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化学教案 > 正文
 

鲁教版有机化学教案

发布时间:2024-04-19 15:16:23 影响了:

鲁教版有机化学教案篇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配套名师教学讲课视频播放

2013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套教案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单元备课(上)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单元备课(下)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鲁教版有机化学教案篇二:鲁教版初三化学教案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数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基本环节。

2.重视化学实验,掌握化学实验的方法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单元教材地位 本单元作为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内容,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化学科学的价值观、物质构成的粒子观。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物质或获取能量是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认识学会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的优良品质,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单元目标 本单元主要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体验化学的奇妙,初步形成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与人类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知道化学研究的主要任务;理解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部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第三部分:初步学会某些基本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初步认识化学的一些基本观念。 重点:

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有关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 难点:

学会观察和描述物质变化的现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探究实验的设计,准确使用常见的化学仪器。

学法建议

1.重视科学探究,掌握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3.注重比较,认清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本单元涉及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通过比较,认清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判断哪些变化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单元教学

计划 节次 教学时数 主要知识点 探究活动

第1节 2 化学改变了社会;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概念;利用化学反应的目的;绿色化学观念;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 观察化学改变了社会的事实;思考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第2节 2 科学探究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从实例中归纳科学探究要素;探究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反思探究过程。

第3节 3 化学实验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实验室安全规则;实验操作基本方法。 取用药品,对物质加热、称量,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复习、测试 2 见单元备课(下)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感受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②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③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物质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②通过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体会化学的魅力。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相关知识 ?小学自然: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又会发生很多变化。

?小学中所学到的关于塑料、纤维、钢铁、食品、药品等物质的知识。 ?小学中所学到的关于植物生长和动物的生命活动现象。 重点 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难点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方法、技巧 与规律小结

?树立信心,要充分认识化学的重要性。

?加强记忆: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学习时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同时通过勤复习、勤记忆更进一步加深理解。

?注重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思维误区

本节常出现的思维误区是: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而不是发生的现象。

组成与构成不同: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等微粒构成,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本节知识结构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课 题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课型 新 授

第 1 课时

标 1.了解化学对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的重要性;知道化学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认识化学有助于促进现代科学技

鲁教版有机化学教案

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联系实际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认识化学科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对课本中的插图充满了好奇,对学习化学充满了憧憬,怀有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感。他们对学习化学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也心存疑惑,教师要注意引导。

学生对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的辨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关注学习方法。

重 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

难 点

键 点 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去判断,不能根据化学变化的现象判断。

教学媒体

化学教育的多媒体素材,木头、纸、石头、塑料、橡胶、纤维等; 演示实验 :镁条、酒精灯、火柴、坩埚钳、石棉网、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镊子、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 、锌粒、硫酸铜溶液。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板书 设 计

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

一、奇妙的化学

1.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料、棉花等 2.人工制造材料(化学制品)如:塑料、玻璃、纤维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物质的燃烧,粮食酿酒,食物腐烂等。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矿石粉碎,冰雪熔化等形状、状态发生的变化。

观察实验一~实验四:

现象:

3.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4.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

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本质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教 学 过 程

知 识 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

如:木材、棉花、石料、石油、羊毛等

2.化学制品

如:塑料、玻璃、橡胶、不锈钢等

(三大合成材料: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结论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第一课时)

了解:天然材料与人工制造材料

结论: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物品,绝大多数是人造材料,它们都属于化学制品。

衣服(纯棉的除外)、汽车的零部件、化肥、农药、除草剂、各种塑料制品都是化学制品。逐一说明 土坯、茅草房→玻璃、砖瓦房→钢筋水泥混凝土塑钢和新型建筑涂料等构成的楼房

结论: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活动探索等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活动天地P2

观察教室:

哪些材料是天然的?哪些材料是人工制造的?

观察P3页彩图并思考:

化学制品的广泛存在与应用。

假想:

如果你来到一座与世隔绝、没有化学制品的荒岛上,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举例说明:

房屋建筑材料的变迁?

观察P4页彩图:了解沙子、石油、煤炭的部分用途。 二、观察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 2.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4.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

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结论:都有新物质生成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如:物质的燃烧,粮食酿酒,食物腐烂,金属生锈,金属的冶炼等。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如:矿石粉碎,冰雪熔化等。 物理变化一般是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1.点燃镁条——发光、放热

2.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锌粒与盐酸反应——冒气泡

4.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 本质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分析P5彩图中的三种变化的共同点。

活动天地P5

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P5并总结 1~4

(注意观察化学现象的方法:仪器、物质在反应前后的颜色、状态、反应中的现象等)

判断:

某一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交流共享P6 1、2 比较、分析、举例 拓宽了解

理解:一定、不一定的含义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2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伟大作用。

