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读书笔记 > 正文
 

雇佣劳动与资本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24-03-28 20:15:13 影响了:

雇佣劳动与资本读书笔记篇一:《资本论》读书笔记 (2)

读《资本论》有感

一、历史背景

1、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2、 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运动规律的需要

3、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完整性的要求

二、主要内容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全书共分四卷。

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主要研究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主要阐述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

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主要阐明剩余价值的分配过程。 第四卷:《剩余价值理论》对资产阶级经济学说进行系统的分析批判。

三、《资本论》的典型观点

1.劳动价值理论:

价值概念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范畴。劳动价值理论是这一分析的基础理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科学地说明了作为资本主义财富形式的商品的社会实体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从而为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生产、分配和社会结构奠定了科学的基础。马克思说,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发达的、普遍的商品生产,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细胞形式,因此,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要从商品开始。

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其社

会属性;(2)商品中包含着劳动二重性,作为相同的、无差异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作为具体的有用的劳动,生产使用价值;(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构成商品内在矛盾的根源,因而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4)劳动产品一采取商品形式就具有的谜一般的性质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显然是从这种劳动形式本身来的。”即商品拜物教性质产生于商品形式本身,而其实质是“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5)“只是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的价格。价格和价值不一致并不违反价值规律,反而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唯一可能的形式。马克思指出:“价格和价值量之间的量的不一致的可能性,或者价格偏离价值量的可能性,已经包含在价格形式本身中。但这并不是这种形式的缺点,相反的,却使这种形式成为这样一种生产方式的适当形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规则只能作为没有规则性的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数规律来为自己开辟道路。”

2.剩余价值理论:

在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制度中,雇佣劳动只能在市场上出卖劳动力,资本给劳动者支付的工资由劳动力价值决定。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大于劳动力价值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劳动者劳动所形成的价值大于劳动力价值,两者之差就是剩余价值(m),这个剩余价值为资本家所占有。这就是雇佣劳动与资本制度的实质,也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四、我的心得体会

马克思《资本论》的方法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最主要著作的方法论,亦可视作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

这部著作的创作是以科学的研究现实的方法和科学的思维逻辑作为基础的。这就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在具体运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具体方法。

《资本论》的基本理论和它的方法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资本论》的方法论是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它可以分为基本方法和具体方法两部分。唯物辩证法是《资本论》的基本方法。

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把世界的发展看做是其本身所固有的各种矛盾发展的结果。辩证法包括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两部分,客观辩证法是指自然界、社会本身所固有的辩证运动,主观辩证法则指客观事物的辩证运动在人类思维活动中的反映。《资本论》是把辩证方法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第一次尝试。

马克思引用的考夫曼的话,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1.从事经济科学的研究就在于发现和揭示经济规律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一般精神生活,人们的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3.要正确认识经济规律的特点和性质,每个社会形态都有其特有的规律;

4.经济科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于阐明一定社会形态的发生、生存、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以及它为什么必然由更高级的社会代替。

我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政治经济学都有着不可言语的渊源。

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国家迅速发展成为现在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上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与《资本论》有着不可不说的关系。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坚持和正确运用了《资本论》的核心理论。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实现生产力发展和人本身发展的有机统一。

(2)明确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发挥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优势。(具有中国特色)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继承和发展了《资本论》的经济原理和规律。 不管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等理论,其实在我国的经济理论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充分尊重和发挥价值规律,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等一系列市场配置资源的论断和理论。

我想谈谈今天中国的工资制度。上面已经列举了现如今工资理论的要点,但是随着我国恩格尔系数不断攀升,贫富差距悬殊,尽管原因众多,但是与今天的分配制度有很大的原因。劳动者收入增长缓慢,贫富差距拉大,收入分配不公,

社会上对党政机构和垄断企业的高收入非常不满,民众的“被剥夺感”强烈,危及社会稳定;同时,劳动者收入偏低,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也制约了经济转型。30多年来,中国作为转型经济大国,十几亿人创造的财富存量和增量相当大。在转轨过程中,由于制度、体制的不完善,巨大的财富就从制度缝隙里漏出,造成收入差距悬殊,即使按国家统计局的口径,中国的基尼系数(衡量收入差距)已接近临界点。如果再计入“灰色收入”,中国的收入差距则早已陷入了警戒区。而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的2倍到3倍,如果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差距可能更大。截至2008年底,机关公务员退休金水平是企业的2.1倍,事业单位月均养老金是企业的

1.8倍。这种依赖于政策保护和资源垄断的“权力分配”,有悖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严重侵害了个人发展权,扭曲了收入分配格局。其在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间造成收入悬殊落差的同时,也在人们心里划上了一道深深的鸿沟。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政府拿出措施,真正为人民服务。

