学生交流回答]学生回答:“一低、二帖、三靠”;老师补充、完善。

[板书](1)粗盐提纯步骤:溶解、过滤(“一低、二帖、三靠”)、蒸发。

[点击高考试题] 根据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的实验,填写下列空白:

(1)此实验操作顺序如下:①称量样品,②溶解、沉降,③____④___⑤冷却结晶。

(2)用托盘天平(指针向上的)称量样品时,若指针偏向右边,则表示______(填下列正确选项的代码)。

A.左盘重,样品轻B.左盘轻,砝码重

C.右盘重,砝码轻D.右盘轻,样品重

(3)在进行第③步操作时,有可能要重复进行,这是由于_______

(4)在进行第④步操作时,要用玻璃棒不断小心地搅动液体,目的是防止______。

(5)所得产物中主要的钾盐有______等

答案:(1)③过滤,④蒸发结晶(2)B(3)滤液浑浊(4)液体飞溅(5)K2CO3、K2SO4、KCl等

[思考]制得的食盐中可能含含有哪些杂质?如何检验?

[阅读] 资料卡片;注意:物质检验的原则。

[过渡]通过刚才习题我们知道食盐中可能含有K2CO3、K2SO4、KCl等,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检验食盐中是否含SO42。 -

[讲解]操作步骤:

[分组实验]1-2; 老师指导试管实验的操作方法。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并向老师汇报。

[板书](2)SO42检验:-

化学方程式: Na2SO4 +BaCl2=BaSO4↓+2NaCl

[思考交流]为何加入稀硝酸酸化?

[讲解]排除CO32等的干扰:Na2CO3+2HNO3 =2NaNO3+CO2↑+H2O -

[问题]食盐中除去SO42、CO32杂质外,还含有CaCl2、MgCl2及一些硫酸盐。同学们考虑如何除--

去?将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小结]主要内容:过滤与蒸发操作、SO42检验。 -

[作业]1、P7思考与交流2、P10习题3、4 3、预习:蒸馏和萃取

附:板书设计: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一课时)

一、化学实验安全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二、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1、过滤和蒸发

(1)粗盐提纯步骤:溶解、过滤(“一低、二帖、三靠”)、蒸发。

(2)SO42检验:-

化学方程式: Na2SO4 +BaCl2=BaSO4↓+2NaCl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

2.知道液体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蒸馏和萃取,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情感目标:

能发现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建立化学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蒸馏和萃取的掌握和应用。

[实验准备]4人一组、制取蒸馏水装置15套、50ml分液漏斗(15)、10ml量筒(15)、烧杯(15)、铁夹台、铁圈(15)、CCl4、碘水。

教学过程:

[纠正作业]作业中的问题:语言叙述不严密,不符合逻辑,无因果关系;规范答案。

[复习提问]过滤、蒸发操作及SO42检验方法。 -

[设问] 过滤、蒸发操作是用于固体混合物还是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学生回答] 过滤、蒸发操作适用于固体混合物分离。

[过渡]今天我们学习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板书]2、蒸馏和萃取

[幻灯]展示:自来水制取蒸馏水示意图

[思考与交流] 自来水制取蒸馏水利用了什么原理?

[阅读]P7最后一自然段。

[讲解并板书](1)蒸馏—利用沸点不同除去液体混合物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实验]1-4;先阅读实验内容。

[思考、回答]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老师演示]制取蒸馏水的操作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巡回指导,并参与部分学生实验。

[填表]P8实验纪录表,学生组内交流。

[强调并板书] 蒸馏操作注意:

自来水不超过蒸馏烧瓶的1/3、沸石防爆沸、冷却水从下进从上出。

[讲述]淡水资源短缺,节约用水的道理。

[幻灯]展示:海水淡化工厂相关新闻

(位于天津塘沽的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已经可以产生出口感不错的淡水)

[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我们是怎样节约用水的?为何要珍惜淡水资源?

[过渡]对于液态混合物,我们还可以利用利用一种溶质在乎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它从另一种溶剂里提取出来。

[板书](2)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

[展示]萃取用的主要仪器:分液漏斗

[讲解]几种常见的分液漏斗:

(1)普遍漏斗用于过滤,将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溶解易溶气体。

(2)长颈漏斗用于组装气体发生器。

(3)分液漏斗用于萃取或分离或组装气体发生器。

[演示]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震荡方法(图1-7)及拿法:

[学生分组实验]据实验1-4要求,认真做;老师巡回指导。

[强调] 注意:分液漏斗的震荡方法及拿法。

[交流]实验纪录,最后萃取出来的产品,观看图1-8、图1-9

[讲述]第四步又叫分液。分液是把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的操作。一般分液都是与萃取配合使用的。

[点击高考试题]

1、回答下面问题:

(1)分离沸点不同但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常用什么方法?

(2)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置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水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

化学教学设计篇二:化学教学设计范例

氮氧化物与大气污染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化学1》 2.年级:高一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四章第三节第2课时 5.教学时间:40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NO、NO2的物理性质。

(2)通过试验探究掌握NO和NO2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和设计能力。

(3)了解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

2.内容分析:

本课时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NO2与水的反应,二是氮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教学难点是进行科学探究“NO2尽可能被H2O吸收”。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学习有助于对“空气质量日报”中的“首要污染物”指标作进一步了解,能让学生进一步清楚大气污染物,认识环境保护的迫切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一课时对SO2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这一类物质的学习方法,本课时要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来掌握氮氧化物的性质,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同时,学生动手能力还在形成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在实验设计与操作过程中形成严谨、规范的良好学习习惯。

4.设计思路:

(1)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课前布置“酸雨的调查”,课堂进行“科学探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3)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和可控性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过程

四、教学反思

1.本节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无论是课前布置的调查,还是课堂中的“科学探究”,同学们都踊跃参与,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和化学学习的乐趣,教学效果也比较好,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还在形成过程中,从课堂巡视检查的情况来看,有不少同学的实验设计不完善,语言表述欠规范,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设计这样的环节,让学生多锻炼,以逐步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附录一:参考简图

附录二:科学探究“NO2尽可能被H2O吸收” 附录三:教学课件

附录四:某组学生的调查成果:我国酸雨的分布、影响、危害和防治措施

化学教学设计篇三:化学教学设计模板

相关热词搜索:教学设计 化学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