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导学案 > 正文
 

一剪梅导学案答案

发布时间:2024-04-27 09:20:37 影响了:

以下是博文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一剪梅导学案答案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剪梅导学案答案篇一:《一剪梅》导学案

《一剪梅》导学案

【学习目标 】

知识目标:把握李清照作品清理典雅的艺术风格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学习重难点 】

1、重点:解读文句,品味意境 ;把握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 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难点:作品艺术风格的把握 ;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作者作品】

李清照(1084.2.5.-1155.4.10.)号易安居士,宋朝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是婉约派词人,生于北宋元丰七年,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她天资过人,再加上优裕的环境和文学的熏陶,少女时代的她就气质高贵,外美如花,内美如竹。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 李清照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词牌名的由来

一剪梅,词牌名,亦称“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乃取前三字为调名。有“一朵梅花百和香”句,故又名《腊梅香》,李清照词有“红藕香残玉簟秋”句,故又名《玉簟秋》。

【整体感知】

1、朗诵练习:

结构特点:①本词为双调,每阕四句,每句四拍,与七律相似,节奏整齐。②双数句分解为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诵读节奏: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 听视频朗诵《一剪梅》,同时有感情的朗诵全词,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状态的字眼以及主旨句。

3、词人的丈夫新婚后不久就外出求学后,李清照填词《一剪梅》送给丈夫。古来抒写愁绪的诗句有很多,如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而李清照写愁却不落前人窠臼,那么她笔下的“愁”有何独特之处呢?下面我们就来认真研读作品。

4、齐读这首词,提问:词的上下两阕分别侧重写什么?全词抒发词人什么感情?

【合作探究】

自由讨论,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并作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合作解疑。

1、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交代了时令即秋季,那么作者是从那几个角度入手写秋景秋意,渲染环境的呢?

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排遣寂寞的方式,但寂寞排遣得了吗?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3、研读“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句。

提问:这句词按照逻辑顺序应怎样排列?并体会这句词的优美意境。

4、品味“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句。

提问:何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从中我们能看到女词人与丈夫之间什么样的爱情?

5、“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是词的主旨句,在写愁绪上有什么特点?

【对比赏析】

比较《一剪梅》与《声声慢》,小结李清照词作的语言风格和艺术特色。

总结:清新典雅,温婉细腻,婉约词的代表,世人称之为“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 “易安体”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厚,是宋代婉约派的典范。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拓展延伸】词外觅“愁”

你还知道哪些 含“愁”名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薄雾浓云词永昼,瑞脑销金兽。 ——李清照《醉花阴》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出自:WwW.HNNscy.Com 博 文学习 网:一剪梅导学案答案)子》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创新思维练习】发散联想

李清照除了创作婉约词,还有没有不同于婉约词风的文学作品呢?若有,试举例。

——有

①豪放词:《渔家傲?记梦》: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以梦幻形式表现作者冲破现实寻求光明和自由的愿望。采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风格豪放,意境阔大。)

②诗歌:《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歌颂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愿逃往江东苟且偷生的英雄气节,讽刺南宋朝廷在金人南侵后窝居江南的妥协逃跑政策。)

③散文:《金石录后序》

(——南渡后所作。介绍《金石录》的内容与成书过程,回忆婚后三十四年间的患得患失,是一篇优美动人的散文。)

【布置作业】

1、背诵《一剪梅》

2、搜集李清照的有关作品,进一步体会“易安体”的艺术风格

附译文:

粉红的荷花已经凋谢,铺着的竹席也生秋凉,

轻轻解下丝绸披肩,独自登上木兰小舟。

天边飞来队队鸿雁,是谁捎来了远方的佳音?

西楼洒满月光,思念的人啊也该早日归来。

花儿自管飘落,水儿自管流淌,

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却只能独自愁闷,天各一方。

这样的相思愁苦,哪儿有办法可以消除,

皱着的眉头方才展开,涩涩的味儿却又涌上心头!

一剪梅导学案答案篇二:《一剪梅》导学案

《一剪梅》导学案

【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李清照其人,赏析其词,学会“知人论世”的欣赏

2、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初步鉴赏诗

歌主旨的水平。

3、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李清照生平;掌握“知人论世”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来初步鉴赏诗歌。

【教学方法】朗诵,讨论、讲析结合,问题探究法。

【目标导学】

1、熟悉作者,知人论世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人。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境遇孤苦,词情凄黯,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李易安人生之五不幸—— 国家飘摇、丈夫病逝、再婚不幸、金石遗失、晚年无子。 李清照被誉为“一代词宗”。李清照的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 “易安体”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厚,是宋代婉约派的典范。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清照已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轶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她的作品主要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漱玉词》

李清照为什么要写这首词呢?

