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相关 > 政治 > 正文
 

政治决定经济

发布时间:2024-04-27 08:49:49 影响了:

政治决定经济篇一:政治制度决定经济

政治制度决定经济

——论政府行为与经济发展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

姓名:王岩

学号:2008*******

内容摘要 纵观中国三十年来政府改革, 改革的历程经历了由政治整合经济和社会, 到由经济整合政治和社会, 再到由社会整合经济和政治的转变, 政府职能的转变是认识这一变迁的突破口, 经历着由“助跑”到“主持”再到“服务”的转变。对于政府职能的核心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对政府的定位也更加准确, 对政府职能越位、错位的认识也更加到位。

关键词 政治制度 经济增长 影响

正文

纵观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年,莫不是经济制度的改革导致经济的飞跃发展。中国最初采用的是计划经济路线,近似的模仿苏联模式,直到1978年。但计划经济国家存在的预算软约束所导致经济资源低效率配置,使得计划经济中的经济短缺现象长期存在。事实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有深刻的动因,一是计划经济中的经济短缺和资源低效率配置,二是计划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严重的深刻的政治经济危机。

制度改革,迫在眉睫。当然,我们也看到了,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所引起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正确认识政治经济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正确认识制度,可以积极运用制度促进经济增长。制度对于经济增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有效的制度促进经济增长,而无效的制度则阻碍经济增长。由此,国家应该增加有效制度的供给,减少和消除无效制度的创生。基于制度创新主体(国家或是政府)的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往往存在不一致性,由此既要让国家在制度变迁(制度创新)中发挥积极作用,又要限制国家的“掠夺之手”。总之,要建立有效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来规范和约束政府的行为,使其积极推进创新,建立起一个有效率的产权制度;同时为产权的运行提供一个公正、安全的制度环境,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正确处理民主制度改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民主改革之路。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民主制度只能回答某些国家特定阶段的经济增长问题,并不具有普适性。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民主制度改革促进经济增长的他国经验而一味注重政治体制改革,忽视其他制度的配套改革。毕竟政治制度决定论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内生化框架。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某些国家因民主制度改革反而遭受经济衰退的历史而动摇我们进行民主制度改革的决心。民主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需要配以良好的产权制度才能发生。

关于政府行为的改变

所谓政府职能, 即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国家利益和推进社会发展而负有的职责和功能。政府职能反映了公共行政管理的实质内容, 规定着公共行政活动基本方向。它是国家行政机构设置的依据,其内容由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来确定, 体现了行政管理的一个基本原理, 即“权变原理” 。正如社会发展一样,政府的职能也有其演变的过程和一定的发展规律—“ 二段式”发展规律。纵观古今中外, 世界各国国家政权的演变过程, 都不外乎这样两个基本的阶段一是国家政权的夺取及其巩固阶段二是国家政权的维护及其发展阶段, 在这两个阶段中, 初始阶段也即夺取并巩固政权阶段的国家政府职能, 主要表现为政治功能, 其职能的实施大多采用“攀力”手段, 亦即马克思在其国家学说里所说的国家的“基力机器”功能。这是由这一阶段国家政权尚未稳固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随着国家政权的不断稳定和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不断发展, 政府的政治职能在其总体职能中所占的地位会逐渐削弱。让位于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 政府职能的特征由原来的统治性、保卫性, 向管理性、服务性转变。

我国政府行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却存在着怪圈:一方面, 是我们没有适时地进行政府职能的战略“ 重心”转移, 政府职能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按照“ 二段式” 规律, 国家在政权夺取和巩固后政府的职能应从统治性、保卫性的直接、微观的政治管理, 转到服务性的、协调性的间接、宏观的管理上来。但从共和国的发展史上来看, 第一阶段的管理方式, 实际上一直延续了很长时间。另一方面, 就是人们常说的“ 该管的没有管好”“ 不该管的却管着” 。

第二阶段里, 政府的基本职能一是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以使国民经济朝着健康稳定的方面发展二是加强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建设, 为社会和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从我国几十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来看, 这些该管的事情, 政府未见得就管好了。诸如, 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诸如中央调控不力基础设施突出的’‘瓶颈” 现象, 就是最具体的表现。而哪些原本不应该政府管、也管不了, 应由社会和市场来“ 管”的事情, 政府却过多地参与和干预。

