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正文
 

高校院长某大学商学院新年论坛上讲话

发布时间:2024-03-29 07:18:33 影响了:

x高校院长在xx大学商学院新年论坛上的讲话

尊敬的xx校长、xx部长,各位嘉宾、校友、朋友,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首先祝大家新年快乐!

xx大学商学院新年论坛作为商学院开启新年的品牌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我们刚刚辞别一言难尽的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我们今天能相聚于此,延续我们的品牌活动,成功开启第九届论坛殊为不易、尤为珍贵。特别要感谢各位领导、嘉宾、朋友的支持,你们的到来,让我们能在一起激荡智慧,增强信心,相互赋能,共同规划未来。还要特别感谢emba北京校友会承办论坛,感谢各位热心校友对新年论坛的筹备和投入,感谢各协办单位、指导单位,以及兄弟校友会的帮助和支持。过去的一年,学院坚持抗疫与育人、教学、科研并行,取得了一些发展成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商学院全体师生,感谢各位朋友、校友,对xx商学院持之以恒的帮助与支持。

本届新年论坛的主题是“变局与未来”。关于变局,习近平总书记称之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一段时间以来社会各界讨论比较多的话题,我们对“变局”如何来理解和认识,是非常关键的。从国际来看,大国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尤其中美关系进入到一个全新格局。本周,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此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十五个国家完成了全球最大自贸协议,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ep)”的签署,意味着亚欧大陆的主要国家在经济贸易上在向一个整体演化,也意味着尽管国际形势动荡,我们依然坚定走在我国领导人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全球化之路上。

疫情,显然是当下我们最焦虑也是全球最关注的变局,用基辛格先生的话说“这个世界在新冠疫情之后将永远改变”,它到底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和影响,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早在去年三月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发布研究成果分析疫情将会给企业、产业和未来带来的影响。我们国内包括xx大学商学院的学者,同样在深入研究着这样的问题。

从企业发展来看,一个重大变局是中国企业的快速崛起。以规模评价的最新世界500强榜单,中国企业上榜数量已经超过美国;

以创新为特征、面向未来的全球独角兽企业榜单,中国企业数量与美国比肩而立,两国占据总量的80%,估值居前五的企业三家在北京,一家在杭州。我们的企业过去长期以进入国际市场,追求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为努力方向、发展标准。今天新的经贸关系、市场形势和竞争格局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面对大变局当中的新动态、新变化,我们的学者在研究与思考,企业界也在思考与探索,中国可以作出什么样的贡献,提供什么样的中国实践、中国方案、中国理论,就如此次应对新冠疫情所展现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

回望国内,我们的小康目标基本实现,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新征程,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我们的发展模式要向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转化。技术革命正在催生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带来产业上的全新变局。这轮产业革命能够带来什么机会,带来何种影响,我们能否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机遇,决定着中国在全球竞争中处于何种位置,这些变局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讨。

论坛主题中的“未来”,同样是企业界、社会上讨论热度非常高的话题。关于“未来”,人们多用“意外”、“不确定”、“黑天鹅”来描述其特征,但这样的概念,对启发思想和指导行动能够提供的帮助是有限的。尤其对于时代未来的认识,停留于“不确定”,是思想的懒惰。大学作为学术研究、知识创新的组织,其使命之一就是探索规律、提供思想理论工具以给实践带来引领和方向感,帮助企业降低不确定性。前一段时间任正非先生访高校,希望大学关注研究人类的未来,为企业和社会前行竖起灯塔。就企业而言,“不确定”这样的认识,容易导致行动上的犹疑、观望、平庸,刺激投机主义的产生,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事实上,当我们在谈论“未来”的时候,有很多方面是可以确定的。就企业而言,除了关注经济之外,绿色环保、文化价值、持续创新都是确定的发展方向与动能。我们在座各位都是以“学”结缘的,终生学习、高智学习,永远是保证我们面向未来、拥有未来的确定路径。未来我们的产业、企业,是否能够在增加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之外,让我们的创业者更幸福,就业者更幸福,让我们有更多幸福组织、更多幸福空间、更多幸福城市,成为幸福国家。面向未来,幸福价值是确定的人类追求,也是企业永久的努力方向。

第九届商学院新年论坛围绕“变局与未来”主题,约请行业专家、政府领导、热心校友,一起来做学习交流、智慧碰撞、思考分享,更好地面对变局与未来。我祝愿今天的论坛顺利圆满,祝愿每一位与会嘉宾人生幸福。谢谢大家!

值得细读好几次! 吐血狂推荐!

