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政治教案 > 正文
 

上海高一政治教案

发布时间:2024-03-29 15:53:05 影响了:

下面是博文学习网小编为你分享的上海高一政治教案,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博文学习网(www.hnnscy.com)的后续更新吧!

上海高一政治教案篇一:高一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

教育实习教案

学院专业实习生 学号 本校指导教师 实习学校指导教师 原任课教师

上海高一政治教案篇二:全国高中政治课竞赛一等奖教案及点评

全国高中政治课竞赛一等奖教案及点评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教学设计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一中 田锋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将知识的传授过程转变为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生成和构建过程中,积极思考,增强辩证思维能力。紧扣时代特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知识探究、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有机统一,力求实现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列举具体事物,在判断分析中理解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并进一步把握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走出判断新旧事物的认识误区。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三大领域来认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变化与发展的分析判断以及知识网络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并能用发展的观点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从对苏南模式的分析讨论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理解和谐社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关注社会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

发展的实质。

本框中心内容是讲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而理解发展观的关键是对发展实质的理解,只有理解了这个问题,才有助于认清发展与运动、变化之间的关系,确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难点】

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实际生活中却难以区分和把握。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标准,而且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欺骗性,如果不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就难以分辨和认识其错误的实质。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一、激发思维,引入课题

(1)展示资料:《南京长江大桥:炸还是不炸?》(学生对此发表个人看法)

(2)针对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归纳,让学生初步体会“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一哲学道理。

(1)以生活中带有思辨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开启学生思维,较快地进入课堂情境。

(2)学生讨论后体会到“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道理,教师引出本课课题。

二、合作探究,构建知识

(1)结合南京长江大桥炸与不炸的讨论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到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并结合人类的进化图,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同时,进一步从三大领域列举相关事例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整个世界都是变化发展的。

(2)提供背景资料(六幅图片:春夏秋冬四季更替;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袁世凯复辟

帝制;超级杂交水稻亩产突破847公斤;从单一GDP到绿色GDP核算体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判断上述哪些事物属于“发展”,进而认识到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区别,得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再次分析上述六幅图片,在分析过程中体会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并掌握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4)学生动笔,自主构建本课知识网络,教师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予以完善。

(1)通过引入课题情境的再利用,引导学生从三大领域归纳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结论,并能结合实际说明,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方法。

(2)根据教师所提供的资源,学生合作交流,作出判断,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知识的生成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3)学生总结本课学习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理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并为后续活动奠定基础。

三、学以致用,走出误区

(1)播放Flash情景小品《传统与时尚的冲突》。

(2)学生思考讨论,评析小品中的相关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传统与时尚的看法。

(3)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进一步归纳出判断新旧事物的错误标准。

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思维,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客观全面地分析社会生活,进一步深化对本课知识的认识,走出误区。

四、拓展延伸,提升自我

(1)展示《人民日报》评论文章《苏南模式下的环境之痛》,学生畅谈感想。

(2)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以网民身份,发Email到省长信箱,为江苏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展示新苏南模式典范——昆山的相关材料,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实际意义。

结合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发展观点的理解有新的提升,进一步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科学性。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教学点评

严伯霓

1. 凸显学科理念,落实三维目标。以 “激发思维,引入课题——合作探究,构建知识——学以致用,走出误区——拓展延伸,提升自我” 为教学流程,既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也达到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目的。

2. 体现互动生成,尊重学生主体。通过教师提供资源,创设情境,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到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观点,并通过共同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超级杂交水稻等具体事物,进一步认识到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感悟知识的生成过程。

3. 开发课程资源,启迪哲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生活与哲学、课外资源与教材资源结合起来,并充分开发和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制作FLASH短片,让学生在情境中展开对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思考讨论,走出判断新旧事物的认识误区。

4. 发挥德育功能,培养高尚情操。紧密结合南京的生活实际,以南京长江大桥炸还是不炸的争论激发学生思维,进而上升到哲学角度来思考;通过学生对苏南模式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不足:本课教学对于教学重难点突破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还可选择更有针对性、更具趣味性的案例和情景等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更加水到渠成地突破重点和难点。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重庆外国语学校 肖志农李 静

