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寒假作业 > 正文
 

人教版东方骄子寒假作业地理必修一答案

发布时间:2024-04-26 07:08:10 影响了:

人教版东方骄子寒假作业地理必修一答案篇一: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人教版(含答案)

崖城高级中学13~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试题 学科:地理(必修一)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命题老师:周秀云 审核人: 第一卷

1. 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到外排列正确的是( ) A.光球、日冕、色球 B.色球、光球、日冕 C.光球、色球、日冕 D.日冕、色球、光球 2.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A.地下水、湖沼水和土壤水

)

B.海洋水和冰川水 D.冰川和生物水

C.河流水、浅层地下水和淡水湖泊水

3.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是( )

A.气旋与反气旋B.热力环流 C.大气垂直运动 D.大气水平运动 4.我国夏季的台风来自太平洋,成因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 冷锋 D.暖锋 5.台风一般会带来天气。( )

A.干燥 B.狂风暴雨 C.晴朗 D.以上都不是 读图“太平洋洋流分布图”,完成6~9题 6.关于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大陆东岸为寒流 D.大洋东岸为暖流

7.洋流对海洋渔场分布有重要影响,图中最有可能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渔场是

A.①B.② C.③ D.④

图9 8.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增温减湿 B.降温减湿 C.增温增湿 D.降温增湿

9.能将①处被污染的海水带到②处的洋流是

A.AB.BC.C D.D 10.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A )

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

图10

11.以下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中,位于北半球亚热带山地的是( C )

12.下列地理现象,表现为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的是( ) A.非洲赤道两侧,森林—草原—荒漠对称分布

B.我国东部从南向北依次出现热带—亚热带—温带的森林景观 C.从大兴安岭向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D.珠穆朗玛峰北坡,从山麓到山顶出现草原—荒漠景观 13.该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A.流水侵蚀作用B.海浪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 14.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

及外力作用形式对应正确的是()

A.①—a—侵蚀作用为主

B.②—c—搬运作用为主 C.③—b—沉积作用为主

D ①—c—搬运作用为主

17.关于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A.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公路为主

B.山岳地区交通线路应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C.山岳地区修建交通线路时,往往需要迂回前进 D.山岳地区修建交通干线,技术难度高,但成本低 18.生物的光合作用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功能 B.平衡功能 C.调节功能 D.生产功能 19.我国华山的成因是( )

A.向斜山B. 背斜山 C. 断块山 D.火山 20.以下不属于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是 ...

A.海平面上升

B.整个水循环过程发生改变

C.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发生变化D.臭氧层“空洞”扩大

)

崖城高级中学13~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试题 学科:地理(必修一)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命题老师:周秀云 审核人:

姓名: 班级: 学号: 评分:

一.选择题(共20道,每题3分)

21、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1分)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D.____;G.____。

(2)大、小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点有:①_____;②共面性;③_____。

(3)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其中最高一级形体系统是_____,其中心天体是_____,此天体成为该天体系统中心的原因是______。

(4)地球为什么会成为生命的摇篮?试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理环境的特点与生命物质存在条件的关系,将对应的关系填写在括号内。 ①地球磁场??????( ) A、地球表层存在大气层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 ) B、削弱到达地面的紫外线 ③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 C、水经常能处于液体状态 ④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层?( ) D、削弱宇宙射线对生命的伤害

22.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回答问题(每空1分,9分)

1.A是____________(节气) B是____________(节气)C是____________(节气) D是____________(节气) 2.地球绕日公转在图中的 _____ 点时最接近远日点位置,其公转速度较 _____ 。

3.当地球公转在A→B段时,太阳直射点在 ______ 半球,向______(北、南)移动。此期间北京白昼在不断变 ________。 23.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图中A是气团。此图为锋示意图 (2)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地,气压最高的是地,属于阴雨天气的是地。 (3)E地未来天气的变化趋势是:①锋面过境时 。

②锋面过境后 。

24.读某地地质剖面和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8分)

(1)写出图中甲、乙、丙处的地质构造类型:甲 ;乙 ;丙 ;

(2)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该选择甲地还是丙地? 地。

(3)在图中②、③

两处标出箭头,表示水汽运动方向,使它构成一个完整的海

人教版东方骄子寒假作业地理必修一答案篇二: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活动题答案1

高中地理必修一活动题答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

活动(P4)

