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方法 > 物理学习方法 > 正文
 

高考状元物理学习方法

发布时间:2024-03-29 00:30:46 影响了:

高考状元物理学习方法篇一:北大、清华高考状元谈物理学习经验

北大、清华高考状元谈物理学习经验

连乔(保送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学习,第28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得主):

对于物理这样一门与现象密切相关的学科,我想生活中的观察是有益的。我一直对物理现象比较感兴趣。自我记事以来,我就对许多生活中的现象充满好奇,并且力图寻找原因。就拿飞机来说,不知道为什么能飞,我曾经做过许多个失败的模型。由于各种各样的幼稚的探索未果,我就很注意收集一些关于这方面知识的信息。于是等我上了小学之后,姐姐上初中有了物理课本,我发现天下居然有这样一种把我想知道的事情收集在一起的书,于是物理书成了我除《十万个为什么》之外最爱看的书。这样,我在初中刚上物理时就已经看过了高中的物理课本。所以屡屡在各类物理竞赛中获得很好的成绩,逐渐成为老师的重点培养对象,才踏上了通往清华之路。

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作出解释的目的逐渐达到的过程中,我的兴趣也渐渐转向对方法的探索上。从解题方法到学习方法都是我所感兴趣的。因为我认为:只有方法才是真正最实用的东西。试想:我们学的解析几何、有机化学等等,有几个人在将来会用到它们的?现在的大学生,只要不是热门专业的,也有很大一部分工作是与专业不符的。再譬如,朱基总理以前学的是工科,可以说与现在干的事关系不大吧!可见,很大可能是要在工作之后据实际情况新学很多东西的,故而我认为,方法是最重要的,要学会学习,就像学会打猎一样。话又说回来,高中以上学历的人可以说没有不会学习的,拿着书慢慢看,慢慢研究,总能学下来的。但各人的学习速度是大不相同的。如果你时间紧,显然需要找到一个速成法。但如果成天无所事事,那也无所谓什么好学习方法了。但我想这种情况在准备高考的人当中是不会有的。之所以万事开头难,对于学习,说实话没哪门课是先难后易的。它之所以难在于我们对一门新课必须先研究一下学它的具体方法。在探索方法的过程中,我认为有三点是比较重要的。第一,不要怕牺牲太多的时间在上面,磨刀是不误砍柴工的。第二,要大胆。敢于尝试各种方法,只要自己觉得有道理,就去试。第三,不要盲目迷信现成的××书说的××方法,只要觉得不合适,就马上放弃,以免浪费过多的时间。

在学物理的过程中,我有一个与我一直在竞争的同学,我想这也是重要的。寻找一个参考系对促进学习是很有好处的。试想:在湖里划船,当你在湖心划的时候,划了半天可能感觉不出前进了多少,慢慢自然就没劲了。但贴着湖岸划,一直看到自己在前进,看得见成果,自然有干劲。更进一步,选择一只与你同行的船相互比赛,效果一般来说会更好。通常情况是要选择一只在你前面的船,但可能追了很久追不上想放弃了,这时选择一条紧跟着你的船就重要了,它会帮你恢复信心。然后再回头追前面的船。同样,前方的船也不能选得太远,否则就会显得这是比较长远的事,而在近期中的“短”时间认为是没什么,“反正还有三个月,今天玩了就算了,从明天开始努力”,这种思想就极易出现,但若是一只近处的船,你准备在后天就赶上它,那么今天的一时一刻自然都重要,这就有利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或许有的同学有更好的办法,总之,采取一切可能的办法使自已处于最良好的心理状态,分秒必争地学习,是最终的目的,一个心理上的波动,哪怕很小,很小,就有可能影响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效果,对学习的损失是非常大的。