这是一首闺情词。李清照结婚不久,赵明诚就到远处去上学,李清照“殊不忍别,觅锦帛,书《一剪梅》以送之。”(引自元人伊世珍《嫏环记》)

2、关于词牌“一剪梅”

一剪梅,词牌名,亦称“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词谱》以周邦彦“一剪梅花万样娇”一首与吴文英“远目伤心楼上山”一首为正体,周词上、下片各三平韵,吴词各四平韵,又列别体五种。

此调因周邦彦词起句有“一剪梅花万样娇”,乃取前三字为调名。又韩淲词有“一朵梅花百和香”句,故又名《腊梅香》,李清照词有“红藕香残玉簟秋”句,故又名《玉簟秋》。

【合作探究】

1、“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

明确:红藕香残:(1)以点代面。荷花既已凋谢,其他草木之花就更难见到。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

(2)季节的变迁,还会使女词人产生丈夫离家日久的感觉使她觉得孤单寂寞。

(3)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

玉簟秋:暑退秋来,竹席也凉了, 不止是说天气变凉,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跟她独守空房关系倒更为密切,衬托出词人冷清与孤寂。

红藕香残玉簟秋:(1)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

(2)这样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 明确: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独:为了排遣心中的冷漠孤寂,我换上秋装,独自荡舟水上。

一个“独”字用的好,一个人的世界,牵挂的是远方。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背面敷粉的写法,其正面意思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好啊!

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

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

明确:云中: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鸿雁从空中飞来,故称“云中”。

锦书:写在锦帛上的信。据《晋书》记载,窦滔妻苏氏曾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寄给他的丈夫,后来用“锦书”指代妻子给在外丈夫的信。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指在外的丈夫给妻子的信。

倒装句。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及谁寄锦书来

谁——赵明诚;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无边的月色正如无尽的相思 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不管白日月夜,无论舟上楼中,萦绕于词人心头。

4、“花自飘零水自流”的蕴含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拍合。

花飘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态,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情怀,依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流逝。

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与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有异曲同工之处。

5、领略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 明确: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

6、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句式“才??却??”的运用有什么妙处?

明确:“情”要用“计”消除,可知其重

“无计可消除”,可知其深。

化用范仲淹在《御街行》中的句子:“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李清照将这句化得出奇了: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把愁说成是一种能够运动的有形之物,更为出奇的是它的运动方式。

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相思之情无法排遣。

“才——却——”有连接关系,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诗人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幻起伏,真实形象,给人以遐想。

【能力提升】

比较李清照的这首《一剪梅》与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①,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②?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秋娘渡、泰娘桥:吴江的两个地名,均用唐代著名歌女的名字命名。

②客袍:旅途穿的衣服。

1、两首词都写了“愁”,但其含义有所不同,试作具体说明。

明确:李词中的“闲愁”是写作者的相思之苦和离愁之深,作者由自己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和离愁不是单方面的,彼此都在思念对方,表达了词人与丈夫离别后的深深的思念之情。蒋词中的“春愁”既包含作者漂泊在对外对家乡和亲人急切的思念之情,也包含光阴易逝、生命短促的人生感慨,后者是对前者的深化。

2、这两首词尾句都是备受称赞的名句,它们在表达手法上有何不同?试作具体分析。 明确:“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写寂寞思念之情难以排遣,眉头刚刚有所舒展,更浓重的愁绪又涌上心头;这是以女性特有的笔触,用心理描写来抒发感情,细腻委婉,深切动人。“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写因思念家乡和亲人而引发的对流光易逝的感叹;运用借景抒情手法,通过“樱桃”“芭蕉”这两种事物的变化来形象地显示时光的流逝,“红”“绿”两词活用为动词,色彩鲜明,生动可感。

【巩固提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红藕(ǒu) 玉簟(diàn) 霎(shà)时含垢(gòu)忍辱 ....

B.因为(wéi) 炽(zhì)热 角(jué)色力能扛(káng)鼎 ....

C.赧(nán)然 游说(shuì) 罗裳(shang) 为虎作伥(chàng) ....

D.修葺(jì) 绰(chuò)约 马嵬(wéi)颠(diān)扑不破 ....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金钿 垫圈 淀粉 海鸥 消除 销声匿迹

B.佃租 殿堂 玷污 飘零 嚣张 藕断丝连

C.耦合 藕荷 惦念 骠骑 淆乱 呕心沥血

D.典籍 怄气 讴歌 剽窃 消赃 打架斗殴

3、名句默写

(1)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2)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

4、请以诗人的名字开头,把下面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杜甫的“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将牵挂演绎得感人肺腑;因为牵挂,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令人荡气回肠;“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将多少人的牵挂抒写得缠绵悱恻。

杜甫的“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将牵挂演绎得感人肺腑;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将牵挂吟唱得荡气回肠;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将牵挂抒写得缠绵悱恻。

【扩展阅读】

李清照词的愁情艺术

在作者如林、名家辈出的我国古代文坛上,李清照是一位才华出众、成就卓越的女作家,她以词闻名,也工诗、善文、并有词论流传。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一对门当户对、情投意合的恩爱夫妻,本可白头偕老,长作学问,但命运多舛,婚后不久赵明诚出守莱州,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死于建康(今南京),李清照从此颠沛流离,孤零零地走完了她的后半生。读罢李清照的词作,字里行间浸透了一个“愁”字,国破家亡之愁、夫妻生死离别之愁成了李清照词的主题。

一、深闺锁“愁”