一、本课地位

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在前面的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那么,怎样进行文化创新便是本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认识、处理好的两对基本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分析判断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分析判断文化现象中的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高雅与庸俗等的能力。

(2)实践探究能力: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3)思辨创新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提出富有创意的方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关注世界文化发展。

(2)积极参加文化学习、创作活动,具有积极学习借鉴各民族文化优点,特别是对中华文化发展创新的态度。

(3)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对文化生活中的“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处理好的两对关系。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的正确方向。

难点:

(1)如何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四、教学构思

(一)设计理念

(1)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2)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观察文化现象、体验矛盾冲突、引发辩证思考、合作探究解决、生成构建知识、启发正确观念、反思践行提升,体现新的学习观、知识观。

(3)教学过程中大胆突破教材局限,(出自:WwW.HNNscy.Com 博 文学习 网:上海高一政治教案)重新生成和整合知识结构,从中国和世界两个角度深化对文化正确方向的理解。

(4)教学过程中以典型的文化现象——“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品评、设计、展示等活动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和体现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特点。

(5)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法学法

(1)教法:情景教学法、实践探索法等

(2)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活动内容

活动形式

活动目的

课前视频:《茉莉花——文化南京》

观看视频

感受南京独特的文化内涵,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提出探讨课题:文化创新的途径。视频内容: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文艺表演

观看视频

在极其富有争议的视频欣赏、玩味中,积累复杂的情感体验,等待宣泄。

自由辩论:

正方:惊喜多过遗憾

反方:遗憾多过惊喜

即席辩论

在民主与开放的自由辩论中,让学生初步领会到文艺表演无论是惊喜多过遗憾,还是遗憾多过惊喜,都需要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中找到平衡点,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现场调查:

1.您最想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看到什么?

2.您最不想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看到什么?

3.你希望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有什么突破?

现场调查

为模拟设计“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收集素材。

理论储备:教材及温馨提示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整合文本,生成知识,为创意做好理论储备。

感悟经典:《他山之石—开幕式精彩瞬间》

观看视频

借助极富视觉冲击力、情感震撼力的视频,激发学生激情创意的灵感。

创新设计:设计点火仪式和开幕式片段

合作探究

结合实践调查、理论准备以及“他山之石”的启发,写出具体创意片断。

创新与竞争

创意展示

分组展示

分组展示创意片断,说明元素取舍和使用。

创意比拼

分组对决

自评,陈述本组构思中精妙之处;互评,修缮别组构思中的瑕疵。通过自评互评让学生发现文化创新应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文化创新的根本源泉是社会实践。

生成与构建

构建体系:在学生自评与互评基础上的点评总结生成文本的体系创建

知识小结

知识结构图(见板书设计)

六、板书设计

七、资料链接

温馨提示(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

开幕时间: 2008年8月8日20点(考虑时代风貌、现代气息)

主会场:中国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注意主办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展示)观众:几十亿中、外观众(考虑中外观众的需求)

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集中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和普遍价值观——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参与和梦想,表达了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

三大理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绿色奥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科技奥运体现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和谐;人文奥运则体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甚至国与国之间和谐等。)

温馨提示(二)“北京奥组委”开幕式创意方案征集要求

1、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中国风格、人文风采和时代风貌;

2、蕴含“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

3、传播奥林匹克精神,营造欢乐友好的奥运庆典氛围,为与会者创造出四海一家的感受;

4、促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

5、创意方案的艺术表现形式要创新,并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展示奇思妙想,令人耳目一新。

八、教后评价

今年10月18日,本节课在参加了“全国第四届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优质课评选活动”的高中组现场授课,受到专家评审组和现场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荣获全国一等奖。全国著名特级政治教师、本届优质课高中评审组主任沙福敏教师在总结大会上对本堂课的创新设计和教学方式作了全面的介绍和高度的评价。她总结到:“从教学方式的选择与教学实效性的关系来看,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正是课堂改革中出现的可喜的现象,它已经改变了教师一人讲、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说是异彩纷呈,但是教学方式的选择必须把握好教师教学的核心主旨,离开了教学主题,教学的任何形式都是不可取的。要真正记住有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一定要防止偏离主题的形式化。这次大赛我们看到了启发讲授式,合作

上海高一政治教案篇三:高一政治上册教案第四课第一节

高一政治上册教案:第四课第一节

第三框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四川省中江县仓山中学 唐成虎(原创)

