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物理教案 > 正文
 

沪科版高一物理教案

发布时间:2024-04-27 04:12:46 影响了:

沪科版高一物理教案篇一: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沪科版必修1)

5.2 牛顿第二定律

沪科版高一物理教案篇二:高一物理沪科版第七章教案

平顺中学自主探究学案

内容: 7.1追寻守恒量 课时:1主编:高一物理组

一、新课导入:

诺贝尔奖获得者费恩曼曾说:“有一个事实,如果你(转 载 于:wWw.HnnsCY.cOM 博文学习网:沪科版高一物理教案)愿意,也可以说是一条

定律,支配着至今所知的一切自然现象??它指出有某一个量,在自然界经历的

多种多样的变化中它不变化,那是一个最为抽象的概念。”这个不变的量是什么

呢?这条定律又是什么呢?

二、学习任务:

1.学习目标:

(1)理解能量及动能、势能的概念与意义。

(2)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关系。

(3)通过具体的事例使学生对守恒观念有初步的认识。

2.学习重点: 理解动能、势能的含义,体会能量转化、守恒的普遍存在性。

3.学习难点: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发现了能量转化、守恒的普遍存在性后,

能意识到存在的巨大使用前景。

三、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教材、积极思考并完成课后作业题。

2.小组合作交流总结本节内容。

四、自主学习:

1.(1)势能: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能: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中,小球的______和______相互转化,但二者的总

量是______的。

2.(1)机械能: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量守恒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出生活中的一个例子,说明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你的例子

是否向我们提示,转化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五、课堂检测:

1. 伽利略实验的条件是( ),忽略次要矛盾抓重要矛盾。后来

发展为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 )最终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力”这个最抽象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意义最深远的概念

②“能量”这个最抽象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意义最深远的概念

③“力”是牛顿没有留给我们的少数力学概念之一

④“能量”是牛顿没有留给我们的少数力学概念之一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3. 在伽利略实验中,小球从斜面A上离斜面底端h高处滚下斜面,通过最低点

后继续滚上另一个斜面B,小球最终会在斜面B上某点停下来而后又下滑,这点

距斜面底端的竖直高度仍为h,在小球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小球在A斜面上运动时,离斜面底端的竖直高度越来越小,小球的运动速度越

来越大。

②小球在A斜面上运动时,动能越来越小,势能越来越大

③小球在B斜面上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离斜面底端的高度越来越小

④小球在B斜面上运动时,动能越来越小,势能越来越大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六、选做题:

以竖直上抛的小球为例说明小球的势能和动能的转化情况。在这个例子中是

否存在着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7.1追寻守恒量

备课者:高一全体物理教师

课型: 引领课+研讨课 使用者: 使用时间:

【导课(1分钟)】

诺贝尔奖获得者费恩曼曾说:“有一个事实,如果你愿意,也可以说是一条

定律,支配着至今所知的一切自然现象??它指出有某一个量,在自然界经历的

多种多样的变化中它不变化,那是一个最为抽象的概念。”这个不变的量是什么

呢?这条定律又是什么呢?

【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1.理解能量及动能、势能的概念与意义。

2.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关系。

3.通过具体的事例使学生对守恒观念有初步的认识。

【出示问题组(2-3分钟)】

1.什么是动能?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什么是势能?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3.什么是机械能?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出示学法指导、自主学习(20分钟)】

请同学们用20分钟自读课本,在看书的过程中要认真仔细,对每一句话都要

认真琢磨,要弄清楚他们的含义,针对自己不清楚的地方,要用有颜色的笔标记

下来,并且把这个问题写在小条上,下课后交给课代表。在阅读过程中要去思考

问题组中设置的问题。

要求:快速、紧张、目标明确

【课堂训练(8-10分钟)】

1. 伽利略实验的条件是( ),忽略次要矛盾抓重要矛盾。后来

发展为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 )最终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力”这个最抽象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意义最深远的概念

②“能量”这个最抽象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意义最深远的概念

③“力”是牛顿没有留给我们的少数力学概念之一

④“能量”是牛顿没有留给我们的少数力学概念之一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 在伽利略实验中,小球从斜面A上离斜面底端h高处滚下斜面,通过最低点后继续滚上另一个斜面B,小球最终会在斜面B上某点停下来而后又下滑,这点距斜面底端的竖直高度仍为h,在小球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小球在A斜面上运动时,离斜面底端的竖直高度越来越小,小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②小球在A斜面上运动时,动能越来越小,势能越来越大

③小球在B斜面上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离斜面底端的高度越来越小 ④小球在B斜面上运动时,动能越来越小,势能越来越大

A、①② B、②③C、①④D、③④

4.“神州”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后,首先在一个椭圆轨道上平稳运行,它在椭圆轨道上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如何变化?总机械能如何变化?