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出生在山东济南府柳絮泉畔一座朱门粉墙的大院里,其父李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号为“后四学士”,著作颇丰。李清照的母亲王氏,为神宗时宰相之女,李清照与秦桧的夫人王氏是表姐妹,如此家庭,使李清照的命运定格于闺阁之中。应该说,在未嫁赵明诚之前,闺房是锁不住李清照的,从读书、习字、学画到荡秋千、出游、“打马”,少年时代的李清照无疑是一位无忧无虑的乐天派,在她的小令《点绛唇·蹴罢秋千》和小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闺门闲暇的欢乐表现得淋漓尽致。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赵明诚出任莱州知守,自此,李清照闺房紧闭,离情缠绕,落墨皆泪,满纸是愁。送别赵明诚,李清照有一首《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这是李清照闺阁言愁词的杰作。全词上隐下显,跌宕曲折,极力渲染不忍离别的愁苦状。在这首词中,李清照的“愁”,是通过在深闺中睹物所思展现出来的。李清照的词,绝大多数缘起闺房,由身处闺房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来托起那一片片情愁。

二、以景衬“愁”

清照将自己紧锁在闺阁之中,同时也将自己紧锁在忧愁感伤之中,但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又岂是一个“锁”字了得。李清照词“愁”的表达,还溢于春秋时令和花草树木之中,“春风”、“秋雨”、“海棠”、“红梅”、“白菊”、“牡丹”、“黄花”、“柳枝”、“芭蕉”、“梧桐”是李清照“帘”外世界的寄托。女词人身居帘内,愁满闺阁,女词人目极窗外,一怀愁绪,又上心头。这类缘情布景,借景衬愁的词在李清照笔下很多,笔者以为情景相衬最佳的莫过于《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女词人笔下,风急、雁过、黄花、梧桐、细雨、黄昏,组成了一幅凄凉的图画,而这幅图画与那独立垂帘之下的弱女子相映,其凄凉之感跃然纸上,字字令人潸然。李清照词在运用以景衬愁的表达方式时,常常泼墨花草树木,或自喻,或对比,把个“愁”字写活了。在《行香子·草际鸣蛩》中,女词人以梧桐落叶衬托自己易逝的年华。又是一年秋风起,情愁不知升几许?触景生情,叹物叹时更叹人,其愁不言自明。李清照词中

一剪梅导学案答案篇三:一剪梅》导学案(学生用)

一条缠绵藤 两朵凄婉花

《一剪梅》《长相思》导学案

授课时间:3月22日上午 授课班级:二九班 授课人:李延娟

2、领会词人的情感,体会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特点。

3、对愁情词有进一步的认识,了解愁情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一、

1、请同学们回顾学过的表达愁情的诗词或诗句,至少写出5个。

2、课前读背李清照的愁情词三首,并分析这三首词写作的时期和思想感情。

《如梦令(二)》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二、

1、作家作品简介

旷世奇女——李清照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

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清照已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轶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写作背景: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李清照现存词近50首,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从愁情角度分析:前期词:

家愁、情愁;后期词:国破家亡之忧,颠沛流离之苦,超越时空的孤独。

我是人间惆怅客—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清初著名词人。

少年聪颖过人,文武双全,与康熙十五年(1676,时年容若22岁)时殿试二甲第七名,

赐进士出身,授三等侍卫,后循进一等,武官正三品。纳兰性德的成就主要在词,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

写作背景: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长相思》及《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作于出关前后之途中。作者出关时冰雪未销,又离开了京城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那么寂寞,于是不由人思念亲人朋友,作者有感而发,填下这首《长相思》。

(一)诵读词作,感受诗情。找出本词中表达情感的字眼。

(二) 请同学们拿笔画出词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难以释怀的心情。

(三)领略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四)作者是如何来抒发自己无法排遣的愁绪的?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①程:道程,路程。②榆关:即山海关,古名榆关,明代改今名。

③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④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⑤更:gēng,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⑥聒:guō,嘈杂搅人。

⑦故园:谓京师。 ⑧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问题一:作者在词中描绘了哪些景物?作者身在何处? 问题二:体会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作者心系何方? 问题三 : 联系“一夜征人尽望乡”这句诗,分析“聒碎乡心梦不成”的原因是什么? 五、

愁情词—愁绪满怀无释处 落笔成词泣鬼神

(一)感悟这类诗词常用的典型意象

试结合下列蕴含“愁情”的诗句,感悟并归结常见典型意象

1、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6、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二)诵读以下诗句,体会愁情诗词中常见的愁情。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6、白云一片去悠悠,清风浦上不胜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8、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三)请同学们认真分析以下诗句作者是如何写愁情的?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我只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

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明确: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眼泪和愁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轻拂历史的尘烟,漫步文学的殿堂,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悲怀愁情的诗词。透过这些作品,我们不但读到了千古文人的真性情,也读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同学们,通过这一课,你们还“少年不知愁滋味”吗?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难问题吗?请拿起笔记下来。

1、背诵《一剪梅》

2、从表情达意的角度自主赏析纳兰性德的另一首词作

《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请结合全诗,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是如何表达的?

明确:

相关热词搜索:答案 学案 一剪梅导 一剪梅导学案 导学案模板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