也许我说了这些,有的同学说是什么也没说,没有一点实质性的东西,搬了

一套套的道理,这些“纯”理论的东西没有一些实用性,好像我本来也懂。我在这里想指出的就是:具体如物理该怎么学,平时看什么书之类的学习方法其实不一定具有普适性。这些东西因人而异,具体办法只能靠自己琢磨。而且,在这方面教师肯定有一套比我更普适的学习方法。听听老师的就足够了。另外,我在一些书中看到一些关于理科学习方法的论述,我想把具备一定普适性的介绍给大家。多年的学习生活常常不可避免地使学生觉得老师所说的每个问题都是正确的。这种思想其实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味地接受在语言方面的可能还行,但在理科方面是绝行不通的。我们要学会提出疑问,即使老师真的说的全是正确的,何况这还不一定。在学习一些结论的过程中能自己推导,或是创造性地思维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是最好的。即使努力而未得到,再去学习它,也比机械地学习要强得多。我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在一些比较浅的物理学习中,常常就是在看到书中对一个定理的叙述之前脑袋里已经有了这么一种思想,或清楚得可以把它用简陋而不严密的语言写下来,或模糊得只是一种说不出的直觉,但一旦我见到这个定理,就能在脑袋里留下一个十分清晰的印象,同时还发出:“哦,原来是它”的感叹。这种把脑袋里说不出的感觉和现实中书里的话对应起来的感觉真是妙极了。沿着历史发展的顺序,自己在各类书刊的帮助下把一门学科在自己的脑袋里“发展”起来是我一贯的学习数理类学科的指导思想。但作为参加考试来说,对各类题目要熟练应用定理以达到快速解题,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目的。这就只有靠练了。据我所知的几个得金牌的同学,他们也都是有巨大的练习量的。说实话,以我之见,这些东西对掌握和应用一些知识来说是没有必要的,但现在有许多考试如高考及竞赛的选拔赛之类,据我目前所知托福考试也是这样,因为是按名次选拔的,所以都被“炒”得“水平”很高,使得应试者得花很多不值得的精力在上面。但限于目前的升学状况,我们也不得不面临它。

既然我们面临着考试,那么我想介绍一下考试技巧也是必要的。我自我感觉我能在各级选拔

考试中战胜众多“对手”,在某些程度上与考试技巧有关。有的同学可能也发现,高考中往往很多优秀生考不出原来的水平,而头几名很可能会“冒”出一些新人,我觉得这就是优秀学生心理状态不佳,包袱重的表现。我们往往忌讳说诸如没考好的话,该怎么怎么办的话,说这是乌鸦嘴,我认为不然。打仗可以讲背水一战,以提高士气,使得战士更勇猛,但考试却不一样,如果没有退路,想一定要成功,到了考场上只要有一题做不出来,那就毁了,有的可能着急想做出来,缠在一题上花了过多的时间因小失大,有的可能就想完了,于是破罐子破摔,后面的题目随便做了,这些都是不可取的。重视学习,轻视考试是重要的指导思想。不要把考试看得太重才能以平常心面对它,做到正常发挥(至于超水平发挥,我还不曾总结出来)。当然要做到这样,与家长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在这方面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心里怎么想我不是太清楚,但表现出来的对于我考试成绩好坏的反应,我记得只有在小学的时候,曾经说过我,自初中以来,他们从没有与我计较过某一次考试成绩如何如何之类。所以这些东西一般由我自己调整、面对,不必担心父母方面的压力,这是最基本的一个条件。除此之外可能还会有各种因素的压力,我想都应该排除掉,最后再靠自我调整就比较容易了。调整好心理后,还要有具体的考试技巧,看准考试的目的是得分,所以做不出来的题,想尽办法把懂的东西往上写,或是做些推导之类,能做多少算多少,都有可能碰上能得分的东西。有可能碰到的几分能最终发挥巨大的作用。

最后我想谈一谈关于动手的问题,这就离考试比较远了,但我觉得这是必

要的。中国在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上拿过理论总分最佳奖和总成绩最佳奖,但从未拿过实验成绩最佳奖。看过一些关于中小学生科技制作之类的报道,其作品之简陋,除去创造性一点都没有之外,模仿的也都不是很好。这也许和我们的教材有点关系,据说中国很多学科的教材难度在世界上算很大的,但距离现实也算是较远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我们的经济条件支持不起这些东西。中国的技术方面曾经在历史上达到很高的水平,现在却逊色得多了。这也许和儒家的孔子鄙视生产劳动对我们的影响有关。以我之见,脱离于实践的理论将来可能有用,可是在目前还是纸上谈兵,要实现对这些理论的运用可能需要另一种思想方法,从小培养一些动手的能力对此也许是有益的。还有,对自然的解释是人们研究科学的初衷,也许某门学科的研究会抽象于自然进行,但什么时候都不应跑得太远,立足于事实的科学才有价值。

徐凡(保送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习):