一、说课

本节内容主要讲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 , 首先讲什么是第三产业 , 依照最新的三次产业划分 , 第三产业的各行各业不再分为四个层次 , 教学中应突出这一变化。至于第三产业的基本含义 , 仍采用概念分解法 , 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本节的重点是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搞好它的重要意义。由于从理论上讲具有一定难度 , 所以主要由教师讲解、引导学生思考 , 教学中注意巧妙使用教材内容所提供的图表资料 , 从对图表的分析中了解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 , 教会学生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 , 提高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明确我国第三产业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的同时 , 也要看到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及前景 , 从而认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总之 , 整个教学中 , 方法要灵活多样 , 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 扩大知识容量 , 开拓学生视野 , 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 , 适时进行德育渗透。

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安排学生参观、访问 , 搞一个小型的社会调查 ,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识记第三产业的概念、分类 , 理解第三产业的发展、兴旺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以及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

(二)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二

(三)觉悟方面

克服鄙视服务劳动的观念 ,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难点

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六、学习指导

我国“十五”期间的重要指导方针中指出“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这其中的结构调整中的产业结构调整本身就要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七、导读提示

1、简要分析第三产业和第一、二产业的区别。

2、怎样划分第三产业的层次?

3、第三产业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4、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八、课堂讨论题

有人认为:在我国,正确处理三大产业的关系,就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种认识为什么是片面的?

九、教具准备

多媒体

十、课时安排

一课时

十一、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三大产业?它们是依据什么来划分的?

2.判断以下各业各属于什么产业,并按产业分类把它们分别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商业、采掘业、居民服务业、渔业、制造业、金融业、种植业、林业、建筑业、国家机关。

渡到对第三产业(广义的服务业)的认识。第三,帮助学生回忆本课书第一课时所讲的第在三产业包含的部门与行业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适时切入本课时所要讲的第三产业的概念、作用、地位、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等内容。)

(二)导入新课

通过本课书第一框题和第二框题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我国的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工业)的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本课书第三框题的学习中同学们将会了解和认识到我国第三产业和一些情况。如什么是第三产业?我国第三产业的历史与发展现状是怎样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在我国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意义是什么?等等。

(三)[ 讲授新课 ]

三、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 板书)

这一框题 , 教材的基本思路是 : 第三产业的含义及层次划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客观必然性→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我国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的现实意义。

(一)、第三产业的含义及划分 ( 重点 )

教材首先以中国第一家国有专业性搬家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为例 , 引出第三产业的概念。

1. 第三产业的基本含义 ( 板书)

关于含义可这样分析记忆: 第三产业是什么产业 ?( 行业性质)一一服务业。为谁服务〈范围 〉 一一生产和生活。如何服务 ( 服务方式或基础 ) 一一物质技术设备。总之 , 第三产业的含义又叫服务业 ,第三产业是凭借一定的物质技术设备,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各种行业的总称。

从第三产业的含义中可以看出 , 第三产业区别于第一、第二产业的重要特征是 , 它并不向社会提供有形的物质产品 , 而是提供无形的服务 , 是为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各种行业的总称 , 但是它又不同于通常情况下所说的服务业。第三产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 , 就是它所提供的服务活动凭借一定的物质技术设备。

2.

在我国国内对第三产业进行考核时 , 只按一至三层次计算。而在进行国际比较时 , 为了计算国民生产总值 , 采用西方国家通用的计算口径 , 按一至四层次计算。

【例题1】(1997 年上海高考题 , 第 18 题 ) 所谓 " 第三产业 " 就是

A. 利用生物资源取得物质产品的行业

B. 对自然资源进行采掘、加工和再加工以取得物质产品的行业

C. 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活动的各种行业

D. 直接生产物质资料的行业

解析 本题较容易回答 , 考查考生对有关 " 第三产业 " 知识的最基本了解 , 侧重考查考生的

比较能力。如果相关知识记忆正确 , 答对是没什么问题的。 A 项是关于农业即第一产业的内涵 ;B 项是关于工业即第二产业的内涵 ;D 项的外延是包括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 , 而不是指第三产业。故 A,B,D 项都不选。