令人担忧的是,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幅度过大、速度过快。在短短 20 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已经从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转变为贫富差距扩大现象严重、收入差距超过国际上中等不平等程度的国家。虽然“贫富差距突限” 在“合理的限度”只是一个模糊概念,但是显然,我国贫富差距较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有的学者提出,在初次分配领域,中国有很多事情可做。比如,要提高劳动报酬,就必须“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上下功夫”,加快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建

雇佣劳动与资本读书笔记篇二:毛概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读书笔记与感悟

经典马克思经济学体系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与发展趋势 资本的生产过程,即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 它是指在统一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抽象出 来的生产过程,而资本的生产过程实质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所以资本的生产过程的核心是剩余价值生产。

1、分析基础:价值理论 价值概念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范畴,劳动价值理论是这一分析的基础理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说明了作为资本主义财富形式的商品的社会实体是生产商品所耗费 的劳动,从而为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生产、分配和社会结构奠定了科学的基础。资本主 义生产过程是发达的、普遍的商品生产,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细胞形式,因此,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要从商品开始。

2、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剩余价值理论 在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制度中, 雇佣劳动只能在市场上出卖劳动力, 资本给劳动者支付的 工资由劳动力价值决定。 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大于劳动力价值所包含的劳动时间, 劳动者劳动 所形成的价值大于劳动力价值,两者之差就是剩余价值,这个剩余价值为资本家所占有。这就是雇佣劳动与资本制度的实质,也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3、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展趋势:资本积累理论 资本的生产过程,不仅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而且是资本自身的生产过程,即剩余 价值资本化的过程,因此,马克思在分析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

剥削关系的基础上,在第七 篇又阐述了资本的积累理论

根据这些基本理论,。即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灭亡 和新社会的产生,这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我从中知道发展社会主义的特色经济就要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坚持科学发展观。我想我们应该加强专业方面的学习,经常进行社会实践,对社会有一定的了解,提升自身价值,有明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确立长远目标,并朝着目标奋进。

<<纲领哥达批判>> 读 书 笔 记

“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

这句话我的理解是1. 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就是说,任何一个社会都不能离开劳动。相反地,我们现在却看到,任何一种‘有益的’劳动都不能离开社会。那么也同样可以说,只有在社会里,有益的、无益的都不能离开社会。有在社会里才可以游手好 闲” 在这段话中,马克思批判了纲领中关于社会与劳动的关系。 2.属于社会一切成员?也属于不劳动的成员吗?那么,不折不扣 的劳动所得又在那里呢?只属于社会中劳动的成员吗? 的劳动所得又在那里呢?只属于社会中劳动的成员吗?那么社会一切成员的“平等的权利”又在那里呢?一切成员的“平等的权利”又在那里呢?这段话中,马克思利用反问追问的方式来批判纲领的片面性和不正确性。社会的一切成员包括劳动的和不劳动的所有成员,但是劳动所得,劳动资料是由劳动的成员创造的,如果公平分配劳动所得,不劳动的社会成员就不应该的到任何劳动资料,但是纲领中又说,一切成员有平等的权

利,这样就前后自相矛盾了, 所以纲领写的是很模糊不清的,马克思在这里的批判是充满激情而又极其有力的。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作为总劳动的组成部份存在着。

我对马克思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在以前, 我对马克思的印象仅仅是一个革命家,一个哲学家,但是在亲身接触过他的著作 之后,我发现了很多以前尚未可知的东西,他不仅是一个哲学家,他更多时候是一个战士,永远充满着斗志。读马克思的东西,会发现思路很清晰,我想到的问 题,总是会在文章的后来解答我的疑惑,很善解人意。我觉得读马克思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今后如果有机会,我会多接触这方面的书籍,让自己的精神的到升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读书笔记

今天, 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拜读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 , 使我对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及党的方针政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在江泽民同志的全部理论创造活动中,体现在江 泽民同志所有思想观点中。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先要把握这个贯穿其中的精髓,特别要注意把握与时俱进这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这个理论品质,150 多年来马克思 是 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也是我们把握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关键所在。《纲 要》强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并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这方面的理论贡献。 以下谈下我对《纲要》的一点理解:首先,《纲要》准确概括了“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既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个系统的科学理论,就要用系统的科学方法加以整理和阐 述。可以说, 《纲要》全篇都是在做这种系统化的工作。这里的关键是处理好“代表中国先 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 三句话同江泽民同志全部思想的关系。 “三句话”是核心内容,是整个理论的基点,但“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不限于这“三句话” ,而是包括了江泽民同志的全部思想。 “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经历了一个日益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发展,2000 年提出“三 句话”标志着这一重要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经过“七一”讲话和十六大,这一理论体系进 一步成熟。 《纲要》既在绪论中对“三句话”作了突出的论述,又在各个部分全面阐述了“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体系。其次,《纲要》全面体现了十六大精神。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十六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为“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增添了新的丰富内容。 《纲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着重从高度评价和科学概括。《纲要》许多部分的标题就是十六大的最新论断,在各个部分的阐 述中也注意把十六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突出出来。可以说,编写《纲要》,就是要 把我们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到十六大所要求的新高度。 第三,《纲要》深刻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 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纲要》注意充分体现了这种继承和发展关系。《纲要》