物理与数学有所不同,它是解决具体问题的,更加抽象。物理学习要重视对实际问题的分析。

在分析中要注意培养几种能力。一是实验动手能力。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物理学的

基本研究手段。况且,实验题为历届高考必考之项。实验题的考察范围在《考试说明》上都

有划定。这些实验如果死记,不仅易混,而且易忘。因此,复习实验一定要亲自去做,做完

后要跟初学时一样写实验报告,作数据分析。这其中一个难点是对系统误差的分析。如测量

电池电动势与内阻时安培表内接、外接所产生的误差,分析起来较复杂,但对理解实验帮助

很大。这一点突破了,应该说对这个实验已经掌握了。

二是空间想像能力。分析一种运动,有时要借助图形。但图形是死的,而且一些复杂运动根

本无法用图形表示。这就需要在头脑中建立起物理图景,让物体“动”起来。这时,如果你

已将所有的条件都加到了图景之中,第一感觉往往是正确的。培养空间想像能力,首先应从

立体几何开始,首先考虑角度变换,再逐步发展为图形的运动。总之,这时候想像力还是能

发挥些作用的。

三要按步骤行事。建立起物理图景后,对物理过程要进行分析。对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如果不循顺序,将会无从下手,或者思想混乱,进一步分析将会受到阻滞。这时,从平日学习中提炼一个分析步骤,并将它应用于新问题,成为迫切需要的一种能力。步骤明确,则思想清晰,解答顺畅。这个步骤并不要求很详细,很具体,而要求很普遍,对具体问题分析时能够因题而异,做些变化。

总之,物理学习与数学学习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按照数学的那一套建立一个知识网络也是必

要的。复习方法大致相同,但物理鲜明的应用性所要求具备的上述能力还是希望

诸位能够留

意。纵无大用(不太可能)对将来大学课程的学习也会有所帮助。

刘海涛(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学生,青海省高考理科第六名):

再谈谈物理,它也是一个逻辑上联系在一起的知识体系,虽然历史上它们建立在实验的基础

上,但最终承认它们或者证明它们是其它定律的导出定理,或者把它们作为实验基础上的假

定并朝定理化的方向努力,而且,我们学习物理知识,也是以逻辑为其各种知识块间联系手

段的,因此,学习物理的根本方法也是力图把握其内部联系。物理知识大致可分为力学、电

磁学、热学、振动与波动学等几大块。每块内部及各块之间均逻辑地联系在一起。力学在逻

辑上是以牛顿三定律为实验基础上的假定,循着运动与能量两条线,推衍出力学中其它所有

的运动规律。电磁学也是以电作用于电荷(F=Eq)、电产生磁( )、磁产生电( )、磁作用于磁(F=BIL)四个实验定律为逻辑假定,从而推衍出电磁学中其它理论。热学的逻辑假定是分子运动论和热力学第一定律,而振动与波动的逻辑前提为力学及光学中有关光的波动性的假定。另外,各块间也相互渗透,如力学在逻辑上也贯穿于其它知识块中。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犹如知识的总纲,我们掌握得越广泛、越深入,就越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赵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平时成绩优秀保送入清华大学):

良好的学习方法中重要的一点是正确的思维习惯。这表现在复习中就是要真正从本质上即原

理上明白定理、公式的来龙去脉。在复习中,通过经验我们总结出了许多定理、公式和结论

,但是我们往往舍本逐末,只是记住了这些结论,而忽略了结论的适用条件和推导过程,结

果在考试中乱套公式。比如高考物理试题中关于方波的有效值问题。大家平时只记住了公式 ,却忽略了这个经验公式的根本来源是有效值的概念: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相同,因此不假思索地选择了错误答案。还有另一道关于变压器的题也给我敲响了警钟,使我深深认识到理解原理的重要性。在那次模考之前我只是记住了变压器的变压公式:

而对这个公式的得来过程不是很在意,结果在做下面这道时选择了错误答案U1∶U2∶U3为4∶1∶1,而正确结果为8∶1∶1。这是因为该题的理想变压器模型与推导公式时的模型有了较大差别,从中间出来的磁力线分成了两股,而原来的公式是根据ε=-n 推导出来的,现在ΔΦ不再相同,因此原来的公式就不能应用了。在总结每次考试时,我们经常使用这样一些词眼:“马虎”,“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实际上只是一种托辞,根据在于对原理理解得不深入,未能注意结论的适用条件。为避免这种张冠李戴的错误,在使用结论时一定要注意结论成立的前提。在允许的情况下,自己动手推导公式、定理不失是一种好办法。 良好的思维习惯表现在考试中就是注意审题和执行严谨的解题步骤。审题,无论对于哪一个