1.(1)九大行星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2)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轨道倾角相差不大,几乎在同一平面内;

(3)九在行星公转轨道形状相同,都是接近正圆的椭圆,偏心率较小;

(4)与其它行星比,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是太阳系颗普通的行星;

2.(P5)

(1)类地行星体积和质量比较小;巨行星体积和质量都很大;远日行星质量与体积较大;

(2)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质量与体积等结构特征方面没有特殊性;

第二节 活动(P9)

1.(1)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热带雨林的生物量多,亚寒带针叶林的物生量少;

(3)问题(1)结论与问题(2)的结论有相关性,这是因为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大,

光合作用强,热带雨林植物生长旺盛,生物量多;中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少,植物生长速度慢,生物量相对较少;

由上可知:太阳辐射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植物的生长,植被的生长情况是对地

理环境的反映。

(4)略

P11活动题:

(1)1985年到2000年,太阳黑子数呈现约以11年为周期的波动变化,1989年太阳黑子

数达到最大值,1996年太阳黑子数达到最小值;

(2)18世纪以来,太阳黑子数呈现以约11年为周期波动变化,数量差异明显;黑子数的

最大值有明显差异;

(3)由上分析,可知:太阳黑子活动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周期约为11年;

第三节 P15活动

1.略

2.略

3.(1)恒星的位置几乎是固定不变的,移动极缓慢。照片上的恒星会出现圆弧状轨迹是

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转的结果;地球自转时,照相机随地球一起绕地轴转动,其结果是恒星产生了视运动。

(2)地球公转时,远点附近时速度较慢,近日点附近时速度较快。当北半球处于夏半年

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走完公转轨道的一半所化时间较长,所以日数较多;同理北半球冬半年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日数少

人教版东方骄子寒假作业地理必修一答案

几日; P17读图思考:

1. 中时区以0度经线为中央经线;

2. 中时区以东依次是东一区到东十二区;以西依次是西一区以西十二区;

3.东、西十二区合二为一;

4.伦敦位于中时区;开罗东2区;莫斯科东3区;东京东9区;纽约西5区;

5.到伦敦:拔慢8小时;开罗:拔慢6小时;-莫斯科拔慢5小时;东京拔快1小时;纽

约拔慢13小时;

P18活动题:

1.(1)读图;

(2)东十二区时刻最早;西十二区时刻最晚;

原因:1、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

2、人们规定,东十二区是新的一天开始的地方,西十二区是老的一天结束的地方;

(3)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减1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

加1天;

2.东西间长途飞行产生时差;同一天我国东西部日出时间相差很多;我国统一采用北京时间等;高考9:00开始;

P20活动题:

(1)、(2)、(3)作图略

P21读图思考:略

P24活动题:

1. 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该处地球内部物质状态可能发生了变化;

2.用地震波探测;研究地壳运动及在质构造;研究岩浆活动;研究碳的同位素等;

P25活动题

(1)第一:地球表层不断通过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大气、水循环;通过吸收太阳辐射,释放大气辐射、地面辐射等形式与地球内部、系统外部的宇宙空间不断进行着物质与能量 的联系;

第二:(用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解释)地球表层各地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差异,以及地形、地质差异,使各的地理环境既具有整体性,又具有地域分异;

(2)略

P26问题研究:

你的研究课题名称是: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P31活动题:

(1)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概括是合适的,因为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几乎全部吸收,同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返还地面,减少地面热量的损失,起到保温作用;地球表面及大气中保存的这部分热量是地理环境中许多自然现象及变化过程的能量源泉。

(2)地球表面有厚厚的大气层,白天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部分被消弱,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被消弱;夜里,地球表面的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把部分热量返还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使地球表面夜里降温不多,所以温差小;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白天太阳辐射全部到达月球表面,升温多;夜里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月球表面经辐射向外大量释放热量,降温多,所以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于地球表面。

P32活动题:能分析各种器材的作用;

烟雾形成环流状运动;验证了热力环流;(详细分析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P33活动题:

(1)标图略;白天近地面陆上形成低气压,海上形成高气压;夜里相反;

(2)一天之内,白天吹海风(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夜里吹陆风(风从陆地吹向海里);