特别注意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在重大问题上,既反映了邓小平同志的理论观点,又突出了江泽民同志的理论创新, 突出了 “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四,提出了什么是与时俱进。时,就是时代,就是实践;进,就是发展,就是创新。与时俱进,就要随着时代、实践 的发展而发展。这种发展又不是盲目的,要在深刻认识历史规律的基础上,在掌握历史主动 性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推动历史前进。时代、规律、创造,是与时俱进的统一内涵。 “与时 俱进,就是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与时俱进,既是人类实践和认识的 发展规律,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真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发展规律、推进历史变革中显示强劲活力、发挥强大威力的。其结果是,时代前进了,理论也发展了。不仅是“生活之树常青” ,理论之果也同样常新。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体现与时俱进的事业,才能欣欣向荣;体现与时俱进的理论,才能生机勃勃;体现与时俱进 的政党,才能永葆青春。第五,提出了创新是与

雇佣劳动与资本读书笔记

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 的源泉。 其中, 理论创新是前提、是关键。正是有了这种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决定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相信,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引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定永葆生机,在新 世纪创造新的奇迹。

雇佣劳动与资本读书笔记篇三:《资本论》读后感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

历史书中在介绍马克思时提到《资本论》一书,写道这部不朽的著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它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出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从而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

《资本论》的根本观点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它指导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开始,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变化。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并出现社会主义制度。从历史发展趋势看,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仍然要发展。因此,我们要从社会发展规律上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要坚信现代社会发展进程经历何等曲折过程,都逆转不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资本论》第一卷研究的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即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它是指在统一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抽象出来的生产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第一卷中,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而撇开了这个过程以外的各种情况引起的一切次要影响”。而资本的生产过程实质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所以资本的生产过程的核心是剩余价值生产。

1、分析基础:价值理论

价值概念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范畴,劳动价值理论是这一分析的基础理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科学地说明了作为资本主义财富形式的商品的社会实体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从而为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生产、分配和社会结构奠定了科学的基础。马克思说,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发达的、普遍的商品生产,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细胞形式,因此,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要从商品开始。

马克思在前15页第一篇,首先阐述了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其社会属性;(2)商品中包含着劳动二重性,作为相同的、无差异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作为具体的有用的劳动,生产使用价值;(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构成商品内在矛盾的根源,因而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4)劳动产品一采取商品形式就具有的谜一般的性质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显然是从这种劳动形式本身来的。”即商品拜物教性质产生于商品形式本身,而其实质是“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5)“只是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的价格。价格和价值不一致并不违反价值规律,反而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唯一可能的形式。马克思指出:“价格和价值量之间的量的不一致的可能性,或者价格偏离价值量的可能性,已经包含在价格形式本身中。但这并不是这种形式的缺点,相反的,却使这种形式成为这样一种生产方式的适当形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规则只能作为没有规则性的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数规律来为自己开辟道路。”

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货币理论,为在以后揭示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律以及其他规律奠定了牢固的理论基础。

2、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剩余价值理论

在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制度中,雇佣劳动只能在市场上出卖劳动力,资本给劳动者支付的工资由劳动力价值决定。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大于劳动力价值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劳动者劳动所形成的价值大于劳动力价值,两者之差就是剩余价值,这个剩余价值为资本家所占有。这就是雇佣劳动与资本制度的实质,也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剩余价值是恩格斯所

肯定的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

在第一卷第一篇中马克思还论述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①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劳动价值论以商品二因素理论为前提。

②价值实体是抽象劳动,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

③劳动二重性原理是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核心。⑴劳动二重性原理的创立,为正确理解商品二因素、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以及价值学说与货币理论制造了条件,从而使劳动价值论完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⑵不仅如此,劳动二重性学说还是分析剩余价值生产的基础、研究剩余价值流通的依据、阐明剩余价值分配的前提。⑶总之,劳动二重性原理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着重要联系。它是马克思建立科学的政治经济学体系的重大理论支柱之一。

④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⑤价值形式的发展,其成熟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⑥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⑦价值的本质通过分析商品拜物教的秘密揭示出来。

相关热词搜索:雇佣劳动 读书笔记 资本 雇佣劳动与资本阅读 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内容 雇佣劳动与资本的摘抄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