再也不畏惧作文课。

我认为,当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术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八个问题:

第一是职称评审何去何从,职称评审走到今天,下一步该怎么评。统一的职称评审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不相吻合,高等教育是多元化趋势。过去高等教育是一元化模式:一种培养模式,一种学校类型,一样的学科结构,无论是本科学校、专科学校,甚至包括中专学校,都是一个模式。现在高等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多元化,再用过去的模式全省统一评定职称,很难保证评审的质量,评审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和高等教育发展不和谐的现象。职称评审的最终趋势应该是多元化,评审可能还是存在,但更多的是以学校为单位,对自己校内的教师进行评定。不同学校的教授,实际学术水平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在评审、待遇等各个方面有所体现。前段时间我们正在推行的学校自主聘任,应当是职称评审的一个趋势。顺应多元化潮流,实现校自聘任,很多评审中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个问题是学术评价的非学术化倾向。学术评价的非学术化,有三个表现:第一个表现是新一轮的量化。上一世纪八十年代的量化表现形式是不看内容,只要有铅字就是成果。现在新一轮的量化和过去相比,只是形式的不同,理工科以是否是SCI或EI、文科以是否是核心期刊为衡量标准,以获奖、项目的数量为衡量标准。新的量化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政策导向的问题。第二个表现是学术评价行政化。现在社会上似乎认为,学术职务、行政职务高就等同于学术水平高,这有情可原,但在大学中却不应当有此认识,有的大学规定评定二级岗须是全国性学术团体的负责人,这就实在太不应该了。第三个表现是“一刀切”。一是评价标准“一刀切”,特点不同的学科使用相同的衡量标准。解决这个问题不如尊重学科的特点,实行分类评价,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各学科的发展。二是学术论文概念界定“一刀切”,学术和文化不分,只要是文章、只要是学术期刊发表的就划归学术论文,学术文章、理论文章、文化文章、普及文章分类不清楚,都属于学术论文。三是身份要求“一刀切”,“唯学历”、“唯身份”,所有的高校都在引进博士,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在追求教师中博士的比例、某某称号教师的数量,一方面导致了人才引进和教师队伍建设不以自身客观条件和办学定位为前提,另一方面则是一些具备学术潜质或自学成才的不具备那些条件的人才被完全堵在了门外,华罗庚的故事几成绝响。

第三个问题是学术底线在一些区域的失守。一是学术道德的丧失。抄袭现象越来越严重,从做学问的角度,抄袭就是剽窃、掠夺别人的精神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掠夺别人的精神财富比掠夺物质财富还要可怕,但是很多人对这种现象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在一些评审中,就曾不止一次地发现申报人员,堂而皇之的“伪造”现象,将本来没有发表的文章,装订到已经出版的杂志中,重新伪造一本杂志,这无异于“抢劫”。二是学术规范的缺失。现在一些做学术的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学术规范,引用别人的东西不知道要加注释,表明出处。我看过一些文章,通篇没有一个注释,你能说满篇都是你的东西吗?加注释,表明出处是基本的学术规范,这方面理科相对好一些,文科的问题尤为严重。三是学术创新的薄弱。一篇文章里面没有几句是属于自己的话,甚至通篇都是剪切粘贴的别人的内容。目前的问题是印刷品太多,学术文章太少,学术专著寥寥无几,找本有学术含量、原创性的、真正的学术著作很难。

第四个问题是学术从业人员的世俗化。学术从业人员追逐职务、金钱、荣誉、地位,当包工头,当权威,当霸主的现象屡见不鲜。真正能把学术研究当成事业,“板凳宁做十年冷”的人已经非常少了,以学术为谋生目的的人就更少了。更多的人只是把学术当作谋生的手段,极大的阻碍了大师的产生,影响了科学文化的积累与创新。

第五个问题是学术评审的异化。评奖、评项目,特别是各种评奖,有些已经完全被异化了,甚至都成为闹剧了。这个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第六个问题是学术研究的“大跃进”现象。所谓学术研究的大跃进有两个表现,一是全员学术,不论是什么类型的教师,什么类型的人员都要求学术工作量的考核,甚至对于在读的研究生也要求发表论文的数量,从而造成了一种假象繁荣;再就是人人都架上“小高炉”,大炼钢铁,许多人不甘为人下,不甘做助手,不甘做一般作者,至于自己的“小高炉”中炼出的铁能有何用,就不去管了。在这种背景下,发表的论文数量不断攀升,甚至跃居榜首,是喜还是忧?

第七个问题是人员结构的不平衡性。一个学科、一个单位,教授是不是越多越好,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一个学科作为一个教学单位,人员结构应该是一个金字塔型的正常结构。一个三级学科,有一到两个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然后是副教授、讲师、助教一层一层的梯队配备,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大家都当教授对于学校的发展是不利的。但现在的考核体系却是教授多多益善,以教授数量论高低。

最后一个问题是一些大学越来越不像一个学术单位。在目前这个转型期,虽然责任不在某一个具体的方面,但我们应该牢牢树立大学的学术本位意识,等将来有一天可以全面回归大学本来的时候,我们要知道大学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而现在也要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一些真正做学问、做研究的人,能两耳不闻窗外事,远离考核,远离评审,给他做研究需要的条件。养士,可能更有助于保留大学的根本。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相关热词搜索:商学院 院长 某大学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