(3)略

(4)白天,从海上吹向陆地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沿地区起到降温增湿作用;夜里从陆在吹向海里的风较温暖干燥,对滨海地区起到增温作用;所以海陆风的存在使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小;

P35活动题:

(1)甲处气压梯度力较大。原因是甲处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上水平气压差异大。

(2)作图略;甲处是西北风;乙处吹东南风;

第二节

P36活动题

(1)图略;

(2)不能;原因是假设地球不自转时,赤道与极地间的冷热不均导致一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实际上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地球上的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时要受到地转偏向力作用,水平运动的气流发生偏转,从而形成三圈环流。另外地球表面也是不均一的,存在着海陆差异等因素,所以地球上的实际大气环流要复杂多。

P38活动题 1.略

2.(1)赤道低气压带是热力作用;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作用;副热带高压带是动力作用;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作用;

(2)东北信风带: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赤道低气压带间存在水平气压差,大气在倔压梯度力作用从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低压带,大气运动时又受到地转偏向作用,右偏成

东北信风带;

西风带、极地东风带(成因自己整理)

P39活动题:

1.(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气压中心。原因是冬季陆地上比同纬度海洋上气温低,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形成冷高压;

(2)夏季时大陆上形成低气压中心。原因是夏季陆地比同纬度海上气温高,形成高温中心,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中心;

2.冬季时陆上冷高压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上。它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使低气压保留在海洋上,这样副极地低气带断裂成块状,陆地上则形成冷高压中心;

夏季时陆上热低压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位置,它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使高气压保留在海洋上,陆上则形成热低压中心;气压带断裂,呈现块状分布;

结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大气环流有着重要影响;

P41活动题

1.(1)冬季工业区亚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偏北季风(西北风);原因:陆地上在蒙古-西伯利亚因寒冷形成一个冷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带,在太平洋上形成了阿留伸低压,风从陆地上冷高压吹向海洋上的低气压,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右偏而成;

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上的偏南季风(东南季风);原因:夏季在亚欧大陆上的印度形成一个高温中心,高温形成了亚洲低亚,把原来的副热带高气压切断,在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风从海上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吹向陆上低气压,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右偏成东南季风;

(2)东亚冬季风性质:寒冷干燥;原因是从陆地上的冷高压中心吹来;

东亚的夏季风性质:温暖湿润;原因是夏季风来自低纬度海洋。

2. 夏季风从太平洋带来的暖湿气流,给我国东部季风区带来了丰富的降水,形成了森林、

草原景观,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优越;

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夏季风带来了丰富的降水,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一年四季常绿,水源丰富,河网密布,形成季风区水田农业;而同纬度的非洲撒哈拉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作用,高温少雨,形成热带沙漠景观;

受季风影响,我国的降水量多少和雨季长短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呈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因而对我国农业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南方南岭以南高温多雨,热量丰富、雨季长,农作物主要是水稻,一年可三熟;我国华北地区,降水少,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发展旱田农业,二年三熟到一年二熟;

P43活动题:

(1)分布特征:欧洲大西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北纬40-60度的大陆西部地区,分布范围较大,而且向纵深发展;而北美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小,呈南北狭长状;

(2)原因:(自己补充完整)

人教版东方骄子寒假作业地理必修一答案篇三:高一地理新课程人教版必修一复习提纲(答案) (1)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复习 行星地球

1、(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

地月系 河外星系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 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 火 和 木 之间。

(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

其原因是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光照条件、大小行星运动有序、

安全;

②地球自身的条件: 日地 距离适中, 质量、体积 适中,原始大洋形成,

即具备 温度、 大气、 水 等条

件。

2、(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为6000K,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其能量以 电磁波 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 逐渐减少。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 拉萨,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重庆) 。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 黑子和 耀斑 。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 光球 和色球 ,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 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 整体 性。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干扰电离层、扰动地球磁场、极地出现极光 、 产生自然灾害 。

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0_____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_度。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白天走向黑夜叫 昏线 。

(3)时间计算:东加西减。(加减)

地方时:因 经度 而不同的时刻。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4分

钟 。

600E为10时,则800E为 11 时 20分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 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已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