这样就要求政府的职能(行为)改变。一是在经济活动中要由计划控制为主转变为市场调节为主。我们在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中, 要求实现“ 政企分开” , 并不是削弱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 而是为了改善管理经济的方式, 从宏观上提高对经济大局的控制力, 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 把政府过去通过计划手段进行资源配置, 转变为通过市场与计划有机结合, 并以市场为主进行资源配置。让企业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主体, 政府则通过制定执行政策法规, 通过对社会和市场行为的规范和监督, 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和质量。二是在经济管理方式上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市场经济虽然能在资源配置中有效发挥作用, 但其存在着垄断导致竟争失灵的间题, 市场调节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不能完全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等缺陷。为此, 需要府加强管理, 对“ 市场失灵” 问题进行监控和纠正。政府不直接参与经济活动, 但要间接管理经济, 强化对市场的监管引导, 强化对企业的支持服务, 强化收入分配的调节, 从结构上补偿市场功能的缺陷, 抑制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三是在经济管理的目标上由任务主导转变为效益主导。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行为主要追求经济计划和经济任务的完成, 忽视经济效益。市场经济是效益经济, 市场经济下的政府效益是通过企业、社会和环境的效益来体现的。效益是评价社会经济运行和政府经济政策的一把尺子, 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管理者, 要把效益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 政府的导向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 坚持效率优

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以广东省为例谈制度变化与经济发展

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非都是直接作用的,而是通过影响生产要素的配置、使用和产出效率,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将制度效应分解为市场化程度、所有制、经济开放度、收入分配和创新机制进行研究发现:

第一产业对劳动和资本效率有一定的影响,但效果不明显。且劳动效率的系数均为正,而资本的产出效率均为负。因此,第一产业的扩大只提高劳动的产出效率,而不会提高资本的效率。第二产业的扩大对资本的产出效率有着正向的影响,但没有提高劳动产出效率。第三产业的劳动效率系数为正,而资本效率系数为负,说明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出口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的初级产品,这种粗放型密集生产的生产方式只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而没有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这证明了目前这种对外进出口格局并没有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创新机制对资本和劳动效率作用十分显著。对资本产出效率有着正向影响,即科技研究投入的加大,有利于提高资本的运作效率创新机制因子是五个分析因子中唯一的对资本效率起着正向作用、且具有极大推动力的制度因素。科技研发的投入的增大,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展,核心技术的研发能极大的提高生产手段乃至变革整个生产模式,这些都使得资本的运作效率得以提升。产权的多元化制度因素(非国有化)对劳动和资本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从以利税产率比率为指标的分配格局上看,利税率的下降会提高劳动生产率,但降低了资本效率;反之亦然。因为这些因素主要作用于劳动积极性,从而影响劳动效率。

综上所述,在经济发展的今天,特别的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经济发展。政府的行为影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不仅仅要在经济方面破冰,而且政府的职能相关也应改变。才更促进中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参考论文:

1. 林敏娟.政治制度决定经济增长的理论与检验.生产力研究.2011(11).

2. 陈 毅. 对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从“划桨”到“掌舵”再到“服务”.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1).

3. 高荣.陈红琴.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

4. 董直庆.王林辉.政治制度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文献述评. 南方经济.2009(7).

5. 吴奕新.市场经济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南方论丛.2005(6).

6. 钟心桃.龚唯平.广东经济增长中制度因素对要素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南方经济.2008 (4).

参考书籍:

1. 迟福林.傅治平.转型中国-中国未来发展大走向.人民出版社

2. 蔡昉.林毅夫.中国经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 保健云.转型经济中的政府行为与发展模式选择.当代世界出版社.

4. 冯昭反.金融战争金融变局下的中国经济转型.中国华侨出版社.

5. 许继霖.当代中国启蒙与反启蒙.中国社科出版社.

政治决定经济篇二:三、政治与经济 ( 政治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前提,经济是维护政治稳定的基础)

三、政治与经济 ( 政治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前提,经济是维护政治稳定的基础)

1、政治与经济: 一个国家的贫穷、落后、动荡,其主要原因是国家政治上的贫穷、落后。没有政治作基础的繁荣,是暂时的,不稳定,虚假的,夸大的。因此没有政治莫谈经济。所以保障民主、人权、自由、平等、拥有良好的政治环境,杜绝专治、崇拜、垄断。乃治国之本。

2、政治与经济:政治就像河里的水,而经济就像河里的鱼虾。水为鱼虾创造了良好的水源环境,进而使鱼虾们有了生存和繁殖的空间。即使大鱼吃了小鱼,小鱼吃了虾米或吞食(并)了其它生物,都是一种自然的市场竞争规律。而这种竞争体制(相互的吞并)并不会影响水的质量,只会改善水源的环境,清除那些体弱多病的鱼虾,创建一个充满生机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但 ,如果水源的质量受到了污染,即使生命力再强的生物都会受到致命的殃及,昔日自然、生机、繁荣的生活(市场秩序)将被破坏,鱼虾们将承担过重的负担和压力,在困境中挣扎着生存。更多的,甚至是健康的鱼虾会被侵蚀(吞并)。而得势的是受垄断保护变为大型怪物的那些集团。这些垄断的怪物破坏了社会市场秩序,不但与民争利还滋生大量的腐败和浪费。而其它的鱼虾们还要为这些腐败和浪费买单(为高额的服务买单 。就像一些垄断企业不但服务质量差,资费却还要比国际水平高得离谱你还不能不用等等。)。甚至这种受了污染的水源在专治独裁的阴影下还会发动侵略战争,为了维护专治独裁的利益让国民去充当炮灰,欺骗、掠夺、占领以满足独裁者的私欲,从而破坏国内及世界经济秩序的繁荣和稳定。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政治起着决定