科目,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是一个挖掘隐含条件,判断定理,公式和结论是否适用的过

程。我们在考试中犯的一些错误有相当是解题不规范的结果。比如在物理解题中是有着一套

比较严整的解题思路的。第一步是审题,第二步是受力分析或过程分析,弄清楚题目表述的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涉及到哪几个物理过程,第三步才是根据分析选择适当公式进行计算,

有些人自忖聪明或为了偷懒,边审题边列方程,略过了过程分析这一步,但实际上我们每个

人对物理的感觉远没好到一看即知的程度,承认这一点,我们就要老老实实地按照思维过程

解题。

孟宪飞(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学生,平时成绩优秀保送入清华大学):

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特点是都是实验学科,所研究的问题更加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有些还是我们很感兴趣或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因而学习物理、化学除了继承学数学的一些好方法外,还必须多结合生活实际、多对比、多思考,用生活经验辅助定理定律的学习,并发现它们的区别,以便使感性思维上升为正确的理性思维。

物理课中有许许多多来自生活的例子,但有些理论与感性认识并不一致。亚里士多德曾根据

自己的生活经验推断“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当然我们现在知道这(转载于:www.hNNsCy.coM 博 文 学 习 网:高考状元物理学习方法)一推断是站不住脚的,实际情况石头比羽毛落得快是由于阻力的影响。遇到这种情况就要着重对比理论与实际的差别,对生活实际建立正确的认识。

同时生活经验也有助于我们对理论的学习。如坐公共汽车就能分明地感觉到惯性的存在,接

受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总之,物理课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旨在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现

象,因而学习物理也不能脱离了它的源泉。

做实验是物理、化学课的关键一环。对生活中的物理、化学现象的认识是零散的、无条理的

,因而为了突出体现某一定理的正确性,需要引进实验的手段。通过实验,便把定律的条文

融入到具体情景中去,便于理解和记忆,并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

,善于从实验中抓住重点、发现问题,并尽量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加以解决,再遇到这些问题

就迎刃而解了。经过一段时间水平就会有显著的提高。

做实验首先要弄通实验原理,在此基础上才能理解实验步骤的顺序和合理性,遇到问题才能

以理论为依据加以解决。物理实验中的物理定律,如牛顿第二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化

学实验中的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及生成物状态特点等等,这些都在实验之前就要明确的。做实验的过程是对综合能力很好的训练,一定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进来。

高考状元物理学习方法篇二:24位高考状元超实用的学习方法

24位高考状元超实用的学习方法!

|看完终于醒了,这才叫学习!

时间飞逝,转眼已经12月下旬了,距离期末考试也不足一月,同学们,大家复习的怎么样了呢?小百今天推荐大家一篇状元的学习方法,已经提取出了最最重要的部分,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哦!

- 学习方法篇 –

1课堂巧做笔记法

吉林理科状元 薛鹏博在课堂上要保持旺盛的战斗力,思维的敏捷性和捕捉信息的洞察力。文科科目一定要做笔记,理科科目一定要注意思维。语文、英语,包括化学、生物这些全都要做笔记,你要跟住老师。老师都富于经验,他知道哪里容易出题,哪里是重点,以前的学生在哪容易出错,他会在讲课时一一渗透出来。所以你要时刻“警惕”,老师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就是症结所在。而且一定要记老师的板书,好的板书是一节课的脉络,高中三年记下来后这就是你最大的财富。

2自由时间分段法

山东省理科状元 李明这个方法的使用要加上详尽的计划。每一节自习课尽管只有40分钟,如果把握好的话也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我具体的做法是:首先制定一个很详细的计划,然后根据制订的计划再来具体安排哪一节课应该完成什么。通过这样的有机结合,把自习课充分利用起来,基本上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3任务列表法

山西省理科状元 丁维聪列表明确任务:其实高考最重要的是坚持把你的计划做完。就象登山的秘诀是不断的向上走每一步。似乎这个方法谁都懂,但是几乎很少人能坚持下来。把你的高考成功目标细化成一个个任务,然后计算计算你每天需要完成多少“个”任务;每一个阶段你能完成多少“个”任务。这种方法似乎是重要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做大型任务的方法就是细化为小任务来完成。