5. 以竖直上抛的小球为例说明小球的势能和动能的转化情况。在这个例子中是否存在着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作业批改(4-5分钟)】

课堂训练答案:

教学反思:

平顺中学自主探究学案

内容: 5.2功课时:1主编:高一物理组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货物被举重机举高,重力势能增加了;列车在机车的牵引力之下,速度增大,动能增加了;弹簧受到拉伸或压缩后,弹性势能增加了;“神州飞船返回地面时,在落地之前打开降落伞,在空气阻力作用下,速度减小,动能也减小了;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速度增加,动能增加了……这些都是我们所熟知的一些物理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你能看出来吗?

二、学习任务:

1.学习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掌握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

(3)掌握正功和负功的含义,并能用功的公式进行相关运算。

2.学习重点: 功的公式及其相关计算。

3.学习难点: 正负功的含义及合外力做功的计算。

三、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教材、积极思考并完成课后作业题。

2.小组合作交流总结本节内容。

四、自主学习:

1.物体m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水平向前行驶的位移为s,求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2.物体m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前行驶的距离为s,求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3.力F和位移s之间的夹角α的取值范围是0°≤α≤180°。那么,在这个范围之内,cosα可能大于0,可能等于0,还有可能小于0,从而得到功W也可能大于0、等于0、小于0。根据题意填空:

①当α=π/2时,cosα,0。力F和位移s的方向“垂直”、“平行”或“成一定角度”),力F对物体_(填“做正功”、“做负功”或“不做功”);

②当α<π/2时,cosα 0,W 0。这表示力F对物体 (填“做正功”、“做负功”或“不做功”);

③当π/2<α≤π时,cosα0,W 0。这表示力F对物体 (填“做正功”、“做负功”或“不做功”);

4.一个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拉力F作用下,水平向右移动位移为s,求各个力对物体做的功是多少?各个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如何?物体所受的合力是多少?合力所做的功是多少?

沪科版高一物理教案篇三: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B《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教案1

资源信息表

第一章 B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执教:上海市松江二中金媛

一、教学任务分析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在初中路程—时间图像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同时,也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乃至后续各种图像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位移、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路程—时间图像,以及数学中平面直角坐标等知识为基础。

根据龟兔赛跑的故事,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来描述龟、兔的运动过程,通过交流、讨论,得出图像也是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的一种方法。

通过同桌两位同学相互配合,动手做一个“简易自动记录仪”的小实验,经过交流、讨论引人s - t图像;进而结合数学中有关图像的知识,通过类比引人v - t图像。

根据物理图像和数学图像的分析、比较,认识物理图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如s - 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v - t图像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位移的大小(本节课不涉及“面积”正、负与位移方向的关系问题)等。

本节课的教学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在概念形成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科学方法的应用,感悟相互合作对实验成功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速度—时间图像及其物体意义。

(2)初步学会用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直线运动的图像的引人过程,感受实验、分析、类比等科学方法。

(2)通过用s - t图像和v - t图像描述龟、兔赛跑的情况,认识物理图像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直观、便捷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动画故事引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从而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通过动手做一个“简易自动记录仪”的小实验过程,感悟相互合作对实验成功的重要作用,因而在实验中明确分工,相互配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s - t图像和v - t图像的物理意义;理解图像所描述的运动。