2.了解:化学变化的能量观——化学变化会放出或消耗能量;化学研究的目的观——利用化学反应可获得新物质或能量;化学的科学价值观——化学科学的两面性;绿色化学观。

3.了解化学研究的范畴。

4.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学情分析

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比较抽象,而建立对微观世界的想象力是化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最特征

的思维方式。教材在第一节就引入分子、原子的知识,目的是“先入为主”,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开始就建立这种思维方式。

重 点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化学的概念

难 点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关 键 点

采用对比的方法、模拟化的方法,利用影视资料,把不可见的变为可见的,把静态的变为动态的。

教学媒体

有关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视频资料;元素周期表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法、对比探究法

板书 设 计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一、奇妙的化学 1.天然材料

2.人工制造材料(化学制品) 二、观察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化学反应) 2.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的特征

4.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 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6.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常表现为热能、光能、电能等能量的放出或吸收

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获得有用的物质或能量 7.绿色化学:化学对环境的承诺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等小微粒(微观)

水:H2O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氢气:H2 氧气:O2

铁:Fe铁是由铁原子构成。 2.物质的组成——元素(宏观)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铁是由铁元素组成。

组成与构成的区别:

3.化学: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教 学 过 程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并举两例 2.化学变化的特征 3.两种变化的关系 思考并回答 二、

6.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 7.绿色化学 (新授)

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常伴随热、光、电等能量的放出或吸收。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获得有用的物质或能量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鲁教版有机化学教案篇三:高一化学全部教案新课标鲁教版必修一

新课标鲁教版高一化学必修I全部教案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问题和思考] 为什么溶洞的形态会发生变化?

[师生交流与讨论] 1、有人进入溶洞搞破坏?2、溶洞里有鬼怪出没?3、溶洞里有使溶洞变化的物质???

[实验探究] 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在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学生实验记录:

结论:澄清石灰水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时有碳酸钙沉淀生成;当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时,碳酸钙又溶解生成可溶的碳酸氢钙。溶洞形状的变化就是由于溶洞中含有浓度较高的二氧化碳气体的缘故。

情景二:探空气球和飞艇

[问题与思考] 气球为什么会飞起来?气球中装的是什么?

[师生交流与思考] 1、气球中装了气体,气体密度比空气小。2、节日的气球就是用氢气来充气的,飞得很高。3、氢气从那里可以得到,工厂还是实验室?氢气还有其它用途吗???

[电脑展示] 实验室制取氢气并点燃氢气;工业电解水制取氢气;氢氧焰焊接金属;工业上利用氢气制取盐酸等。

情景三:1、行走中的列车、轮船;2、日常使用的铁锅、铁丁以及其它铁制用品;3、桥梁和机械设备等。(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她对于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电脑展示] 丰收的粮食、石油化工产品,漂亮的衣服、各类化妆品、电脑光碟、手提电脑、飞机等等。 [阅读与讲述]课本第2-3页内容 [板书] 第一节 走进化学科学

—、化学是创造性的、实用的科学

情景四:远古的地球、先民们生火取食、古代炼金场面、我国出土的青铜器;化学史上有名的科学家:波义耳、拉瓦锡、道尔顿、门捷列夫。(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师生交流与思考] 1、它们都是什么物质做成的?这些物质有什么样的性质。2、它们从那里来,如何

得到它们?

[电脑展示] 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制取单质铁,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尾气点燃处理;钢铁厂炼铁的图片和动画模拟。

(门捷列夫)

[电脑提示] 化学的发展简史。见附录一《化学发展简史》。强调以下:

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177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交流与谈论] 1、二十世纪诺贝尔化学奖获奖成果。(

2、我国化学家在现代化学研究中的贡献。

[阅读与讲述] 课本第3—4页内容:化学的形成和发展。(附录二我国古代化学科学的成就) [板书]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情景五:由硅原子排列的两个汉字----中国,由分子构成的分子齿轮和分子马达,神州五号返回舱。

[结论] 通过化学手段可以制取一些重要物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了它,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精彩。

[思考]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与化学化学有关的问题?(学生回答:1、黏结剂可以让不同物体黏结在一起。2、摩丝、发胶、啫哩水等是我们每天都要用到的。3、修正液对人体有害。4、房屋装修后产生有害气体。5、汽车尾气产生空气污染等等。 [交流与谈论]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以及上面的介绍,你对化学科学有了哪些认识?你能否用简短的几句话或几个词语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化学?