4转化与划归的思想

黑龙江理科状元 徐峰顾名思义,转化与划归就是将一些不熟悉未知的东西转化成我们熟悉已知的结论,我觉得学习正是从无知到有知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充分依托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对没有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整理,我们才能从我们不熟悉的领域走向我们熟悉的领域。

- 语文篇 –

1语文古文阅读法

江西理科状元 刘捷也许,有人会觉得:“考试中大部分都不需用古文,何必每天花时间来学习古文呢?”其实,古文,正是现代白话文的根。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惟一一个一脉传承的文明,它的文字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于“中文水平”这棵树,若做到“根深”就能收获“叶茂”,就能收获对现代文的流畅运用。

2语文作文多面对一面法

山东文科状元 韦薇此法的意思是说,对一个人物,要了解得非常深入,了解他的各个方面,例如研究一个名人就要尽可能地研究得有血有肉,从他童年的经历,他成才的过程,他有什么名言,甚至他职业的特点,都要了解,因为人是很多方面的,而作文题都是根据日常生活演化出来的,只有这样,才能用有限的材料应对无限的题目。此外,我建议大家最好了解几个不太被熟知的人物,像瞿秋白,弘一法师,等等。让阅卷老师觉得耳目一新,让他愿意读你的作文,而这恰恰就是作文拿高分的前提。 - 英语篇 –

1英语大阅读研读高考真题法

安徽文科状元 曹姗大阅读很灵活,并不是文章读懂就一定能拿高分,需要一定的答题技巧。我高三时开始用《十年高考》,找出历年高考题中阅读的部分,先把文章读熟读通,然后自己组织答案,不需要用笔写出来,再和标准答案进行对照,看自己的语言组织和思考的线索方面和参考答案有什么区别,让自己的思维逐渐接近命题者的思维,这样在考场上,就比较容易答出和参考答案相近的答案,并且可以让自己的语言组织和思路更清晰。

2英语化整为零法

广东大综合状元 邓远源我们不可能每天连续两个小时做一套英语题,但我们可以化整为零,把一套英语试题拆成单项选择,完型填空,阅读理解和改错四个部分,利用每天零散时间完成需时较少的完型填空、单项选择和改错的训练,再用半个小时左右的完整时间训练阅读理解,这样做的好处是每天都可以训练各种题型,保证了训练的连续性,即手感,而且充分利用了零散时间,和每天连续两个小时做一套题相比,这种方法既不会引起由于连续做题而造成的学习兴趣下降,也有效地舒缓了大脑的疲劳。 3英语经典句型记忆法

湖南文科状元 高焓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虽然说适用于任何学科,但用在英语上最是贴切。所有繁杂的知识点,都能融入一个个生动的句子中,句子尽管千变万化,但

其中包含的语法不会变。而记下经典例句,往往比记下枯燥的语法知识要容易得多。每一个知识点选择若干个经典例句,反复朗读,直到能熟练地运用,目的就达到了。经典例句,可以从课文中选,可以从做过的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中选,可以从读过的课外读物中选……一切由你,但总的原则是句子要好记。如果有能力,不妨让你的经典例句复杂一点,比如把几种从句放入一个大句子中,平日里想一想,读一读,上考场时就可以用上。

4英语追踪错题法

山西文科状元 郝乐英语语法的知识点细碎凌乱,随语境的变化还会衍生出许多特殊用法,记忆——成为学好英语不可或缺的一环。可以设立一个错题本,把做错的题(主要是单选题)记下来,包括完整的题目、解题思路、知识点等,时常翻看,把零碎的知识点牢记于心。

5英语拼凑作文法

江苏理科榜眼 徐贝研究过英语作文的同学会发现,几乎所有作文都可以被分为两类:一是先叙述两种讨论的结果,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另一个是先看图讲一个故事或看材料叙述一种现象,然后再表达自己观点。既然作文都大同小异,那么我们在平时就可以做一些工作省去考试时急忙思索的过程。平时要注意积累叙述性语句的过渡词,与讨论结果正反两方有关的词与句。这一些准备工作做好后,考试就可以“拼凑”出一篇作文来。通常,由于运用了大量的高级词汇与词组,再加上有力的议论,这篇“拼凑”出的作文就可以得到高分。