四、教学资源

动画、课件、实物投影仪、坐标纸、直尺。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包括匀速直线运动的s - t图像和v - t图像两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对学生描述龟、兔运动过程所用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得出也可以用图像的方法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再通过制作“简易自动记录仪”的小实验,建立s - t图像的概念,进而结合数学知识,通过图像间的类比,建立v - t图像的概念;最后,结合实例分析,认识s - t图像和v- t图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和要突破的难点是:匀速直线运动的s - t图像、v - t图像的物理意义;理解图像所描述的运动。方法是:以对龟兔赛跑的描述方法为切入点,通过学生描述龟、兔运动过程所用方法的分析、比较,归纳得出也可以用图像的方法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建立s - t图像的概念;通过学生自制“简易自动记录仪”小实验,并对实验中铅笔所画图线(铅笔线)与铅笔的实际运动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理解图像中的图线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进而对铅笔以不同快慢运动(画线)时,图线的倾斜程度不同的情况,进行定性分析、比较,再通过实例的定量分析,理解s - t图像和v- t图像的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本设计要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在得出s - t图像和v- t图像的过程中,感受实验、分析、类比等科学方法;在自制“简易自动记录仪”小实验过程中,感悟相互合作对实验成功的重要作用。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教学流程图说明

情景 动画

播放龟兔赛跑的动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活动I 交流讨论

请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用物理语言来描述动画中龟兔赛跑故事,在此基础上进而要求让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表达故事的内容,为引出s - t图像和v - t图像作铺垫。 学生活动II 小制作

学生根据图片,互相配合动手做一个“简易自动记录仪”。

学生活动III 实验探究,设问

让学生结合活动I和实验,通过设问:能否找出更好的一种作图方法来表示龟兔赛跑的故事,从而引人s - t图像。

学生活动IV 类比

结合数学中有关图像的知识,通过类比引人v - t图像。

学生活动V 应用

通过分别用s - t图像和v - t图像描述龟兔赛跑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3、教学的主要环节

本节课分为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以龟兔赛跑的故事创设情景,引人课题。

第二环节,通过小制作、学生实验探究、类比等方法引人s - t图像和v - t图像。 第三环节,通过分别用s - t图和v - t图像表示龟兔赛跑的情况,理解图像的物理意义。

七、教案示例

(一)引入

1、学生活动

播放龟兔赛跑的动画,请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用物理语言来描述动画中龟兔赛跑故事。

2、导入新课

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能否用作图的方法表示呢?

点评学生画出的图。

通过设问:是否有更好的作图方式来表示呢?

请学生观察自动记录仪,再作进一步思考。

(二)学生实验:引人s - t图像(位移—时间图像)

1、观察振动自动记录仪的图片,介绍其主要结构和自动记录的方法。

设问:生活中见过哪些类似的自动记录仪?

2、学生小实验:同桌互相配合用白纸、直尺(长度大于白纸的宽度)、铅笔来做一个能记录铅笔运动情况的简易记录仪:

将直尺压在白纸上,保持直尺位置不变,但纸可以被自由抽动。实验时,其中一个同学沿垂直于纸的方向向左匀速拉动白纸,代表时间的均匀流逝,另一同学用沿尺向上(或向下)匀速移动铅笔,在白纸上画出一条与白纸拉动方向倾斜的铅笔线。

在保持拉动白纸速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铅笔沿尺向上(或向下)匀速移动的快慢,重复几次上述实验,得到倾斜程度不同的几条铅笔线。

几次实验时,相互配合的两同学应交换各自的操作。

选择几张学生得到的铅笔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通过投影,先让学生定性比较:铅笔移动得快,图线(铅笔线)倾斜程度大;铅笔移动得慢,图线(铅笔线)倾斜程度小,即图

线的倾斜程度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

接着给出一辆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其位移和时间的一组数据,请学生先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选择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坐标轴,标上物理量的符号,确定坐标轴标度,然后通过描点作出汽车的位移图像。

通过对汽车s - t图像的定量分析,得出图像中直线的斜率所代表的是物体(铅笔汽车)运动的速度。

设问:图像中的直线是汽车运动运动的轨迹吗? (有了前面学生自己做的小实验,很好理解答案为“不是”)

(三)类比:引人速度——时间图像(v - t图像)

有了前面位移时间图像的研究过程,启发学生应用类比的方法,根据位移图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联系数学中有关图像的知识,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自己动手画出匀速直线运动的v - t图像,并描述图像的物理意义,然后通过大组交流,提高对匀速直线运动的s - t图像和v - t图像的认识。

(四)巩固练习

最后,再回到开始的情景,分别画出龟、兔赛跑的s - t图像和v - t图像;也可让学生进行即兴创作,改编龟兔赛跑故事或是新编其他有趣味的故事,并用s - t图像和v - t图像分别故事主人公的运动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五)作业练习 略。

相关热词搜索:高一 物理教案 沪科版 沪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 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 沪科版高一物理弹力ppt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