答案 C

拓展变式 某地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 , 开发出优质、高效、 符合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 , 使这些产业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这个事例生动说明( )

A. 传统产业能够改造成高新技术产业

B. B. 高新技术产业将完全取代传统产业

C. 技术进步是产业创新的动力

D. 技术进步是市场开发的结果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分析与知识迁移的能力 , 涉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作用和产品创新等内容。某地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 , 开发出优质、高效、符合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 , 使这些产业重新焕发生凯和活力。这个事例生动说明技术进步是产业创新的动力 ,C 项是正确的。传统产业能够改造高新技 术产业是因果颠倒 , 传统产业不可能被高新技术产业完全取代 , 这里不涉及技术进步 和市场的关系 , 因此 , 不选 A,B,D 项。

答案 C

【例题2】下列选项属于第三产业的是 ()

A. 水电业、房地产业、军队

B. 水电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业

C. 地质普查业、建筑业、警察

D. 军队、地质普查业、房地产业

答案 :D

简析 :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第三产业的概念及划分层次。通过解题 , 考查学生的再认和再现能力。解答本是的关键 , 是要弄清第三产业的四个层次包括的部门和行业。在此基础上 , 解答本题是很容易的。 A 、 B 、 C 三项中均有不属于第三产业的部门 , 如水电业、建筑业。

具体说 , 第三产业包括哪些行业和部门呢 ? 按照 2002 年修订的新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 第三产业包括除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 具体包括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批发和零售业 ; 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新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不再对第三产业划分层次。

总之 , 第三产业囊括的部门和行业很多 , 决不仅仅是开饭店、摆小摊 , 也决不是不需什么文化素质。相反 , 第三产业是个广阔的领域 , 可以容纳各色各类的人才 , 在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 , 第三产业的发展无疑在增加就业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种看不起服务人员、鄙视服务性行业的传统观点早该并且坚决地摒弃掉了。

当前 , 第三产业在世界各国蓬勃发展 , 并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趋势。那么第三产业为什么发展如此迅猛 , 它到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呢 ?

(二)、发展第三产业的必然性和重要性(重点、难点 )

1.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已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趋势 , 这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1 〉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为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在战后科技革命的推动下 , 各国社会生产力都有很大的发展 , 这样就使直接为生产部门服务的交通运输业和各项公用事业 , 为流通服务的商业、金融保险、广告、咨询、情报、租赁、维修等行业相应地发展起来。

(2) 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来源。科技革命使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了 ,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出现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水平 , 这样 , 大量的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力开始向服务行业转移 , 为以服务为特征的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劳动力来源。

(3) 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 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 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 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于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消费比重下降 , 用于文化、娱乐、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劳务支出比重上升 , 这样 , 就剌激了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4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事业的迅速发展 , 生产逐步向自动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 这样就带动了情报信息业、咨询业的兴起和发展。同时 , 科学技术的发展 , 对劳动者文化、技术素质的要求提高了 , 这样 , 不仅推动了科研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 而且推动了为科研、教育服务的出版、广播电视等现代视听服务业的发展。

〈 5 〉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战后 , 国际贸易以及资金、技 术、劳务输出和引进发展迅速 , 使国际分工越来越细 , 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加 强。这样就推动了为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服务的银行业、保险业、国际租赁业、邮电通信、运输业及其他相关服务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 , 可见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2.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 板书 ) 请阅读课本 P112 第一个图表。 ( 多媒体显示 )

[ 生 ] 因表反映了不同类型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来 , 经济越发达 , 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越大 , 从业人员在就业人员中的比重也越大。

[ 师 ] 可见 , 一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越是经济发达国家 , 第三产业比重就越大; 越是经济落后的国家 , 第三产业的比重越小。也即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繁荣 , 低收入国家第三产业落后 , 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程度不同。

要知道 , 一个社会产业部门的形成 , 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一是要有劳动者 , 二是要有劳动对象 , 三是要有劳动手段或工具。第三产业的三个要素或条件就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而逐渐具备的。 ( 社会进步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进步 , 归根结底也取决于生产力的提高,所以,我们主要从生产力角度来谈 )

(1)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①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为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 ; ②第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 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劳动力来源 ; ③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 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 ④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 ⑤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2) 第三产业的繁荣与发展程度的高低 , 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排疑解惑