- 数学篇 –

1数学面点面法

浙江省理科状元 卢毅首先是面,这是基础。在接触了一定量的题目之后,要注意总结。看哪些题用到了同一个知识点,这些题又是用了哪一些方法。将多而杂的题目归结成具体的知识结构与方法。这就是所说的点了。下面的工作就是由点及面了。将这些总结出来的规律方法投入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当然,这里的面不是指数量上的多少,而是指抽象的一类。在总结好方法,梳理好知识要点后,相关的一类题就解决了,也就不用再大量做题了。

2数学抓本质法

重庆市理科状元 曹飞所谓本质就是讲一道题,命题老师都会考相应的知识、相应的方法,即一种知识体系,或者一种解题的方法,这就是题目的本质。抓住了题目的本质,才说明你确实掌握了这一类题的特点,掌握了这种方法而不仅仅是会做一道题,就能融会贯通了。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做一定量的题并认真反思来训练和培养。做题

时,不要只求量而不管效率,做完题之后一定要想想这道题考的是哪个或哪些知识点,自己是否已经掌握了,掌握了就没必要再做很多这种类型的题了,没掌握的话就再练一些直到自己以后一见到这一类型的题就能很快解决。

3数学统筹答题法

福建文科状元 曾春明数学能得高分与否在于速度与准确度结合是否合理。先说速度,考场上2小时的统筹安排决定着成绩的高低,一般来说,用15分钟的时间来完成选择题,5分钟的时间完成填空题;用60分钟的时间完成运算题,剩下半小时检查试卷。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在高考复习的一年里,坚持每天做一份以上的试卷,即使在最后的冲刺阶段也必须每天保持一定的练习量,只有这样才能在考场上调动一切注意力,一切困难才能够迎刃而解。

4数学思想化法

贵州文科状元 黄厚瀚在做一道题之前,我们要有数学思维的意识,不要一下子就落入常规的解题思路中,而是要用某一种数学思想来解决这道题。解完后或是看完一道题的例解,就要明确用了什么方法、什么数学思想,马上找类似的题加以巩固练习。 5数学追根溯源法

四川省文科状元 陈璇卿理科生有句话叫“物理难,化学烦、数学作业做不完”,可见数学题的数量之惊人。所以,我并不提倡题海战术,做题应该是少而精,做一道就有一道的收获。在数学中注重比较、归纳和对题型的深入挖掘,不同的题常常有相同的本质,而同一道题也能发散、演变成许多不同的题。其内在具有一种规律性。在具体操作上就是找同一方面的典型题来研究。

6数学同类联想法

广西文科状元 伍思睿做题的时候,想一想,最近做的题目中有没有相同类型的,有的话,是哪一点相同,出题者意图有什么差异,考的是不是相同的知识。时常进行这样的思考,做题时就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脑子就不至于一片空白。

7数学以书为本法

云南文科状元 刘涵课本、教辅、题集是我学数学的三大法宝。看书要看三部分,第一部分要看公式的推导过程。第二部分要看的就是例题及例题的格式。第三部分要看的是例题的结论。看书必须结合做题,光看不练等于白看,光练不看等于瞎练。当然,题量要控制,过犹不及,一定要留出反思的时间。

- 综合篇 –

1理综用选择题补漏洞

北京理科状元 杨蕙心 用选择题是因为最后复习的阶段,做一些大题会非常疲惫,一道大题的分值一般在十几、二十多分,这样做完整道大题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但却只覆盖了比较少的知识点,而选择题一道题有四个选项,每个选项的知识点都是不同的,在同样的时间内可以做好几道选择题,这样可以让大家在这些知识点中更多地找到你可能出现的漏洞,工作量比较小,收效比较大。

2文科综合大循环复习法

陕西文科状元 孙凌进入高三,文科记忆量非常大,只靠突击记忆,印象不深,效果不好,时间长了就需要返工。有些时候,同学们会发现,回顾很久以前背过的课文就像学新课,费时费力。如果采用大循环法,就可以有效避免此类情况。具体做法是,首先制定计划,确定大循环周期。循环内容是背过、记过的内容和做错的题。大循环内需要小循环,循环内容是近两天学过的内容,可以规定每天的回顾计划。这样,才能温故而知新。3文综书题结亲法 河北文科状元 王晓月文综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没有基础知识,空喊能力也只是口号。课本必须细看,包括小字和注释的内容。后期要注意增加题量,在做题和分析题的过程中理清答题的规范思路,这样才能得高分。