政治决定经济

性的作用,它可以使一个国家繁荣,也可以使国家走向末路。

因此,联合国应倡导成员国共同制定一个公正的、透明的、民主的世界政治体制作为标准(类似于各国的“宪法”,任何团体、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各国均以此标准为基础(国际政治准则)制定各自的国内政治经济政策。这样,不但利于各国政治、军事上矛盾的化解,还利于各国经济的发展。

3、市场竞争体制,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竞争对繁荣市场、稳定物价、提高质量和服务都能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

政治竞争体制,对社会政治体制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竞争体制使得政治更加透明、更加公开、更加民主,有效地扼制腐败、独裁,对稳定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今天的繁荣、富强是改革开放竞争的成果,这种改革和竞争必将越走越好。

04、支持与反对

走进森林,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动物。可以听到它们不同的叫声和吼声,但如果,它们都发出同一种声音,这肯定是一种不正常不自然的现象。

我们对待支持和反对,也应该看成是一种自然现象,因为人的阅历和所受的教育不同,年龄和所处环境不同,发出不同观点的声音,是一种自然的现象。若百分之百地发出同一种观点,会是一种不祥之兆。

支持和反对的同在,是民主、自由的象征。

于郑 2013-10-20

05、

对贫穷国家的援助,首先应着重于该国家政治环境上贫困的援助,单纯的经济上的援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家的贫穷,甚至这种援助不能真正地帮助人民。——有感于2004年5月上海召开的《全球扶贫大会》

06、儿不孝,父之过;民不安,军之过;民无食,军罪

过。

——观

念 于郑2013-10-25

#很高兴看到你的评论,欢迎你的批评和指正,但我会记住你的。#

政治决定经济篇三:中国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中国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当今世界存在着一种矛盾的现象:一方面,世界上现有的二十几个最发达国家全部都是民主国家,而在另一方面,亚洲的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在实行民主之前其经济发展速度却要快于许多民主国家。这就造成了一个疑问:究竟是民主制度更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还是专制制度更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所以,在讨论中国的经济之前,先要看建立在什么样的政治基础上。

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许多期盼国家发展的人们,这也是许多经济学者与政客要弄清楚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中国式特殊的、独特的,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发展。

中国几十年来一直在经济发展与政治改革,其中夹杂着各种各样的争辩:中国应该是先富强后民主,还是先民主后富强?主张先富强后民主的人认为,民主虽可促进人权,但不利于现在的中国经济发展。反过来,到底是经济促使政治改革还是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有人从别过的发展来说中国应该先富强再明主,即赞同经济促使政治改革。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不仅如此,问题的关键是,中国没有民主是很难实现富强的,因为中国这一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特殊国情。

中国的政治,在世界上是独特的—经过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到了社会主义,头三十年的初级阶段,然后是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经济社会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完善,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不断完善民主制度、扩大民主范围、丰富民主形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系列鲜明特点和独特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构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框架,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各级领导层实行的集体领导制度、党和政府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和民主作风、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等,是国家生活中切实管用的民主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和改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有效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的自由和权利。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事实。这就是中国现在的政治。

中国的经济,中国现在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众所周知,几千的农业使得建国初期的国民经济发展相当艰难,经过不断地改革,改革开放,经济模式、体制原来越适应国家的发展30多年来一直平稳发展。而市场经济的秩序需要法治来维护,市场经济的公正和效率需要政府的有效管理和服务。由于世界的经济寒流、风暴,目前我国经济也到了相对比较艰难的阶段,传统的发展模式受到了挑战,多元化、多极发展在转变,世界经济一体化等等。

正是由于如此,才能真正体现中国政治与经济的紧密联系。政治的封建必定是经济发展的禁锢,经济的发展,能有效的推动政治的文明、民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基本的社会正义,或者说基本社会正义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所以经济是基础,经济政治的集中体现。中国的政治一直在不断地改革,是为了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好地发挥出来,是为了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具有自己特点和优势的政治发展道路,是为了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好地平台。同样的,经济的发展会促进社会的多元化、和谐文明。

所以,中国的政治经济没有先后轻重之分,二者相辅相成,只有当高速度的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联动时,才能真正反映政治发展的巨大进步,政治的优越;只有和谐的社会,人民才能安心的体会繁荣的经济。

要身体好,心情好,吃好,睡好,学好~~ 要根据需要改动的咯

相关热词搜索:政治 经济 生态经济决定生态政治 为什么说经济决定政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