疑难聚焦一 : 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中 , 农业是基础 , 工业是主导,但为什么又特别强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解惑】(1) 第三产业是凭借一定的物质技术设备 , 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各种行业的总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 农业和工业这两大 产业的内部分工越来越细 , 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 那么 , 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需要的服务必须与之相适应 , 这就是说 , 第三产业的发展将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 否则 , 就会制约第一、二产业的发展。

(2) 第三产业和第一、二产业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一国社会经济发达程度如何 , 很重要的是通过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来实现。第三产业的繁荣与发展程度高低 , 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

(3) 加快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 ,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疑难聚焦二 : 关于经济结梅调整

【解惑】 (1)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已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趋势。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 还没有形成同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第一、二产业的合理结构 , 即第三产业发展的滞后拖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后腿。而建立起同社会生产力 水平相适应的三大产业的合理性结构 , 既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 , 也有利于社会的稳 定。为此 ,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 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 使之与 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相适应 , 形成合理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2) 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第三产业的繁荣与发展程度 , 已成为

衡量现代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 ,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明确了第三产业的重要地位 , 那么就必须加快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据80年代末世界银行统计:日本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58.3%,法国占64.1%英国占69.5%,美国占70.2%。一些发展中国家也达到20%—40%;而我国仅占18%左右,在世界排名上,1984年我国同肯尼亚、扎伊尔并列为126个国家的第107位,这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十分显著。其次,从第三产业创造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看我国第三产业的情况。发达国家一般在50%—60%左右。如原西德占71.3%,意在利占到61.5%,日本占到52.8%,美国占到71.3%。中等收入的国家也占到30%—50%。如1978年菲律宾占到42.8%,印度和印尼也都在40%以上,而我国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2%,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1989年的世界排名中,我国排在128个国家的倒数第二名。

当今,第三产业是否发达,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其第三产业也越发达。其衡量的两个重要标准就是第三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和第三产业占就业人口的比重。而我国的这两个比重都是很低的,第三产业的这种状况是远远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的。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3. 加快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 ( 板书 )

这一问题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材的思路是 : 首先 , 介绍了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落后现状 , 以增强我们发展第三产业的紧迫感 ; 然后 , 重点阐述了我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大意义。

要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 , 首先要了解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

(1) 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 ( 板书 )

①通过教材中 " 不同类型国家第三产业发展情况 (1995 年 )", 以及 " 中国第三产业状况 " 两个表格的对照 , 我们可以看到 , 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

( 多媒体显示图表材料 )

设问 : 从图表看 , 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如何 ? 从中可受到什么启示 ?

〈学生阅读议论 , 教师提示怎么读表:注意图表名称 , 明确图表反映的内容;注意表中内容及年份; 注意读数据时能横比的横比,能纵比的纵比 ; 千万别忘了读 " 注 " 〉

[ 生 ] 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是: 自从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的第三产业元论在 GDP 中的比重还是在总从业人员中的比重都有明显提升 .这意味着我国的第三产业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 , 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仍滞后。

第一 , 相对于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 , 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我国第一、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较低 , 束缚了大量的劳动力、限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 , 我国的农村基本还属于人力、畜力耕作的传统农业 , 还没有完全摆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的状态 , 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粮食所供养的人口很少。工业上还有许多部门和行业的技术装备落后 , 新技术、工艺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生产自动化的水平还较低 , 束缚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

第二 , 相对于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滞后。从我国内部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角度考察 , 目前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还较落后 , 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偏低 , 致使产业结构不合理 , 不适应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 即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拖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后腿。

第三 , 我国的一些传统思想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建国后 , 在很长一段时间 里 , 在经济建设领域中存在着重生产、轻流通、轻服务的倾向 , 片面发展重工业 , 忽视商业、金融、交通、邮电等服务业的发展。

②导致我国第三产业落后的原因。

这主要是因为 : 第一 , 我国第一、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低。目前 , 我国的农业基本上还以传统的人力、畜力耕作的传统耕作方式为主 , 还没有完全摆脱自然经济或半自然经济的状态 , 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粮食所能供养的人口很少。工业上也有许多部门、行业的生产设备较落后 , 新技术、新工艺

相关热词搜索:高一 上海 教案 政治 高一政治必修二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