4文科综合答题套路归纳法

湖北文科状元 赵君秋在文综试题的答题思路中,是可以寻找到很多答题套路的。总结归纳这些答题套路,既可以避免漏答某些要点,也可以使思路更加清晰,答题更有层次。要归纳答题套路就必须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进行同类题型的比较和分析,找出相同点,总结答题步骤,最后归纳出一些典型的答题套路。

5地理以图为纲法

吉林文科状元 孙一丁地理是文综中知识最纷繁庞杂的,它的考试范围不仅涵盖高中的6本教材,还包括初中的4本教材,因此在学习中经常会顾此失彼,记不住零碎的知识。面对林林总总的考查点,我的办法是以图为纲,将所学的知识固定在某个区域上。在头脑中形成自己的一张链接地图,每想起一个区域,就会自然反应出当地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和农业、工业、人口等人文地理知识。一开始或许有些困难,但一旦形成框架,就如同张无忌练成了九阳神功——天下无敌了。 6政治限定词法

重庆文科状元 蔡妮芩政治题的背景材料很多,读题的时候需要从中提炼出一些重要信息,不要被背景材料打乱方向。特别注意设问的话(通常是最后一句),要明确问的是什么。其中的一些限定词是要特别注意的,也许因为一个字,4分就没有了。

高考状元物理学习方法篇三:高考状元谈数学学习方法

数学篇

1.数学面点面法 浙江省理科状元 卢毅

首先是面,这是基础。在接触了一定量的题目之后,要注意总结。看哪些题用到了同一个知识点,这些题又是用了哪一些方法。将多而杂的题目归结成具体的知识结构与方法。这就是所说的点了。下面的工作就是由点及面了。将这些总结出来的规律方法投入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当然,这里的面不是指数量上的多少,而是指抽象的一类。在总结好方法,梳理好知识要点后,相关的一类题就解决了,也就不用再大量做题了。

2.数学抓本质法 重庆市理科状元 曹飞

所谓本质就是讲一道题,命题老师都会考相应的知识、相应的方法,即一种知识体系,或者一种解题的方法,这就是题目的本质。

抓住了题目的本质,才说明你确实掌握了这一类题的特点,掌握了这种方法而不仅仅是会做一道题,就能融会贯通了。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做一定量的题并认真反思来训练和培养。做题时,不要只求量而不管效率,做完题之后一定要想想这道题考的是哪个或哪些知识点,自己是否已经掌握了,掌握了就没必要再做很多这种类型的题了,没掌握的话就再练一些直到自己以后一见到这一类型的题就能很快解决。

3.数学统筹答题法 福建文科状元 曾春明

数学能得高分与否在于速度与准确度结合是否合理。先说速度,考场上2小时的统筹安排决定着成绩的高低,一般来说,用15分钟的时间来完成选择题,5分钟的时间完成填空题;用60分钟的时间完成运算题,剩下半小时检查试卷。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在高考复习的一年里,坚持每天做一份以上的试卷,即使在最后的冲刺阶段也必须每天保持一定的练习量,只有这样才能在考场上调动一切注意力,一切困难才能够迎刃而解。

4.数学思想化法 贵州文科状元 黄厚瀚

在做一道题之前,我们要有数学思维的意识,不要一下子就落入常规的解题思路中,而是要用某一种数学思想来解决这道题。解完后或是看完一道题的例解,就要明确用了什么方法、什么数学思想,马上找类似的题加以巩固练习。

5.数学追根溯源法 四川省文科状元 陈璇卿

理科生有句话叫“物理难,化学烦、数学作业做不完”,可见数学题的数量之惊人。所以,我并不提倡题海战术,做题应该是少而精,做一道就有一道的收获。在数学中注重比较、归纳和对题型的深入挖掘,不同的题常常有相同的本质,而同一道题

也能发散、演变成许多不同的题。其内在具有一种规律性。在具体操作上就是找同一方面的典型题来研究。

6.数学同类联想法 广西文科状元 伍思睿

做题的时候,想一想,最近做的题目中有没有相同类型的,有的话,是哪一点相同,出题者意图有什么差异,考的是不是相同的知识。时常进行这样的思考,做题时就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脑子就不至于一片空白。

7.数学以书为本法 云南文科状元 刘涵

课本、教辅、题集是我学数学的三大法宝。

看书要看三部分,第一部分要看公式的推导过程。第二部分要看的就是例题及例题的格式。第三部分要看的是例题的结论。

看书必须结合做题,光看不练等于白看,光练不看等于瞎练。当然,题量要控制,过犹不及,一定要留出反思的时间。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