结论:化学科学就是研究各种各样的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她

[师生交流与思考] 现代化学研究是否已经到了极点了?现代化学的地位及化学研究有那些领域?通过对化学发展史的认识,你认为应如何比较恰当来定义化学科学的内涵。 [阅读与讲述] 课本第5—6页

[结论及板书] 三、化学科学的探究空间

化学科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

然科学。

[思考]化学科学与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你对化学科学研究的哪些问题感兴趣?

[电脑展示] 与化学紧密相关的的一些产品和职业,如:新型药物、导电塑料、新型建筑材料、药物研制人员、化学科研人员、化学教师、化工厂工人、质检人员、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医生等。 [师生交流与思考]由学生自由发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让学生开展一分钟演讲)

情景六:高中校园图片,教室、实验室、高一化学有关内容图片、高二化学有关图片、高三化学有关图片

《化学与技术》:了解化学在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认识化学科学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化学反应原理》: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基础》: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学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物质结构与性质》: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实验化学》: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板书]高中化学必修及选修科目

必修模块: 化学一化学二 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 《物质结构与性质》 《实验化学》

情景七:一位思考中的学生,怎样才能学好化学?在日常的化学学习中应当如何探究化学问题?

[师生交流与思考] 高中阶段,我们将学习哪些化学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呢?我们将走过怎样的化学学习历程呢?

[电脑展示和讲述] 高中新教材体系架构。

《化学必修一》、《化学必修二》 《化学与生活》: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性质,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

[分组实验探究] 在所给的下列试剂瓶中,盛有少量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溶液或固体物质,根据你现有的知识如何检验?请给鉴别出来的物质分别帖上标签。所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如下(均未标明):金属镁、氧化铜粉末、活性炭、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酒精灯、火柴、试管、胶头滴管、玻璃片、药匙、砂纸等。教师巡视指导,收集学生探究结果,以备评价。

[师生交流与讨论] 化学探究的基本模式是什么?如何观察、思考、假说、验证、推理、判断得出结论。怎样才能学好化学

[结论及板书]化学探究的基本模式是:

提出问题→观察思考→提出假说→收集证据、验证假说→表达交流→完善证据、得出结论。 学好化学要做到:

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密切联系实际;多渠道获取知识。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到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且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相信大家一定特别想学好化学,也一定能学好化学,实现你的心中的梦想,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关键作用。

【汇总】

第一节 走进化学科学

—、化学是创造性的、实用的科学 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三、化学科学的探究空间

化学科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高中化学必修及选修科目

必修模块: 化学一 化学二 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 《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 《物质结构与性质》 《实验化学》

化学探究的基本模式是:

提出问题→观察思考→提出假说→收集证据、验证假说→表达交流→完善证据、得出结论。

学好化学要做到: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密切联系实际;多渠道获取知识。 附录一:

化 学 简 史

附录二:我国古代化学成就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化学发展史上有过极其辉煌的业绩。冶金、陶瓷、酿造、造纸、火药等都是在世界上发明和应用得比较早的国家。如商代的司母戊鼎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古青铜器。

1972年在河北出土的商代铁刃青铜钺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铁器。我国古代的一些书籍中很早就有关于化学的记载。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公元1596年)中,还记载了许多有关化学鉴定的试验方法。

第1章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的化学性质(钠跟水、氯气的反应),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2)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化学性质(氯气跟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水的反应)。 (3)进一步熟练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础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他们体会怎样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 (2) 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

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3) 在归纳金属钠的性质及预测氯气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

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 通过对金属钠和氯气性质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探究物质

变化的奥秘;

(2) 利用阅读材料《含氯化合物的漂白与消毒作用》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

实践相结合的意识。

【重点、难点】

1.知识上重点、难点:金属钠和氯气的化学性质

2.方法上重点、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程序。 【教学准备】

1.课堂活动记录及报告(详见教学过程)

(1)活动1.2.1.1 交流·研讨: (2)活动1.2.1.2 观察·思考:

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3)活动1.2.1.3活动·探究

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4)活动1.2.1.4交流·研讨

(4) 活动1.2.2.1 研究氯气的性质2.将学生为4-6人小组

3.试验试剂和仪器:见课堂活动记录及报告

〖引言〗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化学科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认识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且只有深入地研究物质的性质,才能更好地利用物质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例如,通过对氢气的可燃性研究,可用作绿色能源和火箭的推进剂;通过对溴化银感光性的研究,制成了感光胶卷;通过对叠氮化钠(NaN3,在强烈撞击的情况下能快速分解并产生大量氮气)性质的研究,制成了汽车安全气囊??由此可见,研究物质的性质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怎样才能更科学地认识物质的性质呢?这就是本节我们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板书〗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小组讨论〗

〖表达与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评价与概括〗

1.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物质?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的性质的? 〖媒体展示实例〗

相关热词搜索:有机 教版 化学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鲁教版初中化学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