相邻时区相差 1小时 。

本初子午线为8时,则北京时间为16时,纽约为3

时。 (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 左

(5)地球自转的平面叫 赤道面如 32 地球公转的平面叫 黄道面。如 2黄赤交角为 23°26′ 。如 b (选填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 66°34′,如 a

(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原因: 黄赤交角 存在,地球的 公转 (自转或公转)运动。

(8)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 昼夜长短 和正午太阳高度 季节变化,

气候划分: 345 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4、(1)地震波分为 纵波 、 横波 , 纵 波速度较快, 横 波只能通过固态。

(2)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叫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分别在地表下的深度33千米、2900千米。划分这两个不连续面的依据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

(3)介于两不连续面之间的各层次的名称 地壳,地幔 , 地核 。

(4)岩石圈包括 地壳 、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所在圈层为 地幔。 第二单元复习 地球上的大气

1(1)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直接的热源。

(2)有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与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作用有关,

有云的夜晚气温不会太低与 大气的保温 作用有关。

(3)大气运动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能纬度分布不均,形式: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最简单的形式: 热力环流 ,最常见的形式:气旋与反气旋。

(4)热力环流:形成原因: 冷热不均引起气流上升或下沉运动,并导致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的差异

受热的地方 上升 (运动), 高空(近地面或高空)

受冷的地方 下沉 (运动), 近地面 (近地面或高空)

形成高压。

水平方向规律:在同一水平面上,总是由 高 压流向 低 压。

(5)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

高空大气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平行 。

近地面大气风向是 气压梯度力 、 地转偏向力 和 摩擦力 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成一夹角 。风向北半球 右 偏、南半球 左 偏。

2、(1)大气环流:

赤道到两极的热力环流形成条件: 地表均匀, 地球不自转 , 太阳直射赤道 。

三圈环流形成的条件: 地表均匀、 地转偏向力 和 太阳直射赤道。

(2)三圈环流所对应的地面气压带风带:(注:风向指南北半球的风向)

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风向:南东南风、北东

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西风带(风向:南西北风、北西南风)

高纬环流: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风向:南东南风、北东北风)

全球共有 7个气压带, 6 个风带,其中有 3个低气压带。

由于 太阳直射点 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

节移动。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 北 移,冬季 南 移。

(3) 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 快 ,大陆上形成 热低压 ,切割 副热带高气压带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 快 ,大陆上形成 冷高压 ,切割 副极地低气压带

分别写出名称:7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 印度低压 ;太平洋上形成 夏威夷高压 ;

1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4)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范围: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区。

风向:冬季 西北季 风,夏季 东南季 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南亚季风:范围:印度地区,我国的西南地区。

风向:冬季 东北季 风,夏季西南季 风。 成因:夏季风主要成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风主要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5)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以温定带:(最冷月气温为t),

以水定型(气候类型可略写,如热带雨林气候简

写为热雨)

雨季>500mm)或 热草 (雨季<500mm),夏干为 地中海(夏雨为 温带季风气候 ,少雨为 大陆性气候)

每个月都低于150C――寒带气候

(6)影响气候形成的因子: 太阳辐射、 下垫面、 大气环流 、 人

历史时期(一般指1万年左右),气候变化是 波动上

升,

近代气候变化显著特点是气温 上升 ,

1860年以来,全球气温上升 1~60C

(2)全球变暖,既有自然原因,

也有人为原因,①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② 森林被大量砍伐 。

危害:

(1)引起 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构成威胁。(2)影响农业生产(3)影响水循环。措施: 控制排放温室气体措施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治污减废;

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措施 植树种草 , 固碳技术 ;

其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建设和防止海岸侵蚀工程。

第三单元复习 地球上的水

1(1)、地球水体的种类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占地球水体的 96.53%。

冰川水占陆地淡水的 2/3 。

(2)、陆地水的最主要的补给水源 大气降水 ,内流河的最重要的补给水源 冰川融水 ,

东北河流春季汛期主要由 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汛期主要由 雨水 补给。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存在互补关系。黄河下游 河流水 补给 地下水 。

(3)认识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的名称。

降水—地表和地下径流—蒸发 (3个)

海洋蒸发—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6个)

蒸发——降水 (2个)

相关热词搜索:骄子 作业 必修 人教版 寒假 高一人教版地理教案 高一上册地理作业答案 七年级人教版寒假作业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